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730

  “这……这怎么可能?”看着手中的电报,陈毅用一个难以置信的口气说道,然后有些惊骇地看着手中的这份电报,虽然并不知道这份电报是西北商行克穆齐克旗商号通过什么渠道发出,但是陈毅却一丁点也不会怀疑这份电报的真实性,西北商行不可能拿此事开玩笑。陈毅相信这份电报的真实性,毕竟像西北商行这样的半官方性质的商行,他们拥有不为人知的电报渠道显然不足为奇,但是看着手中的电报内容,陈毅显然还是有些无法接受这是事实。
  “陈大人,唐努乌粱海属乌里雅苏台专员所属管辖范围,更是在驻蒙办事大员公署管辖范围内,为国商利益计、为西北商号利益,西北商号特请大人能够出面与俄人交涉,以确保西北商号克穆齐克旗分号三十六人之安危,还希望陈大人能够主持公道!”听到陈毅的话后,坐在椅上的高传祥便站起身抱拳躬手对陈毅说道。
  原本高传祥这次来库伦本是打通活佛以及地方王公的关节,为修建库伦至恰克图的公路和以及沿路殖边农场做筹备工作,但是没曾想一到库伦什么都未着手,一封从克穆齐克旗商号来的电报,把这一切都打乱了。因为电报是由库伦西北商号中转的关系,为了那几十人的性命,在一边上报西北的同时,高传祥便自作主张,直接来到了办事大员公署,希望能尽快处理此事,以保住他们的性命,在蒙古闯荡了多年的高传祥深知那些俄人都是什么货色。
  尤其是那些哥萨克人打着俄国官府的旗号劫财夺命之事,在过去的几十年之中早已经屡见不鲜,正因为如此高传祥才知道为什么克穆齐克旗分号的主事、掌柜、伙计,为什么选择抵抗而不是按俄人所说那样,缴械缴财押解出境。
  “高先生,这个……虽说唐努乌粱海隶属本署管辖,但是自共和二年起,实际上唐努乌粱海已为俄占,俄人在唐努乌粱海驻军以及哥萨克武装移民多达千人之多,俄人更是设立有乌粱海边区专员公署,虽然克穆齐克旗巴彦巴达尔总管以及其它四旗四十六佐领大都有不堪俄人压近、敲榨、勒索,具有向内之心。”
  “去年巴彦巴达尔总管更是派员上表请愿书。然限于国力,政府已经与俄人交涉数次均被拒绝,甚至以武力相威胁,身为驻蒙办事大员,为国商利益交涉实是分内之事。然俄人历来均以虎狼强权之心待我,所以高先生,恐怕即使我出面向俄国领事,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所以还希望高先生做好准备,国势如此。你我奈何!”
  听着高传祥的话,陈毅放下手中的电报,然后用有些无奈的语气开口对高传祥说道,对于唐努乌粱海,早在年前巴彦巴达尔总管等人上表请愿书之后,陈毅就开始谋划收复唐努乌粱海,但是俄国人在唐努乌粱海驻有军队、设有专署,受限于国力,陈毅也只能徒然生叹,只能从名义上设立管辖机构而已。
  而现在连外蒙库伦城中都是潜流阵阵,但是现在随着俄国局势日渐不稳,而日人更是对外蒙持以野心,库伦城日本领事馆,更是多次以确保领事安全为名,加调护兵,现在其护兵规模甚至于不亚于办事大员公署护兵,面对这种情况,陈毅也只能谨慎从事,以保库伦不失,其它的只是暂置一边。
  “陈大人,还希望陈大人能居中主持公道,西北绝对不会坐视西北商行三十六名雇员安危,在西北尚未做出决定之前,还烦请陈大人出面代为交涉,以保其安危。”听到陈毅的话,高传祥知道其话中并不是推托之意,而是实属无奈,正如陈大人所说一样,受限于国势恐怕也只能如此了,而现在西北那边还没传过来消息,所以高传祥暂时只能将希望寄予此处。
  “高先生放心,于公于私士可绝无推辞之意,现在士可立即去俄领事馆与其交涉,还请高先生一同前往。”斟酌一二之后,陈毅站起身开口说道,之前就以传出俄国驱逐唐努乌粱海复号国商,而现在其兵围商号、侵夺商号已违中俄商约,于公陈毅必须要履其职,于私西北商行一直以来对陈家和办事大员公署的持助之情,陈毅也必须要出面相助。
第232章
什么人的钱最好挣
  在西北轻工机械集团的前身西北纺织机械公司投产至今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其就已经完全改变有中国轻工机械大都依赖进口的局面,甚至于还向国外出口诸如面粉机、面包机、自行车等等大量的中小型轻工机械设备。
  在过去的一年之中,西北轻工机械集团为西北创造出了超过一亿元的产值,作为高利润付加的机械制造业,西北公司从中获利甚丰,甚至于远超过了西北下属的中华烟草公司的利润。西北轻工机械集团无疑是整个西北的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在西北有超达三万名工人直接或间接的在为其工作,在西北拥有着八十多家分厂和一百余家合作企业和在全国拥有超过三百家下游企业的西北轻工机械集团,无疑是目前整个中国甚至于亚洲都属于轻工机械制造业的中霸主。
  与其生产规模相当的是,轻工机械集团消耗着整个西北30%的电力和40%原材料,是正因为如此,轻工机械集团一直以来都是作为整个西北工业区之中支柱产业而存在,自然轻工机械集团成就了穆藕初这个西北公司经理心中的宠儿,因此轻工业在整个西北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董事长、穆经理,当前,日本生丝出口每年超过23万担,生丝出口占到其国家出口总值60~74%左右,生丝贸易每年为日本带来了超过成吨日元的外汇,而日本生丝最重要的进口商就是美国,对美出口占到日本生丝出口的80%左右,而仅只是去年美国就进口了22.3万担生丝,其中由我国出口至美国的生丝仅只有4.8万担,约占到美国生丝市场份额的25%左右,美国占全世界生丝市场份额的60%以上,以后每年还会不断的增加。”在西北轻工机械集团的会议室之中,李南霖站在一份图版边指着图版上地图例说道。
  作为西北轻工机械集团的经理,李南霖一直以来所关注的并不仅仅只是轻工机械的制造,轻工机械的市场的是由终端市场决定的。现在的西北轻工机构集团之所以可以接到国内实业界超过一亿元的机械设备订单,正是因为目前国际轻工业产品市场,因英、法两国陷于欧洲的战争而致使其被迫撤出中国、印度、东南亚、南美等的市场,甚至于就是连英法本国的轻工市场都面临着产品供应不足。
  面对着国内甚至于全世界庞大的轻工产品市场,中国实业界自然需要扩大生产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就需要采购大量的轻工机械设备,这才是西北轻工机械集团能够以超正常的水平发展的根本所在,都是庞大的市场刺激着彼此的发展。
  尽管现在从中国实业界发来的订单,已经足够西北轻工机械全力开工生产超过一年,但是在继续扩大传统机械的生产的同时,李南寻还在为轻工机械集团寻找着新的市场立足点。
  “阳前,你说的这些,我们大都知道,现在日本生丝在全世界都处于垄断地位,我国去年的生丝出口不过只相当于日本的80%,造成这种局面除了是因为我们缫丝技术落后,当然更大的关系是因为我们大都是以洋行代为出口,我国内地出口的生丝一直都是通过丝栈、丝号卖给外国洋行。交易的具体执行人分别是丝栈、丝号的通事和洋行的买办,由于国商们的丝厂资本有限,洋行往往通过买办之手,以抵押贷款和预卖贷款的方式贷款给中国丝厂,以之收购生丝,这种形式的收购,早在十几年前就已经非常普遍,我在上海时和上海丝茧总公所总董聊天时,他就说过上海几乎没有一家丝厂不向洋行借款的。”
  “洋人为牟取更大的利润,往往无端对国人的丝厂提出无理的要求,榨取赔偿,中国丝业的命运系在外国洋行手中,在众洋行中,尤以日本的洋行最为卑劣,日本对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历来采取敌视、压制的政策,不过现在这些都发生着改变,在美国和欧洲的华人互助会,不都开始协助国商们建立商社,对外国直销嘛!像去年咱们对美国出口的生丝之中,有超过三成,都是华人商社直销至美国,目前各种缫丝设备也是轻机集团的主打产品之一,阳前,你提这些肯定有其它的想法,不妨说一下。”听到眼前的李南霖的话穆藉初便开口说道。
  李南霖出任轻工机械集团的经理,实际上就是因为穆藕初的推荐,李南霖毕业于东京帝大机械专业,后来赴美攻读商学取得商学博士。穆藕初虽然早在美国留学时就与其相识,但是推荐其为轻工机械集团的经理,并不觉得有任用私人意思,对于李南霖如此郑重其事的分析,而且是一大清早就打电话给自己,并让自己邀司马来轻机集团,显然不可能只是为了这些,肯定是另有目的。
  “湘珥兄,我想您和董事长应该知道,目前美国进口生丝最主要的用途就是用于制造丝袜,制造丝袜所需要的生丝约占到美国进口量70%左右,美国国内每年生产的丝袜超过两亿双,每年美国的丝袜市场额高达十亿美元以上!当前美国国内生产丝袜所用的电动精细袜机,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也就是这种被称为超薄丝袜。”
  “湘珥兄,您在美国生活了八年,您应该知道美国女人以及欧洲女人对于丝袜的迷恋程度,即使是最贫穷的欧美女人,也会节约缩食花费五美元买一双普通丝袜,而一般的收入的家庭更是愿意花费十几到五十美元,在一年之中买上数双像这种超薄丝袜,可以说美国女人对于丝袜的痴恋,已经达到了极点。”
  听到穆藕初的问题后,李南霖开口回答道。在日本生活学习了七年其后又在美国生活学习了六年多的李南霖对自己一个三十来岁的大老爷们,在这种场合大谈丝袜,显然并不觉得有任何不适,甚至于还拿出了两双特意让人从天津购买的美国最新式的超薄丝袜出来,让穆藕初和司马看一下。
  “这就是超薄丝袜?它一年有超过十亿美元的市场?”看着手中的所谓超薄丝袜,在手中细细的感觉着她的薄厚,司马觉得这种超薄未免也有些太厚了,虽然相比于普通的丝质衬衫之类的服装而言,这种号称超薄的丝袜的确很薄,但是在司马的眼中看来,这种泛着丝绸原料的米白色的超薄丝袜和后世的尼龙丝袜相比,这种厚度“超薄丝袜”几乎可以用来制造服装。但是当听到一年十亿美元的市场,仍然让司马为之震惊,现在的西北工业区虽然号称是中国的鲁尔区,去年的产值也不过只有不足两亿美元而已,这未免也太惊人了。
  “是的,就是这种丝袜的生产,占据着美国生丝消费市场的70%以上,目前美国生产丝袜所用的大都是用织制丝袜的复摇丝产品,而我国目前生产的生丝几乎全部都是用于织制丝绸的直缫丝产品,正是因为如此,我国生丝出口才会不敌日本生丝,日本出口的生丝大都是织制丝袜的复摇丝产品,而甚至于我们西北轻式机械集团生产的缫丝设备,也是生产直缫丝设备,所以我国的生丝出口量小的根源,就是在这个地方。”
  “同样的生丝,直缫丝每担不过103银元,而复摇丝却高达133银元,正因为如此西北轻工机械集团未来的缫丝设备,将以生产多绪立缫机为主,另外我们已经仿制成功了美式电动超薄织袜机,中国的人力成本远低于美国,如果将丝袜生产改在国内生产,同样的超薄丝袜在价格上远低于美国丝袜,只要公司提供适当的支持,相信两年内,高利润的织袜业必定会成为我国的生丝支柱产业,同时可以进一步打击日本生丝出口。打击了日本的生丝出口,将会从根本上削弱日本的经济,但是前提是公司必须要提供适当的支持。”
  听到老板的问题之后,李南霖开口解释道,之所以请穆藕初邀现在很少参与公司管理的董事长过来,实际上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取得其的支持。对于目前的国内生丝业而言,无论是复摇丝还是多绪立缫机都是陌生的产品和机械,而根本上的竞争丝袜生产,对于国内实业界而言更是一个新鲜事物,如果没有公司的支持恐怕很难快速见效,这就是李南霖需要公司支持的原因。
  为了说服董事长支持自己,李南霖直接以日本竞争对手,尤其点明这是削弱日本经济的最好的方式,作为西北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李南霖自然知道西北的反日倾向,尤其是为了打击日本经济,自己的那位董事长有时候甚至愿意做亏本生意。
  自上个世纪末,日本对外出口的商口一直都是以生丝、棉纱工业品、玩具、瓷器、电灯泡、铅笔等其它小轻工产品为主,为了达到打击日本企业的目的,一直以来西北除了通过加盟、参股、合作、贷款等诸多方式支持国内企业从事此类产品的生产以抢夺日本工厂的市场之外,甚至于不惜工本直接参与一些商品的市场的竞争,而这一切的根本都是建立在董事长的强烈的反日情绪之上。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南霖相信,只要是可以打击到日本的经济,董事长绝对会全力支持,毕竟相比之下穆经理更注重眼前利益,而在李南霖看来董事长之所以如此不惜工本,实际目的却是为了从日本企业夺得整个市场,只有占领或垄断了市场之后,才有发言权。
  “丝袜、丝袜!”抚摸着手中柔滑的丝袜,司马的大脑里好像想起了一些东西,之前一直都被司马忽视的东西。
  好像过去曾经在网络的一些论坛里上看到过一篇文章,好像就是关于丝袜的。如果不是听到李南霖的话,再亲眼看到这双并不算薄的丝袜,恐怕司马的脑子里很难想起还有这么一样东西,更没有意识到一双不薄的超薄丝袜之中,竟然蕴涵着如此之大的利润。好像那篇文章之中提到,二战前,日本生丝出口占到美国进口量的80%,而这些生丝在美国大都是为制造丝袜,尽管后来出现了杜邦公司发明了尼龙,并制造出了尼龙丝袜。超薄的被称为“玻璃丝袜”的尼龙丝袜,迅速占领了整个市场,因而造成日本生丝的滞销。
  但是二战爆发之后,由于尼龙被作为军用物资被全部用于军用,日本的生丝立即又卷土重来,日本生丝制成的丝袜再次占据了美国国内的市场,而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后,当时的日货主要是丝货,占美国输入日货的大半,其中尤以丝袜为主。美国各大学女生只好唯心的发誓不穿丝袜,而代之以棉袜,学校纷纷举行仪式,女生们一脸肃穆,由礼堂排队而出,手中各执一只丝袜,扔入垃圾桶里,脸上犹有泪痕,而男生们也保证绝不与穿丝袜之女生跳舞。
  后来在战争期间,因为尼龙丝袜的限售,以至于一双尼龙丝袜的价格在黑市之甚至高达3000~4000美元,司马可是知道在那个时代,一架P51战斗机不过5万多美元而已。在战争时期更多的女人们无法买到丝袜,无论生丝的还是尼龙的,很多人在裸腿上画纹路冒充丝袜。当时,在美国有一次针对女人的调查,她们最想要什么?结果,三分之二的女人选择尼龙丝袜。
  战后当百货店开始销售这种光滑的长统袜时,女士们为了购买它们而排起了长队,有时甚至到了疯狂的程度。甚至于就连后来的时尚之母夏奈尔都制定了铁律:不要不穿袜子就出门,不要不戴帽子就出门,在那个时代一双玻璃丝袜要比一顿奢华的法国大餐还要昂贵!
  “世界上什么样的人的钱最好赚。”司马想到了后世被人们广为流传的一句话,答案同样很简单,女人的钱。世界上女人的钱最好挣,为了换取美丽,那些女人可以不吃不喝,只为了一套高级化妆品或是一件高档时装,在时装和化妆品之间,那些女人永远都没有理性可谈,不论是21世纪初的女人,还是20世纪初的女人,都是如此,爱美是她们的通病。
  “我们能不能把这种丝袜造的更薄一些,更透明一些,就像……嗯!就像玻璃一样的透明,像蝉翼一般轻薄的那种,最好是能够一次织成,不要有这种缝合的线口。”仔细查看着手中的这双“超薄”丝袜。
  看到这种“超薄”丝袜侧面缝合的线迹,司马便开口问道李南霖。司马记得后世的丝袜,根本没有这种缝合的线头。既然在二十多年以后,那种薄如蝉翼被称为玻璃丝袜的丝袜可以流行起来,并且征服了当时全世界每一个女人,那么司马相信,如果现在可以制造出这种玻璃丝袜的话,那么必然同样可以征服那些爱美的女人。
  “我的董事长,虽然生丝很细,但是目前机器根本不可能织出你说的那种薄如蝉翼的丝袜,如果谁能够发明这种机器的话,即便是以一千万美元买下这种织袜机器的专利,我们都会在一年之内获得超出想象的利润,到时候全世界的女人都会痴迷您说到这种丝袜。不过就目前的技术而言,至少在未来三十年内,我们绝对不可能制造出您说的那种玻璃丝袜,现在您手中的这种超薄丝袜在积制过程中,废品率超过一半,这也是其价格是普通薄丝袜价格三倍以上的原因。”
  听到老板的话,李南霖连忙开口说道。在美国长达六年的生活经验使得李南霖知道,那些美国女人对于丝袜从来是越薄越好,如果不是因为丝网丝袜无法遮盖她们粗长的腿毛的话,恐怕她们更多的时候会购买丝网丝袜,而不是这种丝袜,而她们穿着丝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遮住她们粗长的腿毛。
  “呵呵!也许吧!相信以后我们会制如那种薄如蝉翼的丝袜,不过我想我们需要成立一个新的部门。阳前,你的话提醒了我一个事实,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女人的钱更好赚,为了美丽这些女人会不惜一切,我想那些欧洲女人和美国女人到时会非常乐意为中国的工业发展添砖加瓦的。嗯!我们新成立一个日化企业,专门生产诸如洗发水、化妆品之类的企业,企业的名称就叫联合利华吧!湘珥,你着手看看挑选一些合适的人选过去,组建这家新公司,未来那怕美国人和欧洲人用的肥皂都会是联合利华的产品。”
  听着李南霖的回答司马开口说道,既然已经知道了自己一直以来所忽视的一个高利润行业,那么现在就必须要尽快建立起来,既然后世美国人的联合利华占据着中国大多数的日化市场,那么在这个时代,就让中国的联合利华去占据全世界的日化市场。
  “啊!哦!这件事我会处理。”听到司马的话,穆藕初开口说道。作为一个传统的中国人,穆藕初对于眼前的两人在那里大谈从女人的身上挣钱,尤其是用那种东西挣钱,虽然有些不太能够接受,但是却知道这其中的确包含着巨大的利润,在听到司马话后,穆藕初便开口回答道,作为一个商人,穆藕初从来都是利润第一。
  在克孜勒这样一个多世纪以来因俄国移民以及和俄国商人的到来,而建立的城市之中,城中的乌粱海边区专员署则标志着唐努乌粱海是俄国事实上的殖民地,从这座俄国式木质的边区专员公署之中出台的各种殖民政策,保证了俄国对这里的管辖。
  “哒!哒!哒!”当两辆铁栅栏构成的马拉囚车在骑着战马的十几名哥萨克护送下,驶进了这座斯拉夫风格小城的的时候,城中的那些俄罗斯农民、牧民、商人,都打量着车内那些嘴唇干裂,身上的棉农带着血污的短发“鞑靼人”。
  “又是一些抗税的鞑靼人!他们现在还是无法面对现实。”在围观的人群里传出诸如此类的声音。在这些俄罗斯移民的眼中,这些囚车中的黑发黄肤的犯人,就是那些抗税的“鞑靼人”,并没有什么好同情的,毕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就是连过去免税的移民,现在都承受着重税,他们自然不可能接受那些“鞑靼人”拒绝交税,所以在他们看来这些人完全是罪有应得。
  “当时就是这些中国商人,拒绝你们没收货物,拿枪反抗?”站在专员公署门前广场上的乌粱海边区专员格里戈里耶夫看着被关在囚车里的那十几名中国商人和雇员,于是便开口问道身边的军官。看着那些嘴唇干裂、身上带着枪伤刀伤的商人伙计们,格里戈里耶夫很难想像这些商人,竟然会拿起武器抵抗哥萨克骑兵,这完全颠覆了格里戈里耶夫一直以来对中国商人的认识。
  毕竟多年来,中国商人是胆小、懦弱的代名词。五年前在格里戈里耶夫策动下,那些被收买鞑靼人,成功的把这些胆小、懦弱的中国人驱逐出了唐努乌粱海之后,整个乌粱海边区就再也见不到那些奸猾、胆小、懦弱的中国商人了。可是在去年克穆齐克旗总管巴彦巴达尔以朝见活佛的名义,到了库伦向中国驻蒙的办事大员递交了请愿书之后,在驻蒙办事大员安抚之下,那些当初将货物存放在克穆齐克旗的中国商人,便开始重返唐努乌粱海。
  而对着那些鞑靼人企图回归中国的这一情况,作为帝国乌粱海边区专员的格里戈里耶夫,知道绝对不能让中国人的势力重返乌粱海边区,否则随着那些中国商人的渗透,要不了多久,恐怕中国政府就会随之而来。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格里戈里耶夫在一得知中国商号在克穆齐克旗等地重新开业之后,就立即派出了专员公署的警卫队,同时还签发了动员令,征发了那些超龄的哥萨克,以非法入境的罪名,没收那些中国商人的货物并驱逐那些中国商人。
  但是让格里戈里耶夫没想到的是。在克穆齐克旗的一个中国商号那里,哥萨克在那里踢了铁板,以至于造成二十余名老哥萨的死伤。
  “这些人就是吉米普夫统领口中的战士?”看着眼前的这些浑身是伤的中国商人、伙计,格里戈里耶夫很难相信,这些中国人就是吉米普夫口中的那些战士,格里戈里耶夫并没有看出来他们和普通的中国商人之间有什么区别,除了他们身上的伤口和血污之外,但是就是这些中国商人,竟然杀死了十余名身经百战的老哥萨克们。
  “老毛子,看什么看,下辈子咱爷们照样抽死你们。”一个腰被子弹打断下身已经没有任何知觉的伙计,努力地睁开被干涸的血液沾合的眼睛,添添干裂的咧着嘴笑着说道,从被老毛子关进这囚车里,大家早都有了必死的觉悟,那些老毛子绝对不可能放过任何人,与其胆怯地求饶,到不如像个汉子一样。
  “把这些鞑靼人先关进监狱。”穿着中校军装的格里戈里耶夫,虽然不知道那个一身血污的中国商人说的是什么,但是从其语气和表情中可以看出其挑衅的意味,于是便开口对一旁的警备队的士兵说道。
  “专员大人,我们是否发份电报通知中国人!就此次于中国人进行交涉。”听到专员的命令后,一边的书记员开口问道格里戈里耶夫。这样把这些中国人直接关进监狱,显然并不合适,毕竟这些人并不是鞑靼人,而是持着中国护照的中国人。
第233章
谁是强盗
  如果说可以选择的话,司马绝对不愿意看到眼前的这一切。看着手中的电报司马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对于电报中中提到的齐穆齐克旗分号的三十六名掌柜、主事、伙计以及调查部的两名调查员,司马可以想象他们选择抵抗之后的命运。如果说他们都是调查部的调查员或是民团的军人,司马也不会如此,毕竟这是西北第一次置普通的民间雇员于险地之中,对于西北而言这是第一次,一时之间司马开始犹豫起自己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这件事对于西北而是个机会,但是绝对是更是一次危机。
  “老板,我们应该怎么办!”看着脸色有些呆滞的老板,石磊开口说道。接到这一份电报之后,石磊当时所想到的,就是调动飞艇运输队的飞艇把调查部的行动组调去几队,把自己的那两名调查员救回来。不过这个想法只不过是在石磊的脑子里闪了一下,随后石磊便立即赶到了轻工机械集团的会议室,向司马报告这件事,此时看到司马的表情之后,石磊大致知道了答案。
  “四石,这件事现在有其他人知道吗?你接到电报后,有没有告诉其他人?”既然在心里做出选择,司马便开口说道,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把这件事暂时压下来,司马现在必须要从大局出发,就目前而言,暂时压下去,是最好的选择。
  “除了库伦的西北商行和调查部本部的译码员,并没有人知道这份电报,不过高先生因为人在库伦的关系,西北商号的经理在接到电报后就向其汇报了,在我来这的时候,高先生已经到中央驻蒙办事大员公署,要求其立即向俄方交涉。”听到老板的问话后,石磊忍不住在心里叹了一下。虽然绝对不会放弃任何一个调查员是石磊的信条,但是在老板的选择和自己的信条之间,石磊只能选择前者,虽然并不知道为什么老板会怎么选择。
  “你现在立即打电话给调查部,立即给库伦电报,让老高停下来,绝对不能向俄方交涉,至少在陈大员收到俄方的通报之前。……这么晚了。希望一切都还来得及!现在只能祈祷老天爷保佑了!”听说老高这么做,司马差点没给吓了一跳。于是连忙急切地说道,但是话说了一半,司马并不知道还来不来得及,只希望还能来得及阻止一切。
  这次老高恐怕是好心办了坏事,库伦商号能这么快的得到齐穆齐克旗商号的信息,实际上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西北的大多数商号都有电报机,这是保障西北通信畅和调查部对外派调查员发出指令的一个前提。司马绝对相信,在老高得到齐穆齐克旗的信息的时候,俄罗斯驻库伦领事绝对还没来得及从本国外交部得到通知,这样的冒然交涉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不用想象也可以知道。
  那些俄国人到时恐怕就是再傻也知道,西北商号掌握有独立的电报通信系统,而企业独自拥有独立的无线电报体系,绝对会引起俄国人的怀疑,到时一旦俄方进而怀疑到西北在俄国的商号,那一切都全完了。
  在过去的将近一年之中,调查部通过建立商号推销西北的商品等诸多名义在整个俄国建立超过一百八十家商号,其中至少有超过一半以上,都是挂着西北商号的名义,这些半商半谍的商号一直以来都没有引起那些俄国人的怀疑。但是如果那些俄国人因为齐穆齐克旗商号的事情,进而联想起来,那么司马和调查部在过去的一年之中的努力可就要前功尽弃了,那些商号可是关系着未来中国在俄罗斯的全部计划。
  “立即通知驻俄商号,转移、销毁敏感文件,注意监视那些俄国人,作好随时发动的准备,除了靠老天爷保佑,咱们现在只能尽人事了。快点!”在石磊走出会议室去给调查部打电话之前,司马开口对其说道,现在司马能做的恐怕只犹如此了。
  “是!”看着老板一脸正色紧张的样子,当听到司马提到俄罗斯商号的时候,石磊一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电报,全部都是电报惹的祸!
  “希望老天爷是站在我这边的!”在石磊跑出会议室之后,司马几乎是用祈祷的口吻说着,除非了请求老天的保佑之外,司马不知道自己还能再做些什么?毕竟现在这件事关系太大。
  “回头必须要重新制造保密守责,真不知道库伦商行的经理是怎么当的,连最基本的保密观念都没有!”虽然明知道商行的经理在收到那份电报后,肯定会把电报拿给比自己的职长的高传祥看,但是司马还是如此想到,毕竟这件事对于西北而言,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一个月,只要这件事再拖上一个月,就好办多了!不过可惜只有半个月的时间。”除非在心里祈祷着之外,司马同时地在心里估计着从齐穆齐克旗到达库伦的时候,算了一下时间差不多也就是半个月,不过幸好,半个月之后,北方的局势就会发生大的改变。
  “希望历史不会发生太大的改变吧!”想到北方那个可怖的邻居,司马自言自语到,现在西北下的这一大盘棋中有小一半是以北方的那个邻居家里发生的那场革命为前提,如果历史在这里和司马开个玩笑,恐怕到时司马只能面对更多的威胁,以及更多更大的阻力,甚至会以牺牲国家发展的宝贵时间为代价。
  在库伦西城,西北商行库伦总行的办公楼上一直闲置着的阁楼之中,一间全封闭的小屋内,这所小屋就是西北商行的电报室,在电报室之中一台电报机啪嗒啪嗒的响着,这种电报特有的信号声恐怕只有内行人才能够听得懂。电报室内的译电员很年轻,从西北电报局毕业被分配至这里工作到现在,经他的手译出的电报纸条,顶多也就万把米长。在西北这个每天都有无数封电报发出、收入的地方,这个年轻的译电员的这点成绩也就不足为奇了。
  “1191119119”虽然年轻译电员很年轻,但是仍然不能掩饰他熟练的技术,长时间的工作让他不需要像刚开始工作时那样,看着纸条,皱着眉头,去拼读译码。在收到电报的时候,根据电报机的嗒嗒声,就能把电文译出来,一字一字的抄在纸上,当年轻的译电员在电报纸上用铅笔记录出电文的开头时,有些年轻的译电员不禁愣了一下。
  年轻的译电员在译出第一句的时候,看着电报纸上的“119”,作为一名译电员他自然知道这是什么意思,这一份紧急电报,自从参加工作以来还是第一次收到这样的紧急电报,而且是用明码,由此可想事态多么紧急。在过去的一年之中,经他的手译出的电文有上万米之多,那些简略而又不完整的句子究竟说些什么,他早就不去留意了,他耳朵听着,手机械的记着,根本不理会它的内容。
  收到紧急电报应该怎么处理,年轻的译电员立即在脑海里回忆着过去所学的标准流程,以至于忘记了听机器发出的声响,等到回过来神的时候,已经漏过了一段电文,幸好电报条纸和墨点忠实的记录下了电报内容。
  “嘟嘟!”当译电员按响桌旁通往保卫处的警报的同时,在保卫处正在聊着天的几名商行保安员,有些惊骇地听着耳边响起的警报,立即停下闲聊,拿出武器快步冲出保卫处的木门,顺着楼梯朝楼顶阁楼冲去。
  “怎么回事!是不是有人闯进来了!”拿着手枪冲进电报室的孙风为一冲进电报室之后,一边打量着电报室,一边就开口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