铁骨(校对)第5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5/1395

  蒋介石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何尝不知道江南集团有步骤有计划的撤退,对江西财政乃至整个中央财政是一大损失,但是之前发生的矛盾已经无可挽回,蒋介石相信安毅也对自己和中央政府生出了怨恨和戒心,才以如此决然的、不计得失的行动,表明他的愤怒和对抗,从眼前来说,安毅和江南集团损失颇为惨重,可是从长远来说,他们不见得就会吃亏,至少这些搬迁到湘西、川南甚至云南地区的大中型企业今后不用再交税,在很多方面蒋介石和中央政府还要更被动些,比如军工技术的共享、先进武器装备的采购等等,无疑会增加很多支出,而且不向安毅买还不行,仅仅是钢盔和训练作战服装这两样,全国就没一家拥有安毅下属工厂的优秀质量、独特设计和低廉的价格。
  两人继续交谈了半个多小时,孔祥熙起身告辞离去,蒋介石再次吩咐秘书电话寻找在南昌开会的杨斌。
  十五分钟后,杨斌的电话接通,杨斌恭敬地问候完毕,禀报给蒋介石几件重要的事情:一、鉴于川湘地区的红军已经北移进入鄂西地区,湘西四十四军第三师徐徐跟进,逼迫到湘鄂交界一线不再前进,以避免友军产生误会;二十四军两个师业已撤至武隆、南川、万盛场一线,严密戒备;二、安毅的一个混编航空中队共十二架飞机,已经秘密飞抵昆明,暂时交由滇军司令部统一指挥,对英军形成巨大威慑;三、十五日内,将有四艘运粮船从香港、南洋等地开到浦口和南昌;四、安毅秘密派遣深入滇西的政工小组和新闻采访小组,已经陆续传回采访资料,从明日起,将动用一切资源和关系,以及川南广播电台新闻、文艺、科学技术三个频道,掀起一场反英浪潮。
  杨斌最后补充汇报,由于时间关系,他的秘密报告已经转交南昌行营政训处代为呈送给蒋介石,从明天开始,临时成立的赈灾委员会将开始着手解决南昌城的灾民安置问题,长江航运公司的十二艘客货轮船正在征用之中,服从安排愿意迁居川南的灾民,将会获得优先照顾,不愿离开的也会组织起来,尽快分散到南昌城郊十几个正在抢时间搭建的难民区。
  蒋介石放下电话,心情非常沉重,坐在椅子上默默沉思,看来今晚又要睡不着觉了。
  第二天,南昌的赈灾工作正如杨斌所汇报的那样迅速展开。老南昌的每一个临时安置点里,安家军留守部队的官兵们拿着一个个铁皮喇叭,不停宣传:“愿意参加安家军的青壮请到大门口征兵处报名,随后接受体检,一旦被录取,立即发放军装,转入安家军守备部队营区,从此成为安家军的一员,家中的父老妻儿兄弟姐妹均可优先安排迁往川南,一到川南立即分房分地分粮食;不愿当兵愿到川南安家落户的,请到最里面的一溜长桌前面找接待官兵,马上就有人领出去乘坐轮船出发;不愿当兵也不愿迁往川南的,原地不动。”
  公告一出,分布在老南昌城里城外的十几个临时难民安置点人声鼎沸,犹如集贸市场,灾民们到处奔走,四处商量,要不是守备官兵提前用绳索拉好警戒线,一个个安置点非踩死人不可。
  下午四点,在南昌城忙完的夏俭,乘坐军车进入江南理工学院,放眼一看吓了一大跳,操场上黑压压的全是应征新兵,至少有四千余人之多。
  操场左侧,脱得赤条条的新兵们在老兵的引导下,排成一串串长长的队伍,最先到达设置在乒乓球场的卫生处,二十几个老兵挥动手中的理发推剪,来一个新兵就按到凳子上剃光一个的脑袋,完了立即被带到食堂前面一长溜洗碗池,二十几个湿漉漉的老兵拿着橡胶水管就往慌慌张张的新兵们身上淋,嘴里不停地高呼“肥皂就在你们前面,两分钟之内要是不洗完全身,立即赶出军营”。
  操场右面,洗完身子的新兵们赤条条跑到一长溜桌子前面,惊恐万状地紧捂老二,打着赤脚排队领取毛巾、衣服裤子和鞋子,完了抱着一大包东西,又冲到五十米外的百米看台,一个个哆哆嗦嗦地擦拭身子,手忙脚乱地穿上衣服裤子,其中好多人脑袋上的肥皂泡都还在。
  夏俭在一群校尉的簇拥下,威风凛凛站在了操场中央,咧开大嘴,幸灾乐祸地说道:“这群新兵蛋子体格还行,估计都是百里挑一的,哈哈……看看,老王头带领的卫生小组恐怕剪下几大车头发了,他奶奶的,张松林那家伙站在那么高的地方干什么?给新兵冲身子还需要他这个少校营长亲自指挥吗?去,把那孙子给我叫过来……运输连那几辆车在干什么?”
  警备旅参谋长叶清风连忙回答:“运输连把新兵身上脱下的衣服裤子送到各个安置点去了,消毒后这些衣裤还能用。接下来不知道还有多少难民要涌进老南昌,能省一点是一点。”
  “嚯!清风,你小子挺会当家的嘛,看来司令把你留在老南昌是做对了。”夏俭大大咧咧地赞扬。
  叶清风腆着脸靠近夏俭:“副军长,也该把小弟调到你麾下了吧?弟兄们都有机会带兵打仗,小弟留在这儿看家护院,不是个事啊儿!”
  “滚一边儿去,至少两个月内你别痴心妄想,要是这次弄好了,老子调你到教导师去当个旅长,要是不能招到三万个好兵苗子,你就继续呆在这里吧。”夏俭赤裸裸地威胁道。
  叶清风不无疑惑地问:“不是计划只招收两万新兵的吗?”
  “废话!计划哪儿有变化快?整个南昌地区黑压压一百多万人,不趁机多招点儿充实实力,以后后悔都来不及了……嘿,亏你当了这么多年的参谋长,连这都没想到啊……”
第951章
这边风景独好
  云南省政府连续三天举行中缅边界问题发布会,安毅集团在背后推波助澜,全国新闻报纸先后大篇幅刊登中缅边界地区的采访报道和各种纪实,《申报》、《时报》、《东方新闻报》等六家拥有先进印刷设备的大型报社,连续三天在头版位置整版都配上图说的实拍照片,以确凿的证据和翔实的资料,对滇西边境英帝国主义和武装暴民的罪行进行揭露抨击。
  从九月三日起,首先爆发于云南昆明的抗议游行,很快波及全国,叙府、成都、重庆、长沙、桂林、香港、宜昌、武汉、南京、郑州、保定、北平、天津以及江浙地区所有大中城市,均发生连续三天的抗议示威游戏,其中位于重庆的英国领事馆附属建筑被满怀激愤的学生和市民放火焚烧,南昌英国使领馆被数万学生和工人连续围堵五十多个小时,各地英国使领馆外万民聚集,吼声震天,抗议群众手中的石块砖头菜皮破鞋如雨点般笼罩使领馆,抗议的大幅标语和旗帜密密麻麻,一望无际,英国军队和政府从鸦片战争开始对中国人民犯下的一个个罪行,再次被愤怒的游行学生和知识分子逐一揭露。
  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反英浪潮风起云涌,愈演愈烈,全世界都为中国人如此强烈的反应深感震惊,英国政府更是不知所措,除西藏外的所有驻华使领馆均陷于瘫痪,除上海、香港、福建、天津这四个租界区外,英国在华的各大银行、洋行和英资工厂均被迫关门,航行在长江上的英国货轮被拒绝靠岸,英国在华利益第一次承受如此大规模的损失。
  英国国内原本铁板一块的强硬立场,逐步瓦解,反对党以及各大工商业协会开始质疑国民内阁政府及首相拉姆赛·麦克唐纳的执政能力和轻率决定,新闻媒体之间也开始了逐渐升级的舆论战。
  九月七日,英国首相麦克唐纳不顾英国国内金融与工商业界的强烈反对,向全世界郑重宣布:撤销英国政府、各大商业财团与中国西南政府和工商机构的投资合作计划,即日启动对华经济制裁;教育和外交大臣呼吁在华学者、教授、工程技术人员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尽快离开中国西南各省。中英关系至此走向紧张态势。
  九月八日,云南省政府通电全国:云南滇西保安部队一举歼灭潜入腾冲地区的缅北克钦族武装一百二十余人,仅剩的三名俘虏在大量武器弹药、炸药包、无线电台、以及英国殖民政府缅北指挥部的命令文件面前认罪,对悍然越境阴谋袭击中国城镇和军民、企图制造大规模恐慌、挑起更大冲突的罪行供认不讳,而三名俘虏中的一个,为担任行动指挥官之一的缅甸殖民地英国军少尉。
  中外舆论再次哗然,将英国政府和缅甸殖民地军队推入一个非常被动和尴尬的处境,驻华各领事馆连可怜的抗议都说不出来,英国公使蓝蒲生奉命紧急赶赴上海,召集驻华领事官员,举行会议。
  就在蓝蒲生抵达上海的当天,中国各大城市再次掀起铺天盖地的反英浪潮和示威游行。
  南京中央政府和蒋介石面对持续不断、愈演愈烈的反英浪潮及全国几近失控的局势,心急如焚。日本军队浑水摸鱼,开始在华北军事分界线制造冲突,百般挑衅,滚滚南下的难民潮已经让长江中下游地区各城市人满为患,全国各大反对势力借机对国民党政府口诛笔伐,猛烈攻击,一个个巨大危机接踵而至,压得国民党上下疲于应付。
  蒋介石、汪精卫和孙科等国民党核心成员在庐山连续召开四个重要会议,急商对策,确定了“对日政策除绝对不割让东北四省,不承认满洲国外,其他仍应与之周旋,并极力避免刺激日方之行为言论”的妥协方针;责令中央政府各部和中央党部以“赈灾为首要急务”为宣传口号,一切以“维持稳定”为原则,开始逐渐控制波及全国的反英游行示威活动;密令苏、浙、皖、鄂四省各级政府和驻军立即行动起来,遍设岗哨关卡,严密拦截南下难民,“决不能让任何一个刁蛮难民或受到共产组织蛊惑的灾区团体到首都请愿”。
  全国上下纷纷扰扰的时候,于八月底秘密前往北平的全国著名学者、川南政府总参议、西南政法大学校长蒋云山一行取得了丰硕成果。八月中旬,国民党教育部因“经费紧张、赤党横行”、悍然关闭的北平郁文大学、华北大学六十余名教授学者,以及清华、协和、燕京三所高校的十余名留学欧美回国在各自学校郁郁而不得志的十七名学者,欣然同意接受川南各大学的礼聘,前往川南任教。其中半数以上的教授学者出于对老朋友蒋云山的信任,对安毅爱国精神和巨资办学的钦佩,以及被川南政府给予知识分子优厚待遇和社会地位的政策所打动,毅然决定举家迁往川南。这也是继三月份在华北大规模招聘理工法学科教师,招收航校学员、熟练技师和工人,以及举行欧美留学生选拔后,川南又一次人才引进。
  截至去年九月中旬,八十三名学者教授以及他们的家人络绎到达叙府,令这些知识分子无比感动的是,从北平登上火车开始,安毅委托驻华北之十七军官兵一路护,到了汉口很快便坐上安毅麾下航运公司的客轮,一路坐在头等舱里吃好睡好,还有保卫官兵一路解说两岸景致和三峡风光,到了叙府就住进各大学早已准备好的两层小洋楼,里面的拖鞋被子、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也已经摆放整齐。
  于是,许多专家教授把一切都交给父母妻儿,第二天就参与到所在大学的招生考试和录取工作中,进入各个院系教研组编写教案,参与教学和科研讨论,都希望早点儿为学校和各研究部门做出自己的贡献。
  自九月中旬开始,叙府城逐渐热闹起来,持有邀请函的全国各省市商会代表、欧美各国工商金融代表团陆续抵达,大街上到处可见金发碧眼或者各种肤色的洋人,城里城外的风景名胜、道观寺庙游客如潮,人满为患。西南航空公司的六条航线十二架客机一票难求,西南长江航运公司购自美国和德国的七艘大小客轮,终日在长江上穿梭游弋,陆路口岸每天通过各检查站的商人和游人成倍增加,负责出入境管理的警备部队不得不把刚刚组建三个月的教导旅分到各个口岸,协助工作。
  九月的最后一天傍晚,西南航空公司从杭州返回叙府的班机,平稳地降落在岷江机场,排队走下飞机的旅客惊讶地看到,两辆没有任何牌照的黑色美国轿车开到了飞机旁边停下,三名身穿便装的精壮小伙,快步迎上前,把同机的两个美丽女子和一个抱着襁褓的中老年妇女簇拥上车,很快开往机场出入口大厅旁边的专用通道,在一群威风凛凛的黑衣官兵的注视下,快速离去。
  两辆轿车出了机场,转入宽阔繁华的西城大道,行驶不到十分钟,减速进入已经被青藤繁花遮掩的西园大门。
  汽车在东苑小楼的花径入口缓缓停下,早已守候在这儿的安毅打开车门,弯腰扶出久别重逢、满脸泪花的龚茜。
  激动得全身发抖的龚茜轻轻推开安毅,侧过身,从吴妈怀里抱过孩子,送到安毅怀中:“看,他像不像你……”
  “哇……”
  孩子一声啼哭,把惊喜交集的安毅吓得愣住了,吴妈连忙上前接过孩子:“外面风大,进屋再说吧。”
  “呃……好的、好的!”
  安毅已经有些口齿不利索了,转向一旁叉着小蛮腰的叶青,尴尬地摇了摇头,搀扶吴妈小心走向已经收拾一新的小楼,心中对叶青的固执和幽怨大为头痛……这个姑奶奶以探亲假为借口,亲自找到绍兴乡下,终于看到了哺乳孩子的龚茜,几日后发电报告诉安毅,不管愿不愿意,她都要在博览会之前把龚茜和吴妈接到叙府来居住,再也不让龚茜和吴妈在条件简陋的乡下孤独受罪。
  这些情况,被安毅秘密派遣暗中保护龚茜一家的情报员详细密报安毅,安毅知道龚茜和吴妈绝对拗不过口齿伶俐、性格泼辣的叶青,于是提前安排,做好了精心准备。
  进入小楼,满脸笑容的马大婶招呼完毕,就急着去看饭菜摆好没有。
  这时,龚茜再也抑制不住,扑到安毅怀里无声哭泣,吴妈和叶青看得难过,悄悄抱着孩子上楼回避,安毅紧拥日夜牵挂的爱人,久久不放,一阵热吻过后才温柔地擦去她脸上的泪痕:“茜儿,我对不起你……”
  龚茜睁开迷离的眼睛,缓缓捧着安毅消瘦的脸,微微摇头:“别说傻话,我好幸福,高兴还来不及呢……原本计划等孩子满一岁断奶了才过来的,可是倔不过叶青,不来的话真担心她放火烧房子,整天又喊又闹的,我和吴妈实在没办法,才悄悄通知小武给你传信,收到你的信之后我才同意叶青的意见……小毅,你怎么这么瘦啊?”
  “你胖点儿了,更美,美得让我这颗心跳个不停。”
  安毅痴迷地凝视龚茜的眼睛和脸庞,身子不由自主再次靠近。
  龚茜轻轻打了安毅胸口一下:“快别这样了,咱们上楼看看孩子,哎哟……你看,奶水都把你的衣服弄湿了……”
  安毅这才发现自己的前襟湿漉漉的,龚茜的深色羊毛衫前方也是一片湿润,立刻明白是怎么回事,突然抱紧龚茜,喃喃耳语:“好香的味道,怪不得我儿子这么健壮,小脸红扑扑的。”
  龚茜脸红耳赤,把头深埋在安毅怀里,在安毅亲密的轻抚下,再次仰起头,送上殷红的炽热双唇……
第952章
面面俱到
  十月十日开幕的首届中国西南商品博览会和首届西南运动会召开在即,安毅宣布将出席十月二日南京中央政府紧急召开的赈灾会议,以及中央军委在南昌召开的军事扩大会议。
  二日上午,安毅乘专机飞抵阔别半年的南京,中央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全国赈灾委员会主席宋子文、实业部长孔祥熙等中央要员到机场迎接。
  外电对安毅此行极为关注,大部分新闻媒体猜测,安毅突然飞抵南京出席所谓的“赈灾会议”只不过是个借口,定是与每况愈下的中英关系有关,欧美不少政治观察家甚至预言,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倾向的安毅搁置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分歧与矛盾,令人惊讶地高调出席两个重要会议,很可能是中缅边境即将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征兆。
  实际上,安毅飞往南京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按照礼节和惯例,向中央政府领导人发出光临西南商品博览会的邀请函之后,还得亲自向国家主席林森、行政院长汪精卫这两个国家领导人,以及国民党元老张静江、吴稚晖等人当面提出恭请,否则就会被视为不够诚恳和恭敬。
  至于赈灾事务,早有杨斌、夏俭、劳守道、周崇安等人代劳,根本不需要安毅亲力亲为,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安毅的南京之行确实是个幌子。
  抵达南京开始,安毅就匆匆晋见主席林森、政务院长汪精卫等人,一直忙到下午四点,才与中央各部要员逐一见面,盛情邀请,随即没有在南京继续停留,而是悄悄登上飞机,飞抵南昌。
  晚上九点,安毅已经出现在庐山美庐大门前,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双双迎出大厅,站在台阶上,神色复杂地凝望匆匆钻出车厢立正敬礼的安毅。
  灯光下,蒋介石情绪有些激动,宋美龄惊喜交加,美目中蕴含责怪之意,可是,夫妻俩看到笔直站在台阶下久久敬礼的安毅那双湿润的眼睛,情不自禁双眼发红,微微叹息。
  蒋介石伸出手,握住安毅递上的手,微微一握:“上午刚接到你的电报,下午就见到你的人了……还不错。”
  “来了就好!来了就好……安毅,快进来,到家里坐下慢慢谈。”宋美龄温和地笑道。
  三人进入一楼书房,侍从室的黄埔一期师兄楼景樾已经给安毅送上香茶,冲着安毅微微一笑,悄然退下,到了门口轻轻闭上书房门,让蒋氏夫妇和久别的安毅好好谈谈。
  “坐下吧,是不是久不来我家,变得生疏了?”宋美龄一语双关,对安毅露出个意味深长的微笑。
  安毅连忙致谢:“谢谢师母!学生心中哪怕有万般委屈,也绝不敢忘记校长数年来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希望,更不敢对校长和师母心存一丝不敬。”
  蒋介石靠在沙发上,白了安毅一眼:“这么说,你很委屈了?”
  “是啊,校长,学生委屈得囊中羞涩,连给孩子买尿布的钱都快没了,整天为几个钱愁得睡不着啊!”安毅一本正经地哭穷,好像真的很委屈似的。
  宋美龄捂嘴就笑,蒋介石皱皱眉头,脸色却好看很多:“欧家丫头这回给你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啊?”
  “回校长,是个男孩,九月二十八日生的,小家伙还挺健壮,生下来就有八斤重,医生护士都说长得像学生。”安毅乐呵呵地回答。
  “废话!怎么说话啊你?你儿子长得不像你像谁?”宋美龄嗔怪地望向安毅,随手把削好的贡梨放到安毅面前的小碟中。
  安毅嘿嘿一笑,低头致谢,厚着脸皮回答:“大儿子承承长得就像他妈妈,一张奶油小生的脸,说话也嗲声嗲气的,学生很担心他长大后会不会扛得起枪。”
  宋美龄又是一笑,蒋介石也忍不住笑了,似乎看到了原来那个在自己面前率直乐观、有话直说的好学生,可笑完之后,另一种失落和感慨缓缓浮上心头。
  蒋介石耐心地听完宋美龄和安毅唠家常,放下水杯,和蔼地望着安毅:“这次赈灾你贡献很大,你派出的杨斌和夏俭两员干将也很有水平,仅用三天时间,就把南昌城恢复到往日井然有序的样子,让中央民政部和江西省那些人无地自容,很不简单啊!我听说夏俭借机征召了两万多新兵,每天都有一两个团的新兵从南昌徒步到川南,军中将领非常吃惊,搞不清你们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灾民分流压力太大,运力不够,才不得已而为之的?”
  安毅连忙解释:“运力不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最需要重点赈济的老弱妇幼实在太多了。另一方面,这次征兵主要是为了充实滇南垦殖专区警备力量和工程兵,计划征召两万人。下午学生到南昌时,赶往几个难民安置点和老南昌军营去看了看,灾民的数量仍然很多,夏俭等人汇报说报名应征的人实在太多了,想停都停不来,建议学生不管多少,只要体检合格尽量多招。”
  “学生惊讶之下连忙询问原因,夏俭解释说,征召的新兵只能从老南昌步行到川南,几乎等同于一次超长距离的长途拉练,一路上带队军官会每日记录,逐一考量每个新兵的身体素质、意志力、服从性和吃苦耐劳精神,到了川南再来一次择优录取,从所有坚持下来走到川南的新兵中挑出两万即可,多出来的就放到计划开垦的集体农场去,这样一来,更能保证新兵的质量,对尽快形成战力也有很大促进。”
  “难为你们竟能想出这样的办法来,可见你的军队里人才济济啊!”蒋介石又赞了一句,安毅不知道蒋介石是真心赞扬还是话里有话,只能满容满面地听着,没敢搭腔。
  蒋介石停顿一会儿,再次问道:“你这次来,是看望灾民和开会的?”
  安毅收起笑脸,郑重回答:“不!学生此次来,唯一的目的是恳请校长和师母移驾叙府,为叙府至泸州铁路的全线通车典礼剪彩的,同时还要烦请校长和师母,莅临学生倡议举办的西南商品博览会开幕式,西南军民早已经望眼欲穿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5/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