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730

  至于地方财政,则更加混乱,在旧税目外大量增加所谓的“附加税”或其他新税,如田赋附加税,国家规定不得超过正税的30%,但实际上不仅大大超过国家规定,而且达到正赋的若干倍。此外,税捐繁重苛细,无货不税,无物不捐。不仅活人抽捐,甚至死人棺材也须纳税,虽然苛捐杂税泛滥,但仍然没有解决政府财政亏空困境,其间,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严重不相匹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自共和以来,国家财政严重空竭,尤其是在前大总统袁世凯去世后,中央失去对大半省份的控制,不仅地方解款无望,甚至连中央的专款亦无法实行,国家财政更是举步维艰。
  其它党派无法喊出这一口号,是因为他们不敢保证可以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建立中央政权却是复兴党施政的主要目标。西北无田赋、无摊派、无附加税、无杂税,亦可维持政府运行,放之全国亦然,以商税代农税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戴明泽看着已经入眼的村庄,见村口一个老者带着一群后生正在建房。
  “绍武先生,还是一会看这些东西吧!我想绍武先生需要向那些民众表现您的亲民一面!”无论在世界上任何一外角落,竞选是一场戏,都是政治家们粉墨登场亲身为民众演出的一场戏剧,至于台词和行为的真假,恐怕只有民众自己去分辨了。
  在村口处轿车停了下来,万富华和戴明泽等先后下了汽车,万富华走到两手泥污面近七十的老农面前关切地问:“老大哥,看这要盖房子啊?”
  满身泥污的老农显然是没听清楚,只是侧着耳朵,脸上带着些许不安之色,尤其是在看到后面卡车上下来十几人后。
  “啊?”面带亲切笑色的万富华说:“老大哥贵姓啊?”
  有些惶恐不安的老农,望着从车上跳下来人,一时无措起来。这时一个年轻后生放下手下的活计,先冲着眼前的先生鞠了个躬。
  “先生,我爷爷耳背,还请您见谅。”话罢,他对着老农耳朵大声说:“这位先生问你贵姓!”老农这才明白过来。
  “姓吴!先生!”说话时神色显得有些紧张,老农弄不清楚眼前这贵人的身份,这是咋回事?
  万富华于是也对着老农耳朵大声说:“老大哥好福气啊,大哥您有几个儿子呀?”一听眼前这先生问平生自己最得意之事,老农脸上顿时笑得开了花,满是得意之色。
  “几个?足足十二个哩!”老农的回答让万富华一愣。
  “好家伙!竟然生了这么多儿子啊!你老哥可是多子多福啊!盖这房是准备给儿子办事?”
  此时浑身泥污的老农满面皆是得意之色,纵你有家财万贯,也不一定有咱老吴家的壮丁多不是,像村里的吴太爷,虽说是村里最富的人,可三代都是独苗儿。
  “嗯!小十到年就二十五了,该娶房媳妇了!这不家里出点,当哥哥的再凑点,亲都说好了,就是前庄的!”见老农在提到媳妇时眼间露出些许愁意,从他言语里万富华知道这老哥是怎么回事。
  “娶儿媳妇!儿多是福,等儿子长大了要娶媳妇,就轮到当爹地犯难了!老哥这能给老十娶上亲,也不容易啊!”
  “那可不是呗!十一、十二都二十好几的人了,到现在还没说上亲!难啊!”见这贵人带来的人在场里搭着台子,而这贵人又一副和自己唠嗑的架子老农随口说道。
  望着村头忙活着的年轻后生还有成阵的孩童,万富华似是无意地问了句。
  “老哥!您有多少孙子啦?”
  “三十二个啦!”说话时老农脸上带着得意之色,但眉间却也带着挥不去的愁意,子多是福也是罪!想到这老农一摆泥手。
  “我这辈子愁完了,孙子的事有他们当爹的愁了,这家里的地越分越少,估计……哎!”
  “老哥!话不能这么说,您是没轮到好时候,他们轮到好时候了,等将来田赋、苛捐杂税都免了,老哥家里估计一年省出的钱都够娶房媳妇的!”
  刚擦了泥手准备上袋旱烟的老农一听眼前这贵人的话就呆了,然后一笑。
  “啥!免税?先生莫说笑哩!老汉虽说没读过书,可也知道,自古庄户人家种地交皇粮国税天经地义。”
  “老哥,此言差异,老哥不知道西北省、黑龙江、山西、甘肃、新疆、蒙古诸省庄户人家皆不再缴皇粮、纳杂税、承输捐。”老农的讥笑正是万富华所要的结果,闲谈之中诱导,远比新闻、演讲更能影响人的心智,这是戴明泽那些从西北来的竞选委员交授的方法。尽管自己年过五十,竟然还要向那些毛头后生讨教竞选之学。
  “先生说的俺知道,听新闻匣子里说过,那是西北的庄户人家上辈子烧了高香,能轮着那个叫司马的大善人当他们的父母官,咱这……头上的督军大人不加税,俺都偷笑了!”老农在说话时满是无奈之色,但言语之中却带着羡慕之意,种地不交税,这样的好事啥时能轮到自己的头上。
  “老哥不知道司马先生将角逐总理之职吗?先生曾告诉我等复兴党员,一旦复兴党竞选全胜组阁,既提请国会批准,共和中国永免自耕农户钱粮地丁之农税,苛捐杂税一并免除!”万富华在说话时面上依然带着微笑,竞选承诺实际上就是对民众诱之以利,以利许之,与国民利,谋得选票。
  “复……复兴党?先生?总理?免税?先……先生不是在骗俺吧!”一连串的词让老农有些迷惑不解,但却牢牢的记住了眼前这个贵人提到的复兴党、司马、总理、免税、尤其是免税二字。
  在村口晒场钢管搭建的简易演讲台前,挤满了围观农民。演讲台四周满是复兴党党旗,红色华字龙纹旗,在村里的几乎每一户院墙上此时亦张贴了带有万富华照片的海报,照片下大大的黑体字写着“万富华”三字,在海报左上角赫然印着华字龙纹章。
  “……我复兴党之竞选方针一是为国,对外我党将不遗余力争取‘重订新约’,废除各国在华特权。一为国家、民族之尊严、二为我国民再也不受洋鬼子欺侮。二是为民,发展实业经济、实行土地赎买、废除苛捐杂税系我党之方针,国富方能民强,我国民先要丰衣足食,吃得饱,穿得暖,住上好房子,出门在外有公路,有铁路,这才是民强,有了基本的物质保证,民不富国强自是空谈……”
  当万富华站在晒场简易演讲台上演讲的同时,在全国几乎每个省份上演着同样一幕。尽管此时竞选幕布刚开,但却是各方群英粉墨登场,为给本党争取一张选票而不遗余力。
  浙江钱塘道选区上柏镇的村社戏台前,穿着一身马褂以彰显亲民之举的中华革命党候选人在“民生”、“民权”、“民族”的海报下的正奋力疾呼。在共和二年的国会议员竞选之中,中华革命党前身国民党早已积累了丰富的竞选经验,尽管上一次国民党赢得了大选,但是却没有赢得国家。这一次虽仍对议会大选充满希望,但是这种希望显然与上次无法相比,毕竟他们有过惨痛的经历。中华革命党不同于复兴党,他们没有充足财力、实力作为后盾,有的仅仅只是声望而已!
  “……所以有人说‘老百姓素质低,不可实行民权’,这就跟‘孩子不识字,所以不能上学’的说法一样荒唐可笑嘛!俗语常道是,莫欺愚民无知,其实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老百姓拥有选举权,尽管其中一些人有可能会拿选票换一些利益,但是最终仍会选择有利于他们的人。乡亲们,鄙人相信大家会作出发自内心的选择,你们选出的议员要代表你们的利益,在国会为你们说话,这是你们的民主权利,你们自己想选谁就选谁,不要听别人的,更不要让别人代替你……请投本人一票,投陈谓言一票,投中华革命党一票!”
  在某一处乡公所,油灯下穿着身马褂、头戴着瓜皮帽的中年人从怀中取出一叠钞票,放到公所的桌上,随即面带和气的把钱推到面前一个年过半百老者面前。
  “每十张选票一块钱,那些老农瞎字不识,省里一共有三十二名候选人,他们知道选那个?您这个做乡长的自然需要为民解忧、替民担当,选票从县里领回之后,就像六年前一样,您只需要在公所划好,送到县里就行。县里的陈知事已经说了,要选当然是选咱们段总理的共和党不是,您说呢?”
  “请李秘书长放心,到时那些票保准只填咱共和党的候选人!”年过半百、面带祥色的老者随手把那一小叠砂票装进了口袋,选票是什么?议员是什么老者并不在乎,反正选谁到最后还不都是一样骑在百姓身上老爷,能选出多少正人君子?既然到最后结果都是一样,那还不如拿那些选票换取实惠划算。
  “已经开始贿选了?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从银行借款五百万,又以奉军、鲁军军饷之名划了走一百万,十张选票一块钱,这徐秘书长好大魄力啊!随年你亲自去一趟调查部,告诉石部长,让他们那边继续收集各党派资料,包括他们推出候选人的资料,就是连他们小时候是不是偷看过女人洗澡也要列入资料之中,咱们先做好功课,等将来大选正式展开之后,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杨永泰放下调查部转来的情报面戴喜色地说道,竞选政策之间的角逐只是其一,诽谤与种种让人不耻的翻老底亦在其中,在杨永泰从西北下飞艇时,司马曾向杨永泰推荐了一篇美国小说《竞选市长》。作为复兴党党务理事长,杨永泰原本尚在犹豫是否应该按那篇小说上那样,从人品、首先上去否定他党候选人行为,但是现在杨永泰并不介意这么做,现在赢得国会选举才是当务之急,用最丑陋的行为去做最高尚之事,杨永泰记起某个人曾说过自嘲式的话语。
  当国内拉开国会议员选战序幕的同时,远在数千公里外的司马却沉浸于前线的酣战所带来的兴奋之中,任何一个男人在内心深处亦有对暴力的向往,试问有什么地方能比战场更为暴力。
  虽然天色已经渐渐黑下来,可是边防空军的轰炸机仍然在喀山上空盘旋,俯冲下来又飞上去,高射炮弹的爆炸火光像细碎的卷云密密遮住天空。
  “这里根本就是一个缩小版的斯大林格勒!如果在这里使用沙林不知道效果如何?”透过望远镜中看着陷入烟团中的喀山城,司马心中隐隐冒出一个念头,在喀山大规模使用沙林毒气!以达到彻底占领喀山的目标,有什么比打赢一场犹如斯大林格勒一般的战役更能让人感觉兴奋?
  但旋即司马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一个统一的俄罗斯不是中国所需要的,如果要占领喀山进而进军莫斯科帮助俄罗斯皇室统一俄罗斯的话,自己也不会把远征军主力军调到乌拉尔山以东。
  “主任,如果我们能在喀山投入边防军的五个精锐师!不!只需要四个师,我保证能在一个月内攻克喀山,伤亡亦在万人之内,如果倾远征军之力全力进攻的话,最多到明年六月份之前,铁血旗一定可以插到彼得格勒。”
  见司马放下望远镜,冷御秋有些激动地说道,身为指挥官,冷御秋和大多数军官一样,选择喊司马的职务,而不像文职人员一样喊先生。作为远征军的司令官有什么比打赢这场战争,让国旗至少是铁血旗悬挂于他国首都更能展现军人的武勋,尤其是对于曾受尽列强凌辱的中国而言。曾经八国联军在紫禁城内的阅兵式,八国联军对京城的分区占领,这一切对于中国人而言都是奇耻大辱,有什么比在曾经占领了本国首都的敌人首都升起军旗更让国人振奋,更令国人鼓舞的呢!
  “御秋,你是军人,出发点大都站在军人角度,但我们打败了苏俄红军之后呢?把乌米扬诺夫还有那一群社工党首脑们送上绞架,结果呢?我们中国人流尽了血,打出一个统一的俄罗斯吗?御秋,知道不知道鸦片战争之后,林文忠公被流放新疆后,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尚告诫‘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
  “俄罗斯国土几为我国两部,人口亦相当于我国人口四成左右,一个统一的俄罗斯对我国的威胁有多大?俄罗斯为我国近邻,强大而统一的俄罗斯与我国存在着天然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一个分裂的俄罗斯却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红俄与白俄之间的仇恨绝不会在短期内消弥,一个相对强大的红俄与一个虚弱的白俄的存在就是我们的安全保障!为了对抗强大的红俄,沙俄政权只能依赖我们。按《中俄新约》俄国将归还从我国抢占的全部国土,这就意味着红俄的存在会使白俄成为一个半内陆国,白俄沦为我国保护国已经是必然之势!御秋,无论这场仗的最终结果是输是赢,对于国家而言,远征军官兵亦是中国之功臣,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无论是边防军或远征军亦需要明白一点,在军人的荣耀和国家利益之间,作为军人只能选择后者!”
  放下望远镜司马在挥手示意他人退出指挥所后笑看着眼前的冷御秋,说话时语气亦显得非常轻松,只不过心中有那么一些愧疚,个人的愧疚。一直以来西北始终强调的是国家至上,在个人和国家之间,司马只能选择后者。
  “主任!御秋愚钝!”冷御秋随即立正微垂一下脑袋回答道,尽管明白主任和参谋部的用意,但作为一名军人,冷御秋仍然忍不住地想象着跃马莫斯科、彼得格勒之日的盛典,也正因如此,冷御秋才会命令空军不惜代价的对喀山红军实施密集轰炸,同时对喀山前线远征军部队实施随缺随补、补充精锐的方式,以尽可能协助近卫军取得这场战役的胜利。
  按冷御秋和前线军官想法,虽然参谋部命令远征军主力不得越过乌拉尔山,但是如果近卫军一旦彻底消灭喀山红军,那么红俄既再也不可能阻挡近卫军以及护国军的脚步,届时为了赢得最后的利益,参谋部一定会调整计划,命令远征军尽全力协助白俄赢得这场战争,以保障国家利益,而远征军亦赢得了无比的荣耀。
  但是他们显然忘记一点,军人的荣耀无法与国家大利相提并论,国家利益至上!是边防军的信条。
第193章
  “很好,御秋,现在我们去视察一下前线。”司马一面说一面把朝指挥所外走去。
  “啊?我们……要去前线?现在前线仍在酣战之中!主任!”听到司马的决定,冷御秋只觉得额头似乎在冒汗,现在可是在打仗,子弹不长眼!万一……。
  “不要惊讶,我们这么做是必须的,是我把我们中国最优秀的青年派到俄罗斯,而且我来这里亦是为了和我的士兵们共庆首义纪念日,我们必须要时刻和士兵们呆在一起,如果想让士兵完全服从你的命令,你就要深入到他们当中和他们并肩作战才行。”司马轻轻说道。对于自己的安全司马并不担心,所谓前线实际上是喀山外围战场,再则只要子弹不击中自己脑袋自己就会安全无虑,身上那件龙鳞甲防弹衣给自己提供了最好的安全保障。
  “是,主任!请主任稍等片刻!”见主任意已决,冷御秋大声回答道。随后喊来了参谋人员安排一下,挑选一个最安全的“前线区域”让主任去视察。
  “那个,还有把授勋名单给我,我将在前线为喀山立功将士授勋!”其实司马心里十分清楚,尽管边防军的士兵整体看似毫不怯战,但是当中还有很多人一样害怕战争,这时候自己去前线慰问,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他们对战争的恐惧感,所以才会和冷御秋下去巡视前线,为立功将士授勋借机鼓舞士气。
  穿行在硝烟弥漫战壕内的司马一行,尽管这里只是外围前线,但仍然弥漫着呛人的火药味,远处依然能听到零落的枪炮声、爆炸声,此时战壕内的官兵列队站在战壕一侧,面色激动望着从祖国抛开一切来前线视察的主任一行。
  司马走到队列中一位有点羞涩的士兵面前,扫了一眼其仍显得有些稚嫩的脸庞,这个士兵显然有些腼腆,但是他胸前有四枚三级、二级忠勇勋章,却彰显出他在战场上绝对是一个英勇的战士。
  “士兵!把头抬高点,作为军人无论在任何时候,在任何人面前也要挺起胸来,你能在战场上取得四枚勋章,连敌人的机枪子弹都不怕,难道连直视长官的勇气都没有吗?你叫什么名字!中士!”说话时司马面带着微笑,甚至还帮其调了一下携具。
  “报告长官,边防军三十一团三营中士班长阎二柱!”有些激动的阎二柱连忙立正回答着先生的问题,尽管阎二柱并不是西北人,但是在边防军中耳濡目染,一年多下来阎二柱早已像其它战友一般,发誓效忠眼前的先生。
  前身为保安队的边防军之中,存在对司马个人崇拜是无法消除的,这和边防军之中保安系与军校系不无关系,保安系出于团体利益不遗余力的助长着军队中的个人崇拜,甚至在有些保安系担任实务主官的部队,个人崇拜几乎发展成了类似于宗教仪式的方式,当然一切都是私下进行。
  “我们的荣誉是忠诚,我们的忠诚永远属于先生,只要先生下命令,我们就执行,我们只有一个回答‘是’!”曾经在老兵带领下宣誓永远效忠眼前先生的阎二柱,此时只感觉呼吸有些急促,甚至于有种前所未有的窒息感,阎二柱感觉自己好像实现一直以来最大愿望一般。
  “稍息!家是什么的地方的?结婚了吗?”司马用尽可能和蔼的口气问道。
  “报告长官,俺家是河南南阳人,还没结婚。不过有一个未婚妻!她……她是俄罗斯人!”阎二柱底气十足的回答道,只不过在提到自己未婚妻时,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俄罗斯人?你们是在战场上认识的?”得到答案的司马先是一愣,显然没料到眼前士兵的未婚妻是俄国人。
  “是的,长官!我们是在丘索瓦亚河铁路桥认识的,她叫达莎,她的父亲是一名军官,在两年前战死于乌克兰,她现在在俄罗斯教会医士团中做护士。”尽管此时阎二柱有些后悔为什么自己会提到达莎,但是仍然如实地回答着先生的问题,同时解释着达莎的身份。
  一直跟在司马身旁的黄维疆这位新任的三十一团长,望着主任有些不定的脸色心瞬间绷紧了起来,生怕会因此惹得主任不快,谁都知道眼前这位先生吾信民族主义,自己的士兵找个外国媳妇,怎么可能高兴起来!
  “先生,当时阎中士在丘索瓦亚河铁路桥救下了达莎,所以达莎才会从那里一路追来!”或许是为了弥补阎二柱的“错误”,黄维疆连忙帮阎二柱解释了一下。
  俄罗斯媳妇、中国士兵!对于边防军官兵娶俄罗斯女人为妻,司马并不反对,甚至于还乐意看到这种象征着“两国友谊”的垮国婚姻存在。这种自愿的婚姻,应该受到鼓励,和后世一些无耻至极文人竭力鼓吹什么“狼文化”、什么给“懦弱的汉族”换血的狗屁美化入侵理论完全不同,这种源自爱情的婚姻象征着两族之间的友谊,与入侵者的暴行不同。
  “呵呵!原来是英雄救美啊!二柱!恭喜你!找到了一个好媳妇,这支钢笔就送给你们做结婚礼物,祝你们幸福!”想了一下司马便从衣袋内取出自己的钢笔,面带微笑地把钢笔塞到阎二柱的手中。
  “谢……谢谢!先生!”接过钢笔阎二柱有些受宠若惊的回答道。
  此时几乎所有人都用一种羡慕的眼神看着手握钢笔的阎二柱。在所有战友看来他无疑是一个幸运儿,在这场战争之中他赢得了荣誉、娇妻,而现在他甚至于还得到了先生送来的结婚礼物,尽管他还没有结婚。
  在百余名工兵努力下仅用了半个多小时,便在前线的一处安全之地。围于三座破楼残骸间的空地中开辟出了一个简易的受勋场地,距离这里最近的红军亦在三十多公里之外,即便是红军威力强大的远程要塞炮亦无法威胁到这里,而且上千名边防军的官兵和随行特勤人员,几乎把方圆几里内的每一间房屋、瓦砾、草丛像过梳子一样梳理了数遍,以确保司马在为战士授勋时的人身安全。
  数幅大幅国旗和铁血军旗在已成废墟的楼上高高悬挂起了来,军乐队奉响起了国歌和军乐,勋章最大和用途是一种荣誉的象征,正因其象征着军人的荣誉,所以授勋绝不能草草了事,阵亡者和葬礼、勇者的授勋式、官兵的退役式,这三种仪式是边防军中最为隆重的仪式。亦代表着军人的荣誉与最后的归途。
  来自喀山前线五个炮兵师、两个步兵团的100名获得一级忠勇勋章官兵穿着一身整洁的军装列成五排,面带兴奋之色望着为他们授勋的先生。他们是临时得到通知,主任会在前线亲自为他们受勋。
  跟在司马身旁的两名随行人员一人捧着装有勋章的天鹅绒板盒,另一人则取出盒上准备好的勋章,一个接一个的双手恭持着递给司马,然后再由司马给立功官兵们授勋。
  能够接受由边防公署司马主任的亲自授勋,对很多西北边防军军人而言,这或许意味着无上的荣誉,绝对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现在许庆祥就是高兴不起来,自从那件事发生之后,只要许庆祥合上眼时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那副苍白面容和那双带着恨意的眼神。今天的授勋是对军人荣誉的嘉奖,但是对于许庆祥却感觉自己的行为似是玷污曾经纯洁的军人荣誉,或许自己根本不佩戴上由先生亲自授予的一级忠勇勋章。心存愧意的许庆祥在接受面前先生为自己授勋时以至于都忘记了回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