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730

  “任之!准备好西北钢铁企业的搬迁吧!我个人倾向这里!”司马朝着地图上渤海湾的位置点了一下!
第59章
悄悄的伸入
  “谁掌握了资源。谁就能控制世界。”看着眼前的这位目前掌握着整个中国的共和国第一人,翁文灏脑中浮现出自己在上界内阁出任总理办公室资源委员会主席前总理的讲话,这个论调目前只在小范围内传播,但前总理对待资源的态度直接影响了这个国家,正因如此中国才会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全面放开的矿产资源进口保护的国家,而之所以放开矿物进口,根本原因就是国内储量的低下不足满足国家工业发展所需。
  “但愿可以获得批准吧!”翁文灏在心中祈祷着,前总理对资源的看重直接导致了国内目前的“资源匮乏”,尽管每年政府都提供数千万元地质勘探补贴,而各大财团也会提供不亚于中央政府的勘探经费,但勘探不等于开采。
  根据国家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中央政府和省两级政府都严禁对超过45种矿产资源的新点的进行开采,以图实现政府对“即将枯竭”的矿产资源的严密控制,除非找到一个超大型矿点证明这种矿产资源并非即将枯竭,否则……。
  正在翻看着中科院地质所上呈的“加大对落后地区的矿产勘查和开发计划方案”的杨永泰,并没有注意到的翁文灏的走神,不可否认方案的非常详细,计划用15年的时间,对突厥斯坦、西南、东北以及俄罗斯地区进行全面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早日解决目前国内面临的资源匮乏的困境。十余页的草案杨永泰只用了不到十分钟就看了一遍,看罢草案后。便抬头看着眼前的这位由先生任命,并沿用至今的总理办公室资源委员会主席。
  “咏霓先生,如果我所猜不错的话,之所以加大勘查力度,一是为满足国内实业需要,二则是为了面子吧!翁主任,估摸着你们对地大物博之名是非常怀念啊!”说话时杨永泰的脸上带着习惯性谦逊之色。
  总理未加掩饰的指了方案中的“面子”,让翁文灏稍有些许不适应,其中的确有面子上的原因,但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国内工业发展的需求。
  “总理,过去人们说,中国地大物博,可现在我们却是地大物贫,这都写进了课本上,这是地质工作的耻辱,过去咱们中国是资源出口国,可现在能数得上的,除了煤不进口之外,几乎所有的矿产资源都需要进口,所以加大国内地质勘查和开发已经是当务之急!”
  翁文灏的回答让杨永泰在心中轻叹一声,尽管知道眼前的翁咏霓说的是实话,自先生去职后,五大财团中有四个希望放开对矿产资源限采、禁采,他们在国会内的公关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但……先生制定的法律和国家资源保护的大策略在那,这一点是绝不能更改的。
  “咏霓先生,你知道无锡吗?”
  “嗯?”总理的反问让翁文灏一愣。
  “当年周秦间大产铅锡,至汉方殚,故创无锡县。自光武至孝顺之世,锡果竭,顺帝更为无锡县。正所谓锡出而更名,孝顺时锡竭而复旧。”杨永泰半闭着眼睛说出新版国民小学地理课本上“矿产资源”的开篇之文,之所以以无锡为引言,实际上正是为告诉国人,若不加以保护矿产资源总有一天会采尽,更何况中国本身就是资源匮乏之国。
  “总理,我们这么一个老大的国家资源不可能总是依赖进口……”翁文灏刚一开口,杨永泰就摆了摆手示意他等自己说完。
  “加大勘查力度,我赞同,至于开发……暂缓,资源勘查的目的不在于面子,而在于建立齐备的国家资源排查,不过突厥斯坦以及俄罗斯的勘查、开发可以摆到议事日程上来。国内做好勘查以备将来就行了。至于国内不足的,现在我们不是一直在国外买矿吗?那些矿场暂时足以满足我们的需求了。”有时候独断专行总是好的,尤其是像环境保护、资源保护这些短期内无人理解之举,强制的行政命令总是可以发挥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咏霓先生,你看你在报告中提到加大对俄罗斯矿产资源的勘查以弥补国内矿种不足的想法就很好嘛!不要老是把眼睛盯在自己家里的那点残羹剩饭,多朝人家家里动动脑子,至于咱们自己家里的,能留就留点,别等将来咱们中国再出现无煤、无铁、无铜、无油之类的地名!”
  说话时杨永泰脸上露出些许敬佩之色,先生总是可以看一步走十步,在意识到对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后,就着手对海外作准备,早在欧战时期就悄悄地把手伸进了英、法、比、美等国的矿产仓库,尽管有着重重殖民地壁垒,但通过“正常”的商业行动,中国企业仍然在欧洲列强殖民地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尤其是比属刚果,现在几乎是正在向中国的“矿场”转变着。
  从16世纪到19世纪,非洲一直是殖民者“猎获黑人的场所”。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殖民者开始改变掠夺非洲的政策,逐步把非洲变成它们的殖民地。但是,欧洲人对非洲内陆却仍然保持着一种“神奇”的观念,对非洲河川的发源地和流向、湖泊的大小、山脉的分布、人情风俗、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却不甚了解。因此,从18世纪末年开始的“内陆探险”,经过长达近80年的内陆探险后,占领非洲的时机已经成熟。
  1876年,野心勃勃的利奥波德二世召开的国际地理学会议,名为讨论开化非洲所应采取的最好方法,实际是为帝国列强瓜分非洲做准备,在进行科学考察和传播文明的幌子下。会议后各国纷纷成立了国际中非考察与文化协会,派遣人员到非洲进行考察,列强瓜分非洲的序幕由此拉开。
  自1876年以来,列强在分割非洲其他地区过程中已发生多起矛盾。德国在西南非洲、东非、西非几个地区骤然出现并对所占地区实行保护,使列强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英法在西非、北非的实力较量势均力敌。在占领刚果河流域的争端已不是两方争执,而是多方介入、矛盾重重、相互牵制。
  为解决列强之间因分割非洲产生的矛盾,1884年,西方列强在柏林召开了第一次瓜分非洲的国际会议。在俾斯麦的主持下,举行了柏林会议。参加会议的有英、法、德、比、美、俄、葡等15个国家,会议签署了包括36条的总议定书,各国分割占领了整个非洲。
  会议确认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以个人名义领有“刚果自由邦”,包括刚果河河口地带。这可是片不小的土地,面积达到了一百万平方英里,整个非洲大陆面积的十三分之一,比利时国土面积的七十五倍。整个刚果水网发达,水路甚至可以通行汽船,深入内陆,交通相对便利。这里出产象牙,棕榈油,木材,铜,非常富饶。
  随后利奥波德二世在刚果自由邦推行一种专横独断和残酷剥削的制度,史称利奥波德制度。在利奥波德二世统治刚果的24年期间,据估计有150~300万黑人死亡。1890年,传教士格拉特恩·吉纳斯在英国首次披露了刚果自由邦的真相,但影响不大。1903~1904年,英国人莫雷尔和凯斯门特发表一系列文章,淋漓尽致的揭露了利奥波德在刚果的暴行,引起国际社会的震惊。人道主义者首先起来猛烈抨击这种极端丑恶的隐蔽的奴隶制,英美等国政府也对比利时施加压力。
  1908年,英国外交大臣格雷说,刚果自由邦已经在道义上丧失了受国际承认的任何权利,国际社会一致要求结束利奥波德制度。1908年8月20日,比利时议会通过由国家接管的法案。1908年11月16日,监察官吉兰在博马市升起比利时国旗,正式宣布刚果自由邦由比利时政府接管,改称比属刚果。
  在这里的被提升为比利时的殖民地后,这里方才得到一些改善,比利时人在的刚果河边建立了多少带有现代气息的利奥波德维尔作为殖民地首府,统治着若大的非洲中部地区。坐落在利奥波德维尔西北角刚果河畔的恩加利埃马山上“总督府”是比属刚果的心脏。
  清晨的阳光照耀在白色的总督府时。总督阿奥斯塔公爵一边看着报纸,一边喝着着咖啡。作为总督阿奥斯塔对比属刚果拥有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可谓是这里的土皇帝。
  “中非矿业开发公司昨日以542万比利时法郎同卡当加省矿业联合公司商定收购兴戈罗勃威矿区事宜,据悉兴戈罗勃威矿区主在矿物为沥青铀,沥青铀的化学性质与镭近似,工业用途不大,主要用于钟表的夜光涂面与陶瓷生产,相信此次收购系中非矿业开发公司为满足国内钟表与陶瓷生产需求进行的商业收购,半年前,中非矿业开发公司已收购豪特·加丹加省联合矿业公司……通过历时四年的大规模收购中非矿业开发公司在比属刚果所属矿场由三年前的45处增加至现在的782处……”
  报纸上的内容让阿奥斯塔公爵露出些许得意之色,从1920年出任比属刚果总督的九年来,外国投资比过去的12年的总和净增10倍,多达7.56亿比利时法郎的投资,共中95%是自己着力引进的中国资本,在比属刚果中国资本甚至已经超过比利时资本,经济上的繁荣让阿奥斯塔公爵可以自豪的宣称,比属刚果的完全文明时期已经到来。
  对于中非矿业开发公司在刚果的大规模并购,阿奥斯塔完没有一丝担忧,这家中国公司的背后有庞大的中国银行团作为经济支持,比属刚果需要他们的资金进行开发,他们收购矿场,但是矿场却在比属刚果,这一点是任何时候都无可改变的。
  这时侍者拿着一份邀请函走了过来,“阁下,中非矿业公司的顾铭章总裁邀请您参加今天在他的私宅举行的宴会!”
  “威利,转告顾铭章总裁,今晚我一定到!”看着手中的请邀请函阿奥斯塔的嘴角轻轻扬起,任何一名殖民地官员都喜欢这些中国人,他们非常懂得回报那些曾给予他们帮助的人,而不像绝大部分欧洲商人那样感谢永远在口头上。
  十二年前第一批中国商人来到这里时,不过是在简陋房屋里做着批发贸易的商贩而已,而现在中非矿业发展公司却通过大规模的并购,拥有了比属刚果65%的矿区,中国是比属刚果最大的贸易国。
  利奥波德维尔市中东部有一座高为八层的现代中式建筑,这座七年前投入使用中非矿业大厦是中国企业在非洲中部存在的一种象征,同样象征着中国在非洲的渗透,就像是矿业大厦旁边的“中华城”一般。
  手持罗得西亚雪茄站在窗边的顾铭章望着辽阔的刚果河,这条河是中国在非洲贸易以及矿业开发的大动脉宽阔的刚果河上可以看到那些满载铜精矿、钴矿的平底货船,这其中的绝大部分都会被运到中国。听到高跟鞋声。顾铭章知道是自己的秘书进了办公室。
  “方秘书,为阿奥斯塔总督准备的礼物准备好了吗?”
  “已经准备好了,金城银行比利时分行50万比法郎不记名账户。”
  一身利落的淑女打扮的方巧云在说话时将文件放到总裁的办公桌上,随后便退出了办公室,公司的人都知道顾总裁在大多数都不太喜欢与人交流。
  “前路漫漫啊!”在秘书退出办公室后,顾铭章长叹一口气,作为中非矿产开发公司的总裁,公司在短短的四年之中成功收购比属刚果65%的矿场,这一成就令公司股价上涨375%以上,对董事会顾铭章做出了完美的交代,但是身为总理办公室资源委员会的成员,顾铭章却知道自己的这个交代是多么的脆弱。
  “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获取和控制自然资源的战争,一直是国际紧张和武装冲突的根源。”欧战留给各工业国家一个重要的启示,这就是,现代的机械化战争打的是钢铁和石油的消耗战,打的是矿产资源消耗战,如果自己国家没有充足的矿物原料保障,就容易遭受外来的攻击而被切断供应。因此,战胜的协约国也好,战败的同盟国也好,如何保障矿物原料都是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
  “中国地大然物贫也,若大之中国无一处富铁矿、无一处富铜矿、无一处大油田、无一处镍矿……中国土地之大国,资源之贫国也!”即便是小学生在学习地理时,都知道中国的资源匮乏到何种地步,上任内阁总理之所建立直属办公室的资源委员会,正是为了尽可能的取得海外矿产资源供给,比属刚果是中国打开的第一个缺口,1884年柏林公约的自由保障、比利时衰弱的实力,是得以敲开殖民地壁垒的根本原因。
  “凡是能用钱买来的都是不是大问题!”想到国内目前盛行的一种说法,顾铭章无奈地摇摇头,他们总把一些问题想的太过简单了。德国进行战争动员和准备时,对他们的军事工业依赖外国矿产供应,对战争期间供应容易受到切断这一点并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准备。英国采用贸易管制制度,成功的切断了德国某些关键性原料的供应,现在中国就像当年的德国一样,已开始愈来愈依赖国外的矿物原料的供应。而来源地却主要是英、法等欧洲列强殖民地以及受美国控制的拉美地区。
  和平时期,来自国外的矿产原料会源源不断的运回中国,满足中国的工业需求,毕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依靠自己的资源。因此,矿产品的国际交换不可避免。一旦战争爆发,这些矿产资源来源的断绝,无疑会导致中国工业生产的下滑,最终甚至可能导致战败。尽管这里远在非洲,但是目前国家与美国、英国正趋于对抗的现实,仍然传到了这片蛮荒之地,战争或许可以避免,但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或许……”顾铭章想起几周前在领事馆与那个人会面时,那个人无意之中提到计划,或许只有那样才有可能解决这些问题。
  “方秘书,请中非文化促进会的潘先生来……不,我亲自去见一下这位潘先生!”拿起电话后顾铭章话只说了一半,就改变了主意,决定自己亲自去见一见那位潘先生。
  “喀嚓”一声,雪茄帽应声而掉。看着平滑的切口,潘淑杰嘴角轻扬把雪茄递交给了顾铭章,数秒后,雪茄烟的香味在办公室内弥散着。
  “在比属殖民地政府通过给其余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和教育,这主要是通过教会来实现,但很少能够超过初级教育的水平,这个国家几乎没有一名土著中学生,更不要提大学生。在这里,并没有像其他列强在非洲殖民地那样努力通过教育的方式培养西式知识分子精英。布鲁塞尔方面坚持认为,殖民地太落后,所以在未来几代人的时间里,仍必须处在比利时的统治之下。这一做法完全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即比利时应该无限期地留在这里。但是可能吗?”话说到这里时,潘淑杰的脸上带着一种嘲弄的笑容,似乎是嘲弄着着比利时人的愚蠢。
  “当然不可能!或许这里的人非常愚昧,但是有一天他们总会觉悟的不是吗?”顾铭章吐了一口雪茄烟轻声咐和道,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甘愿受异族统治,中国人如此,这些几乎没有任何文化的非洲人同样如此。
  “而中非文化促进会的成立,就是为了促进中国与非洲各土著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准确的来说,是把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传递给他们,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非洲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当然这是一笔未来的投资!”夹着雪茄烟的潘淑杰站起身为看着远处的刚果河,眼中闪动着近乎跳跃的神采。
  “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就像庚款留学一样,最近三十年我国有差不多6万余名留到美国留学,他们一定程度上倾向于美国,就像六年以后大量派出赴德留学生一般,他们同样倾向于德国!教育的确可以影响到他们决断!”顾铭章深有感触的点了点头,在日本战败之后,亲日派已不复存在,目前国内亲美、亲德是两大派系,这些都是由留学生带来的。
  潘淑杰转过身来看着坐在沙发上的这个中国在非最大企业的经理。
  “我们中国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到西方列强侵略的国家,帮助世界各地受到侵略和奴役的民族获得解放几乎是我们的天然义务和责任,当然最重要的仍然是教育一代人,影响几代人,否则即便是有朝一日,他们或是在我们的帮助下,或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独立,那么我们在这里发挥的影响恐怕尚仍不及他们的宗主国,所以未来十几年,我们最重要的责任是在这里建立学校,然后资助他们到国内留学,并向他们灌输我们所需要的价值观、民族观,最终促成这里的独立!从而令我们的国家和企业取代宗主国的地位!”
  从对方的眼中,顾铭章知道眼前的这个人下一句要说什么。
  “需要我们做些什么呢?”尽管这或许可能是一个长期投资,但中国企业从来不会仅顾眼前利益,实际上更多的时候更倾向于长期的投资,像这种投资不大,收益甚丰的投资当然不会拒绝。
第60章
殖民地式管理
  “嗵、嗵……”清晨。一阵轰隆的此油机轰鸣声打破了笼罩着水气的阿拉巴河幽静,一艘简陋的内河平底货船在两台柴油发动机的带动下在河中央航行着,货船上赫然停着几辆1.5吨通用吉普,车后的货板上堆满了货物,甚至连发动机盖以及车门都挂满了货物。
  操舵室内,一个黄种人操转着木制的船舵,这种钢制平底是最近几年出现在刚果河流域,只要看到这种在船舷边捆扎了大量圆木用于增加浮力的平底船,这些圆木有时候会被扎成木排,河两岸从林内的土著黑人,就知道是中国商人到了,平底船、通用吉普是中国商人最大的特点,最近四五年来开着通用吉普的中国商人借助平底船与木排的帮助,已经踏遍了几乎整个比属刚果。
  对于中国商人而言,非洲无疑是一块“自由之地”尽管这里同样的是欧洲列强的殖民地,但是根据《柏林总决议书》第36条,缔约国需保证遵守规定条件的贸易自由与过境自由作为承认其对非洲殖民地有效占领的条件,而中国商人正因这一条获得了在几乎大半个非洲的自由贸易权,以充满贸易壁垒的殖民地,非洲无疑是中国商人的天堂。
  操纵着船舵的赵尚朴咬着烟斗有些期待地望着身旁这个刚从国内来到比属刚果的商人。
  “李先生,再说说国内的情况吧!说实话,我都十年没回过国了!真想家啊!”
  “那为什么不回去呢?”船长的话让的李庚晨有些诧异,既然想家那为什么不回去?
  “当年我和其他人一样,当初在国内入了中华商业协会开拓部,漂洋过海到了比属刚果,你也知道那会整个非洲只有中华商业协会这么一家公司,我是下面一贸易站的分销商,你也知道那时候,那些黑鬼怕白人,不怕黄种人,咱们在这人生地不熟的,一个贸易站的十个分销商里头,至少有三个葬身异国。”赵尚朴继续说着,语中却满含苦涩。
  “有些人一个月只挣那么几百法郎,却甘愿受这么大的罪、冒这么大的险。那几年虽说风险大,可着实挣了不少钱……我这个人嘛!心野了点,总想着多挣点钱,挣足钱以后,就不回这鬼地方,先是买车、后来又买船,贸易站的分销商都前后来了几茬了,结果我还在这窝着,没法子,钱都套进去了!”
  赵尚朴轻描淡写把曾经的第一批中国商人在这里的遭遇一笔带过,毕竟痛苦的回忆没有多少人愿意再重提。但是李庚晨却知道,在这轻描淡写之后,是第一批分销商用生命作为代价,开拓了非洲的中国贸易网,人们只看到那些成功的开拓商们的风光与财富,但是很少有人记得他们拿起枪和土著人拼命的遭遇。
  “我在报纸上看过很多描写你们这些开拓商的小说,你们就是中国的大卫·立文斯顿,中国的探险家!”李庚晨的眼中稍带些许佩服眼神,开拓商是国内小说送给第一批走出国门开拓市场的商人,他们没有多少知识,有的只有中国式的勤劳、简朴、勇敢,在国内的小说中,这些开拓商深入到世界各地的蛮荒之处,为中国商品开拓市场,同时掘起财富,在小说中他们无疑都是一个个“冒险家”式的商人。以至于很多少年受到小说中的这些开拓商的影响后,就来到了非洲,昨天在一座贸易站内,李庚晨就见到几个20来岁的分销商,他们中有一些就是受小说的影响来到非洲,一是挣钱,二是寻求探险的刺激。
  “呵呵,大卫·立文斯顿?这个名声有点大!无非就是想多挣点钱而已。”赵尚朴笑了笑,此时河道已经变窄,莽莽丛林的边缘,葱茏苍翠,看去几乎是漆黑一片,烈日下丛林内升腾着些许雾气,或许此时在危机四伏的丛林内就有一些赶着骡马的分销商,正在同那些土著人做着交易,交换着兽皮、象牙、黄金、原钻之类物品,为了金钱,中国商人愿意到西方人口中那被上帝丢弃的荒野中经商。
  这时岸边不时划出一只小船,划船的那些黑人,老远望去李庚晨感觉自己似乎可以看到他们的眼在闪光,他们大叫大嚷,还唱着歌,浑身上下流淌着汗水,浑身上下都透着野蛮的气息,这些黑人是非洲的主人,而现在非洲真正的主人却是白种人,至于中国人,在白人眼中无非是一群淘金客而已。
  几十分钟后,平底船驶进了阿巴拉河的支流,河岸被水冲击成一摊烂泥,河水变成厚厚的泥浆,河道内浸泡着大量歪歪扭扭的树木,又过了几十分钟之后,船才再次驶入一片开阔的河道,迎面是一堵石崖,岸上是一堆堆翻起的泥土。山坡上有些房子,有些房子盖着铁皮顶,有些处在洼地里。有些挂在山腰间,山上湍流不时传出瀑布的飞溅声,在这些有人信却仍荒芜的土地上回荡,许多像蚂蚁一般的黑点在红色的土地上蠕动着,这些黑人衣不掩体,一座木制的栈桥蜿蜒伸入河中,此时太阳耀出炫目的光彩掩没了眼前的一切。
  “李先生,您到了,兴戈罗勃威矿区。”说话时赵尚朴指着山坡上一座围在看似兵营木屋间的欧式洋楼。
  “那地方就是你要去矿场办公楼。”对于中非矿业发展公司为什么会买下这处位于蛮荒之的矿区,或许是因为国内需要这里运出的黑色矿物,或许是其它原因,反正中非矿业自打从来到刚果,就是不停地买矿、开矿。矿区那些如蚂蚁一般的黑鬼,却是赵尚朴此行的真正目的,这个矿区从来都是赵尚朴每隔三四个月都要来的地方,现在矿区的主人变成了中国人,生意肯定要比过去好做一些。
  “手脚麻利点,赶紧卸货!”手拿着皮鞭的赵尚朴冲着船上的黑鬼大声嚷叫着,在这里呆了几年之后赵尚朴知道想让这些懒惰的黑鬼干活,只能使用皮鞭。
  “他们就是一群尚未开化的牲口,只有鞭子才能让他们努力!”经验是从来不会骗人的,国人拥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在这里他们需要学习适应“非洲式管理模样”。
  开着吉普车的李庚晨直接从木制栈桥上驶上了河岸,路边的草丛中有一个废弃的锅炉,通上山去的小路因石头挡路,转向了另一边,那儿有一节小型火车车厢朝天背着地的躺着,一个轮子已经脱落,车厢已经完全变成了残骸,锈蚀的机器部件和一堆生锈的铁钉。远处的谷地间可以看到选矿厂的发电房的烟囱正冒着滚滚的浓烟,推着小推车的黑人们在监工的鞭子正不断的从选矿车间里推出被淘汰的尾矿。
  山路非常陡峭,就在李庚晨小心翼翼的开头车时,传来一阵阵小号的嘟嘟声,随后一群黑鬼不停地奔跑着。
  “轰……”一声重重的、沉闷的爆炸把大地都震动了。矿洞内飘出一缕石烟,这是他们在放炮采矿。前方来了一排黑人,六个黑人排成一行艰难地先进在山道上,他们挺直身子走着,但走得很慢,他们的背后背着装满黑色矿物的篮子,在他们腰间围着的黑色布上套着一个铁腰圈,一根铁链把他们拴在一起,铁链在他们之间摇晃、有节奏的发出叮铃声。
  这些黑人是矿场私掠的奴隶,尽管非洲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禁止捕奴,但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像这样地处偏远的雨林深入,依然有很多矿主非法掠奴,只不过与过去相比奴隶只占矿场工人的很少一部分,而中国只不过是在收购矿场后继承了这些奴隶而已。
  坐在车上的李庚晨可以清楚的看清他们每一根肋骨以及麻木的表情,对于这些黑奴,作为新任矿区主管的李庚晨并没有任何想改变的意思,比较这些黑鬼奴隶,李庚晨不禁庆幸着国家终于摆脱了过去几临亡国的危险,否则或许早晚有一天,自己同胞也会如这些黑鬼一般,成为东西方列强的奴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