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8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6/1395

  第一辆豹式坦克从烟雾区里露出车身,它没有停下来,反而加快速度。更多的坦克露出车身,然后是装载装甲步兵的装甲车以极快的速度奔驰向战壕。
  一个连的豹式坦克跨过第一道战壕,它们没有遭受任何抵抗,随后,安家军的步兵们也来到战壕的位置,他们没有任何犹豫,马上跳进壕沟,手紧握武器,精神紧绷,随时准备与苏军进行肉搏战。
  安家军的官兵跳进战壕,胶鞋踏动地面,发出“唧唧”的声音,大多数人都感觉怪怪的,低头一看,碎肉、猩红的血液和泥土混合在一起,把地面铺了满满一层,破碎的布料在战壕内随处可见,这是苏军阵地挨炸之后,对方的士兵唯一残留在这个世界上,证明他们曾经存在的证据。
  “呃……”
  参与第一波进攻的都是安家军的老兵,尽管他们一个个已经是身经百战,但还是有人受不了空气中的怪异味道,产生作呕的生理反应,他们单腿半跪在用血肉筑成的泥泞战壕内呕吐,秽物的味道和本来就怪异的硝烟味融合在一起,产生更加令人作呕的怪味,经过的士兵只能憋住呼吸,尽快地继续向前突击。
  这只是第一条战壕,再往后,受火箭弹袭击较少的其它战壕内,残存的苏军士兵眼神涣散地看着同伴的残肢断臂,他们握住武器的双手无力,许多苏军士兵甚至受不了精神上的压力,用自杀来解脱。
  二线阵地里,仅仅只有数百个身体残缺不全的苏军士兵防守,其余的大部分都被炸没了,有些人甚至被炸得连一截尸身都找不到,他们精神恍惚,根本没有意识到应该反抗。
  “轰隆……”
  安家军的装甲部队陆续从这些残存的苏军士兵旁边驶过,这些苏军士兵旁边放有大量集束手榴弹,如果他们还有勇气,估计会选择抱起集束手榴弹和安家军的坦克来个同归于尽。但是非常可惜,这些残存的苏军士兵只是木讷地待在原地,他们的勇气已经被安家军火箭炮和随后的大炮给轰没了。
  跟在坦克后面的装甲步兵将枪口对准了苏军士兵,发出声声怒吼。
  “不要动,一动我们就开枪射击!”
  “缴枪不杀!”
  “优待俘虏!”
  听到这样的吆喝声,苏军顿时来了精神。一名苏军连长突然举起双手站起来,他的腿肚子有点儿发软,用别扭的中国话开口说道:“我们投降,请不要伤害我们,我们已经厌倦了没完没了的战斗……”
  “我也投降!”
  “投降!”
  “不打了!打也打不赢!白白送死!”
  随后,整条战线上,几乎全部都是举手投降的苏联军人。
  安家军步兵们傻眼了,进入乌兹别克斯坦作战后,每一回遇到的苏军都是死战到底,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大规模的投降行为。
  随着战线的深入,苏军投降的越来越多。
  最后,一直到进入昆格勒城,都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经过炮火覆盖后幸存下来的四万多苏军,精神整个垮掉了。要知道,早在第一波攻击中,苏军的各级指挥部便被火箭弹摧毁,督战队也迅速失去了勇气,兵无斗志的苏军没有了约束,竟然全部选择投降。安家军几乎没有付出伤亡,便收复了努库斯以北最重要的城市。
  乌兹别克斯坦会战,取得突破性进展!
第1565章
成败在此一举
  五月四日夜,里海东岸的库兰达格山。
  这片山脉是里海卡拉博加兹湖湾的沿海高地,站在山峦上,远眺碧蓝如洗的海水,听到惊涛拍岸的声音,嗅着空气中咸湿的味道,任是谁都会以为来到了大海边。但谁也不会想到,这里只是最大的内陆湖里海的一个内湖,以后随着里海逐渐干涸,这片湖湾的水将逐渐退去,近两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变成了戈壁和荒漠,站在库兰达格山欣赏海天一色美景的日子将不复存在。
  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行军,期间还屡屡从远东军手里接过沿途各大城市的控制权,等待武警部队和民运总队入驻,唐问率领蒙古军区西方面军第八集团军直属警卫师和第二十二师,赶到库兰达格山,至于另外两个师的下落,下文自有交代。
  库兰达格山就像一条巨蟒,横亘在土库曼斯坦北部,成为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国界线。越过库兰达格山,向南一直到和伊朗交界处的科佩特山脉之间,都是平坦的里海沿海低地、沙漠和绿洲,无险可守。苏军显然也知道库兰达格山对土库曼斯坦意味着什么,几乎把境内军队抽调一空,全部派到山口、关隘、河谷等要地,严密防守,远东军西路军六个军十八个师施展浑身解数,连续激战二十余日,伤亡惨重,却始终无法前进一步。
  远东军西路军司令部里,一脸憔悴的西路军总指挥舍甫琴科上将满含忧虑地对前来报到的唐问道:“唐将军,我们在这一线已经停止前进太长时间了,与其他各路作战部队高歌猛进频传捷报相比,我们取得的战果实在让人汗颜。我听说东线楚伊犁山防线便是在贵军协助下攻破的,请问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打破眼下的僵局?”
  “是的,我们是有一些想法。”
  唐问一脸严肃,四处看了看,转身来到司令部一壁的地图前,指向库兰达格山,侃侃而谈:“这片山脉挡在我们前面,易守难攻,敌人占据地利,我们不管从哪里发起进攻,都将遭受敌人布置于优势地形上的炮火打击。”
  “若是我们置之不理,从卡伦扎雷克洼地绕行阿萨克奥丹洼地,由切林克雷高原直插敌人后方,似乎亦可攻进土库曼斯坦腹地,但这样将冒很大的风险,一旦敌人以猛虎下山之势兵出哈萨克湾,进占里海沿海重要港口城市阿克苏,接应里海西岸苏军上岸,掐断我们的补给线,我们就危险了。敌人纠结了三个军近二十人,不是个小数字,一旦出现那样的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从正面击破敌人似乎才是当前唯一正确的选择。”
  听到唐问分析自己的作战意图,舍甫琴科连连点头,司令部里一干将校也满脸得色。远东军总参谋长叶戈罗夫元帅对于西路军的进展十分不满,其中给西路军指出的一条进军路线就是唐问刚才所说,但却被西路军以太过危险拒绝了,为此整个西路军上下,背负了巨大的压力。
  唐问其实赞成叶戈罗夫的分析,认为当前的苏军已成惊弓之鸟,若是以一往无前的气势南下,进占哈萨克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那么苏军必然会被牵着鼻子南下,届时仗就好打多了。不过现在仗已经打到这个份儿上了,再说那些已经没有意义,反倒不如说些好听的话,拉近彼此的关系,伺机解决当前之敌。
  唐问继续说道:“南下的一路上,我和我的参谋们已经想过了,我们唯有采取立体式进攻,才能一举瓦解对手。”
  “哦?如何进行立体式进攻呢?”舍甫琴科感兴趣地问道。
  “我们将空地协同作战,派出轰炸机,压制敌人布置于山地上的炮兵阵地,同时派出部队,空降敌后,前后夹击,一举击溃敌人。”唐文自信地说道。
  听了唐问的回答,司令部里一片安静,许多人都有些不明所以。
  “是伞兵吗?”
  见多识广的西路军参谋长普巴乔夫中将有些不确定地问道,随后解释道:“早在十一年前,苏维埃便使用运输机在中亚细亚地区空投部队,一举歼灭了巴土马赤匪徒。八年前,根据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建议,苏维埃开始建立伞兵部队,先后编成了六个伞兵师,但随着肃反开始,伞兵部队全部解散,无一保留,据我所知,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有建制完整的伞兵部队。现在我们面对的敌人足足有三个军,要空投多少伞兵,才能打开缺口?”
  唐问有些惊讶,没想到苏联这么早就建立伞兵部队了,耸耸肩道:“苏维埃的情况我不清楚,但是伞兵我们倒是真的有。去年我们叙府组建了空降军,编成了三个伞兵师,但至今为止,只有第一伞兵师拥有实际作战经验,而且相关的作战要领我们也在摸索中,不太可能投入眼前的战斗。”
  迎着众人越来越迷惑的目光,唐问继续道:“通过侦察机高空侦察,我们发现库兰达格山脉后的切林格雷高原,地势平坦,高原上随处都是那种占地数平方公里的平坦草原,根据侦察机降落实际测试,运输机可以方便起降。因此,我们在阿克苏时,提前进行了战略布置,利用每天早晚天色昏暗人精神分散那段时间,通过飞艇和运输机空运部队到敌人后方,到现在为止,已经空运了两个师的部队,并且还运去了坦克、装甲车和重炮,完全可以从敌人后方发起突然进攻。”
  唐问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比划,远东军将领听了精神大振,纷纷聚集到地图前,舍甫琴科激动地问道:“他们现在运动到哪个位置了?”
  “达格尔!”
  唐问指着库兰达格山后的一个城市:“今天晚上他们将逼近敌人的主阵地后方,只等明天我们进攻发起,他们就立即摧毁苏军的指挥中枢、炮兵阵地和弹药库,然后前后夹击,消灭敌人。”
  “好!非常好!”
  舍甫琴科连连点头,随后和麾下一干将领商议一番,这才对唐问道:“局势越来越紧急,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将于近日向我们远东的滨海地区发起进攻,一旦海参崴一线开战,我们的主力部队将不得不回援,因此,我们只能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多消灭敌人,为你们下一步作战创造条件。如今,土库曼斯坦境内的敌军,几乎全部集中在库兰达格山一线,只要消灭这三个军,以后你们作战要轻松许多。因此,明天我们将不再做任何保留,全线发起进攻,希望这回能够成功。”
  唐问想了想,问道:“除了配合你们前后夹击外,还需要我们做什么吗?”
  “空军!我们需要尽可能多的轰炸机!”
  舍甫琴科指着地图道:“我们的空军,大多集中在乌拉尔山一线,压制莫斯科方面的进攻,根本抽调不出多余的战机南下协助作战,这也是造成当前危局的最主要原因。我希望我们能够精诚合作,一起击溃敌人!”
  “明白了,我想现在就可以回答将军的请求,明天我们至少会派出三个飞行团近三百架轰炸机参与对库兰达格山一线敌军的轰炸。大家不要疑惑,以为我在吹牛,实际上在我率部南下时,已经授权可以指挥三个飞行团助战,现在这三个团分别驻扎于阿克苏、阿克套和谢特佩三市,随时可以参与作战。”
  唐问毫不犹豫地回答。
  “既然如此,那就说定了,明天就发起对库兰达格山敌军的总攻,成败在此一举!”
  “是!”
  指挥部里传来整齐的回答声。
  ……
  蒙古,库伦。
  随着中亚战事越发紧急,而日本磨刀霍霍,集结重兵于延吉、清津和雄基地区,随时有可能挑起战火,在叙府编成部队再北上时间显然已经不够了,在这种情况下,空军运输部队帮了大忙,所有编入杨九霄方面军的部队,全部用飞艇运送到库伦,到了地点后再集结部队,迅速编成。
  现在数目已经扩大到五十艘飞艇的飞艇部队,除二十艘用于中亚外,其余的全部参与了对部队的抢运工作。
  随着对飞艇研究的持续深入,同时得到德国的技术支持,现在新式飞艇的载重量已经突破二百五十吨,巡航速度达到一百五十公里(注:三六年德国兴登堡号飞艇载重已达550吨,最高速度290公里/小时,巡航速度180公里/小时),扣除机舱及驾驶设备等重量,可利用吨位为一百五十吨。三十艘飞艇,一次性可运输四千五百吨物资,以每个战士加上单兵装备一百五十公斤计算,一次性可空运三万人。
  经过连续的抢运,现在杨九霄统率的集团军群基本成立,后续坦克、装甲和火炮的装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但已经不影响部队的正常训练。
  杨九霄方面军下辖三个集团军,军队各级主官除了李君、刘传奎、萧若飞、方天明、李桐等跟随他离开的前第三十集团军将领外,总部还从滇南军区、工兵司令部和顾长风所部调来精兵强将,加上抽调的部队大多经过汉中和宜昌新兵训练,又在建设中的胡家林和张承柱两个方面军接受过实战演练,从一组建开始起点就很高。
  五月五日,南华时间晨九时,尹继南在杨九霄的陪同下,来到库伦城西二十多公里的军营,视察部队的建设情况。
  随机抽查的是李君的第四十六摩步师。根据中亚作战的实际需求,该师拥有五个团,其中三个摩步团,一个骑兵团和一个炮兵团,此外还有一个防空营和一个坦克营。
  尹继南和杨九霄的越野车开进营区的时候,士兵们已经开始进行训练。其中,第一九六摩步团进行的是与坦克营的步坦协同演练,第一九七摩步团正在训练打靶,第一九八摩步团则进行土木作业。
  炮兵团的官兵,分成十个圈子,听从第二炮兵部队借调来的火炮专家传授炮兵技能,了解如何通过使用对数表、计算盘及图版作业来获取包括射向、方位和射击距离的射击诸元,确定装填标尺,学习试射校正,还有在紧急情况下转移炮兵阵地等等实用技术。
  至于骑兵团,则在练习劈杀技术。
  之所以会成立骑兵部队,在于中亚和蒙古地区特殊的地理,在这遍地草原,草天相连的地方,骑兵部队能够充分发挥特长,出其不意打击敌人。
  骑兵团的军官,主要是从张承柱方面军调派,兵员则从华北逃难到蒙古的会骑马的青壮年中选拔,再加上部分思想觉悟起来的蒙古族牧民,骑兵们的马技普遍都不错。
  参观完射击和土木作业训练,又欣赏了半小时步坦协同,尹继南和杨九霄一行来到骑兵的训练场地。
  看着一队队骑兵挥舞着马刀,掠过那些草靶,银光闪处,草靶被劈为两半。还有骑兵一手刀一手枪,先是开上一枪,这才挥刀砍杀,尹继南不由问道:“骑兵训练,难道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吗?”
  杨九霄解释道:“是的,至少我知道的确实如此。要知道各人的马术娴熟程度不一,作战方式也有差别,就拿骑兵团团长赵凌云中校来说,他刚开始在张承柱将军麾下担任骑兵连连长,后来部队进行机械化建设,骑兵逐渐式微,但他始终坚持留在骑兵部队,好不容易升到骑兵营长,却在冀东作战中重伤住院,年初才伤愈出院,编入张承柱将军麾下,但却没有战马可骑了。”
  “这次我们组建骑兵部队,需要大量骑兵军官,他立即报名参加,由于一直与马为伴,他骑马都不需要拿缰绳,这样就可以做到双手持枪,能在行进中准确击中三百米左右的目标,而许多人则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嗯,这个赵凌云我见过,他算得上是最早跟随张承柱大哥的老兵了,也算是我的故人,你把他叫过来吧!”尹继南欣慰地点了点头,轻声对杨九霄吩咐道。
  杨九霄叫过自己的警卫,让他去叫赵凌云过来。
  赵凌云三十岁上下,个子一米六左右,长得相当的壮实,此时他正在教导几个骑术好的骑兵如何在马上进行精确射击,闻听尹继南和杨九霄两个大佬来了,立刻跃上马,一溜烟地跑了过来。
  来到尹继南和杨九霄跟前,赵凌云大声禀报:“第一九九骑兵团团长赵凌云,见过两位长官!”说罢,他在马上举起右手,行起了军礼。
  尹继南回敬了一记军礼,笑道:“赵凌云,我记得承柱大哥率部在沧州与我独立师汇合时,你还是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现在转眼十年过去了。我听说这些年你的骑术一点儿没有落下,能在疾驰中进行精确射击,能为我们演示一下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6/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