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730

  如果说这些德裔美国人和一般美国人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那就是纪律,纪律早已经渗透到了这些德国人的骨子之中,即便是在美国这个世界上最散漫的国度也没能改变这些。这些人在听翻译员说话之后,便自觉的回到自己的座位那里,然后各处检查着自己的行李,一切都是如此的井然有序。
  当这些专家们走出站台的时候,乐队立即奏起了德国民歌,这些从两万多公里以外的国度远渡重洋来到西北的美国人惊讶的发现,此时的站台上竟然没有中国人习惯性的鞭炮声。
  “欢迎您来到西北,祝您和您的家人身体健康!”当埃森·阿贝带着家人从火车上走下来的时候,只见两名穿着制服怀抱着鲜花的男女儿童,在行了一个礼后将怀里抱着的鲜花送给了埃森·阿贝和一旁的阿贝夫人,同时用熟练的英语开口说道。
  “谢谢……谢谢你们。”从来未曾受到这种礼遇的埃森·阿贝和阿贝太太两人到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为了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意,埃森·阿贝和夫人一起与眼前这两个儿童拥抱了一下,有些激动地说道。
  “你好,阿贝先生、阿贝太太,欢迎你们和你们的子女来到西北,祝你们一家人在以后西北的工作和生活一切顺利,如果有什么需要,请尽管直言,我们会力所能及的满足你们生活上的需求。”当穿着一身华丽的儒裙,礼宾小姐把阿贝一家引到司马的面前后,和这个年近五十的外人握着手,并与他的妻子轻轻地拥抱一下后,司马微笑着用流利的英语说着简短欢迎词,在说话的同时尽可能地保持着带着十足的诚意的笑容。
  “谢谢!谢谢!非常感谢你们的盛情款待!”埃森·阿贝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得到这种礼遇,心下当然会有些激动。甚至于有那么一些不知所措,以至于只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向司马表达着自己的谢意。随后心下仍有些激动不已的埃森·阿贝便带着自己的家人,在穿着漂亮衣裙的女士引导下走到两辆白色的汽车前,带着家人上了这两辆汽车离开了车站。
  “阿贝先生,我叫李明星,从今天起就是您的专职助理兼翻译,您现在坐的这辆0A-20就是您以后的配车,司机的工资是由公司支付的。”当汽车发动以后,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李明星用流利的英语对仍然有些激动不已的埃森阿贝说道,对从小在教会学校学习了十多年的李明星,英语就像是李明星的母语一般,原本从教会学校毕业后李明星的目标最初是想进洋行工作,可是没想到机缘巧合来到西北做了翻译,不过对这份工作李明星并不觉得的反感,毕竟在洋行做翻译和做专职助理翻译并没有什么区别。
  “这辆车是我的配车?”听到李明星的话后,埃森有些惊喜地开口说道,同时仔细地打量着自己的这辆四开门的轿车,车内装饰很简单,车顶内壁是满是细小的孔眼的皮革装饰,坐位也是淡色的牛皮制成,坐在上面感觉很舒服。而车内轻微的噪音,良好的密封性以及细微不可察觉的颠簸,远不是过去埃森几年前年花费了数百美元购买福特公司制造T型车所能相比的,相比之下埃森忍不住把过去的那辆被自己低价出售的T型车定为农民的运货马车,而现在的这辆0A-20则就像是富人的豪华马车一样。
  “是的先生,汽车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批0A-20型轿车,将全部配给来西北工作的外国技术专家使用,这些车都是由公司无偿提供。”见到眼前的埃森有些惊喜的模样,李明星便开口解释道,这些0A-20型小型轿车的制造实际上就是为了给这些外国专家提供乘用车,就目前每个月那么点的产量而言,恐怕也只能如此。
  这种0A-20型轿车,实际上是三十年代初的BMW320型轿车的四门改进型,而发动机则换成了动力公司制造20马力小型双缸发动机,而不是历史上同马力的四缸发动机,当然耗油量也有所下降。
  “李明星,这辆车是你们自己的制造的?”这个叫李明星翻译的话,一下颠覆了在从美国到中国一路上,人们通过书籍、报纸、传闻而猜测的中国的模样,按照埃森的想象,中国应该是一个工业异常落后、人民普遍没有接受过教育的落后的任人欺凌的国家,像这种代表着工业技术先进性象征的汽车,远不是这种落后的国家所能制造出来的。
  “呵呵!埃森先生,这就是西北!以后你可以慢慢了解这个充满着奇迹的地方。”对于埃森地疑问,李明星并没有开口直接回答,看到汽车已经驶进西北地边缘后,于是便指着车前不远处的那个即便是李明星看来都觉得不可思议的城市说道。
  “埃森!我想我爱上这个地方了!孩子们也会喜欢这座漂亮的城市。你看,这一会我都看到了好几家百货公司。”透过车窗看着车外那些充满着异域风情的中国建筑的时候,阿贝夫人有些憧憬地说道,尤其是在看到街道两边密集的店铺以及大型的百货公司的之后,原本在自言自语的阿贝夫人在感到惊喜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未来在中国生活的期待。
  “这些建筑可真漂亮!这就是中国吗?”看到车外这个陌生而又新奇的城市,埃森·阿贝开口说道,宽阔而又整洁的街道,甚至于在美国也很少见,不过仅只有几座大城市才拥有的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眼前的一切,都让阿贝相信一个事实,就是那些描写中国的作者们,一定从来没有到过中国,或者说是对中国有偏见。
  “不!这里是西北!”
  在华字号面包店店前阁楼里,一个裹着大衣脸上仍然挂着泪痕的金女女人和一个有些不知所措的中国男人,在那里静静地坐着,两人谁也没有说些什么,两人也不知道用什么打破此时的有些沉闷的气氛。看着眼前这个有些腼腆的男人卡特琳娜没有想到这个救下自己的男人,就是之前在自己点当大衣时,那个偷偷看着自己的面包店里的中国店员。看着眼前这个之前拼命救下自己的男人,卡特琳娜不知道看起来瘦小的他,是从什么那里来的勇气,让他不惜一切的冲出来,在自己最绝望的时候从那群魔鬼的魔爪下救下自己。
  “太……太太,我……这有几件衣服,如……如果您不闲弃的话,您先换一下衣服,我下楼回避一下。”此时的月初看着眼前这个脸上仍挂着泪痕,但尽管如此仍然不能掩饰她美丽的俄国太太,指着一旁从柜子里拿出的衬衫和毛衣对她说道,那两件衣服是俄国人点当的,因为大小合适所以月初就买了下来,虽然店里有俄国人点当的女式衣服,但是那是店里的东西,作为店里主事伙计,月初当然知道店里的规矩,所以才会拿出自己的衣服。
  “谢……谢谢你!”听着眼前这个救下自己男人说话时紧张的有些结巴,对于这个男人卡特琳娜此时心里早已经充满了感激,但是卡特琳娜却不知道如何才能打破此时有些沉闷的气氛,看到床头上的衬衣和毛衣,卡特琳娜感激的轻声说道。
  “是什么给他的勇气?”听着下楼时踩动木梯声响消失的时候,卡特琳娜便弯着腰在有些狭窄简易的阁楼里换着被那些魔鬼撕碎的衣服,身上的疼痛告诉卡特琳娜如果不是那个有些瘦小的男人救下自己的话,那么将会面对一场什么样的噩梦,甚至于可能会失去生命,但是卡特琳娜根本无法想象是什么样的力量,让那个有些瘦小的男人,只身冲出来救下自己。
  “难道他……”想到之前在点当大衣时,那个男人偷偷看着自己的眼神,卡特琳娜突然之间意识到,除非那种力量,还有什么样的力量会让一个男人不惜一切去拯救一个女呢?除了爱的力量之外,还有什么样的力量能让一个瘦小的男人,能产生那般无畏的勇气。
  “啊!”在意识倒是什么给了那个男人勇气之后,卡特琳娜穿着有些宽大的毛衣,拿着床头上的小镜子看了一下镜中的自己。镜中的女人一头漂亮的金发此时已经凌乱不堪,而且是一副双眼红肿,满脸泪痕的模样,看着镜中的自己的着实吓了卡特琳娜一跳。
  看着镜中的自己,卡特琳娜连忙用手抹掉脸上的泪痕,同时拿着梳子仔细的梳理着自己的头发,卡特琳娜并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这时会如此在乎自己的外表,卡特琳娜觉得不能让那个救下自己的勇士看到自己现在这般模样,虽然之前已经看到了。
  “我叫卡特琳娜·伊加,你可以叫我卡特琳娜或者莎丽,你呢?”换好衣服坐在狭小阁楼里床上的卡特琳娜开口向眼前这个救下自己的勇士介绍到自己,此时的卡特琳娜在介绍着自己的时候,突然之间感觉到非常紧张,就像五年前第一约会的时候一样。
  “我……我叫月……月初。”听着坐在距离自己不过只有一臂远的那个漂亮俄国太太的声音,狭小的阁楼中还能闻到这个太太身上的香味,月初有些紧张,用磕磕吧吧的俄语说道。
  在说时候月初不时偷偷用眼角余光看着身边这个漂亮的俄国女人。从侧面看着身边这个俄国女人,鼻间闻着空气中弥漫着的淡淡的香味的时候,月初发现自己紧张的几乎要窒息一样,哪怕就是半个钟头前和那几个俄国人拼命时都没有像现在这般紧张,月初紧紧地握紧拳头,掌心里的早已经汗湿了。月初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这么紧张,在偷偷看着身边这个俄国太太的时候心跳会这么快,这种感觉对于年龄不到二十,一直呆在店铺里的月初而言实在是太陌生了。
  “月……粗?”卡特琳娜听到这个名字后,有些结巴的重复了一遍,发音明显不够标准,同时有些疑惑地看了看眼前的这个叫“月粗”的大男孩,这会卡特琳娜发现身边这个瘦小的男人,更像是一个大男孩,而不是一个男人。
  “是月初,月——初,每个……月第一天的意思。”见卡特琳娜叫错自己的名字后,月初便开口纠正到,同时解释着自己名字的意思。
  “外……外面好像静了,你家在那……我……我送你回……”听着身边漂亮太太重复着自己的名字的时候,月初开口说道,可话刚一说出口,月初就不禁后悔了,不知道为什么月初并不愿意送眼前的卡特琳娜回家。
  “啊!我……”听到眼前这个有些腼腆大男孩说要送自己回家,卡特琳娜有些不可思议的扭头看着身边的大男孩,一时之间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卡特琳娜并不知道为什么他会在这时提出要送自己回家,难道自己猜错了。
  “埃森先生,这就是您的新家,如果您需要仆人的话,可以拨打社区服务电话,这是你的钥匙,这是西北英文电话本,上面有社区服务电话,这是英文版的西北地图,这一定是您最需要的,还有,这是二十元零钱,屋内已经装修好了,基本的家具之类都很齐全,如果您需要添加新家具,可以到店里自己选购。另外,我想你和太太也许要准备一下晚上的欢迎晚宴,如果没有什么事情的话,我想可以告辞了,这是我的电话,如果您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打电话给我。”在汽车到达目的地之后,李明星在两名司机把阿贝先生一家的行李卸下之后,于是便开口对正兴致勃勃在外面打量着新家的阿贝先生说道,同时从手提包内拿出几件东西交到埃森的手中。
  “真的太谢谢你了!”看着眼前有些熟悉的建筑,埃森·阿贝开口对李明星,自己的这个现在的助理和翻译说道,此时阿贝更愿意和自己家人一起分享搬进新家的快乐。
  “埃森,这就是我们的新家吗?”看着眼前这个透着巴伐利亚乡间别墅风格建筑的时候,身为巴伐利亚人的阿贝夫人惊奇地说道,眼神之中透着的满是不可思议的神色。
  “这……这是我们的新家?”埃森同样是一副不可思议地看着这座乡间别墅的建筑,同时朝这个社区周围看了过去,入眼的同样是德意志各邦建筑风格的住宅,这些住宅分布在接近于美式的社区之中,这里给埃森一种置身德国的亲切感。
  埃森并不知道这个社区实际上是为了这些从美国来的德裔专家们,而特意构建的一个社区,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来说,司马都觉得让这些外国人单独居住在一个社区之中,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为了给他们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才特意让西北的德国建筑师们设计了这么一个满是德国风格的别墅建筑的社区。
  “天哪!他们竟然真的为我们准备了一切!”当打开门之后,看着屋内的装饰,阿贝夫人大声的惊叹着说道,看着客厅里的家具和装饰,包括埃森在内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前的一切,这些中国人想的太周到了。
  “妈咪,我可以挑选我的房间吗?”相比父母难以用语言形容的震惊,小埃克和姐姐米丽更是满脸期待的开口问道,将近一个月的舟车劳顿,对于小埃克和米丽来说虽然并没有感觉到疲惫,但是现在他们更期待着挑选自己的卧室,至少眼前看到的一切让他们两个人觉得很是满意。
  “松坡,从俄国那边传来的电报来看,彼得格勒已经完全陷入了一团混乱!混杂在罢工工人之中的社会党人在罢工时和警察发生了冲突,双方互相射击、对扔炸弹,警察开枪打死了上百名罢工工人,照这么演变下去,要不了几天相信俄国就会爆发一场革命,沙皇肯定会下台,可是离开了沙皇谁能控制俄国业以混乱的局势呢?”从火车站回西北的路上,司马用一副你看早就说过的神色对蔡锷说道。
  收到这份彼得格勒事态进一步恶化的电报后,司马总算是心神大定起来,一切都像历史上的一样,并没有发生太多的改变,要来的终于还是来了。
  “革命后谁来主宰政府?革命者,还是现在的俄国上层,俄国革命者和社会上层、中层精英阶级之间利益是不可调和的,相信我俄国内战绝对是不可避免的。一场本身就带着突然性的革命,混乱和内战都是不可避免的,咱们中国可不就是这样。现在对咱们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咱们怎么样从这场革命中弄些好处,唐努乌梁海的帐,是时候和俄国人算一下了。”对于蔡锷的疑问,司马并没有说做出太多的解释,只是用似是而非的话语说道。
  毕竟司马并不可能做太详细的解释,总不能说历史上就是如此吧,所以只能这么不清不楚地说道。从这场俄国的革命之中尽可能的谋取利益,是司马早就认准的事情了,而现在俄国的时局像历史上一样乱了,那么也就是时候和俄国人算算账的时候了。
  自从把唐努乌梁海的事压下之后,每每想起那些被杀的商号伙计,愤怒就这么在司马的心里积压着,俄国如同强盗般的野兽行径司马已经见识两次,上一次是在后世的那片被俄人占领的港口之外,而这一次是在被俄国占领的土地之上,两次针对中国人的如强盗般的野兽行径,都是发生在俄国占领的中国的土地上,这才是真正的奇耻大辱!
第240章
留学
  如果在后世二十一世纪,对于志在理工,尤其是电机、计算机、机械、土木等工科的学生来说,位于美国东北部的文化名城波士顿,以科技教育独步全球的著名学府——麻省理工学院才是全世界大多数理工科学子们的“第一志愿”,这座在当时被称为历史上把科学界创新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的学校,是全世界理工科学校中的N0.1。
  不过这也只是在二十一世纪,在二十世纪初,全世界最好的理工科学校并不是在美国,而是欧洲的德国,那怕是美国最聪明、最有抱负的年轻人都会远到德国像海德堡、莱比锡和哥根廷这样城市中的大学去攻读博士学位,德国的理工科大学此时就像是全世界理工科学生心中的圣地,这一点哪怕就是在二十多年后,都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费舍尔博士,虽然战争已经几乎切断中德之间的交流,但是却无法阻止中国的学子们学习的热情,我们对于费舍尔博士五年前号召并集资在中国建立同济工学堂的远见钦佩不已,同时也牢记着您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帮助和支持,这一次我身负中华教育复兴基金会的委托,穿越战争的封锁来到贵国,再一次向您寻求您的无私的帮助。”在德国政府前顾问费舍尔博士的乡间别墅里,李苏北毕恭毕敬地开口说道,李苏北知道只有眼前的这位费舍尔博士能够帮助自己完成自己的此行的目的。
  “李先生,对于贵国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帮助是我国政府以及高等教育司一直以来的方针之一,但是很可惜现在战争阻塞德中两国的文化教育交流之路,相信在战争结束之后,德中两国会很快恢复包括文化教育在内地正常交流,请相信我,李先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会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作为政府的前顾问费舍尔知道在中国推广教育,实际上是威廉二世皇帝的世界政策之一,而费舍尔当年就是基于此才会支持上海德商的提议创办了同济工学堂,但是在现在这个战争时期,这一切早已经被人们所忽视了。
  “费舍尔博士,您曾经在十七年前出任过驻华教育参赞,对于中国教育现状你是非常了解的,虽然战争已经阻拦了一切,但是却无法阻人们求知之心,我国学子期望能够在贵国学习到世界上最先进的知识,以改变我国技术落后、人民愚昧的现状,为此我们希望费舍尔博士能居中协助,帮助中国学子的求知之梦,劝说德国各大学接收中国留学生,给予中国留学生以公平公正的求学机会,战火无法阻止德中两国的交流,同样战火也无法阻止我们求知之梦。”看着费舍尔博士李苏北开口说道。
  这一次转道瑞士来到德国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劝说德国大学接受中国留学生,而眼前这位曾经出任德国政府顾问的费舍尔博士无疑是李苏北此行最重要的一个助力。
  “李先生,你应该知道,目前你们国家正在讨论对德宣战事宜,你们政府随时都有可能对德宣战。在这种特殊的战争时期,你们决定要把自己最优秀的青年派到德国,如果一旦中国对德宣战,你们派出的这些青年学生,很有可能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这一点你是否认识到。请不要忘记上个月,刚有一艘运送华工的船被德国海军击沉,这些风险你们可以承受吗?”
  这个中国人提出的请求让费舍尔为之一惊。惊讶他们竟然在这种战争时期要把自己最优秀的青年派到德国求学,仅仅只是那些中国学生在朝德国来的路上其间所担负的风险费舍尔博士忍不住会为之担心。更何况上个月政府刚刚通过决定,恢复无限制潜艇战,对于可以利用土耳其海军基地的德国海军而言,地中海早已不是什么安全之地,而且已经有一条运送华工的商船被击沉,而现在中国人竟然还要向德国派出留学生。
  对于曾经出任政府顾问的费舍尔而言,费舍尔可以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改变德国形象的机会,尤其是在这个特殊的战争时期,德国需要这个机会来证明自己,更何况也许可以一定程度上拖延中国参战的时间。德国军队不会担心中国军队参战,毕竟对于中国军队的战斗力,甚至还不如法国的殖民地部队。
  但是统帅部和参谋部却惧怕人口比欧洲还多的中国,在参战后向欧洲派出比德国人口还多的劳工,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劳工,这一点即便是参谋部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法国后方每增加一名中国劳工,前线就多一名拿着步枪的法国人,这就是现实情况,现在在法国的劳工是法国人高薪雇佣的,人数就多达十万人,如果中国政府参战呢?那么到时候会有多少中国劳工出现在欧洲。
  “战火无法阻击我们的求学之梦,对于在战争期间向贵国派出留学生,其间所承担的风险早已经在我们的意料之中,现在英国、法国、俄国、日本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向贵国宣战,可是在贵国的数百所大学以及专科学校之中,仍然有着上万名来自这些国家的学生在大学里正常的学习。我们相信贵国的宽容并不会仅仅只局限于英、法、俄、日、美等国,我们相信即便是在中国政府对德宣战之后,理智的德国政府同样会善待在德留学生,当然我们会尽可能的动用自己的影响力,来阻止中国政府对德国宣战的决定,至少会拖延这一切的发生,请相信我们的诚意,德中之间的所需要的是友谊和交流,而不是枪炮的厮杀。”
  在感觉到费舍尔博士有些意动之后,李苏北开口说道。这些天李苏北一直在游说德国高等教育司的官员,他们并不反对接受中国的留学生,但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李苏北所需要的是来自德国政府高层的欢迎和支持,而眼前的费舍尔博士就是其中沟通的一个桥梁。
  “李先生,和您的谈话,让我感觉到你们对于知识与科技渴望,请相信我会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但是您要知道一点,德国大学免费义务教育仅仅只是针对德国公民,所以即便是我国政府决定接收贵国留学生,贵国留学生还是需要自行负责学费以及生活费,同时我国政府那怕是在同意接收贵国留学生后,贵国留学生仍然需要按照德国大学以及专科学校的要求,在达到入学要求后才能入学。”
  考虑一下之后,费舍尔知道自己有足够的理由说服皇帝接受自己的意见,批准接收来自中国留学生,并且保证运送这些留学生的商船在地中海航行时的安全,但是费舍尔却明白德国政府所做的仅只是如此,至于这些中国留学生能够被那些学校接收,那么就要依靠他们自己的努力了。
  “当然,费舍尔博士,在德留学生的学费以及生活费将全部是由中国教育复兴基金会承担,包括设立在贵国预科学校的建校费用都是我们自己承担,绝对不会给贵国添加任何麻烦!”在听到费舍尔博士话后,李苏北惊喜交集地开口说道,只要费舍尔博士愿意出面,李苏北相信这件事估计是要成了。
  原本就没考虑过和德国人一样享受免费义务大学教育的李苏北那里可能会在这方面计较,基金会早已经计算过包括学费和生活费在内的一切开支,中国自己的留学生留学期间所需要的费用,当然是由中国人自己负担。
  今天西北饭店宴会厅之中是一片欢歌笑语,两百多名跋涉数万里海路后,从大洋另一边美国来到中国寻找新生活的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们,携着自己夫人在这座宴会厅之中参加特意为他们准备的欢迎宴会。宴会厅里的乐队在那里演奏着古典德国音乐,让这些在美国因为自己德裔身份而受到排斥的专家学者们和他们的太太都感觉到一种莫名的亲切,而餐桌上传统的德国大餐,还有那些叫不出名字如艺术品一般的中国菜更是让这些专家学者们从中感觉到中国人的诚意。
  “汉斯,我想有一天,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会娶一个中国妻子并在这里定居,我想我已经爱上这个地方了。”刚刚吃下一块正宗巴伐利亚风味脆皮猪肘,品味完了它的香味,喝了一口啤酒后的居恩开口说道。虽然只不过是初次来到这个处处都透着陌生的城市,但是居恩感觉自己已经喜欢上这个城市了,以至于让妻子早逝的居恩心生一种在中国找一个妻子定居的念头。
  “可惜像这样的正式晚宴,不能带着孩子们参加,否则这些让人垂涎三尺的大餐,一定会让孩子们欢呼不已,他们从未见到过如此丰盛的德式大餐。”看着餐桌上梅克伦堡烤全鹅、柏林咖喱香肠、黑森法兰克福热狗肠、汉堡什锦海鲜等等各式各样丰盛的德式大餐,阿贝夫人不禁心叫着可惜,即便是在德国生活十几年后才移民美国的阿贝夫人,也未曾见到过这般丰盛、包含着德国各邦特色大菜的德式大餐。
  “很难想象会在这里吃到这么正宗萨克森爆炒肉丝。”感觉着口中肉丝的汁稠肉嫩的口感,马克·阿索勒夫开口轻声对身边太太说道。原本马克·阿索勒夫可是都做好像初到美国一样,和德国美食说拜拜,结果没想到,竟然可以吃到这么正宗的德式大餐,实在是太出人意料了。
  “这些中国美食味道好像更好,马克,你可以试一下这个,味道非常不错!”
  和自己的先生不同,作为瑞典人的阿索勒夫太太对这些德国大餐并没有什么期待,不过对餐桌上的那些风格别致、做工精美的中国菜兴趣更大,尤其是那些看来像是艺术品一般中国菜,味道就像他们如艺术品一般的外形一样,只能用艺术品来形容,听到马克的话后,阿索勒夫太太开口劝说道。
  正当那些德裔的美国专家学者和他们的夫人在宴会厅里享受着德国大餐时候,而在宴会厅的一旁的会客室里,司马在和几个人一起在庆祝着什么。
  “德国人同意了我们派出留学生的要求!今年我们向德国派出第一批三千人,先在德国预科学校中学习半年语言,然后根据成绩申请进入德国各个大学、专科学校学习,没想到一切竟然如此这般顺利!德国政府甚至许诺,其潜艇不会攻击搭乘中国留学生的邮轮,但是前提船上不准携带任何军用物资。”拿着手中电报章炳麟有些激动,难以自抑地开口说道。
  作为中国教育复兴基金会的会长,章炳麟知道此事的成功无疑将开启中国向欧洲第一流学府大规模派出留学生的先河,而这三千名学生将只是一个开始,随后每年基金会都会资助更多的学生到德国留学。作为一名学者章炳麟知道对于目前的中国而言,向德国第一流学府派出大量的留学生,对于目前技术落后的中国来说是多么重要,尤其是在当前利润甚丰的情况下,国内实业界发展迅速,但技术严重不足对实业界而言影响很大,这恐怕也是国内实业界钜子们不惜花费巨资建立这个教育基金会的原因。
  “太炎先生,在建立这个基金会的时候,有人问过我资助三千名学子出国留学,一年学费加生活费需要二百万元,这么做值吗?我的回答是值,哪怕就是花费一千万都值,一个国家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太炎先生,相信当德国政府同意大规模接收中国留学生的时候,恐怕要不了多久英、法、美三国也有可能跟着表态,支持接受基金会资助的学生到三国留学,他们是不会坐视咱们和德国人走这么近的!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从来都利益至上。”对于章炳麟的惊喜,司马虽然很是高兴但是还是尽可能平静地开口说道。
  按照司马最初设想,美国才是近期派出留学的第一选择,毕竟在这个战争时期到德国所费周折太多,而且路上还需要承担很多的风险,所以并不是最佳选择。但是在和美国大学进行接触后,美国大学入学限制是司马无法接受到的,尤其是他们那个所有学员必须像清华留美预备学校一样,接受几年预科学习后方能赴美,这一要求太过于苛刻,在时间上司马绝对无法接受。
  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才会在这个时代理工科学者圣地德国的身上打起了主意,只要能够在德国身上打开一扇大门,英国、法国、美国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必定会放宽对基金会派出留学生的限制。教育才是一切的根本,而目前受限于目前国内的能力,恐怕短期之内若想寻求高等教育上的突破,只能通过大规模派出留学生的方式,以弥补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人员的不足。
  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才会联合内地实业家们一起建立这个以资助学生出国留学为主的教育复兴基金会,目的就是通过大规模资助留学生,来解决目前的技术困局,毕竟外国专家学者,只不过是一时应急而已。
  “师傅,麻烦你快点!快来不及了!”看着眼前这个做着油条果子的师傅动作显得有些儿慢,心下大急的沈良旭焦急地开口说道,如果不是怕在考场上到时受了饿,考不出好成绩,估计沈良旭根本不会在这里等着吃早点。
  “早知道昨温书时就不温那么长时间了!”因为并没有怀表不知道时间的原因,沈良旭并不知道这会已经几点了,只是在心里焦急地埋怨着自己,如果错过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沈良旭恐怕会后悔一辈子。今天是由国内各省实业界知名人士联合资助的中华复兴教育基金赴德国留学生考试筛选的日子,只要通过入选考试,就可以得到中华复兴教育基金会资助学费以及生活费赴德国留学的机会,虽然此次基金会提供的资助学生名额高达3000多人,但是这样的名额分配到全国各地,仍然是杯水车薪。
  “先生,这是你……找你钱。”刚榨好几根油条果子的师傅用报纸把油条果子包了一下,就递给眼前这个显然是有什么要紧事的年轻先生送了过去,结果没曾想那年轻先生一接过油条就拿出几块铜元放在摊子上飞也似的离开了油条摊子。
  “不是吧!怎么会有这么多人?”一边跑着一边吃着油条,当跑到了考点所在地江苏第二师范学堂的时候,沈良旭看着大门前已经挤满了上百名年轻人,他们应该都是和自己一样来这里参加考试,以取得留学德国的资格。
  “燕鸿!你也来了?”当看到人群中一个熟悉的身影的时候,沈良旭自动把名额从3000人下调到2999人,因为那个人只要来了,就绝对不会落选,作为校友对这一点沈良旭还是明白的。
  “良旭,这么难得的机会,全上海有多少学生会不参加,你不也来了吗?这一次咱们可是竞争对手啊!”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于是陈燕鸿便转身一看,是同校的校友沈良旭,和他谈不上熟悉,不过倒也算是认识,于是陈燕鸿便开口笑说道。
  “燕鸿你说笑了,只要你愿意来参加这个考试,这名额你还不是手到擒来,小弟心里现在可没有一点底,这可是全国同时筛选,全国数万人同时竞争这3000名留学德国的名额,小弟自知水平,那里敢有丝毫放松,那像燕鸿你还能如此这般轻松。”听着陈燕鸿还能谈笑自如地开着玩笑,沈良旭不禁开始有些佩服眼前这位校友,至少像这份轻松自己是万万做不到,于是略带着佩服之意地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