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4/730

  “恭喜你,段叔!”未等段祺瑞把话说完,司马就开口恭喜,段祺瑞被推选为共和党候选人并不是秘密,就像共和党同国民党合作一样。
  “何喜之有?别人看不透,华之还看不穿吗?”司马的恭喜让段祺瑞无奈地摇摇头。
  段祺瑞为什么来找自己,司马一清二楚,他怕,自己同样也怕,但有些路总要走的,“段叔,规则比什么都重要!说句不敬的话,段叔,你们那一代人,没有给中国建立一个规则,建立规则的责任落到我们这代人的肩膀上。我是担心,但有些事情一定要做。”司马注视段祺瑞,“段叔,中国需要的就是规则,既然我建立了规则,就要去遵守,而不是带头破坏。”
第41章
布置
  西北市南102国道上,平稳地行驶一辆黑色汽车。赵传杰紧握方向盘,边开车边打量路边的风景。
  赵传杰是塘沽一家制药公司主管,来西北公干,顺便拜访公司的投资人彼得洛芙娜子爵夫人,她是公司最大的投资人之一,但却从未参加过股东会议,来西北于公于私都应该拜访一下。
  第一次来西北市的赵传杰人生地不熟,只是将公司资料中彼得洛芙娜子爵夫人的住址写在记事本中:102国道直接连接西北市的主干道:实业大道,从塘沽上路根本不需要问道,更不需要查地图。但进入西北市以南,穿过工业区和卫星城,一进环城公路他就不得不多次停下来问路。
  摸索半天没找到子爵夫人住地的赵传杰将车停在路边,摇下车窗向路人打听,“先生,请这个地方怎么走?”
  被拦下的人看了一眼地址,先是一愣,指指前面隐在林间的叉路口,“哪!那个路口朝里拐就到了。”
  指完路后,又打量了赵传杰一下,突然放声大笑,似乎碰到很好笑的事情。
  赵传杰发动车的时候还听见他在后面大声喊,“朋友,就是那栋灰色的大楼,祝你好运!”
  尽管感觉怪怪的,但赵传杰还是没有放弃拜访的打算。车一驶入叉路,赵传杰就瞥见高楼的顶部,矗立在白桦树和松树林子中。前面就是了,赵传杰缓缓把车靠过去。快临近大门时突然发现,建筑四周被栅栏围起,上面有带刺的铁丝网和警示牌,还有一些奇怪的人在门口周围转悠。
  “禁区!”看清铁栅栏警示牌上的字样,赵传杰感觉不对头,猛然一踩刹车,车子“吱”的一声停住了。不过为时已晚,他显然靠得太近,门口荷枪实弹的门卫警惕的盯着他,其中两个径直走过来,“先生,我能为你做什么吗?”
  赵传杰惊讶的回头,不知道什么时候,车边也立着一个男子,面带微笑,左手做着请他下车的手势,右手则按在枪套手枪握把处。
  类似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路人没有告诉他,大楼是中央调查局刚刚投入使用不到四个月的新总部。尽管不到四个月,但全西北市的人都知道,中央调查局总部搬到了这里。赵传杰完全可以把账算在国防委员会新晋委员罗臣伯头上。本来,大楼初建时,环城大道岔道上,一直架有一块高高的牌子,上面标着“中央调查局”字样,后来这位刚当上国防委员会委员的罗臣伯看到之后,不禁大为恼火。
  “从来没见过这么白痴的事情,哪有情报机构在公路边竖大牌子宣传自己的?”立即要求中央调查局拆除。其实,这样的命令,意义不大,占地上百公顷的中调局总部实在很显眼,来往的飞机驾驶员都把它看作共和机场的一个定位点,居民也都知道,国务院交通部旁边的灰楼就是中央调查局。
  第一次拥有独立大院的中央调查局保卫措施严密,不过有个小麻烦,土地是中调局从交通部手中要来的,而后者收购土地时,有一块土地没能买到手,土地主人就是十年前移居西北的彼得洛芙娜子爵夫人。交通部曾派人游说她卖掉产业,但子爵夫人坚决不肯,并最终上诉到法院,法院判决她有权不受任何干扰的住在这里,直到去世。这样,彼得洛芙娜子爵夫人的房子就像一个尖角插入中央调查局大院。
  有些人找不到去她家的车道,就径直闯到中央调查局大门口,赵传杰就是麻烦受害者之一。幸好彼得洛芙娜子爵夫人并不像其它俄国贵妇一样喜好交际,丈夫、两个儿子先后死于欧战和内战,移居西北的彼得洛芙娜子爵夫人大多数时候只是呆在家里,鲜少出门。她住所一部分嵌在调查局大楼院里,中央调查局警卫人员安全巡逻时把她家也一并算上了。
  所以她家比国内任何地方,甚至比国务院大厦更加安全。调查局大楼投入使用后,她还被邀请到局长餐厅和石磊一起用餐。不过她一点也不客气,直接说石磊是中国的捷尔任斯基。显然子爵夫人虽说不怎么出门,但是经常看报纸,至少知道捷尔任斯基是谁。
  傍晚,石磊坐在办公室,望着远处沉思。在新大楼中,石磊不需要像过去一样将自已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他很器重和欣赏的一位副手,同时也是学生,陈朴走到他身边,“我今天会和总理会谈。”望着远处隐于林间的俄式建筑,石磊沉重地说道。
  “调查局的未来会怎样?”
  “应该和过去一样,至少很多事情无法结束,也同样无法改变。”
  石磊叹了口气,非常无奈。自从跟着老板,自己一直在努力阻止那件事的发生。现在看来,已无法挽回,自己必须尽力保持调查局正常运转。如果可以的话,石磊宁可用生命去挽回,但已是不可挽回了!
  “总理真会退出吗?”陈朴不确定,总理在复兴党高层党代会上宣布放弃出任总理的消息,对外界是个秘密,调查局却知之甚详,甚至在党代会当天,调查局就获知消息。调查局高层除了震惊,仍然是震惊。
  春节后共和党与国民党结成竞选联盟,调查局曾展开秘密调查、分析,结果一如既往,只要总理在,复兴党毫无疑问可以赢得选举。调查局不隶属任何党派,但倾向复兴党,而总理退出,无疑为选举增加了不确定因素。
  “中央调查局特工应该有火热的心,冷静的头脑、纯洁的双手和对国家的无比忠诚!”尽管这是局长始终强调的,但调查局是中央机构中,唯一一个始终未受外界影响的单位。先生出任总理后,西北机构同中央机构融合,边防公署、国防军等等机构在融合过程中失去了“西北印迹”,而在这个过程中,调查局依然保持西北调查部的本质,只是换了一个名称,本质仍然是只效忠于先生一人的情报机构。
  “我们应该怎么办?”陈朴非常担心,调查局是一柄利剑,是悬在每个人脑袋上的利器,没有人愿意见到一个脱离自己掌控的特务机构械存在,失去先生庇护,调查局将迎来寒冬。
  “加倍工作吧!为了先生,为了我,为了调查局!”在学生和部下面前,石磊丝毫不掩饰对先生的忠诚。
  就像石磊早年间在培训特工时说的,“任何一名调查部特工,唯一信仰就是忠诚,唯一的忠诚,就是对先生的忠诚!”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
  调查局局长石磊清楚手中的力量,而这个力量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足以令政客从噩梦中惊醒。在世界各国众多情报机关中,中央调查局绝对是超级情报机关,一是指规模,二是指它介入国家政治生活之深。
  先说规模,早在数年前,中央调查局一个部门:对外情报部的经费就超过英、法两国情报机关的全年预算。尽管调查局貌似脱离国家政治之外,实际上调查局从建立至今,就同国内政治密不可分,调查局的情报影响中央政府的决策,而调查局以安全需要为名,对国内政党严密监控,特务机关脱离政治是天方夜谭。
  上天赐予夜神秘,人赐予夜动感,爱赐予夜温暖,世界赐予夜无尽的可能。每当夜幕降临,整个西北市会变得动感起来,霓红闪烁,清风徐徐,让人们把一天的劳累甩到一旁,百货公司、超级市场、电影院、舞厅、酒吧、健身馆、体育场到处熙熙攘攘,丰富多彩的夜生活见证着西北市的繁荣,而西北市代表中国的未来。
  “……用遗忘的古老言语,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谁说出塞歌的调子太悲凉,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汽车收音机内传出《出塞曲》,让石磊陷入回忆。二十年前北方军塞北操演时,曾随军咨处来此,这里是一片不毛之地,谁能想象二十年后,荒芜之地竟然变得如此繁华,所有一切只用了十二年。
  “真的愿意放下这一切吗?”几天来石磊一直在琢磨老板的决定,老板的决定到底是摆姿态,还是……
  书房内弥漫着浓浓的烟雾,烟雾从指间香烟升腾至空气中,书房的气氛带着凝重。石磊端站在书桌旁盯着老板的背影,老板的鬓角带着些许白发,石磊才意识到,曾经年轻的老板已经不再年轻了,为了国家,他付出了一切。
  石磊脑中浮现起过去的一幕幕,“我们要在这里建立中国的鲁尔区”、“早晚有一天,全世界会记住我们!”、“我们这一代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国家,为国家可以付出一切!”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显露福态的中年人,而付出拥有的一切后,他却要选择离开……
  “千百万年,中国人习惯唯命是从,习惯由上位者控制他们的生活,不习惯由自己主宰一切……国家需要一个政治规则,一个意味中国真正走向共和的规则……所以我要求党不得将我列为此届总理候选人!”
  石磊陷入回忆时,翻书的司马回过头来,将手中摊开的书再次合上,“四石,看过这本传记吗?”司马将《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将军回忆录》递给石磊。
  “总理,我很少看这种书!”石磊瞥了一眼,然后将书放到桌上。
  “格兰特是美国内战北方军总司令,他指挥北方军击败了南方军,战后凭借军威,格兰特于1868年当选总统,1872年连任。尽管格兰特能征惯战,但并不等于善于理政,格兰特平平的政绩与赫赫战功形成明显对照。”
  司马心中充满惋惜,自己做出退出的决定后,曾经对党内总理提名人选进行仔细的分析,复兴党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政党,或者说中国根本就没有一个成熟的政党,中国共和之路走的太晚,没有多少成熟的政治家,各个政党所谓的政治精英、政治家,实际上只是一群政治投机客而已,即便复兴党同样如此。
  司马曾考虑劝说蔡锷放弃军职加入复兴党,作为复兴党总理候选人参加竞选,声望上蔡锷远高于各党候选人,无论是声望或是人品,蔡锷都是最佳选择,但他能做出好总理吗?对此司马非常困惑,不可否认蔡锷是完美的职业军人,但完美的职业军人,不见得会成为出色的总理,就像美国的格兰特,战争中的胜利为格兰特赢得威望,但却毁在政治上,不能强人所难,更重要的是,自己需要有人看守军队。
  除他之外,只有副总理,曾经的第一幕僚杨永泰。作为复兴党秘书长,一直由他主持党务工作,党内威望可以弥补个人威望的不足,但……还是不放心!怎么可能放心,把自己嫡造的一切交给他人,而且明知他们没有这个能力。
  “老板,其实您大可不必现在就做安排!”石磊了解总理的困惑,开口劝说,希望总理回心转意,“调查局调查资料显示,98%国民并不反对总理继续执政,连任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急切之间,石磊把调查局秘密调查的结果汇报给老板,全然不顾老板曾经多次强调过的纪律,调查局不得涉及国内政治争斗,调查局是国家安全的利剑,而不是党争的工具。
  “四石,我知道,你做这个调查是为了我,但是你应该知道我的原则,调查局必须要尽可能保持政治中立,这一点你明白吗?”对调查局违反规定,司马出奇的没有愤怒,只是口气平淡的再次重申了原则。不过原则,从今以后需要开一个口子了,自己可以淡出国内政治,但另一方面,必须做好安排,军队和情报机构,任何时候都要抓在自己手中。
  “四石,很多人劝说我的时候,都曾问过我同一个问题,就是我是否放心,我总是说中国需要丢掉我这柄并不合格的拐杖,学会走自己的路。但中国现在更需要稳定,实话实说,我不放心!所以在离任前,我要做好相应安排!”司马抬头盯着四石,石磊从未辜负过自己的信任,但愿这一次仍像过去,不会辜负自己的信任。
  从总理的话中,石磊隐约猜出老板让自己做什么,原本失落的眼神瞬间恢复了神彩,“老板,无论任何时候,调查局永远是您的调查部!”
第42章
突如其来
  共和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夏至,地处赤道的兰芳共和国首都坤甸,早晨八时许,仅只穿单衫的人们便感到灼人的热浪。道路两旁写字楼内、空调机嗡嗡的开着、电风扇呼呼的转着,街上的电车驶过时,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电火花。
  穿城而过的卡河从西南到东北,犹如一条玉带将坤甸一分为二,市内水渠纵横交错,阳光下河水波光闪动,条条小船荡漾在河道中,独立广场上四周依稀还可以看到月前独立庆典上留下的痕迹。
  “今天上午九时,共和中国国务总理将发表告全体国民书,兰芳自由广播电台将与中华广播电台同步转播,让我们共同恭听国务总理先生的声音。对平时白天收不到广播的地区,我们将加大输送功率,请各公共场所、邮局、政府以及私人办公室准备好收音机,广播将在今天上午九时准时开始。”
  虽然兰芳是荷兰联邦的一员,但绝大多数兰芳人仍将自己视为中国人,就像他们称中国为“母国”一般,每一个兰芳人从不会掩饰自己中国人的愿望,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我先是中国人,其次才是兰芳人,或许这是兰芳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最大的不同,就像他们愿意中止一切,倾听即将由中国总理发表的《告全体国民书》一般。
  ……
  “咚、咚”心情沉重的徐子敬轻轻敲了两下二楼起居室的木门,然后才推开门,“总理,准备好了,离讲话时间还有十分钟。”徐子敬声音哽咽,眼中甚至闪动泪光,在泪水即将落下时,连忙关上门,头朝上仰以避免泪水流下来,然后擦了一下眼泪才下楼。
  一楼书房旁电台工作人员看到总理办公室秘书长,两眼通红、目中带泪的模样非常诧异,彼此对视,惊诧莫名。
  广播电台昨天接到国务院总理办公室电话,要求他们今天带上移动播音设备到总理私邸,总理将发表告全体国民书。
  “徐秘书!您这是……”广播公司总经理王坤诧异的询问,看着沙发旁的播音设备,王坤恍惚间意识到,今天或许有大新闻。
  见丈夫失落地站起来,陈婉云轻声问道:“你真的决定了?”
  “嗯!决定了!”司马拍拍陈婉云的手,冲一旁杨琳、石灵笑笑,“再过半年,我就有时间陪你们了。”对于家人自己亏欠良多,不只是三个一直陪在身边的女人还有一双儿女。
  听司马这么说,杨琳和石灵二人擦擦眼泪,点点头。
  “去吧!只要你开心就好!”
  “敬礼!”总理私邸特勤局特工自发站在楼梯旁,每隔三级楼梯站一名,随着口令同时敬礼,一小时前他们从主管那里得到消息,过去对于总理是尊敬与敬畏,而现在只剩下崇敬。半小时前,还怀着激动心情进入宅院的电台工作人员,感到气氛压抑。
  “谢谢你们。”司马一个接一个向广播电台工作人员道谢,这或许是自己最后一次发表告全国人民书了。
  走到书房门前,司马看到书桌上摆上一部话筒,在书桌一角,几名电影公司职员架设好摄影机,见总理进入书房连忙鞠躬行礼。
  “辛苦了!”司马拍拍门旁电影公司职员,缓步朝书桌走去,坐在书桌后,轻轻前倾身体……
  西南某处候车室内和平素一样乱哄哄的,几十排椅子上,坐着等待列车的旅客,更多旅客站到候车室广播前,彼此交流各自的看法。总理今天九点发表告全体国民书,今天是什么特别的日子吗?一个多小时前,广播中传出新闻,所有人都在思考,今天到底是什么日子?总理为什么要发表《告全体国民书》?内容是什么?
  “滋……滋……”扩音器内传出电流声,“各位同胞,在过去近八年间作为你们的总理,是我的荣幸……”九点钟声敲响,广播中传出熟悉的声音。
  “距离新一届国会选举为期不远,在新国会选举出后,代表诸国民发言的议员将推举出一位公民来主持共和中国政府的行政工作。此时此刻,大家必须运用思想来考虑将重任托付给谁?因此,我觉得我理应现在向大家声明,尤其这样做有助于使公众意见获得更为明确的表达,那就是我已下定决心……”
  广播中的声音一顿,似乎总理陷入沉默,人们可以想象下面总理会说什么,他将会再次出选国务总理,所有人在听到这里时心中所想仍然和过去一样,他们仍旧用手中的选票来回答总理,总理再次连任实属理所当然之事。
  “……谢绝将我列为复兴党内阁总理人选。”
  “轰!”瞬间,在这句话经电波传到中国各个角落的时候,整个中国从喧嚣中静下来,所有人都瞠目结舌,不敢相信耳朵。
  “你听清了吗?总……”人们茫然不知所措的互相对视,脑中嗡嗡作响,自己是不是产生了幻觉?总理不做总理了。天塌一般,总理不干了……
  “叭……”总理私邸内广播电台工作人员手中的东西跌落到地上,没想到总理竟然会做出这个决定,几名年轻工作人员不顾一切想冲过去拔除广播设备,但特勤局特工却阻止了他们。
  “请你们注意总理正在发表全国讲话!”特工压低声音提醒,他们同样不理解总理的决定,但职责所在,必须阻止青年扯掉电线。否则真会在中国掀起混乱。
  数十秒前曾喧嚷的街道此时静了下来,所有车辆都停在路上,全不顾违反了交通法规,司机们听到收音机内的讲话,满是疑惑,甚至连指挥交通的交警也忘了职责,交警和所有路人一样,都仰视着街道上的广播,眼中充满疑惑与不解。
  “关于我最初担负起这个艰巨职责时的感想,我已经在适当场合说过了。现在即将辞掉这一职责时,我要说的仅仅是,我已诚心诚意地为政府和人民,贡献了我最大力量。就任之初,我并非不知我的能力薄弱,而且我自己的经历更使我缺乏自信,在别人看来,恐怕更是如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4/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