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6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3/1395

  白崇禧深受感动,从桌面上伸过手,轻轻地拍上李宗仁的手背,哽咽地说道:“兄长……”
  李宗仁鼓励地点了点头,随后向黄旭初和陈志标道:“如今看来,中日之间必有一战的共识没有错,而且迫在眉睫啊!至今日起,我们桂军也要整顿兵马,集八桂数千万父老之力,与日寇决一死战!”
  黄旭初目光坚定,陈志标霍然站起,笔直地敬了个军礼,“是……”
第1190章
高风亮节
  安家军猛将吴立恒长于行动却不善言辞,也正因为如此,才被安毅点将,担任率部入陕的总指挥。
  从老兵油子一步步晋升到少将司令的吴立恒不负安毅期望,分别对交战双方来使言简意赅地表示:兄弟我奉安司令命令,促成停战,若是贵方不给面子再次蓄意挑起战火,兄弟我不会放弃渔翁得利的机会,谁主动进攻我就打谁,别无选择!
  交战双方来使都愤然离去,但是最后都不约而同停止战斗,他们心里明白吴立恒说到做到,若真是惹恼了安家军,他们在如此混乱的局势下什么都敢干,而且有本事不用负担责任,反而有可能赢得个全力以赴制止内战的好名声。
  另一个令交战双方非常忌惮的原因是,安家军新组建的甲种师第一三六师已经开到了商洛,加上四十四师和第一三七师,安家军在西安以南方圆一百多公里地区,已经集结多达七万余众的优势兵力,在强大空军的协助下,完全有能力击败任何一支部队。除此之外,安家军身后还有高达七万的川军随时予以支援。
  随着陕西周边地区陆续停火,西安事变正像安毅和所有希望和平的人所盼望的那样,逐渐趋于明朗,走向良好的局面。
  十二月十九日上午,顾全大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发出通电,建议立即由南京方面召开各党派和平会议,先由各党派提出抗日救亡草案,并讨论蒋介石先生的处置问题,反对一切内战。
  中午,张学良电告新闻界,通报蒋委员长已初步同意他的意见,只等南京方面相关官员前来,蒋委员长即可安全返回首都,并宣布与蒋介石达成六项谅解条款:一、停止内战,国共合作;二、武力抵抗日本之进一步侵略;三、排除南京若干亲日分子,积极与主持正义的英、美、苏、德联合;四、改组第十七路军和东北军所部,与中央军平等待遇;五、予人民以更大政治自由;六、改建南京政府组织成为民主制度。
  次日中午,宋子文、端讷抵达西安,立即会晤张学良和蒋委员长,齐聚一堂展开密谈。忧郁沮丧、满怀愧疚和失意的张学良当场表示,等待各方磋商完毕,将会亲自送蒋委员长回京。
  宋子文、蒋鼎文获得张学良的明确承诺后,再次从西安飞抵洛阳,与留在洛阳等候消息的宋美龄、戴笠等人反复商讨,征得冯玉祥、安毅和朱培德三人的赞同之后,于第二天上午一同飞抵西安,开始与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等各方代表举行紧张谈判。
  十二月二十五日,经过反复协商谈判,西安事变圆满解决。
  下午四点,张学良陪同蒋介石夫妇、宋子文一行离开西安,于下午五点安全飞抵洛阳。消息传出,举国欢庆,全国各大城市爆竹声彻夜不绝,无数军民和忧国忧民的各界人士为之额手相庆,一颗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唯有不惜一切挑拨中国内战的日本军政当局恼怒不已。
  晚上九点,南京,中央军委会议室。
  安毅与冯玉祥、朱培德等十余名常委和军委各部官长经过一小时的商讨,终于完成了艰巨的使命,众将帅重负解除心情大好,轻松的笑容重新回到大家脸上。
  满怀心事的安毅深吸了口气,歉意地请求众人安静,站起来大声宣布自己的决定:“诸位前辈,诸位尊长,委座已经平安进驻洛阳行营,明日上午即可回京主持军政大局,安毅以为,第十六师、西南空军各大队已经很好地完成了协助卫戍部队稳定首都的任务,可以结束此次特别任务,将警戒任务交给卫戍和宪兵部队,尽数撤离南京,返回宜昌驻地。”
  “目前,顾长风将军紧急征用的运输船只,正在向南京聚集,大约在今晚十二点之前尽数抵达下关码头,因此,第十六师将士会在子夜时分集结登船,争取在天亮之前尽数离开南京返回驻地,城防和警戒重任,就有劳谷司令了。”
  与会者非常惊讶,没想到安毅有这种功成身退的打算,这么快就撤走第十六师。
  与会将帅一个个表情复杂,齐声挽留,心中却有如释重负之感,毕竟,战力强横执法严明的安家军,给整个南京城带来的压力实在太大了。
  谷正伦站起来,诚恳地劝道:“安将军,十六师将士忠于党国,劳苦功高,十日来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中央各部和全城军民有目共睹评价很高,如今虽圆满完成任务,但就这么无声无息地回去了,是不是太过仓促和不近人情?”
  众人一听,纷纷出言挽留,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谁都承认安毅和十六师在此次危机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贡献,冯玉祥也慎重地建议安毅不要太过匆忙,怎么样也要给十六师将士应有的嘉奖再说。
  安毅心知肚明,无奈地苦笑一下,向冯玉祥和众将帅礼貌致谢,然后诚恳地说出一番令人动容的心里话:“诸位前辈,诸位尊长,不单只驻防南京的第十六师要撤走,滞留河南商洛的第一三六师、第四十四师也已在傍晚时分,冒雪撤向宜昌,目前只留下第一三七师暂时驻守汉中,听从军委和委座的进一步安排。”
  “连日来,安毅心中愧疚万分,虽然十六师将士为解除危机、稳定首都做出了一定贡献,可十六师确实是安毅违背军法越权调动而来,不管出发点如何,都是悖逆违令之罪,从法理上讲,应该接受严厉处罚才对,哪里还敢奢望什么嘉奖?”
  “诸位的好意安毅心领了,只求诸位到时候帮忙说句好话,从轻处理安毅和第十六师将士,安毅就无比感激了!说句发自肺腑的话,此次若非遇到严重威胁到国家民族命运的突发事件,安毅绝对不敢如此胆大妄为,此刻想起来仍然后怕不已,好在事情圆满解决,安毅心中轻松很多,借此机会诚心诚意地表个态,愿意接受中央军委和蒋委员长给予的任何处分。”
  众将帅闻言唏嘘不已,冯玉祥击掌长叹,随即高声赞扬:“安将军忠于党国,坦坦荡荡高风亮节,此举必能让那些非议谣传尽数消散,让全国军民看到安将军满怀赤胆忠心!”
  众人纷纷附和,相继站起来对安毅百般安慰鼓励,无奈安毅心意已定,没有任何的商量余地。
  晚上十点,川南叙府,西苑。
  劳守道、蒋云山、祁圣卿三人坐在餐桌周围,长吁短叹,不时端起酒杯大口灌下,三人的心情极为复杂,有欣慰、有失落,更多的还是叹息。
  蒋云山已有七分酒意,放下杯子,再次感叹:“道兄,你说得对,咱们哥几个到底还是时运不济啊!”
  祁老爷子摇头唏嘘:“罢了、罢了!一边是国家民族之命运,一边是整个西南和咱们几个老家伙的虚妄,可在国家民族之大义面前,我等岂敢顾及私利?小毅是对的!说句实话,他比我们看得更透彻,更高远,值得我等为之效命啊!”
  “屁话!安毅小子哪里有祁兄想的如此忠义、如此高洁?他对中央政府早已怨恨丛生,心里不知多想称王称霸,恨不得取而代之,否则怎么会有今日的叙府、今日的滇南?怎么会有决不让中央政府染指半分的滇缅商道和滇越商道?怎么会有北美、澳洲、南洋各地的暗中布局?”
  “他啊,只是生不逢时罢了!还好,还值得庆幸,这小子尚有自知之明,十年的磨砺,总算让他成熟起来,能顾全大局瞻前顾后了,知道事不可为,立即改弦易辙,倒也博得个为国为民的美名,堪堪称得上半个俊杰,岂有祁兄所说的经天纬地的治世之才?这辈子他能当个大军阀也就到头了。”
  劳守道双目通红,还不放过损一损安毅的机会,其实他心里要比蒋云山和祁圣卿更为失望,只是江湖走多了,心机深沉藏而不露而已。
  蒋云山又是一叹:“算了,这样也好,这样也好啊!如果蒋委员长真的丧命西安,不知多少同胞为之受累,国破家亡还是轻的……不说了,喝酒!忙活十余日,该一醉方休才对,来,咱们哥几个再干一杯!”
  三个杯子再次相碰,浓浓的酒香夹杂着浓郁的复杂情感,四下飘散。
  ……
  又是一夜过去,清晨的雾霭未散,南京城早起的市民突然发现城中巡逻官兵减少很多,架设机炮满街巡行的军车全都消失不见,只剩下卫戍部队和警察在执勤。
  上午八点,南京机场上的战机少了大半,西南空军的战机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只剩下两架军用运输机静静地停在停机坪上。
  五辆军用越野车组成的车队缓缓进入机场,在卫戍部队官兵的敬礼中,来到运输机前停下。
  安毅与安家军十余名将领先后钻出车子,最后下来的三个如花似玉的美人,正是安毅的爱妻欧楚儿、冯洁云和姐姐龚茜。
  叶成、顾长风等安家军将领与安毅告别完毕,含笑望向依依不舍围在安毅身边的欧楚儿三人,全都知趣地率先登上专机。
  安毅把两位妻子和龚茜送到舷梯前,歉意地看看这个望望那个:“对不起了,我暂时还不能回去,等我把华北那边的事情安排完,就向委座请个假回家休息。这么长时间没和孩子们在一起,我心里总觉得对不住孩子们。”
  “毅哥,你千万别说这样的话,你做的事情我们都懂,都打从心眼儿里支持你!家里你就放心吧。”楚儿低声说道。
  冯洁云不舍地望着安毅,没有说话,龚茜微微一叹低声说道:“你回保定也好,雪中送炭就行了,没必要再来什么锦上添花,弄不好还有邀功之嫌,功成身退反而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相信委座和夫人会明白你的一片忠耿之心的。至于川南滇南,你别太过担心,有我们在,有杨斌、叶成、夏俭这帮志同道合的兄弟在,定能替你分忧的。”
  安毅感激地点点头:“明白了……你们登机吧,别让弟兄们等得太久了。云儿,新书出了,记得给我捎一本来。”
  “嗯!毅哥,你多保重,多休息!”
  ……
  安毅送走了众弟兄和三位爱妻,与赵瑞、陈瑜、曲慕辰、屠智荣等将领依依告别,神色忧郁地登上自己的专机,悄然飞往冰天雪地的保定。
第1191章
处处是考验
  蒋介石于上午十二时一刻自洛阳到南京,立即回到憩庐,召集中央各军政要人谈话,斯时南京城二十万民众已齐聚中央体育场,准备举行庆祝领袖平安归来的盛会。蒋介石并没有出席,而是出人意料地让何应钦前往,并代为发表讲话,向南京和全国军民答谢,并通电海内外,对此次事变,深自引咎。
  回到保定的安毅,同样出席了一场小范围内的庆祝会。第十七军、第四十军、第五十三军师以上将领和绥远主席傅作义麾下一干阁僚尽数围坐在五张大圆桌周围,聆听安毅对整个事变的处置过程,最后在安毅的提议下,齐齐举杯畅饮。
  酒宴过后,傅作义、安毅和胡家林并肩走在大营校场边,相互交流情况,分析华北形势和绥远战局。
  承蒙保定兵站的大力援助,绥远前线将士不但穿上了暖和结实的新式棉冬装,还能保障军饷的及时发放,重伤将士尽数解送到保定野战医院接受治疗,除了粮食储藏尚有欠缺之外,其他都令将士们深感满意。
  安毅听完傅作义的情况通报,转向右边的胡家林问道:“‘斩首行动’的可行性研究后,有何结论啊?”
  “我们再三修订的行动计划,获得了宜生兄的认可,目前唯一担忧的便是天气问题。根据我们军事气象局的预测,未来三天内没有大风雪,很可能会有一两天的晴朗天气,但晚上的温度非常低,约在零下十五度左右,再下去恐怕就是断断续续的大雪天气了,担心无法满足飞机空降和接应的条件。但要是推迟半个月,绥远前线又不知道会出现什么变化。”胡家林低声回答。
  安毅点点头:“这么说,就在三天内实施如何?这几天伪蒙军队和那些汉奸伪军都在休整,等候关东军给予的物资补充。根据情报,昨日下午日军顾问团到达西林格勒盟,召集三部伪军开会,估计是检讨前一阶段战事得失,可能也会制定出新的作战方案。汉奸伪蒙将领都聚在一起,机会难得。”
  傅作义颇为惊讶:“我们天天和敌人对峙都没有发现,安老弟的情报哪儿来的?”
  安毅笑道:“汉奸大汉义军尹宝山师官兵大多是河北和察哈尔人,军统北平站数月前策反了尹宝山麾下一个旅长,所以对绥远日伪军的行动了如指掌。”
  “军统果然厉害!”
  傅作义真以为是军统发展的情报人员,却没有想到这其实是安毅直接领导的第四厅所为,更没想到伪军中不止一个暗中投诚中央军的情报员。
  安毅也没有说破:“这个旅长也参加了本次会议,他发回的密电上说会期有三天左右,而且由于这几天来的恶劣天气,各部防御都很松懈,守备锡林郭勒城的也只有伪蒙德王的一个团。”
  胡家林清楚其中内幕,但不会告诉任何人,听了安毅的打算,心里有些担忧:“行动准备时间成问题,‘蓝狐大队’现在还在川南,赶得及吗?”
  “什么‘蓝狐大队’?不是胡老弟的直属特务团去干吗?”
  傅作义很好奇,他观摩过第十七军特种大队的训练和演习,对胡家林麾下这支仅有三百人的特种作战精英非常赞赏,也很有信心。
  胡家林笑了笑没有回答,转转脑袋,示意傅作义自己问安毅。
  安毅坦率地告诉傅作义:“‘蓝狐大队’是我们西南空军司令部直属的特种作战大队,所以我们内部称之为‘蓝狐大队’,对外称之为空勤团,级别和编制与十七军直属特务团一样,秘密组建两年了没有动用过。”
  “该部所有成员均来自川南和滇南各部队、航校、士官学校以及数年前搬到叙府的沧州国术馆,全都是千里挑一的精锐官兵。他们和陆军特种兵有些区别,那就是都要学会跳伞,都要学会起码两种类型飞机的驾驶和简单维护技术。一年多来,他们都在进行严格的训练,两个月前就时刻处于待命状态,因为……小弟本想动用这支部队中的一个分队,空降西安营救委座,后来事情出现转机,也就没有出动他们了,干脆放到绥远前线去,在老哥的支持配合下,检验他们两年来的训练成果。”
  傅作义吸了口凉气:“这么说起来,这个‘蓝狐大队’,战力要比胡老弟麾下的特种大队还要高啊?”
  胡家林笑道:“高出不止一筹,小弟麾下特种大队的三十余名尖子,也被抽调到这个‘蓝狐大队’了。”
  安毅连忙吩咐:“宜生兄,你可千万得替小弟保密啊!这一次,整个行动由你和老胡亲自指挥,驻扎保定机场的空二团团长张朴和德国顾问组将密切配合你们。”
  傅作义郑重地点了点头:“感谢安老弟和胡老弟的信任,只是,这个责任太过重大,我怕承担不起啊!”
  安毅摇头莞尔一笑:“有什么好担心的?成功了奇功一件,失败了怨他们自己学艺不精,何况还有内应?不管结果怎么样,都是特种作战的一个宝贵尝试。要是不冒险,哪里来的实战经验?”
  傅作义放心很多:“既然这样,他们什么时候到来?”
  “如果宜生兄觉得可行的话,后天凌晨开始行动,按计划制定的时间,直接飞抵目标区空降,驻扎保定的空二团会从明天开始频繁出动,在京津上空大肆骚扰,吸引日军航空部队的注意力,驻扎沧州和衡水的两个师,也将会以演习的名义弄出些动静来。”安毅回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3/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