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1/730

  “西北交抵的这批军械质量非常不错,比起日人械弹要好上不少。一个团三千三百支步枪,六十三架轻重机枪,四门野战炮,再配以数百支官佐用手枪,以及数百吨弹药,这些武器弹药都是西北军从自己仓库库存中调用,一部分枪托上还码有西北民团标记,剩下的军械按照之前达成的协议,之后每四个月交付一批军械,下一批军械就要等到五月底了,现在的军械足够我们编成一个模范师。”听到总理这么问,徐树铮便开口笑说道,刚从南苑回来的徐树铮在那批武器卸下之后,亲自检查了那批军械,结果令徐树铮倍觉满意,所以才会如此这么说。毕竟随着西北交付的第一批军械,那么未来模范军的编练则会再顺利不过。
  “那就好!那就好!又铮,模范军的事情你要多辛苦一些,现在虽说全国在咱们体系内的部队多达近百个师旅,但是实际上受中央掌控的不过只有十几个师,就是这几个师,也不过都是靠着过去的交情勉强维持罢了。中国想富强,像现在这般四分五裂定是不行,想统一就必须要编练模范军,若是总统和国会同意参战的话,模范军还可改成参战军,利用协约国贷款编练参战军,现在只能期待着国会尽快通过对德断交决议!至于蒙古诸事,就交给他的西北省办吧!咱们只要尽责就行了!”
  一直以来段祺瑞并不是一个勤奋的总理,但是尽管如此,段祺瑞在心里还是坚定的相信一个道理,就是若想中国富强,就必须要扫除地方势力,实现中国统一,正因为如此,并不勤奋的段祺瑞才会在模范军的编练上倾注大量的心血。虽说编练模范军名义是为了中央编练直属陆军,也是为未来参战筹备力量,但是实际上却是为了扩大段祺瑞个人军事实力所用,当然最终目的,无非是依靠这支军队实现全国的武力统一罢了。
  “从国务院派出几十名随员已经在山东、徐州一带招募了一万八千名新兵,估计月前这批新兵就会回京,而基层军官也大都是保定新晋,江苏、安徽、山东三省毕业军官生,模范军定会成为中国的模范军。”段祺瑞对于模范军的看重,作为其心腹的徐树铮当然知道,所以才会暂时放松和总统府的争持,而全力投入到筹备模范军的诸多事物之中。
  而在提到模范军的时候,徐树铮脑子里不禁想到上次和司马谈判时,在张家口火车站所见到的那些在风雪中的西北军宪兵,虽然知道那些宪兵可能是西北民团中最精锐的军人,但是徐树铮还是把西北军当成模范军范版,以期模范军真的可以成为全中国的模范军。
  “主席,这西北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竟然会发出这般通电?”一接到这份三特区电报后身为参议院副议长的王正廷,就开始在想着这西北倒是卖的什么药,毕竟现在三个特别区名义是三区,实际上随着西北民团进驻热河、绥远,三区业已成为一体,而现在西北却打出了还政于民的旗号,着实让王正廷看不透。
  在国会正在讨论是否参战时,突然冒出了这么一个通电,让王正廷实在是有些迷惑不解,虽说月前西北主导通过的那个《反分裂法案》时,王正廷还能看出西北的目的无非是蒙古,但是现在这份借民意、国防之名联合建省的通电中提到还权于民,让王正廷怎么看怎么觉得别扭,毕竟王正廷不相信西北那个新军阀能这么大方把权力让出去。
  “西北看来是有意想介入议会政治,无论如何,国会对此都要给予支持。”看着电报王家襄犹豫了一会说道,作为国会主席的王家襄知道现在中央正在恢复议会政治,而现在西北这一举措,无疑可以使国人重回议会政治,而不是寄于军权争斗,尽管看不出西北的目标,但是王家襄还是决定通电支持三区。
  袁世凯称帝时,北京的国会饱受摧残,议员们纷纷南下,聚集上海的不下200余人,西南护国运动开始后,旅沪的国会议员也为之声援呼应。袁世凯末期之所以敢于称帝,因为他已把民国成立后一点点政治生机斩断。
  民初的政党活动,自癸丑二次革命后即销声匿迹,甚至连推翻清朝,创建民国的国民党亦被迫转入地下活动,开国人物如孙中山、黄兴、陈其美、胡汉民、于右任等,有的亡命海外如孙、黄二公,有的难逃厄命如陈其美被刺死。正因为如此,王家襄知道现在既然有地方实力派系,愿意重新回到正当的政治角逐场,那么作为国会主席的王家襄自然对此乐见其成,同时还可扩大议会影响力,以求中国政治最终回到正常的轨道。
  “欣闻三特别区都统、主任已决议还政于民,归权于地方,行权于议会,实开中国正气之先河,国会诸公乐见于此,并将全力支持三特别区行此新政,望三特别区切实执行此诺,望三区议会诸君子一心一德,无党无偏,以法治为指归,立宪政之基础,望国人以西北三区为范本行宪政之本质,立议会之政治,复国家以安康。”尽管在内心深入王家襄还不甚相信西北,但是当天还是以国会的名义通电支持西北还政于民之举,通电之中尽是赞美之词,当然免不得敲打一番。
  而作为蔡锷老师的梁启超,在看到西北这份通电时,考虑再三之后,则发出了一份“惟有寄望于西北三区诸君子艰苦努力,为国人觅一遗种地耳。”的简单电文,出于对蔡锷的相信,梁启超希望西北能够实现小地盘政治改革的梦想。在上海的孙中山在看到西北通电后,犹豫再三,虽觉其中隐匿一些内情,但最后还是决定通电祝贺西北顺应民意之举,当然同时免不得会以一种别样的目光打量着西北三特别区。
  “司马主任,请回吧!不劳您大驾了!”在司马办公室大院门外,蒋雁行走出大门看到车门被卫兵打开后便径直坐上车,在上车时头也不回开口对送行的司马说道。
  如果让蒋雁行评价司马的话蒋雁行会用厚颜无耻来形容司马,当初邀请西北出兵的时候,蒋雁行还以为至少自己可以保留一个绥远都统之位以及部分民政权力,毕竟国内一直都是如此。可是随着西北进入绥远先是整编了各地警察力量,后又借口防疫之名向绥远各县派出大量民政机关主管,整个绥远在两个月之中被西北用这种掺沙子的方式控制了下来。
  而这次来西北,更是直接让自己通电全国辞职支持三区建省。现在蒋雁行知道相比于过去那个坏在明处的李际春,这个司马根本就是一个笑里藏刀的奸徒,什么不干涉都统府属理绥远民政,结果他派出和提拔的地方机关主管直接架空了都统府,什么绥远没什么野心,结果从今以后就没有绥远了,如此一来蒋雁行怎么可能会有好心情。
  “主任,请回吧!送到这就行了!”和出身军旅的蒋雁行有所不同,出身参议的郭云深此时在司马面前表现得很是恭敬,郭云深知道当初老大选择把自己这个没有什么背景和后盾的参议扶上热河代都统的位置,实际上就是为了今天做铺垫。
  正因为如此,郭云深更多的时候是把自己摆到司马地下属的身份上,尤其是随着毅军左右两翼主力以及张连同、常德胜的游击马队,被驻热河西北军宪兵队以禁烟不利借口缴械,而右翼张殿如试图反抗时,直接被其宪兵队以叛乱罪镇压了下去之后,郭云深更是非常谨慎的摆正着自己的身份,那就是司马的下属。
  “宾臣兄、明湖兄,慢走,慢走!”亲自把蒋雁行和郭云深送出了大门后,从他们的口气中司马可以感觉到他们对自己态度上的不同,但是仍然笑容可掬地开口说道,对于蒋雁行的不满和郭云深的恐惧,司马当然可以理解,但是为了西北,也只能如此了。
  “鸿飞,你是公司的老人一直以来都处理着公司的外事,过去你从没让我失望过,现在你是西北边防公署的外事专员,此次进京就克穆齐克旗惨案与俄人交涉,你是西北民团的上尉预备军官,你记住我今天说的话,如果你做出一丁点有损国格的让步,你也不用回西北了,直接用你的佩枪自裁谢罪就行了!如果你不自杀,调查部也会追杀你!”在把蒋、郭两位都统送出之后,司马在办公室里接见今天就要进京与俄人交涉的外事专员范鸿飞,当然是以西北边防公署的名义临时委任的,看着眼前年龄与自己相仿的年轻人,司马开口说道。
  “请主任放心,如果鸿飞做出一丝有损国格之事,鸿飞绝对不会污了调查部的手。”出于对主任的了解范鸿飞知道主任绝对不是在开玩笑,如果自己到时真的做出那种事,恐怕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救得了自己,最终只有死路一条,于是连忙站起身开口回答道。
  “记住,你这次去交涉的目的,并不是要和俄国人达成什么协议,而是要让俄国人看到我们的决心,更重要的一点是,时间!我们需要足够的时间来作准备!鸿飞,去吧!等你到达京城的时候,你会发现全国人民都会成为你此次交涉的后盾!去用你的行动告诉国人,西北的外事人员绝对不会作出任何有损国家之事。”看着站在那里的范鸿飞,司马点点头开口说道。
  之所以选择此时和俄国人进行适当的交涉目的很简单,就是现在的西北还没做好准备。
  “主任,再见!”听到主任的话后范鸿飞微微对其鞠躬同时开口说道,此时范鸿飞知道这一次自己那里是去京城和俄国人交涉,根本就是去争吵,至于结果是什么,范鸿飞当然明白,结果就是绝不让步!在这种情况下交涉还可能成功吗?
第243章
弱国无外交
  路边的行人并没有注意到一名年轻民团军官提着一个公事包,走入位于西北三号公路边的一座五层写字楼,在这座写字楼入口旁密密麻麻几十个商行、公司等商业机构门牌之中,有一个并不显眼的木质白漆漆制的木牌,木牌上一排黑字“西北公共资讯委员会”。西北公共资讯委员会这个机构在西北三省听说过的人并不多,即便是最初成立的时候,也不过在西北实业报上角落里出现了一个豆腐块大小的新闻而已。
  和他的前身新闻审查署相比这个公共资讯委员会的名称无疑非常之隐晦,至少很少有人会将其视为监控舆论的工具。公共资讯委员会职责是负责发布关于西北三省政府行为的消息,并协调政府的宣传工作,同时负责政府同新闻界之间的联络。委员会还制订了一套以“自愿”为基础的新闻检查、监管制度,要求各家报纸的主编都必须避免刊登可能会对“间谍”有帮助的材料。
  “同事们,这一次,我们将要打一场真正的新闻战!”一个多小时后,在公共资讯委员会会议室中,扬着手中由民团情报处转交来的资料,张默有些兴奋地说道,作为公共资讯委员会的主任,这几个月唯一的工作就是为西北三省合并造势,这种造势对张默而言,并没有任何挑战性,以至于让张默觉得甚至于有些大材小用。
  即便是没有任何宣传、造势,无论是西北三省五百四十万民众,还是那些已经开始向张家口聚集的三省议员们和民意代表们都知道三省合并已经是势在必行,没有任何势力可以阻挡三省的合并,尤其是在目前的西北民团已经完成了对三省军权实际控制前提下。
  “诸位。请记住这一次的新闻战,将是公共资讯委员会成立以来,第一次打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新闻战,我们不仅需要主导西北三省一家电台、二十三家报社、六家杂志的新闻导向,我们还需要尽可能的引导全国主流报社新闻导向,国人不乏热情,只是缺少引导,而现在我们就是这个引导者。”看着眼前一屋子有些兴奋又难以掩饰愤怒情绪的年轻人。
  张默兴奋地说道,对于报纸的影响,对于张默这个曾经在关内知名报社当过主编的资深人士而言,可谓是有着深刻的理解,相比很多人,张默更多的时候是把报纸作为一个战场,在必要的时候发动新闻战,在张默看来其威力甚至超过三个师。
  可惜在关内并没有任何势力值得张默为之效劳,直到两个月前作为知名报人的张默在朋友介绍下来到了西北,在一次偶然机会和司马深谈之后,对于司马提到的那个舆论心理战,可是让张默信服不已,本就对西北心存好感的张默,在舆论引导控制上更是和司马一拍即合,而正是因为这一点,张默有幸出任了这个并不起眼的机构的第一任负责人。
  位于古长城以北数十公里之外的察罕艾列斯特山与善达克沙漠之间的半戈壁地区中央,有一片涂有沙色、戈壁等伪装色建筑群,因为这里地处人烟罕至的死海半戈壁区,除了在这里工作的人以及少量主管之外,几乎无人知道这里有这么一片建筑存在,而建筑群外林立的铁丝网、岗哨,无疑在告诉每一个看到它的人,这里是一个处于严密监管的地区。
  这里便是西北民团国防科技委员会第三研究所,国防科技委员会从表面上无非是支有几个简单机构的政府部门,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其下设几个研究所,这几个研究所都属保密级单位,像第三研究所就是一个处于高度保密的科研机构。在第三研究所危险品试验室内,司马站在那里双臂交叉抱在胸前,看着眼前这个全封闭钢化防弹玻璃制成的隔离试验室,看着眼前这个看起来像是个大型鱼缸的试验室,司马知道他们会向自己展示一种被他们称为毒气之王的新型化学武器,在这个像鱼缸一样的大型隔离试验室内,用活体动物向自己展示它的威力。
  “高效高杀伤的化学武器是西北民团未来谋求战争胜利的秘密武器!化学武器将是抵御外侮最有效的武器!”这个第三研究所就是根据司马这句话而建立起来的。这个集中着国内优秀化学专家的一个以从事化学武器研究和制造为目的专业研究机构,在第一次见识到光气的杀伤作用之后,在感觉到恐惧之余,更多的是看到化学武器可以有效加强民团的战斗力,化学武器是一种成本低廉、杀伤效果较好的低成本武器,更重要的是使用化学武器对敌人造成心理上的打击。
  司马虽然不会同意把化学武器应用在国人身上,但是如果是打在诸如日军等敌国军队身上,倒是不会有任何心理上的压力,为了打击侵略者可以不惜一切,至于什么国际法、国际公约都让他去见鬼,事关国家存亡、兴衰的时候,只有胜利才是唯一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自然可以不惜一切。
  “总团长,目前我们可以自夸一句,在化学武器研制和生产装备利用上,我们已经远远把英、法、德、美甩在了身后,而日本他们根本还没有展开此类高效武器的研究工作,我们相信目前第三研究所在化学武器的研制上处于国际超一流水平,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数十种以氢氰酸、芥子气与路易士气混合气为原料化学炮弹、炸弹,目前这些化学弹药已经实现了规模生产。”站在防弹玻璃制成的玻璃幕墙面前,赵义达略带着自豪地开口说道。
  作为东京帝大的化学博士,如果说在日本留学期间赵义达学会了什么,那么第一是化学,第二就是仇视日本人,在日本留学八年中,赵义达受到了太多日本人的歧视。作为一个化学专家赵义达一直都想用自己的所学报效国家,在日本受到的歧视和所看到的一切,让赵义达相信一个道理,想取得强国地位,想要赢得外国人的尊敬,那么就要在战场上击败一个强国,那么外国人才不敢歧视你,才会真正的尊敬你。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赵义达才会来到西北后毫不犹豫的选择从事危险的化学武器研制。虽然第三研究所组建不过三个月,但是得益于公司提供的外国最新式化学武器资料,还是在这三个月中成功实现了氢氰酸、芥子气,以及美国刚刚研制出路易士气的规模化生产制造。
  “尽管我们目前研制出的气体是基于外国现有技术而生产的氢氰酸、芥子气、路易士气这三种毒气,但是在经过试用之后,这三种毒气的杀伤效果并不能满足民团使用要求。像被美国人吹嘘成死亡之露的路易士气,我们通过‘志愿者’对其进行试验,除非被攻击方毫无防备或无意识,一般情况下剧痛、眼睛刺激、天竺葵的味道会使人员迅速疏散,而这时其产生的蒸汽对人体不会造成太大的不适。与液态不同的是路易氏蒸汽的毒性较低,而且不易渗透过衣服,而此时大多数国家军队都已装备防毒面具,因此其实战效果不会太大。而芥子气虽然有较好的使用性能,但也有致命弱点,那就是从中毒到出现症状有一个潜伏期,少则几个小时多则一昼夜以上。芥子气的使用密度无论多大,染毒浓度不管多高,要使中毒人员立即丧失战斗力是不可能的。芥子气的持续时间长,妨碍了己方对染毒地域的利用。”
  “另外,芥子气的凝固点很高,在严寒条件下就会凝固,呈针状结晶,影响战斗使用。如果把路易氏气与芥子气混合起来使用,两种毒剂非但没有降低毒性,还可以相互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中毒后的救治难度,同时还明显降低了芥子气的凝固点,所以目前我们制造化学武器大都是芥子气与路易士气的混合气。目前我们制造的化学武器,虽然不逊于欧美,但是这些化学武器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就是其持续时间长,妨碍了己方对染毒地域的利用。如果用在本土防御作战之中,显然有些得不偿失,不过,现在我们有了一种最新型的化学武器,它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这一切!一会儿您将会看到这种新型毒气的威力,它才是真正的毒气之王。”
  虽然尽量压抑心中有些激动的情绪,但是赵义达说道最后的时候,仍然禁不住有些兴奋,在赵义达看来这种新型毒气的出现,完全可以改变战争的进程,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都无法在这种毒气弹的炮击下坚持下去,而且目前对这种毒气根本就没有任何有效的防护手段,而这么一来就可以保证了毒气使用时的有效性。
  “毒气之王?”听到赵义达的话后,司马不禁对他口中提到的那种威力要比芥子气威力还要大的毒气产生了兴趣,在后世司马不止一次从报纸、电视上看到日军遗留化学武器对普通老百姓造成的杀伤,其中还专门介绍芥子气这种毒气之王。
  从电视上看到那些被芥子气杀伤的受害者全身布满水泡,皮肤灼伤,皮肤溃烂流脓,体液浸透了衣裳,一想到那时在报纸和网络上看到的让人恶心的照片,司马都有些忍不住作呕的感觉,在司马看来芥子气才是毒气之王,怎么现在又出来了一个毒气之王。
  就在这时司马看到几名穿着防护服头带着防毒面具的研究员,把一匹马赶进了玻璃幕墙后的试验室之中,随后全封闭试验的钢制隔离门被研究员关上,整个试验室被彻底隔离,而此时被拴在试验室里的马显得有些焦躁起来,显然它并不适应那里的环境。
  “报告赵所长,已经做好准备,请求进行X合成物第六十三次试验!”站在玻璃幕墙边穿着白色长袍试验服的研究员开口报告到。此进玻璃幕墙边已经站着十几名研究员,他们大都是一手拿着秒表,一手拿着记录本,而一旁还有电影摄像机、照相机以用来记录整个试验过程。当试验开始后,在技术人员操作下,司马只看到一只玻璃管从试验室上方放下,然后一滴几乎不可见的液体似乎是从封闭的玻璃针管滴到了试验室中那匹马的身上。
  “当它滴入马的身上进入其体内后,只需要几秒钟就会发生作用,至于它的作用机理,我们现在还没能弄清楚,不过我们也许会在不久之后,弄清楚它的作用机理,至于它所导致的后果我们却很清楚……”数秒钟后那匹马开始变得有些焦躁不安,赵义达平静地开口说道。眼前的试验这几天已经进行了多达六十余次,他们的杀伤效果实在是太过于惊人了,而这正是赵义达想要的。
  “紧张、焦虑、恐惧、大汗、恶心、缩瞳、流涎、呕吐、失禁、眩晕、抽搐、惊厥、麻痹、休克……当然了最后的结局只有死亡。那些欧洲人以后应该祈祷尽可能避免和中国之间的战争,否则对于他们的军队而言绝对是一场恶梦!”当试验室中那匹拴在桩上的马紧张、焦虑的在那里用前蹄踢打着地面的时候,赵义达开口说到这种毒气之王的作用结果。
  “这……”看着玻璃幕墙后试验室中那匹马,仅仅只是十来秒钟就已经是浑身被汗水湿透,原本焦虑的在那踢打着的前蹄开始打着软,而马嘴之中向外不停地喷吐着白色的唾液。就在这时试验室里的马开始失禁,成堆的屎尿流了出来。看到这一幕司马不禁皱着眉头,虽然那匹身上打着软的马试着想站起来,但是一切最终都是徒劳的,最终试验室里的马还是瘫软在试验室之中,庞大的躯体这时开始抽搐起来。
  “一百零三号试验物已经死亡!试验使用X合成物4毫克,实验耗时2分零三十七秒。”记录着一切的研究员这时开口汇报到,看着他们面无表情的模样,司马可以看出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进行这种试验,毕竟这就是他们的工作。
  “这种毒剂可以以气体形式被人吸入,也可以透过皮肤渗入,受害者会因为肺部肌肉萎缩窒息而死。死前会出现抽搐、口吐白沫和视力模糊等症状。主要会瘫痪呼系功能,缩瞳,肠胃痉挛剧痛,分泌眼泪汗水跟唾液的管道也会大量排放,会非常痛苦的死亡,而且立即发作到死亡,如果剂量足够的话是2分钟左右。X合成物是属于速杀、致命程度极高、一沾即死刑的毒剂,它在极小浓度就可以发挥极大毒性。即使非致死剂量的X合成物侵入人体,也会造成瞳孔缩小、在暗处视力困难、胸部紧塞、头痛、恶心以及呕吐等症状。同时其对战场残留较少,其使用特性与氢氰酸相近,但是毒性至少是氢氰酸的50倍!总之它是最有效的化学战剂,他才是真正的毒气之王。”
  看着几名穿着防护服的研究员在那里清理试验室,赵义达便开口对司马解释道,作为第三研究所所长,出于对化学武器的了解,赵义达可以负责的肯定一点,那就是这种毒气绝对是最高效的毒气。
  “无色、易流动的液体,有微弱的水果香味,其爆炸稳定性大大优于其它毒剂,沸点低,挥发度高,极易造成战场杀伤浓度,但持续时间短,属于暂时性毒剂。X合成物主要通过呼吸道中毒,在浓度为22微克/升染毒空气中,暴露5分钟即可引起轻度中毒,产生瞳孔缩小、呼吸困难、出汗、流涎等症状,可丧失战斗力数天。作用15分钟以上即可致死。当浓度达到510微克/升,暴露5分钟即可引起中毒以至死亡。”
  看着手中X合成物的分析报告,当看到其中提到微弱的水果香味,司马立即知道所谓的X合成物是什么毒气,就是后世知名度最高的被称为万毒之王的沙林毒气!在几十年后日本东京那次的铁沙林毒气事件,更是让全世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这种毒气的存在。但是司马没想到的是这种应该在二十年后才能发明的毒气,竟然提前出现了西北。
  “这种毒气是谁发明的?还有我们现在一个月可能生产多少!”此时玻璃幕墙后的试验室里那些研究员已经开始清洗,皱着眉回忆之前让人作呕的画面,司马开口问道,相比于是谁发明了这种毒气,司马更在意的是现在这种毒气的产量。
  “这是西北化工第三研究室施明德研究员在研制杀虫剂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如果不是因为有规定需要进行对温血动物伤害测试,恐怕我们会错过这种威力强大的化学武器,现在施明德研究员已经进入研究所工作。我们正在解决X合成物在生产时遇到的问题,目前我们只能进行试验生产,每天大约可以制取40千克X合成物,如果需要的话依靠试验室生产,每天可以达到100至150千克左右的产量,这一产量大约可以满足装填30枚105毫米化学榴弹的需要。”
  一提到产量赵义达不禁有些失望,虽然这种X合成物杀伤力强大,但是相对受限于生产技术的原因,目前只能通过试验室制取,这种试验室制造的成本较高不说,更重要的一点是产量低下。在研究所组织进行X毒剂生产中遇到很大困难,原因是合成毒剂的最后一步总是避不开使用氢氟酸进行氟化,而进行氟化处理就必须解决腐蚀问题,而这一问题,直到现在都无法得到解决,所以只能进行试验生产。
  “一天30枚毒气弹是少了点,以后想办法把产量提高一些,至少要番个几番,工业化生产不行,咱们就把试验室扩大,先解决有的问题,然后再说其它。”虽然产量并不能让司马满意,但是司马知道什么事都急不得,尤其是像这种在后世被称为“大杀器”的化学武器,一天30枚化学炮弹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如果应用在有效地区,完全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你做出一丁点让步,你也不用回西北了,直接用你的佩枪自裁谢罪就行了!如果你不自杀,调查部也会追杀你!”在通过使馆区警卫检查后,坐在车里的范鸿飞看着车外的使馆区,想到在来京之前,在西北边防公署主任办公室里见到主任时,主任对自己的交待。想到主任的交待,范鸿飞知道这恐怕是自己出任西北边防公署外事专员后最大的一个挑战。
  “范专员,我们到了!门外没有人接我们。”当汽车停在俄国驻华公使馆门外的时候。坐在副驾驶位上年轻随员看着一脸坚毅的范鸿飞说道。
  “什么外交礼节,都是狗屁罢了,记住我们今天是来打仗的!打起精神,别让老毛子小瞧了我们!”对于俄国公使馆外没有人欢迎自己,范鸿飞不觉得意外,在下车的时候,范鸿飞开口对自己两名随员说道,然后理了一下衣服下了车。
  “范专员,进去以后说话一定要留着余地,千万不能逞一时之口快,酿成无法收拾的后果。”作为外交部总长的吴晋藩从另一辆车上下来之后,在范鸿飞身边轻声说道,此次陪同范鸿飞前来,实在不是吴晋藩所愿,毕竟像这种麻烦事谁也不愿意轮上,可偏偏又跑不掉,现在全国的眼睛可都盯着这次交涉,没有办法的吴晋藩只好跟着来了。
  “吴部长,多谢你的好意,论资历范某只是小辈,然职责所系只有据理力争,三十六人之血不可白流,唐努乌梁海必复。此次前来交涉,范某已经抱着成仁之心,还望吴部长多多担待。”对于身边的吴晋藩这位新晋外交部长的交待范鸿飞开口说道,然后径直朝公使馆走了进去,余地?范鸿飞知道如果自己给俄国人留余地,那么自己就没有一丝的余地。
  “唐努乌梁海作为西北边防公署署的防区范围,在那儿中国商人发生任何意外,西北边防公署都有权为其主持公道,古达筛夫公使,本人作为西北边防公署外事专员受命与贵国就唐努乌梁海被贵国侵占以及贵国抢劫我国商行财产、枪杀、残杀我国商人之事正式向贵国提出交涉,这是西北边防公署授权信函。”在俄国驻华公使馆中,穿着一身灰色中山装胸佩复兴党党徽的范鸿飞站在那里义正词厉声说道,看着眼前俄国驻华公使古达筛夫,范鸿飞知道自己没有一丝退让的机会,妥协和退让已经被完全关闭。
  “第一、俄罗斯帝国赔偿在唐努乌梁海被俄国政府没收的中国商行的全部货物损失,计786.945万金卢布,另赔偿克穆齐克旗西北商号被焚毁的损失三万卢布。第二、鉴于俄罗斯帝国伪乌梁海专员公署对齐穆齐克旗西北商号所作出的野蛮土匪行径造成二十六名商号店员在保卫财产时被其野蛮枪杀,另有九名被俘店员被其以极其野蛮方式绞杀。”
  “我们要求如下:一、逮捕格里戈里耶夫、吉米普夫等在内的相关责任人,在中国法院对其进行审判,当然审判过程可有俄罗斯法官参与,以确保其得到公正的审判。二、俄国政府应对此事负有直接责任,需公开向中国道歉,并支付三十五名死难店员抚恤金350万卢布!三、俄国撤出占领中国领土唐努乌梁海全境,双方边界按1869年《乌里雅苏台界约》划定国界为准,西北边防专员公署共和六年三月十一日。”
  在会议室中范鸿飞几乎是一口气念完了西北边防专员公署的交涉要求,与其说是交涉倒不如是在下达通牒。
  听着身边这个年轻人提出交涉条件,吴晋藩几乎感觉自己的心脏似乎是要停跳,吴晋藩终于明白为什么眼前这个年轻人不把交涉条件告诉自己,这那里是交涉条件,这根本就是最后通牒。
  “哼哼!吴部长,范专员,不用等待俄国政府的回复,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俄罗斯帝国的回答。俄罗斯帝国永远不会接受任何讹诈!尤其是像你们的这种讹诈!如果贵方不表示出交涉的诚意,那么我们根本不需要交涉。”
  听着对面中国人说着他们开出的交涉条件的时候,古达筛夫就是一直在强压自己心里的怒气,虽然这一次理亏是在俄国,但是作为驻华公使古达筛夫绝对不可能接受这么一个条件,而且开出条件的还是中国人,古达筛夫更不可能在此示弱。但是出于外交礼节,古达筛夫还是没有打断对方的话,现在既然他们已经说完,古达筛夫就立即站起身,眼盯着眼前的交涉专员说道。
  “古达筛夫公使,此次本专员奉西北边防专员公署命令,与阁下就此事进行交涉,这些交涉条件是我们的底线,西北边防专员公署绝对不会做出任何让步,既然贵国无法接受交涉条件,那么我们也就没有了交涉的必要!”见古达筛夫公使几乎是愤怒的对自己喊道。范鸿飞也站起来开口说道,来这之前范鸿飞已经知道了如果不让步的结果,但是没想到会是这么快。
  “古达筛夫公使,冷静、您冷静一下,交涉条件大家是可以谈的嘛!大家可以坐下来好好地谈,你说是不是啊!范专员!大家坐下来好好地谈。”见这次交涉不过只是刚刚开始就已经僵持不下,于是坐在一旁正提心吊胆着的吴晋藩连忙站起身来开口劝到,吴晋藩想不明白,怎么西北老是做这种二百五似的决定,连这交涉都是如此。
  “吴部长、范专员,请你们记住一点,俄罗斯帝国对待一切讹诈的态度只有种回答,那就是用战争作为回答,我提醒你们注意这一点。”看到眼前这个中国交涉专员没有一丝退让犹豫,古达筛夫开口威胁到,对于像中国这种弱小的国家,最好的交涉就是武力,中国人有句话是怎么说来着,好像就是弱国无外交!
第244章
重回西北
  弱国无外交,过去作为一个普通商人的沈鸿飞对于这个名词并没有什么深刻的理解,而此时听到眼前这个俄国公使古达筛夫公使的话后,沈鸿飞才算是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看着此时一脸威胁的古达筛夫公使,沈鸿飞不禁觉得这个表情着实有些熟悉,好像自己过去在西北周围和那些个官员打交道的时候,好像自己都是如此这副表情。
  “一切的外交,都是以实力作为后盾!”这时沈鸿飞想起了自己曾经听说过的话,自己当初之所以可以用这种态度这种语气和那些官员交涉,所依靠的不就是这种实力的后盾吗?而此时的古达筛夫之所以如此轻视,其根本原因不也是因为实力吗?
  “古达筛夫公使,范鸿飞除却是西北边防公署外事专员之外,还有另一个身份,西北民团预备军官团上尉,我现在不是以外事专员的身份说话,而是以一名军人的身份告诉你!我们绝不惧怕战争,并永远不会对任何威胁低头。我们的交涉条件连一个字都不会改!你们只有一个选择,要么接受,要么拒绝!翻译给他听,一个字不用改!”看着眼前一脸傲慢之色,言语中带着威胁之意的古达筛夫公使,范鸿飞一字一句开口说道,虽然做了几年小生意,但是范鸿飞从不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商人,就像范鸿飞现在不觉得自己只是一个单纯外事人员一样,此时范鸿飞更愿意以一个军人的身份来回答俄国人的战争威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1/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