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1/730

  “或许提着定时炸弹就是这种感觉吧!”提着手中的箱子,司马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箱子里装的是在美国哈斯克尔以及在福斯顿军营、西班牙、英国、法国以及上海等地采集的流感病毒毒株,因为西北实验室在流感疫苗研制上一直没能取得突破,但是司马却不愿意再等下去,所以司马选择拿着病毒毒株在后世研发疫苗。
  小城仍然是过去那个小城,一切似乎都没有什么变化,提着完全密封的手提箱走在小城街道上的司马并没有闲情逸致打量小城到底有没有什么变化,现在对于司马而言最重要的是立即把这支箱子交给自己的表弟,然后把病毒送到新近收购的一家生物制药试验室,用于研制流感疫苗。
  “八枚法贝热沙皇复活节彩蛋,用了半年时间,分成三次在纽约、伦敦、巴黎等地的拍卖行一共拍得两亿一千六百万欧元,这些俄国佬真他妈有钱!扣除地下钱庄的佣金和其它开支后,除了收购试验室和药厂,剩下的都和过去一样,分别打在三千多个新账户上,呵呵!这法贝热沙皇复活节彩蛋咋就这么值钱呢?”
  叶文面带喜色地说道,那八枚法贝热沙皇复活节彩蛋能够拍得如此高价,出乎叶文的想象,更没有想到俄国人花两亿一千多万欧元买下彩蛋根本连眼都不眨一下。对于叶文来说,自己在这里负责的就是帮表哥购买他需要的一切,但是前提是钱,过去的铜精矿、翡翠、玉石之类弄得小钱和欧美艺术品拍卖根本没法相比,随便一幅画、一个小玩意就能值个几千万,自从涉足欧美艺术品拍卖套现后,叶文再也不需要为资金犯愁。
  “老表,和咱们一样,是为民族自尊心!要是那天你看到外国人拍卖咱们的国宝,你同样也想买回来,而且要知道,这八枚沙皇彩蛋是失踪的,自1917年后就再也没出现在世人面前,它们能卖上这个价,再正常不过了。”听到叶文的感慨,司马语气稍显沉重地说道。当年轰动一时的圆明园兽首拍卖风波,根源不也是为了民族自尊心,如果不是因为它们涉及民族自尊,原本在二十年前只值几千美元的圆明园兽首,怎么可能被炒到千万欧元的高价,而高价买回的正是国人,外国人正是用这种方式吸取中国人的财富。
  历史上俄国工业建设早期,俄国领导人把大量国宝级俄国艺术品卖到西方以换取工业发展所需的外汇,很多被俄罗斯人视为国宝的艺术品流失在外,这让民族自尊心强烈的俄罗斯人倍感遗憾,他们的富豪会高价购买自然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而由俄罗斯天才金匠法贝热打造的数十个皇室复活节彩蛋,一直是艺术收藏家魂牵梦萦的至宝。
  早在七年前,当美国福布斯家族因为经济原因把收藏的九枚复活节彩蛋拿出来拍卖的时候,当时的俄罗斯第三富豪维克塞尔伯格放言:“9颗装饰华丽、镶嵌宝石的复活节彩蛋艺术珍品将回归俄罗斯。”在高价买回这些彩蛋后他曾对记者说:“在得知福布斯家族准备拍卖时,我立刻意识到,这是我一生唯一的机会,让我国最有价值的珍宝返回俄罗斯,彩蛋代表着昔日俄罗斯的辉煌,是俄罗斯最有价值的文化见证和遗产。”
  维克塞尔伯格还声称,他那次收购的彩蛋可能是俄罗斯流失在外文化遗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们所蕴涵的宗教、精神以及感情价值无法估量,每位俄罗斯人都会为之震撼。为了这9枚彩蛋,维克塞尔伯格花费了1亿美元巨资,对于快速购回国宝的行为,俄罗斯媒体曾赞扬维克塞尔伯格“钟爱艺术,为救国宝不吝财”,尽管他购买彩蛋其中有向政府示好并赎罪的成份,但是由此可以想象这些彩蛋在俄罗斯人心中的份量,就像列强们从圆明园和故宫中抢走的无数件中国国宝一样。
  “表哥,那些东西我是不会买的,妈的,当年抢走咱们祖宗的东西,现在又要高价卖给咱们,这种亏本买卖我是不会做。表哥,你在那边弄好了,保不准能让那些洋鬼子把那些东西乖乖的给咱们送回来,到时也抢点他们的国宝,等到他们有钱了,再拿出来卖给他们。”对于艺术品和国宝叶文并没有什么兴趣,并不是因为不爱国,而是因为不甘愿就那么被人宰,抢了你家的东西再高价卖给你,这种事情叶文自问是做不来的,不过叶文却不介意表哥在那个空间内这么做,想想就解气。
  “呵呵!但愿吧!文子,侄女快过生日了,我这个当大伯的给她准备了一样礼物!”叶文的提议可谓深得司马的心思,不过现在司马也只能想想而已,毕竟实力摆在那里。说话间司马拿出一个精致的天鹅绒盒子,盒子上面有一个金质的标志。
  “我说哥,咱们兄弟两你……这……这是沙皇彩蛋?”一边说着一边打开盒子,盒内竟然是一枚令人目眩神迷的沙皇彩蛋,叶文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份礼好像太重了点吧!
  “如假包换,法贝热一共制出50枚沙皇复活节彩蛋,历史上有十一枚在战乱中遗失,这是那些遗失的彩蛋中的一枚,和你卖掉的那八枚一样,而且更珍贵,这是法贝热本人说的,拍卖的那八枚也是其中最普通的。”见表弟有些呆滞的模样司马解释道,司马并没有告诉表弟,现在不仅那五十枚彩蛋在西北,就是连他们的制作者彼得·卡尔·法贝热同样也在西北,现在他的珠宝行已经在西北重新开业,只要愿意,西北可以源源不断的制造出法贝热彩蛋,然后换取俄国人的财富,为西北建设添砖加瓦,当然如果没有必要的话,司马绝对不会那么做的。
  “我是按照律师的建议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了一家离岸公司收购了上海一家试验室以及一家江苏的生物制药公司,这家公司拥有年产300万份疫苗的产能,代理人和这家公司沟通过,如果需要的话他们可以委托其它公司代产。按照两年前H1N1流感流行的经验,试验室里的那些专家建议只对流感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优先进行接种,以增强对流感病毒的免疫力。”盒内复活节彩蛋的确精美得让人赞叹不已,经过最初的震撼之后,叶文说起了正事。
  自从司马告诉叶文1918年大流感之后,叶文就请了一群专家帮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用离岸公司的名义收购一家规模中等的生物制药公司以及试验室,虽然耗资颇巨,但在叶文看来这东西可是保自己表哥命的玩意,容不得半点马虎。那个时代的人生死和叶文没有任何关系,叶文也不会去在意那些,对叶文而言,最重要的是研制出疫苗保证表哥不被感染,尤其是叶文在网上查找了关于1918年大流感资料之后,更是认准了这个道理,司马年龄可正是高危人群将优先进行接种。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再结合制药公司未来的产量,司马知道自己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无论所谓的高危人群或是重点人群,实际上都是由人为认定,疫苗数量摆在那里,到秋天流感显示出它巨大破坏力的时候,药厂能提供出50万份流感疫苗司马都谢天谢地了,换句话说,最多只能保证给50万人接种,问题在于给谁接种?毫无疑问,首先肯定是自己以及那个时代的亲人、朋友接种,随后按照顺位排序方式朝下排,直到用完最后一支疫苗为止。
  “文子,告诉试验室那群人,看能不能弄出中药配方或西药之类治疗这种流感,不能防,总得能治好吧!”因为保密等诸多原因造成没有足够疫苗而抛弃几千万人的生命,对于司马而言无疑是一个艰难的选择,稍做犹豫后司马对叶文说道,尽管那些人在历史上或许已经注定死亡,但司马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
  在这个时代西北的大小沙漠并没有后世那般广阔、密集,但是在西北省内仍然分布着十数个大小各异的沙漠。这些沙漠小则百余平方公里,多则数千平方公里,和后世干旱的沙漠不同,这些沙漠和西北的草原一样,只要选一个低洼处,挖上几锹就能挖出水来,这个时代北方的水资源远比后世丰富许多,北方的干旱实际上源自于后世对水资源无序利以及超负荷使用,这才是后世北方干旱的根本原因。
  现在这些大小各异的沙漠外围都建成了大片农场,农场里种植的玉米、小麦等作物显得叶肥茎壮,放眼望去,一片平整整,绿茵茵的景象,如果不走到农场另一边看到沙漠地貌背景,让人还误以为进入了关中平原。西北土地面积虽然很大,但是随着人口的快速激增,粮食供应大都依靠外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时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开垦草原,而在草原上垦荒造成土地沙化的教训,却告诉每个人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再则后世沙尘暴的教训同样警告司马,司马可不想西北最后被沙漠淹没。虽然不能开垦草原,可是在西北分布广泛的沙漠和沙化草原却可以提供广阔的土地,这些沙地可以用于土豆种植,而且沙地对土豆生长的形状规则有好处,后世不少企业和个人就在沙漠中建立了沙漠农场,种植的土豆、苜蓿等作物。
  只是在沙漠生产土豆及其它农作物,须要进行一些改造,而后世的经验让司马不需要费什么功夫,于是便直接采用拿来主义,以公司投资的方式沿沙漠边缘建立了大量的沙漠农场,同时起到治理沙漠的作用,相比于后世,因为地下水丰富的原因,这些农场甚至于不需要喷灌设备。数千个建立在不毛之地中的沙漠农场,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现在早已成为西北的粮库,这些农场为西北提供了大量的土豆、玉米等作物,不过现在这些沙漠农场在今年春节大都以分期还款的方式,被分割出售给了原来的农场工人。
  忙活了几个钟头的李力飞停下平茬用的平茬机,擦了擦头上汗水,感觉有些气闷便取下口罩,然后坐在沙地上点了袋烟,看着眼前绵延数里的沙柳,李力飞不知道啥时候才能给这些沙柳平完茬。自从三天前来到西北,从张家口一下火车站,就和车厢里其他人一样,被带到铁栅栏围成的一个大院子里,又是登记、又是领牌,接着检查身体、量体温,随后又是洗澡、又是“消毒”的,随后被那些人用卡车带到这片沙漠旁的“新居民教育营”,再接下来就是白天干活、晚上学识字,连平常走路、扔垃圾、打扫宿舍甚至于连换洗床单都有人管着。
  西北公司的农业安置规划中心一直都遵循司马最初制定的前期开发治理,见效后即出售收回成本的治理方式建设这些农场,完成开发治理后,参与开发的农场工人便可以用积蓄购得这些土地,完成从工人向农场主的转变。吸着旱烟的李力飞只觉得胳膊有些发酸,于是便站起来甩了甩胳膊,用平茬机给手指粗的沙柳平茬虽然看似不费什么劲,可长时间光是推着机子都让胳膊有些酸,这种活和过去李力飞干的农活完全不同,尤其是推起来呼呼叫的平茬机。
  “真不知道种这些破玩意有啥用,娘的!”李力飞旁边一个人也停了下来,坐在沙地上抱怨。
  “看到那边沙柳围的农场没有,没这破玩意挡风,早都给吹没了,咱们吃的土豆子就是这些农场里种的,赶紧吸袋烟缓口气,接着干活吧!咱们完不成定额到时就得扣钱,一天一毛五的工钱,在这干上七十天,差不多能挣上十块钱。”李力飞大声应道,然后接着叭叭的吸着旱烟,李力飞和义工打听过了沙柳是防风固沙用的,要是没沙柳,农场里种的东西早都被大风吹飞了。
  透过车窗,沿途两侧满眼飞绿,沙柳、杨树、灌木等固沙植物以及大片农田郁郁葱葱,在农场边还可以看到许多工人在给沙柳平茬,这一切都让车上从未到过农村的黄西群感觉有些新奇。
  “同学们,在农场周围种的沙柳是一种西北土生灌木,抗干旱,生长快,固沙能力极强,这种沙生灌木每生长三年左右必须平茬,否则就会枯死,平茬后的沙柳防风固沙效果可提高1倍,那些工人就是在给沙柳平茬,和荆条没什么区别的沙柳看似没什么用,可是实际上用途却非常广泛。平茬下来的沙柳枝除了被运到工厂里被制成包装纸,满足西北工厂需求,还有不少同学家里的家具,也是用沙柳制成的密度板打造的,包括我们的课桌、课椅。”汽车上的童军教官向车上二十多个学生解释农场周围密布的沙柳和它的用途,因为正值周末,按照童军要求今天带着这些学生到城外几十公里沙漠农场露营,同时参观被称为奇迹的沙漠农场。
  “……沙柳生长能力很强,不到一年,就可长到两三尺,固沙能力较好,在沙柳的外围再种上杨树,两者结合起来防止沙流,防止风沙对农场土地的侵蚀,所以在农场之间不种土豆的地方都种上沙柳和杨树……除了用推土机推平沙丘外,因为沙地盐碱度高,不利于农作物生长,所以当初公司根据对土壤酸碱度的测算,用酸性石膏粉进行改造……”
  面对从城里学校来参观的学生,严山有些紧张介绍道。脸上带着刀疤、右手只有三个手指的严山看起来有些恐怖,不过显然这些小学生并不在意些,他们注意力更多是在农场上。对于把沙漠改成农场的过程严山非常熟悉,毕竟当初严山带着儿子们来这里的时候,这里只是片沙漠,用了一年多时间,才把这里建成现在的模样,就是当初盖房子的时候,都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农场背后的付出,只有像严山这样亲历过的人才了解一二。
  “……因为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所以在土豆收获后要种植其它农作物,土豆收获后,种春玉米以保持水土,沙尘暴来时不让土壤被吹走,而开春收穗后的玉米秸秆粉碎后,作为绿肥直接埋到地里,来养地,这样周年保持植被覆盖,防止扬沙,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在自家农场里严山一五一十向眼前从城里来的小学生们介绍农场的耕作方式,尽管现在农场已经买了下来,可是按照和公司签定的协议,严山还需要像过去一样,按照公司制定的方案耕种,要不然公司有权按照购价在计算利息后收回。尽管和严山一样买下农场的工人对此不太理解,但是还是接受了这个“霸王条款”,实际上这个“霸王条款”是出于改良土地的目的,如果严格按照公司制定的方式耕作,沙地最终会成为真正的土地,而不是现在的沙漠。
  “你们来的不是时候,如果等到8月再来,这里方圆几万亩几百个农场到处开的是紫色、白色的土豆花,那才真叫漂亮。呵呵!比老家的油菜田还漂亮!”看着自己的农场严山心满意足地说道,这片足有三十亩地的农场是春节前,严山用去年的工资加上大儿子从部队寄来的钱买下的,和周围邻居相比没欠银行一分钱,这才是严山最自得的地方,带着两个儿子从河南来这两年,就置下这份家业,严山怎么可能不满意。
  相比于地里的玉米,农场最重要的作物是西北的主食土豆,虽说土豆价格还不到小麦的三分之一,可是一亩两千多斤的产量,却远比种麦更划算,就是由于地处沙漠,播好的土豆刚长出绿芽经常在一夜之间就被沙尘暴卷出地面,所以不得不常常半夜起来重新把沙子再扫盖上。
  “严大叔,等到了八月,我们一定再过来看看!”黄西群想象几万亩紫色、白色的土豆花的花海,于是连忙开口说道。
  “中!到时你们一定得过来。”严山笑应了下来。
  “汪、汪、汪!”就在这时从农场内传来一阵狗叫,黄西群等人顺着狗叫声传来的方向看过去,只看到一个年龄比他们大六、七岁的少年背着一支步枪,一只狗在他前面跑着,那模样显然是出门打猎或是练枪。
  “那是俺家二小子,这不今个周末,从学校里回来,闲着没事就带着枪和邻居出去玩玩。”见这些学生都面带羡慕的模样,严山便解释道。
  在这些农场里家家户户都有枪,所以像农场里的半大小子一到周末闲下来的时候,就约在一起到草原上打野兔。
  “啧!啧!啧!还是在这里舒服!”看着背着枪走出的少年,黄西群不无羡慕的称赞。尽管城内和农村一样准许公民自购训练步枪,但是在城区内却有种种携枪、用枪的限制,平日里只有在靶场才有打枪的机会。像他那般背着枪带着狗打猎,根本就是黄西群的最大愿望,对十岁的黄西群而言,要实现这个愿望估计只能等到父亲买枪后才有可能。
  “哎!”想到父亲无数次拒绝自己买枪的提议,黄西群知道除非等到16岁的时候,自己挣钱买一支,否则这个愿望恐怕永远都不可能实现。此时的黄西群和他的同学们只能双眼放光地看着那个背着枪走出去的少年,期待下次童军训练时在靶场上过过枪瘾,男人无论大小都有对武器的渴望。
  和这个时代中国每一个省份一样,枪禁在西北同样不存在,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西北还鼓励平民持有枪支,甚至于在编练民团时,还以政府出资的方式将大量国民体育步枪发到乡村,用于乡村防御,确保乡村安全。得益于西北相对发达的工业,在西北每一个城镇警察局旁都有官方色彩的枪店存在,任何一个西北公民只要持有有效证件就能申请购枪、自由购买弹药,当然枪械种类非常单一,只有发射5.6毫米运动子弹的转轮手枪和体育步枪。
  武器可以自由购买,尽管枪械种类受到严格限制,但西北仍然在中国开了一个先河,实际上这也是经过一番争论后妥协的产物,毕竟在大多数国人看来,枪永远是一个不稳定的源头,西北准许自由购买和持有武器,是司马坚持下的产物,当然经过妥协后,只有国民体育类武器可以自由购买、持有和生产。
  司马希望通过公民持有枪支使得中国老百姓恢复骨子里的尚武精神,武器看似不会对人产生什么影响,但是却可以培养尚武精神。西北建立每一个村的民团组织、每个工厂的武装工人组织目的都在于此,当国家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不再是普通农民和工人,而是一群训练有素的战士,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准许他们合法持有和购买枪支。
  而且司马从来都相信一点“警察永远是在罪案发生后到达”,后世弱者在光天化日在众目睽睽之下遭受抢劫、伤害甚至强奸时呼救,没人理没人管,围观人们无动于衷,说是国人麻木,倒不如说是国人胆怯,因为他们害怕自己打不过犯罪分子,并因此受到伤害,这才是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但是如果他们拥有武器,结果就完全不同。
  尤其是法律保证他们不会因为开枪杀死罪犯而受到法律追究的时候,只有完整的自卫权才能保证这一切,而不是给予他们有限自卫权之后,又限制自卫权的实施,尤其是限制自卫武器的权力。武器可以让人们在生活中突然遇到暴力或威胁而公共安全组织及人员又不能及时有效发挥作用时,增强人们自保自卫的信心和能力,当老弱病残者遭到强者侵害时,有助减少强者的优势,增加老弱病残者的反抗能力和信心,在平时生活中,有助培养人们的自立精神、自助精神、自治精神、反抗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不过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当手无寸铁的人民面对有枪炮的侵略者或专制腐败统治者时,会象绵羊面对穷凶极恶的豺狼一样,一个社会中,99%的好人,却没有持枪权利,当1%的人垄断持枪权利后出现胡作非为,这个社会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一个社会中,99%的人没持枪权,只有1%的人有持枪权,99%的人的生命和尊严要依赖1%的人的觉悟和良心,这非常不保险。
  当99%的人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1%的人手中,而没有强有力的有效的约束条件时,当1%中的多数人不负责任或危及99%的多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时,怎么办?当这1%人中的好人管不住1%中的坏人时,怎么办?当这99%的人被坏人控制怎么办?如果,99%的多数人手中有枪,有人要持枪胡作非为就必须先考虑99%的多数人手中的枪,正是基于各方面的原因司马才会坚持民间普遍有枪支武器,更何况在这个时代,无论是中国或是欧美都没有禁枪,西北只不过是进一步鼓励而已。
第116章
山西变
  “叮、铃、铃”伴着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在太原城大东门街新建的柏油路上穿着黑色中山装的男学生或青年骑着各色光亮的自行车快速穿行,脸上透着得意的神色,现在太原城已经拥有数千辆自行车。作为仅次于汽车的时尚交通工具,两年前一辆英国或美国进口的自行车尚需要百元之多,进口自行车的价格让人瞠目结舌,每辆一二百块银元,这天价让一般小青年望而却步,但他们仍挖空心思到处或借或租自行车也要一试身手。
  即便是在西北生产出第一批真正国产自行车后,自行车的售价仍然被控制在三十元到三十二元,但是自行车的成本仅需要五元左右,随着红马、白马、飞人、飞鹰、燕子等十余种品牌国产自行车的先后问世,自行车价格在一年之中从三十元下降到现在十二元到十五元不等。降低到大多数人可以承受的价格后,国产自行车快速被各大城市赶时髦的年轻人所青睐、所接受,成为时尚风气。各式各样的自行车似乎是年轻人的专利,甚至于一些女学生、穿着花布旗袍的名媛也骑上弯梁坤式自行车,相比于价格不菲的轿车,他们很容易说服家人为他们购买价格低廉的自行车代步。
  作为距离西北最近的省会城市,太原受到西北的影响是明显的,太原是中国第一个引入西北现代化交通规则的城市,靠右行驶、路面斑马线、红绿灯、交通指挥等等,西北的交通规则源自于后世,相较于这个时代源自欧美的交通规则更为科学、实用,不过这并不是太原引入这一交通规则的原因。
  阎锡山和他的幕僚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向西北示好,除了引入交通规则、城市规则最重要还是发展本地实业,一来可以像西北一样增强自身实力,二来可以向西北示好,这两点才是最重要的。西北推崇实业救国是举国皆知的事情,为了能够向西北示好,以避免被其侵吞,阎锡山和他的幕僚们同样高唱实业救国,阎锡山甚至于授意《太原日报》等太原报纸媒体宣扬实业救国是中国唯一可行之路,带着献媚的口气称赞西北为中国未来指明了道路,各省皆应以西北为榜样,称司马推行的工人福利制是古今少有的圣人之举。
  当然顺便还不忘记说上一句“实业之根基乃和平之世,若诸省彼此以武力相威,实业必为损之……擅挑战事者,为破坏实业救国之根本,此为国之大敌,应全国共讨之。”反正说来说去就一个意思,我山西现在是以发展实业行救国之举,谁若是来打我那就是破坏救国,那就是举国大敌,尽管没点明,但是大家都知道山西意有所指的方向,就是他的北方强邻西北。
  光在嘴上说、报上讲显然不能表明山西实业救国的抱负,在阎锡山半威半胁下,太谷等地的银行、钱庄纷纷入股山西实业公司,同时面对巨额的利润山西商人像其它地区一样纷纷投资实业。靠山吃山,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举国闻名,西北投资最重要的几个煤矿都是建在山西大同等地,而早从1913年起山西机器煤矿就开始相继涌现,与此同时,山西省内组建了裕晋、保丰、保华、同泰、恒义等40余家公司,这些煤矿大都采用西北制造的采矿机器,实行半机械式采煤。一时间,晋煤产量大幅度增长,除了供应西北之外,更是远销京城、天津、上海、广东、香港和日本、甚至美国。
  “滋……”尽管路口并没有什么行人和自行车,司机在看到红灯亮起的时候,仍然踩了刹车,中华-335型轿车稳稳地停在路口斑马线前,在阎督军以西北为榜样的号召下,太原同样注重交通规则,甚至于阎锡山还像司马一样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在这种路口没什么行人车辆情况下,仍然停车倒不觉有什么意外。
  335型轿车是西北制造的第三款轿车,属于高档轿车,3.5升发动机为其提供了强劲动力,中华335型轿车实际上是30年代末德国宝马公司335型轿车按图仿制产品,相比之下只是多了汽车空调和收音机。中华335型轿车一经问世就受到各地富绅尤其是官员的追捧。
  中华100型高级轿车高昂的价格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起的,而地方官员也担心那种汽车太过惹眼,最后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而面对大众的中华2系列轿车显然又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当本身就定位在豪华轿车上的335型轿车出厂后,立即以精美的设计、强劲的马力赢得了这些人尤其是地方官员和高级军官的追捧,以至于这种车有一个外号叫“督军车”或“师长车”。
  此时停在街上的这辆335型轿车,看车牌上“晋1028”字样,太原老百姓都知道这辆车头有面五色旗的黑色轿车是阎督军的座车,1028是六年前太原革命起义的日期,阎锡山选择这个车牌可谓用心良苦,一是彰显共和革命,二是告诫民众不要忘记自己造山西共和之功。
  “难啊!现在省议会里的一帮子议员,成天嚷嚷要晋省加入西北联合议会,外忧内患啊!这个狗屁西北待遇,根本就是狼子野心,还有那帮子议员,他们白拿了晋省百姓的俸禄,成日里想着把咱们山西卖给西北。”车上的阎锡山并没有因为座车等红灯而烦躁,刘笃敬的太原电力公司新电厂剪彩还有将近一个小时才开始,所以阎锡山并不焦急,阎锡山心中想得更多的是那些他眼中的叛徒。
  昨天十几名议员呈文,让阎锡山在无力之余感觉有些气恼,现在阎锡山远没有过去在对付袁世凯和段祺瑞时那般自信,对于西北的种种阎锡山根本没有应对之力,更别说还手之力了,此时阎锡山不禁庆幸自从山西省议会复会以来,自己把议会搁在那里当摆设,要是真给了他们权力,那还了得。
  西北和中央政府不同,他们对其它省份从来不打不压,而且还提供贷款、技术帮你发展实业,可是他偏还在那自己做样子引诱地方上的士绅,以至于现在山西地方士绅不少都倾向于山西并入西北,准确的说是像黑龙江、新疆、蒙古五区一样并入西北联合议会,以便他们享受到西北待遇。所谓西北待遇实际上就是由银行按市价收购士绅多余土地,随后由政府担保银行再把土地出售给无地和少地农民,而农民则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偿还。
  “百川,除非咱们像西北一样通过银行收地,否则士绅们还会再提下去,种一亩地一年收租只能收两、三块钱,可是投资实业,投资一块钱半年就能见回报,一亩地卖二十块钱,投资几万元的实业,一年挣个几万甚至更多都没问题。人性自来逐利,他们要并入西北就不足为奇了,可行里根本没钱买地,晋票早在半年前就没人认了,行里要不然用西储券,要不然就得用现银元,可不管是西储券还是现银都是现钱,难啊!”
  同车的徐一清如此说道。作为山西银行行长,对于银行的现状徐一清比任何人都了解,年前人们拿着晋票到银行挤兑,要不是从金城银行和西储银行借了三千多万,现在山西银行早关门了,结果就是山西和西北一样,西储券是市场上的流通币,信用都超过银元。
  千百年以来,中国人的土地情节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做官或经商发财了就置地置产,千百年来一直如此,在中国大多数士绅的财富是土地而不是现金银。随着两年来实业盛行,各地有眼光的士绅、地主将一部分土地出售后获取投资实业的资金,完成了从地主向实业家的转变,而投资实业获得的丰厚回报绝不是土地所能给予的。
  投资实业获得超过人们想象的巨额利润吸引各地士绅,大部分士绅想卖地以投资实业,但却没有人愿意买地,大多数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买地,银行不愿意用土地担保贷款,他们更愿意贷款给企业,卖不掉手中多余土地的地主,只能坐守土地,眼看别人投资实业获取丰厚的回报。
  西北实行的银行收购、政府担保、农民分期偿还的购的方式,让卖不掉地没有足够资金投资实业的士绅、地主看到了希望,但是试图向西北各家银行申请享受这一方案时,却被拒绝了,因为他们所在的地区不属西北,西北政府没有义务为当地农民提供担保。当他们绝望的时候,一些人为他们指明了一条道路,并入西北联合议会,然后在联合议会中提出申请,加入联合议会是什么?说白了就是并入西北。
  “哎!……”阎锡山重重叹了口气,过去各地士绅都支持本乡本土的自己,而现在他们为了钱,想的是把山西卖给西北,他们提案时自己还只能笑着接受,然后还要装模作样的和他们细谈,生怕一个不留神,给西北留下什么把柄,然后让他们打着解救民众的名义出兵山西。甚至都不需要出兵,光是山西三十多个西北矿近三万护路队还有十几万所谓的“武装工人”就能占领全山西,这些矿的存在一直被阎锡山视为眼中钉、心头刺,但却根本拔不掉,外忧内患是什么?作为中国政坛不倒翁的阎锡山算是深有体会。
  “百川,我听人说高洪在背后策划推动这些!听说他还拿了西北提供的资金在到处活动,要是你再这样由着他,指不定山西真给这帮子小人卖了!”对于高洪这个刺头徐一清可没有一丝好感,当初百川推荐自己为国会参议员时,就是他这个副议长反对从中作梗才最终做罢,现在有机会自然不会放过他,当然会添油加醋一番。
  “高洪,高容斋!”阎锡山在口中喃喃念着高洪的名和字,心中举棋不定地犹豫着,对于高洪这几个月的策划阎锡山自然知道,在阎锡山看来西北在等待一个介入山西政务的理由,自己对高洪或议会下手的话,很可能会引起西北的反应,毕竟西北联合议会甚至于在春节前督促各省恢复省议会的权力,还弄了个什么各省议会权责报告听证会。
  创办于1907年的太原电灯公司,是山西第一座政府公用发电厂,共和三年,太原电灯公司在城内晋生路附近设机器面粉厂,使电灯和面粉工业结合在一起,开了山西工业动力用电的先河。这一切全部是人称“刘百万”的刘笃敬出资创建,因为西北的存在,现在电灯公司和面粉厂的效益远非历史上所能相比,其生产的红蓝“电灯牌”面粉在西北同样畅销,而太原的实业发展,同样刺激了电灯公司的高速发展。
  因西北生产的机器皆用电力,为了满足太原实业发展,早在共和六年年初,刘笃敬便从西北购进多部六千千瓦汽轮机发电机组,以扩建电灯公司,并在去年将电灯公司改组为太原电力公司,同时投资数十万元建立了由西北电力设计院设计的十万千瓦发电厂,今天是电厂剪彩运行的日子。在距离太原城北20公里处汾河边的太原电力公司发电厂,记者们则用相机、纸笔记录眼前的盛事,太原电力公司大电厂投入使用,将会缓解太原实业发展电力不足的瓶颈,从此太原和山西实业也将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年过六十身穿马褂的刘笃敬面带笑容不停的和来贺的政商嘉宾拱手客套,随后在十几名知交好友邀和下进入电厂办公室。
  “缉臣兄,省议会已经有六十名正式议员、九十二名候补议员同意山西参加西北联合议会,并在提案中签名,这份提案现在就剩你一个人了,只要您一签字,这事自然水道渠成。”高洪目光期待地看着眼前的刘笃敬,同时把一份提案推到刘笃敬面前。高洪手中的提案已经取得大多数省议会议员的同意,现在只要刘笃敬签上名,这份提案便可以呈交西北联合议会以及国会,到时身为督军的阎百川挡都挡不住。
  “容斋,此事是不是暂时先缓一缓,西北那边是什么意思,到现在咱们也没得到准信,要是万一咱们这边动起来,西北那边若是不愿意,咱们到时该怎么办?”对于山西加入联合议会之事,刘笃敬个人举双手赞成,但是想到西北联合议会原晋籍议员和主管官员们模棱两可的回应,家大业大的刘笃敬不得不犹豫再三,毕竟事败山西将再无容他刘辑臣之地,在刘笃敬看来,西北之所以接纳黑龙江、新疆、蒙古六区,根本原因是为了巩固边防。
  “缉臣兄,晋省加入联合议会,一可促晋省经济发展,二民众可免杂税、杂捐,三可享教育、医疗之权,我等百二人蒙千百余晋省父老信任选为晋省议员,自应为晋省民众福祉着想,岂为一己之虑,弃民众福祉于不顾!”作为山西省议会副议长的高洪一直竭力促成晋省加入西北联合议会,相比于大多数议员目的是为了换得西北银行构地套现投资实业而言,高洪目的非常简单,为了晋省民众的福祉。
  如果说私心就是将山西省议会变成像西北议会一样,可以依法行使权责,在兴利除弊、弹劾贪官污吏方面发挥自己的作用,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仅只是一个摆设。自共和四年阎锡山奉袁世凯之命,将省议会武力解散,在袁死后,山西省议会于五年复会。但是复会后,因阎百川欲贿赂议员选其岳叔丈徐一清为国会参议员,因事情败露未达目的,干脆置省议会于不顾,对省议会的议案移文概不执行,应提交省议会审议的议案也不提交,一切独断专行,省议会落得形同虚设。
  在这种情势之下,高洪身为议会副议长而无所作为,思想上极端苦闷,曾给友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相赠:“尊前时复中清圣,灯下还能读汉书。”这副联语,是他个人心迹的表述,也是山西政局的写照。现在西北让高洪看到一线希望,尤其是西北推行联合议会后,让高洪看到山西纳入西北管辖区域的可能,尽管西北一直没能给出准确的答复,不过看到希望就要努力,在诱之以利的鼓动劝解下,高洪成功取得大多数议员的同意,在高洪看来西北只需要一个合适顺应民意的理由。
  “诸位,容我再考虑考虑,再考虑考虑!”看着目光中带着期待之色的朋友、知交,刘笃敬仍然面带犹豫为难之色应道,这是一个两难的决定,并入西北带来的好处刘笃敬当然明白,但是好处和其所担负的风险是相等的。这时会议室的门被敲开了,进来的是电力公司经理刘继臣。
  “董事长,阎督军座车再有十分钟就到电厂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1/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