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730

  就在这辆被涂有四色迷彩的装甲机车缓入车间的时候,车间内行车将二十余吨重半封闭式炮塔缓缓吊进装甲炮围之中,随后几名早已等候多时的工人快速将炮塔用大型螺栓等与炮座连接成一体,一个小时后两座半封闭炮塔被安装完成,而此时装甲列车的士兵搭载车厢焊接工作也基本完成,西北第一列装甲列车在此时已经基本完工。
第255章
试验?
  “铛、铛、铛”在工业区内的一处铁路道口,伴随着铛铛的铃声道口的拦阻栏被降了下来,打头的一辆轿车和后面的电车、卡车、马车被阻拦在道口两端,被阻在铁路两边的车辆和行人都在等待着火车的通过,这种情况在内部铁路网相对密集的西北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数西北人早就习惯了这种等待。
  “嘟……”
  “咔、咔、咔”伴随着一阵汽笛的拉响,一列涂着绿、黄、碣、黑等色不规则色块的异形列车从远处急驰而来,打头的并不是常见的蒸汽机车,而是一个由涂着不规则色块的棱形车厢打头,在车厢前还有一个炮塔似的东西,一根炮管从炮塔中伸出直指着正前方。
  当这辆装甲蒸汽机车位于装甲车厢之间,装煤和水的车朝向前方的装甲列车驶进等待通行人们视野的时候,看到它的人们用各种眼光看着这辆急驰而过棱角分明的列车,这种他们从来见过的列车吸引了他们全部注意力。当一列几乎没有什么伪装的装甲列车出现在西北工业区铁路上的时候,那些看到这列装甲列车的路人都以一种惊叹的目光打量着这辆甚至于还散发着油漆味的装甲列车,其车厢上密集的炮塔、机枪塔以及两侧机枪射孔,让每一个看到这列装甲车的路人都可以从中感受到它所蕴藏着的杀伤力。
  其略显得夸张的、甚至于可以用丑陋来形容的外表,无法掩饰它的威力,甚至看着它从面前驶过的人都会折服于他那恐怖的火炮和厚实的装甲面前,而其中分布着两座大口径长身管带有装甲防护的火炮,更是彰显出了强大的火力。
  “这……这是装甲列车!”隔着汽车挡风玻璃岳开先看着从眼前疾驰而过的装甲列车,不禁目瞪口呆。
  岳开先对装甲列车的了解和认识始于在日本陆军实习期间所了解到俄国人的装甲列车。在日俄战争期间,俄军有个铁道兵营参加了在东北地区的作战,虽然最后俄国军队输掉了这场战争,但多次解救危难的俄国铁道兵,却在战争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日俄战争时期日俄两军在奉天进行大规模交战中,日军军团迂回纵队经日激战,深入奉天西北,对奉铁铁路构成直接威胁,试图包抄俄军主力右翼。俄军统帅库罗巴特金手上已无兵可调,正在沙岭堡筑垒地域被日军牵制的俄国第6集团军司令奥斯卡考利巴尔斯上将为保退路不被切断,万般无奈之下,派出自己最后的预备队——铁道兵装甲列车和他最心爱的涅森龙骑兵团。
  涅森龙骑兵团在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少将率领下,向日军左翼沈旦堡发起攻击,配备有多门诺登菲尔德速射炮和马克沁重机枪的装甲列车也不顾日军设置路障,喷吐炽烈炮火,横扫逼近奉天旧火车站的日军秋山支队。日军由于缺乏反击火力,只好动用人弹来炸毁铁轨,但因俄军装甲列车炮强大火力,日本人弹无一成功,反倒伤亡大增。
  两路奇兵如同一道流动的屏障,使日军奥保巩军团无法继续向奉天纵深穿插,当俄军各集团军仓皇撤退时,遭到日军火炮轰击,仍然是装甲列车如同一道铁流压制住敌方炮火,为部队撤退和在四平街阵地构筑新的防线赢得了宝贵时间。
  装甲列车在东北战场上出彩的表现,震惊了当时日本军界,而当时在日本陆军实习的岳开先,从日本同僚口中知道了这种恐惧的装甲列车的存在和其价值。尽管回国岳开先曾经试图制造中国的装甲列车,但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搁浅,但是装甲列车强大的火力在进攻防御时几近无敌的姿态,仍然在岳开先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西北军有了装甲列车!”当看到急驰而过的装甲列车上西北边防军的白虎军徽时,岳开先这才反应过来自己是身在西北,这个总是在不声不响中用其种种惊人之处来震惊世人的地方。
  “装甲列车……京城!这……”当装甲列车驶过原本路中的拦车杆升起之后,在所坐轿车驶过铁道的时候,看着绝尘而去的装甲列车,岳开先突然之间意识到西北装备装甲列车的用途。
  西北地处京张铁路,铁路直通京城、天津,从西北发车至京城不过仅需几个小时,如果这装甲列车一旦急驰南下,想通这一点后的岳开先不禁惊的脸色苍白起来,嘴唇喃喃轻声自语道。作为段祺瑞的幕僚之一此次岳开先来西北是以国务院特派员的身份参加西北建省会议,但没想到刚一来到西北,竟然就看到如此惊人物件,而顺便发挥了一下想象力,岳开先不禁开始忧心忡忡起来。
  “希望总理早做打算的好!……希望他们会重视吧!”想到装甲列车强大的火力在进攻时作用,岳开先想象着如果西北使用装甲列车为前导一路南下的局面,就在心里自语到,但是随即联想到自己一直以来在国务院所处的尴尬位置,就知道自己的提议也许并不会为人所重,毕竟自从进国务院以来都是如此。
  一直以来生性拘谨的岳开先因为性情温和并不像一个军人原因,在国务院之中并不为总理等人所喜,毕竟在他们看来生性拘谨的岳开先显然有些不堪大用,所以虽然身为总理幕僚之一,但是往往都是处理一些无关紧要之事,就是现在参加西北建省会议之类的事物,大都是由岳开先出面参与。
  “嘿嗬!”伴着一声用力的喝声林子峰从装甲车厢内厢壁上的弹药架奋力取出了一磅马克沁炮的弹箱,然后将其装在马克沁炮的炮架上,随后麻利的打开了弹箱盖。
  “哗啦啦……咔!”伴着清脆的金属碰撞声和一声清脆的金属卡击声,林子峰看着战友们熟练的把弹箱里的弹链压进了一磅马克沁炮弹仓之中。
  当一切准备工作作好之后,林子峰便摇起身边的一个摇柄,伴着摇柄地摇动只见仓壁上一个长宽大约30厘米左右的射孔被打开,随后林子峰便把一磅马克沁机关炮前推,使其伸出射口二十余厘米,弹链上金黄色的弹壳和黑色的37毫米弹头散发着一种诡异的光芒。
  做完了一切准备工作林子峰这时才坐在了一旁的软椅上,坐在上面翻读着扫盲手册,作为一个弹药手,此时的林子峰只是在这里等待着长官的命令,然后重新拿一箱弹药补充上去,不过今天这只是一次测试,并不需要如此,现在对于林子峰而言,更重要的是不久之后的扫盲结业考试。
  即便是到现在林子峰都觉得现在的日子过得像是做梦一样,刚一进西北军,就领到里里外外几套衣服,再加上现在一天能吃三顿饱饭、两顿能见着荤腥的日子,搁在过去林子峰连想都不敢想。对现在的生活林子峰倒是再满意不过,当然如果不学文化课的话,恐怕会更让人觉得舒服。
  自从两个月前在小张长官的推荐下加入民团以来,每天晚上文化课,对于二十一岁的林子峰而言,根本就是一种折磨,如果不是因为不通过文化课,就需要强行退役,恐怕林子峰早都心生退却之意了。看着边防军新兵扫盲手册上的拼音注解林子峰仍然不免有些生硬的读到,同时用手指在大腿上比划着写字,现在的林子峰为了能够通过扫盲测试,可以说是连上厕所的时间都用上了,更别说这么点空闲时间了。
  当装甲列车由铁路扳道驶往综合训练中心的时候,在装甲列车经过一个山坡的时候,在山坡上有个穿着普通的人看着从山坡下通过的装甲列车,随手从衣袋里拿出了一个记事本,用铅笔在记事本快速画着些什么,同时不停地打量着渐渐远去的装甲列车。
  “来了!”在铁路边的一个山坡上钢混掩体之中,一个站在掩体观察口的士兵看着远处铁道上一列火车喷出着白色烟雾快速驶来的时候便大声喊道,而此时山坡之下纵深达两公里开阔地带上错落不规的分布着几十团相对密集靶位。
  “准备战斗!目标右侧开阔地带不规则靶!”当林子峰还在大腿上比画着生字的时候,只见车内亮起了右侧的红灯,红灯刚一亮起,林子峰就听到车厢中年轻少尉大声命令声,于是连忙把扫盲手册放入口袋里,顺着狭窄的观察口朝外看去,只见远处开阔地带上分布着大量白色靶位。
  “哒、哒、邦、邦、哒、哒、邦、邦”相比于五式马克沁重机枪清脆的枪声,装甲车厢中两架37毫米马克沁机关炮发出有些沉闷邦邦声显得是如此的另类,尽管曾在不止一次训练上看到这种战友们口中的“邦邦炮”射击,但是当看着邦邦炮发出其特有轰鸣的时候,透过狭窄观察孔林子峰看到车外密集连续的爆炸杨起的黑黄色烟幕,仍然忍不住为邦邦炮的威力而心折。
  “天!”如果说装甲列车是喷吐着死亡烈焰的火龙的话,在山坡钢混掩体中观察着装甲列车和开阔地带临时靶场的士兵们眼中,那列从装甲列车右侧伸出的那些喷吐着死亡火焰的枪管、炮管无疑就是这条火龙的利齿。掩体内拿着望远镜的观察员可以看到临时靶场上那些远离火车一公里到两公里的木靶在。
  “邦邦炮”喷吐出密集的500克重榴弹爆炸扬起的钢铁碎片中被炸的支离破碎,而距离火车较近靶位上的木靶则在机枪扫射下情况也好不到那里去,看着这列喷吐着死亡烈焰的装甲列车,掩体内观察员除了张大吃惊嘴巴之外,不知道还能作何表情,对早已见惯了大场面的边防军军人而言,这种被外人称为“陆地巡洋舰”的装甲列车所展示出的强大火力,着实让他们为之惊叹。
  当长达十几节的装甲列车缓缓停在预定靶位之后,位于火车中部两座被布设装甲炮围中半封闭式炮塔在炮塔操作官兵的操作下,原本平置的火炮身管伴着炮塔的转动而指向右侧,同时缓缓抬起了炮身,此时火车正中一节装甲车厢顶盖被打开,一个充气气球在顶盖被打开之后升上了天空,在气球下一个藤编吊篮里坐着两名火炮观察员。当观测气球升入180米空中之后卷扬机止住缆绳的输送,吊篮内炮兵上士立即展开0.5米的炮测距镜,测量目标距离,而另一名炮兵观测员则展开炮队镜以观察射击效果和测定炸点偏差量。
  “方位零一五、距离二一五三零零!一发试射!”装甲车厢内戴着耳机的指令长大声向炮塔内的炮手们传达着观察吊篮内观察员给出的目标方位。
  “方位零一五、距离二一五三零零!一发试射!”年轻的炮长大声在炮塔内重复了一遍方位目标,周围炮手们迅速行动起来,调校着火炮的方位,伴着“咣”的声音重达47.6公斤重的炮弹被炮手们推入了炮膛之中,一切都像是在过去训练之中一样的井然有序。
  “放!”
  “轰!”在炮长命令下伴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炮声长长的火炮身管处喷吐出一团巨大的橘色火焰,装甲列车上搭载着的152毫米重炮发出第一次轰鸣,整个车厢之中可以感觉到在火炮射击瞬间那种强烈的冲击感。
  “装甲列车?”看着手中报告司马有些疑惑地看了一下西北边防军炮兵总监李守安,司马并不知道装甲列车的事情,至少在今天李守安在试射成功后,递交要求把装甲列车置于边防军炮兵部队战斗序列之前,司马并不知道这个装甲列车的存在。不过随即也释然,司马知道自己已经慢慢的淡出了边防武器研制工作,按照这份报告上的资料,这列装甲列车是美国来的舰炮设计师马克的提议,最后在史道姆支持下由二机集团和机车制造厂联合制造的,实际上准确来说是用普通货车进行装甲化、火力化。
  “主任,装甲列车所搭载的152毫米远程加农炮是边防军炮兵迫切需要的重型远程火炮,其单独成军显然不如划拨给炮兵,以发挥其移动炮台的作用,届时可为前线作战部队提供远程火力支持,同时在观测汽球指引下,远距离轰击敌军炮兵阵地,以达到压制敌炮兵的目的。现在边防军炮对于重型火炮的需求始终得不到满足,所以这种装甲列车更好的作用是列车炮,为边防军提供远程优势重火力补充,而不是用于冲锋陷阵。”看着眼前主任有些犹豫,李守安连忙开口说道。
  现在作为边防军炮兵总监的李守安,在现场观察了装甲列车的试射之后,见识到装甲列车强大的火力,准确的来说是其搭载着152毫米远程加农炮之后,就立即打起了这种装甲列车主意。尽管目前边防军拥有炮兵部队无论是规模上还是技术装备上都远超过国内任何一支军队。即便是相比于日军而言,西北边防军的炮兵部队都毫不逊色,但是尽管如此对于边防军炮兵而言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远程压制火炮以及大口径榴弹炮,尽管这种装甲列车上仅只有两门152毫米远程加农炮,但至少也算是了胜于无。
  “守安,现在火炮厂正在制造155榴弹炮,相信要不了多久,155榴弹炮就会装备部队,到时边防军重火力不足的局面就会得以改变,什么事情都不要急!至于这列装甲列车我另外还有别的安排,放心吧!重炮肯定会有的!”听到李守安提到列车炮原本准备按照李守安的请求把这列装甲列车划给炮兵的司马,立即改变了主意开口说道。司马知道这种装备有重炮的装甲列车单独成军,直接受命于司令部时所发挥的效能远超过划拨到基层部队,所以最好的办法还是另建一支装甲列车部队。
  至于边防军所需要的重炮根本不是什么问题,早在一个月前司马就通过法国公使馆的关系从法国购进六门这个时代世界上最好的M1917式155毫米榴弹炮,炮重仅3.7吨,射程高达12.2公里,性能远优于日本制造的三八式或大正四年式一五零榴弹炮。现在二机集团火炮厂正在试制这种性能良好榴弹炮,相信要不了多久,这种榴弹炮就会装备边防军,至于远程加农炮,就目前而言边防军还没有装备那种重型火炮的必要。
  “可是主任,目前日军有两个独立重炮联队装备明治四五式一五零重型加农炮,而我军却没有合适对抗火力,如果没有远程重火力,边防军一旦遭遇日军装备远程加农炮重炮联队,届时我军必然需要承担不必要的损失。”见自己的报告被拒绝李守安连忙开口争辩道。
  作为西北边防军炮兵总监李守安知道边防军对于远程火炮的迫切需求。原因就是因为目前西北边防军第一假想敌日本目前拥有两个装备着远程加农炮的重炮联队,尽管这种重炮移动困难,但是李守安还是需要火力压制,所以必须为边防军炮兵争取到与其相当的远程重炮,而就目前看来机动性强的列车炮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嗯!守安,这列装甲列车我留下来是另有他用,不过这样最晚到今年年底,我会为边防军准备一型合适的野战重炮,边防军不可能永远伴随铁路作战,一旦远离铁路,这种列车使用就会受到限制,对于边防军而言更需要的是野战重炮,而不是这种重炮!所以恐怕你需要等上半年左右。”听到李守安说日本军队目前装备有两个重炮联队,一想到历史上日军远程重炮在中国战场逞凶的模样,司马就皱了皱眉头开口说道。
  但是还是没有改变将装甲列车单独成军的初衷,边防军炮兵所需要是一种合适的远程重炮,而不是目前这种列车炮。
  吴敬恒看着手中自己递交报告的批文几乎有些不太敢相信,自己这份教育改良报告竟然是被一字未改的就被轻易批准了,这份汇集着数十名国人和美国人、德国人心血的西北教育改良方安,是吴敬恒出任教育部长近四个月以来最大的成就,整个大纲参照国式教育以及美国、德国、日本等国教育再结合目前西北实际的基础上制定。
  “这些是?”末了在整个教育大纲最后几页吴敬恒看到远比过去更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按照这份爱国主义教育大纲内容,林林总总各种各样的爱国教育,在学校日常生活学习中渗透着西北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于是便有些惊讶疑惑的问司马。
  “我宣誓忠于共和中国五色国旗!忠于他所代表的意义,五族共享共和,在这里,人人享有自由和正义!从现在起,我决心认真学习、学会关心、懂得分享,珍惜时光,过好每一天。稚晖先生,带有成人理想、信仰色彩的宣誓词从今以后将会从西北的学校课堂上退出。但是稚晖先生,如果说有什么是我们至高信仰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爱国主义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核心,这是我们一切教育的前提!学校教育必须要坚持教导的一种思想是爱国家、爱自由。课本、文选和供青年人阅读的历史几乎每一页都讲到爱国主义。”看着有些激动的半百老人司马开口说道。
  司马犹豫再三之后选择让带着政治色彩的爱国主义教育退出了学校,但是并不等于爱国主义退出西北教室,不仅不能退出,而且还要加强,只不过方式改成了后世的那种渗透式的教育。强调德育的自主选择理性精神和自我教育的自律方式,用生活即教育的方式,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无时不在,无所不在全方位渗透在学生们的生活之中,就像盐渗透在每顿饭菜中一样,使爱国情感和行为变成学生们自觉的情感和自觉的行为。
  “当然,如果我们教育出的学生连我们的国家都不热爱的话,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了,我只是很好奇这份爱国主义教育纲要,是出自谁的手笔。”对于司马说的话吴敬恒点头应着,同时有些好奇的向司马打听起这份爱国主义教育纲要出自什么人,毕竟如此隐晦渗透式的德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是吴敬恒前所未见的,但是吴敬恒知道这种隐晦的渗透影响式的教育,往往比直接告诉那些学生,更能影响他们的情感,最终将变成一种纯粹的爱国主义情感。
  “呵呵!稚晖先生,西北的未来现在就托付给你们了,希望我们不会犯下拿我们的未来当成一个试验田的错误,我们试验不起!也没有那个资格拿他们的未来试验。”司马并没有回答吴敬恒的问题只是稍加感慨地开口说道。这种渗透式教育实际上是司马参照后世美国所使用的渗透式教育方式,当然不方便说出来,尽管已经考虑再三,但是此时司马仍然难免有些担心,担心西北教育的未来,毕竟从来未涉足过教育的司马很担心这最终变成一个失败的教育试验,无论是中国或是西北都无法承受这种以一代人甚至于几代人的未来为代价的试验。
第256章
纠结
  西北15号街区的街区公园随着春天的到来,这座可以称为西北第一座公园内从异地移植来的高大的树木都已开始抽嫩,而人工湖边的柳树也发出了嫩芽。在公园草坪上的长椅中坐着一些得闲在这个阳光明媚的上午,享受着难得悠闲的人们。
  在西北这座生活节奏较快的新兴城市之中,大多数人每天都处在繁忙的工作之中,难得会有多少人能够在这种既不是什么休息日,也不是什么节假日的时候,在这处可以称之为西北的心脏地区的15号街区内公园中逍遥,但是尽管如此这座规模不大,但是设计却别具一格的小公园,仍然会吸引着一些人来此放松一下心情,像这样分布在每个街区的小型公园,一直都是街区内居民最佳的修闲场所,相比于距离较远的中央公园,这里反而更适合街区内的居民。
  刚刚换上一身春装的石灵拿着一本书,从那座被西北一些美籍德国人戏称为西北白宫的那座位于一片开阔树木和草坪后灰白色石质大型欧式别墅出来之后,便直接来到了距离只有几十米外的15街区街区公园,然后在人工湖边人行道侧白色木制长椅上坐下翻动起了手中的书本。
  “到底我应该怎么办!”随手翻着书页的石灵心思显然没有在书页上,此时石灵反倒没有了以往那种灵气,看着书本那双明眸反倒显得目光有些呆滞起来,看着书本上的黑字石灵心烦意乱的在心里自语着。自从那个陈小姐来到西北之后,石灵就发现自己的心里就像是一团乱麻一般,远没有往日的那种平静,在陈小姐来西北之前早就知道她存在的石灵,原本只想像过去一样,就那样静静陪在他的身边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可是当看到陈婉云的时候,石灵才知道自己根本无法接受这些,每当看着他陪着她出去的时候,石灵心里总会冒出一种苦涩,尽管明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府上的一个丫环,但是石灵却根本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感情。
  “灵儿!”就在石灵在那里心烦意乱胡思乱想的时候,穿着一身灰色便服的石磊独自一人走了过来,看着妹妹皱着眉头心烦意乱的模样,于是石磊便在一米多外轻声喊了一下,然后才走过去。
  “啊!……哥!你吓死我了!”正在那里胡思乱想的石灵听到有人喊自己后被吓了一跳,石灵抬起头看到是自己大哥,于是便娇嗔的斥说道。
  自从和大哥重逢以来,只有在大哥面前石灵才流露出这种娇嗔的神情,在其他人的面前,石灵永远是那个勤快的、手脚麻利的小丫头,可是人们却忘记石灵只不过是一个十四岁的小女孩罢了。
  “灵儿,在想什么?”坐到妹妹身边后看着妹妹眉目间带着些许忧郁,石磊便开口问道。此时的石磊不再是那个铁石心肠没有一丝感情的调查部部长,而只是一个非常疼爱自己在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亲人的兄长而已。
  知道妹妹在掩饰着自己的烦恼,所以石磊并没有开口问,石磊知道自己的妹妹在想些什么。如果是其它石磊会不惜一切帮妹妹达成心愿,但是在这件事上石磊却无能为力,作为调查部部长,石磊在得到权力的同时,却也失去了一些什么,而现在甚至于连妹妹都在其中,在得到的同时注定要失去一些东西。
  “灵儿,还记得小时候爸爸对你说,等你长大了,就送你去念女中吗?”看着面带愁容的小妹石磊开口说道。既然明知道小妹在想些什么,而且知道那根本就不可能,所以石磊得想办法让小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再说留在那里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嗯!”虽然嘴巴上应着可是在石灵记忆里父母的影子早都已经变得非常模糊,只是隐隐似曾记得还是多年前父亲在世时,为了让自己读书才告诉自己有一个女中这样的学校,说只要自己好好读书,长大了就会送自己到女校上学,现在自己长大了,可是他们却早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灵儿,如果你愿意去的话,我送你到上海去读书好吗?如果父母在世的话,相信你早都在那里去读书了。”看着脸上流露出悲伤表情的妹妹,尽管内心有所不忍但是石磊还是开口如此说道,为了避免让小妹陷入更深。也是为了自己的私心,石磊知道送她离开这里是最好的选择,无论是对她还是对自己。
  “哥,你希望我离开你到上海去读书吗?”听到大哥劝自己离开这里石灵抬起头看着大哥,那一双漂亮的大眼睛里流露出一丝心怯,在石灵看来那是自己的秘密,大哥怎么可能知道,但是为什么大哥想让自己离开这里。
  “灵儿,我是你大哥,到上海上学去吧!到那学点有用的东西,等将来……如果你答应,今天回去收拾一下东西,明天我让人送你过去行吗?”石磊并没有回答妹妹的疑问只是开口再次问道,舍得?怎么可能会舍得!在这个世上只有眼前这么一个亲人的石磊,怎么可能会舍得把自己妹妹送到几千里之外,但是为了小妹石磊只能这么做。
  “嗯!哥!明天我就走!”看着大哥有些不舍的神情石灵轻声嗯了一下,然后有些失神地看着如镜一般的湖面,石灵知道也许自己是时候离这里了,看着湖面上掠过飞鸟石灵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到底是对还是错,但是此时除了离开之外,石灵不知道自己还有其它的什么选择。
  “灵儿,那……明天我来接你!”看着妹妹失神的样子石磊开口说道,然后便起身离开了。石磊知道对小妹而言这也许是最好的选择,等过两年也许小妹就会忘记他。
  在石磊离开的时候,石灵仍然呆呆地看着远处如镜面一般的人工湖,石灵知道这也许是自己最后一次看到这片漂亮的小湖了,明天自己就会离开这里去南方,离开这个自己生活了近一年的地方。
  “也许……”就这样呆呆地看着湖面的石灵突然想起了一些事情便低垂着头似乎在犹豫着什么,直到十几分钟后石灵才站起身来,拿着书朝那座被人戏称为西北“白宫”的欧式别墅走去,此时的石灵已经下定决心明天就会离开这里。
  “呼……呼……”在健身房内穿着一身运动衣的司马听着室内唱片机里传出轻柔的音乐声,一边粗重地呼吸着在跑步机上挥汗如雨跑着步。现在的司马已经养成了每天都会锻炼一个小时左右的习惯,过去司马并没有这个习惯,这个习惯是最近一年多养成地。也许真应了那么一句话,当人有钱或有权了,就变得珍惜起自己的生命了,相比于过去那种不规律的生活,司马现在的生活不仅变得非常规律,而且变得非常健康,就像现在每天都会进行的锻炼一样。
  “呼……”看着时间差不多从跑步机上下来之后,司马便拿起搭在一边的毛巾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然后便拿起放在一旁刚刚送来的情报简报粗略看了一下,尽管每天早上八点到九点之间,司马都会听取调查部情报官员的汇报,报告的内容属于绝密,通常公开的对象仅限司马本人和少数高官。这样的情报简报是司马获知国内外重大事件首要信息渠道,主任办公室每日情报简报对于西北政府的日常决策至关重要,所以每天除了早晨那次情报汇报之外,每天都会有几份情报简报送到司马身边,供司马作出决策。
  “没想到日本人竟然这么激进!希望不会有什么变数吧!”看着手中情报简报中提到日本国会批准对俄国临时政府提供新的两亿五千万日元的贷款用于稳定俄国国内市场时,喝着白开水的司马摇着头叹气到,有时候蝴蝶效应总是会出乎人们的意料。
  之前当西北停止对俄贸易之后,日本人为了抢占西北撤出后的俄国市场,不惜向俄国提供贷款又以政府提供担保的方式让日本企业抢占俄国市场,而现在当俄国国内局面已经呈现出不稳的时候,日本人还是一意孤行的向俄国提供新的更大规模的贷款,以至于让司马这个对日本恨之入骨的人,都忍不住担心起日本来,不过司马所担心的是这样会不会出现什么样的变数,这才是司马所担心的。
  看着日本正如自己所计划的那般一步一步地走向不归路,司马不禁开始担心未能像历史上一样分享到战争红利的日本,会不会出现什么样不确定的变数。即便是在现在,司马已经可以感觉到东亚历史似乎是变得越来越偏离历史轨迹,司马甚至于也产生一种迷茫,对历史不确定的迷惑。
  一战后的新形势进一步把日本推向了十字路口,各派政治势力组合分化,不断产生新的政团,提出各种出路方案,民主派政党的空前活跃及其在议会和日本民众面前取得的成就,为后来二十年代日本政党政治的“黄金时代”打下了基础。民主派政党此时最大的政治成就在于,在国家体制调整方面曾一度削减军部势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