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730

  “日本村”并不是孤独的存在,像这样的日式建筑群在空军多处秘密基地附近试验场均设有,“日本村”内的建筑多为日本最常见,之所以不惜工本仿建,目的就是为了演练如何将日本城市变为一片火海。
  早在共和八年,空军便开始研究如何在未来战争中,进一步对日本实施越海轰炸,空军越海轰炸的构想源自共和七年,其核心战略即是空军司令郑培森提出的:越海轰炸的目标在于,把整个日本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在随后几年中将这个指示更加具体化为:如采用足够的轰炸机和合适的炸弹,进行足够长时间的空袭,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忍受。
  通过对“越海轰炸”不断完善,空军参谋们不仅主张轰炸工厂,同时也主张对城市轰炸,其目的不仅打击日本工业生产能力,同时打击日本人的士气,而且日本工业相对集中,如果足够的城市被摧毁,日本也将被摧毁。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几年来空军除了改进各种炸弹之外,研究日本典型建筑则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课题,正因如此空军技术部门才会要求建筑绝对真实的复制日本典型住宅以及社区规划。
  在数以百计留日建筑师帮助下,空军模仿了十余种日式城区和典型居民社区,日式建筑结构狭窄、住户拥挤,街道狭小,仿真建筑除了不如原型高、大以外,其他细节可以以假乱真。为了尽可能得到最为详实的试验数据,负责施工的工兵部队确保使用的木框架在年限和木质密度上尽可能与原型一致,甚至特意从日本进口木材。因为一些燃烧专家提出空军试验场气候太干燥,所以试验部门还派士兵不停用水喷淋建筑,以模仿日本阴潮的海洋气候。
  阿尔洪山余脉,山腰上的掩护所内,数十名穿便服的人焦急看着钟表,掩护所内不时响起电话声,随着话务员汇报,掩护所内的军士便在地图上将飞机标识向前推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和文职技术人员截然不同,趴在观察孔用望远镜观察“日本村”的空军军官们,脸上却洋溢着笑容,每一次试验所收集到的数据都将进一步提高空军的战斗力,尤其是郑培林,作为空军司令的他特意抽出时间,来到试验场准备见证这一次,亦是最后一次“测试平台”试验。
  “长官,机群还有32分钟即到达目标上空!”掩护所内传来一名无线电员的报告声。而此时一名空军技术员,则在试验报告上写下“共和12年1月21日,火龙王E型,第三十五实验区试验。”
  早在共和六年,西北空军便装备了以凝固汽油为填料的炸弹,既在对俄战争中被广泛使用的“火龙王A型”,橡胶未同时添加粉状铝和四氧化三铁作为混合填充物的燃烧弹尽管表现出色,但共和七年,空军用于制造燃烧弹的原料,橡胶供应就曾发生问题。出于担心东南亚天然橡胶供应问题,二机集团化学小组以及西化的另一个小组开始研制使用橡胶替代物作填充剂的燃烧弹。
  两个小组都成功研发出橡胶取代物,其主要成分为环酸、棕酸,汽油,混合在一起,就能产生一种类似凡士林状、黄色、有粘性的糊状物,这种糊状物会粘到物体上慢慢燃烧起来,这是一种理想的燃烧弹。这种凝成胶状汽油能够粘到任何物体表面,如房顶、墙壁、人,而且一旦燃烧便无法熄灭。它不溶于水,如果人手背上不慎落上一小滴,那你只能等着它自己烧完。如果你想将火拍灭,结果将导致手指连同整个手都被烧焦。
  随后空军进而研制了B、C、D、E四种不同型号新型燃烧弹,前三者结构和成分区别决定了不同的使用方式。由于B、C型重量比较大,具有足够穿透能力,适合攻击大型建筑物,而D型则适合攻击轻型建筑。
  D型燃烧弹一般采用集束方式投掷,用金属带固定在一起,投掷一定高度后保险装置打开,释放开来,散布面积比较大,穿透目标落到地面后,引信启动使铝和氧化铁点燃,其热量会使填充物燃烧,温度可达1300摄氏度以上,由于燃烧的特性,即使专门灭火队一时也很难扑灭。
  不过,在此基础上空军仍然要求研制发展了更具破坏力的燃烧弹。要求并不简单:不能使用任何稀有金属材料,要比较小,既便是D型空军尚不觉得满意,小尺寸可以增加炸弹数目而大大增加火焰的散布面积和灭火困难,但又要求具有足够的重量以便能穿透房顶才燃烧。外壳要求薄且轻,但要具备足够的强度以免穿过房顶时过早破裂影响燃烧效果。
  直到共和十一年一月中旬,E型弹终于被制造出来,重3公斤,直径76毫米,长51厘米,没有一般炸弹所具有的尾翼,倒更像一个拉长的罐头。和D型一样,也是采用集束方式投掷,到一定高度后分别释放。区别是E型采用一根约76厘米长的布条来控制下落中的稳性和速度。
  在穿过房顶大约3~5秒,内置的延迟引信启动,引爆内置TNT药块,将易燃的填充物引燃,而TNT爆炸可以将燃烧填充物喷射出30米远,如果遇到可燃结构就能够造成强烈而持久的火焰。这个小东西看似简单,却是众多技术人员努力近两年的结果,在随后几个月中,通过对比试验,E型燃烧弹分别在四个试验场进行的试验非常顺利,所有一切都证明“科学技术就是战斗力”,这句话诚不欺人。
  隐隐听到空中传来轰炸机轰鸣,一直坐在沙发上的郑培林猛地跳起来,快步走到观察孔处趴在望远镜后,尽管早已通过照片了解了另外四个试验场上令人鼓舞的试验结果,但亲眼目睹还是第一次。
  编队长机王立鹏远远看到目标出现在自己视线内,立即向身旁的教官作出汇报。同时眼光朝机舱一撇,空中只能看到密集的轰炸机群,从另外四个基地起飞的四个轰炸机联队在一小时前与自己汇成一个大编队。
  五个轰炸机联队采用由轰炸机战术部门制定的密集“盒形”编队,这一编队战术是根据H-17型轰炸机强大武备系统而特别制定,可以充分发挥其强大的自卫武器,一旦有一架敌机试图攻击轰炸编队,既可同时遭受许多炮手的射击。
  “长官!即将到达目标上空。”
  “知道了,一切按计划进行。”柴世荣显得很轻松,作为教官并不愿意过多干涉飞行,当然前提是没出问题。在即将接近目标时,尽可能平缓呼吸的瞄准手开始将地面目标套入“神眼”轰炸瞄准器内开始修正投弹参数。
  “神眼”投弹瞄准器被空军视为最高机密,规定只能在起飞前安装在飞机上,并且必须要被帆布包覆,着陆后必须立即拆除,拆装过程必须要在武装卫兵监督下进行,而轰炸机机组人员必须宣誓以生命来守护瞄准器的机密,在飞机迫降被俘前先破坏“神眼”瞄准具。
  两百架H-17在高空编队飞行蔚为壮观。
  “可惜了!如果飞机同时投下几百吨炸弹,不知道场面会不会更壮观!”从望远镜中观察投弹的轰炸机群,郑培林感叹,机群投下稀落的炸弹和庞大的机群不成正比。尽管空军出动了五个轰炸机联队,但为了确保试验数据真实性,实际上仅有15架轰炸机参与“测试平台”的轰炸,而其它飞机则进行模拟轰炸,进行编队训练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
  在郑培林感叹无法一睹壮观场面时,试验场上的“测试平台”日本村此时已经完全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尽管日本村面积并不大,但滚滚的黑烟伴着烈焰直冲云霄。
  望着火海中的日本村,郑培林和掩护所内其他人似乎看到了整个日本陷入烈焰之中的场景。
  对测试平台的轰炸刚一结束,就有数辆消防车冲出掩护所,高速朝完全陷入烈焰中的平台冲去,根据拟定任务,他们必须要争取在第一时间扑灭“测试平台”上的烈焰,而同时跟随他们冲入火海的还有其它试验人员。
  “这就是空军要的结果吗?”穿着厚重石棉服的侯泽森望着忙成一团的消防人员,眼前燎人的烈焰、感受着滚滚热浪,侯泽森没想到历时数月建成的测试平台,呼吸间就陷入火海之中。
  “这一切都是为了更有效的杀人!”失神的侯泽森摇头感叹,望着空中机群,尽管并不喜欢日本人,但现在侯泽森却忍不住为日本人祈祷,祈祷日本人不会冒险做出与中国开战的决定,要不然会死多少平民……
  刚一下车,郑培林就踩了一脚水,几个小时前“日本村”化为废墟,仅只有几座西式建筑的破墙依然耸立,扫了眼冒着黑烟的测试平台,郑培林笑了。
  “今天的试验数据出来了吗?和过去相比有什么偏差?”走到正在收集数据的技术人员身边,郑培林激动的轻搓双手,对轰炸效果非常满意。
  “长官,我们正在进行数据汇总,再过十五分钟数据就出来了。”测试部门主管正在核查数据,回答司令官问话时头也没回一下,测试过程非常繁琐,虽然配备全套灭火设施和人员,以便能在获得数据后立即灭火不至太浪费,但仍然是烧了建,建了烧。
  “长官,经过汇总,我们认定此次测试的评定结果是,消防队员无法控制的破坏性火焰,占全部建筑的68%;如果不经救助才会产生破坏性效果的火焰占13%,自己熄灭没有效果的火焰占19%。这一数据和过去几次测试完全一致,并无太大区别。通过对比测试,截止到目前,E型燃烧弹的表现是最好的,对日本脆弱的木制建筑有显著破坏性效果。”听到测试结果,郑培林眉飞色舞。
  “……日本城市非常脆弱,其建筑主体仍然是大量拥挤的一两层木质房屋,对火灾防御非常脆弱,而E型燃烧弹很容易穿透木质房顶,进一步扩大火情……我们相信,如果拥有足够燃烧弹,就可以让整个日本城市完全陷入火海之中,并彻底摧毁其国民工业。长官!日本的都市住宅太过于密集,而且大都是用竹、木,纸张等易燃建树筑成的。作为一个时时刻刻被地震困扰的民族,日本人选择的建筑材料真是又实惠又节约,只是他们盖房子的时候根本就没想到未来世界上会有H-17和燃烧弹。可以说,日本人脆弱的城市,根本就是为我们大规模轰炸而特意准备的,如果不烧他们,恐怕真对不起日本人良苦用心了。”军官在汇报时同样眉开眼笑,以至在正经汇报中,随意插玩笑话。
  “不错!不把小日本变成烤猪,真对不起他们盖的这房子。陈经理,你们三月之前能提供多少吨E型燃烧弹?”郑培林转身询问旁边的企业代表,这玩意表现不错,看起来能把日本烤熟,但是前提必须要有足够的燃烧弹。
  “郑司令,E型燃烧弹结构并不复杂,如果采用配件分包的话,到3月1日前我们保证可以提供25万吨。”
  听到这个数郑培林眉头一皱,太少!
  “不够!太少了,我的一千三百多架轰炸机,一天就能扔至少2000吨下去,这些还不够的小日本塞牙缝的,200万吨!3月1日之前,你们至少要生产200万吨E型燃烧弹,其它炸弹可以暂时停产,这几年空军储备的其它航弹足够用了。还有,你们必须要保证未来每天不底于2000吨的产量。”
第269章
国与国
  日本帝国,东京,元老派重臣西园寺公望私邸。几名穿和服的侍女轻轻推开屏风,随后恭敬的奉着酒茶进入室内,跪在桌边上摆放精致的菜肴。穿黑色和服的西园寺公望伸出右手向外摆了一下,侍从恭顺的退了出去。
  田中亲自为西园寺公望奉上一杯酒,西园寺在政界的地位,让田中这个后生小辈只能持晚辈礼。而西园寺等元老派的反对,使帝国至今在开战问题上举棋不定,正因如此,举起酒一口喝下的西园寺语气显得凝重,目前的国内就像日俄战争之前一样,已经变成一个火药桶,随时都有可能点燃。
  “田中君,我希望您能说句心里话,如果真要开战的话,帝国陆军能不能击败中国陆军?我们有多少把握可以赢得战争?”自山本权兵卫内阁后,直接策划“逼宫”事件的陆军就开始无法无天、为所欲为了。而甲午、日俄两场战争的胜利,给国民带来的梦想和幻觉,以及战后处理带来的失望和愤慨,主流知识界的堕落,伴随着扩张主义的极度膨胀,到现在为止,还有最后一道防波堤:政治,在阻挡事态恶化。
  去年山县去世,让陆军失去最后的钳制,中国崛起后的威胁、田中的上台、国内实业战后衰退、关东州的存弃,诸多问题掺杂在一起,使得国民完全倾向用战争解决中国问题。尽管西园寺公望在心底有自由主义思想,但却无力对抗时代风潮,即便在心中进行抵抗,但在现实中也不得不随波逐流。
  猛喝一口酒的田中沉默了近一分钟,“赢或输?和明治三十七年一样,五五之数,有可能势均力敌,也可能是六四之数。”作为军人,田中清楚的知道支那陆军八年的进步,其远比帝国陆军更为现代化。而其又开始推行义务兵役已有三年,这一切都注定一旦战起,必将是一次旷日持久的酣战。田中的回答让西园寺心头一颤,又是一次以国运相赌。
  “帝国能赌得起吗?万一败了呢?”
  “那万一要是胜了呢?”田中脱口反问,未带一丝犹豫不决。如果胜了,帝国可以彻底击碎支那的复兴之梦,再一次确认帝国在亚洲领导者地位!而且帝国可以获得巨额赔款,九年来,支那已经积聚了太多财富。
  “阁下,如果支那照按如此速度发展下去,他们会越来越强大,支那的工业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每年仅增长值即相当于帝国的工业值。有了经济支持,支那海军扩军速度亦将帝国远远甩在身后,支那向帝国承诺,只造两艘大型战列舰,但国家间口头承诺,可以相信吗?现在他们之所以停止建造袖珍舰,实际上是为吸收美国战舰技术之后,进一步扩充实力做准备。这些天,支那国民已经向海军捐出75亿元,足够建造二十五舰大型战舰。西园君,我们现在还占领着台湾、冲绳,支那人会放弃这些地方吗?帝国可以放弃吗?一旦支那人完成准备工作之后,将会有超过百万支那军扑向朝鲜、支那海军亦会奔向台湾和帝国本土,到时候……”
  联想起未来田中话顿了一下,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对未来的恐惧,出任内阁首相后之所以对华持强硬态度,根源就在于对中国发展的恐惧,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恐惧使得田中坚持必须趁还有胜算的时候,和中国开战,以国运赌之。就像明治三十七年对俄开战一样。
  “……到时候,就连战争和胜算都不用谈了,要打……就只有趁现在。信奉民族主义的支那总理前年为什么会接受原敬的条件,甚至鼓吹日支友好,目的就是为了争取时间,哪怕再拖一天,帝国都多一分失败的可能。”田中弯腰直视面前的西园寺。
  “现在?”西园寺一愣,看了一眼狂热的田中义一。
  “今天不动手,他日就没有机会了!”挺直腰端坐桌前的西园寺听到田中的话,像被抽尽力气一般腰猛地弯了下去,头也微垂了下去。
  “可……可是要打一场没有胜算的仗啊!”
  田中义一眉头紧皱,从桌上端起酒杯,然后一口喝了下去。
  “对我们来说,从来没想过杀到西北或京城城下,和支那人签定城下之盟,获得全面胜利。以有限国力取得最大效果,在陆地上和支那人打成平手,同时利用海军绝对优势,彻底粉碎支那人试图进军海洋的梦想,支那海军重建不过只有5年,没有二十年之功根本不可能建立一支海军,用海上的胜利和陆地上的僵局,迫使支那人正视事实,承认帝国在亚洲的海上霸权,对我们而言,胜利只有一种,我们也只能打到这个程度。”
  西园寺狂野的一掀桌子,同时手指着田中:“你……”
  “阁下!”田中朝前一伸腰,双手扶着桌子,打断西园寺的质问。
  “越晚开战,我军就越不利,这将使我们的将士白流更多的血。阁下,现在是您决定的时候了……田中已经做好流血的准备,如果必要,不仅帝国军队会冲锋陷阵,田中甚至会请天皇陛下亲临前线。阁下,请三思,为了帝国,请您和元老派的重臣不要再反对了,如果……如果现在不打,我能断言我军将无法再战,拜托了!”田中将矮桌朝内侧一推,移动膝盖到西园寺面前,扶着西园寺的肩膀轻吼道。
  赌博!帝国已经赌赢了两次,而这一次能赌赢吗?田中义一不知道,但却明白一点,如果今天不赌,再等十年、甚至只需要再等几年,帝国连最后一搏的机会都没有了,为了帝国的未来,只能在还有赌本的时候赌上一次。像伊藤君以及其它明治诸臣一般,为了帝国的未来国运……进行一次豪赌。
  田中的话让西园寺沉默许久,内心作着激烈挣扎的西园寺最后拍了拍田中按在膝上的手。
  “田中……如果全面开战,赤石山脉的赤军如何解决?”西园寺已经被田中说服了,但西园寺却不得不考虑另一个问题,明治三十七年的军事冒险,当时帝国举国一致,而现在……在日本腹地存在一支叛乱武装。
  赤匪叛乱从大正七年已经持续五年,在大正八年至大正十年,帝国陆军出动数个师团重兵围剿赤军,在付出巨大伤亡后,占领了“红三月谷地”并消灭了赤军主力,帝国亦对外宣称“赤匪已被消灭”。而那不过是愚民说法而已,作为元老派重臣,西园寺自然知道,赤军主力虽被重创,但其残部仍然在赤石山脉活动,更与国内多次针对陆军高层的刺杀案关联,赤军并没有被消灭,只是转变了斗争方式。一旦对支作战,驻于赤石山脉的两个师团势必调至前线,届时一旦赤军重新集结力量,帝国会陷入内忧外患之中。
  “阁下!赤军并不是帝国的主要威胁,赤军已经不再是四年前拥有近四万军队的武装部队。几年来在皇军沉重打击下,已将其重创。而原敬推行的赤化分子特赦政策令大量赤军士兵走出山脉投降,赤军兵力不超过千人,而且早已陷入缺枪少弹的困局,即便是其重新集结,亦无法对帝国造成实质性威胁。但支那……却足以威胁到帝国的根基。”
  赤军是整个帝国的耻辱,他们的行为已经背叛了帝国,正因如此田中才会出任首相,对投诚出山的赤色分子进行清算,但田中不得不承认,正是原敬特赦使赤军土崩瓦解,现在赤军已无力发动大规模叛乱。
  大正12年2月1日,西方情人节。
  “巡视”台湾并为御用绅士辜显荣等人以及前台籍“皇军”授勋,刚刚返回日本的皇太子裕仁亲王,在返回东京后,立即召见首相田中。由于大正天皇患有脑病,精神状态非常糟,曾经在国会议事堂将诏书卷起来当望远镜,因此自大正十年后便由其子皇太子裕仁亲王摄政。
  “在御前会议前,我想听听爱卿的意见,请爱卿直言!”穿白色和服,戴副眼镜的裕仁望着窗外雪花,语气显得很恭顺,显然没有他祖父明治的威严。对于摄政两年的裕仁而言,此时“巡视”台湾,最大感触莫过于台湾的震荡。随着支那逐步强大,加上欧战在台大量征兵,造成台湾不稳,几年来台湾一直盛传支那政府会出兵收复台湾的谣言,民间反日情绪高涨,自己此行与其说是“巡视”,倒不如说是“安抚”。
  “请亲王殿下明鉴,国难将至,如果……”躬身垂首立于裕仁亲王面前的田中义一微抬起头,用余光注意亲王殿下的神情变化,当其听到“国难将至”四字时显然为之动容。
  “如果我们还像现在,只寻求小小安康,总有一天,完成准备的支那人一定会向朝鲜、台湾、冲绳……甚至帝国本土进攻,到时将危及帝国的生存。只有忠勇爱国臣子群起一战,方能维持国威不灭!”田中义一显得激愤,这是给裕仁敲警钟。
  “之前的交涉,仅限于帝国与支那政府间的交涉,眼下我想亲自以父皇名义致电支那总理和他沟通一下,为了不使两国人民陷入战争,只有这个选择了!”对于22岁的裕仁而言,或许他年轻,但并不意味他不明白中日之间国力差距,无论是经济或是科技,日本已经远远落后于支那。
  亲王殿下的决定让田中一惊,忙鞠躬九十度,建言道:“殿下!请恕我直言,殿下的仁爱之心世人皆知,但现在形势非常紧迫,我想……帝国已经没空做那种事了。再拖下去,事关帝国于世间存废,我们必须抱决心,完成艰巨的事业。”
  裕仁看着弯下腰的田中沉默不语,只是微微点头。日本经历了从列强嘴中的羊到嘴里咬着猎物的狼的转变,如果在自己手中,日本沦为他国嘴中猎物,裕仁无法承受。
  ……
  实业大道,这个街道名对于大多数国人并不陌生,中国只有一条实业大道,即西北市的实业大道,街道两侧是中国最繁华所在,笔直的实业道起自市火车站,以火车站广场为基点向南8公里,出现一个向北伸去的折点,以折点为中心,分布着共和国议会大厦、共和广场(西北广场)、总理府等共和国最重要的行政机构,而在折点南端则是一片被高大围墙圈起的“绿地”,这里是西北有名的“公司区”。
  占地面积9平方公里的“公司区”,对于西北而言是一个荣誉之处,西北、甚至中国的一切都起自这里,西北公司的发源之地。几年前因公司发展,大量工厂迁出,尽管随后近九年中,整个西北都进入大规模城市建设时期,但这里却意外沉寂下来,慢慢隐于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荫之中,高大的树木甚至掩去其间散布的厂房。
  如果不是在因为那扇位于实业大路边的大门处,仍可见“西北通用机械公司”的铜牌,以及大门外穿公司时代黑色保安队制服的门卫,这里早已淡忘在人们的记忆之中。只有最早来到这里曾经在其中工作的西北人依稀记得其间的模样。
  自最后一家工厂迁走之后,再也没有人进入这里,“公司区”只是一个记忆,整个公司区都是当今共和中国国务院总理的私人财产,不对外开放,其中保安队亦是总理私人卫队,在很多人看来总理之所以保留这里,或许是因为对公司的旧情使然。
  这天一大清早先后有十余架YZ-11型运输机降落于“公司区”内的小机场,随后十几辆窗户上挂白色窗帘的公共汽车,把从各地乘专机秘密返回西北的国防陆军、海军、空军高级军官们,送到“公司区”的一处闲置楼房内。
  在那里按照他们的军衔和职位,安置在单人房间或双人标准间,他们一放下手中行李,匆匆忙忙收拾了一下,然后在身着黑色制服卫兵的指引下,进入一条地下通道,他们并不知道被紧急招来是因为什么,甚至很多人连置身之地都感觉陌生。不过老保安队出身的将军,却在一下飞机时,就按不住心中的激动。对于这里他们很熟悉,这里是他们的腾飞之地。
  在地下通道内,卫兵再一次检查核对了将军们刚刚领到,尚未熟悉的“临时特别通行证”,又在地下通道内耽搁了好一会,人太多啦!
  十余分钟之后,一众将官一起到达一处地下大厅,置身于国防陆军、海军以及空军高级指挥官堆中的穆白,看着眼前大厅,心生亲近感,对于这里穆白并不陌生,自己曾参加过这里的修建,这处大厅是老公司的一座地下仓库,距离地面尚不到三米。看到周围老保安队出身的将领时,穆白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但却刻意和吴满屯保持距离,两人之间的亲戚关系必须避嫌,这是军内规定。而更多将军则围着大厅内的大沙盘,在看清地形时,海陆空将军们同时一愣,开始意识到为什么会来这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