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5/730

  “不!这不是真的!”西北市火车站候车室内忽然有人咆哮,“是阴谋!一定有阴谋!”乱哄哄的候车室内接连响起人们的咆哮声,他们都无法接受总理拒绝连任的声明,理所当然的把这视为阴谋,一定有人逼迫总理做出声明。是谁?所有人都带着疑问!
  “我确信,如果有任何情况促使我的服务具有特别价值,情况也只是暂时的。所以按照我的选择并经慎重考虑,我应当退出政坛,而且,爱国心也容许我这样做,这将是我引以为慰的,并且将会成为我一生中最骄傲之事。”话说到这里,司马的声音变得低沉,如果说没有任何失落那是骗人,但有些事情总是要做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曾经我们以为她没落了,但她没有,无数仁人志士流血、牺牲、贡献,令这个曾经老大的帝国,再一次焕发活力、不断成长、不断创新。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我们仍昂首望着远方,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我知道亿万国民的精神。这是一个能够激励亿万国民冒一切风险来追求自由、尊严的国家。这是一个人民在危机中仍保持镇静与拼搏,在痛苦中仍怀有同情与希望的国家。我们经历过耻辱与绝望,经历过考验与荣耀,我们这一代人在努力,为了国家、民族以及未来,前方还会有诸多凶险,但有了我们的勇气和信念,这个伟大的国家将不知疲倦、勇往直前、永不言败。我很荣幸有生之年能够成为这个伟大国家的总理。我们曾体会过快乐,也经历过艰难……但是每天我都为这个伟大的国家和善良的人民所振奋,我非常幸运地能够代表我们深爱的国家,我将永远为这个头衔而感到骄傲:共和中国的公民!”此时司马的声音从低沉恢复到平稳,曾经失落的心情变得异常平和。
  “十天之后,世界将目睹共和中国民主的重要时刻。遵从共和国宪法精神,总理之职将传递给你们,由中国人民选择的继任者……半年后,即将入主国务院的人,他的故事正彰显了我们这块土地所延续的共和精神,愿万世永存的英灵保佑我们和这个伟大的国家!”
  发表完演讲后,司马重重靠着椅背,闭上眼睛,放下数年来一直压在心中的一块巨石。
  “总理……”书房内响起呜咽声,司马看着堵在门边的广播电台和电影公司工作人员,眼中充满悲痛,甚至还带着泪水,看到这一幕司马心中感到安慰和欣喜,无论如何自己还是得到人民的拥护,至少是一部分。
  “谢谢!”同几名工作人员握手时,司马拍拍他们的肩膀,示意什么都不要说,毅然朝楼上走去。
  “为什么?”广播节目恢复正常,或者说根本就不正常,播音员说话时,声音呜咽而不自信,甚至不停喃喃念叨,“到底是为什么?”早在七年前,总理宣誓就职时,就曾许下两届的诺言,但人们从未当真,中国就是这样,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一回事,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总理会一再连任,同时也支持总理连任,没人料想到总理竟然会真的兑现承诺。
  驻中国使领馆外交官们纷纷利用一切渠道打听消息,对司马突然宣布退出总理选举同样莫名惊诧,各国政府高度关注这个惊人的消息,他们也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东方强人会像绝大多数东方人一样,选择终身制,而现在……他在自己达到荣耀最顶峰时,选择退出竞选。
  瞬间,全西北各马路电杆上,甚至公司、政府机构围墙上,都写满标语,旗帜鲜明的表明态度,要求总理连任。写标语的人大都署有自己的姓名,倡议举行静坐,要求总理连任。静坐地点公开:共和广场。
  从上午十时起,共和广场上聚集的民众越来越多,路上群众也愈聚愈多了。所有的马路口,全是一簇一簇聚集在一起的群众,或许因为时间紧急的关系,甚至没有时间准备太多的标语,很多人高举从家中堂厅内取下的总理像,便走上街头。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挽留总理,宪法从未规定总理需任几届,而最重要的并不是因为宪法未曾限制,真正原因是人们相信只有他才能带领好国家,绝大多数国民思想非常单纯,是总理免除了苛捐杂税、是总理打败了日本人、是总理让国家重新跻身强国之林。
  而更多人却是因为对未来的恐惧,八年来人们习惯了司马作为国务总理,想当然的认为或许这一生只有一个总理,总理会象他最初承诺的,以全部热情投身于祖国复兴、服务人民,而现在总理因为任期问题宣布退出竞选,下任领导的不确定性,让人们恐惧,谁知道会怎样?因此,这是绝不能接受的,绝不……
  下午五点时整个西北居民都聚集到了共和广场,当共和广场无法容纳这么多人时,人们自动分流到街道两侧以及各个公园,人们坐在广场上声调一致地呼喊着一个口号,“总理!连任!总理!连任!”
  数万人发出的吼声即便距离道路百米外的房间都可以清楚的听到,每一声如重鼓般敲在司马心头,一下午各省都发来电报,大量百姓正在向西北聚集,每一份电报后都有各省省长的“建议”,希望总理考虑、顾全民意,总之只有一个意思,支持自己继续当总理。自己应该怎么办?是“顺应民意”?还是……
  实际过去几年中,司马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继续连任,中国或许可以少走许多弯路,但是自己真的可以一直不犯错误吗?是人都会犯错,即便在过去几年自己同样犯下了很多错误。重要的不是错误,而是规则,尤其对于中国,中国太需要建立一个政治规则,时间会检验一切,检验自己做出的尝试到底是对是错,即然走出这一步,就要继续走下去。
  听着外界的吼声,司马尝试说服自己,但心中仍有一个拿叉的小魔鬼引诱自己,“接受吧!接受吧!人民是支持你的,不要让他们失望,而且国家如果在别人手中,谁知道会把中国带到什么路上,你真放心把一手嫡造的一切都交给他人吗?”
  真的放心吗?想到复兴党的现状,复兴党是少数政治精英加上大量商人和激进主义者联合在一起的政党。把国家交到复兴党手中,而不在自己控制之下,真的放心吗?不可能放心!但正是不放心,所以才要做,现在还有能力清除内阁更迭后可能出现的意外,如果等到老死的那一天,会发生什么?就不是自己所能预料和控制的了。
  做选择题的时候,面对种种选择总会让人犹豫不决,是接受还是……放弃手中权力,对于任何一个品尝过权力的人,都是挑战。别人司马无从知晓,在过去几年中,自己内心一而再再而三反反复复,总是寻找种种借口,就像现在,民众的挽留就是一个最好的借口,他们挽留自己,自己是不是应该顺从民众的意愿呢?
  “你有没有想过,你离开可能导致的后果?”蔡锷曾询问自己。会导致什么后果?政党间的党同伐异?不!国会内政党的混乱,从国会初建时就从未停止,如果有一天,国会各党不斗了,反而让人觉得奇怪。国会乱、政党乱只不过是乏味生活中的调味品,有什么比看一群五六十岁的老家伙大打出手,更让人觉得可笑的事情。
  真正可能带来混乱的,只有军队。对于军队,司马一直非常放心。只要自己活着,军变的可能性不会超过两成,现在国防军高层表面上仍带着西北军、北方军出身印迹,但八年来中下层军官已经充实了太多西北、保定两大军校毕业生,而且雏鹰营同样向军队输入了大量鲜血,只要自己活一天,军队就绝不可能发生叛乱。
  至于西北财团,利益代言人早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复兴党,这是刻意而为之的,也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就像对西北公司多次拆分一样,拆分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财产,反而让自己不需要担心未来出现一个庞大而不可控的财团,而是细化了西北公司各个分支,将一些公司、机构剥离,公司永远是公司。或许有些一厢情愿,但无论如何那是自己的公司,有可能出现自己雇佣的经理人举着老板的旗帜打老板吗?
  “那为什么还不放心?”思来想去,司马弄不清楚为什么直到现在仍然无法彻底放心,心头依然反复。不可否认其中有对权力不舍的因素,但似乎什么地方不对劲?还有什么地方没安排好?到底是什么地方?司马不停的琢磨,隐隐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到底是……
  “总理……”就在这当口,书房门被推开,来人带着哭腔闯进来,不!更准确的来说,是带着恐意冲进书房,惊慌失措。
  “畅卿,你……这是?”杨永泰的模样让司马大吃一惊,“这是怎么了?”
第43章
尊严
  司马出任总理组阁以来,给国民留下特别亲民的形象,常常穿便装走访民间,结交民间友人、倾听民众呼声,给人的印象越来越好。最重要过去的近八年之中,免除农民苛捐杂税、减免税捐促进实业、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权益、击败日本、国内政局稳定……
  这一切让人们心甘情愿,愿意永远接受这个总理,而现在总理宣布退出竞选,人们茫然不知所措。除去尽可能挽留外,不知道应该做些什么。当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挽留的时候,一些人却因总理的离去而恐惧,杨永泰就是其中感触最深之人,恐惧源于内心。
  “总理,你必须连任,把政府交给其他人,你放心吗?”杨永泰苦苦哀劝,什么是置身火炉?恐怕没有比杨永泰更清楚,复兴党秘书长、国务院副总理,这两个职务中任何一个都足让杨永泰置身火炉。上次党代会,在总理表明态度后,杨永泰就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得出的答案让杨永泰昼夜难眠。
  听到广播从办公室来总理公馆的时候,一路上自己的车上可没少落西红柿、鸡蛋,现在是农产品,下次是什么?或许会是一枚炸弹!甚至有可能在自己正在办公时,负责国务院安全的宪兵或海军陆战队员会抽枪将自己击毙,甚至有可能是身边的安全特工。在人们看来自己是一个可耻的“篡位者”,对待篡位者会怎么做?
  正是惶恐让杨永泰逃难似的跑到总理这,一见到总理就差点跪下,求他一定救自己,可……难道权力真没有一丝令人痴迷的地方吗?总理的坚持超乎杨永泰想象。
  趴在书桌上的司马再次摇头,尽量不让自己去听群众的吼声,以免被影响。自从发表讲话后,自己接到太多电报,无论虚情假意也好,诚心诚意也罢,电报只有一个内容,希望自己继续留任。
  “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做的,放心,人民会决定一切!”尽管嘴上这么说,但内心深处司马却还在思考一个问题,自己到底什么地方放心不下?军队、情报机关已经做好充分的安排,至于政党,自己退职后将继续出任复兴党党魁,这一点没有任何异议,甚至会更多介入党务中,到底什么地方还没做好安排呢?是什么地方?难道自己根本就没有做好准备?难道自己退隐的太仓促了?
  外界不断传来的吼声让杨永泰惶恐不安,他猛地走到窗边,一把推开窗户,指着窗外完全不顾上下的大喊,这么做既是为了自己,同样也是为了国家,做总理,杨永泰或曾动过这个念头,但……现在却连想都不敢想,只有极度靠近这个人,才知道他怎么控制这个国家。
  共和之下永远深埋着太多的秘密,外人无法看破、识穿,而参与其中的杨永泰并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挑战,更何况根本没有那个胆量。
  “总理!你听听外面的声音,这是人民的声音,你不是说你最在乎人民的声音吗?让你连任是人民的意愿,你曾说过人民的意愿不可违。现在呢?你这是逃避!逃避你的责任……”
  人们发出的呼喊更清楚了,声音比起下午稍显嘶哑,他们已经喊了太长时间。听着外面的吼声,司马犹豫起来,曾经坚定的信念松动了许多,难道真是逃避责任,才……要不……
  门猛地被推开,徐子敬兴兴高采烈,他没有注意到杨永泰几乎要杀人的眼神,善于察言观色的杨永泰注意到先前总理脸上浮现出犹豫不决,如果没推开门,打断总理的思绪,总理或许已经决定继续连任了。甚至可能朝门外走去,在民众强烈呼吁下,勉为其难的接受继续连任总理,直至……
  “总理,安徽、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滨海、广东、江苏十六省议会先后发来急电!”推门声让司马迷惑的心神为之一清,扭头望着徐子敬,如果不是他适时出现,恐怕自己真的会反悔。好像有些地方并没安排好,还需要再等等。
  “总理,十六省议会发电中央以及国会两院,要求立即举行修宪会议!”
  “什么?”面色铁青的司马一把夺过徐子敬手中的电报,共和中国宪法是自己最自傲的百年之法,宪法通过时,甚至曾心满意足地说过:中国政治之倡明自宪法起!宪法或许不是最完美的,但却代表中国政治从过去“彻底打倒”,进步至协商与妥协,现在竟然有人要修改宪法。
  “根据民众的意愿……省议会要求举行由两院议员以及地方代表参加的修宪会议,讨论修宪问题,以延长总理任期……”看到电报内容,司马差点把手中电报撕碎,终于明白了,自己一直担心,没做好安排的,恰恰就是这里……是自己最为看重的,自己创建了国家的规则和法律,自己没有布置的就是对规则的保护,对宪法的保护!
  “该死的!荒谬!”司马暴跳如雷的把电报扔到一边,为了宪法,自己多少次打掉牙朝肚子里吞。立宪会议时,摆出一副谦逊、协商的模样,天知道,自己看着那些人,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把他们拉出去打靶,吵了几个月好不容易弄出一部宪法,现在竟然有人要拿它开刀,叔可忍,婶不可忍,无论出于什么目的,总之宪法绝不能碰!
  总理的怒斥,让满面喜色的徐子敬、杨永泰一愣,显然未曾料想总理会破口大骂,在潜意识中甚至不敬的猜测,总理是以退为进,以告国民书为退,在时机成熟时……就像现在国民要求他连任、省议会要求举行修建宪会议,现在时机成熟了,总理应该表现出却之不恭的模样,面呈感激涕零之色,接受国民的请求,但……
  强压下心中恼怒,司马来回在书房内度步,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并不是司马想要的。有几个总统或总理离任前,会被这么挽留,甚至人们要修改宪法,但……想到这,司马抬起头看着二人,尤其是杨永泰,作为复兴党秘书长,他有这个影响力,各省反应太快了。
  “宪法绝不能轻易更改,宪法是共和国的根基,任何对宪法的修改,都是对国家根基的破坏,他们忘记当初宪法是怎么签下的吗?”如果现在那些人在眼前,自己一定毫不犹豫地问问他们是什么居心?是不是想毁掉这个国家?
  “是!宪法为国之根基,绝不能轻易更改!”被总理犀利的眼光逼视,杨永泰唯唯诺诺的咐和。
  冤!暗暗叫苦的杨永泰心中只有一个字,自己只不过在党代会上和几个省打了招呼,尽可能挽留总理,谁曾想竟然这么多省响应,而且竟然会有这种举动,总理身边的人谁不知道他最看重的就是宪法和法律,那些人竟然动了这个念头,根本就是帮倒忙。
  余光瞥见总理似在深思,杨永泰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老百姓会不会赞同总理皇袍加身……但念头只是一闪而过,什么事情可以想,什么不能想,杨永泰清楚,这比修宪更让总理愤怒,等于给总理杀人的理由。
  “太蠢了!一群没脑子的!”杨永泰心中暗恨,如果知道他们竟然动了修宪的念头,自己绝对会制止,宪法是总理最重视的,总理曾对自己说过,他一生最自傲之事,就是通过商讨、谈判,全国上下共同制定了一部百年之宪,宪法未来百年甚至千年都将成为共和中国的根本。竟然有人蠢到这种地步,竟然要碰中国唯一碰不得之物。
  窗外的吼声越来越响,激动中带着一丝希望,司马清楚地感受到他们似乎想借此向自己表达,希望自己继续出任总理。时至深夜,总理私宅外的街道坐满请愿的民众,每分钟都有人源源不断从各地赶来。还有更多人在路上正在朝西北赶,希望在事情尚有挽回余地之前,赶到西北劝说总理。
  “门开了!”大门打开的瞬间,街道上静坐的人们一阵慌乱,纷纷站起身来。每个人都屏住呼吸。然后就看见一个个头不高的中年人静静的出现在大家面前。显得疲倦的面孔,是共和中国所有人都熟悉的面容。静坐的人群一阵沉默,然后欢呼声猛地爆发出来,“总理万岁!”人们要用呐喊来表明心声,他们似乎忘记总理并不喜欢万岁之词。
  站在宅院大门口,望着一眼看不到头的民众,司马只觉得鼻子发酸,人民拥护自己,他们不愿意自己离开,但……
  “就让这一切都留在记忆中吧!”环视面前的民众,司马努力记住他们的表情,把这一切都印在记忆之中。司马打开大门的时刻,相机闪光灯发出的白光,掩去了路灯的光线,数百名国内外记者都希望记录这一时刻,或许奇迹将在这一刻发生。
  司马扬起手,人们慢慢安静下来,所有人都期待地望着总理,期待大家的行动让总理回心转意,总理还会是他们的总理。看着街道上满脸期待的民众,司马坚定决心,中国需要规则,而规则只有自己能够建立。
  “诸位!对大家的盛情挽留,华之受之有愧,华之只有一个问题想请诸位一解所疑,中国是不是共和国?”
  司马的声音不大,但简单的几个字,瞬间击碎所有人的幻想。欢呼的民众脸上只剩下痛苦,他们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是,他们将失去总理;不是!他们将失去共和,如果八年前,失去就失去了,但现在……大多数中国人比任何时候更珍惜共和之制,在共和中国,将享受到前所未有的权力、尊严和幸福以及安定的生活。
  “就让我们给多难的共和国,留下他的法律和尊严吧!”熟悉的声音中透露出疲意。听到总理亲口说出这句话,街道上的市民有的已经痛哭失声,更多人声嘶力竭的哭喊。
  ……
  广东梅山国民第六小学小学生一来到学校,就发现学校中弥漫着异样的气氛,其实绝大多数小学生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都能察觉到老师的神情有异,小学生大都知道是总理免除了他们的学费,让他们有学上,但对于总理,除了教室内悬挂的挂像外,小学生并不太了解。
  这天,梅山国民第六小学和绝大多数中国学校一样,老师们带领学生签名挽留总理,很多老师在签名前就开始哭,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能有今日,均系总理之功劳。老师们一哭,校中的女生也跟着哭,最后所有人都哭成一团。
  “都是革命党、共和党、国民党乱吵,现在好了,把总理气走了,呜呜呜,现在满意了。”几个女生一把鼻涕一把泪,愤愤不平地说。在小女孩意识中,似乎总理不愿连任是因为广播中经常提到的“国会争吵”。他们成天吵、不停地吵,吵到最后把总理气走了。显然很多人将国会党争视为总理去职的一大因素,潜意识选票就有了投送对象。
  不仅国民无法理解,军队同样无法理解。在绝大多数军官看来,总理去职与其说是任期将至,倒不如说是国内党争,或许军队需要做些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够挽回。这种想法在青年军官中尤其盛行。暗流随着司马演讲在国防军中酝酿,一些部队甚至以内部演习的名义开始动员。国民同样注视着国防军,在总理无数次谢绝挽留后,民众认为国防军是阻止的最后力量,人们希望国防军发动军变,但又对发生军变充满恐惧。
  在国民期待中隐含担忧之时,军队各部队主官再一次聚集到老公司区礼堂之中,在接到总理电报后,军官第一时间返回西北。来之前,过半都对部队下达“内部演习”命令,在他们看来,总理紧急接见是为了和他们商量连任之事,如果届时有“逆党”谋叛,国防军必须第一时间平定叛乱。但当他们来到西北后,才知道总理并不是要借国防军之剑,而是……饯别。
  “军队国家化不只写在宪法中。过去七年多,军队国家化已经切实实行。我常常讲,国会乱不可怕,政党乱也不必担心,最担心、最可怕的就是军队无法国家化,只要军队不乱,国会乱、政党乱,国家都不会乱。军队国家化是国家安定最重要的力量,这是中国成功的象征,是共和中国的骄傲,国防军,不再有所谓的派系、不再是个人军队,而是真正属于人民,属于国家,效忠宪法、效忠国家、效忠国民,这样就对了。”
  站在一百余名将军面前,司马充满期待,期待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军队必须效忠宪法和国家,绝不能重走老路。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曾在过去几周不断发电表示忠诚:对国家和总理的忠诚,永远不会改变,国防军的剑将随时会为您举起。电报中的忠诚让司马欣慰的同时,更感觉惶慌,国会乱、政党乱都可以,军队绝不能乱,正因如此司马才会邀见这些将军。
  “你们都是不屈不挠和百战百胜的战士,也是道德高尚、勇于贡献的国民楷模。现在我的任期将至,或许将永远退出历史舞台,我只有一语相赠:军队必须遵守誓言,现在、将来、永远不变的效忠宪法、效忠国家、效忠于这片土地、效忠这里的人民,要无愧于国民所授‘国防军’之名,要保持军旗的荣誉!”
  原本准备听从总理召唤,为其扬剑的军官显然未曾料想,总理邀大家来这里,竟然是为了让他们放弃,为了一个誓言放弃另一个誓言。但没有人争论,所有人静静地站着,泪光在他们眼中闪动。
  “好了,兄弟们!将军们!记住,国防军必须永远保持军旗荣誉,不要让我们玷污国防军之名,我们的行为不能令军旗蒙羞,不要让国防军的英灵蒙受耻辱。”
  望着站在自己周围的将军们,他们中很多人并不是所谓的嫡系,但他们却愿意以名誉扫地为代价,换取自己的连任。意愿虽好,但自己却不能接受,军队必须稳定,无论任何时候,军队不能开军变之先河,这是最后的忠告,希望他们牢记。
  “敬礼!”在司马转身离去时,随着一声口令,陆海空军一百三十六名将级主官同时冲总理的背影敬礼,直到总理走出礼堂,这些人都未能放下手臂,泪水在大家脸上滑落……
  进入书房,蔡锷看到静静站在窗前的司马,他看着街道上静坐的民众。尽管过去了几个星期,但仍有部分民众做最后努力,用静坐表达诉求。
  “松坡兄,过去几个星期,我无数次想接受他们的请求!”司马在蔡锷面前毫不隐讳。
  “但为什么不做呢?”蔡锷反问。
  “当年松坡兄为何会辞去一切军政职务呢?”司马同样反问蔡锷。报纸称自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人民放于心头之人,实际上真正有资格得享这一荣誉的是蔡松坡而不是自己。
  司马的反问让蔡锷一愣,“素愿已偿,更有何求?愿终身为一太平百姓耳!”司马缓声吐出共和五年,护国战役成功后,蔡锷给张敬尧电报中的一句话。
  中国近代史上,司马最敬重之人就是蔡锷,正因如此,自己才会把退出后的难题交给他。只要军队不乱,国家就不会乱!这是根本前提,军队国家化走了七年半,但内心深处仍然不放心。
  “实足对于今日号称伟人志士英雄豪杰一流,直接下一针贬,为后来留一榜样,未始非善。而愕处地位,纯系带兵官,战事既了,即可奉身而退,斯亦各国所同然。”他的想法是好的,以已引退为榜样,但却忘记当时中国尚处乱世之现实,历史上他的引退并未起到任何榜样作用,国家乱局愈演愈烈。但这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不依靠外在压力,依靠内心道德力量就自觉放弃为公众服务过程中聚集起来的权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5/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