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2/730


第38章
择址
  悬挂海军上将旗的轿车驶出国务院停车场,进入海魂广场,绿化良好的广场中央树立着一艘军舰雕塑,广场后方充满英伦风格的大厦大门前,两名戴白盔的宪兵一动不动地站在门旁,英伦风格的大厦就是海军部。
  程壁光经过文员办公室、作战室、地图室,来到办公室。办公室外间工作人员见总长进入办公室,纷纷起立致敬,女文员对总长来到办公室很意外,毕竟总长刚从国外回国,现在应该休假。但程壁光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笑着同她们打招呼,然后询问工作进展,同时催要重要文件。
  “通知后勤处方处长来我办公室,立即!”
  向秘书下达命令后,程壁光径直走进办公室。室内挂着一幅巨大的海图和“雪甲午耻”的横幅,尽管中国已经赢得中日战争胜利,但海军内部仍然坚持未能在大海上击败日本海军,中国海军之耻不算雪。
  “隐秘基地?”总长的问题出乎方勤坤意料,脑中急速搜索海军基地位置,寻找符合总长要求的基地。
  “第一是足够隐秘,第二不为外界所知,第三港湾面积足够大、环境条件良好。”条件也太苛刻了,方勤坤真想不起有这样的后勤基地,海军只有胶州湾、三都澳两大基地,分别为北、南洋舰队基地,再就是海参崴、釜山、大连、旅顺之类的辅助基地,大都是军民两用港口,一点不隐秘。
  “还有什么基地?”方勤坤绞尽脑汁,想起一处建了一半就废弃的基地,准确来说是泊停地,而不是基地,海军后勤处正考虑将其放弃,因为泊停地尚未建成,未列入海军海图,只被列为临时泊停点。
  “总长,有一购建了一半的泊停地,地点偏远,非常隐秘。”
  “在什么位置?”程壁光连忙走到海图旁,寻找方勤坤介绍的基地,程壁光对其没有丝毫印象。
  皇家港位于滨海省北部鞑靼峡皇家湾东岸,地图上勉强标注为“小渔村”。港口由北湾、西湾和西南湾组成,三面环山,岸线曲折,地形隐蔽,避风条件良好。前身为1853年N·巴什尼亚科构筑的康斯坦季诺夫斯基防卫站。
  滨海省交还中国后,皇家港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被列选为国防海军二级基地。过去几年,海军只在此处建造了一处简易泊停码头和建了一半就停工的船厂,除去驻军和眷村军眷,偶尔会有滨海省海上警备队巡逻舰会进入海湾躲避坏天气,渔湾非常隐秘。
  灰蒙蒙的云层漫散着惨淡的阳光,海鸟在海天之间翻飞,春天即将到来,令皇家港海岸冰带逐渐消融,浮冰碎块不时撞击海岸。
  皇家港正值多雾时节,海雾升腾。季远帆中校一行乘坐飞机在皇家港郊外机场着陆,机场在城市西郊谷地间,是修筑在大片冻土地上的简易野战机场,山脉为机场提供了良好的掩蔽。
  原本此处只是一大片冰土,对日战争期间,根据海军部命令,数千名工兵日夜赶工,机场终于在战争结束前建成,讽刺的是机场从未发挥作用,与泊停港同一命运。
  机场除一个木制指挥塔,显得非常空旷,开放式简易机库内停着两架老旧的鹰式教练机,机身上甚至都没有空军或海航标志。季远帆估摸两架飞机是某名军官或眷村军人家属的私人飞机,机场处于半荒废状态。
  “你好,长官!我是负责接待的施惊涛少尉!”泊停地长官只派来一名联络少尉负责接待,长官并没有义务陪同来此考查的海军部工程处技术人员。国防军和地方政府一样,奉行不接待政策,一般像“巡查机构”来此,大都是派名向导和司机就算尽了人事,至于用餐军官食堂会给他们提供符合军衔的“标准餐”。
  也许是来此评测基地是否有保留价值,谁知道呢?或许明年这里就不会再有驻军,顶多派一支用于救援或巡逻的海上警备队。看着脸色冻得发青的长官,施惊涛心里琢磨其来意,但表面上装作毫不在意。军队忌讳乱打听,不该问的别问,不该说的别说。上车后,施惊涛尽职尽责的充当起向导的角色。
  皇家港被遗忘的军港,服役的官兵大都这么认为,不足五百名官兵再加上一千多军眷、简陋的柱式泊停码头、一座修了一半就停工的五千吨级封闭式船坞,和海军大多数基地相比,这里太简陋,甚至先天不足,一年有长达四个月的冰封期。
  吉普车上的暖风让季远帆冻得冰冷的双膝感觉温暖,“施少尉,先去03炮台。”季远帆吩咐后,便看着车外的茫茫白雪。
  离开机场经过重重关卡,才走进城市。季远帆立即感觉到皇家港和其它城市不同,这座中国极北之地的城市建筑带着浓浓的俄罗斯风情,这是滨海省、阿穆尔省的特点。
  色彩单调的木屋和砖房组成冷清的街道,行人很少,满是冰雪的街上显得死气沉沉。商店大都是军人福利社,大多数住房很陈旧,很多房屋窗户上钉着木板,显然无人居住。远处望去,城中竟然还有一座东正教堂。穿着厚重皮靴和呢大衣的妇女带孩子急匆匆走过街道,显然是去上学。
  城市完全是一座以军人为主的市镇,当年居住在此的俄罗斯人大都移民到数百公里外的海参崴等地,还有一些人回到俄罗斯。偶尔可以看到身穿藏蓝色海军大衣的海军陆战队在街头巡逻。全中国只有海军陆战队长年保持战备,巡逻时,仍然荷枪实弹。即便是在形同死城的泊停地,也尽职尽责的履行职责。
  透过朦胧的雾气,可以看到城外环绕着起伏的丘陵,上面隐约可见几座修了一半的254毫米炮台,当初修建炮台时一大批德国工程师带着年轻的中国土工、建筑专业大学生来此,在城市周围岩石丘陵上设计了世界上最坚固的要塞,用巨石、钢筋混凝土和钢板巧妙地构筑成坚固又舒适的工事,既能防御,又能生活。
  岩石、钢混堡垒构成皇家港的外层防御,除了规模稍逊于海参崴要塞,可以被视为中国海军第二大堡垒群,但可惜,堡垒群只存在于图纸上,堡垒工程在对俄战争结束后不久,就停了下来,工程兵也随之撤出城市。
  “长官,从这里可以俯视整个赖娃……不,是皇家湾!”施惊涛连忙改口,因为皇家湾从地图上看像个赖小子。驻守官兵叫它“赖娃湾”,北湾叫胳膊湾、西湾叫左腿湾,至于西南湾当然就是右腿湾,中间还有一个鸡鸡口,皇家港直冲鸡鸡口。
  “赖娃湾名字不错,比皇家湾好听多了!”季远帆冲改口的少尉笑笑。
  滨海省、阿穆尔省的名带有浓浓的俄罗斯味道,很多地名根本就是俄国名,皇家湾就是其一,湾口就叫洛索西纳。赖娃湾听出来很通俗,而且是中国名。
  从海拔七十二米的03炮台前,俯视赖娃湾全景,海湾深凹入大陆架,岸边是高低起伏的山峦,覆盖着郁郁葱葱的树林,一片片绿色紧紧依偎在海的边缘。湾内水面上,泊停十余艘船舶和军舰,湾岸边稀稀拉拉的楼群和零零星星的尖顶木屋,构成海湾重镇的轮廓。
  “季中校,这里太偏僻了,还有四个月冰封期,是个狗不拉屎的地方!”盛青竹嘟囔,未修完假就被发配到这鸟地方考察,心中很别扭,牢骚归牢骚,活总要干。
  ……
  “三年平均降水量七百毫米,每年冰封期四个月。泊停码头水深8~12米,港池水深20~30米,泥沙底,港湾深入陆地形成天然避风港。入口航道宽仅1.8千米,根据观测资料,港湾内潮差小……总理,因海参崴以北海岸并没有港口,因此各国商船均以为海参崴为极北港口,根据滨海省海上警备队资料,过去的一年中,出现在鞑靼海峡的只有我国渔船,无他国船只出现纪录。鞑靼海峡一带唯一的港口就是库页岛的霍尔姆斯克,距离皇家港大约135海里,因此海军参谋部认为,皇家港是海军后备舰队封存地的最佳地点。”
  程壁光指着海图,向总理介绍最佳的后备舰队基地。海军尽管拥有大量基地,但想找一处隐秘甚至不为他国情报机构所知的港湾非常困难,尤其还需要考虑民间泄密问题。因此,只有地广人稀的区域才适合封存舰队。
  “这地方不错,就是冷了点!”司马点点头,从资料看皇家港非常适合作隐蔽港。港湾面积足够大,按照面积可以容纳百艘两千吨至四千吨封存军舰,毕竟军舰是一艘贴一艘。
  “总理,鉴于我国巡洋舰以及驱逐舰吨位已经接近或超过华盛顿公然限制,因此在未来十五年内,我国很难继续建造新的驱逐舰以及巡洋舰,封存舰队面临一个问题,无舰可封,所以……”程壁光偷看一眼总理,“我们希望扩建皇家港修船厂,将其改造为造船厂,改由海军部直属,用于建造新型巡洋舰及驱逐舰,待建成秘密试航后,将其就地封存。”
  “等等……”司马连忙打断程壁光,诧异地望着海军总长,“你们打算封存新军舰?难道未来十五年我们的海军技术一点都不发展?”封存新军舰?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笑话。哪个国家造新军舰是为了封存?亏海军总长想得出来。封存新舰是无奈的选择,如果可以程壁光也不愿意将新造的军舰封存,但为了尽可能扩充舰队,迫不得已。
  “总理,建造设计军舰是为了保持和发展造舰技术,不只是为了封存。船厂工人可以改聘海军长期士官,如果必要可以使用十五年以上的囚犯。为了保持国内舰种的建造技术以及设计能力,海军部希望国务院促使国会批准对兰芳提供总额为2.5亿元的海军贷款或援助,帮助其建立以驱逐舰为主的海军力量。兰芳独立后,是非华盛顿公约签约国,因此海军希望在兰芳设立第三舰队,军舰由兰芳出面定造,悬挂兰芳国旗,海军可以派出军官、士官负责操作,每年定期参加海军演习,演习可以定为‘两国联合演习’。一旦战争爆发,兰芳海军可以同海军航母组成一支特混舰队。”
  对于“附庸国”的军备建设,总理从来都持保守态度,只允许建立相当于国民警卫队的武装力量。以朝鲜为例,陆军总兵力仅有七万八千人,海上力量只有三艘千级吨驱逐舰和十几艘鱼雷艇、巡逻艇。
  海军部之所以想到兰芳,是因为兰芳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独立国家”,基于此,海军动了借国养兵的念头,以兰芳海军的名义在海军吨位限制之外,发展新型军舰,保持大规模海军力量,平时两国舰队举行联合演习,战时可以直接编成混编舰队,或者干脆编入中国海军。
  司马毅然否决了程壁光的建议,中国国会远没有后世大方,对兰芳提供实业贷款没有问题,最终贷款会从兰芳转向中国工厂,但舰队就勉为其难了,同时,还需要顾及他国的反应。
  “以兰芳之国力养一支规模可观的舰队,令人怀疑,而且提供2.5亿元以上援助,国会很难通过。国会正在讨论扩大义务教育法和加大对私立大学就读学生的资助,援助很难获得国会支持,而且可能引起他国的反弹。这样,海军可以考虑将一部分军舰送给兰芳,军舰可以分批、分年赠送,相信国会会比较容易通过,空额暂时可以不补足,等到时机成熟,海军可以再补足。”
第39章

  按照国内师范学校的惯例,毕业生会被分到偏远地区或乡村国民小学工作五年,这是传统,传统出自西北师范学校。对此大多数毕业生并没有意见,毕竟教化四方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顽石成玉,师之教也;点石为金,师之才也;名扬天下,师之道也;喻明后学,师之义也;故师者,教化四方。”更何况在行使教化四方的责任和义务时,偏远艰苦地区工作补贴,对绝大多数师范生绝对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诱惑。
  剑头山屋多寨是一个连地图上都没有标注的村寨,到武平县政府报道前,徐国伟连听都没听说过这个地方,一路上翻山越岭,用了两天功夫,终于来到距离屋多寨不远的涪镇。徐国伟背着沉重的背包,拿着县政府给他的指路图,站在小镇里犯愁。天已经快黑了,只好决定先在镇子里吃饭,如果实在找不到,就在乡公所过夜。
  镇上只有一间小饭店,徐国伟要了一碗米饭和一点小菜,拿着指路图向老板问讯,老板看看知道他是教书先生,这几年山里总会来一些先生,都是政府派来教娃读书的年轻先生。
  “到屋多的路不好走,你等会,我看能不能找到一辆大车,顺道带你过去。”徐国伟连忙道谢。
  “瞅你说的,你们到山里头教娃娃们读书,是山里人的福气,要是今个找不着大车,晚上你就到乡公所过一宿,等……你看,说话功夫,村里的车把式李老绾就来了,指不定他就是来接新先生的。”
  徐国伟顺老板指的方向一看,客栈外一个大个子敞开怀,露出黑浓的胸毛,赶一辆骡车晃头晃脑进了镇子,两只眼睛一边大一边小,正东张西望,似乎在找什么人。
  饭馆老板连忙招手,“老绾,老绾,你们塞子里的先生正找你呢?”
  老绾连忙答应,丢下皮鞭跑进饭馆,“哪个?哪个?哪个是新来的先生?”
  正吃饭的徐国伟连忙上前,“您好,我姓徐,请问您是屋多塞接我的吗?”
  瘘背老头大小眼瞪圆,仔细打量自称先生的人,黑色学生洋服,跟学校里先生来时穿的差不多,肯定就是这个人。
  “你姓徐啊?错不了,俺们村长就是让我来接姓徐的先生。梁先生年关前走了,村长还想着您别来晚了,耽误了娃娃的学业!”饭馆老板在后面嘀咕,“年前我就跟马有说,县里肯定会派先生,耽误不了。这不,还没到十五,人就来了,那会他还不信,现在信了吧!”
  瘘背老头边接过徐国伟的行囊边嘀咕,包中除了生活品,还有几十本从省城带来的书,书是学校捐助的。教育基金会每年都会向偏远地区学校捐赠大量书籍,帮助学校完善图书馆,偏远的乡村国民学校,更有必要建立图书馆,以帮助从未出过远门的少年开阔视野。师范生毕业时,学校还是会送给毕业生几十本书。
  瘘背老头扫了眼桌上冒着热气的白米饭,为难地看着新来的先生,“徐先生,您看这……冬天天短黑得早,夜里山路不好走!”
  “成!现在就走。”徐国伟向来好说话,即然路不好走,走早点路上吃也一样。
  “哎!郭老板,我要的馒头呢?你再弄点牛肉给先生捎上,现在就赶路,离寨子还有四十多里地呢,现在回去都晚了,夜里,路不好走啊!”
  “顽石成玉,师之教也;点石为金,师之才也;名扬天下,师之道也;喻明后学,师之义也;故师者,教化四方”,抬头是山、眼前是山、朝左是山、朝右终于不再是山,而是深谷绝地,坐在骡车上,徐志伟望着天上的星星,嘴边念叨着为自己打气,教化四方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在中国,即便最偏远的深谷绝地,只要有人、有村落,就必须建立国民小学,必须让他们接受义务教育。这一代人即便有一个文盲,亦是吾辈之耻辱!官之耻!师之辱!”两年前,在向国会提交《九年制强制义务教育法案》后,总理用颇为激动的话语做结尾,《九年制强制义务教育法案》全票通过。
  中国是教育经费保障写入宪法的国家,根据《共和中国宪法》规定: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中央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十五,在省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二十;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四十,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
  旷日持久的制宪会议上,各省代表、议员甚至复兴党籍议员、代表对总理将教育经费保障写入宪法,纷纷表示不解,很多地方代表强烈不满,中央保证不少于15%没有问题,但要求地、省不少于25%,市县不少于40%,显然强人所难。
  “国家很穷,很多地方需要用钱,这么下去,教育未成,恐怕各省、市、县财政就先完蛋了……”总之反对者甚众。一些人抨击总理操之过及,甚至教育界亦不支持,毕竟如此保障比例,可能会造成教育拖累国家的局面,教育界也不愿意见到。
  “我从未听说办教育把国家办穷了的,我只知道如果不重视教育,国家注定要穷困、注定要落后。”面对指责总理斩钉截铁的回应,坚持将教育经费保障写入宪法,甚至不惜开党代会要求复兴党员必须支持,最终得已在制宪会议上勉强通过。从此,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始终把发展教育作为国策,即便财政不充裕,仍然坚持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并免费为小学生和初中生提供餐点和教科书。
  数周前,报纸披露,根据中央财政预算以及地方财政预算统计,今天全国教育经费将首次超过军费开支,跃居政府开支最大项。充足的教育经费使得国会议员提出,将义务教育由九年增至十二年,但问题是,中国的师资力量不能满足要求,导致提案搁置,但绝大多数城市,今年高中将免收学费同时提供免费教科书,十二年义务教育只欠东风。
  望着屋多塞,塞子里老百姓的贫穷超出徐国伟想象,和绝大多数贫穷小山村一样,大多数人住的是勉强遮风挡雨的破木房。
  徐国伟走访了塞子里十几个学生,他们身上穿着破旧而满是油灰的薄棉衣,因为没有农活人们大都躲在透风的房子里取暖。
  “徐先生,寨子里一千多口人守着不到两千亩地,勉强糊口。穷日子没法子。”陪着徐先生走访几个开学一个月都没去报到的学生,村长马友笑呵呵的解释。屋多寨人多地少,日子贫穷,就是像自己这样的“数代富绅”,家里不过三十亩地。
  生长在平原的徐国伟,很难想象寨子的贫穷,对比破旧的寨子,暑假新建的翠顶坪国民学校犹如豪宅。依山势而建的国民学校是竹质两层小楼,一层是教室,二层阁楼是学生宿舍,除教室外,还有藏书两千多册的图书馆,小试验室、小操场一应俱全,这是中央政府直接投资兴建,甚至还为学校配置小型蒸气发电机,满足学校的照明需求。
  这所国民小学是附近五个山寨中唯一的国民学校,规划是小学六今年级,可现却只有四个年级、六个班级三百三十五名学生,七名教师、一名校工。校长是寨子里的前清秀才,其它几名教师都是和自己一样按惯例到偏远地区“进修”的教师。
  “幸好这几年免了捐税,要不然,怕连蕃暮都吃不饱。”马有自顾自向新来的先生解释。
  “马村长,马武家在什么地方?”之所以来村子里走访是因为陈校长告诉自己,这学期自己班里可能会有几个学生不上学。
  “就在前边,过了这家就到了。”马友手指前面一处破院子。
  “小武子,这是你们班的新先生!”一进破屋,马友就招呼正趴在火炉旁看书的少年。
  见学生正在看书,徐国伟满意地点点头,至少这个学生很好学,并不像那几个学生,是因为厌学而拒绝上学。
  十四岁的马武见新先生来到自己家,连忙站起来恭敬的行礼,站在透风的屋子里,只穿一件破棉衣的马武冻得浑身不停颤抖,“先生好!”
  马武家给徐国伟的第一印象是穷,屋边有许多刺丛杂草,墙缝隙里竟长了几棵小草,让人倍觉凄凉,进了屋更觉根本不是人住的地方,也许长时间漏雨,房顶木质房梁已逐渐烂掉,房顶也发生不同程度的塌陷,甚至出现裂缝,透出光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