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730

  如果不是知道中国人的底线,查尔斯真会以为中国人愿意军备竞赛,是时候抛出底线了。
  “顾维钧总长,出于维护太平洋和平的诚意,我国愿意接受10:6.8的比例,同时保证不在太平洋西部兴建或加强海军基地。”
  “顾维钧总长,英国也将停止组建远东舰队,停建新加坡海军基地,以此作为对中国安全的保障!”
  两国的让步让顾维钧陷入沉默,程壁光曾向自己透过底,海军接受的底线是:与美国的比例为10:6,甚至10:5.8都是可以接受的,英美之所以做出让步,显然是进入圈套了。
  在心中感谢情报部门的同时,顾维钧装做沉思,一直沉默了数分钟,“查尔斯国务卿、斯坦利首相,我们要求美国、英国必须无条件支持兰芳独立,作为回报我国可以考虑这一比例。”
  中国把兰芳独立作为让步的前提条件并不出斯坦利的预料,但支持兰芳独立是不可能的,在东南亚享有大片殖民地的英国,必须顾忌连锁反应。
  “顾维钧总长,我们尊重兰芳人要求独立的意愿,但鉴于英国以及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特殊利益,两国很难接受兰芳全面独立,希望贵国给予理解!”
  “斯坦利首相、查尔斯国务卿我国做出让步的前提条件就是兰芳必须独立!以此为前提,我国方能做出实际性让步。我国之所以让步,并非恐惧军备竞赛,而是出于保护桥民的职责。兰芳战事已经持续七个月,荷兰军队以及东印殖民军伤亡超过5.5万人,在兰芳国民军战俘营中关押着六千名荷兰战俘,战争造成约五十万兰芳平民死伤。我国国会多次就兰芳人道主义灾难召开听证会,在我们谈话时,我国侨民正在惨遭荷兰人杀戮,我国国民的忍耐正在一点点耗尽,愤怒的情绪正在聚集,现在我们或许可以在这里畅谈发生在兰芳的人道主义灾难,但如果无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南中国海游弋的舰队,随时都有可能根据国会授权,在兰芳展开人道主义救援以及护侨行动,届时希望英美理解!”
  理解是相互的,顾维钧再一次提到兰芳的“人道主义灾难”,在这个世界尚是一个新鲜的名词,这个词最初出现在总理就兰芳问题发表的讲话中,从那时起“人道主义灾难”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新话题。
  从六月起,遭受惨重打击的荷兰军队,为了打击兰芳国民军,在土著人的建议下,采取一切手段破坏村庄、农田,并把占领区民众朝兰芳控制区内驱赶,以达到拖垮兰芳共和国经济,不战而胜的目的。上百万平民沦为难民,华侨尚可得到侨社、中国的帮助,而且移民大都是农场主,农场焚毁后,带的粮食足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但生活在难民营中的数十万土著人,却没有那么幸运,饥饿、疾病、死亡是难民营土著人的命运,随后中国情报机构通过精心策划,耗资数百万元巨款,利用“自由记者”在欧美世界主流报纸上报道发生在兰芳的“人道主义灾难”,兰芳的饥饿与死亡震惊了整个世界。
  荷兰政府显然缺乏应对危机的经验和技巧,甚至生硬的拒绝了国际红十字会和国际红卍字会援助灾民的请求,理由是:任何对婆罗洲地区的援助,结果都将延续反叛分子的存在,并导致民众遭受更多苦难!这更刺激了各国同情弱者的心理。
  兰芳共和国及中调局,不失时机的利用同情心,展开一轮又一轮的“人道主义轰炸”。在英属沙巴、沙捞越,每天都有数千吨粮食、药品甚至武器源源不断运到兰芳,其中不乏欧美人道主义者的捐助,英国则对此保持沉默。
  “人道主义灾难!”当斯坦利、查尔斯听到这个词后,无奈的对视一眼。发生在兰芳的人道主义灾难死了几个中国人?死去的都是土著人,可现在饿死在难民营中的土著人却成为兰芳人最有利的武器,在欧洲人看来无论是兰芳华侨或是兰芳土著,都是黄种的兰芳人。
  欧美各国的“人道主义”者们对荷兰人如此残酷的对待平民非常不满,甚至在荷兰国内都有议员公开抨击这种行为。荷兰大主教因贝尼呼吁荷兰人帮助“为争取自由”而遭受残忍对待,濒临死亡的兰芳人。
  面对国际国内压力,荷兰人只得改变处理兰芳问题的方式。此次荷兰之所以参加华盛顿会议,原因之一就是在解决“婆罗洲危机”,而解决婆罗洲危机的根本却在中国。
  “支持兰芳独立,有违各国利益,但可以换一种双方都可接受的方式,比如联邦制,参考英国与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模式的联邦制。”查尔斯适时提出美国政府的意见。数百年来,弱小国家的利益从来都是被出卖的,在破译中国人的密码后,美国政府就做出牺牲荷兰的决定,给予兰芳准独立,换取中国人在海军军备问题上的让步。
  “联邦制?英联邦模式?”查尔斯的建议很有建设性,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显然距总理要求仍有差距。
  “查尔斯国务卿,非常感谢您的慷慨与公正,但我有一个疑问希望向斯坦利首相征询答案。”
  “顾维钧总长,有什么问题尽管直言!”斯坦利非常绅士的回应。
  “请问,澳大利亚与新西兰是否有内政、外交以及军事上的独立权,两国是否以效忠英皇为联邦建立的根本。”
  顾维钧话音刚落,斯坦利连忙回答,未留给查尔斯转移话题的余地,“顾维钧总长,澳大利亚与新西兰只是自治领,而非独立国家!”
  查尔斯知道顾的阴谋得逞了,顾维钧的反应很迅速,能迅速看出问题的根本,而且借斯坦利的嘴说出。
  “查尔斯国务卿,斯坦利首相解答了我的疑问,非常感谢斯坦利首相的公正与直爽!”顾维钧向大英帝国首相道谢,斯坦利才意识到被中国人利用了。
  “国务卿先生,我想您误解了兰芳人民的诉求,他们希望享有独立国民的尊严,而不是享有自治权。”顾维钧提出中国的建议,准确来说是要求。
  “当然,和平是兰芳人民的意愿,中国亦乐见其成,为了和平,让步是值得的。正如国务卿先生的建议,兰芳可以作为荷兰联邦的一员,但必须是地位对等,根据人民意愿自由结合的联邦。在内政、外交任何方面互不隶属,接受荷皇为自由联合体独立成员国的象征。”
  顾维钧的要求令查尔斯哑口无言,荷兰人会接受这种“联邦”吗?这是一个问题。
第35章
钳制?
  答应或是拒绝?司马盯着代表团发回的电报犹豫不决,尽管内心窃喜,但还是很纠结,毕竟这个问题解决后,中国海军规模将从根本上受到限制。尽管从任何一个方面讲,华盛顿会议对中国而言都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外交胜利。
  “5:3.4”司马喃喃重复这一数字,这一比例远超预期,超过历史上日本获得的比例。代表团取得这一比例是情报战上的胜利。
  数月前,国内多座船厂同时开始建造或着手建造大型战列舰,不具备建设条件的船厂大肆扩建船台、船坞,国内四台1.5万吨级水压机,全力生产战舰厚装甲板,以及火炮身管·西北钢铁企业联合体、鞍山钢铁企业联合体,同时新建立特钢厂,新建三座1.5万吨自由锻水压机,情报无一例外被英美两国侦得。
  “同时开工四艘,新建十万吨级船台、船坞五处,一年后,中国将有能力同时建造四艘4.5万吨战列舰以及六艘七万吨级中华级超级战列舰的工业生产能力。四年后,中国将跻身世界一等海军强国之列,超级战列舰远超世界任何一国……”欧美报界都在渲染中国工业界倾力投入“海军军备竞赛”,报道充斥欧美报纸头版,欧美海军专家不停在报纸上展开争论,探讨中国全力扩充海军是否会对本国造成威胁。
  一切都是情报部门精心策划的骗局,船厂是在扩建,不过是为建造巨型远洋货轮、油轮作准备,新建特钢厂与三座1.5万吨自由锻水压机同样是为满足国内工业生产的需要,只不过被是标注“国防需求”的国家重点工程。
  调查局、军事情报局精心设计了骗局,不过骗局代价巨大,为了这些工程国家直接投资、银行贷款上亿元之多,正是国家以及银行的巨额贷款使国外情报机构,从未将视为骗局,他们看到一个如威廉二世一样的疯子,不计代价的扩充海上军备。
  面对这一现实,英、美不得不慎重对待,中国的舰队虽然只停留在纸面上,但中国工业力量的大行动却让他们相信,中国海军雄心勃勃的展开军备竞赛,中国海军规模超越英美只是时间问题。迫使英美必须将中国视为“准二等海军强国”而非“世界海军第六强”。基于此,英美才会接受中国的讹诈,战舰吨位限制提高至4.5万吨,中国海军规模相当于英美两国的68%,结果对中国非常有利。
  “总的来说,3.4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司马嘀咕。
  “反正主力舰并不重要!”司马签署意见。
  “可惜了。”批准后,司马叹息道。之所以可惜,是因为中国还可以谋求到更多的东西,而不只是主力舰比例,如果能用裁军换取对方放开殖民地市场就锦上添花了。
  三天后,中国全权代表顾维钧正式答复美国政府,中国政府愿意接受5:5:3.4的比例,作为回报英美国支持兰芳作为荷兰联邦成员,获得独立地位。美、英、中三国主力舰比例刚搞定,眼看中国依靠死磨硬缠与中途退出的会议的办法,得到了丰厚的回报,法国和意大利红眼病发作,开始漫天要价,要求拥有四十万吨主力舰。
  面对法国和意大利的漫天要价,美国尤其英国哪里肯答应,好不容易说服中国接受了三十四万吨的条件,现在法国、意大利竟然要求获得四十万吨,痴心妄想!尤其英国几乎处于暴走边缘,最终经过讨价还价,硬是打了个对折:二十二万吨。
  摆平主力舰,航母问题上,除了中国坚持要求拥有相当于美英80%航空母舰吨位外,各国并没有任何异议,因为各国并没有认识到航母的作用。英美两国稍加坚持后,同意了中国的要求,并不重要的航母问题,各国只用了三天就达成协议。航母问题刚一解决,未等各国代表松一口气,五国又在限制潜艇问题上吵得不可开交,争吵并不是发生在中国身上,而是发生在英国与法国之间。
  英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忌讳潜艇,因为在欧战期间,神出鬼没的德国潜使英国舰艇和商船吃够了苦头,成为英国刻骨铭心的记忆。所以英国海军主张完全禁止潜艇,而法国针锋相对,提出截然不同的建议,声称如果不准海军弱国使用潜艇,就等于要任由海军强国宰割,因此根本不应对潜艇作任何限制。
  双方唇枪舌剑,潜艇被法国视为保持海军优势,弥补主力舰差距的有力武器,如果完全禁止潜艇,将令法国失去全部海外利益。经济上陷入困难的法国,不可能学习中国,雄心勃勃的扩充海军,潜艇是法国最后的保障。
  面对法国的要求,仗着一战时“拯救”法国的恩惠,英国首相斯坦利气势汹汹的表明态度,“英国决不允许拥有八十万陆军的法国再拥有大规模潜艇。”对自家的这个邻居,英国始终警惕有加。法国保持世界头等陆军没有问题,更何况他还不是头等,但海军……英国海军已经不可能再奉行两强舰队政策,对近邻的海上力量自然要尽可能的削弱。
  法国总理白里安毫不示弱的反将斯坦利一军,“如果英国愿意削减主力舰,法国就立即削减潜艇。”面对白里安的反击,斯坦利立即还以颜色,“基地遍布各地的法国,如果再拥有大量潜艇,对英国的威胁将远大于德国。”欧战蜜月期早已渡过,英国与法国虽然未走向敌对,但英国却需要顾忌国家安全与海外利益,拥有大量潜艇的法国无疑是个威胁,尤其是海军力量遭到限制后。
  斯坦利说明原因后,白里安反唇相讥,“英国建造主力舰想必是为了打捞沙丁鱼?那么,何不让可怜的法国也造几艘潜艇来研究研究海底植物呢?”一位首相、一位总理如同拳击台上的运动员,你来我往试图将对方击溃,欧战时曾经的盟友关系,早已随战争结束而结束,两国重新走向竞争。
  见英、法的“潜艇战”陷入僵局,查尔斯赶紧打圆场,可是由于大家分歧太大,限制潜水艇问题最终没有达成协议,只好不了了之。潜艇上无结果,对于一些国家而言意味着机会,这个结果让一直目睹英法两国潜艇战的中国代表团倍觉满意,尤其是程壁光暗自偷笑,海军甚至都做好了建造“孪生艇”的计划,没有限制,意味着海军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扩充潜艇力量。
  经过三个月的明争暗斗,一九二五年二月三日,旷日持久的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会议宣告闭幕。二月三日上午十时,签订了《美、英、中、法、意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条约规定美、英、中、法、意主力舰总吨位比例为5:5:3.4:2.2:2.2,同时规定美、英、日、法、意航空母舰总吨位比例依次为13.5:13.5:10.8:6.6:6.6,条约有效期到一九三九年。
  华盛顿条约的签定使英国被迫承认英美两国主力舰吨位相等的原则,这是美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的重大胜利,意味着英国海上优势丧失。同时对中国也是一个成果显著的胜利,用纸面舰队,为中国争取到世界第二海军强国的地位,当然第二强仍停留在纸面上。
  不过在世人看来,尽管中国取得世界二等海军强国的地位,同时获得许可,在完成规定吨位前,可以在条约范围内建造新型主力舰,但中国并未获得真正的胜利。条约第十二款明确规定:条约生效后,各国禁止向第三国转让或输出与主力舰建造相关的技术,不得为他国代造新舰。
  在分析家看来,这一条款无疑是针对中国相对落后的造舰技术,中国虽然已经设计了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但中国却需要从国外引进大功率汽轮机技术、装甲技术、火炮技术,这些都是中国工业的薄弱环节,技术上的薄弱使中国赢得的只是世界第二舰队规模而已。尽管美英非常大方的表示,条款执行将不包括中国海军在造的汉武二号舰,但海军观察家认为,英美的釜底抽薪从根本上重创了雄心勃勃的中国海军。
  接着,在美、英斡旋下,中国全权代表与荷兰全权代表就婆罗洲危机进行会谈,已经完成使命的程壁光上将意外收到一份邀请函。
  华盛顿德国大使馆宴会厅内彩灯高悬,中德两国驻美外交官以及商业人士齐聚一堂,庆祝即将到来的中国新年。这是德国外交部长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特意为中国贵宾准备的礼物。一楼宴会厅内中德两国外交官、商业人士热情交谈时,在二楼大使办公室内,程壁光谨慎的观察秃顶的德国外交部长,因为要与英美两国协商婆罗洲问题,顾维钧不能出席德国大使馆宴会,他把这里交给了自己。
  “程总长,对于中德而言这并不是一次胜利的会议,我国海军再一次遭受重创,而贵国亦未得到想要的份额。”
  “部长先生,对于贵国海军再次遭受强盗式的对待,我以一名同行的身份深表同情,我相信未来德国海军一定能重现昨日的辉煌!”程壁光尽可能避免谈论敏感问题,总理和国防部对军人涉足政治敏感而反感。
  “程总长,德中友谊历经考验,皇帝陛下非常感激贵国在会议期间给予德国的帮助,尽管各国并未改变对德国的敌对态度,但至少在中国,我们看到了朋友的热情与真诚!”古斯塔夫热情洋溢的表明态度。接到会议邀请后,德国就做好海军再遭重创的准备,对于经济陷入困难的德国,裁减舰队并不是非常痛苦。
  英美“慷慨”的准许中国拥有世界第二舰队的规模,但却从技术上将其卡死,对德国却是从吨位上进一步限制,两国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至少在海军方面,在未来十五年内。
  “皇帝陛下将邀请将军阁下与顾维钧总长,利用此次机会访问德国,以便皇帝陛下能够亲自向二位表达谢意!”邀请中国全权代表团访问德国是国内决定,德国在这个时候需要向世界证明,尽管中德两国之间的友谊经历过战争考验,但中国却一直回避中德结成战略盟友的问题。
  上一次战争失败,根源在于德国开辟两线战场,在东方却没有盟友。中德之间持续多年的“友谊”与两国之间诸多共同点,令德国高层看到希望。尽管威廉二世是黄祸论的鼓吹者,但虚无的意识形态,远远不及洗刷德国的屈辱重要,德国在上一次战争中犯了太多错误。
  “数以百万计的德国人生活在中国,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界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现在需要恰如其分的利用这一影响力,达成与中国结盟的意愿。”德国主流是亲华的,就像中国主流意识亲德一般,但这远远不够,德国需要盟友保证未来的利益,因此陛下才会邀请全权代表团访问德国,由全权代表团向中国总理转达意愿。
  “部长先生,非常感谢皇帝陛下的邀请,请转告皇帝陛下,我们将非常荣幸的,在适当时候访问贵国!”程壁光接受了古斯塔夫的邀请。
  根据计划全权代表团在华盛顿谈判结束后,将会访问欧洲各国,有没有德皇邀请,德国都将是代表团前往欧洲的第一站,一直以来中国都非常重视与德国的外交关系,中日战争期间德国曾给予中国帮助,中国人并没有忘记。
  刚从革命女儿会大厦返回酒店的顾维钧眉头紧皱,“邀请我们访问德国?”德皇的主动邀请与中国主动访问有本质不同,德国人为什么?难道是……
  顾维钧脑海中浮现出驻德大使馆几个月前提交的德国情况报告,“与各国沉浸于战争创伤不同,德国弥漫着浓重的复仇气氛,尽管德国得到很多利益与土地,但这些飞地在苏联人以及英法等国的策划与鼓动下,日益动荡……”
  “子川,德国人意有所图啊!不过咱们去也不是白去,德国人十五年内不得建造新舰,而中国造舰基础不及德国雄厚,中德两国互补性非常强!”美、英从军舰技术上打压,程壁光不以为然。毕竟除英美外,还可以从德国引进技术,尽管某些技术上德国不及英美,但总好过全面封锁。
  “现在唯一的担心是,德国人想的并不只是海军上的合作!”顾维钧一语中的。中国在调整外交策略,德国亦然,万一……
第36章
没问题
  孙子曰: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现在只能忍耐!”共和十四年二月二日(农历年二十七)《西北时报》头版。
  “恒启,你曾申请过,说中国必须要拥有四十万吨航空母舰,才有可能实现歼灭美国海军的梦想。现在中国只有十点八万吨,而美国人却有十三万吨,如果战争打响,我们还有可能击败美国海军吗?如果与美国开战,海军有几成胜算?”司马边看海图,边问。越看巨大的太平洋地图,司马越觉得中国变成了历史上的日本。
  “华盛顿条约签字,与其说换取了太平洋的和平,倒不如说换取了十五年停战。现在我们同美国的矛盾尚可掩饰,但未来,中美关系会因利益,尤其是南洋以及太平洋利益冲突,而最终走向战争……”
  华盛顿条约签定后,西北大学深蓝研究所数百名教授、情报分析人员用两个月时间,递交《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的备忘录,直言不讳的指明,中国与美国必然会有一战,司马为此莫名紧张。
  深蓝研究所是司马个人基金会投资建立的分析研究机构,目的是国家战略决策提供分析数据和意见。尽管深蓝研究所仍在发展完善之中,但已拥有二百余名研究员,专业涵盖数学、物理、化学、经济、心理、军事等多个领域,对这个专业战略研究机构做出的分析,司马不敢有丝毫怠慢。绝大多数时候,司马往往会从最坏处考虑问题,既然中美之间存在战争的可能性超过70%,就应该提前准备。
  吃完家庭厨师精心准备的早餐,司马急匆匆在总理府召见了从德国回国的程壁光,完全不顾海军部长在外漂泊数万海里,旅途绕世界一圈半。
  六十四岁的程壁光谦恭地站着,依然身穿白色海军制服,胸前佩戴勋章。或许是因为漫长的旅途过于劳累,程壁光面容疲倦、眼皮松弛。
  但程壁光的思想却没有丝毫懈怠。他是一位标准的海军军官,参加过甲午战争,经过中国海军凄风苦雨的年代,一生唯一的愿望,就是为中国建造一支世界最强大的舰队。为实现愿望,曾不止一次向总理以及国会提出雄心勃勃的“大洋舰队”计划,准备到二十四年左右,让中国舰队的实力足以和英国或美国舰队抗衡,舰队法的通过,令程壁光看到大舰队的希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