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6/730

  “西北不是发行了五亿元的国防债券吗?你一会去槟城金城银行看看,债券可发到槟城吗?要是发到了槟城了,司马主任不是自己认一千万吗?咱们张家就先认下五百万,不!认下一千万吧!等下午送走咱们槟城的华人子弟后,我再和老伙计们商量商量,咱们南洋华社不能落于人后,大马、暹罗、爪哇、婆罗洲的南洋华社几百年的积聚,认购七、八千万债券应该没什么问题。然后再发动捐款,等咱们打败了俄国人,看这南洋的白人,还有几人再敢轻视咱们中国人!”张弼士若有所思如此说道。
  之前在客厅内他们三个儿子那般作态,已让张弼士有些心冷,原本以为他们虽说骄纵了一些,但是在大是大非之上尚有些分辨,未曾想竟然是如此结果,于是在心里难免想道,与其把钱财留给他们祸害,到不如这时候拿出来助卫国军资。想到是和俄国人打仗,张弼士脑中不禁浮现出在南洋的日侨。十多年前他们也和华人一样,被南洋白人轻视,当日本军队在满洲击败了俄国人之后,那些日侨在南洋走路都是横着走,趾高气扬之状与那些白人相比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张弼士恨不得自己年轻几十岁,也能到边疆为国尽忠。
  五月七日,今天是南洋子弟乘船归国报效祖国出征的日子,整个槟城以至整个大马都轰动了。此时的槟城街道上贴满了标语,客居槟城的数万华侨几乎倾城出动,沿街欢送。激动的人们高呼“打倒俄国列强!”、“保卫祖国!”、“回国抗战!”、“祖国万岁!万万岁!”“西北军万岁!”
  槟城各界人士、工厂、企业、商店、学校的侨胞,人山人海涌向码头。爱国的战歌声、口号声响彻码头上空。
  当华人陷入沸腾的时候,槟城的印度警察则按照上级命令在路边静观着,那些穿着西装打着洋花伞的洋人男女,也都是用一种若有所思的目光看着眼前这一幕,一些白人拿着相机记录着眼前这狂热的一幕,此时这些白人所看到的是一个民族的觉醒。
  而在数天前,当槟城华人为抗议俄军入侵买卖城,支援祖国抗击侵略战争时,这些印度警察还挥舞着警棍抽打着华人的身体,而现在,当俄军被击退,恰克图俄军向西北军投降后,一切都改变了,这些白人殖民官员们开始收敛了起来,他们知道这也许是第二次日俄战争,中国国际地位也许会随着这场战争得到空前提高,此时显然不适合再用传统方式去对待他们。
  此时槟城码头上挤满了前来送行的人群,码头上随处可见数人拥着身着由槟城华社组织裁缝店无偿送的绿色军衣,背后包下系着百货公司赠毛毯的年轻人,码头上不时闪烁着相机镁光粉爆燃时产生和刺目白光,这是送行人们和自己的儿子、丈夫在码头上摄影留念。
  “来靠近一些,对笑笑!好嘞!”随着摄影师的话声闪过镁光灯后,这名摄影师为眼前这一家子拍好了照片。
  “先生,不用了,过几日您直接到相馆去拿照片就行了,我们东家吩咐过,为咱们南洋好儿郎拍照留念分文不取!你们先说着,我到那边给其他人拍照!”见眼前这个穿着长衫老人要给自己钱,拍完照的摄影师回绝道,然后便提着相机朝一边走去。
  “你这么坚决为国效劳,我也不能再阻止你了,只希望你每月寄信回来,你放心去吧!我等你胜利归来!”看着新婚丈夫李雪娇不顾一切紧紧抱着他,眼中含着泪说道。两天前嫁给他是因为父亲想以此留下他,但是李雪娇知道自己丈夫已经留不下了,他的心早已经随着那句祖国母亲在召唤,飞回了唐山!
  “爹娘,外人欺我华人近百年,值此国家兴亡之时,正是我等青年奋起之日,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孩儿去了,若是孩儿为国尽忠,你们就全当没生养过不孝儿,这三个头,就算是给你二老尽孝了!雪娇,爹娘和家里就拜托给您!”松开怀中已经哭成泪人的妻子后陆望唐跪拜在地用力叩了三个头后,跪在地上说道。
  “望唐……哎!一定要注意身体,塞北苦寒,天若是冷了要多穿点衣服。”看着跪在地上的儿子老人目中强忍着泪水说道。自从槟城青年要回国参军浪起,就把家里店铺交给了儿子打理,甚至于还立即为他说了房媳妇,期望用这些留下自己的独子,可是现在……还是没能留住,都是这该死的俄国人。
  “嘟……”随着停泊于码头唐山号邮轮的汽笛拉响,在码头上送行的人们知道,他们快要离开了。送行的人们目光带泪地看着自己儿子、丈夫,朝码头前的空地走去并在那里列队准备登船。
  “余谨以至诚,服从军队纪律,血战绝不后退,拥护民族利益,遵守上峰命令。恪尽职守,奋斗到底,始终不渝。如敢违背怠疏,愿受最严厉的处分,此誓。”在码头欢送会上张弼士以华领身份带着站在台下近两千名槟城以及周边华侨子弟,大声宣誓道。在眼前这些华侨子弟中,张弼士看到自己三个不争气的儿子,他们三人此时仍然是一副瑟瑟发抖的模样,看到这一幕张弼士不禁在心中叹口气。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同世界和平永保。”宣誓之后,这些列成队的青年齐声响起了国歌,先是这些青年在唱,接着整个码头上送行人们也跟着唱了起来,槟城码头上响起东南各地方言唱起的国歌。当国歌唱罢之后,这些青年人便开始列队登船。每个青年都是一身绿军服、头戴军帽,迈着坚定的步伐登上邮轮,在伴着这些青年上船的音乐声中,啼哭声、呼喊着亲人名字的声音一时间笼罩着整个码头,槟城码头弥漫在一种前所未有的悲壮气氛之中。
  “哥哥!哥哥!”当邮船升起舷梯的时候,一个十一、二岁少年从远处奔来,跪在码头边上放声大哭,一边大哭着一边大声呼喊着。
  “小弟,小弟!告诉爸妈,我回祖国助战,请他们原谅我的不孝!打败了俄国人,我马上回来!……”站在船舷边一个青年看到码头上哭跪在地上的少年,认出那是自己弟弟后便声嘶力竭呼喊着,不忍告别年老双亲悄悄走了。
  此时此刻听着弟弟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更是心伤欲碎,这时唐山号已经缓缓驶离了码头,弟弟还跪在码头上哭!弟弟哭声还是那么撕心裂肺!心情沉重青年看到伙伴们也都沉浸在别离的伤感中。
  就在这时不知道是谁率先唱起战歌,于是不由得精神一振,跟着引吭高歌起来:“我们的雄心和热血共鸣,我们的队伍向祖国前进;我们用生命作胜利保证,在我们面前永远是光明。好儿郎今天显出救国本领,南洋儿郎齐奋起!为了祖国,亲爱的祖国——!负起这次神圣战争的伟大使命!”唱着唱着,船舷边的青年们也都慢慢跟上来,渐渐变成了全体大合唱,大家眼里闪烁着刚毅的目光,雄壮的战歌伴着南洋赤子踏上回国抗战的征途。
  “嘟……!”在响彻码头的汽笛声中和战歌声中,唐山号驶离了码头,随着唐山号渐行渐远,码头上送行的亲人们哭喊声听不见了,码头上的身影也看不见了!
  当唐山号驶离离码头的同时,在距离槟城千多公里外的陕北米脂县县政府旁,早已经挤满了数百名从各地赶来的年轻力壮的壮丁,他们有些紧张地看着县政府旁那个挂着白色牌子的院落。而在院外的路边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不停地拿着警棍喝令着这些壮丁排好队。
  这些穿着黑警服的警察看着这数百号壮丁,不禁有些感慨,这西北省就是财大气粗,一个月十三块钱的军饷,让米脂县身体不错的爷们都抢着去西北当兵打仗。不过一个月十三块钱的军饷的确着实不少,要是光荣了,还有五百块钱的抚恤可以拿,与其在这里受穷倒不如去吃这口断头饭,打他娘的俄国鬼子。
  “米脂县双湖峪李家村李梁山,24岁,身体甲等,父母双全,兄弟四人,未婚。”在院内一个年轻的书生,在登记簿上记录着先前刚体检结束一个年轻壮丁,这里是西北边防公署设在米脂县的募兵办事处,也就是原本西北公司的招工点,按照公司和公署的指示在这里招募新兵,不过几天功夫,已经前后有两千多人报名,不过通过体检的只有一半。
  “给你拿着号牌,到北城集合点集合。”青年书生记录好这个人的资料后,于是便把一个号牌交给了眼前这个青年壮丁,同时开口说道。之所以详细登记他们的资料,是为了他们牺牲后方便发放抚恤。
  “谢谢!谢谢长官!”李梁山接过号牌之后,高兴地对眼前这个书生说道,到北城集合,那就意味着自己通过了检查,一到北城就能从那里领到一百块钱的安家费。有了这一百块钱,老二、老三和老四他们的婚事就有着落了。
  “娃!把这碗托卤煮驴板肠吃了吧!等到了西北,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吃到家里的碗托。若是……闻着这味,就能找着回家的路了。”在一个小饭馆里头,李老汉点了一份碗托和卤煮驴板肠,吸着旱烟对眼前的儿子说道。这送儿子去西北当兵打仗,也是不得已,家里实在是穷,有了这一百块钱,他们兄弟三才能有钱娶房媳妇。
  “大!放心吧!俺命硬!死不了!”大口吃着从来没吃过香喷喷的卤煮驴板肠李梁山开口说道。在李梁山看来,与其在这穷死,倒真不如去西北当兵打仗见见世面。
  “绝对不行!告诉鸿飞,如果他敢接一个大学生到西北当兵,我要他的脑袋!连上报都不上报就擅作决定!他不是说学生们的爱国之心难却吗?好!他弟弟不是不上学了吗?回电告诉他,让他动员他弟弟参军!还有告诉各地办事处、分公司,不准接收在校大学生参军,如有违者军法处置!”看着手中从京城传来的电报,司马愤然拍桌说道。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驻在北京等待与各国交涉的边防公署外交专员范鸿飞,竟然在面对十几名大学生请愿时,许诺将安排他们到蒙古参战!这一次西北全省动员,司马特意强调所有教师、学生不在动员之列,不需响应动员令,即便是在军力不足的前提下,都未曾动员这些力量。
  原因就是因为如此这般是得不偿失,上一次西北动员时大量高中生到军队参军,都让司马有些后悔,最后把这些高中生大都推到了军校接受军官教育,现在倒好范鸿飞竟然答应让那些大学生来西北当兵打仗,在这个时代,中国一万人中才仅有大学生一人,如果在战场上丢了性命,那不是救国,不是爱国,而是祸国,是在拿国家的未来去牺牲。
  “主任,范专员也是一片爱国之心才会如此,您不必这么生气!范专员弟弟已经到达西北了,并且已经在外区志愿兵登记处登记了!范专员虽说考虑稍欠周道,但是其爱国之心绝对没有一丝虚假。”见主任接到范鸿飞电报后如此愤怒杨永泰连忙劝道。
  “畅卿,你记录一下:兄弟悉闻,自动员令下发、尤其是俄人悍然发起对我国侵略之时,各地青年学子为响应祖国召唤、保卫祖国之国土,纷纷集团赶赴西北,誓死效忠祖国,保卫祖国。其爱国之情、爱国之心自不用多言,中国青年如此,国之大幸、民族之大幸!然我们切不可忘记战时应作平时看,切勿为应急之故而丢却了基本。我们这一战,一方面是争取民族生存、保卫国家领土完整,一方面就要于此时期改造我们的民族,复兴我们的国家,所以我们教育上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还应该看到战后。……要知道教育是千年万年的大计,所谓百年树人,一个国家,要建国,要强盛,就要培养无数的人才,以为领导,以为中坚……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尤其当国家临到存亡断续的关头,成为绝对的需要,这是一个国家最强韧、最可靠的生存力量。请婉劝各地学子安心课堂,他朝胜利之时,必是祖国大建之日,届时必定是青年学子为国尽忠效力之时!立即把这份电报……我再考虑一下!”
  原本有些愤然的司马在电文说了一半的时候,突然把话止了下来,司马这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那些青年学生固然是中国未来建设的希望,但是如果说自己发出这么一份通电的话,无疑是在朝那些青年学生心中的爱国激情泼冷水。
  这时司马想起国人最大的通病之一,尤其是在这个时代,很多青年学生和文人大都是停留在嘴上爱国,但是却鲜有将爱国之心付之于实际行动,有那么一些愿意将其付之行动的青年愿意以生命保卫祖国,如果自己还阻止的话,无疑等于助长了这种不正常“爱国”气焰。
  “主任!其实……如果您想保护那些青年学生,我们完全可以用另一种方式,而不是这种泼冷水的方式,咱们可以用一种学生们可以达成自己愿望,并愿意接受的方式,来达到保护他们的目的。”见主任话说了一半在那皱着眉思考着的样子杨永泰便开口说道,杨永泰并不赞同主任发这份电报,见现在主任不说了,知道主任应该是已经意料到他的恶性影响,于是便开口说道。
  “换一种他们可以接受方式?你来说说看!”听到杨永泰话后司马皱眉重复了一下,然后开口问道。现在刚刚打赢这一小仗,以后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如果能换一种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又能保全他们,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
  夜色笼罩着大理这座西南城市,在凌晨的时候整个大理城中几乎看不到什么亮光,只有石板路因为刚下过一场雨的原因,在月光、星光的照耀下反射出点点光亮,而此时在大理城中一座木楼里二楼的阁楼上仍然亮着灯光,在阁楼窗旁书桌上一个青年人正在书写着什么。
  “亲爱的父母亲,别了,现在什么也不能阻止我投笔从戎了……此去虽然千山万水,未卜安危,但是,以有用之躯,在有用之日,尤其是在祖国危难的时刻,正是青年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时候,能亲眼看见祖国决死斗争,能亲身参与这场关系到国家复兴的战争之中,自己能替祖国做点事,就觉得此生无负于祖国了!”
  当写完这封信后,穿着一身整齐的青年人便把信装入了信封之中,正对着房门放在桌上,就在这时窗外传来几声有点儿像是夜猫的叫声,听到外面的声响后青年便朝房中仔细看了一眼,像是要记住这里一般,然后便背着桌旁的背包站到了桌子上,在从窗户钻出去的瞬间,青年人看到桌上一副全家人的合影,于是连忙从相匣中把照片取了出来放进了口袋,随后顺着窗边系着的绳子滑下了木楼。
  “我来吧!咱们得快点,别让他们等急了!”这个青年刚一顺着绳子滑下楼,小巷中就穿出几个人影,其中一人看着正试着把绳子扔回去的青年说道,然后随手接过绳子拌了两下后便扔了上去,几人便提着包裹朝巷外快步走去。数十分钟后,当大理城门刚一打开的时候,在守城门护兵惊奇的眼光中,几十名青年人便朝城外跑了出去。
第33章
到达
  阿斯特拉罕位于伏尔加河三角洲地区,分布在有运河和小溪相连的11个岛屿上,1558年,伊万四世军队兵不血刃占领了阿斯特拉罕,将其纳入到莫斯科公国的版图。在阿斯特拉罕发展史上的另一个转折点是在155年后,新的阿斯特拉罕城在河的左岸奠基。
  在1582年到1589年间,新城和旧城被一座石头建造的要塞阿斯特拉罕克里姆林宫取代,这座克里姆林有7座塔楼,其中四座建有出入大门。红门和尼古拉门位于克里姆林宫的西北部,通向伏尔加河,第三座普列奇斯津斯基塔有一个钟楼,与东墙和为一体,通往郊区的白城,1世纪初彼得大帝把该城作为通往中亚的桥头堡。
  夜幕笼罩着这个伏尔加河畔城市的时候,伴着蒸汽机车的汽笛声,一列火车缓缓驶入了位于基里洛夫斯卡哑礼拜堂后的阿斯特拉罕主码头。始建于17世纪的阿斯特拉罕码头,一直以来都是俄罗斯连接中亚的桥头堡,在上个世纪末铁路修进阿斯特拉罕之后,更是修建了一条货运专线直通码头,以便运输从中亚运来的粮食、棉花和矿物。
  此时码头上仍然一片繁忙的景色,码头上随处可见俄罗斯商人从突厥斯坦请来“黑色”搬运工和本地的鞑靼搬运工,在码头上卸运着棉包、粮包,按照投机商的报关单上说,这些货物都是从波斯进口的,但是码头上的海关人员和投机商们都清楚,这些货物来被自由军团那些野蛮的土著人控制下的突厥斯坦。
  “你好,赵先生!我是伊万·伊凡雷奇,阿斯特拉罕港海关专员,自由军团驻阿斯特拉罕联络员。”在这列从彼得格勒驶来的火车驶入港口专线停下之后,伊万看着从火车上下来自己等待多时的人后,于是便走过去笑容满面地说道。
  “你好……伊万先生。”看着这个明显是俄罗斯人相貌的伊万,赵永强很难想像眼前这个俄罗斯人是自由军团联络员,要知道现在整个俄罗斯都因为发生在突厥斯坦的屠杀,而极度仇视自由军团,一个俄罗斯人会为自由军团服务,就像魔鬼和上帝合作一般。
  “我母亲是吉尔吉斯人!”见眼前赵先生有些诧异,伊万便解释道。的确一个俄罗斯人成为自由军团联络员是很荒谬,但是对于从小在塔什干长大从来没有见过父亲的伊万而言,伊万更多的时候是把自己当成吉尔吉斯人,而不是俄罗斯人。
  “鞑靼人?”杰米多科夫船长看着随伊万海关专员一起上船的,眼前这个鞑靼人模样的赵永强疑惑的问道,杰米多科夫是科年别科夫号的船长,这一次在卸完从突厥斯坦运回的几千吨棉花后,就按照自由军团的要求在阿斯特拉罕码头上等着眼前这批人的到来,然后把他们运到突厥斯坦。
  凌晨一点时,随着码头上响起下工铃声,原本在码头上忙碌着的黑色工人们便纷纷离开了码头,结束了十五、六个小时的辛苦工作。在码头上的工人们都离开后,通明的码头随着电灯的关闭也被黑暗笼罩着。伴着“哗啦啦”铁门被拉开的声音,停在专运线上的火车车厢车门被打开了,车厢里的人们用好奇的眼光看着陷入一团黑暗的码头。
  “月初,我们这是在什么地方?”怀抱着女儿面色显得有些憔悴的卡特琳娜看着码头上轮船的影子,开口问身边的丈夫。而月初也是一脸迷茫地看着眼前的码头,这里就是阿斯特拉罕吗?
  “所有人快上船!明天一早咱们就能到达目的地。”随着自卫队长官们的呼喝声,在闷罐车中呆了五十多个小时的人们,便立即从车厢上跳了下来,然后顺着长官们的指引登上了停靠在码头上的“科年别科夫号”货船。
  一个多小时之后,最后一批人登了上“科年别科夫号”,得到海关专员特别许可的“科年别科夫号”便驶离了阿斯特拉罕港,顺着伏尔加河顺流南下。
  在“科年别科夫号”顺着伏尔加河南下的时候,在两千多公里外的彼得格勒,恰克图的失守以及谢德洛夫的投降震惊了临时政府,同样震惊了整个俄罗斯。在几个小时之前,陆海军部长古契诃夫向临时政府总理李沃夫递交了辞职信,原司法部长克伦斯基被临时政府任命为陆海军部长。
  “英国大使、法国大使要求我们立即停止在下贝加的军事行动,接受中国人的条件。和中国和谈,将全部军事力量投入到与德国人的战争中。意大利大使更是发出公开声明,假如我们不立即发起对德国人的进攻,将会支持日本在西伯利亚自由行动,同时支持中国军队在下贝加尔地区的军事行动。”临时政府总理李沃夫异常憔悴的对着新任陆海军部长克伦斯基说道。
  原本之所以支持在对中国的军事行动,是想用一场对中国人的军事胜利,来挽回临时政府的威望,同时震奋已经厌倦了战争的俄国人,俄罗斯现在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无论是对德国人,还是对中国人只需要一场胜利,俄罗斯人已经承受不起失败了。
  “美国的弗朗西斯大使在今天下午,要求我们必须采取果断措施镇压国内革命运动,根据目前的形势,美国政府将重新考虑对我国的贷款和物资供应,因为美国不会将资金提供给有负美国期望和不执行协约国政策的国家,他们担心我们会把美国援助的物资用到和中国人战争之中,而不是德国人,他们让我们做出选择,要么按美国政府要求的立即对德国发起进攻、镇压反战示威活动、停止我们挑起和中国人之间的战争,和中国人和谈接受他们的条件,要么就不要美国的资金援助。三小时前,驻美大使馆传来消息,美国政府已经扣下了对我国阶段性援助的1.373亿美元。”李沃夫几乎用绝望的口气把这些不利的消息说出来,现在俄罗斯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欧洲,协约国要求俄罗斯立即发起进攻,在亚洲,中国军队已经占领了俄罗斯的国土,而协约国则以贷款和援助为要挟,要求俄罗斯遵照他们的利益,对德国人进攻,对中国让步。
  “和中国人战争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错误,我们的将军们总是在用十七年前的胜利来看待中国人。我们对买卖城发起了军事进攻,但是失败了,中国军队占领了恰克图。军事上的胜利,已经让中国人看到了希望,他们不再满足先前的条件,中国大使拒绝了会面的要求,只是委托他国转交了中国政府的抗议。中国人已经表明了他们的态度,这场战争,我们挑起了,什么时候结束,在什么地方结束,由不得俄罗斯作主。中国军队的主力正在向恰克图集结,他们下一个目标就是上乌金斯克,至少在各国调停失败之前。而在突厥斯坦,修整了一个月的自由军团,正在酝酿着对草原总督区的进攻。”
  现在李沃夫已经体会到了德国人的困境,德国人在东西两线作战已经捉襟见肘,而现在俄罗斯却需要在欧洲、高加索、突厥斯坦、下贝加尔五个战场同时进行五场战争,兵力已经完全不能满足要求。
  “总司令部参谋部的意见是,我们必须要在中国军队占领上乌金斯克切断西伯利亚铁路前,把他们打回去!突厥斯坦的错误绝对不能在下贝加尔重演。目前,我们唯一能调动的军队,就是从高加索地区抽调原定增援草原总督区的突厥斯坦第二军,在草原总督区和西伯利亚铁路之间,我们必须要作出选择。西伯利亚铁路承担着40%的外来物资供应,上乌金斯克绝对不能沦陷,我们必须要在各国调停失败前,把足够的援军调到上乌金斯克,以防止恰克图的悲剧重演。彼克留拉得夫中将发来了电报,电报中再一次提到飞机,如果没有飞机,他不可能在中国人飞机轰炸中守住上乌金斯克!”
  尽管从一开始就反对对中国的军事冒进,但是克伦斯基明白现在俄罗斯已经没有了退路,除了将这场错误的战争打下去,俄罗斯没有其它任何选择,至少在调停失败后,俄罗斯没有任何选择。
  在突厥斯坦如果自由军团刚刚兴起时,就能快速调动几个师到那里,恐怕自由军团的叛乱很快就会被镇压,可惜最终一切都晚了,在当时正准备调动军队的时候,随后其来的革命打乱了一切,随后一个多月混乱局势,更是导致增援突厥斯坦的行动化为泡影。
  前后两个月时间就已经足够了,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上,随着三年前,驻守突厥斯坦第二军,和一年前第一军被调走,在整个突厥斯坦除了分散在几十个城市中一万多名俄军和几万名警察,还有那些动员的武装农夫,根本无法阻止被民族仇恨武装起来的自由军团,随着一个月前阿克套港的沦陷,突厥斯坦已经完全被自由军团占领,同样的错误再也不能重演了。
  在突厥斯坦外里海州的蒂布卡拉甘角和佩夏内角之间的阿克套,是里海东岸最大的港口,自从三百年多年前第一艘俄罗斯冒险家的帆船停靠在这个天然良港开始,这里在随后的两百多年之中,便成为俄罗斯在中亚地区的扩张前哨。直到三十年前,当铁路修建进突厥斯坦的锡尔河州之后,这一切才有所被改变。
  尽管如此,因为便利海运的关系,阿克套即便是在现在,仍然是里海最为重要港口之一,每天都有大量突厥斯斯坦生产的粮食、棉花、矿物都从这里装船,运到阿斯特拉罕、巴库、马哈奇卡拉等里海沿岸城市。即便是在一个月前,在自由军团付出四万人的伤亡代价,占领了阿克套这座城市后,每天仍然有大量突厥斯坦出产的粮食、棉花从这里装船运出,在俄国国内发生饥荒的特殊时期,即便是这些粮食都是从野蛮的、残暴的自由军团控制下突厥斯坦运出,也无法阻止阿斯特拉罕、巴库、马哈奇卡拉的投机商们用外汇、金卢布去购买这些粮食,甚至于有时候直接用武器去交换这些粮食。
  “汉斯长官,外海驶来了一艘俄国商船!打出了请求入港的信号。”在阿拉套港的炮台上,一名自由军团要塞炮兵,从高倍望远镜中看到外海几公里外悬挂着俄罗斯国旗的商船,在这艘商船打出入港信号后,于是连忙向一边正在享用着咖啡的德国教官报告到。
  “嗯?我来看一下!科年别科夫号,克孜西姆,你查看一下,这艘船有没有得到自由军团的授权!”拿着望远镜看了一下正朝港口驶来的俄国商船,汉斯认出了船体上俄文船名后,便对身边士兵说道。
  一直以来自由军团都在利用其控制的资源和俄国人做着各种贸易,一些可靠的商船也因此得到了授权,可以进入阿克套港。如果其未得到授权,那就击沉它。一个月来阿克套港这几处临时构建立的简易海岸炮台,已经击沉两艘俄国人的内河炮艇和几艘俄国商船。
  “注意警惕,进港后如果有异动立即开炮!”在克孜西姆从名单中查到科年别科夫号的授权后,汉斯重新睡在了躺椅上,享受着里海明媚的日光和里海温驯的海风。这种惬意地享受,绝对不是在土耳其炮台能够享受到的。
  两个月前,在接到国内命令后,汉斯和几十名驻士耳斯德国军官,离开了土耳其来到了突厥斯坦,成为自由军团军事顾问,和其它同行一样,在这里主要是帮助自由军团训练炮兵,尤其是海岸炮兵的训练。像是现在阿克套野战海岸炮台从设计,到其使用的150毫米海岸炮,都是德国提供的。为了把这十二门150毫米海岸炮从土耳斯运到这里,德国的情报部门可是没少费功夫,最终还是成功的把这些火炮运到了这里,并在阿克套港附近构建了现在这个简单的海岸防御炮台。
  “咦?鞑靼人?中国人?日本人?”躺在悬崖边躺椅上的汉斯坐起身来的时候,看到那艘停靠在港口旁俄罗斯商船上黑压压乘客从船上走下来的时候,于是便拿起望远镜朝那港口看去,看到那些黄色皮肤、黑色头发的亚洲人时,汉斯皱着眉自语道。
  “一定要弄清楚,到底是谁策划了这次自由军团的起义。”当看到码头上自由军团高级军官在欢迎这些人到来的场面,汉斯意识到这些乘客身份不同寻常。在从君士坦丁堡,出发的时候,奥托·利曼·冯·桑德斯将军曾经亲自接待过自己一行,当时特意交待查清楚自由军团幕后的一切。尽管俄国人、英国人都相信自由军团的起义是德国情报机关策划的,但是德国人自己知道,德国情报机构并没有参与自由军团起义。即便是现在,也是在自由军团发出邀请后,德国才欣然答应派出顾问组,同时给自由军团提供一笔不菲的援助。
  “迎接他们的是哈勒姆司令!难道?”从望远镜中看着在码头亲自迎接这些人的是自由军团阿克套城防司令的哈勒姆,于是汉斯在心下推测着。
  “一定要弄清楚他们的来历!”望着那些下船的东方人,汉斯在心想着,汉斯相信自己已经发现了自由军团的秘密,一直以来是谁在向自由军团提供武器、资金,对于这个情报,参谋部一直非常有兴趣。
  “你好,赵会长,欢迎你们来到阿克套。”穿着一身自由军团土碣色军装的马宝根,此时显得有些激动。毕竟半年多来,这是马宝根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同胞,在外人眼中自己现在是吉尔吉斯人,黑卷的头发、碣色的眼睛,凌乱的胡须和吉尔吉斯人没有任何区别。虽然早已经习惯了别人叫自己哈勒姆师长或司令,但是在骨子里马宝根还是希望别人叫自己一声马宝根。
  “哈勒姆司令,请代我向伟大的阿格那耶夫总司令转达敬意,你们的援手之情,我等必铭记在心,我们将倾其所有支持你们的正义的事业。”一踏上阿克套的土地,赵永强感觉到了真正的安全,尽管不知道调查部为什么命令自己撤到突厥斯坦,但是调查部命令自己可以完全信赖自由军团旅级以上军官,这个命令让赵永强有些疑惑,但是隐隐又猜测出了一些东西。
  “谢谢你的支持,有了你们的支持,相信不久之后,突厥斯坦一千万各部族民众,将会取得真正的自由!”握着赵永强的手,马宝根语意双关开口说道,马宝根知道到那时,也许自己就能回家了。先前已经有三批一万多名武装华工撤到了这里,接下来的几天还会有三万多武装华工撤到这里,到时在突厥斯坦就有超过四万武装华工,到那时华人就会成为自由军团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一切都不会太过遥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6/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