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730

  “疾劲,城里宁海军纵有千般罪恶,但他们还是同胞,我们是军人,不是屠夫。”李既如坚持自己的意见,尽管代价是好友可能被军法处置,但他违反军法在前,而且错误不可原谅。风雨天无奈的苦笑一声,虽然理解好友的做法,但却太迂腐。
  “痴南,你是个好人,但记住一句话慈不掌兵。”好友的言外之意,李既如当然明白,在其被宪兵带出指挥部前,李既如语重心长的交待道:“疾劲,我已向司令部自请处分,作为参谋长未尽职责酿成惨祸,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是主犯我也是从犯。”
  风雨天浑身一颤,不解地看着李既如。
  “我在那份命令上签过字了,这事还是由我们这些主官负责吧!至于其他人只是服从命令。”李既如走到风雨天身边用尽可能平淡的语气说道,说话时脸上带着惨淡的笑容。
  “你何必如此?”风雨天叹气道。
  指挥所内宪兵对此时的变故不知如何处理,如果将他们一起逮捕不用多想也知道将会在二十五师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就在这时一个宪兵兴奋的急匆匆跑进来。
  “营长,通过在师炮团阵地查验,炮团根本没有发射特种弹,集装箱虽被打开,但特种弹一发未少。”
  “什么?”指挥所内众人同时惊问道,众人面面相觑,没人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风雨天同样摸不着头脑,毕竟一小时前,前线军官曾经来电确认是不是使用特种弹,而且西宁城当时……这是怎么回事?
  原本就不愿意逮捕风雨天的上尉愣了数秒后取出手铐钥匙。
  “长官既然特种弹并没有发射,我也无权逮捕你,这件事应该等调查组详细调查后才能做出结论,不过限于命令,我希望长官您在调查组到来之前,暂时不得离开指挥部,希望你能理解。”
  ……
  在历史上对于新政权的悍卫远比夺取政权的过程更为艰巨。共和七年六月十八日,西元1918年六月十八日,在西北边防军支持下俄罗斯皇家近卫军、护国军,经过十个月战斗,终于越过乌拉尔山打回让他们魂牵梦萦的欧俄,在莫斯科全俄苏维埃委员会看来,这是俄国内外反革命联合意图剿灭俄罗斯工农政权,这是一场关系到俄罗斯革命生死存亡的战争,帝国主义国家和他们的走狗沙皇、南方临时政府一起企图将年轻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
  喀山位于伏尔加河中游左岸与赞卡河入口处,欧洲最长河流伏尔加河与喀山河交汇在喀山城东。这里是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经济、交通、文化中心,为俄罗斯中部水陆交通要冲和战略要地,“喀山”在鞑靼语中为“锅”,因城市地处洼地,形似铁锅而得名,伏尔加河绕过城东与卡巴河相会合。
  随着俄罗斯皇家近卫军第一、第二集团军以及护国军第一集团军的逼近,此时整个喀山已经完全变成了一座堡垒化城市,防线以喀山为中心向东延伸30公里。为加强防御工事,从西线废弃战场上拆下的铁丝网,源源不断被运到这座城市。同时除了调集大量机枪与火炮之外,还特意从喀琅施塔得炮台调来数十门远程要塞炮,甚至其中不乏254毫米至305毫米大口径海岸炮。
  斯维亚日斯克火车站是距离喀山最近的一个火车站,此时在这个中等规模的火车站站台上数十名来自南方集团军、绍林集团军的高级指挥官和政治委员焦急等待从莫斯科赶来的全俄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他将在东线亲自指挥喀山保卫战。远方铁道上传来火车轰鸣声,蒸汽机车喷吐出的白色烟雾慢慢出现在人们视野中,站台上原本懒洋洋坐着的水兵立即列队,准备迎接特使,赤卫军虽然是革命军队,但仍然继承了前俄罗斯军队的繁文缛节。
  “希望他会带来好消息。”见车站周围机枪手操纵高射机枪瞄准天空,伏龙芝心中自语道,来自空中的威胁是喀山防御最大软肋,前线需要飞机,但这个要求却从没得到满足。
  专列缓缓驶入车站,但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并没有下车,先从车上下来一群身着便装的工作人员,眼中流露出警惕冷酷,站台上指挥员不用猜就知道他们的身份——契卡。
  “指挥员同志,主席同志请你们上专列。”在伏龙芝等人踏上专列时,专列就成为伏尔加河战线最高军事指挥所,来自莫斯科的托洛茨基将在这里重整守卫喀山的赤卫军,组建防御体系。
  “目前中国干涉军和他们的走狗阿列克谢控制着乌拉尔、西伯利亚和远东大片土地,仅伊尔库次克仆从军就拥有65万兵力,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还有近30万中国干涉军为他们撑腰,因此白匪军得以集结55万兵力向俄罗斯的心脏莫斯科推进。6月18日,阿列克谢白匪军沿北乌拉尔森林至南伏尔加河东岸大草原,在长达2000公里战线上向赤卫军发动了猛烈进攻。赤卫军南方战线中部防线被突破,白匪军占领了沃特金斯克、比尔斯克、乌法、别列别依、布古尔马等城市。”
  “到昨天,阿列克谢白匪军占领了距喀山和萨马拉仅85公里、距辛比尔斯克仅70公里的地方,整个苏维埃中部受到严重威胁。国家水路交通命脉伏尔加河,以及伏尔加河流域和乌拉尔地区征集的粮食,都面临被敌军夺取的危险。为此,统帅部在东线组建东方面军,由南方集团军和绍林集团军编成,而我将是伏尔加河战线最高指挥员。鉴于当前东方战线形势严峻,我以全俄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命令你们必须在喀山堵住敌人前进的脚步,俄罗斯苏维埃的命运将系于喀山,同志们,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
  托洛茨基扫视眼前众人沉声说道,最后还引用在伊热夫斯克陷落前,一位在前线牺牲的指挥员的话,俄罗斯虽大,但已无路可退。
  前天夜里在来喀山前,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乌米扬诺夫曾和托洛茨基谈了整整三个小时,东线局势关系到整个苏维埃的存亡。
  “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在这个消耗殆尽、经济破产、濒于绝望的国家里是否能找到生命的源泉来支撑新制度并保卫它的生存呢?没有粮食、没有军队、铁路完全瘫痪、国家机关刚刚开始建立、到处都是阴谋。前线的溃败,让农民到处散布苏维埃存在不下去的流言,神甫和富人们又重新抬头。农村里的革命者都躲起来了,一切都在崩溃,什么都靠不上,局势看来无可挽回。托洛茨基同志,我们苏维埃需要一场胜利,需要你在喀山把沙皇和中国人赶回西伯利亚。”
  即便没有和乌米扬诺夫之间的谈话,托洛茨基也明白喀山绝不能沦陷,一旦喀山沦陷,俄罗斯苏维埃只有毁灭一途,苏维埃已经无法承受任何失败,失败的结果只有毁灭。
  “从西伯利亚到伊热夫斯克每一座城市的陷落,就是因为军队溃败。首先是各级指挥官逃跑,其次是赤卫军中存在叛变者和内奸,就是他们把大片国土拱手让予敌人。参谋部一部分人是阴谋分子,另一部分人在敌人枪弹下惊慌失措或狼狈逃窜,他们甚至未经一战就逃跑,放弃了西伯利亚、彼尔姆、伊热夫斯克,这些地区的陷落对苏维埃来说生死攸关。如果我们不能在喀山阻止白匪军前进,击败他们,那么莫斯科将会失守,苏维埃共和国将有覆灭的危险,守住喀山已经成为‘不胜利,毋宁死’的问题,但要守住喀山,击败白匪军,首先必须建立一支誓死保卫苏维埃的军队。”
  语声稍顿,头发微卷的托洛茨基唇间再次响起不含一丝感情,但却异常坚定语气,说话时镜片后的细眼透出冷意,随即更为冷酷的声音再次从唇间涌出。
  “我警告你们中的每一个人,凡部队擅自退却,首先枪毙该部队政委,其次是司令,英勇善战的战士将提升到指挥岗位上,对懦夫、损人利己者和叛徒将严惩不贷,这一点我向全体赤卫军官兵保证。”
  随着托洛斯基的警告,车厢内温度骤降,每个人都感觉到一股冷意,尤其是从伊热夫斯克撤退的指挥员和政委,汗水从他们额头上流下来,当看到主席同志的眼睛盯着他们的时候,他们可以感觉到其中的杀意。
  托洛茨基目光朝自己投来的时候,从伊热夫斯克撤下来的捷里斯科夫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为伊热夫斯克沦陷争辩道:“特……特使同志,我们……我们严格执行了来自莫斯科的命令,把城中每一个可以拿枪的人都送上战场,不过敌我兵力悬殊,而且白匪军有中国制造的机枪、重炮、轰炸机,而我们呢?有什么?”
  听到捷里斯科夫为自己的失败辩解,原本无意追究责任的托洛茨基厉声驳斥道:“我们有保卫苏维埃的神圣使命,我们有不可战胜的意志,我要向莫斯科报告此事。”话音一落,托洛茨基便向车厢门边的契卡人员使了个眼色,随后满面绝望的捷里斯科夫便被两名契卡特工带到另一节车厢。几秒钟后,传出数声枪响,听到枪声的指挥员和政治委员不禁浑身一颤。
  “在清除叛徒、内奸,逮捕不执行作战命令指挥员的同时,我们必须要以社工党员作为军队骨干组织新军队。我从莫斯科带来800名年轻的社工党员,要把喀山的杂牌部队变成正规军。我已经要求从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地方调派更多工人党员加入东方方面军。在部队中,政治委员要被看作革命领袖和革命专政的直接代表,我们要告诫每一个赤卫军指挥员、战士,在俄罗斯革命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要求他们每一个人做出最大牺牲。”
  托洛茨基在车厢内来回渡步,环视车厢内东方方面军指挥员和政治委员,车厢内众人连忙立正,即便是伏龙芝这位老社工党员神色也为之一紧。
  “这里不是上乌金斯克,也不是叶卡捷琳堡,更不是伊热夫斯克,这里是喀山,托尔斯泰、高尔基、乌米扬诺夫同志在年轻时,都曾在这里生活、学习过,曾有许多革命家、科学泰斗、文学大师和社会活动家在此生活、工作。守住喀山并不仅仅是‘不胜利,毋宁死’的问题,假如让白匪军占领这里,他们将会从这里攻入莫斯科,那么整个苏维埃都会崩溃,我要守卫喀山的每一个战士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我要他们拿出俄罗斯人的勇气来。”
  “我并没有打过仗,在斯维亚日斯克、在喀山,将是我首次上战场,我亲临战线还是第一次,你们是赤卫军指挥员、政治委员,击败敌人、鼓励士气是你们的责任和义务,以苏维埃的名义发誓,我绝不会吝惜于革命的暴力,任何擅自撤退者都将会被处决,无论是士兵或是指挥员,经过莫斯科批准由瓦采季斯·约阿基姆·约阿基莫维奇同志出任东方战线司令员,全权指挥这场事关苏维埃的生死战争。”
  托洛斯基注意到在自己宣布任命瓦采季斯为东方战线司令员时,车厢内所有人都愣住了,无论是伏龙芝或是绍林,既便是瓦采季斯也同样被惊呆了,东方战线司令员将指挥两个集团军近四十万军队,而且兵力还会进一步增强。
  散会后被留下的瓦采季斯诚恐不安地注视着托洛茨基,瓦采季斯对被突然任命为东方战线司令员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刚想开口说些什么,瓦采季斯的话便被托洛茨基止住了。
  “瓦采季斯同志,对于你的任命,我已经取得莫斯科方面以及乌米扬诺夫同志的同意,而且经过苏维埃委员会批准,你现在的责任是用无比的忠诚努力工作,以一场伟大的胜利回报党和苏维埃对你信任。”托洛茨基示意瓦采季斯坐下面带微笑地说道。
  与出身于军事院校的旧军官不同,瓦采季斯没有在革命的漩涡中惊慌失措,即使身处困境,也朝气蓬勃努力奋斗,他不断号召、鼓励、下命令,甚至在没有完成命令希望时也仍下命令。他不仅通晓军事,而且在混乱中不惊慌失措。托洛茨基对他赏识的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东方战线崩溃后司令部最后撤离的指挥员,即便东方战线几近崩溃,仍保持乐观主义态度。
  “是,主席同志,但在此之前我有一个要求?”听到托洛茨基的话后瓦采季斯立即敬礼说道。和其他军事专家最怕逾越权限不同,瓦采季斯渴望更多权力,没有权力自己就不可能守住喀山。
  对于瓦采季斯如此迅速的完成身份转变,托洛茨基非常欣赏:“只要能守住喀山,巩固东方战线,无论我或是莫斯科会满足你一切要求。”
  瓦采季斯没想到托洛茨基竟然如此干脆,受到鼓励的瓦采季斯沉思了数秒,要求道:“我要求前线指挥官不得干涉军事专家具体作战行动,东方战线的溃败和各级政委粗暴干涉、更改军事专家作战计划不无关系。我要求组建一个完全由军事专家组成的参谋部直接制定布署作战方案,各级指挥员和政治委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参谋部的命令。既便是您,尊敬的主席同志,也不得干涉参谋部工作和作战方案的制定,敌人正是靠我们缺少军事组织能力而取胜。”
  听到瓦采季斯的要求,托洛茨基陷入沉思。政治委员拥有最终决定权是人民委员会和全俄中央委员会的决定,至于军事专家不过是为了弥补各级指挥员和政治委员军事组织能力不足而采取的应急措施,瓦采季斯却要纯粹由军事专家组成的参谋部获得指挥权而不是建议权。
  不过瓦采季斯说得是实话,赤卫军各级指挥员和政治委员并不信任军事专家,往往擅自更改或拒绝接受军事专家的建议,敌人正是利用这一点一次、又一次击败赤卫军。俄罗斯革命过于仓促,革命轻而易举获得胜利,却没有把引发革命根源一举清除,内部不稳,革命斗志减弱,而敌人却依靠我们缺乏军事组织能力取胜。
  “瓦采季斯同志我答应你的要求,去组建你需要的参谋部吧!在喀山城下教我们的部队学会军事组织能力的艺术。”沉思几十秒后,托洛茨基毅然同意瓦采季斯的要求。
  伊热夫斯克在乌拉尔西部、卡马河下游支流伊日河畔,是一个在乌拉尔山丘陵中的小城市,但这里却拥有俄罗斯最大兵工厂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在三周前这里被皇家近卫军占领,未被破坏的兵工厂在一周前开始恢复生产步枪、机枪,供应皇家近卫军以及护国军,这是伊尔库茨克政府控制的唯一一座兵工厂。
  伊热夫斯克工程学校是1800年俄罗斯政府决定在此建立兵工厂时与兵工厂一起创办的工程学校,113年来俄罗斯半数兵工技术人员毕业于这所学校,而现在在工程学校,布满沙包工事和身穿黑色军装的皇家近卫军官兵,工程学校兴建于1860年的两层教学楼则是皇家近卫军西方战线指挥部。
  “在这之前他指挥过一个拉脱维亚步兵师,这是从帝国陆军里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支队伍。拉脱维亚农场雇工、工人、贫农痛恨波罗的海沿岸的贵族。正是这种仇恨使得在对德作战中表现英勇,所以拉脱维亚步兵团是沙皇军队中最精锐的部队。二月暴动后,他们几乎全部赤化了,在八月革命中起到重大作用。瓦采季斯精明强干、积极、足智多谋,曾在击败左派社会革命党起义时大显身手,在他的指挥下,把几门小炮布置在阴谋者司令部对面,只用了两、三发直射,只用威慑,就把社会革命党起义者吓得四散奔逃。他已经组建了一支完全由军事专家组成的参谋部,而且参谋部从托洛茨基处得到授权,全权指挥喀山城防御,各级指挥员和政治委员必须无条件服从参谋部命令。”
  卡佳捷里年科向参谋部将军们汇报赤卫军东方战线新任司令员的资料,情报是调查部间谍费九牛二虎之力才得到的最新情报,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一直以来近卫军最大的优势并不是中国人的重炮和空军,而是赤卫军指挥员低劣的军事水平和混乱的指挥,可是在喀山这个优势将不复存在。
  “这群该死的叛徒,他们辜负了沙皇陛下对他们的培养和信任,背弃了军官的荣耀,该死的叛徒!”听到军事专家接管了赤卫军,杜托夫·亚历山大·伊里奇破口大骂,在说话时不忘朝周围“绿皮蛙”挑衅的扫视一眼,在杜托夫看来他们同样是叛徒。
  听到杜托夫的诅咒,卡佳尴尬的停止了汇报,作战室内身穿绿色军装的护国军将军们脸上都露出尴尬的神色。
  和皇家近卫军不同,护国军尽管是俄罗斯军队,但却服从中国方面指挥,说到叛徒,他们也是其中之一。
  “杜托夫中将,卡佳少将,请您继续。”见作战室内护国军将军们脸色微变,身为司令员的米·瓦·阿列克塞耶夫上将鼓励道,近卫军将军不喜欢护国军的绿皮蛙这不是秘密,但现在俄罗斯需要团结。
  得到上将命令后,卡佳调整一下尴尬的心情,接着作简报。
  “当前,除了尽可能派出更多军队之外,在莫斯科要求下各地苏维埃、党、工会创立了一支新部队,他们把数千名社工党员派到喀山城下,充实到喀山守军之中,尽管他们中很多人甚至还不会使用武器,但是他们有不惜一切争取胜利的愿望,这是最主要的,他们使几近崩裂的军队挺起了胸膛。”听取卡佳汇报后,米·瓦·阿列克塞耶夫上将环视作战室内的将军们,大多数将军脸上都没有先前的轻松之色。
  “将军们,这次我们或许要打一场比叶卡捷琳堡更为艰苦的战斗,但是我相信在沙皇陛下和上帝保佑下,我们一定能够攻克喀山,我向沙皇陛下和安娜摄政承诺过,一定会把双头鹰旗和三色旗带到莫斯科、彼得格勒,打下了喀山,下一个目标就是莫斯科。”
  ……
  “催泪弹?”司马不可思议地看着电报。催泪弹同样是特种烟幕弹的一种,作为部署在新疆地区的二十五师因为特殊的任务性质,所以配发大量西北化工去年刚合成的苯氯乙酮为装料的催泪弹,尽管催泪弹从未投入过实战。
  二十五师没有使用特种弹让司马长松一口气,先前之所以要严惩二十五师主官,是因为化学武器是个底线,尤其在国内在城区使用化学武器,造成的恶劣影响甚至会危害到边防军这个团体。
  “他们把配属的催泪弹全部打进西宁城,当天西宁没有刮风,甚至连微风都没有,而且高大的城墙进一步遮挡住城内空气流动,高密度催泪毒气造成的杀伤效果,远比100发光气炮弹造成的杀伤效果更显著,那个叫徐籍的炮兵上尉好心办了坏事。”蔡锷哭笑不得地说道,用催泪弹代替特种弹是好心,但特殊环境和高密度投掷量,却得到一个完全相反的结果,他想救人,但却杀死了更多人,一发光气弹的杀伤范围实在有限。
  “好心办坏事?我们没使用化学毒气不是吗?催泪弹造成的意外谁都没想到,意外而已,调查组不必派出了,让二十五师军医负责验尸,然后把验尸报告和照片上交司令部。”司马给这件事定了性,在战士遭到虐杀后用化武器报复司马并不反对,但要区分场合。边防军使用化学武器没有太多限制,但绝不能应用在人口密集地区,一旦干顺了手,他们会毫无顾忌的使用化学武器,未来后果不堪设想。这只是一次意外,无论死伤,仅是意外而已,意外谁也不想发生。这件事定性成意外之后,团体荣誉得到维护,个人也不会受到罚戒。
  走在西宁大街上徐籍看到街边破席上躺满尸体,心似滴血。死者中大都是老人妇女儿童甚至还有婴儿,这些人身体素质差,过于浓密的苯氯乙酮烟雾夺去了他们的生命。二十五师军医检查了几具尸体后将胶皮手套脱下,在记录本上随手写上验尸结果。
  “吸入大量苯氯乙酮会刺激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咳嗽、流泪、延迟性肺水肿,死者大都因为身体素质较差,因呼吸困难进而引起心跳停止,建议下次尽可能避免在空气不流通地区大量投掷催泪弹,这是一个谁也不愿看到的意外而已。”
第161章
  清晨太阳将阴霾驱散,把金色阳光撒在大地上,淡淡的薄雾笼罩天际,透过薄雾可以看到田野、森林、草原上绵延的铁丝网和翻开黑土地战壕,绵延的战壕中每隔一段可以看到一面红旗,这是革命的旗帜。在绿色田野中一条铁路向东方绵延,但是上面的铁轨已被拆毁,由钢轨制成的三角架倒插田野间,露出工字形断头,枕木变成了铁丝网的连接桩或是土木工事的棚顶。
  在荒废的田野上池塘里,可以看到一些尸体鼓着肚皮躺在水中,空气中弥漫阵阵死尸的恶臭,这些是被处决的意志不坚者和逃兵。成千上万把刺刀在战壕内投出无数小小波光。在泥泞的战壕里,头戴尖帽的赤卫军战士喝着杯子里稀得可映出人影的菜叶面汤。内战给俄罗斯带来巨大灾难,各种物品匮乏,公共设施遭受破坏,持续干旱又使各种作物难以生长,现在整个俄罗斯缺少粮食,早餐能喝到面汤已经让士兵感觉庆幸。
  战士们一边喝混着菜叶的面汤,一边听大喇叭里从莫斯科赶到前线的全俄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讲话,尽管大喇叭是来自干涉俄罗斯革命的帝国主义中国产品,苏维埃政权仍然为了宣传需要,通过走私商高价构买了大量喇叭。
  “同志们,公民们,兄弟姊妹们,英勇的赤卫军战士们,去年八月我们推翻压迫人民的临时政府,但反革命分子不甘心失败,在帝国主义国家支持下,残暴的沙皇在伊尔库茨复辟企图重新奴役俄罗斯人民,赤卫队和赤卫军进行了顽强抵抗,敌人的精锐部队已被击溃,被埋葬在战场上。但敌人又向前线投入新的兵力,继续进犯,他们占领了整个西伯利亚和乌拉尔一部分地区,帝国主义空军正在扩大轰炸区域,对俄罗斯城市狂轰滥炸,祖国面临严重危机。帝国主义国家和他们的走狗万恶的、可耻的白匪军正在逼近祖国的心脏莫斯科,整个俄罗斯的命运系于伏尔加河畔的城市喀山,就是在这里,你们脚下的这片土地,你们身后的这座城市。”
  “俄罗斯苏维埃控制的领土已经缩小到古代莫斯科公国大小而且被敌人团团包围,一旦喀山陷落就会轮到下诺夫戈罗德,此后就是一条直通莫斯科的毫无屏障的坦途。俄罗斯革命的命运将由喀山决定,由你们决定,在最危急的关头,革命的命运往往取决于一个营、一个连、一个政委的坚定性,在千钧一发之际俄罗斯是自由或是陷入奴役将由你们决定,英勇而光荣的赤卫军战士们。”
  刚喝完菜叶面汤的战士,见政治委员走过去,便起身伸了个懒腰,在铺满麦草的硬木板上睡了一夜腰身酸痛。伸懒腰的战士习惯性的用木板和碎镜片制成的潜望镜朝工事外望去,入眼是一片混杂大量杂草的黑麦田,黑麦已经接近成熟。
  “再过一两个星期估计就能吃上饱饭了。”望着铁丝网外“无主”的黑麦田内几近成熟的黑麦,战士忍不住YY,想到这肚子忍不住咕嘟一声,菜叶面汤并不能充饥。突然战士发现镜片上的麦田里似乎有些动静,杂草和黑麦不时晃动,晃动的方向一直朝向铁丝网,这不是风的作用,好像铁丝网上多出什么东西,是什么?
  在炮击开始的同时,穿伪装服的士兵把腰间扣索扣在最后一道铁丝网上,随后缓缓朝后方退去,动作显得轻车熟路,六个小时在铁丝网上挂了46个钳扣。爬到事先在田地间挖好的散兵坑中,从腰间拿出信号枪对天空扣动扳机,一条烟龙拖着白色烟尾飞向天空,打出信号的士兵,连忙将身体死死贴紧散兵坑旁的凹坑内。
  距离俄军前沿数百米的近卫军战壕一处半环形沙包工事后,站在吉普车旁身穿边防军军装的军官,看到升空的数十枚信号弹后,立即冲吉普车司机下令。
  利用潜望镜观察铁丝网内异动的战士,看到铁丝网间突然升腾起数道拖着白烟的火龙,是信号弹,突然意识到什么的战士,惊恐地喊道:“是敌人,快看。”话音未落,就听到空中传来怪异的声响,像尖锐的风哨,随后工事外传来剧烈的爆炸,连绵不绝的爆炸声使整个世界似乎都晃动起来,顺工事顶上圆木间的缝隙,碎土不断落入工事。
  半环形沙包工事内早已发动的吉普车奋力朝前开动,吉普车后拖着一条铅笔粗的钢索,被钢索拖住的吉普车先是一顿,随后飞似的驶出数十米,猛地一踩刹车才停下来。
  “用内开刃钢扣切断铁丝网效果还不错。”用望远镜观察到俄军前沿垂落的铁丝网间出现几十条一两米宽的通道,站在环形工事内的军官自言自语道,对于现在的效果显然很满意。
  用吉普车或卡车拖曳破坏敌军铁丝网在边防军中并不新鲜,与爆破筒、手榴弹比起来,拖曳破坏铁丝网成本低廉、效果显著。不过拖曳出的大堆铁丝网总会妨碍部队冲锋,前线士兵改进研制出内部开刃钢扣环,利用拖曳产生的力量切断铁丝网,因为俄国人使用的铁丝网大都是单股或双股铁丝网,试验效果很不错,这是内开刃钢扣环第一次用于实战。
  “放,放……”伴随军官怒吼声,位于森林中的炮一师、炮三师、炮五师阵地上数百门105至152榴弹炮不断发出轰鸣声,校射气球上的观察员通过电话为炮兵调校目标方位。越过乌拉尔山之后,原本一直配合俄罗斯皇家近卫军作战的边防军完全转入后勤保障,只有少量营计突击部队仍在第一线配合俄军作战,但边防军炮兵以及空军仍一如既往的为俄军提供炮火和空中支援,当然都由伊尔库茨克俄国政府买单。
  第一轮炮火平均发射了20至30发炮弹,是急促射,不停的打,以至于许多榴弹炮炮管都打红了,才不得不停下喘口气。接受过严格训练魁梧壮实的装填手连续运送数十发炮弹后,胳膊酸痛得无法伸直,以至不得不中途更换装填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