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730

  “秩捃兄,劳你久候了,实是抱歉的很,还请多多包涵多多包涵!”一见到自己邀请的客人,司马便笑逐颜开的客套道。司马之所以邀请这个张秩捃来自己家中做客,实际上就是想通过这使得两人的关系看起来更近一些。
  “主任实在是太客气了,主任公务如此繁忙还邀秩捃前来,已经着实让秩捃倍感觉惶恐,这次在临来西北之前,家父特意托秩捃转告主任,他日待家父身体稍一恢复,就立即来西北,亲自向司马主任道谢,以谢主任救命之恩。”看到这个年龄比自己小上二十岁的司马竟然这么客气,张秩捃连忙开口客气地说道,虽然带着客气的意思,但是张秩捃说的倒也是实话,滴水之恩尚需涌泉相报,更何况是救命之恩。
  “令尊实在是太客气了,令尊是我等商界前辈,应是我这个小辈前去拜访才是,至少去年五知堂之事西北商行只不过是因缘际会一场巧合而已,实是不值再提,不值再提,还请秩捃兄转告令尊,千万不要记挂此事,再则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都是分内之事而已。”听到眼前张秩捃说的话司马当然知道他提的是去年西北商行南洋分行的医生,在五知堂聚会上救下他父亲的事情,于是便开口推说道。
  当初为了打开东南亚局面,司马可谓着实费了一番心思。虽然东南亚市场大都为华商控制着,但是受限于地域等多方面原因,如果西北想打开东南亚局面,就需要得到当地知名华商的帮助,而最终司马选择了万裕兴总公司的张弼士,这么一个在历史上被一些人称为比胡雪岩还要成功的红顶商人。
  张弼士深受清廷赏识倚重,是地道的“红顶商人”,他不仅在晚清时期的国内政商两界声名赫赫,还经常代表清政府在海外叱咤风云。共和初年,还被任命为总统府顾问、工商部高等顾问、立法会议员、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等。但北方政府的相互倾轧,他却看得十分透彻,对参政并不热心,把一生主要精力都倾注于“实业救国”,也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才会选择他作为西北在东南亚的合作伙伴。
  可惜有时候历史总是会在不经意之间捉弄着世人,在历史上张弼士为庆祝“可雅白兰地”酒荣获金奖和赴美之行成功,在印尼巴城五知堂设中秋宴会,答谢中外宾客,会上他异常兴奋,频频举杯祝酒,导致心肌绞痛。就这种不过只是需要几片速效救心丸之类的药物,就能缓解症状保住生命的疾病,竟然夺去了他的生命。
  为了防止悲剧再次上演,当西北商行南洋分行接到邀请之后,当时西北去的并不是分行经理,而是分行的医生,而医生口袋里则带着司马为其准备的后世特效药,然后接下来历史在这里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拐点。
  “秩捃兄,没想到会有这么巧的事情,杨小姐竟然是你的妹妹。”看着餐桌上张秩捃和杨琳司马笑着说道,如果不是今天张秩捃带着杨琳并介绍是自己的九妹,恐怕司马根本想不到西北广播电台第一主持,竟然是南洋中华商会会长的千金,如果不是之前张秩捃的介绍,司马恐怕很难相信年龄相差如此之大的两人,竟然是兄妹关系。
  在说话的时候,司马转眼看了一下坐在张秩捃身边的杨琳,司马很难相信这么一个看来如同没长大洋娃娃一般可爱的女孩子,竟然为了抗婚而选择离家出走,而且是一走就是两年,单是这份勇气就令司马佩服不已。看着眼前这个肤色白腻,轮廓中带着些许西方人的味道,大大的灵动眼睛显现出不一样的碣色,如果不细看的话,很难相信眼前这个女孩。竟然是个混血儿。
  “他在看着我。”感觉到司马目光在注视着自己的时候杨琳在心里自说道。在犹豫了数秒后,杨琳抬起头迎上了司马的目光,第一次距离这么近去看着这个人们口中的西北王,也是自己所暗暗喜欢的男人,当然这只是杨琳心底一个不会告诉外人的秘密罢了。
第252章
信心的根源
  自从中央公园建立以来,这里便被人们称为西北的后花园,这一块完全人造的各式各样的自然景观,每天都有数以千计闲暇无事的市民带着孩子在公园里内游玩,而刚刚建成的动物园则是这些儿童的最爱,当然是在他们假日休息的时候。尽管中央公园一直都是西北民众最爱的修闲场所之一,但是在周一上午九点的时候,中央公园里的行人并不多,若大的公园人流非常稀少,甚至于可以用罕见来形容,毕竟周一对绝大多数西北人而言都是繁忙的一周的开始,怎么可能会有多少人在这。
  “你们留在这里吧!我和陈小姐进去就行了。”从南宫一的手中接过中央公园动物园的门票司马开口对南宫一说道,虽然已经开始慢慢适应大多数时候都有人跟在身后的生活,但是在这个时候,司马还是希望能单独和陈婉云呆上一会,失去了个人空间,才会知道个人空间的珍贵,有时候事情总是带有这样的两面性。
  “谢谢你!”在动物园检票员惊讶目光中,凭票进入了这座规模不大半室内式的动物园之后,跟在司马身边的陈婉云轻声说道,如果不是昨天自己打电话给他,想来他也不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在周一上午陪自己逛动物园,如果不是因为昨天听到旁人说的事情,陈婉云恐怕也不会如此这般。
  “婉儿这是我应该的,这几天你父亲和高团长在参观西北工厂,而我也没时间陪你,我更应该说对不起,今天咱们就放下一切,在这里放松放松,知道吗?这里面有几种动物都是几近灭亡的!也许全世界只有这里还有一些。”从陈婉云的谢意之中司马感受更多的是一种愧疚,毕竟她来西北已经多天,而自己不过只是见过她几次面,而且因为她父亲的原因,如果说单独在一起的时间,不过只和她一起在热带植物园呆过那一个来钟头。
  “几近灭绝?”司马的话一下引起了陈婉云的好奇心,虽然在京城的时候,曾经在万牲园之中见过不少动物,但是显然没有司马说的几近灭绝的动物。
  “婉儿,走我们去虎林里看看!”在这座规模不大的动物园里走了一会,司马很自然拉住陈婉云的手开口说道。
  就像西北铁血旗一样,世人都知道西北崇虎,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央公园的虎林,一直以来都是动物园之中参观者最多的地方,因为铁血旗的关系,崇虎已经渗到西北人的生活之中。
  “知道吗?这九只新疆虎是新疆杨督军一个月多前送给我的,这四只新疆虎很有可能是全世界最后的新疆虎了,新疆虎即便是在新疆现在也非常少见了,这四只新疆虎可是煞费了杨督军一番心思,等以后鄂尔多斯野生动物园建成之后,这几只新疆虎我准备把他们放到野生动物园之中,虎啸山林,他们只属于野外,而不应该被禁锢于笼中!”看着铁栏后的新疆虎司马略带着一些感伤地开口说道。
  如果不是因为时空异常点的原因,恐怕新疆虎司马永远只能在斯文·赫定这个探险家的画中看到,毕竟在后世新疆虎更多的是只存在于史册之中,它早已经灭绝了,甚至于后世都曾经怀疑过新疆虎的存在。因为西北崇虎的原因,所以杨增新为了向西北示好,特意通过飞艇把这四只新疆虎送给了司马,作为向西北示好的礼物,而看到这些充满野性的新疆虎之后。司马才相信新疆虎的存在。
  “这就西北虎?”看着眼前被困于铁栏之中,在笼中漫步,虽然步姿平稳,但是陈婉云还是从这些老虎身上,看到一种被压抑住的野性,尤其是老虎的眼睛里,更是透着一种煞人的野性,看着这些虎威十足的新疆虎,陈婉云开口问道。
  西北虎是西北的人们对新疆虎的别称。自从新疆虎被送进动物园之后,新疆虎便成为了西北人的宠儿,毕竟无论是东北虎还是华南虎他们只是北虎、南虎,在西北人的眼中,只有新疆虎才是真正的西北虎,有了这层含意,新疆虎会受到人们的喜欢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而它也自然的得到了西北虎的别称。
  “是的!这就是西北虎!”看着笼中充满野性的新疆虎,司马知道它们并不属于这里,铁栏或许能够保护老虎,但是却磨掉了老虎身上的野性,更何况是像新疆虎这样凭借着顽强的生命力在沙漠中仅有的绿洲里顽强生存下的新疆虎,他们是属于野外沙漠的精灵,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生活于铁笼之中。
  “沈思园长,这是怎么回事?”当南宫一看到几十名学生排着队在老师带领下朝动物园走来的时候,南宫一皱着眉头问已经走出来的沈思。
  “南宫侍卫长,他们是十五社区公民小学学生,两个星期前就约定来动物园上自然课,我想主任如此重视教育,应该不会为了自己,而耽误这些坐了三站车才来到这里的学生们,让他们失望而归吧!”沈思园长看着已到动物园的学生开口对身边的南宫一说道,沈思之所以出来就是为了迎接这些学生,看到南宫一皱着眉头的样子,沈思用一句话堵住了南宫一想要说的话。主任那么重视教育,肯定是不会赶走这些学生的。
  “你……学书,带两个人进去保护主任的安全,注意保持距离。”听到眼前这个戴着副金丝眼镜显得有些腼腆的年轻人的话,南宫一被堵得根本不能提出自己的要求,只能退居其次,派人进去保护主任,虽然主任交待过,但是现在毕竟发生了新变化,作为司马侍卫长南宫一必须要对司马的安全负责。
  “幸好只是一群小学生!”看着这些穿着黑色校服的小学生排着队在老师和沈园长的带领下进入了动物园之后,南宫一自言自语到,这些小学生显然不可能给主任造成任何威胁。
  “西群,走我们去看西北虎去!”看着笼中的猩猩和其比划着鬼脸的黄西群听到同学喊自己的声音后,便快步跑了过去,这种在教室外的室外课一直以来都是黄西群的最爱。相比于纪律严明地课堂,像这种可以充分自由活动的室外课,对于像黄西群这个年龄的儿童而言是再有吸引力不过的课目。
  “哎哟!”
  “对不起!先生!”快步跑着的黄西群刚一拐弯就撞到了一个人一下没站稳就摔了跟头,拍了一下衣服站起来之后,黄西群连忙忍着痛开口向自己撞到的人道歉道。
  “你没什么吧!”司马看着眼前从地上站起来之后,就忍着痛向自己道歉的儿童,于是便弯下腰开口问道,看着眼前这个穿着校服的儿童,司马知道他应该是上室外课的公民小学的学生。
  “没事!啊!你……您……”听出这个先生的关切,黄西群就直接顺口说道,话刚一说完黄西群才算看清眼前的这个先生,眼前这个先生和自家客厅里,还有学校教室之中挂着的照片里的人一模一样,黄西群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竟然会在这里碰到他,以至于激动的连话都说不出来。
  “呵呵!我是司马,你呢?”见眼前这个八、九岁的学生认出了自己,司马便笑着开口说道。
  “报告会长,我是西北童军十五团列兵黄西群!”一认出眼前这位先生是谁之后,黄西群连忙立正行了一个童军军礼开口说道,黄西群知道眼前这位司马先生是西北童军总会名誉会长,见到自己的长官,黄西群选择用童军的名义介绍自己,而童军十五团,就是西北十五社区公民小学童军编号。
  “列兵黄西群,童军的信条是什么?”见眼前这个少年用标准的军姿立正介绍着自己,司马看着眼前这个带着稚气的儿童开口问道,此时看着眼前这个立正敬礼地儿童司马看到一种希望还有西北的未来。
  “时刻准备、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务为目的!”黄西群连想都没想就开口回答道,这个只有十六个字的童军三信条,是每一个西北童军都需要背诵的,平时他们也根据这童军信条,做一些社会服务工作,清洁街道、扶老携幼,为一些社会活动服务、维持秩序。
  看着眼前排成队的二十四名年龄在七到十三、四岁的学生,这正好是西北社区公民学校一个班级的学生数,西北实行的是小班制,教育条令严格规定每个班人数不能超过二十四名学生,虽然他们的年龄悬殊很大,但是司马知道眼前这二十四名学生实际上是同一班级的同学,在西北教育中是强制性义务教育,任何五至十六岁少年都必须要上学,否则他们父母就会被处于一个月监禁,而且还会面临一笔不菲的罚款。因为他们的父母来到西北时间上的差异,所以在西北小学一年级中出现五岁的儿童和十六岁少年同班是一种普遍现象,毕竟他们中的很多过去在家时连饭都咆不饱,还谈什么上学。
  “亲爱的孩子们:今天我很高兴在这里见到你们,你们是充满阳光和幸福土地上的幸福少年,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每个国家里热忱而努力的人用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可以领受它、尊重它、增进它,并且有朝一日又忠实的转交给你们的孩子们。这样,我们这些总归要死去的人,就会在我们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了永生,如果你们始终不忘掉这一点,你们就会发现生活和工作的意义,并且对待民族和生命的时候也就会有正确的态度。坚毅童军士兵们,请不要忘记你们肩膀上肩负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国的未来必定属于你们。”
  看着眼前这些排成四列以标准军姿站在那里的少年儿童,司马饱含感情地说道,这些少年才是中国的未来,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教育之间划着等号,这也正是西北教育是开支最大的项目的原因所在,而现在看到这些学生之后,司马看到了未来,看到他们,司马知道自己有了战胜一切的信心,有了这些可以承载希望的少年,还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一代人不行,两代人!
  在一旁看着司马对这些少年讲话的陈婉云默默地看着司马,还有眼前这二十四名激动不已的少年和他们的老师,此时陈婉云已经忘记了昨天听旁人传说的消息,忘记了别人口中那个像洋娃娃一般的女孩,眼中只剩下了这个年龄大上自己十岁的男人。
  “也许……再过十年,全中国都将属于西北!”一旁的沈思看着面带着笑意,显得笑容满面的司马在一旁默默想到,作为一个动物学者沈思来西北只是为了研究各种动物,一心扑在动物园的沈思很少参与在西北普遍存在的政治沙龙和政治集会,更对复兴党没有什么兴趣。
  沈思记得在英国剑桥时老师说的那句话,一个优秀的学者需要远离政治,专心从事自己专业研究,就是最根本的爱国,也正是因为如此沈思才会选离政治。此时看着眼前的对这些少年发表演讲的司马,沈思才得以明白为什么,为什么人们坚信,西北才是中国的未来,答案很简单,因为在西北人们看到了希望。
  无论是相比北方政府或是南方革命党,他们没有像司马一样让人们实实在在看到希望,只要看到工业日益发达,民众生活越发富足安定的西北,人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只有西北和这个年轻人才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呢?看着那些激动的少年,沈思相信此时这几十名少年恐怕已经感觉到一种幸福的眩晕,在被狂热的忠诚情绪笼罩西北,那个青年人照片早已被悬挂在他们家中和教室里,就连他们的父母在见到他时都激动不已,更何况是这些少年人,当他们看到他们领袖的时候,怎么可能会不激动。
  “如果需要的话,相信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的为他而死!”从那些少年眼中流露出的狂热让沈思感觉到有些悸目。看着这些狂热的少年,沈思忍不住在心中不无担心的怀疑着,这种狂热是否有些过度,正如司马说的那样,这些少年是中国的未来,当承裁着中国的希望和未来的少年们,对一个人产生狂热崇拜的时候,那么对这于这个国家是幸运或是不幸,沈思不禁有些怀疑,这种狂热的对错。
  在第二针织厂车间里,当工厂里的女工们用最“新式”的织袜机织出了一双超薄弹力真丝丝袜的时候,即便是工厂里的女工们看着那双接近透明奶白色丝袜的时候,不禁目瞪口呆。这些女工们根本无法想象,眼前这种机器竟然可以织出如此精细的袜子,对于这些女工而言,她们并不知道这种看起来复杂到极点的机器,是怎么样织出如此精细的袜子。
  作为WOLFORD时装公司时装设计师,玛丽·华丽毕业于全世界最好的服装设计学院法国EMOD服装设计学院,一周前被聘请成为这家位于中国西北刚刚组建的WOLFORD时装公司,成为公司里的一名服装设计师,今天被公司莫名其妙的派到这家公司的下属工厂。
  “哦!我的上帝!这是真的是丝袜?先生,可以告诉我这双袜子多少钱吗?”感觉着手中超薄几乎感觉不到它存在的丝袜,玛丽·华丽蓝色的眼睛里露出的是一种狂热,玛丽·华丽从来没有想到人类可以制造出如此完美的丝袜。感觉着手中这双几近透明的丝袜,在手里试着拉扯了一下,玛丽发现手中的丝袜竟然像橡胶条一般被轻松的拉展开来,看着手中的丝袜,玛丽甚至于想在这里换上这双丝袜,当然如果可以的话。玛丽可以感觉到自己手中这种薄若轻纱丝袜的弹性更大,透明度高而且表面非常细腻,手感柔软滑爽,色泽怡人,无论如何搓揉都没产生皱纹。
  “玛丽小姐,这种丝袜是采用西北化工提供的特种人造丝和真丝织成,厚度仅仅相当于美国最好超薄丝袜十分之一左右,几乎接近透明,我们称她为透明丝袜,更重要的是特种人造丝给予她非同一般的弹性。玛丽小姐可不可以告诉我,您愿意花多少钱买一双这样的丝袜。”看着眼前玛丽小姐整个人都被手中的丝袜所吸引的模样,吴云章面带喜色的开口问道。作为半个商人吴云章从眼前玛丽小姐眼睛里看出这种丝袜的价值,而吴云章让玛丽过来就是为了从她那里得到专业意见。
  “20美元一双?”看着手中这双丝袜司马在口中重复着这个价格,司马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月收入大约在100美元左右的时代,那些女人会愿意花这个价格购买一双丝袜,果然女人为了美丽可以不惜一切。
  “是的,玛丽小姐几乎是用试探的口气问我二十五元能不能买一双这种丝袜,当时我就答应了,按照现在的价格,差不多也就是二十美元的样子。”穿着整齐胸前佩带着复兴党党徽的吴云章恭敬地站在那里开口说道。
  最初时吴云章并不能理解为什么老板会让自己去办那个织袜厂,现在吴云章知道了,原因就是因为暴利!虽然不知道那种特种人造丝是多少钱,但是在吴云章看来这么一双袜子的成本最多也就一毛钱,可是那个玛丽却连犹豫都没有犹豫就花了二十五元买下了那双袜子,吴云章在来的路上曾经计算了第二针织厂一年的利润,结果差点没把吴云章吓死。
  “老板,如果没有那些新式织袜机,恐怕我们根本不可能织出这么超薄丝袜,我觉得我们完全有必要,对第二针织厂实行全面军事管理,将其列为A级保密工厂,在厂里实行严格的保密制度,调查部接管工厂保密工作,以确保生产工艺和方式不被外泄。玛丽小姐说,100多年前,英国人发明了织袜机的时候,曾经禁止任何人把这种丝袜带出国,违者会被处以绞刑,为了确保我们的利益,我认为我们也有必要如此,这种丝袜机我们绝对不能对外出售。”想到自己的工厂每年所带来的利润吴云章立即开口说道。
  在来的路上吴云章认真想过关于工厂的保密工作,毕竟面对如此庞大的利润,吴云章觉得第一件事就是必须要保密,以确保公司的利润。无论是任何时代,只要是包含着巨额利润的产品,在出现初期都会制定严格的保密措施,以防止其商品技术外流,无论中外古今都是如此。
  “知道你们生产丝袜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吗?”听着吴云章不惜一切要保住这种包含着巨额利润商品的秘密,司马笑着问道,在司马看来没有必要像吴云章这般大费周折对第二针织厂进行保密,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
  “超薄到如玻璃一般的透明,弹力就像是橡皮筋一般。”吴云章皱着眉头想着工厂里生产这种丝袜特点,细想下来好像就只有两种特点,不过吴云章明白这正是这种玻璃丝袜最大的卖点,也是其和其它丝袜的不同之处。
  “那么是什么让它如此超薄到几乎透明,弹性像橡皮筋一般。”见吴云章还没有明白问题的实质,于是司马便开口说道。
  没人比司马更清楚这种丝袜的特点,而这两个特点却是得益于划时代的技术,没有那些划时代的技术,根本不可能生产出这样的丝袜。第二针织厂所使用的一千多台新式织袜机,实际上是按照50年代中期机械式丝袜的生产设备图纸进行生产,正是这些新式的超越这个时代四十多年的织袜机,保证可以用生丝织出超薄丝袜,没有这些高精密的设备,任何人都不可能仿制出同样的丝袜。
  即使是他们可能制造出能织出这种丝袜的设备,但是却不可能生产出和WOLFORD时装公司出品的同样高弹性丝袜,原因很简单普通生丝的弹性非常有限,绝对不可能织出这种如橡皮筋一般高弹性的丝袜。如此高弹性的丝袜绝对不是弹性一般的生丝能织成的,其中起到作用的就是西北化工提供的特种人造丝,正是这种高弹性的人造丝提供了这种丝袜无与伦比的高弹性,而这种所谓的由西北化工下属的人造丝厂提供的特种人造丝,就是氨纶。
  当然在受限于技术,西北化工下属的人造丝厂并不能生产出氨纶,生产丝袜所用的氨纶全部是司马从后世购买,冒称为西北化工人造丝厂生产,而这种高弹性丝袜是按照后世专家给出的比例。以95%生丝混以5%氨纶,制成的交织面料丝袜。如果没有氨纶就绝对没有任何可能生产出相同的高弹性丝袜,而除了西北之外司马相信在这个时代,恐怕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得到氨纶,至少在取得技术上的突破之前,绝对没有一丝的可能。
  只要卡住织袜用的精密机械,至少在十年内欧美各国就不可能织出同样超薄的丝袜,而没有氨纶,哪怕就是再过二十年、三十年,他们都不可能织出同样的高弹性丝袜,哪怕就是杜邦发明尼龙后也不可能,不过司马相信在这个时空发明尼龙的绝对不会是杜邦公司。
  司马相信未来化工界再也不会用一种高山仰止的表情看待杜邦实验室,未来西北化工联合实验室,一定会取代杜邦试验室的地位,对此司马有百分之一百的信心,当然这种信心绝对不是源自于利用未来技术的作弊,而是源自于教育,源自于那些努力学习、自律奋进的西北的学生们。
第253章
乡村公民学堂
  当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明媚的阳光照进桦树档子这个不过只有几十年历史小村子的时候,桦树档子村里几十户人家伙房的烟囱上炊烟便缓缓升起,新一天的生活也随之开始。
  “娃他爹,你说到底要不要杏去学堂里上学!”扒一口碗里杂面糊糊忙活了一早上的马大姐便怯怯对坐在门槛儿上吸着烟的当家人说道。
  自打半个月前那个从城里来姓沈和姓徐两名洋学生搭着马车,带着大包小包东西来到桦树档子之后,桦树档子这个四十多年前三户山东人建的村子,就失去了往日的平静。整个村子里三十多户人家有一小半都是哀声冤道,自古以来在学堂里上学都是你情我愿的事情,可是那个姓沈和姓徐的两名洋学生,却是带着盖着县政府大红印的公文来的,所有年满五岁至十六岁智力正常的少年儿童,都必须到就近公民学校或学堂接受六年义务教育,否则其父将被处于一个月监禁,并处以五元罚款。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桦树档子几十户人家或多或少的有了些许怨言,毕竟随着他们带来这一纸公文,使得这些人家在正值春忙之时,必须要把家里那些个半劳力送到学堂里,家里男娃去学识字也就算了,可是那公文上说的清清楚楚,不论男女都必须要到学堂学识字。
  “去!咋能不去,你没听说,五里地的老陈头因为不让家里女娃上学,被乡里警察关进了牢里头,到现在还没出来,还罚了五块钱,幸好那五块钱学堂里的先生答应让他用帮学校做工的方式还,要不然老陈家可有得难了。哎!”皱着眉头吸着旱烟的王二在门槛儿上把烟灰磕出来之后,面上带着愁容说道,临了了还深叹了一口气。
  说心里话这女娃子,再怎么养都是帮人家养的,识字干啥,有啥用,还不如跟着到地里锄锄草,帮家里干点的活的实在。
  “幸亏这免了杂捐杂税的,上学堂还不要钱,要不然这可真没法了!他娘,杏和狗子去学堂时,记得拾二十个鸡蛋给先生送去,就是再咋的,咱们不能失了礼,到学堂拜先生,可不能空着手。”把烟袋锅子里的烟灰磕出来之后,把烟袋绕起来别在腰带里,王二便扛着锄头下地去了,临出门时开口对正喝着杂面糊糊的婆娘说道,虽然说没上过学堂,可是王二还是知道这到学堂里拜师得提着拜师礼,千百年来的规矩一直都是如此。
  “姐!爹答应让你去上学了!我就说吧!咱爹肯定会让你去上学,咱们没五块钱让人家罚!”在屋子里一直听着外头娘和爹说话的狗子面带着得意之色说道,说话时吸了吸流下来的鼻涕,看着一脸惊喜交集的姐姐,狗子真不知道为啥姐听说上学堂里上学,就这么高兴,这到学堂里读书,那有到处跑着玩的舒服。
  得益于西北各级对教育的重视,桦树档子公民学堂,就是县政府出资五十元建在桦树档子北头的高地上,虽然只有三间木土结构的简易教室,但是相比于桦树档子大多数百姓的住所而言,结构宽敞、采用玻璃窗的教室,在桦树档子无疑几近于豪宅。
  “之良,你说他们今天会把孩子都送来吗?”挑着一担水徐利川到了教室前,看着在教室前做着晨运的沈之良,徐利川放下挑子之后开口问道。徐利川和沈之良两人就是桦树档子正副校长兼全职老师,两人都是热河第一期初小教员速成班结业学员,在承德速成班时还是同班同学,关系也一直不错。
  “无论是西北还是其它城市或是乡村,都适用《西北强制义务教育条令》”,这是在完成了对三区实际控制之后,司马在一次西北教育会议上的讲话。尽管面对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的局面,除了通过从内地聘请一批教员之外,另外还通过大量兴办为期两个月教师短训班的方式,培训大量速成初小教师。这些短训班培养的初小教师主要是用于农村四年制初级小学教育,这些教员大都是从当地以及内地各省招聘来的中学生或者文化程度相当于初中生的人员,虽说难免有些不尽人意,但是至少可以缓解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局面,同时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
  “你放心吧!监禁一个月、罚款五块钱!没有谁会违反条令的,这前前后后全县关进了百十人,这桦树档子没有几个人还会再冒着坐牢、罚款的风险。”身上只穿着一件在部队时发的土绿色绒衣的沈之良开口说道,作为桦树档子公民学堂副校长兼任军事教官,对于律令沈之良从来不会怀疑它的效力,当然前提是只要认真执行。
  “希望吧!”把水倒入水缸之后,徐利川看着结束晨练在那里拿着毛巾擦着额头上汗水的沈之良,徐利川知道这种晨练的习惯是沈之良在民团服役时养成的,徐利川此时更对一个钟头之后的报名充满了期待。作为一名教员,徐利川知道像这种大规模的普及教育,在中国历史上尚为第一次。
  “教台前决定国家的兴衰。”对于在教员速成班之中学到的这句话,徐利川是百分之百赞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徐利川知道自己所担负的责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