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730

  因为欧洲的需求导致美国高速钢刀具对华输出量已经几近于无,所以国内对各类机床的刀具需求量甚大,以至于原本并不在考虑内的刀具在国货展上一次就接到数十万元的订单。刀具厂一直是整个公司最大的耗能大户,厂里使用着电炉熔炼司马从后世买来的高速钢,以制造刀具,可以想见其耗能之大。
  司马的西北通用机械公司和其它工厂不同,他是以自备电力作为动力来源,而且整个工厂生产全部依赖电力,不同于关内很多工厂甚至仍旧用着蒸汽机作为动力源。整个公司十多家分厂的用电,全部依赖工厂电力车间的六台柴油发电机组提供,早先时这六台柴油发电机大多数时只运转三分之一,而现在这六台柴油机除非了一台备用每天轮换之外,其它则是全天运行以保证整个公司的电力供应。
  早先工厂产量不高时,各厂的工人甚至需要在工作时间中歇班,所以工厂用电并不觉得紧张,但是当各厂开始连班倒加工班加点的生产时,电力供应一下紧张了起来。
  “老王,公司通知从今天起停止对办公区、居住区供电,全力保障对工厂的用电,要是再没办法提高供电量,估计整个公司都会搭白眼瞧咱们。”李云方抓抓乱七八糟的头发,瞪着布满血丝的双眼看着同样几天都没休息好的王财。
  两人都是公司从天津电厂里挖来的人,李云方那时是电厂的技术主管,而王财则是电厂里的师傅,两人关系相当不错,跳槽自然也是一起跳。既然有福一起享,那么现在自然也是有难一起担了,现在整个工厂的用电量激增,工厂的发电机功率根本不可能提供足够的电力,而想外接电力也不可能,最近的发电厂就是张家口电厂,那里距离这可有几十里地,更何况那个只是烧煤油的小电厂。
  “云方,这厂子里的总共有六台发电机,原本咱们只开五台,现第六台可也开了,按照这机器的技术手册上的提到的,这么连续运转下去,咱们必须要把功率调低30%,现在咱们已经把他调高了5%,要是再调高我担心恐怕会出事。”
  王财搓了搓满手油污的双手说道,虽然过去在天津电厂里没接触过这种欧洲最新也是最先进的柴油发电机,但是靠着一股钻劲,王财还是用了半年多时间把这柴油发电机给吃了个通透。对这柴油机的性能王财虽不敢说是厂里最精通的人,但是也能排到前几个,这柴油发电机技术手册上说连续运转时功率只得调至输出最大功率的70%,但是王财还是把它给调到75%,六台发电机运输了几天都没有任何问题。
  “再调高点吧!现在公司接了这么多单子,没了电所有的都得停下来,公司的名声可全指着这批国货展上拉来的单子了。”深知这批订单对整个公司重要性的李云方叹口气说道,如果公司当初多配几台柴油发电机也不至于如此。可是话说回来当初李云方刚当这个发电厂的厂长时,这可是两台发电机一动全厂的用电就绰绰有余了,当时自己这个厂长和厂里的几十号人可都是闲的发慌。
  “云方,要是再提高了,这出不出事我可不敢保证,要是到时真的会出事了。那公司可就得停工了,到时只怕……”本着对这几台发电机的了解,王财还是有些担心如果这么做,恐怕到时真的有可能出事。
  “这也是没办法,公司里催的急,每隔几个钟头再把发电机的功率降下来,这样总好过像现在这样不是,先这么凑合着吧!”除了这样李云方还真的想不出其它办法来,眼下只能如此了。
  龙烟矿冶公司额定资本为银洋一千三百万元,除去司马认购的八百万元股份之外,余下五百万元股票全部为商股募集。
  “不可能!我绝对不可能同意把商股交给中华汇业银行募集。”司马一听说陆宗舆等人要把五百万商股募集交给中华汇业银行,立即站起来反对到,这家银行可是陆宗舆为了迎合日本经济侵华需要而设的中日合资金银行,虽然陆宗舆出任银行总理,但是所有业务都归日本人掌管,如果商股交给这家银行,那么就等于把商股全部交给了日本人打理。
  “司马,闰生(陆宗舆字)可是那家银行的总理,怎么着这可是几百万的商股,交给汇业打理,再合适不过了。都是自己人嘛!”金邦平在一旁打着圆糊说道,之前就有多人对金邦平把铁矿开办权交给司马商办有些不满意,甚至于日本公使馆也表示了不满,现在他们要求商股募集要么交给日资银行,要么就交给汇业银行办理。
  对于这个要求金邦平虽然觉得无礼,但是面对公使馆的压力,却只能在一旁帮衬着,至少把这商股交给汇业银行好过交给日资银行不是。而且至于交通系等人要求商股交于交通银行办理的要求,此时已经被金邦平放置在一边,将如果事物交于交通系等人显然不甚合适。
  “金总长,非司马不识相,如果把这商股交给他汇业银行,和交给外国人有什么区别?他汇业银行里的中国人可还没有日本人多。”司马不顾陆宗舆恼怒的表情大声地说道,自己已经认定事情,就绝对不可能改变,像陆宗舆一样当个卖国贼司马还不想。
  “你……我和大家在一起作生意,其目的就是为了挣钱,这商股现在已经差不多认了三百多万。大都是政府官员亲戚认股,仍有近两百万的空额需要募集,而汇业银行对从事股金募集的经验是再丰富不过,还请司马先生好好考虑一下。”陆宗舆按耐住心头的火气说道,开办龙烟矿冶也是陆宗舆个人的一个愿望之一,当然出发点更多是出于利润的考虑,把商股募集收由汇业办理,是日置益公使的亲自要求的。
  “陆先生,龙烟矿冶开办需时一年多,需筹集资金数百万元,而日后每年上千万的资金流转,完全可以让我们自办一家银行,没有必要事事假于他人,况且开办银行生利,同样可以加速龙烟矿冶建设。我的意思是我们自己办一家银行,总好交给其他人打理。”一直坐在那没有说话代表着现任总理的段骏良突然说道。在段骏良看来与其让这些人在这里争来争去,到不去把这事搁在一旁,自己办家银行得了,总好过像现在这样吵来吵去。
  “自已办一家银行?”听到段骏良的话,司马像是顿开茅塞一般,就是为什么把假外人之手,以现在的龙烟矿冶公司所拥有的资金量,完全自己开家银行办理募集商股事宜。
  “自办银行?你以为开银行就是过家家一样,想办就办?大公子,你想的太简单。”听到段骏良的话后陆宗舆几乎是笑着说道,这个大公子实在是有点儿少不更事,这银行可是想办就办的,哪怕就是有银子,可办银行的人才从那里找?
  “我既然提议,那么就有合适的人选,犯不着让陆叔费心。”被陆宗舆一讥,段骏良年轻气盛的脾气上来了,一句话顶了上去。虽然只不过是气话,可话说段骏良心里还真有一个合适的人选。
第90章
银行
  “银行与工商业本有绝大关系,工商业发达,银行斯可发达,故银行对于工商业之投资,自系天职。而投资之目的则有二:1.专谋营业上之利益;2.助长工商事业之发展。……欧战虽酣,但世界经济之竞争日益剧烈,我国工商业似应及时发展。银行事业与工商业有密切之关系,如前所述,将来如有新发生之事业,或对于重要之工商业,须结合团体组织、银行、公司之类,我们如果要办银行为发展营业起见,或须分投资本亦未可知。”在北京饭店司马的房间内,一留着八字胡的不过只有三十来岁周作民的半坐在沙发上向司马谈着自己的理念。
  “嗯。你说得不错,银行和工商业的关系就像你所说的那样。”司马知道眼前的这个周作民可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银行家之一,金城银行的创办者,哪怕在后世的二十一世纪金城银行仍然存生,没想到段骏良所提到的那个开办银行的人才就是这个周作民。
  周作民在南京法政学堂任翻译,并在业余时间自学财经。辛亥革命后,周作民担任南京临时政府财政部库藏司科长,走上仕途。1912年随临时政府北迁,在财政部继续供职。1913年任库藏司司长。1915年周作民离开财政部,任交通银行总行稽核科科长,后又兼任国库课主任,现任交通银行芜湖分行经理。其与段骏良结识是因为段骏良的一些私房钱是存放在交通银行,正是因为这个缘故,两人才得以结识。
  当陆宗舆讥笑到段骏良有点少不更事时,他所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周作民。当司马知道段骏良口中的这个“天生的银行家”就是周作民时,司马知道自己这下算是拾到专职人才了,就是单冲周作民用二十年的时间把金城银行办成中国最大的私立银行这一点,就已足够,当然人无全人,周作民此人因为过去的留学日本的经历,使得本人稍显亲日,但幸好还不卖国。
  “日本三井、三菱,都是以银行为核心,以贷款、投资控制大量的工厂、矿厂、交通和贸易企业。投资矿厂就控制了工业源头企业,投资工厂又控制了生产企业,而投资交通又能控制产品的运输途径,最后就是贸易企业,这样银行实际上就控制了整个工业体系,其所能取得的利润远非投机金融所能相比。未来的中国银行业也应三井、三菱两家银行为师,以投资实业为主。”
  开办一家商业投资银行是周作民在自东渡日本求学后的一个愿望,以银行资本投资工商实业,弥补国内工商实业界资金不足的困境,最终促进整个国家的工商实业进步,也是周作民的一个理想。看着眼前的三十来岁的周作民,司马突然有些错诧感,如果没有自己的出现,估计一年后他还是会自己创办金城银行,而现在自己出现是不是已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司马知道金城银行之所以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眼前这个周作民的投资眼光,还有就是他对金城银行的大权独揽,便于其做出有益银行的决策。但是他真的适合吗?虽然自谓拾到宝了,可是一时之间,司马还真的陷入两可之中。
  “开办一家新银行需要多少投资?新银行承办龙烟矿冶公司的商股募集会不会有信誉问题?”司马犹豫了数十秒钟后开口问道。
  “司马先生,首先开办这家银行并不需要太多的资本,五十万元的实收资本足以,再加司马先生的一百万美元的存款和政府高官数百万元的龙烟矿冶募股款,有这两笔存款就足以支撑起银行的信誉。至于筹集商股其信用不在银行,而在龙烟矿冶。有了北方政府几乎所有数得着名号的官员参股,相信国内商界定会跟风而动,而这正是扩大银行影响力的最好时机。”
  听到这个司马董事长这么问自己,周作民知道十有八九眼前这个司马董事长心下已经同意开办银行了,于是便开口说道,早在来之前周作民就对此进详细分析利弊,发现没有什么比利用龙烟矿冶公司商股募集,更有利银行发展的事了。
  “五十万银元!”司马摇了摇头,这个数字并不多,但是对于现在的司马来说却算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因为那一百万美元的股金另外再加上一百万美元的预备金拿出去后,司马几乎就已近是倾家荡产,当然这些并不为外人所知。
  “司马董事长,五十万已经是最低限度,段公子说他个人出资本六万元,我个人认四万,我个人另外还有信心在两周内募到十至十五万元的股金,司马董事长只需拿出二十到三十万就已足够。”见司马提到五十万,周作民心里估计这笔款子显然够司马为难的,毕竟投资钢铁厂还没见什么就已经百万美元拿了出去,于是便开口说道,对于募集十万以上的商股,周作民本人是信心十足,这几年周作民也认识不少有意投资银行业的督军、商人,募集这些投资显然没有任何问题。
  “这些钱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你出任这家新银行的经理,你需的是什么?”司马想了一下,到月底和马修谈好的那批苯酚、硝酸交付后,至少会有上百万美元的利润,到时开几家银行都没什么问题,但是眼前这个周作民显然是一个野心十足的银行家,让他出任银行总经理,他想得要什么呢?
  “百分之十五的股份,和银行管理全权,董事会不得干涉银行业务运作。”周作民开口说道自己的条件,无利不起早,百分十五的股份索求是周作民的要求之一,而不愿意受制于人的周作民,显然不愿意别人干涉他的管理,实际历史上的金城银行的发展也是得益于其的大权独揽、决策独揽的结果。
  后世周作民主持的金城银行对工商实业界的投资,很多也都是在董事会的反对下强行决定的。最有名的要数对永利碱厂的几十年如一日的支持。
  永利制碱公司为久大精盐公司总经理范旭东发起创办。范旭东是中国化学工业奠基人之一,著名爱国实业家。他1914年创办久大精盐公司,1917年创办永利制碱公司。早在1921年,永利创办,成败未可预定时,金城银行就独立资助,与其订立透支10万元的合同,此后透支数额逐年增加,1924年至1925年增加到15万元,1925年超过60万元。在当时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需要冒着极大的风险。
  永利试制纯碱的过程前后经历了八九年时间,资金严重短缺,想再招股,连股东都不肯再继续投资,其他银行也不敢放款。永利筹建期间,曾欠了金城银行好几十万元的债款。金城的同仁都非常恐惧给永利的放款难以收回,周作民放款给永利的决定,遭到部分董事和天津分行负责人的非议和反对。
  而周作民认为,范旭东脾气耿直,自信力强,有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做事扎扎实实,为人坚守信用,制碱又是极有前途的民族工业,他的事业不会不成功,坚决主张贷款支持永利。他说,“我主张看人不看事,要考察这个人是不是一个能做事的人。”
  正是在金城巨额资金的支持下,永利顺利渡过难关,1928年,永利的“红三角”纯碱在美国建国150周年博览会上得奖,信誉蒸蒸日上,逐步将洋碱逐出国内市场。而后来范旭东创办远东第一大化工企业永利硫酸,也是在周作民牵头组成的银团的支持下创办。
  而这一切有利于实业发展的决定,大都是周作民大权独揽,禁止董事会干涉其商业运作的前提下完成的。便是周作民在金城银行实行的是人治。他不太在乎规则、制度的建设,只求把最有用的人安排在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他从不向自己的下属灌输什么理念和追求。这显然和司马创办银行的本意有所差距,但是一时间之间除了眼前的这个周作民,司马还真想不到还有谁适合办理银行,眼这的这个可是号称银行业的诡才,用他是富还是祸?
  “恭喜你!金城银行第一任总经理,月底之前你会得到一百万元的实收资本,还有公司10%股份。以及银行全部的行政职权,董事会不会干涉你的任何商业运作。”司马站起来伸着手说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伪善也罢、亲日也罢,反正除他之外还真没有别人可用,用他那么银行名也不用重起了,直接用金城银行这个名字得了,名曰金城,盖取金城汤池永久坚固之意,这倒也是一个好兆头。
第91章
爆炸
  京城东郊民巷,日本公使馆。
  “这次有劳闰生君费心,虽然未能成功,但是鄙人和我国政府依旧非常感谢闰生君为此前后奔波之苦。”日置益说话间站起来对着陆宗舆来了一个九十度鞠躬说道。
  “公使阁下,没能办好此事宗舆已感觉万分惭愧,公使阁下还如此客气,实在是让宗舆汗颜。”见日置益起身给自己鞠躬,陆宗舆也有些诚惶诚恐的连忙站起来鞠躬还礼到说。
  “闰生君,不必自责,此事只怪事发突然,以至于我等失去操作时间,大日本帝国是不会忘记闰生君的。”日置益正颜说道,这一次日置益所碰到的是自己出任驻华公使以来的第一次全败,从头到尾的全败。
  “公使阁下,那个司马来历神秘,据农商部的材料其祖籍安徽小城,世居南洋,年前回国经商,对于这个司马的一切至今都是一无所知。”陆宗舆曾经让人调查过司马的来历,但是最终结果和农商部造册登记的完全一致,虽说知道其世居南洋,但是却不知道是南洋那个地方,而南洋那么大,谁知道他是从那个旮旯里冒出来的。
  “他的来历并不重要,以闰生君看来,他对大日本帝国的感官如何,我们之间是否可以成为朋友。”既然合作不可能,那么如果可以成为朋友,到不防拉拢一下。日置益沉思了一下低声说道。
  “公使阁下,以宗舆看来,司马此人极度排外,尤其以反日为甚,想拉拢这种人只怕会适得其反。”陆宗舆听到日置益有拉拢司马的意思,连忙站起身来说道,对于这一点陆宗舆猜得一点都不错,在司马很小的时候,其爷爷就告诉司马两件事一是做个男子汉把家撑起来,二是恨日本人。
  “贵国像司马这样以振兴国家实业为己任的实业家则实不少,可是他们永远不明白一个道理,国家太弱,个人太强终究还是会吃亏的。闰生君是吗?”日置益靠在椅背上轻轻地说道,如果像司马这样的这些实业家是日本实业家,估计会成为日本国民的偶像。但是只可惜他们出生错了国家。
  “公使阁下,中日两国千年近邻,互相提携进步是不二选择,中国在日本帝国的帮助下终究会走向富强的。”听到日置益这么说,陆宗舆有些不自然地说道,是啊!这个老大的国家太弱了,国家太弱了,个人再强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这个老大的国家虚弱了几十年,任何一个有爱国之心的有识之士都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这个国家就此虚弱下去,而在这个时代,大多数不愿从政的精英们,他们大都选择以振兴实业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强国、富国的梦想。但是个人再强终究有什么意义?几十年后国家依旧是如此虚弱,和日本这个已经完成工业化的近邻硬碰硬拖打了八年,才算取得战争的胜利。
  在公司的第三十四号厂房,这里是公司下设的一处武器制造厂,只有百台各类金切机床、锤锻设备,现在护厂队所用步枪、手枪大都是这里制造,这里现在每天可以制造数十支步手枪。而作为整个公司唯一的一个武器专家,史道姆除了身任公司的技术专家外,就是出任现在这个武器车间的技术指导。毕竟除了几个从关内挖来的曾在关内兵工厂工作过的老师傅外,别人可并没有制造武器的经验。
  史道姆自己绘制图纸仿制的三八式步枪,并非是全部按照日本三八式步枪进行仿制,像原步枪上拉柄挡片,结构非常复杂,明显不易加工,而在这史道姆便把机尾改成的毛瑟式。制造武器制造厂虽然有非常先进的机器,但是却因为新工人较多的原因,在早期生产进像弹槽宽、托弹底不对、枪机保险着机扶起栓来关栓,机簧因热加不过关发软。
  诸如此类毛病直到史道姆严格照搬了克虏伯兵工厂的管理方式,同时加强了对新工人的技术培训才得以改良,在没引入质量监管之前,这里的检查员只知道看看数数或者量量。并不知道那场有什么毛病,只是起到点数的毛病,经过细致的技术培训后,检查员学会了找毛病,也明确了自己的任务。
  “史工,高经理让你把这里的生产全部停下来,兵工厂的机械和加热电炉的能耗太高,现在的护厂队根本不需要这么多武器,所以这里按照公司意思,生产全部停下来,闲置下来的工人可以进行技术培训,也可以补充到其它工厂。”在武器车间里看着正忙着的史道姆,公司经理处的石磊说道。毕业于京师大学的石磊是公司经理处主任。其职责差不多相当于秘书之类。
  “好的,你告诉王经理,工厂今天晚上就会停产。不过要等这架机枪造好之后。”早已经得到高传良通知的史道姆·格威尔没有什么说什么就应了下来,史道姆口中所说的机枪实际上是史道姆的一个个人的试验。在上次马匪侵袭的时候,装在装甲汽车和搭车卡上的日制三年式机枪多次发生供弹故障,其原因就是因为使用的钢性三十发保弹板在颠簸的车上使用很容易导致弹板变形,进而发生供弹故障。
  因为口外的环境并不适合水冷机枪的使用,而三年式机枪的保弹板显然不适合在颠簸的环境下使用。所以从那以后史道姆就进行了多次试验想法这种三年式机枪改成弹链式供弹,要想对这种三年式机枪进行弹链改造,其技术难度显然不亚于重新设计一种机枪。只不过作为枪械外行的史道姆显然并没有独立研制机枪的天份,半年来试制了数种“新型”重机枪均以失败告终。
  配电厂的车间的噪声虽然较之工厂其它车间较小,但是常时间呆在八十多分贝的嗓音环境下,也极易使人心下烦躁不安。在配电厂里工作并不像在厂里机床旁工作,在机床旁工作虽说嗓音比在配电厂大,但是大多数工人会用棉花把耳塞起来,这样比这里舒服的多。
  但是厂里的王师傅却不准厂里的人用棉花把耳塞起来,主要原因为了防止因此而没听出正在运转的机器会不会有什么不正常的嗓音,以免出什么意外。
  贺谐对这种嗓音环境早已习惯,自从接受了几个月的培训后,来这里工作已经半年多,再怎样也习惯了。还有一个来小时就休班的贺谐,此时脑子早飞到其它地方,厂里已经同意他请假回家了,这一次请的是半个月的带薪假,之前贺谐还真不知道有放假还有钱拿。
  自从来到这口外就差不多有九个多月就没回过家乡的贺谐对这个假期很是期待,带着这九个月积余下的百十块大洋回老家讨个老婆。然后先带着老婆来这从有闲房子的人那里租间房子先凑合着,等到以后厂里给自己分到房子,到时这日子就好过了。
  “老王家的闺女咋样呢?要不四妮也行,要不就找花芳吧,她也怪漂亮的!”这会贺谐开始在脑子里想着自己回家以后应该让媒人说那个当自己媳妇了,这也不怪,毕竟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是大多数人的梦想。在这胡思乱想着的贺谐当然没有注意到这会四号柴油发电机发生出的异样的嗓音。此时已经超负荷工作的四号柴油发电机发出不正常的运转嗓音,没一会又突然闪出火花起来。
  “轰!”一声巨响传便了全厂,爆炸掀起汽浪把石棉瓦制成的配电厂厂房的墙壁撕开了数百块之多,柴油发电机上的配件被炸到数十外的路上。原本在紧张加班加点赶工的各厂,因为配电厂里的突然爆炸导致电力供应突然中断,爆炸后的瞬间,机器随之停转,让听到爆炸声的人们心里咯噔一声。听到爆炸声的高传良从办公室里冲出来朝外一看去,配电厂那一块冒出了冲天的黑烟,看到那股冲天的黑烟,高传良心里咯噔一下,暗叫声不好。
  共和五年西元一九一六年七月十日,“龙烟矿冶公司”在农商部会议室举行首次股东会及董事会成立大会,公司简单规定,“董事会设八人,由官派者两人,余六人由股东会中列席之商股东股票互选”,“有本公司股份百股以上(即银洋五万元)之商股东得被选为董事……五十股以上者得被选为监察。”司马毫无疑问的被选为董事之一,按照股权分配司马享有铁矿35%的股权,以及钢铁厂78%的股权,最终享有整个公司61%的股权。
第92章
回厂
  龙烟矿冶公司从最初一开始就是一个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非商非官企业,无论是董事或是监察都呈现出各自特点。一是大多数董事会、监察都先后出任过北方政府的总长、次长或相当于这一级的高级职务。名气不显得的徐绪直,是前国务总理徐世昌之子,因为其并不方便直接出面,就父借子名,以徐绪直出任龙烟矿冶商董。
  段骏良更是现任国务总理段祺瑞的长子,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其父的经济投资的代理人。无论是以徐绪直为首的商董事和以段骏良为首的商监察都要比官派督办董事地质学家丁文江和官监察的权势大。当然更比司马这个董事长的权势更要大上许多。但是归根结低这龙烟矿冶公司的实权控制在“商”,只不过这批商人的身份实在特殊,远不是像司马这样的民间商人可比。
  从上个世纪末来到中国开办洋行,到现在已经接近二十年,二十年来马修结识过各种各样的中国人,这些中国人无论是崇洋也好,排外也罢,但是都有一个共通同点,就是他们无论外表怎么伪装,但是在内心里面对外国人的时候却提不起什么自信。但是这些套用在那个司马身上显然不合适,至少在马修看来这个司马是打骨子里头看不起自己这个大英帝国的国民,每每想到这马修有就有些气结。
  马修一直不甚明白为什么一个衰弱至极点的老朽帝国的国民为什么会看不起自己这个世界第一强国的国民。其实马修可能真的误会了司马,至少在司马的眼里可没有瞧不起这大英帝国的意思,只不过司马打心里头就不喜欢什么这些个洋鬼子,那里还有陪上什么好脸子。
  “司马先生,这个建议,你一定需要考虑一下,如果您有能力弄到足够的军装的话,我保证会把今年俄军全部的军装余额拿下来,这其中的利润可是数百万英镑。”在司马住的房间里,马修有些激动的对司马说道,虽说出售化工原料的利润较为庞大,但是作为商人的马修却不愿意白白放过其它挣钱的机会。
  像眼前的这个承包俄军军装供应的机会,马修怎么可能放过他,这些军装可不用卢布买单,可是大英帝国和法兰西用英镑和法郎买单。仅利润就高达百万英镑。这时的俄国成衣制造非常落后,上千万俄军的军装大都依赖其盟友英法两国进口,而两国因为只能满足自身需求,对俄援助大都是转包给国外。如果争取到这笔订单,那么所取得的利润也是能让人目眩的。
  “亲爱的司马,你要知道去年俄军的军装大都是被日本人拿到了,日本人可是靠着卖衣服的钱想造条主力舰。”对中国国情甚为了解的马修开口说道,任何一个排外的中国人大都反日,更何况这两年中国人最反感的就是日本,马修在这说着这话的时候,心下开始向上帝祈祷眼前的这个司马一定要是坚定的反日人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