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3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6/730

  闪光灯不断在广场上闪起,来自各个报社的记者们除了将镜头给总理夫人和她身旁两个女孩外,更多是把镜头对准总理夫人怀抱的婴儿,所有人都清楚婴儿是谁,是总理的儿子。已经快三岁的他,从未出现在外界视线中。
  不到三岁的翰墨则好奇的在母亲怀抱中打量眼前一切,轰鸣的掌声和人们的欢呼声并没有吓倒翰墨,其兴趣盎然地看着广场上的人流,肥嘟嘟的脸上呵呵笑着。
  “杨琳、石灵,总理夫人携两个结义金兰姐妹亲临募捐现场!”一些记者关注翰墨的同时,另一些记者则注意到总理夫人身旁的两位丽人,杨琳是西北广播电台头牌播音员,而石灵尽管没人知道她的身份,却知道二人是夫人的金兰姐妹,报纸上有流言,称二人……那只是流言,此时显然没有人会提出自租界报纸的流言蜚语。
  陈婉云抱着儿子在两个姐妹陪同下走上募捐台后,立即引起台下民众的欢呼,广场上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都想亲眼目睹总理夫人和儿子的风采。
  此时翰墨并没意识到自己是众人的焦点,只是好奇的打量台下人群中的几个小孩,他们手中大都捧着一把硬币,望着那些小孩,翰墨显得非常高兴,如果不是被妈妈抱着,恐怕早已经跑了过去。
  把翰墨交给身旁的杨琳,陈婉云便拿出钱包捐出全部六百多元钱,因为身上并没带多少钱,在捐出钱后,陈婉云显得局促不安,捐得太少了。陈婉云连忙将耳环、项链、胸针都一同取下来投进募捐箱。
  就在陈婉云准备取下戒指时,突然间犹豫了……只犹豫了不到一秒,还是取下戒指。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幕,台上的学生和距离募捐台较近的民众呆滞的看着夫人取下戒指,这是夫人的婚戒。
  “夫人……这……”主持捐款大会的蒋梦麟想开口阻止夫人的举动。
  “蒋先生,戒指是结婚时总理送的……如果海军败了,留着戒指又有何用!”陈婉云笑了笑把戒指投进募捐箱,跟在身旁的杨琳和石灵二人亦有样学样把身上的首饰都投进了募捐箱。
  掌声雷动,通过口口相传,夫人将婚戒捐出的事情已经传遍广场,广场上民众的掌声让陈婉云不太自然,陈婉云并不善于交际,但几年下来早已知道应该如何应对。
  “同胞们,今天场景很让我感动,就在刚才,我看到很多同胞把累了一天的血汗钱捐了出来。还有更多同胞不顾生活艰辛,献出口袋里最后一个铜板,尤其是许许多多妇女同胞,她们可能没有现钱,就褪下手镯和耳环,而这些首饰很可能就是她们从娘家带来的唯一的嫁妆。我想说的是,有这么好的人民,什么样的侵略者我们打不败呢?抗战让全国人民的心连在了一起,力,凝聚成了一团。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我们!我相信,癸亥年决不会成为第二个甲午,海军官兵绝不会让我们失望!”
  陈婉云声音很轻柔、语气显得非常亲切,尽管不善言辞,但其声音一落,掌声便铺天盖地的响起来。对台下连鞠三个躬后,陈婉云才在一片掌声中结束了简短演讲。
  一直被杨琳抱着的翰墨看到妈妈和两位姨娘都把首饰塞进红箱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厚实的衣物内掏出爷爷送的金锁,因为取不下金锁显得焦急,只是不住在杨琳怀中扭动,一只手扯着金锁,另一小手指着红色募捐箱。
  “姨娘……这……那……”
  明白翰墨意思的杨琳连忙帮翰墨取下金锁,抱着他来到募捐箱旁。
  尽管并不知道妈妈和姨娘为什么会把首饰都丢进箱子里,见自己能和大人们一样把东西丢进箱子里的翰墨在把金锁丢进箱子时,显得很高兴。
  台上台下的学生和民众在看到翰墨将金锁放进募捐箱后,雷鸣般的掌声再一次响了起来,甚至比先前夫人捐出婚戒更响、持续时间更长,不到三岁翰墨的举动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接下来陈婉云又在现场呆了近一个小时,和其它女学生一起顶着寒风亲自为捐款的人登数,还要填写收款凭证,并签下自己的名字,而在她身边一起为捐款人登记的杨琳和石灵,就像靓丽的模特儿,也吸引了无数惊羡的目光。至于翰墨显然对这一切已经失去了兴趣,早早就回到了有暖气的汽车内,在保姆照顾下睡着了。
  收到汇报的司马在听说自己的媳妇把婚戒都捐出去之后,先是一愣随后又笑了笑。
  “这几个女人!”不用想司马也知道去募捐点是谁的主意,肯定是杨琳的主意,她们三个人之中,只有杨琳才会有这个心计。三个女人一台戏,果然不错,不过让司马欣慰的却是婉云的举动,竟然会把婚戒捐出去,最后连翰墨都跟着她们三一起凑热闹。
  “要捐也不是这个捐法,捐出去拍卖不是更好吗?”司马摇摇头感叹媳妇竟然没想通这个理。
  1月9日,司马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对各国记者宣称:“中国怀和平之希望,意收回到期租借地,然日人凌我国势弱,意以战争相威以为续约,更有诸国从中调停,企斡旋和平、劝我国接受日约,以维亚洲之和平,亚洲之和平系于日本一念,中国不放弃对和平的希望,然国家主权高于一切,国家主权绝不容出卖,中国人民收回辽东半岛主权之决心,亦与日俱增!”
  司马发表这一讲话,是在外交解决绝无希望的情况下作出的,尽管一直以来,司马都尝试通过一切努力,使得中国和日本之间能够享有至少五年和平,但事与愿违。
  辽东租借地到期、国民态度强硬、国家的尊严,这一切都不容司马再做出任何让步,此时除了继续对日持以强硬态度,同时尽可能争取和平收回关东州之外,另外一个选择,就是彻底放弃和平的希望,准备战争,中国已经没有选择余地。
  是继续任人凌辱?还是奋发自强抗争?这是司马必须要做出的选择。无论是国人或许司马只能选择后者,而选择后者,任何稍有理智者,亦明白一点,除与日本决一死战之外,外交已经无法解决问题。
  “既然日本人要打,那就打吧!”司马下定决心,中日之间的战争无法避免。
  在一战结束之后,巴黎和会上,尽管尽了一切努力,但仍旧和历史上一样,中国虽尽力,但却未得到任何回报,对于列强而言,他们岂能拿出嘴中之食,交给一个“二流国家”。相比于历史上三、四流国家,在巴黎和会上,他们已经认同中国二流国家的地位,但是却不愿意在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条文上进行任何谈判。
  在列强看来,既便是中国军队有在俄罗斯的辉煌,但所面对的敌人,不过是一群“工人兵”而已,趁火打劫的胜利,并不能让中国跻身强国俱乐部,仍然是他们嘴中的猎物而已,唯一的变化就是他们不能像过去一般,试图从中国身上撕取新的血肉。国民梦寐以求的强国地位,中国至今仍然未曾拥有。只有击败日本,世界列强才会承认中国的实力,取得强国地位才能参与世界舞台的竞逐,在这个丛林法则横行的时代,要么就做豺狼嘴中的猎物,要么就把自己变成豺狼,没有第三条路。
  ……
  胶州湾基地,中国海军北洋舰队驻地。夜,已经深了,结束了一天辛苦训练的水兵大都进入梦乡,每天训练十余个小时,着实把水兵累坏了。
  “……两个手提粥罐的乞丐从身上摸出一把铜子,面带愧色的对工作人员说道:我们兄弟俩讨了三天,只有29分,硬是没凑足3角,请你们收下吧!要饭,已经低人一等了,要是再当亡国奴,怕是得钻到地下去了。这时,两个擦鞋童想出聪明的一招,他们在金箱附近支起摊子,吆喝道:先生、太太、请擦皮鞋,擦完鞋,请把钱放入金箱,算是你对抗日的支持。不少人挤了过去,生意一时火爆,可两个小家伙分文未入……”
  报纸上全面报道全国各地捐款购舰的新闻,沈鸿烈站起身来凭窗而立,远眺港内的军舰,共和海军势单力薄,唯一可堪一战的只有远洋潜艇,一旦中日战起,潜艇是自己手中唯一的杀手锏。尽管海军航空兵的鱼雷攻击机和俯冲轰炸机经过多次试验,证明航空兵足以击毁主力舰,但在潜意识中,沈鸿烈并不愿意将所有的筹码都押在海军航空兵身上。
  海军无论是鱼雷攻击机或是俯冲轰炸机作战半径均有限,仅只有350~400海里,这就意味着海军仅只能作为看门力量,而海军现有的两艘2.5万吨航空母舰,仅有舰载机162架,可用于攻击军舰的俯冲轰炸机、水平鱼雷攻击机只有102架,用于配合舰队在海上决战时发起进攻,又显得势单力薄。
  想到中国海军的实力,沈鸿烈良久无语,过了小半晌才吐出两字:“难啊!”
  沈鸿烈知道,一旦中日战起,海军无疑将会冲上第一线,即便是海军没有做好准备,亦是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与日本优势海军撕战,绝不能后退半步,即便是全军覆没,亦要打出一个样子,否则无论是自己或许是中国海军恐怕永生无颜再见中国父老。
  “出海迎战联合舰队!”沈鸿烈脸上露出一丝苦笑,技不如人的苦楚的只有沈鸿烈一人明白。
  走到窗台后,望着军港内林立的军舰,六年重建中国海军的努力,或许将随着这场战争化为灰烬,但……海军必须要迎战,绝不能作为一支存在的舰队,国民耗巨资养海军数年,现在是时候回报了!
  在胶州湾航空基地参谋长室里,海军第一航空大队参谋长方成博海军上校和海航第一舰载航空联队长乌尔明,面对面坐着,外面的天色漆黑不见五指,参旗长室只有台灯亮着。
  ……
  “青云,今天的谈话不要对外讲,在内部也绝对保密,也就是说,这件事只能是你知我知。”方成博上校的表情显得神秘而严肃。身材不高看起来黑壮有精神的乌尔明中校,挺直坐着,乌尔明是方成博亲自从空军挖来的优秀飞行员。
  “昨天,沈司令私下跟我谈过一次。”吸烟的方成博说到这里顿了一下,随手从烟盒里取出香烟,递给乌尔明一支,自己接着又点了一支,方成博语气显得凝重。
  “你也知道,辽东半岛谈判已经失败,海军情报处截获的情报显示,日本海军舰船开始全面进坞检修,而且日本已经开始朝辽东半岛以及朝鲜增兵,看来这一仗不可避免,咱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出海迎战日本海军。”方成博沉重地说。
  乌尔明中校目不转睛听着,在听到最后一句话时,指头不禁一颤,烟灰随即抖落在地板上,出海迎战日本联合舰队……
  “话虽这样说,但也未必马上打起来。日本海军检修军舰……那现在的问题是日本什么时候会和咱们打,怎么打?他们是否会编组联合舰队?这些都是问题!”狠狠深吸了一口烟,乌尔明紧皱眉头,眉间略显忧虑,同时也不无激动和兴奋。
  “过去和沈司令在葫芦岛时,沈司令说过,如果咱们最近两年要和日本海军对阵,海军官兵,上至司令官下至伙夫,都要做好牺牲准备。甲午之耻,压得咱们透不过气来,打起来,哪怕就是只剩一艘鱼雷艇也要冲上去。总之,一旦打起来,要么让日本海军喂龙王,要么咱们……”
  乌尔明听着听着眉头皱得更紧了,方成博的话海军上下并不陌生,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要么光荣赢得胜利,要么光荣的战死,这是海军唯一的选择,雪甲午耻是中国海军二十九年的梦想,但每个人都知道这个梦想有多么沉重。
  吸完一根烟方成博又点了一根接着说,“昨天,司令长官私下跟我谈了他的意图……就是为了这件事,今天把你找来谈谈。”说到这方成博停了一会,语气变得平缓下来。
  “长官和舰队参谋部早已为中日之战筹划多年,对如何指挥作战也有一番设想。长官有一个主意,同过去的作战设想大不相同,他指示我,研究一下是否可行。”话音一落方成博又补充了道:“这当然不是正式命令,只是作为长官亲信参谋,秘密研究作战问题。”
  “乌少校,你是怎么想的?就是说,一旦打起来,按照海军过去制定的作战计划,等候日本联合舰队前来进攻,采取潜艇阻击战、布雷战、破交战,尽可能迟滞日本海军、削弱日本海上力量,同时袖珍战列舰出海搜寻一切日本海上目标加以攻击,于太平洋切断日本海运。象这样的打法,你认为能否使我们取得对日本海军的胜利?”
  乌尔明使劲摇摇头,这种打法实际上就是放弃海军决战,海军的任务就是在海上切断日本运输线,海军只是在空军和基地保护下的存在舰队而已。胜利!都没有决战谈什么胜利。
  “你我都明白,时代变了,光用战列舰为主的舰队决战是决定不了战争结局的,如果我们等日本海军用他们庞大的战列舰队步步进逼,最终只能吞下第二个甲午的苦果,相比日本,咱们的海军太弱小了!”
  方成博点点头,海军的实力太过薄弱,这是众所周知的,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事实,方成博恨不得国家能在关东州问题上和日本人再谈谈,看看能不能拖个三年五载的,到时……或许海军真的能打赢,但是现在……
  信心!有战死而不言败的觉悟,却没有必胜的信心!或许这正是困扰中国海军的地方。历史压得中国海军透不过气来,而现实却要求海军未完成准备时,挑战远比自己强大数倍的敌人,这是婴儿与成年人之间的较量,能赢吗?
  “沈长官也是这样想的?”
  “制海者制全球”,这曾是世界各国的共同信念。把海洋置之不顾,国家就不能繁荣;不守卫海洋,就谈不上国防,直到今天,这个道理仍然适用。制海,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但对于一个海军力量薄弱的国家而言,他应该用什么样方式去从一个海军强国手中夺取制海权?并击败远比自己强大的海军。在海军战争中,意志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军舰。
第268章
燃烧吧
  国防空军918基地,三个多月前,也就是共和十一年一月,当52轰炸机联队200余名飞行员和机组人员来到后的第二天,在基地三号机场,联队长李定一面对飞行员说道:“你们来到这里,就要接受困难、接受艰苦、接受寂寞!你们是来准备战争,而不是接受训练!”从那天起三号机场便成为52联队菜鸟们学习操纵H-17轰炸机的飞行学校。
  王立鹏记得在进入机场的第一天,他和其它战友一起冲到机场维修工作区。第一次看见H-17,从空军各个轰炸机联队抽调出的精英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敬畏,当看到庞大的H-17轰炸机时,每个人都会惊叹于科学的倡明,人类的伟大。
  “它有5000马力动力,而H-2轰炸机,仅仅只有1500马力。当第一次驾驶H-17升空,感觉每根神经都受到刺激,但真正的刺激直到我自己操作时才体会到。轰炸机引擎动力操作很复杂,涉及节流阀、螺旋桨螺距等的设定而且这还不是全部,它难以置信的巨大尺寸、四个强力引擎以及众多设备仪器,几乎每一样都令我惊叹不已,我不知道是多么杰出的设计师竟然能设计出如此复杂的轰炸机,这真是人类的杰作!”
  趴在机场跑道旁草坪的木箱上,王立鹏在日记不无恭敬的阐述对H-17的敬畏之情,52联队训练异常辛苦,王立鹏尽可能挤出时间写日记,像即将上机前的片刻空闲。
  “长官好!”就在这时戴墨镜的教官走过来,王立鹏连忙起身立正敬礼。
  柴教官是西北人,来这里服役一年半了,他是第一批完成H-17训练的飞行员,因为飞行技术出色,所以被选调至52联队充当H-17轰炸机的飞行教官。
  “稍息!在写日记?好习惯,不过日记本离开基地时需要上交,明白吗?”
  基地保密制度出奇严厉,记日记没人阻止你,但当你离开时,日记本会被没收。
  “明白,长官!”稍息后双臂背在后腰王立鹏回答道。柴世荣笑了笑:“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长官,准备好了,我很高兴将由长官带飞,执行任务!”王立鹏知道柴世荣是整个基地最优秀的飞行教官,他飞出的轰炸机线路像尺子一样精准。
  正是柴世荣教会自己如何读取量表,如何使用开关,如何操作襟翼和方向舵,如何起飞、降落,如何保持水平,如何转弯,飞行时飞多高多快,以及对一个飞行员最没用的东西,如上面的高度、后面的跑道或者机场的汽油。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出错,或者犹豫,长官就对自己痛骂不已。
  记得两周前,柴教官教自己在夜间飞行时如何使用H-17上的无线电罗盘,如何回到基地,如何与其他基地和地面联络点联系,如何在仪器帮助下驾驶等等,他和自己按程序飞了几次之后,在离基地大约还有1公里或者更远的地方,来了一句“我困了,你把我们带回基地吧!提醒你一句,飞机油料只够支持一个小时!”然后往座椅上一靠,真的睡着了。
  尽管天空中繁星点点,月光皎洁,但地面上一望无际,没有任何标示的沙漠,成为王立鹏最大困难。当时自己几乎冻僵了,在飞了半个小时后,感觉迷失方向的自己手足无措。而他睁开眼时,只是冷冷说了一句“还没到基地吗?要么你把我们带回机场,要么我把你淘汰。”这是王立鹏听过的最冷酷无情的话。
  当时柴教官还接着说:“我不会发慈悲让你从这儿结业,说你已经准备好驾驶十人组的四引擎轰炸机,我不会这么做。如果你找不到机场,那就只好收拾东西,错过在轰炸机部队服役的机会,直到找到另一个你想要的位置,但不会是轰炸机飞行员。”总之,长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容不得任何错误,用他的话说:“轰炸机部队的任何一个错误,都有可能导致数十条无辜生命消失。”
  天空万里无云,柴世荣知道今天是执行任务的好天气,对于远程轰炸训练,柴世荣并不陌生,一年来,柴世荣已经带出数百名飞行员。
  “没压力是好,但别想轻松,这事并不容易。一千五百公里的远程模拟轰炸,需要进行四小时的编队飞行,别以为你飞了六次大编队,这次你是带队长机,知道吗?”他像是对王立鹏微笑,但语气依然严肃。
  “你应该知道,这次进行的是实弹训练,所以,容不得有任何失误,没有第二次机会明白吗?”
  对于基地的命令柴世荣感觉诧异,为什么会挑选尚处在训练之中的52联队执行这次任务,这种试验任务原本应该由最优秀的联队执行,而这一次却让52联队出动执行。
  柴世荣知道王立鹏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而自己也有很多东西要教,但空军高层已经等不及了,难道……联想起报纸上的新闻,柴世荣尽量不让自己多想,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训练,必须要在空军派出他们之前,让他们成为合格的H-17驾驶员。
  十几分钟后,伴着H-17起飞时发出的轰鸣声,52联队四十五架轰炸机在短短十五分钟内接连升空,随后在空中汇集成一个庞大的联队级轰炸机编队,朝着东北方向飞去,他们的试验靶场在东北方。
  穿着厚实的空军防寒服,同时还穿着防弹衣的机枪手不时旋转着球形炮塔,机腹球形炮塔的视线是最好的,但你呆在一个玻璃容器里被悬在空中,尽管早已熟悉这种感觉,但每一次飞机起飞后进入球形炮塔,机枪手还是忍不住心颤。尽管只是训练,他仍然需要尽职的搜索空中目标,基地战斗机部队很有可能会出其不意的派出战斗机拦截,他必须要提前发现空中的战斗机。
  外蒙地区扎萨克图省,在距离阿尔洪山约1公里的空军军事试验场,整个试验场面积约有1200多平方公里,空军在这里试验各种新旧武器,以验证和完善武备系统,这里一切都处于严格保密之中,而荒无人烟的荒漠则是最好的保密手段。在试验场腹地,在沙丘、荒山包围的荒漠,远远就可以看到一排排日式建筑,其中还参杂日本味的西式建筑,俨然是一处典型的日式社区,但在这个新建社区内,即无人烟也没有丁点生气,只有附近的一些暗堡工事,建筑附近偶尔可以看到人影走动,守卫者将山下社区称为“日本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6/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