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校对)第8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7/1395

  赵凌云脸上泛起一抹红光,高兴地咧开嘴回答:“行啊!”然后他转头大声喊道:“小庄,给我到前面那条壕沟里躲起来,记得带上酒瓶……”
  小庄是赵凌云的警卫员,闻言立即拿着八九个空酒瓶子,朝一百米外的那道坎沟跑去。
  杨九霄见了微微一笑,向尹继南道:“司令,看来这小子想打活靶,这个可比三百米外打死靶难多了……”
  尹继南点点头:“当年承柱大哥的骑兵我记忆犹新,在首次北伐失利前,我们曾遭遇承柱大哥的精锐骑兵,若不是他网开一面,你们安司令和我恐怕都不在这个世界上了。原本我以为随着部队正规化建设,卡车、坦克和装甲车投入运用,骑兵用处越来越小,没想到蒙古和中亚这边地域辽阔,草场众多,许多地方车辆根本没法去,反倒是骑兵可以纵横驰骋。可见事情永远都是变化的。”
  谈话间,小庄已经跑到指定地点,藏好后高呼“准备完毕”,赵凌云立即催马跑了起来。
  尹继南不禁睁大了眼睛,刚才他还以为,赵凌云要在跑动中开枪,马速肯定不会太快,但是现在,看到赵凌云的坐骑那扬起的马尾,他立即明白赵凌云竟然要在快速跑动中打移动靶,这可实在太难了。
  骑兵训练场上,或许是类似的表演太多了,或者是将士们都知道自己团长的本事,又或许是军纪很严,并没有人停下来观望,大家依旧进行着劈砍或者是射击动作,目不斜视,这让尹继南对部队的精神风貌很满意。
  这时,赵凌云开始射击,与一般的骑兵单手据枪不同,他竟然双手据枪,整个人就靠双脚夹着马肚子,屁股好似紧紧地黏在了马鞍上,枪声迅速响起,“啪”的一声,紧接着“哗啦”声响,被小庄扔上半空的酒瓶爆炸开来。酒瓶接二连三地从壕沟里飞出来,赵凌云的坐骑毫不迟疑地向前奔去,而他的枪再也没有放下过。
  “啪啪……”
  连续的枪声传来,酒瓶接二连三的爆炸,竟然没有一只漏网。
  “好!”
  尹继南叫起好来,双手用力鼓掌。
  不管是在安毅身边,还是后来去德国,尹继南的枪法都没有落下,但是看了赵凌云的表演,他知道自己达不到赵凌云的高度,高速运动中马背上射击移动靶,没一定的天赋,无论如何也做不到。
  这时,正在商量如何进一步提高部队训练水平的第十六集团军军长颜梓霖中将和第四十六摩步师师长李君少将听到尹继南、杨九霄来到自己部队,立即乘坐敞篷吉普车赶到。
  这种叙府研究院研发装备部队的吉普车,高一米,宽一点五米,可折叠的车篷只能象征性地遮风避雨,驾驶者端坐在座椅上,就像坐在家门口最高一级木台阶上。但这种吉普车装有一台4缸汽油发动机,载重1.25吨,可以四轮驱动越野行驶,爬60度陡坡,公路最高时速达105公里。
  安家军官兵把吉普车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放倒前风挡可装上重机枪或无后坐力炮,装上电台等通讯装置便成了指挥车,在前座后面横放上担架,吉普能在各种地形上充当火线担架兵,吉普车还能牵引弹药车为飞机挂弹,用处之广,让人叹为观止。
  随着钢铁、化工和橡胶工业爆炸式发展,以及进入战时经济的缘故,跟军队休戚相关的汽车工业也跟着有了飞跃进步,如今的安毅集团,月产各种车辆已达九万辆,其中各型卡车达到五万辆,吉普车两万辆,此外轿车、越野车、客车等也有两万辆的产量,比起开战前差不多膨胀了十倍,这也是部队车辆能够保证的最主要原因。
  尹继南兴致正高,笑着对跳下车的颜梓霖和李君道:“你们来得正好,我刚要对你们杨司令说,你们部队带得不错,不仅保存了我们安家军特有的射击技术高、工兵技能优秀等传统优势,骑兵训练得也很好,要给你们记功呢!”
  由滇南军区副司令调任第十六集团军军长的颜梓霖笑着说:“咱们部队从基层士官到各级官长,都是叙府士官学校毕业,接受过系统训练,做什么都有条不紊,信手拈来,训练效果自然不差。”
  李君点点头:“一般我只做方向性的安排,具体的训练,全部由参谋部门和基层军官完成。不得不说,军队的正规化建设已经见效,我们军事主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指挥作战上去。”
  尹继南眉头微蹙:“那你们还坚持每个月起码抽出半个月时间下基层蹲点的制度吗?”
  “这是我们的老传统,当然坚持了!”颜梓霖和李君齐声说道。
  “这还差不多!”
  尹继南脸上恢复笑意:“我们是人民军队,如果我们的各级军官不亲自到基层,到战士们身边,了解他们的思想,急他们所急,我们的部队就会失去灵魂,失去追求,丧失战斗力。所以,不管是谁,做多大的官,作战多勇猛,如果不严格执行我们军队的铁的纪律,不坚持与士兵同甘共苦,我们只能请他下岗!”
  包括杨九霄在内的众多将领,心头都是一凛,齐声应“是”。
  这时赵凌云已经打靶完毕,他收住缰绳,调转马头,打马过来。看到师长、军长也来了,连忙敬礼。
  尹继南大声表扬:“赵团长,干得很不错。要是你能把你们团都训练得跟你一样,我估计敌人要倒大霉了!”
  说到这里,尹继南从身上解下自己的佩枪,扔给赵凌云说:“这是总部下发给我的手枪,算是给你优良表现的奖励吧!”
  赵凌云是爱枪之人,接过枪第一感觉是好沉,低头细细一看,一张嘴顿时咧开了。他知道这种枪叫做沙漠之鹰,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具有可调式扳机机构,多边形枪管经精锻而成,瞄准装置由缺口照门和片状准星组成,威力巨大,军中只有少数高级将领才拥有,当即乐不可支的说:“谢谢长官!”
  赵凌云庄重地敬了个礼,下马,将马交给紧跟着跑回来的警卫员,随即站到了尹继南等将领身边。
  这时,一辆越野车由远而近,来到尹继南等人面前停下,方面军参谋长王步蟾匆匆下车,快步走到尹继南和杨九霄面前,将电文递到方面军司令杨九霄手里。
  杨九霄看完,神色变得异常凝重,又将电文交给了尹继南。
  “什么?!日本已经进入最后的战备阶段,远东之战随时可能打响,这……”
  尹继南脱口而出,随即仔细地阅读。
第1566章
势如破竹
  中亚时间早上八点,远东军和安家军联军对库兰达格山的总攻战役正式打响。
  在攻击命令下达的一瞬间,炮声大起,轰隆隆响彻天际。烟雾滚滚中,作为攻坚主力的远东军充分体现了老毛子大炮主义原则,近千门轻重火炮集中在一起开火,打得漫天透亮,数以千计闪亮的弹道在天上划出流星般的轨迹,成群的炮弹呼啸着向山上高地苏军阵地飞去。
  炮弹砸落地面,炸开无数冲天火柱,气浪席卷着各种碎片在空中飞舞,很快就化为一阵暴雨,劈头盖脑洒落在地面。
  苏军沿着山头一字排开的数十公里阵地,很快便笼罩在漫天烟尘之中。
  弹群反复在苏军布置于山间的各道战壕之间,回来倾泻,每一轮炮弹落到地面,迅速炸开,无形钢刀般锋利的罡风掀起五六米高,就像天文大潮一般此起彼伏,汹涌澎湃的土石海潮铺天盖地,蔚为大观!
  四处迸飞的弹片、石簇、土坯、草根,形成一道道密不透风的幕墙,席卷了整个库兰达格山北麓。
  “轰轰……”
  一串串密如炒豆响若炸雷的霹雳声,一波叠起一波,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像一把把铁锤,狠狠地向驻守高地上的苏联人砸了过去!死死趴在掩体或者山间战壕里的苏军,不管是军官还是普通一兵,全都张大了嘴巴,不自觉地浑身颤抖着,唯一的区别就是颤抖的程度不同!
  为了预防部队出现崩溃,政委和内务委员亲临一线,鼓舞士气,内务部队组成的督战队,布置在防炮掩体里,居高临下,黑洞洞的枪口直指阵地前方,任何非经同意的撤退,都将遭到无情射杀。
  留在阵地上,或许还有生路,如果后退,那就是有死无生,而且还要背负可怕的罪名!苏军士兵,完全是在用最大的勇气来承受这似乎永无止境的轰炸!
  整个大地都在颤抖,炮弹密密麻麻地砸落在苏军战壕上,大口径榴弹暴轰的火球中,一个个班的苏军士兵,惨叫着如同纸片似的飞上了天,瞬间成了这世间最绚丽的烟花,湮灭在爆溅开来的纷飞碎石中!
  有的炮弹落在一些精心构置的火力工事上炸开,火光一闪,整个工事连人带枪一起飞到空中,化成满天血肉、零件,惨不忍睹!
  经过半小时的轰炸后,炮击逐渐停止。
  根据经验,炮击过后,就将是步兵冲锋。苏军士兵纷纷从碎石堆中钻出来,指挥官、政工和内务人员不顾身上的伤痛,催促士兵们把枪支弹药从碎石堆中扒出来架起,把倒塌的工事、战壕快速整修下,以迎接远东军步兵的进攻。
  这时,“嗡嗡”的声音传来,为进攻部队提供空中掩护的第一波一百架B2轰炸机,在五十架战斗机的保护下,到达战场上空。
  铺天盖地的B2轰炸机,从云层里面钻出来,怪叫着如同来自地狱的猛禽,狠狠地冲向苏军的山间阵地。
  领先的B2轰炸机,俯冲中发出凄厉的鸣叫声,大口径机枪子弹“嗖嗖”垂直射进交通沟和战壕内,正在向前线战壕运动的苏军士兵,惨叫着接二连三倒在血泊中。
  射出一串子弹后,B2轰炸机投下一枚炸弹,随后猛地拉起,抖动两下机翼,旋即冲入高空。
  落在战壕内的炸弹,发生剧烈爆炸,滚滚烟尘混合着泥土冲向空中,十几名苏军士兵的血肉之躯,一刹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紧接着,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轰炸机,相续向地面俯冲下去,飞机两侧的航空机枪喷吐出两道火鞭,狠狠抽向战壕内根本就无法躲避的苏军士兵!火鞭所过之处,惨叫声不绝于耳,中弹的人喷涌着血泉纷纷倒下!
  五十公斤、一百公斤、两百公斤级的航空炸弹,一枚枚落在阵地上轰然炸开,一发发12.7mm的航空机枪子弹,呼啸着从天而降!饱受蹂躏狼藉不堪的苏军阵地,再一次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战壕轰然垮塌,向山下坠落,工事冲天而起,士兵化为一堆堆血肉。
  参与护航的A26、A27和蚊式战斗机,在天空来回盘旋,不时向下俯冲扫射,压制地面的火力。不过战斗机可不敢像B2轰炸机那样近乎垂直式地进行俯冲,但是他们拉起和平飞的敏捷度,就不是蠢笨的B2轰炸机可比拟的了。
  经过连续的轰炸,苏军布置于山上的炮兵阵地、机枪掩体、指挥部已经被轰炸得不成样子。
  看到时机成熟,震耳欲聋的“乌拉”声中,远东军六个军,共十八个师,在长达二十多公里的战线上,由低向高,冲着山上的敌人发起了攻击,正在经受航弹和航空机枪洗礼的苏军,根本无法组织起有效反击,往往他们刚刚集结,便被一枚枚航弹报销。
  不过,还是有部分利用山洞和悬崖绝壁构筑的机枪掩体,不断地向外喷吐着火舌,压制远东军的攻击,战斗迅速进入焦灼状态。
  ……
  土库曼斯坦兵团指挥部,设置在库兰达格山南麓一个被扩宽的山洞里,灯火通明。整个洞窟被挖掘出大厅、偏厅和会议室,各种各样的机器,几乎把山洞占满,什么发报机、打印机、电话等等,顺着山洞壁一溜排开,二十多名年纪各不相同的军官,正在紧张忙碌着,苏军总指挥戈罗多维科夫二级集团军级指挥员(级别为上将)站在地图前,看着参谋不断地在地图上进行标示,心情沉重。不过,此刻他脸上什么也看不出来,针对一线阵地出现的变化,不断地调动部队进入前线,以堵住几近崩溃的缺口。
  距离这个山洞两百余米外是一片茂密的梭梭林,身着苏军装束的第八集团军特种大队官兵,小心翼翼地潜伏在由胡桐和灌木构成的树林中,观察着对面苏军指挥部的情况。苏军司令部的防守极为稀疏,执行任务的特种大队分队长安志晓上尉昨夜由恰格尔一路潜行至此,足足潜伏了三个小时,发现苏军指挥部由始至终只有八个哨兵值守。
  不过,这八个哨兵却极为尽责,他们分出两人站在山洞口,其余六人匍匐在洞口两侧的沙包工事里,两挺马克沁M1910式重机枪枪口向外,威慑一切敢于向指挥部靠近的可疑人员。同时,距离指挥部左右两三百米,均分布有苏军的营地,一旦强攻失利,最多两三分钟苏军援兵就会到来,防守似乎无懈可击。
  就在安志晓琢磨着该如何接近指挥部的时候,凄厉的空袭警报声从北面传了过来,航弹落地发出的剧烈爆炸,距离苏军指挥部所在的山洞越来越近,周边营地一片混乱,到处都是跑动的苏军士兵。
  等到耳边已经能够听到清晰的“嗡嗡”飞机轰鸣,安志晓果断行动,带着十一名特种战士,迅速向山洞方向移动,参与任务的副分队长龙孝丹中尉则率领剩下的四名特种战士和两挺苏联DP机枪打阻击。
  这种DP机枪的杀伤力和连贯性,并不比安家军装备的由MG34机枪改制的通用机枪差多少,它操作简单,动作可靠,发射M1908R型7.62毫米带底缘枪弹,枪口初速840米/秒,最大射程3000米,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800米,理论射速600发/分,战斗射速80~90发/分,后世曾得到过“MG42克星”的美名。不过安家军军械研究所秘密研究后发现,DP机枪连续射击后会因枪管发热,致使枪管下方的复进簧受热而改变性能,影响武器的正常工作,且前重后轻,不太适用于腰际射击或运动中射击,目前正在做技术改良。
  距离苏军指挥部门岗还有二十多米,卫兵显然已经注意到了这群携带武器迅速逼近的不速之客,紧张地举起了手里的枪,当听到“同志们,隐蔽,中国人的轰炸机来了,注意保护好首长”的呐喊后,再看看安志晓等人身上的苏军装束,不由松了口气,放下了手里的枪。
  沙包阵地里,值守的苏军士兵显然也听到了喊声,两挺M1910式重机枪没有开火。
  趁着苏军卫兵迟疑的片刻,安志晓和他的特种队员们猛地冲了上去,仅用刺刀就把八个还未弄清楚情况的苏军士兵给结果了。由于这时安家军的轰炸机正在向地面不断倾泻炸弹,远近的苏军只顾防空躲避,没有人意识到自己的指挥中枢已经出了问题。
  战斗非常顺利,安志晓带人迅速把死去的苏军卫兵拖进沙包放好,分出两名特种战士站在门岗处继续伪装,然后率领其余队员向山洞里冲去。刚进洞口,一个苏军军官走了出来,安志晓抬手就是一枪,苏军军官满脸困惑,不解为何会被自己人下黑手,不甘地捂着胸口靠墙倒下。
  特种兵们蜂拥而入,对于这群经过长期严格训练的杀戮机器而言,里面那些军官和文职人员,简直就是老虎口中的小鸡,毫无难度可言。
  山洞中的枪声,完全被外界杂乱的炮声和爆炸声所掩盖,手持苏军纳甘左轮手枪和PPD34冲锋枪的安家军特种兵,轻而易举地扫荡了山洞里的大厅和偏厅,这里的大部分军官身上甚至没有携带武器。
  不过,一圈扫荡下来,却没有发现出任务前看过照片后留下深刻记忆的苏军总指挥戈罗多维科夫二级集团军级指挥员的身影。众人的目光很快瞄向了山洞底部与外面大厅隔离的木门,顿时几名特种兵冲了过去。
  “砰……”
  冲在最前面的那名特种兵刚踹开木门,立马就被里面射出的子弹击中胸口!好在他身上穿戴有叙府兵器研究所研制的铝合金与高强尼龙组合的防弹背心,可以抵御手枪和冲锋枪子弹的射击,他忍住子弹撞击胸口的钻心疼痛,举起冲锋枪对着木门里就是一阵扫射,特种兵们纷纷隔门射击,枪声在厅里激扬回荡。
  “扔手榴弹!”
  在安志晓的指挥下,一名特种兵取出一枚苏联1930式手榴弹,拉开吊环朝木门里一抛,“轰”的一声传来,封闭空间里的爆炸声切切实实地让人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做震耳欲聋,安志晓举着纳甘左轮手枪,快速冲进已经被炸开的木门,端着冲锋枪的同伴们也紧跟着冲了进去。在浓烈硝烟味道的刺激下,他们见到喘气的就直接开火,把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送进地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7/139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