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730

  在石磊看来老板的担心有些杞人忧天,远东的俄罗斯人不会像老板所说那样,在未来把袭击目标转向收复两地的西北军和中国人,俄罗斯人的性格决定了这一些,他们会接受政府把两地归还给中国的现实。
  “俄国人会像中东的伊斯兰教徒一样发动针对中国的‘圣战’吗?他们会牺牲自己的一切吗?”在石磊提醒下司马在脑中如此想像。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俄罗斯人不是伊斯兰教徒,根本不可能与后世信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极端组织相比,像后世恐怖活动显然不是俄罗斯人能够作出来的。更何况即便是现在的中东,也和后世不同。
  就是靠所谓的“圣战”思想武装起来的突厥斯坦各个部族的根本出发点,也仅只是为了反抗俄国人的压迫。如果不是自由军团最初利用民族仇恨发动的屠杀,断绝了他们的退路,恐怕现在他们早都愿意和俄国新政权和谈,即便是现在一些突厥斯坦部族甚至都想和俄罗斯人和谈,当然如果俄罗斯人愿意的话,乌米扬诺夫也不可能接受和一个屠杀了几百万俄罗斯人的政权谈判。
  (种族大屠杀实际上各国都干过,美国人干过、英国人、俄国人都干,一战时奥匈帝国屠杀了150万亚美尼亚人,直到1948年12月9日,联合国大会经过多年努力后才通过《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四石,调查部掌握有合适的人选吗?”尽管有些犹豫但司马还是决定可以在那里试试,让日本人提前享受一下有组织、有计划的恐怖袭击,司马倒不介意参考后世的经验,自己亲自策划一下对日军甚至于日本本土地恐怖活动。
  对日本人,司马从来不存在任何同情心理,有的仅仅只是刻骨仇恨。在这个时代尽管因为西北的存在,或许已经避免了历史上的那场长达十四年的悲剧,但是却不意味着比海还深的民族仇恨可以从司马的记忆中清除,不过这个时代的国人显然不能了解司马对日本的敌视和仇恨心理,不过幸好西北官员在潜移默化之中已经接受了这种仇日观点。
  ……
  火炸药有一个统一的名词——能材,能材无论是在军事或是民间都有极为广泛的用途。西北最初无论是用于采石或是开矿上的炸药都是司马购买的硝酸铵制成的各种硝铵类炸药。随着西北工业发展,在炸药厂建成后,用苯酚为原料制成的苦味酸炸药便成为西北使用最为广泛的炸药,也正是因为发射药厂及炸药厂的先后建立,另一家机构——西北能材研究所也随之成立,专门从事各种火炸药的研究应用。
  “尽管爆炸威力较大,但炸药成本太高,并无太大的军事价值。”
  看着申请文件上研究所下的批文,吴启民感觉非常之郁闷,六十多个日日夜夜的辛苦,最后竟然只换到了这么一句回复,实在太让人无奈了。作为能材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吴启民从资料室里大量外国人的试验资料里,找到了一份德国人二十年前发明的HEXOGEN高能炸药,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但是当时自己却没有注意到成本问题。
  “成本高是高了点,可……可威力也够大啊!”吴启民有些无奈的自语道,看着试验台上剩下的几块灰白色的块状物,吴启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到试验区内把这几块给解决掉,能材研究所试验室内并不保存这些危险品,只需要在档案室保存试验详细报告就行了。
  “启民,六亚甲基四胺本身的价格就相对较高,而在合成黑索金的时候,还需要10.5倍的高浓度硝酸,他的成本几乎是梯恩梯的两倍以上,他的威力优势完全被成本抵消,这种炸药太贵了,军队需要的是成本低费效比高的炸药,不过这炸药倒也有意思,没想到加入聚异丁烯后,竟然会变得和橡皮泥一样,谁会想到这种像橡皮泥一样的东西,竟然是威力相当于130%梯恩梯的炸药呢?”
  吴启民身边的同事任特生从桌上拿起一块灰白色的炸药,然后不停地用其在手里捏着一些小玩意,就像小朋友玩橡皮泥一样,不一会就将其捏成个似像非像的小猪,仅看这些任何人都不会想到这头小猪会是高能炸药。
  “嗯!这东西不管是模样,还是拿在手里都和橡皮泥一样,除了硬了点,谁也不会想到它竟然是炸药,可惜,就是成本太高了,怎么样,要不咱们一起到试验区去炸炸你捏的这头小猪。”吴启民看着任特生手里的炸药便提议道,把这剩下的在试验区里引爆一下,或许是它唯一的结局了。
  “冷科长,这个暖水瓶瓶胆是经过特制的,水瓶完全可以正常使用,瓶胆的保温夹层内安放有两公斤的苦味酸炸药,炸药可以用酸性定时引信或拉发、压发等多种小型引信启爆,一般情况下并无法识别出其和普通暖水瓶的区别。”
  在能材研究所的火工品试验区内,调查部技术研究室的研究员向身旁的冷峰介绍着眼前的“特种炸弹”,所谓的特种炸弹,就是具有一定隐蔽性经过伪装的炸弹,研制这类伪装炸弹一直都是调查部技术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还是看过威力试验再说吧!”这次之所以借能材研究所的试验场,就是为了试验技术室研制的十几种伪装炸弹的威力。冷峰将从这十几种伪装炸弹之中挑选出几种合适的炸弹,以用于自己不久之后在远东的行动,那里的行动需要经过伪装的炸弹。不过眼前这些被伪装成砖石块、暖水瓶、玩具模样的炸药,并不能让冷峰满意,这些特种炸药太没有想象力了,时间一长很容易被日本人识破。
  “轰!”听着试验区内传来的爆炸声,吴启新知道是正在进行火工品的测试,在能材研究所试验区每天都有这样的试验。
  “呵呵!你看那些人,他们可不是军方的人,都是调查部的人,光看他们带来的东西,那些砖头、玩具的实际上都是炸弹,他们常在咱们试验区进行试验,上回我给他们帮过些小忙。”帮忙固定电雷管的任特生指着几十米外的几个人说道,言语中显然有些得意。调查部总是会给人一种神秘感,所以和他们接触过总是会让人感觉有些得意。
  “你是说砖块,玩具实际上都是炸弹?”望着几十米外的那些人,吴启民意识到自己的炸药或许还有另外一个用途,军队不需要,并不意味着其它部门不需要,或许有一个部门会需要这种隐蔽性极好的炸药也不一定,就像眼前的调查部,他们把炸弹伪装成那些东西,不正是为了隐藏炸药的存在吗?
  “嗯……咦!启民,你干什么去?”嘴里话没说完,任特生就看到吴启民拿着自己捏的那头小猪带着起爆器向那几个人走去。
  “你好,先生,我是能材研究所的研究员吴启民,我这里有一种炸药,或许你们能派上用场,它能和橡皮泥一样随便捏成任何形态。”走到那几个人旁边后,然后直视那个穿着大衣年岁相当的年轻人,像推销员一样向这个人推销自己的炸药,然后向其展示自己手中怪模怪样的小猪。
  “哦!这是是炸药?”冷峰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这个有些紧张的研究员,然后看了一眼他手中这头橡皮泥捏成的小猪,这可能会是炸药吗?
  “当然,而且它的威力远大于梯思梯炸药或苦味酸炸药,如果你同意的话,我可以演示给你看,试验可以证明的一切。”看着眼前明显是主管模样面色冷森的年轻人吴启民开口说道。
  “轰!”伴着百米外的一声巨响和升腾起的烟云,试验区内的几人都呆滞了,而冷峰则面带喜色地看着面前剩下的一块大约汉德小词典大小的白灰色炸药,这正是自己所需要的,完全不是炸药的炸药,有什么比一场试验更能说服人的呢!
  ……
  从一战爆发以来,整个日本因为战争带来的空前繁荣,正迅速向工业社会转变,落后仍然处于小农生产方式的农业跟不上工业的发展,工业的繁荣、城市的扩大、非农业人口的增加,使得大米供应出现了紧张。
  而日本政府面对大米供应紧张的局面,并没有调整和加强农业生产,甚至于1917年的大米产量还没有1914年高,而随着1917年日元的贬值,更是进一步抬高了米价,而在日元贬值、米价上涨的同时,日本人的收入却没有增加,同时因为出兵西伯利亚政府更是征调了大量大米以供应在西伯利亚的军队,而军队用米大增的同时,米商和地主又趁机囤积居奇、哄抬米价,米价于是就没有任保阻碍扶摇直上了。
  在春节前米价就从去年年中的一角钱涨到五角多,随着日元的贬值,在一些地方米价甚至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7角,而价格还在不断上涨,不断暴涨的米价使得人们怨声载道,怨愤在淤积着,只是暴发早晚的问题。
  1918年3月,在日本本州岛中部海滨的富山县,入眼的是一片荒凉景色,没有牲畜和家禽的鸣叫声,也没有春节刚过后人们的笑语欢声,各个渔村一片死气沉沉的模样,偶尔能够看到一些老人和孩子,大都面带着菜色、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女人们则提着菜篮子到处寻找可以充饥的东西,但是春天未到野地里甚至于连野菜都没有,老鼠、冬眠的蛇、小鸟任何可能充饥的东西她们都不会放过,为了充饥她们用尽了一切努力。
  而她们的男人们为了养家糊口,早早的在春节刚过就到北海道的渔场打鱼,但打到的鱼越来越少,有时出海一天整天,竟然一无所获,得到的微薄工资随着日元贬值和物价上涨甚至于连自己的伙食都成问题,那里还能往家里寄钱,有时候饥饿往往会给予人们以动力和胆魄,人在很多时候都逼出来的。
  三月六日傍晚,已经再也找不到任何食物,并没有任何点当物可以充饥的西水桥村渔妇们,看着家中挨饿的家人,不知道是谁敲响村里那口古老的大钟,沉滞凝涩的钟声似乎在诉说和发汇着无米下锅的渔妇们的哀怨和愤怒,数百名妇女在钟声下汇集,不约而同带着家中最后一点钱走出家门,涌向米店,希望能够让米店降价出售大米。
  米店老板一看这么多人,吓得紧闭起米店大门,并偷偷派人去叫警察,愤怒的渔妇们见老板不理她们,就开始砸门,厚厚的木板门在妇女们的撞击中摇晃起来,这时警察赶到了,他们拼命吹着哨子,用警棍和皮靴驱赶人群,渔妇们更加怒不可遏,她们似乎忘记了为什么到这里来,半年来积聚的愤怒和委屈像山洪一样爆发了。
  她们转身和警察对打起来,已经饿得面黄肌瘦、奄奄一息的她们不知道从那里来的力气,竟然打倒了数名警察,然后警察援兵源源不断赶来,警棍和皮鞭在人群中呼啸,落在渔妇们身上,她们有多人受伤,但是饥饿让她们顾不得一切,已经豁出去了,直到警察朝天开枪才把骚乱平息下去。
  虽然骚乱以警察逮捕并打伤数十名妇女为代价被平息了,但是谁会知道下一次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尤其是在米价仍然不断上涨的时候。
  第二天,在《东京日日新闻》一个谁也不会留意的简讯报道了这个消息“渔民妻子强迫米商廉价出售大米,同前往镇压的警察发生冲突结果有数人负伤。”
  “老板,日本富山县西水桥果然发生了抢米骚乱。”一接到来自日本的情报后石磊立即赶来向司马汇报,此时石磊面色中带着兴奋,毕竟还有什么比看到西北第一号假想敌国内发生问题更值得人们高兴的呢?
  “富山县西水桥?果然……”看着情报上提到的地名,尽管时间和历史上相比提前了五个月,但是爆发的地点还是没有任何改变,仍然是本州富山县西水桥,仍然是那些渔妇,蝴蝶效应没改变了爆发的地点但是却把时间大大的提前,现在日本面对的问题甚至比历史更加严重,至少历史上日本没有日元贬值说。
  这是调查部“杉计划”的成绩,一年多以来,数千万以假乱真的日元假币源源不断的通过中国、朝鲜、东南亚流回日本,那些编号编排模式实际上是参照二十年日元的排号方式,日本银行在平时工作的时候,根本不可能碰到编号可能重复的假币,更无法分辨和真币没有区别的假日元。这些假日元发挥了难以想象的作用,尽管只有数千万元,但是却造成了日元一定程度上的贬值,而日元贬值却使得日本原本紧张的出口形势得以好转,面对这一利好,在日本的大企业促使下,日本银行三次调低日元含金量,以货币贬值刺激出口,结果出口激增,但是另一个问题却出来了。
  “四石,我想我们应该支持一下苦难的日本平民,去帮助他们赢得自由。”
  米骚动的爆发完全在司马的意料之中,除了历史原因还有就是日元贬值后,日本人的收入却没有增加,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收入微薄这一系列因素,日本人一直撑到现在才发作,出乎了司马的意料,幸好现在还是爆发了。
  即便是这些日本人无法改变日本现况,但是像俄国一样的暴力革命,却可以进一步摧残日本已经脆弱不已的经济,进一步削弱其国力,如果他们像俄国一样成功的话,司马会非常乐意承认日本新的革命政权,有什么比那更美妙的事情。
  “老板,我们已经开始做了。”石磊在说话的时候脸上带着冷笑。
  看到他冷笑的人,不禁会为日本的局势感到有些担忧,调查部会在日本做些什么?在日本调查部早在半年多之前就已经行动了,现在只不过是按计划进行罢了。
  “同志们,米价腾贵是由于政府的掠夺和资本家疯狂抢购的结果,无论是政府或是资本家完全不顾我们的死活,现在粮食是去年的六倍,但是我们的收入却没有任何增加,现在我们要么忍受饥饿,坐视着自己的孩子被饿死,要么行动起来,用我们的双手去争取我们的权利,红旗已经在俄国飘起,我们必须要展开行动,用我们的拳头来争取我们的利益,福田县勇敢的市民们已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
  在神户的三菱造船厂一艘在建的商船内,面对在坐的数百名工人福井川大声地呼喊着。几天来在福田县,成千上万饥饿的渔民、农民喊着:“要米”“降低米价”包围了米店和警察对抗、厮打。
  袭击米店惩罚奸商的行动,每天都在富山县各个村落发生,每个地方都有大批群众日夜抢夺米粮,而福井川要做的事情就是让工人们行动起来。
  “福井先生,告诉我,我们应该怎么做?”早已经被饥饿逼迫的没有什么选择的工人们大声问道,船舱内的情绪也随之变得激荡起来。
  “福田妇女起义燃起的革命烽火,成为日本全体国民行动的信号,空前的革命风暴已经到来了,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像俄国一样,开展全国总响应。我们要像俄国工人一样,在这里建立我们自己的政权,一个可以让我们不再受任何压迫的政权。”福井川大声回答了工人们的问题,在日本建立一个属于工人的政权,半年前福井川和同志们在海参崴接受了社工党的革命思想,并一直在到处宣传革命,现在革命的机会终于到了。
  “先生,巡视课长来了。”就在这时一个放风的工人赶进船舱说道。
  在福井川的指挥下工人们立即恢复了工作。现在还没有到革命发起的时机,福井川在等待来自俄国革命者的支持,全世界的革命者总是相通的,俄国革命者把消灭资本主义当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真诚地想推进世界革命,他们从未拒绝过来自日本的请求,半年来一直帮助自己,这一次也是同样。
第106章
一鸣惊人
  “进攻突厥斯坦的四万余名英军早在二十天之前,就被数十万突厥斯坦土著部族士兵团团包围,在古吉城侥幸逃至部队的约翰·尼尔森中将组织多次突围均告失败,突厥斯坦自由军团的土著部族武装正在磨刀霍霍的准备用一场盛大的伊斯兰葬礼解决已经弹尽粮绝的四万余名英国士兵。”
《泰晤士报》和英国数十家报纸在头版刊登了来自波斯北部战争的新闻和大量照片,立即震惊了整个英国,尤其是在消息得到了英国战争办公室确认之后,在英国引起的轰动不亚于达达尼尔战役时英军在库特拉马拉被包围时的轰动,甚至于其产生的轰动效应远大于库特拉马拉的包围。
  四万余名英军被数十万土著军团包围,英国波斯远征军司令官约翰·尼尔森中将的指挥部在战争刚一爆发即被土著军团迂回摧毁,近两万名英军伤亡,一系列关于波斯北部原本只在报纸上存在豆腐块大小简讯的战争,立即吸引了全英国甚至全世界的目光,柯佩特要塞和自由军团的名声随之大振,被世人广泛熟知。
  “约翰·尼尔森中将恐怕只有像在库特拉马拉的查尔斯·唐什恩德少将一样最后只能选择向突厥斯坦土著军团无条件投降,这是自达达尼尔惨败以后,协约国军队遭受的最惨痛的失败。”
  尽管在柯佩特要塞一带的英军仍然在坚持抵抗,但是在英国、在欧洲舆论界几乎完全一致的认为约翰·尼尔森中将率领的远征军除了投降之外,已经没有了任何选择。
  甚至于在英国本土人们已经开始为投降后英军的未来担忧了,自由军团这支土著军团在突厥斯坦针对俄罗斯移民进行的种族大屠杀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他们会像屠杀俄罗斯移民和军队一样屠杀投降后的英国远征军吗?没有任何人敢说不会。他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的判断。
  约翰·尼尔森中将这位曾在美索不达米亚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唯一希望就是在阿特拉克河一带和自由军团十三个师对峙,一旦在阿特拉克河的三个印度师被调去增援在柯佩特要塞一带山区被包围的约翰·尼尔森中将,结果无疑是毁灭性。自由军团在阿特拉克河的十三个师立即就会像包围约翰·尼尔森一样包围他们,到时陷入包围的不再是四万而是十万,显然任何一名将军都不会拿这些军队去冒险。
  “和谈,立即和自由军团和谈,自由军团不是英国的敌人,他们仅只是一群为了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自由战士,他们已经一再表示不愿和英国为敌,并愿意保持中立,但是现在我们的军事行动却把他们推到了德国人的怀抱之中,目前只有和谈才能解救十万英国远征军的命运。”《每日先驱报》上的一篇文章似乎为英国人指明一条道路,只不过显然这条路绝对不可能被唐宁街的政客和陆军部将军、参谋们所接受,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就会坚持到底,就像在达达尼尔一样。
  “土著人的骑兵每天都会发起冲锋,四万两千余名官兵被挤压在狭小的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山脉间,周围山顶上土著军团炮兵不需要瞄准就能用一发炮弹夺去数十人的性命,这里充斥着死亡、饥饿,我们需要援兵的解救,如果没有援兵就给我至少能够战斗下去的弹药和粮食,否则我只能屈辱的带领四万两千余名英军官兵向这群该死的土著人投降。”
  来自柯佩特要塞前被包围的约翰·尼尔森中将的电报被摆到陆军部将军们面前,他们必须做出选择是坐视约翰·尼尔森带领四万英军投降,还是做些什么挽救他们的命运。
  “没有,那怕是一个师的军队都不可能抽调出来,无论是印度或是美索不达米亚,都没有任何一支可供抽调的部队。”陆军部参谋军官们毫不犹豫的回答了将军的问题。
  大英帝国本就紧张至极的兵力,根本不可能抽调去增援被包围的约翰·尼尔森,没有援军拯救他们,同样也没有援军把物资送给他们,大英帝国只能坐视约翰·尼尔森和他的部下在柯佩特山区或投降或被消灭而无力营救。
  “我们绝对不能抛弃他们,陆军部必须要拿出可行的方案,帮助约翰·尼尔森和他的部下。”尽管知道没有援军可以派出,但来自唐宁街和陆军大臣的命令让陆军部不得不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帮助被包围的约翰·尼尔森和他的部队。
  “或许,我们可以像在库特拉马拉时一样,用飞机给约翰·尼尔森空投物资,自由军团的骑兵飞不上天空。”也许是急能生智的原因,面对柯佩特要塞四万余名英军的生死,一名参谋军官的话点醒了陆军部的将军们,唐宁街和陆军大臣的命令是做些什么帮助约翰·尼尔森,空投物资同样可以帮助他们,在库特拉马拉时就曾经这么做过,现在同样可以。
  达达尼尔战役中查尔斯·唐什恩德少将率领的近两万英军,在库特拉马拉被包围了三个月,无奈之下英军使用随军侦察的7架飞机向城中投放食物,军事史上第一次空投由此诞生。因为飞机的简陋,物品只能悬挂在飞行员的座椅下,在目的地上空投下,为完成任务,飞机不得不冒着被土军击中的危险低空飞行,期间共投放了7600多公斤物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燃眉之急。
  “既然我们没有其它选择,那么我们就去做吧!”陆军部的方案上报斯敏斯特区白厅旁的唐宁街10号后,首相大卫·劳合·乔治立即同意了陆军部的方案,对于大卫·劳合·乔治现在所需要的是做些什么,必须要让英国人知道,政府已经竭尽全力帮助被围困的约翰·尼尔森和他的部队,而不是抛弃了他们。
  十几架涂着伪装的英国侦察机在柯佩特山脉上空飞行,对于飞机上的飞行员而言,这个绵延起伏海拔数千米的山脉每一个地方都充满危险,也许就在他们的机下正有几架重机枪瞄准他们,为了避免被机枪击中,他们只能尽量飞高一些。
  几天来,为了给被包围在山脉中的约翰·尼尔森将军的部队空投物资,这些从印度、美索不达米亚甚至于埃及调来的飞机和飞行员,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损失,土著军团设在山上的机枪阵地,绝对不会放过任何可以击落他们的机会,私下里飞行员们称柯佩特山脉为死亡山脉,每一次空投物资时都需要迎着漫天飞舞的子弹,被机枪击中并不是什么意外而是必然。
  “快,英国的飞机又来了。”一个了望员看到数公里外的山头观察哨发来的闪光信号后,立即大声招呼设在山腰或山顶上的隐蔽机枪阵地,每一次空投对于这些机枪手而言,都是一次火力盛宴。
  “一定要快,一定要快,快速降低高速投下物资,然后立即爬升,千万不要有任何迟疑,任何迟疑都有可能会要了你的命。”在距离被围困山谷数公里的时候,飞机上的飞行员脑中浮现出飞行员之间口口相传的要决,那些土著机枪手都是利用飞机降低高度空投物资时开枪,只要速度够快,就能摆脱枪法一般的弹雨。
  “愿上帝保佑他们。”看着空中出现的那群黑点,站在隐蔽所出口处的约翰·尼尔森中将不禁划起了十字,这些飞机是自己的希望,只要他们不断的空投物资,那么还有坚持下去的机会,尽管空投只是杯水车薪,但是没有这些自己只能选择投降。
  此时约翰·尼尔森身上布满灰土的军服、憔悴至极的面貌已经出卖了一切,二十六天前土著骑兵发出的呼啸声,如一场恶梦般至今仍让尼尔森心有余悸,如果不是侥幸在部队掩护下逃出城,尼尔森相信恐怕已经身在土著人的战俘营之中,或者在路边的十字架上。
  就在约翰·尼尔森祈祷的时候,密集的枪声响了起来,飞机已经开始在横飞的弹雨中俯冲空投物资,飞机上的物资都被装在经过改造的副驾驶员位上,只需要按下卡栓就能投下,系着简易降落伞的是弹药和药品、直接投下的是装在布袋里的小麦,小麦即便是掉在地上摔散了,士兵仍然能扫起来,去除其中的土石,然后做成分量有限的小麦粥供被围困在谷地之中的官兵充饥。
  “又损失了两架飞机。”一个多小时之后,博计努尔德野战机场飞行军官看着摇摇晃晃返回机场的飞机,眉头则皱成了一团,空投只不过进行了六天,但是却已经损失了十几架宝贵的飞机,照这样下去,最后先撑不住的不会是约翰·尼尔森,而是飞行队。
  作为英国驻华公使馆武官的戴维斯·鲁伯逊曾经随朱尔典公使先后来过四次西北,并且以协约国军事观察员的身份参观考察过西北军,因此对于西北并不陌生,对这座新兴城市更是充满了好感。在接到国内指示之后,戴维斯·鲁伯逊对于自己的西北之行可谓是充满了信心,西北是一个亲英美的地方实力政权,自己来到这里要求他们帮助,亲英美的他们当然不会拒绝来自英国的请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