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3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2/730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战俘是不值得营救的,被俘的军人都是胆小鬼、懦夫、叛徒,几乎从未有人考虑过,他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没有任何人希望成为敌人的俘虏,他们为国效力,国家自然不能将其抛弃。
  10月26日,中午。西西伯利亚乌拉尔山脉附近某处边防空军基地,二十八架H-11型轰炸机拖曳着二十八架TG-11型滑翔机,满戴280名陆军特种部队突击队员离开基地,空中机群很快隐于飘散着小雪的晨空。
  在颠簸的滑翔机内,除了行动指挥官黄天远和四个中队指挥官之外,其他人并不知道任务是什么,不过他们却知道这次任务非同寻常,因为特种部队第一次打乱编制,在各连排抽调最优秀的官兵组成了这支突击队。
  特战部队是边防军的一支利刃,但是最近显然空降兵夺去他们太多的风头,他们只能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训练上。滑翔机内的突击队员人人黑瘦,长时间的训练使得疲惫不堪的他们,一上滑翔机,听着单调的飞机轰鸣声,靠在椅背上打起了盹,谁也不知道下一次睡觉是什么时候。
  不过坐在帆布椅上的王永浩却没有一丝睡意,作为一分队队长,他知道这次行动的重要性,闭着眼睛的他,在思考行动的每个细节。
  这次行动要求非常苛刻,从一分队第一架滑翔机迫降到战俘营操场开始,到最后一艘飞艇离开战俘营,要求在半小时内完成,在半小时内,一、二分队要负责消灭全部敌军,三、四分队负责营救出战俘,并把他们护送出战俘营,在距离战俘营外1000米处护送他们上飞艇,如果有人负伤或死亡,还要把伤员和尸体带走。
  王永浩从不怀疑自己队员,这支临时建立的突击队是陆军特种部队六个团近八千人的队伍中挑选出的精税,但是这支突击队只是在图纸上进行了推演,一旦发生意外,整个计划都可能失败。
  此时在京城陆军部地下作战指挥中心,气氛显得紧张,在作战室中央桌子的地图上,有三个红色的标识物,代表从三个方向扑向目标的机群,中央是陆军突击队,左侧是空军轰炸机部队,右侧是陆军浮空运输队的七艘飞艇,此时地图上的标识不断在参谋官的推杆下朝目标推进。陆军部长蔡锷、参谋总长王公亮和参谋部的一众高级参谋,神色凝重。
  远在数千公里的机群用无线传来消息,经由乌拉尔前进基地,飞越半个北半球传到京城地下指挥作战室,“遭遇小风雪,目前一切正常,第一梯队时速180公里……”指挥室内众人听到前方传来的声音,手心捏着一把汗,在行动没有取得成功之前,没有任何人可以放下心来。
  “立即询问第三梯队,天气对他们是否有影响?”听到小风雪的瞬间,蔡锷立即对身边的一名参谋说道。
  “第三梯队,一切正常!”几个小时过去了,在时针指向3:05时,看着代表第一梯队的标识物接近目标,所有人都明白,战斗就要打响。
  “准确解脱飞机,3、2、1……”随着驾驶员一声大喝,滑翔机内的突击队员连忙与身边的战友手臂绕带相连,就在这时他们感觉到飞机猛地向下一沉,然后进入滑行状态。
  “做好降落准备!”努力操作滑翔机的驾驶员大声喊道,此时拖离了牵引机的滑翔机已经进入滑翔状态。
  “兄弟们,等完成任务,回西北,我请大家喝酒!如果不走运,忠烈祠见!”左手抓着舱内帆布带,右手臂与战友肘部相交在一起的王永浩扭头冲舱内战友喊道。
  “特战队员,勇往直前!”这时机舱内一个突击队员喊道。
  “必胜!必胜!必胜!”
  ……
  基纳律劳改营。站在走廊上换了一身黑色皮质风衣的沃洛达格,望着从矿坑中努力推出煤车的劳改犯和战俘,吸着烟的他偶尔吹着小调。
  “通知伙房,今天给这些猪,每人增加一个土豆。”沃洛达格心情舒爽,几个月来的“努力”终于得到回报。在两小时前,他接到司令部的通知,因他在基纳律劳改营“表现出色”,上级将他调至图拉主持当地的肃反工作。
  图拉尽管是座小城,但相比于荒无人烟的基纳律,仍然让沃洛达格兴奋不已,主持当地的肃反工作,美女、权力等等一切都会接踵而至。
  “咳、咳……”拼尽全力推着煤车的孙治邦不住咳嗽,十月的基纳律已经降至零度,繁重的体力劳动、少得可怜的食物,伤风感冒再正常不过。
  就在孙治邦用力推车时,一个兄弟软软倒在铁轨上,“定州佬,快起来!”孙治邦连忙转身弯下腰挡住警卫视线,用力提拉着身边的兄弟,同时警惕的朝矿坑远处的警卫望去,但已经晚了,站在煤堆旁的警卫提着枪走了过来。
  按照基纳律的规矩,对劳动“不积极”以及怠工的罪犯,一律就地处决!几个月来,已经有数百名兄弟死在警卫的枪口下。
  提着枪穿灰色大衣的警卫,一边走,一边拉动枪栓,眼中带着变态的欢愉,显然他很享受这一时刻。
  “哗!”尽管距离还有数米,但孙治邦可以清晰听到枪栓拉动时发出的声响。此时前方的煤车停了下来,推煤车的俘虏们大都愤愤不平,但并不像初入战俘营时一样选择抵抗,血的教训告诉他们,抵抗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试图把定州佬抱起来的孙治邦用力吼叫着,每一次把他扶撑起来之后,发着高烧的定州佬都会再次瘫软,顺着煤车倒下去,数次尝试都告失败,提枪的警卫走到距离煤车两、三米外的地方,嘲讽似的望着努力尝试的那个中国军官,同时慢慢抬起枪口,枪口一会指着定州佬的脑袋,一会是后背,显然是在犹豫打什么地方。
  滑翔机不住的晃动,机舱内双臂牢扣的突击队员紧张万分,他们不习惯这种迫降方式。努力把机头对准劳改营煤堆间的飞行员大声喝吼:“准备,降!”
  “那……是?敌袭!”在木质走廊上正轻哼着小调的沃洛达格无意间扫到从空中悄无声息扑来的飞机,先是一愣,然后惊恐的大声喊道,同时从腰间抽出德制毛瑟手枪。正准备开枪的警卫发现一道阴影从头顶掠过,不自主的朝天空看去。
  在煤堆间的空场上降落显然比想象的更为困难,在滑翔机冲向地面发出巨响的瞬间,机翼便被煤堆拆断,滑出数十米后机身重重侧跌到煤堆旁,舱内的突击队员感觉一阵颠簸。王永浩不顾脖颈处的撞痛,一跃而起,用刺刀划开舱顶的亚麻布蒙皮,跳出机舱,机舱内其它九名突击队员也跟着跳下来,提着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的突击队员如同闪电一般朝目标扑去。
  “我们是中国军队,不要抬头!”冲锋队员们用汉语大声喊道,免得战俘在混乱中被误伤。
  在看到机舱内跳出熟悉身影的瞬间,孙治邦便从煤车上拿起一块脑袋大的煤块,猛地扑向目瞪口呆的警卫,拼命砸向他的脑袋,伴随一声惨叫,红白之物便流淌在煤灰上,后面煤车上扑出来一个“黑人”,立即拾起一旁的步枪,朝煤山旁的一个警卫扣动了扳机。
  与此同时,二十余架滑翔机先后在几十秒内从空中扑入劳改营内,从滑翔机中跳出的突击队员立即朝预定目标扑去,最后离舱的突击队员在朝滑翔机内扔了一枚燃烧弹后,才跟上部队,劳改营内顿时响起一阵阵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
  “快!远征军集合,朝北,带上所有的兄弟。”提着枪冲过来的突击队员冲矿洞外的人大声喊道,尽管他喊的是汉语,但是还有不少俄国反革命分子跟着他们一起逃出了劳改营……
  ……
  11月9日,第一场冬雪将张家口染成一片雪白之色,一名颧骨凸显,身材清瘦的军官跳下电车,肩背驮袋,顶风冒雪走在人行道的雪地上,此时他那削瘦甚至显得病态的脸上带着归心似箭的急切。在走到一处社区大门外时,这名军官急切的脚步突然间止住了,他似乎在犹豫什么,在社区外来回踱着步子,飘落的雪花将他身上墨绿色的军大衣染成了雪白色。
  “长官,您这是……”一个正要回家的市民诧异地看着社区大门外来回走动的军官。
  “家!”恍惚间,孙治邦下定了决心,然后提着驮袋朝社区内走去。仔细看了一下手中的地址,又看了一下332的门牌,孙治邦深呼一口气,犹豫了好一会才抬起左手。
  “咚!咚!咚!”
  “爸爸!”正抱着女儿在照片前教尚不满八月的女儿叫爸爸的高淑云,听到敲门声一边哄着女儿,一边朝门边走去,然后拧动门锁。
  在门打开的瞬间,高淑云一下愣住,泪水顺着脸颊滑落了下来,似乎不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
  孙治邦一把紧紧抱住眼前的爱人和从未谋面的女儿,“云,我回家了!”
第250章
盘点
  共和9年1月17日,从前夜开始的一场大雪,使得京城完全覆盖在一片苍茫之中,到处是银装素裹,使得共和中国的首都分外妖娆。
  京城国会胡同两侧的停车道上停满中华1系、3系高级轿车,偶尔也可以看到2系轿车,在国会外身穿黑色呢绒大衣的警察荷枪实弹地站着岗。尽管下着鹅毛大雪,但国内外媒体记者仍然早早的赶到国会,一些记者看到熟悉的议员时总会高喊他们的名字,向他们询问内幕消息。今天的会议意义重大,这是国会召开的最后一次年度会议,而且今天是新内阁执政一年后,第一次做政府工作报告。
  上午十点,当司马座车驶入国会胡同,挤在路边的记者拼命拿着相机朝总理的座车围了过去,尽管记者被特勤局特工隔离在数米外,但仍不妨碍他们用照相机拍下总理从下车到步入国会的镜头,一些眼尖的记者注意到今天总理竟然自己提着一个文件包,一时间记者的镜头纷纷转向总理手中的文件包,文件包内装的是什么?
  相比于西北的“基石”议会厅,京城国会尽管已经经过重新修整,但仍显得“小家气”,半圆形向着讲台的阶梯座位上,各省参众两院议员按省属、党属散乱的坐着,国会会场内因为议员及旁听记者的交头接耳,显得嘈杂。
  “国务院总理到!”随着一声通传,原本随意坐着的议员们纷纷站起来,随着门口出现司马的身影,掌声在国会内响起来。在掌声中走到席位前的司马,按照惯例分别向议长、议员行鞠躬礼,随后才落座,静静等待接下来的发言。一直端坐在参议院议长席位上的王家襄敲了一下木锤,以恢复国会内的正常秩序。
  “请国务院总理作共和八年国务院工作报告!”
  司马起身缓步朝讲台走去,步伐凝重,司马可以感觉到国会内八百余名两院议员和数十名得到许可的记者目光都集中于自己,今天是自己向国会递交国务院工作报告的日子,将由国会两院进行审议。当司马双手扶上发言台时,掌心传来的凉意让司马精神一振。
  “尊敬的议长先生,诸位议员,新闻界的朋友,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国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共和八年在共和国历史上注定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我们的国家和国民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四万万五千万国民努力下,我国完成了国家真正统一、解散省军、建立了一支效忠于国家的国防军,同时我国实业经济同样取得巨大成就。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65亿,比共和七年增长184%,政府财政收入,增长108%,政府财政支出587.5亿元!”
  在说到财政收入时司马声音一顿,然后环视议会内就座的议员。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背后有着什么,恐怕他们多少都曾了解,为了彻底掌握国内税收财权,共和八年下半年与各省之间的扯皮几乎是国务院的主要工作。任何政府都懂得,自已掌握的财源越多,统治起来便越得心应手,因此,对政府而言,总希望受自已支配的财源多多益善。但是,岁入不可能无限扩大,政府想尽量扩大岁入,而现实中存在诸多因素,限制政府汲取财政资源。
  在世界范围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省及省以下)之间围绕财力分配的政治斗争从未间歇过,在全世界都是如此,更况是已经养成了“自治传统”的国内各省。如果收回军权是保证国家统一、和平的根本保障,那么收回财权无疑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与未来发展的根本保障。
  十九世纪末,清朝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至多只占当时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二。而革命后的北方政府,地方截留超过7成,中央可谓穷困莫名。而在历史上,直到北伐成功后的共和十七年,虽经种种努力,南京中央政府的税收也不过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二。既使加上省及省以下各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全部财政收入充其量也达不到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五。可以说无论是清末或是北方政府、南京政府时期,财政收入的不足严重限制了政府推动经济现代化的努力。
  而在短短几年内,由自己主持的中央政权就能使这种局面一举改观,不能不称作一种奇迹。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比较,目前中央政府财政在资源配置和分配中的作用也显得十分突出。强有力的汲取财源能力使政府得以加快资金流通速度,并将资源集中用于自己认为急需的产业和地区,而现在相对良好的财政收入则是未来国家工业发展的保障。
  “至少有260亿是西北贡献的!”一名西北籍国会议员在心中自语。西北省一省贡献中央政府财政收入之半,在国内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共和八年一月至十二月,我国钢铁产量为360万吨,其中钢材为100万吨,粗钢110万吨,铁100万吨,相比上年增长325%;各类机床75166台,相比去年增长211%;机动车辆产量885万辆(包括货运三轮车、摩托车),相比上年增长260%;新造百吨级以上铁壳机动船泊785万吨,相比上年增长215%;煤矿产量为3515万吨,相比上年增长278%;石油产量1385万吨,相比上年增长378.7%……”
  尽管这些数字在座的议员和记者都通过各个渠道早已获知,但是当看似枯燥乏味的数字从司马唇间吐出,传入他们耳朵的时候,他们仍然忍不住激动的鼓起掌来,这些数字看似乏味,但任何人都知道其中的份量,这些数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多少代中国人的梦想。尽管不及世界四大列强的零头,但国人却明白,这只是开始,如果按照现在的发展速度,或许不久之后,中国也将跻身工业强国之列,用报纸上的话说,现在的中国只是“工业后进国”,距离工业强国仍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交通方面,共和八年全国累计新建准轨铁路34185公里,在建铁路4156公里,新建三级柏油公路278万公里,渣土公路135万公里,新建沿海港口和扩建海港13座……”
  司马在报告过程中多次被激动的议员用掌声打断,无分党属、派别,此时两院议员们都在分享共和国的成就。当他们为共和国一年修建了满清十余年方才修成的铁路而鼓掌时,这些议员并不知道,在大洋彼岸的美国1880年至1890年的10年间,铁路干线运营里程从15万公里增加到268万公里,年均建设118万公里,其中,1886年至1890年年均建设180万公里,那是近三十年前的事情。
  “……全国粮食总产量约为4000万吨!这些成就,标志着我们在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共和政府将在明年内完成中央银行的筹建和纸币发行工作,共和政府所发行的法定货币暂定为华元,根据各商业银行建议,我国仍将继续使用货币单位政策,政府计划将在半年内完成全面币制改革,届时将废止银元、银元券以及商业银行、外资银行的纸币流通。
  根据规划,共和府从明年开始,将在未来四年内通过政府投资、工业公债、社会筹股等一些系列方式筹集国家工业发展资金,用于建设包括钢铁、冶金、煤炭、电力、机械、汽车、造船、化工、石油等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三百五十二个,新增大中型项目四百二十七个,其中联合大型钢铁企业八家。另外将新建目前国内迫切需要的大型铜冶炼工业以及其它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同时将通过中央投资参股的方式大大加快建设各省各类金属矿产开采和冶炼的中型企业。
  为确保未来工业经济发展所需能源,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在煤炭以及电力行业的融资、投资力度,将在各资源省建立一批新的大中型煤矿,明年年内将开工修建二十二座火电厂和六座水力发电站,总装机容量将达到六百万千瓦,以满足我国工业以及国民生活需。今天我正式向国会提交“国家工业发展四年计划草案”,并希望国会尽快通过审议,要知道我们的敌人随时都可以利用我国技术上、经济上的弱点来进攻我们,因此我们不得不加快国家工业建设,以免错过时机,而要尽量利用时机,赶快在中国建立工业化基础……从明年起,中央政府将通过直接投资、中央银行融资、鼓励商业银行融资的方式加大在汽车制造、机床制造、船泊、航空等多个行业投资力度,以进一步加快我国实业发展。
  尊敬的议长、诸位议员,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在未来的道路上无疑将充满诸多困难,让我们共同坚定必胜信心,勇敢面对挑战,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国民的新业绩!共和万岁!”
  司马在国会发表的国务院工报告通过广播传至全国,此时在收音机前倾听的国人大都对一年来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欢欣鼓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那些数字是什么概念,但却知道,国家要富强了!不过对于另一些人而言,他们从中看到了商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上承诺要加大对实业界的政府投资、融资,这无疑是在向人们透露出一个信号,政府或许已经制定了完整的工业发展计划,这意味着什么?财富!
  “四年计划,352!”几乎每一个听到政府工作报告的实业界富商都留意到四年计划和其间的两个数字,在他们看来,这代表进一步扩大产业的机会,现在中央政府在实业投资上,仍然沿用西北的老一套,政府参股、社会筹股、银行融资。尽管政府资产委员会占有一定份额的股份,并在短期内主导企业的建设运营,但是对于柄持“公私官民平等和政府不与民争利”的法律原则,最终都会在政府收回投资后,用底价甚至象征性的价格转售予民间资本,按照西北惯例是民间大股东优先原则,如果这样的话……这是一个机会,千载难逢的机会。
  几乎在司马发表政府工作报告的同时,从黑龙江至南洋的华商巨富几乎是同时拿起电话,纷纷开始筹集资金,同时定下未来几周内前往京城的火车票、空艇票。
  会议结束之后,司马便登上南去的专列在京汉铁路上高速奔驰,司马一边吸烟一边看着窗外的景色,窗外辽阔的华北平原上漂亮的雪景显然无法吸引司马的注意力,此刻,司马内心汹涌澎湃。司马不会忘记,早在两年前,自己就曾提出:未来中国工业建设要在若干年内逐步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体系,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的美好设想。按照这一设想西北将成为中国工业化输出地,尽管现在国内实业发展迅速,但是距离司马的要求相差甚远。
  一直以来司马都将这个美好设想装在心里,整整沉淀了两年,腹稿了两年,也同样期盼了两年,国家未得到统一之前,所有设想永远只是设想,而如今终于可以大展宏图,实现促进整个国家的工业化的理想。
  “国家工业发展四年计划纲要!”望着桌上厚厚一摞计划纲要,这一计划纲要是拷贝苏俄的“一五”计划,重工业,以发展国家重工业为核心,务求在四年内实现国家工业化,使中国进入工业国的行列。当然这只是在重工业上,但是四年计划却和苏俄的一五计划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四年计划之中私人资本投资占有很大比重,尽管其中大多数将依靠国家银行贷款,尽管国家投资占很大比重,但最终政府仍然会出售所控企业股份。
  “四年,四年!用四年时间去完成苏俄五年中完成的任务!”桌上发展计划纲要中的“四年”两字,对司马而言犹如万钧重担,四年计划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苏俄之所以定为五年计划的原因非常简单,在这个时代各国建立大型工厂的时间普遍为四年左右,第四年、第五年可回收部分投资,五年是一个投资回报时限。
  但由于执行战时建设原则以及在建设工业中应用大量机械、厂房建筑成品预件,西北机械工厂的建设周期普通在一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五年无疑太过漫长,即便是自己有时间等,别人有时间等吗?在完成四年工业计划之后,即便是面对列强,中国亦有一战之力,只有到那时,才能全面废除各国在华特权,特权一日不废国家一日不安,两者之间有着必然联系。
  整个四年计划需要政府投资116亿元,民间筹集资金多达100亿元以上,如此庞大的一笔资金,仅依靠国内商业银行显然不甚现实,南下的目的,就是为了接见南方实业界富商,要完成四年计划,不仅仅是要他们直接投资,还需要运用他们的影响力,加快从民间募集小额股份的速度,毕竟时间紧迫。
  小额股份是四年计划顺利实施的一个保障,以一元一股,每十股为一个认购单位,每一个国民均可认购股票。历史上苏俄所采取的集中社会财富手段,并不适合中国,为了尽可能集中社会财富,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小额股权认购,把民间巨额小额散资变成工业发展所需要的资本。
  “但愿一切顺利吧!”望着车外雪原,司马在心中祈祷,历史并没有留给自己太多的发展时间,必须要抓住一切机会。
  ……
  一走出房间,陈方明便把衣领竖了起来以抵御严寒,然后朝公司走去。穿着一身黑色呢子大衣的陈方明看起来和街头上顶雪前行的路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如说有的话,恐怕也就是身上这身黑呢子大衣。在阜阳城这个北方小城,更多人都穿棉袍。他在路边小店趁着买烟的空当又买了一份报纸,然后边走边看报纸。
  “国会两院通过议案,共和国将实行双首都制,京城为共和国法定首都,西北市为共和国行政首都。据此决议,国会两院以及国务院、下属部门将于共和九年上半年迁至西北……”
  看到报纸上的新闻,陈方明颇感诧异,没想到这个决议竟然会这么快通过。双都制、行政首都迁至西北,想到这陈方明眉头一扬。尽管早在八月份,就有部分议员提出双都制,并且数列双都制的优点,实行双都制在国内引得众说纷纭,但是国人对于双都并不反对,毕竟大明朝可不就是双都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