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730

  “司马主任,我国皇帝和政府及我个人对于贵军在恰克图,所取得的如此辉煌的胜利表示祝贺,同时我国政府委托我发出承诺和保证,将会向贵国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以帮助贵军彻底击败并战胜俄罗斯这个邪恶、贪婪的敌人。”在西北边防公署司马办公室内,德意志帝国驻西北商务代办处全权代办专员海德里希·冯·福朗克几乎是强压着内心的喜悦之情,向司马祝贺着西北军所取得的这场胜利。
  尽管这场胜利并不显眼,但是从俄军入侵买卖城的时候,德军参谋部几乎兴奋到差点用开香槟的方式来庆祝俄罗斯的愚蠢。而现在中国军队不仅击退了俄军,而且还占领了俄罗斯的一座城市,任何人都知道,接下来中俄两国之间会发生什么,会是规模更大的战役。对于西北这个突然崛起的中国地方实力军阀,他所展现出的对于德国的友好政策,一直都被德国外交部门及情报部门所侧重。
  先前的西北接受在美国受到排斥的德裔技术人员。德国接受西北派出的留学生,以及西北提供的反坦克步枪,把两者的关系接近到极点。现在的西北在德国政府眼中,属于绝对亲德的中国势力。当西北军表现出对俄国敌意的时候,德军参谋部和外交部就满怀期等待着这里的一切,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还没等中国人挑起战争,俄军就打来了。
  接下来的一切发展是如此眩目,俄军被击退、投降,俄国的城市被中国人占领。这场中俄两国之间的战争注定要进行下去了,只要他们彼此不妥协的话,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威廉皇帝在沉默了十几秒后,几乎是激动的喊着“只要中国人愿意和俄罗斯人打下去,那我们就给他们需要的一切!”
  “海德里希专员,谢谢你们的支持,我永远未曾怀疑过德国对西北的友谊,就像西北对于德国的友好一般,西北今天的一切都包含有杰出的德裔技术人员努力,这种友谊绝不是用金钱可衡量的。在这场正义战争中,贵国是第一站出来发出正义呼声的国家,对此我们永远铭记在心。来自德国的帮助和支持,让我们相信在这场正义的事业中,我们并不孤独。”
  看着眼前有些兴奋的海德里希专员司马同样是非常高兴用外交语言回答着海德里希,现在德国就是过街老鼠,和德国人合作是没有可能,但是司马却不介意接受德国提供的援助。先前俄军刚刚入侵的时候海德里希曾经代表德国政府表示可以提供两千万马克的援助,那么现在他们愿意给出多少援助呢?司马相信只会比这高,而不会比这个数低。
  “司马主任,现在英国、法国、美国驻华公使已经启程前来西北,他们奉本国政府的命令,将介入调停中国抗击俄国侵略的战争,不知道对于各列强的调停,西北将作出什么样的表态。”在经过最初的寒暄之后,海德里希开始谈到了此次拜见司马的主要目的,尽管现在德国非常期待西北和俄国之间战争的扩大化,但是随着三国公使从京城启程,现在西北是否会把这次战争进行下去,就成为了最大的悬念,德国的援助不可能提供给现在已经对德宣战的协约国家,即便是亲德的地方势力。
  “海德里希专员,这一次,在俄国军队未被彻底击溃之前,俄国人不会主动提出任何和平建议。英、法、美三国作为西北最大的贸易伙伴,我们需要考虑到他们的面子,正基于此,在三国调停时西北将会做出适当退让以达成和平条件。1905年在第二太平洋舰队覆灭之前,俄国人并没有接受日本提出的和平条件,所以我个人对此次调停并不抱任何希望。”听到海德里希的问题后,司马一语双关回答道。
  司马相信海德里希能听懂自己的意思,1905年日本在消灭第二太平洋舰队之前,受到各国调停,为了照顾他们的面子开出了一个把俄国当成战败国的和平条件,俄罗斯没有接受,现在他们还会接受吗?
  “司马主任,请您相信一点,德国永远站在您这一方,相信在不久之后,德国政府会用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后,海德里希站起身来开口说道,有了西北这个承诺一切就已经够了,海德里希相信,在中国发起对下乌金斯克进攻的时候,德国政府会提供一笔不菲的援助以支持中国人把这场战争进行下去。
第34章
俄人一日未投降,就绝不返乡
  搭乘着0A-100高级轿车的朱尔典此时显然对西北街头没太多的兴趣,现在西北变得和英国、法国一样,在街头随处可以看到穿着军装、背着武器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都是西北新征的新兵,西北军主力已经向恰克图挺进。恰克图俄军的投降使得西北现在相信自己完全可以击败俄国,而且事实也是如此。
  “……西北省联合议会动员令在西北已经动员了三十五万人,同时按照中国各地统计大约有十万人响应了西北动员令,另外西北公司设在全中国各省的招工已经变成了募兵点,这几百处募兵点每天至少可以为西北募得十万人的补充军。西北的军工厂日夜不停生产着武器,每天都有数百卡车物资被运出西北。每天都有新的兵工厂被建立起来,这一次俄罗斯人激怒了这个亚洲最庞大的战争机器。”威克·苏米尔看着若有所思的朱尔典公使向其介绍着西北的情况。
  作为新任英国驻西北领事,自从西北进入动员之后,威克·苏米尔在西北所看到的是一个全新高效的战争机器的运行,最让威克·苏米尔所震惊就是西北以极快的速度建立新的兵工厂,昨天很多地方还是一片空地,而几天后,那里可能就变成一座新的兵工厂,所有一切像魔术一般,虽然那些兵工厂大多数厂房不过只彻了一个地基,但是机器却已经安装好了。
  “威克,无论是我们,还是法国人或是美国人,都低估了西北,虽然西北进行了全面动员,但是他们供应我们和法国人的各种物资,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动员令而减少,甚至于西北商务专员两天前还电告法国,可以在现在基础上再增加20%的各型炮弹供应量。换句话来说,就是西北现在军火产能,在满足他们扩军后的需求下,甚至于在对俄战争后的需求都不成问题,而且还有很大的余量。”朱尔典对身边的威克说道。
  当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朱尔典被惊呆了。至少是被西北这种狂妄也罢,自信也好给惊呆了,在自身陷入战争的时候,仍然加大军用物资的出口,以至让朱尔典有些怀疑西北是不是真的准备和俄国人打仗。
  “公使阁下,看到现在的西北,我有一种错觉,我感觉自己身在日本,我并不是指他的工业,西北的工业已经把日本抛在了身后,我是指西北民众的狂热,即便是在西北最偏远的乡村,那些无知的农民们都自愿把自己的儿子送去军队,为给了他们土地和生活的主任去战斗,就像日本人为天皇战斗一样。整个西北都被一种狂热的情绪所笼罩着,西北人认为他们需要担负着一个天然的使命,他们在工业上复兴了这个国家的工业,现在他们另一个使命就是在战场上,去赢得这个国家所失去的一切。按照复兴党的宣传来说,人类历史总是由一部分精英推动的,一个国家的复兴也是由一部分精英的努力和付出所实现的,而现在西北人就需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在经济上、工业上、军事上、科技上去复兴这个国家。”
  望着挂满五色旗还有铁血旗的西北街头,威克·苏米尔有些感慨地说道,自从一个多月前奉令从日本调至西北出任西北全权领事以来,在近距离接触到西北这个在日本报纸上经常出现于报头的地方后,在这里已经看到太多的让自己惊讶的事情。
  “威克,司马会接受我们的调停吗?”听着威克领事的话朱尔典便问道,本土外交部之所以将威克·苏米尔从日本调至西北,实际上是在释放着一个信号,英国的外交政策很有可能发生改变,在中国传统的外交方式已经不再适合这个已经发生了巨变得国家,也许本土外交部已经开始将中国,至少西北视为了一个对等的外交对象,从这次外交部要求自己居中调停的电文就能看出一二,其中没有任何威胁,只有中立的居中的调停,但是尽管如此,朱尔典并不认为那个年轻人会接受各国的调停。
  现在中国国会已经决定无限期推迟对德宣战议案公布,尽管他们已经通过了对德宣战议案,但是只要不公布,德国人就有机会挽回一切。而滞留在中国的德国前驻华公使辛策和各地前驻华领事都在上下奔走,以挽回这一切,甚至于就在两天前辛策还代表德国政府宣布,德国将准备无条件放弃在华一切特权,包括租界也将归还中国,并且愿意随时和中国人就此事开展外交谈判。
  辛策的公告赢得了中国人的好感,以至于中国国内报纸现在开始讨论起,对德断交是否是不理智的行为,对这么一个友好的国家断交,甚至于要宣战,甚至于有人将德国外交公告和西北军的胜迹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战场上胜利带来列强的尊重。德国外交部和辛策成功地用本就要失去的在华利益,换取了中国人的好感。
  “公使阁下,司马会接受三国调停,会像十二年前小村寿太郎一样接受三国的调停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威克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如果说现在占着优势的西北会撤军,威克绝对不会相信,同样现在已经一片狂热的中国人也不可能接受,西北为了仅仅只是为了这场动员,就已经花费了上亿元,狂热的中国人,只用了几天就认购了五亿元的国防债券。
  现在他们的议会已经通过,发行第二批总额是二十亿元的国防债券。西北在没有达到自己目的之前,显然不太可能接受任何调停,但是却不得不顾及三国的面子,他会接受调停,但是俄罗斯绝对不会接受西北开出的和平条件。
  “……在昨天司马在基石会议厅作的政府咨文中,要求西北各有关部门马上采取有效步骤,为求做到:第一,新建六家飞机制造厂,努力提高生产飞机的速度,要求在年底之前生产五千架飞机。同时培训一万名飞行员,昨天西北航空学校二千六百名飞行员已经毕业,包括九百多名北方政府和各省委托培训的飞行员,现在都已加入了西北军航空队,他们在等待着飞机。第二,提高生产武器的速度。保证在年底前提供一百个师的装备,并要继续提高。……司马在制定这个庞大计划时,曾经告诉那些西北议员们,这些数字以及生产许多其它武器类似的数字,是向俄罗斯人稍微提示一下,他们袭击了买卖城到底得到了什么!当时基石会议厅内掌声至少持续了五分钟,边防公署提出的一揽子扩军和加大军需生产的报告,被全部通过了。同时还通过了发行总额为二十亿元的国防债券,以支持这场战争的方案。总之,我个人以为,在付出如此努力之后,西北绝对不可能接受这次调停,这是又一次日俄战争的重演罢了。”
  麦克道尔向芮恩施公使汇报着关于西北的最新资料,以备其在调停时使用。对于这次调停,麦克道尔并不抱任何希望,现在西北作出如此的努力,绝对不会在什么都没得到的时候,就选择接受各国调停,而选择从恰克图撤军。花费了几十亿,然后一切都回到原点,除非是战败了才会做出如此的选择。
  “麦克,你买了一辆0A-100轿车是吗?准备运回美国是不是?”对于麦克的汇报,芮恩施并没有任何兴趣,在芮恩施看来这次调停根本不可能取得任何进展。取得优势的西北不会放弃目前的优势,俄国人在没有完全失败之前,是不可能接受任何有损俄罗斯利益的调停,那就让他们打下去吧!等到双方都筋疲力尽之后,他们才会接受各国的调停。
  “我们对于和平的期待一直以来都是有目共睹的,即便是在现在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已经因为俄罗斯军队对我国的入侵而爆发,我们仍然对和平寄以厚望,同时也愿意接受各国友好的调停。在一得到三国公使不辞辛劳将奔赴西北调停此次冲突之后,西北省以及西北议会立即以百倍之精力草拟了一份媾和条件,以此来表达我们对于和平的期待。”在经达数十分钟的寒暄和无意义的外交语言后,范鸿飞拿起一份由西北边防公署草拟,西北联合议会授权通过的媾和条件,对在坐的三国驻华公使以及三国驻西北领事说道。
  “第一、俄罗斯放弃在华全部特权,归还各地俄国租界。第二、中国获得在全俄经营商品的优惠权。第三、俄罗斯代偿西北发行国防公债。第四、归还中东铁路及其铁路附属地。”
  随着范鸿飞一条条把西北接受调停的媾和条件说出来的时候,范鸿飞注意到眼前三位公使表情变得复杂起来了。显然他们不会忘记十二年前,当时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在面对各国调停时,开出了同样的类似的苛刻的媾和条件,甚至于这份几乎是把俄国当成战败国处理的媾和条件,实际上正是参考了十二年前日本开出的条件,十二年前,俄罗斯帝国没有接受相似条件,那么今天俄罗斯临时政府同样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条件。
  “这场战争一定还会再进行下去!”看着在那里一条条列说着媾和条件的范鸿飞,对于中国人开出如此苛刻的媾和条件,芮恩施并不觉得意外,甚至于觉得非常正常,毕竟现在对于占有优势的西北而言,花费巨大代价进行全面动员,他们宁可在战场上去得到一些俄罗斯不愿意付出的东西。这场战争在未分出胜负之前,双方绝对不可能回到谈判桌前,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现在的问题。
  “航空师对入侵我国俄军的轰炸,已经向我们证明一个事实,对敌军以及敌国城市大规模轰炸将直接导致战争胜负,甚至于仅仅只靠轰炸,就可以使得我们赢得战争。但是目前,我们所制造的FH-1式战斗机,对敌轰炸只是他的辅助任务,对敌国城市、交通线及前线敌军实行大规模轰炸,就必须要有专用轰炸机!载弹量不是数百公斤而是至少一吨以上,至少是双发远程轰炸机,才能满足这一需求!”在中华飞机制造公司专用机场内,洪峰对西北边防公署采购委员会官员们解释道轰炸机的意义,以让他们明白,轰炸必须要由专用轰炸机实行,效果才会更好。
  在美国学习航空制造刚刚毕业,洪峰就接受了西北公司的邀请,到西北的中华飞机制造公司工作,看到来自祖国的邀请,洪峰自然没推辞立即接受了邀请动身回国,随后在中华飞机制造公司担任飞机设计师。西北的一切都让洪峰倍觉惊奇,就像FH-1式战斗机,在洪峰眼中就犹如奇迹一般,下单翼战机和功率强大的发动机带来的高速,配以相对灵活的机动性和自身强大的火力,这架飞机天生就是为了夺取制空权而存在,无疑是天空中的王者。
  对于FH-1式战机不务正业的执行轰炸任务,在洪峰看来这无疑就是浪费着宝贵的资源,如此优秀的战机注定是在蓝天上追击敌机,而不是为了用他们两百多公斤的小载弹量轰炸那些地面目标,对地面目标的轰炸,必须要由新型专用轰炸机执行。
  从那时起,洪峰便开始领导着三号设计研究室,研制新型双发远程轰炸机,直到数天前,倾尽了洪峰和三号设计研究室数十名技术人员心血的远程轰炸机,终于被制造了出来,而现在洪峰则是准备说服采购委员会和航空队接受这种轰炸机。
  “轰炸机的重要性,自然不需要怀疑。目前航空队同样需要专用的轰炸机,但是现在洪先生是否应该先向我们展示您设计的轰炸机,我们现在很期待他的表演。”说话的军官身着航空队标识制服,冲着他这份急切的心情,显然其更期待实实在在看到轰炸机的表演以及对地面目标的轰炸。
  “新型轰炸机采用传统双翼机,其机体基本结构由空心桁架焊接而成,敷以木制蒙皮结构。安装两台西北动力公司新研制的400马力星型发动机。乘员为前射手兼投弹瞄准手、驾驶员、领航员以及后方左右射手五人,配备四挺7.9毫米航空机枪。可载炸弹1500千克,空重5280千克,最高时速215公里,最大升限4340米,最大航程2650千米,可用于对敌纵深目标实施全方位轰炸!”对于这名航空队军官的要求,洪峰并没有给予直接回答,而是接着介绍从未公开示人的轰炸机。
  洪峰相信当他出场的时候,必然会震惊所有人,所有人都会被他所倾倒。这架飞机与其说是第三设计研究室的成果,倒不如说是洪峰一个人的设计成果,这架轰炸机是洪峰在美国时,在研究英国制造的汉德利·佩奇0100轰炸机和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的基础上,利用西北一些特有的技术,设计制造的一种新型轰炸机,性能要比汉德利·佩奇0100轰炸机和伊里亚·穆罗梅茨更为优秀,封闭的飞行员和领航员座舱、内载的炸弹挂架,后舱左右侧机枪等等。
  “洪先生,你先前提到的新型轰炸机载弹量一点五吨,相当七架FH-1战斗机载弹量?你确定你说的是飞机?”采购委员会一名官员用质疑的口气问道,显然有些不太相信洪峰话中的数据真实性,尤其是这个载弹量,很难想象小飞机可以搭载如此数量的炸弹。
  “一点五吨只是目前的载弹量,相信随着不断改进,他的载弹量还会有所增加,我们正考虑为其加装机尾机枪,毁灭性的纵深轰炸,将会让俄国人的意志在轰炸之中崩溃,我相信它将会使得我们赢得这场和俄国人之间战争的胜利!”洪峰异常之自信地回答道,对于自己的飞机洪峰有百分之百的信心,强有力的发动机以及坚固的机体结构,保证了它有继续加以改造的潜力,比如加大载弹量、增加自卫机枪炮等等。
  待洪峰话音一落,一直紧闭的机库大门被两名飞机制造厂工作人员缓缓推开,一架翼展达二十五米双翼双发大型飞机赫然停在机库之中,这架迷彩涂装的轰炸如此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当这架代表着技术进步的大型双翼双发轰炸机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看着这架模样有些丑陋的轰炸机,尤其是看着其机前成倒V字形排列的重磅炸弹的时候,看着那些黑色弹体上标注着1000、800、500等字样的重磅炸弹,这些黑色的炸弹在无声的告诉人们这架轰炸机将带来什么样的毁灭性轰炸。
  当洪峰在中华飞机制造厂专用机场内向边防公署采购委员会官员们展示着他所研制的轰炸机的同时,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孔家庄火车站,一列从内的方向驶来的客车缓缓驶进了孔家庄火车站。
  “这就是西北吗?”隔着车窗看着这个小小火车站,蒋作宾知道这里便是西北市的门户孔家庄火车站,规模较小的客运车站和全中国设备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货运车站,在这里对照的是如此的特别。
  “立正!”在一千六百多名由广西陆军模范营以及广西志士组成的广西子弟卫国先遣团,从客运列车后几节闷罐车厢中跳出来之后,这些头戴着大檐帽、身着灰色北方军军装的军人,立即引起了车站上人们的注意。
  这一千六百多名奔波数千公里的广西子弟,一跳下火车立即在站台上按营连排成了方队,随着团长马晓军的命令,这些官兵立即背枪立正,尽管这些士兵大都是身背旧步枪,身上军装布料也显得有些粗劣,但是当那面写着“广西子弟卫国先遣团!”红色军旗被展开的时候,看着那面红色军旗上的金字后,火车站中旁观的人们立即送以热烈的掌声。
  “兄弟们,我们来西北是为了什么!”看着眼前列队立正的官兵,马晓军大声问道。
  “效忠祖国,抗战到底!”一千六百多名来自广西的官兵大声用带着广西方言口音的官话呼喊着,他们从广西来这,就是为了实践这一诺言。
  “祖国万岁!”在广西子弟先遣团喊声结束后,围观众人群中不知道是谁先喊出了这声口号。
  这是第几个省派出的先遣团,人们已经记不太清了,但是围观的人们知道,这些军队的出现至少说明,西北不是在独立为国而战,国家是全中国人的国家,正如主任在讲话中反复重申的一样,此战一开,既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少,皆有守土抗战之责。
  多天以来,自从西北进入全面动员后,在西北火车站之中,就不断出现各省陆军派出的先遣团,这些各省陆军派出的先遣团兵力少数六、七百人,多则四、五千人,各省督军们在用这种方式告诉西北,西北在这场战争中并不孤独。
  “你好!马团长!西北边防军接待站少校年北望,奉命接送广西先遣团兄弟们到基地休整,补充给养、装备,祖国母亲感谢你们!”看着眼前来自广西的马晓军团长,年北望敬了一个军礼后按照惯例说道,广西子弟卫国先遣团并不是第一支到西北助战的内地部队,但是却是来自最为偏远的地区。
  “年少校,我们出广西的时候,广西父老乡亲在我等临行时交待我等,我们此次来西北,就是和俄国人打仗的,现在西北军已经打下了恰克图,但是只要俄国人一天未投降,我们就绝不返乡!广西父老说过,如果广西子弟团在前线打完了,我们广西人还会再建一个广西旅、师,直到俄国人投降。”对穿着一身墨绿色军装的年北望回了一个军礼后,马晓军开口说道。只不过马晓军没说在他们从南宁出师的时候,广西父老已经按照惯例为广西子弟先遣团的一千六百多兄弟出过了活殡,子弟团的弟兄们是抱着必死信念来西北,来响应祖国的召唤。
  “长官,您也是从内地来西北打仗的吧!拜托了,一定要打败俄国人!我已经认购了五千元国防债券,那些债券我已经撕了,你们连命都不要和俄国人拼命,我还要那些钱干什么。只要你们和俄国人拼命,和他们打下去,打到他们投降!我就是倾家荡产,也支持你们打下去!”在火车内,一个中年商人在车厢过道中,看着坐在座位上望着站台的广西子弟团的蒋作宾时,面色诚恳地对眼前端坐着的蒋作宾说道。
  “先生请放心,兄弟此行西北,已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定对得起先生血汗助饷!”听到眼前这个商人的话,蒋作宾立即站起身来立正敬礼正色说道。商人逐利而为,但是商人同样爱国,蒋作宾知道现在举国上下都在看着这场战争,为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人们愿意付出一切。在京城学生们发动的助军献金,连乞丐都捐出了他们讨得的铜子,只为了能给西北军多买一发子弹,打败俄罗斯重入强国之林。
  此时全国上下都在响彻着这么一个声音,日本人十二年前击败了俄罗斯,得到了列强们的尊重,进尔废除了和列强之间全部不平等条约,日本人能办到,中国人同样可以办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在此一战。
第35章
在柏林
  位于中欧平原施普雷河注入哈弗尔河口处的柏林是德意志帝国的首都。鸟瞰柏林,其周围被森林、湖泊、河流环抱,城市仿佛沉浸在一片绿色海洋中,施普雷河从南面缓缓流过市区。从十九世纪普鲁士王朝开始,柏林一直是日耳曼帝国的首都。柏林早在13世纪时已成为贸易集镇,17世纪发展成为地方性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到20世纪初,柏林已经在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上达到伦敦、纽约和巴黎的水准,成为又一个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已经进行了三年战争,对于柏林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至少在表面上并没有什么影响,只不过相比战争刚刚爆发时,那些对战争抱以狂热支持的人们此时已经变得冷静许多,大量的德国青年接受征召参军,僵持没有一丝进展的前线,充斥着德国的残废退役军人,市场上各种物资越显匮乏,有限的物资因为投机商的投机倒把,而使得价格日高,甚至于就是连粮食的供应都出现了问题。
  这一切都在折磨着德国民众的心理,尤其是他们寄以厚望的军队,至今没有任何胜迹传来,前线僵持、泥泞的战壕正在消耗着德国青年的生命,除了不断的流血和死亡之外没有一丝进展。
  “万岁!中德友谊万岁!”在柏林中华教育复兴基金会驻德办事处门外,近千名德国满头银发的年长绅士们和一些青年人大声欢呼着,当数天前传来了中国人在东方和俄国之间爆发了战争之后,被毫无进展的战局给弄得有些麻木的德国人,一瞬间似乎是看到了胜利的希望,至少在他们看来,现在好像德国又多了一个盟友。
  有些激动的德国人,立即跑到了中国驻德大使馆前,想祝贺中国人的胜利,但是让他们失望的是,随着两月前中德之间断交,中国驻德大使已经取道瑞士撤到了法国,最后他们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得到消息,在柏林还有一个非中国官方机构,他们代表着中国实力最强大地方军阀,正是他们在和俄国人打仗,于是激动的德国人便涌到了复兴基金会驻德办事处的门外,以此来支持中国进行的战争,同时庆祝中德之间的“友谊”。
  “希望……我们不会和德国人结盟!”透过窗帘的缝隙看着窗外那些高呼着支持中国把战争进行下去的德国人,李苏北喃喃自语道。尽管德国教育部昨天已经通知李苏北,德国政府已经同意中国派出更多的留学生,而且同意按照本国国民待遇接受中国留学生,也就是免除了中国留学生的学费,但是李苏北还是不愿意看到中德结盟,毕竟现在德国疲态已现,各种资源匮乏的德国,绝对不可能取得胜利。
  一直以来西北都表现出亲德的形象和动作,为了避免西北选择和德国人之间结盟,李苏北在多天前,就已经把在德国见闻以及各种分析以电报形式发到了西北,李苏北只希望国内千万不要做出任何冲动的决定。而现在国内传出的国会搁置了对德宣战议案后,更是让李苏北对未来充满了忧郁,在这场战争中,中国绝对不能站到失败的一方,一旦站到失败的一方,那么中国恐怕真的就要亡国灭种了。
  恺撒霍夫饭店坐落于威廉大街的中部,作为德国皇家国宾馆和现在德国最好的饭店之一,恺撒霍夫饭店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相当豪华,富丽堂皇的大厅顶上吊着一盏由一千八百枚水晶拼接而成的水晶吊灯,而整个饭店一共有一百四十八间豪华客房,一个普通双人房一晚上的费用就达到了数百马克,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两年的收入。
  不过最吸引人的还是饭店特有的法国美食,更是吸引着柏林城中收入颇丰的精英、富商们,仍然是那些得益于战争的暴发户们。尽管现在是战争时期,但是恺撒霍夫饭店灯光明亮,金碧辉煌,人来人往。从这些衣冠楚楚来宾的着装上和身边穿着暴露的金发碧眼美丽年轻小姐的身上,就能够看出他们的身份,他们大都是在这场战争中,利用市场上匮乏的物资供应,而获利甚丰的投机商,现在的恺撒霍夫饭店早已经成为了这些发财的投机商们炫耀财富的场所,当然偶尔这里也可以看到一些真正的上层精英的出入。
  看着这些利用战争赚取巨额财富的投机商,作为军人的孙禹臣对这些投机商并没有任何好感,在卫兵簇拥下坐上一辆由德国外交部准备的豪华黑色轻型马车后,孙禹臣透过车窗华丽的薄窗纱,打量着德国的首都。
  孙禹臣之所以在这个特殊的战争时期,冒着风险穿越被俄国半控制的伊朗北部假道土耳其前线来到德国,实际上是担负着特殊的使命。虽然德国外交部门以及参谋部同样欢迎这位突厥斯坦全权特使的到来,但孙禹臣知道,这一次来德国虽然是受到德国的邀请,但是必须要让德国人接受自己的要求,这显然并不见得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对于德国而言,这份计划同样是他们所需要的。
  “札拉克姆特使,欢迎您来到德国!”当黑色豪华轻型马车在德意志帝国外交部门前刚一停稳,随员卫兵一打开车门,穿着一身西服的孙禹臣前脚刚一落地,亚瑟·齐默曼这位因为“齐默曼电报”而名扬世界的德国外长,立即主动伸出了双臂按照突厥式礼节,给了孙禹臣一个拥抱。
  对于自由军团全权特使的到来,从皇帝到德国外交部都对其充满了期望,自由军团在突厥斯坦奇迹般的突然崛起,让皇帝和参谋部在已经僵持的战局中,看到了打破这种僵持的希望光芒。从两个月前,德国情报机构和自由军团联系上之后,德国就通过土耳其给予其大量的援助,甚至于派出军事顾问,拉近了彼此的关系,现在自由军团终于把他们的特使派到了德国,来商谈实质性的问题。
  “齐默曼外长,对于你们的友好接待,我实在倍感荣幸。”留着一脸凌乱胡须的孙禹臣笑着回答道。然后在齐默曼外长热情指引下朝外交部会议室走去,在那里孙禹臣将和德国外交部一起商谈,月前由德军派驻突厥斯坦军事顾问提出,并得到德国驻土耳其军事代表团团长奥托·利曼·冯·桑德斯将军全力支持的一份军事计划,这份计划如果得以实现的话,可以解决目前德国面对的相当多的问题。
  “……目前,随着俄罗斯政府将突厥斯坦第二军约五万人从高加索地区抽调至草原总督区,在高加索俄军集团军兵力已经缩减至十万人左右,火炮数量减少了大约三分之一。同时目前面对着中国人在下贝加尔地区的军事行动,俄国已经决定将突厥斯坦第二军调至上乌金斯克,而为了确保草原总督区的安全,将再从占有优势的高加索地区,抽调一个师至两个师增援草原总督区。一旦这些军队被从高加索地区抽走,军力不足、缺少足够弹药的俄军无法固守高加索地区,那么整个高加索的大门,必然会向整个同盟国打开,但是目前土耳其军队在高加索已经完全没有能力对俄军发起进攻。如果……并不仅仅只是石油、矿物,目前德国食品供应已经成为最为重要的问题,每个月数十万吨的粮食缺口,投机商的囤积居奇,高价食物已经使德国城市产生了不稳定情绪,……石油、粮食、矿物、棉花,只要投入五个师,德国便可以获得将战争进行下去并击败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所需要要的一切,只需要五个师,甚至只需要三个师一旦占领高加索地区,占领巴库至波季的铁路交通线,我们就可以得到德国所需要的一切资源!”
  在孙禹臣进入德国外交部大门的同时,在德军参谋部内他们最后一次审阅着这份由奥托·利曼·冯·桑德斯将军提出的作战计划,自从这份作战计划被报至参谋部之后,便被德军最高陆军指挥部和兴登堡大元师视为打破目前战场僵持局面的一个机会,同时这一计划将会大大缓解德国所面对的资源困境。
  德国陆军、海军、空军以及工业都需要巴库的石油,而更重要的是粮食,德国以及所有参战国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发生了粮食供应危机,现在食品供应危机已经出现在整个欧洲每一个参战国之中,英国人、法国人可以从殖民地得到粮食,也可以购买美国、中国和南美的粮食,但是对于海运被封锁的同盟国而言,根本不可能获得任何来自海外的供应。
  随着自由军团控制了突厥斯坦,让德国看到一线取得海外资源的希望,自从上个世纪中叶俄罗斯占领突厥斯坦后,就致力于发展当地的植棉业和农业,在俄罗斯苦心经营下,那里的植棉业和农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棉花播种面积由1870年的1万多公顷增至1916年的74万公顷,棉花总产量由1889年的2.27百万普特(1普特16.38公斤)增加到1916年的14.9百万普特,也就是二十四万吨。
  相比于棉花更为重要的是粮食,尽管俄罗斯致力于发展费尔干纳地区的植棉业,但是这里的粮食产量依然惊人。在1916年俄罗斯从突厥斯坦以自愿捐献的名义,从那里搜刮了超过六百万吨的小麦、水稻、黑麦和大麦。如果可以得到这些粮食,那么这些粮食完全可以解决目前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的食物危机。
  如果现在占领高加索一带,控制连接里海至黑海的巴库至波季的铁路,那么原本供应俄罗斯突厥斯坦出产的粮食、棉花、矿物,都可以源源不断经里海运到巴库,然后再经铁路运到波季,从那里装上轮船经黑海运到伊斯坦布尔,随即在伊斯坦布尔装上火车,使用巴格达铁路,经保加利亚、奥匈帝国,最终所有物资将会被运至德国。
  如果是在三个月前,这条路线因为黑海舰队的存在,几乎没有一丝可能,可是现在的黑海舰队已经发生了革命,那些水兵已经扣押了他们的司令,甚至于处决了大多数军官,黑海舰队已经停止了出海。没有俄国黑海舰队的存在,这条线路无疑变得安全起来,只要可以得到足够的资源,德国才能将战争进行下去,并最终赢得这场战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