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730

  装填手们为了加快速度,不使送弹棍直接在右手上缠上毛巾,蘸上凉水,用拳头把炮弹顶上膛,手臂被几百度高温的炮膛烤起了泡,烫掉了皮。尽管这是俄罗斯人的战争,但在炮兵们看来,这是最佳的训练机会,实战训练的机会。所有炮位四周都是空弹壳、空弹箱,堆得像座小山。
  今天天气晴朗能见度非常不错,从炮兵阵地上肉眼都能看到俄军外围阵地陷入一片烈火硝烟之中。
  在第一轮炮火结束后,所有炮手全被退壳烟熏染得漆黑,除了牙齿、眼窝窝是白色的,整个人变成黑鬼,炮手们看到彼此的模样,都指着对方的黑脸嘻笑,这时运送炮弹的卡车驶入各个炮位,第二轮延伸炮击随之开始。
  紧张的透过土制潜望镜观察阵地前情况的战士,透过硝烟弥漫的阵地看到前面齐腰深的黑麦田里,出现一大片黑色散兵线,还有成千上万支刺刀在阳光下闪烁着蓝光。黑色的军装,是皇家近卫军。近卫军之名源自沙皇伊凡四世时期,伊凡四世沙皇组建了一支用来镇压农民起义的“近卫军”。
  近卫军酷酷的装束留在历史记录中:身着黑衣,披黑色斗篷,骑黑马,皇家近卫军在越过乌拉尔山后,按照历史记录,开始配发新式黑色军装。在后方炮火和机枪掩护下,身穿黑色近卫军军装的奥伦堡军四万余名官兵,挺着莫辛纳干步枪高呼口号,沿边防军工兵为他们在铁丝网间开辟的近百条通道,向赤卫军前沿阵地挺进,他们仍然沿用传统的战斗方式。
  “乌拉!”“沙皇万岁!”
  看到呼喊口号冲锋的白匪军,工事内军事专家摇响电话,同时拖着电话来到炮队镜旁,而指挥所内指挥员和政治委员,早已在军事专家命令下到战壕中布置防御力量,军事专家第一次主宰了这支军队。
  “喂,我是三五六团军事专家瓦谢里,战况危机白军破坏了铁线网,即将突破我军前沿,我需要炮火支援,我会亲自指引目标。”
  炮塔指挥官接到电话后急忙下令开炮。在钢筋混凝土和石块建成的堡垒式炮塔内,推弹车的水兵把炮弹推到炮尾装镇处,站在12英寸海岸炮炮尾的四名装填手立即将800磅炮弹推进弹膛,随后快速向炮膛内塞进发射药包。
  “坐标3500~1800、视界18,偏差43,放。”站在炮尾左侧的炮手猛地一拉炮绳。
  “轰!”伴随一声巨响,旧式1英寸架退炮猛烈后坐,在炮架上阻尼筒作用下停顿下来,炮身在重量作用下,顺着有一定坡度的滑道缓缓复位,同样一幕在喀山城外多处要塞炮塔处上演,外围要塞炮塔大都装备从喀琅施塔得等炮台调来的上世纪生产的旧式大口径架退炮,尽管火炮非常老旧,但威力却毫不逊色。
  “为了沙皇!”呼喊口号挺着刺刀的近卫军官兵,并没有在意头顶呼啸而过的炮弹,800磅重炮弹发出的尖啸,绝不是普通中小口径炮弹所能比拟,似乎要撕碎天空。瞬间数百发炮弹落入黑色散兵线中,数百团白色、黑色烟云和橘红色烈焰升腾而起,残肢断体被四散抛出,黑浪般涌进的冲锋在密集弹雨下停滞。
  “操,可惜重臼炮射程不够,要不然有你们受的,先让你们舒服一会。”炮校观测汽球上的观察员透过炮镜观察远处如巨大坟包的堡垒炮塔气愤得骂道。尽管从航拍照片和赤卫军中传出的情报显示,赤卫军耗费大量人力在城内外,以海岸地区调来的海岸炮为主,构成喀山防御火力核心。
  但边防军炮兵和空军对此仍然无能为力,堡垒炮塔四周是厚达一米的砌石,顶部一米厚的钢筋混凝土,而且还有数米覆盖土层,对于堡垒化的炮塔,只有重型臼炮营装备的M5式305毫米臼炮可以击毁,但重型臼炮射程有限,至少在近卫军打到堡垒外围之前,重型臼炮只是个摆设。
  “雷鸣,注意隐蔽,俄国佬开始发威了,调整目标方位R-36A,J-24D……破障爆破弹五发,覆盖射击。”汽球吊篮上的观察员边提醒战友边在地图上标定赤俄炮兵阵地,通过电话报出方位。赤俄炮兵在炮击的同时,也暴露了自己的方位。尽管炮兵师的榴弹炮、加农炮无法威胁拥有坚固工事保护的重炮,但赤俄野炮阵地的简易工事却无法承受榴弹炮的炮击。
  “目标方位R-36A、J-24D……破障爆破弹五发。”得到目标方位后,炮一师重加农炮团24门152毫米远程加农炮调整目标方位。152毫米远程加农炮是以法制155毫米GPF加农炮为原型制造,是边防军炮兵部队最新锐的武器,边防军目前仅建有四个重加炮兵团,而在欧俄就布署了两个重炮团。
  “放!”随着军官猛地甩下手中的小旗,伴着轰鸣声24发重磅炮弹飞向了目标。
  赤俄炮兵的反击此时已经放慢,周围一切似乎都在燃烧,有青枯的杂草有近熟的黑麦。炽热的弹片在距离赤卫军前沿不到两百米的开阔地间交错纷飞,在炮弹冲击波中军装被撕碎的近卫军士兵惊恐的东奔西突,纷纷被炽热的弹片夺去生命。
  趴在弹坑中手拿指挥刀的军官使劲吐出嘴中沙土,身边是面色苍白,紧张不已的士兵,趴在杂草黑麦丛中,被赤俄排炮吓得瑟瑟发抖。
  “士兵们忘记敌人的炮火吧!上帝与我们同在,从西伯利亚直到现在我们从没后退过,这次也是同样,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不成功便成仁,为了俄罗斯,为了信念,抬起你们的头向前冲锋,乌拉!”弹坑里的军官突然大吼着跳出弹坑,跌跌撞撞、笨拙的挥舞指挥刀向前冲锋,越过一个个弹坑、土堆,竭力保持身体平衡,同时不忘踢打趴在地上的士兵,督促他们冲锋。
  他忽略了头顶炮弹撕裂空气时的呼啸声,一声巨响,挥动军刀的军官背部猛然感觉到有股灼热的气浪向自己涌来,这股可怕的力量将他整个人推离地面,与此同时感觉身体好象被撕成了两截,在最后刹那,他看到原本趴在地上的士兵冲锋了。
  土木工事内笼罩着刺鼻的硝烟,身穿单衣的炮兵在指挥员命令下,不断将炮弹推入炮膛,拉动炮栓以最快速度发射炮弹。
  “坐标3200~2100、视界19,偏差45,……”将耳朵贴在电话上的指挥员大声传达新坐标,但话声未落,头顶就传来木梁被撞碎的声响,在目瞪口呆中一道黑绿色影子撞碎工事顶的木梁后直穿入工事内。
  “轰!”炮位工事内的木梁和火炮被剧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抛到半空。
  “乌啦!”在军官的带动和踢打下,原本被炮击吓得瑟瑟发抖的近卫军士兵努力站起来,狂呼口号挺着刺刀冲向赤卫军战壕,原本肆虐的炮火减弱了许多,再也不像先前那般密集,赤俄炮兵好像哑了一般。
  从战壕旁未炸垮的工事内涌出侥幸在炮击中幸免于难的赤卫军官兵,面对汹涌而来黑色浪潮,在政治委员和指挥员率领下纷纷扣动扳机,马克沁机枪喷出的弹雨扫入黑色浪潮中,如同镰刀划过麦田将数十人掠倒在地,对他们来说后退意味着死亡。
  靠在战壕壁上的一个年轻赤卫军士兵尽量将胳膊肘放稳,将脸颊贴住枪托,避开逆光搜寻目标,一个肩上镶穗带的白卫军官落到他的眼中,挥舞指挥刀的军官似乎在大声呼喊着什么,将准星对准白卫军军官脑袋,士兵扣动扳机,击发后立即拉动枪栓,而白卫军军官已经变成一具死尸。
  阵地前无数刺刀发出的寒光距离越来越近,在距离缩短到数十米后,手持转轮手枪的政治委员感觉到一丝寒意,想到军事委员主席的讲话,政治委员咬咬牙朝身后大声呼喊:“光荣的赤卫军战士们,祖国的生死存亡就在你们身后,是享受自由或是被奴役,将由你们决定,为了苏维埃,为了俄罗斯,乌拉!”随即挥动手枪纵身跳出战壕,战壕里的士兵和其它政治委员也跟着纷纷跳出战壕,挺着刺刀向冲至阵地前的敌军发起反冲锋,在赤卫军前沿几十米处,黑色和灰色浪潮猛地撞击在一起,用刺刀厮杀肉搏。
  “俄罗斯人也很勇敢不是吗?”见奥伦堡军不计伤亡,攻克俄军第一道战壕,黄维疆放下望远镜对身边的俞明辉说道。赤卫军的顽强黄维疆深有体会,如果奥伦堡军不是倾巢而出,依靠三个波次人海淹没了反扑的赤卫军,恐怕惨败的会是近卫军。
  “如果没有三个炮兵师屏断炮击,切断前沿赤卫军和后方联系,奥伦堡军也不会好到那里去,如此密集的冲锋队形,估计他们的伤亡至少超过20%,真亏他们和德国人打了三年,依旧采用炮兵削弱敌军防御,炮击停止,步兵密集横阵队形冲锋前进老战术,白瞎了。照这种打法,要打到莫斯科,近卫军就是再补充一百万兵力都不够。”对于俄国人的勇敢俞明辉深有同感。
  但对于这种打法俞明辉不敢苟同,俞明辉认为这种过时的战术实在是愚蠢至极,而俄国人不思变通更是不可救药。传统炮兵掩护、步兵密集队形冲锋战术早已落伍,长时间炮击会让敌人警戒,炮击时间过长让敌人有时间调动预备队,在炮击停止时投入战线防御,欧洲战场之所以僵持不下,正因为这种落后的战术。打了三年仗没有一丁点儿长进,在俞明辉看来已经不能用愚蠢来形容了,如果不是为了节约炮弹,恐怕他们根本就不会接受边防军参谋人员提出的重点短暂猛烈炮击、脆弱点突破的概念。
  “不过场面震撼人心,如此狭窄地区,四万人分成三个波次冲锋,啧!啧!凡尔登恐怕也不过如此吧!他们多死点人对咱们……。听说那个达莎都追到这里来了。”俞明辉的指责黄维疆不以为然,但话说了一半,就机警的打住话题。俄国人的死伤黄维疆并不在意,潜意识之中黄维疆倒希望能多死点人,削弱俄罗斯的实力绝对符合中国利益。
  “或许这才是司令部的本意。”想到部队越过乌拉尔山之后的种种表现,黄维疆隐约猜测出司令部和自己的想法恐怕是一致的,尽可能削弱俄国人的实力。但这个念头刚冒出来,黄维疆就压回心底,有些事情难得糊涂,这不是自己该考虑的问题。
  “可不是,二连阎二柱那愣小子憨人有憨福,一件短衫换回个媳妇,如果不是咱们不招收俄国人,那个达莎恨不得进咱们的野战医院,现在他们小两口,呵呵!估计等打完仗,咱们营八百多号兄弟,有一多半都能娶个俄国媳妇。喂!你说我也找个俄国媳妇怎么样?”营长下半句什么意思俞明辉当然明白,不过还是非常配合的把话题扯到一路从丘索瓦亚河铁路桥追来的女孩身上,俞明辉很欣赏这个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女孩,心中憧憬着找一个同样的女人。
  “只要你愿意,在西伯利亚至少有400亩荣军地等着你,你是中尉,有800亩。”
第162章
宣传的作用
  鲁尼科夫恢复知觉后,发现自己还活着,头疼得厉害,四周寂静无声,好像炮火停息了。鲁尼科夫只记得正在和近卫军士兵搏杀时,一股强烈的气流将自己推倒在地,有什么东西压在自己身上,然后便失去了意识。脑内不停轰响的鲁尼科夫试着想动一下,但压在身上的东西太重了,根本无法动弹,这时鲁尼科夫才发现自己被压在一堆泥土下,身上还压着一具尸体,是个近卫军士兵的尸体,准确的来说是他的小腹下半肢。
  脑内轰响声渐渐退却时,周围刺刀刺入身体的声音、受伤者的呻吟声、祈求声混杂在一起在鲁尼科夫耳边响起,用力睁开眼睛,只见身穿黑色军装的近卫军士兵正在打扫战场,地面上到处是穿灰色和黑色军装的尸体,军装颜色区分着他们的阵营,灰色的是赤卫军、黑色的是近卫军。
  “我们败了。”看到身穿黑色军装的士兵用刺刀解决穿灰色军装的伤员,听到他们的祈求声、呻吟以及尖叫声,鲁尼科夫明白自己一方失败了,失败并没让鲁尼科夫感觉悲痛,眼见黑衣人用刺刀收拾自己的“革命同志”时,鲁尼科夫唯一想的是怎么活下来。
  “他们会不会用刺刀捅自己?”被泥土和碎肢压住的鲁尼科夫想到黑衣人不久之后将会把刺刀刺入自己胸膛脸上冷汗直冒。鼻子中满是恶臭味的鲁尼科夫这时才注意到双眼间竟然有一根肠子,突然一双军靴慢慢朝自己走过来。鲁尼科夫连忙闭上双眼,静静等待死亡的来临。尽管身边不时响起脚步声,但让鲁尼科夫庆幸的他们竟然没发现自己,偶尔大胆睁开眼睛,鲁尼科夫甚至看到滴血的刺刀刀尖从自己眼前掠过。
  “上帝保佑!”鲁尼科夫在心中为自己的幸运祈祷,同时祈祷快一点天黑,才有机会逃回第一道防线,如果被近卫军发现一定会处死自己这个“红狗”,尽管鲁尼科扶并不是自愿参军,鲁尼科夫并不知道是身上的残肢、断肠和满身血污拯救了自己。
  当鲁尼科夫在祈祷中期待黑暗降临时,在数公里外的河边,穿绿色军装的战士和一个穿白衣的护士两个人肩并肩的偎依在树边,护士把自己的脑袋靠在战士肩膀上。
  “达莎,等俺退役了,先回山东老家,风风光光把咱们的事办了,然后把俺娘、俺兄弟、妹子都接回来,嘿嘿!400亩荣军农场,整整400亩地外加一处房子,搁在老家俺也算是大财东了,就等着过好日子吧!”靠在树上的阎二柱右手轻环着达莎的细腰憧憬美好的未来。
  阎二柱没想到当兵打仗,竟然打回一房漂亮的洋媳妇,外加400亩荣军地。尽管知道达莎并不一定能听懂自己的讲话,但是阎二柱仍然忍不住和媳妇分享对未来的憧憬。荣军农场是一个月前部队下发的通知,他们在退役后如果选择留在西伯利亚生活,除了得到一笔不菲的退役金外,还可以得到400亩荣军农场以及一处住房。这是司令部新制定的荣军安置计划的一部分,在西伯利亚呆了一年多,阎二柱和大多数战友一样,早已经打心眼里爱上这个山清水秀,地肥得能捏出油的地方,能留在这自然不会反对。
  “嗯!”虽然并没完全听懂抱着自己的爱人在说些什么,但面带幸福笑容的达莎依然巧笑嫣然的用生硬的中文答应道,双手则不时把玩指上的戒指,在十几分钟前他终于向自己求婚了,用中国人的话说,自己终于修成了正果。从丘索瓦亚河铁路桥他救下自己之后,自己就以俄罗斯护教团护士身份一路追到喀山,终于得偿所愿成为他的妻子,尽管现在还是未婚妻,但是达莎依然被幸福包围。
  “谢谢你!”环抱着偎依在自己肩头的达莎,阎二柱由衷地说道。就在这时远处再一次传来隆隆炮声,阎二柱仍然没有起身的样子,今天是按营长命令来给护教团医院送一批药品,所以有时间陪达莎多呆两个小时。
  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躺在尸堆中鲁尼科夫木然的倾听着附近的爆炸声,被炮弹炸起的土块不时从空中落下,偶然还伴随肢体碎块,就像一两息前落到头边断臂,不时落下的炮弹,吓得鲁尼科夫一动不动,静待死亡来临的感觉使鲁尼科夫倍受煎熬,他甚至希望有一发炮弹落到自己身上,然后一切苦难都结束了。
  就在这时鲁尼科夫听到空中传来怪异的呼啸声,不似普通炮弹尖锐或是沉闷的啸声,更像空气被撕扯时发出的声响。
  “轰!”一声巨响紧跟着地动山摇,一股可怕的气浪夹杂着土块、碎肢、断木从鲁尼科夫身上掠过,力量猛烈至极,几乎带走所有的空气,使他透过不气来。
  “这是一个机会。”深吸一口满含硝烟味的空气,让头脑轰响听不到一丝声音的鲁尼科夫意识到这也许是逃回去的机会。不愿意静待死亡的鲁尼科夫猛地站起来,顾不上吐出嘴中混合鲜血的泥土,猫腰朝西狂奔。
  原本被近卫军占领的战壕中出现一个十余米巨大弹坑,周围躺满身挂黑色布条的尸体。当鲁尼科夫踩着被炮弹炸得稀松的土壤穿越战壕时,战壕里的近卫军官兵根本没有注意他的存在,都在匆忙躲避赤俄远程要塞火炮猛烈炮击,任由鲁尼科夫朝赤卫军防线跑去。
  虽然神志恍惚,但活下去的信念支撑着鲁尼科夫,听到头顶传来炮弹尖啸声,本能反应使得他猛地扑进前方一个弹坑中,身后再次传来一声巨响。跳入弹坑的鲁尼科夫惊恐地瞪着突然出现的陌生人,他身穿蓝白条纹水兵背心、黑裤子上满是泥污,斜躺在弹坑内用步枪对准突然跳进弹坑浑身血污的陌生人。平端步枪的年轻人看到来者身上的灰色军装便放下步枪。
  “赤卫军?”耳内依然轰鸣的鲁尼科夫仍然明白了眼前这个人的意思,一半是看他嘴唇嚅动,一半是隐约的声响,于是点点头。身穿水兵背心的年轻人额头上淌着血,不时用手擦拭,脸上有一块长达数厘米的伤口,尽管伤口不深,但血仍然不住往外流淌。鲁尼科夫摸了一下口袋,拿出一卷黄纸包捆的绷带。
  “给。”
  “谢谢!”身穿水兵背心的年轻人把枪抱在怀里,接过绷带在脑袋上缠了一圈。
  “你好,同志,康达洛斯基,一九六步兵团三营政治委员。”包扎好伤口后,康达洛斯基伸出右手介绍自己,康达洛斯基坚信眼前这个浑身血污的士兵绝对不是逃兵。
  “你好,政治委员同志,一五三步兵团鲁尼科夫。”鲁尼科夫连忙与其握手,这个十八、九岁的年轻人竟然是政治委员,这让鲁尼科夫后背直冒冷汗,尤其是看到对方怀里的步枪后。
  康达洛斯基犹豫了一下问鲁尼科夫:“你枪法准吗?”
  “可以吧!”听到政治委员的问题,鲁尼科夫一愣然后回答道。
  “你看清观察窗后的白匪军了吗?”康达洛斯基趴在弹坑边手指百米外原本属于自己的掩蔽所。
  “看得很清楚。”鲁尼科夫看到掩蔽所观察窗后有几名白匪军军官来回走动,并不时拿望远镜指指点点向外观察并交头接耳。
  “有把握打死中间那个吗?就是肩上挂缀带中将军衔的家伙,他正用望远镜观察我们后方战线,有把握打死他吗?”康达洛斯基问道。尽管不知道敌军中将姓名,但他是掩蔽所中军衔最高的,所以是最好的目标。作为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同志挑选来的党员之一,康达洛斯基和一起来的同志一样,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甚至不会开枪,只有满腔热情和革命精神。在弹坑里康达洛斯基偶尔会想如果当时政治委员不跳出战壕和敌人展开白刃战,或许战壕还能守住,至少会给敌人更大杀伤。
  “能,但我需要一支步枪。”鲁尼科夫毫不犹豫的回答道。
  “给你,记住枪里只有一发子弹。”把步枪递给鲁尼科夫,康达洛斯基很窘。在战壕失守后藏身于弹坑的康达洛斯基发现自己的掩蔽所成为敌军前线指挥部,就试图暗算敌人的将军,但开了四枪,子弹都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幸好没被敌人发现,但枪里只剩下一发子弹,这是最后的机会。
  鲁尼洛夫接过步枪,拉动枪栓把子弹上膛,立即趴在弹坑边用肩窝顶住枪托,将胳肘放稳,腮部贴住莫辛步枪的桦木枪托,瞄准目标。此时镶穗带的白卫军中将,正在用望远镜观察敌阵,不时对身边军官们交待着什么。在准星与目标脑袋叠到一起时,一个虚影出现在目标身后,鲁尼洛夫立即扣动扳机。
  “砰!”肩头一顿,子弹飞出去准确击中目标的脑袋,目标人物瞬间摔倒在地,目标身后一个挂金肩章的白卫军军官,吃惊的捂住喉咙,顺着他的指缝流出蛞蝓般的血液,然后一头翻倒,从视线中消失。枪响后康达洛斯基目瞪口呆地望着一片慌乱的掩蔽所,缩回弹坑后不可思议的瞪着刚蹲下身的鲁尼洛夫,康达洛斯基感觉自己有幸见证了奇迹的诞生“一枪击毙两个白匪军将军”。
  “政治委员同志完成任务。”面色异常平静的鲁尼洛夫把步枪重新交给康达洛斯基。
  “对我们而言这绝对是一场伟大的胜利,一天之中,我军就击毙了两名白匪军将军,其中一人是杜托夫·亚历山大·伊里奇,白匪军中将,奥伦堡匪军司令,乌拉尔地区反革命活动的策划者,从去年八月起就在奥伦堡领导了反对苏维埃的叛乱,数以万计的革命者死在他的屠刀下,现在终于得到应有的惩罚。在他和他的走狗庆祝所谓胜利的时候,被一名英勇的赤卫军战士击毙于指挥所中,杜托夫的死亡告诉他的走狗同伴和主子们,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看到25集团军军报上的报道,托洛茨基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尽管不过一天就失去四分之一的外围防线,但击毙白匪军两名将军的战果仍然是一场伟大的胜利,这是一个鼓舞全国士气的消息。
  “古谢夫同志,我们要树立一个英雄士兵,而不是英明领袖、伟大将军,士兵们不需要这些东西,我们需要一个来自士兵中的英雄,让士兵身边的英雄去鼓舞士气,让他们相信这场战争我们一定会赢得胜利,我们要让整个俄罗斯都知道英勇战士的功绩,相信榜样的力量会改变这场战争。”放下25集团军军报,托洛茨基激动地说,只有士兵中的英雄才能够被士兵接受,让他们看到胜利的希望,善长宣传的托洛茨基知道,对于军队和民间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为什么?”听到托洛茨基的建议,古谢夫先是一愣然后反问道,宣传普通士兵和目前国内宣传基调完全不同,国内现在更侧重对领袖和高级官员的宣传,革命之所以成功很大方面归功于对领袖的宣传,而不是宣传无名小卒。
  目前全国各地全力宣传斯维亚日斯克,在国内报纸宣传中,托洛茨基同志的到来使局势发生决定性的转变,在偏僻的斯维亚日斯克车站上托洛茨基专列带来了必胜的信心。报纸上千篇一律的是托洛茨基深入部队中做了大量工作、大量动员,通过对军队各方面工作的有力督促,把士气低落和松松垮垮的东方方面军变成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一定能够保证喀山不会沦陷。
  托洛茨基见古谢夫这位老社工党员仍然没有意识到榜样的作用,于是便开口解释道:“现在我们的士兵不是死于杀敌,就是被当做破坏分子处决。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给他们另一个选择,一条用勇气铺就的荣耀之路,报道英勇战斗的英雄、歌颂爱国精神,让他们确定必胜的信念,让榜样给人民和战士以希望,用榜样去激发他们的斗志,我们要让他们看到胜利的希望。仅只是宣传领导人和将军们是不够的,在这个困难时期人们不会相信一个领导人可以改变一切,但是人们却愿意相信一个英勇的士兵,相信榜样,榜样会给士兵带来希望。”
  “鲁尼洛夫奇迹般的一枪击毙两名白匪军将军,不,他还击毙了三名,不,是四名敌人,他仅用一夹子弹就消灭了两名将军、一名上校和三名白匪,这是个奇迹。在这个时候人民和战士们都需要奇迹,把鲁尼洛夫的奇迹传遍整个俄罗斯,让前线每一个士兵都听到鲁尼洛夫的名字,让他们景仰他、尊敬他,进而效仿他,学习他,以他为榜样。”
  托洛茨基的话响彻在车厢内,在斯维亚日斯克车站专列上,一个被精心包装的英雄出台了,英雄和榜样的力量或许正如托洛茨基所言,将会改变这场战争的胜负。宣传从来都是最为神奇的力量,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社工党人更能看到其中蕴含的巨大力量,当然除了西北之外,相比于社工党人生硬、稚嫩的宣传,源自后世拥有诸多成熟经验的西北,在宣传和意识形态灌输上无疑才是这个时代的领头羊。
  ……
  布喀达坂峰位于昆仑山中阿尔格山东端与博卡雷克塔山西头交接处,布喀达坂在缠回语中意为“野牛岭”,山峰四周分布着数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布喀达坂峰高耸于群峰之上,与东面一座667l米高峰遥相对峙,雪原绵延,气势磅礴。山区地处温带草原边缘,牧草繁茂,遍地是英蓖草、白利果等丛生矮禾草和矮灌木,常有野牛、藏原羚、黄羊、白唇鹿、藏羚羊、野驴等野生动物出没其间,高原牧场上骆驼昂首阔步,牛、羊、马群比比皆是。
  在这片荒芜人烟的高原草场上,耸立着数十座藏式毡帐,穿着破烂藏式服装的男男女发来回走动,这里显然是一个藏民游牧地。破旧的藏式毡账和远处连绵起伏的军帐以及数十辆卡车形成鲜明对比,文明和原始在此碰撞交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