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1/730

  “如果先生愿意复出政坛,不仅会在未来十二个月,甚至十八个月,都可以保持共和十九年十月的工资水平,同时各企业承诺在十二至十八个月内做到零裁员,甚至尽可能提供新的工作岗位!”
  “先生,这不仅是我们的期望,同样是国民的希望!”内心深处,司马不否认这是自己等待已久的机会,但是……当选择真摆到面前时,司马犹豫起来。
  “应该怎么做?”看着面前诸人,司马不禁怀疑当初的选择,为了让中国实业拧成一团,自己一手缔造了以地方商会为核心的财团。而现在这个财团早已经影响到了政治。就像现在,他们答应做出承诺,但同样需要自己给他们一个承诺。是接受或是拒绝?持续八个月的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不断增长,国民信心和耐性被磨砺殆尽,前所未有的情绪在国民的心头蔓延。
  “……我们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我们无能为力了。曾经美好的生活渐渐远去时,曾享有富足、快乐的人们不禁询问,谁还能拯救中国?”共和二十年六月十六日,一夜之间,所有报纸都在向国民问一个问题,似乎中国真到了山穷水尽的境地。
  人们阅读报纸,不禁回忆起曾经令人们激动、亢奋、安定而富足的时代,难道好日子真要结束了吗?如何生存,出路在哪里?中国人举目四望,曾经美好的时代,似乎只存在于记忆之中,中国到底怎么了?什么时候美好的生活才能再回到中国人身边?
  “谁能拯救中国?”全中国报纸都发表了署名为“山穷水尽”的社评文章,只有一家报纸没有转载文章。《西北时报》在中国影响力排名前三的报纸出人意料的保持沉默,而是出人意料在头版刊载了一张照片,一副整版照片。是那个转身离去的背影,在照片旁边多了一个图片,是国家档案馆陈列的共和大中国宪法原件照片,《西北时报》用照片提醒国人,提醒人们注意。
《西北时报》又一次与众不同。国难思良相,家贫思贤妻,之所以所有报纸都会刊载那篇文章,是出于对时局的担忧,谁能拯救中国?文中提到这个问题后,人们自然想到一个人,但西北时报却相反。
  ……
  “我们不可能改变人们的想法,现在老百姓比任何时候都希望他站出来,像过去一样带领大家走出困境,只有他才能给老百姓信心。”周树人靠在沙发上眉头紧皱,这或许是唯一方法,但不是自己愿意看到的结果。
  “不错!老百姓需要他,工商业更需要他,甚至连政府都需要他,可是宪法呢?共和国的尊严呢?我们的追求呢?我们……”邵振青颇为激动,以至说话时,夹着香烟的手指都有些颤抖。
  王先斌未加思索打断主编的话,作为一个在报社工作十年的老记者,王先斌很难理解邵主编对先生的警惕,别人永远都是共和分子,似乎只有先生是潜在的独裁者。
  “宪法?主编,宪法那一条款规定了总理只能连任两届?又有何条款禁止他人隔届连任?即便美国尚有连任两届的总统谋求隔届连任,为什么中国就不行?为什么中国,这就和宪法尊严挂钩了?”
  刘润峰对王先斌的话颇为赞同,将烟蒂拧灭在烟灰缸内。
  “是啊!宪法尊严。当年先生为维护宪法选择退隐,之所以如此,是为了给中国建立全新的政治传统。现在政治传统已经建立,即使隔届连任又何尝不可?先生接手国家时,国家四分五裂,陷于内战边缘,可他留给人们一个国际地位蒸蒸日上、实业经济空前发达、国民安居乐业的国家。可现在呢?工业已经倒退了四年,杨内阁证明应对危机乏身无术,此时,迫切需要能带领国家再次振兴的领导者。”
  四人从昨天下午接到稿子后,就开始不停的争论,争过来争过去争出的结果就用两张照片作为头版,一是先生离去的背影、一是宪法原本。
  “但是,不要忘记这件事背后的阴谋。尽管他同财团会面前,报纸上就已经出现希望他复出的声音,但为什么会在其接见各财团后,复出呼声会扑面而来,或许他同财团达成了交易!”
  邵振青觉得自己是个阴谋论者,就像司马退出政坛时自己曾怀疑这只不过是他以退为进的阴谋而已。
  “停止裁员、保持工资水平,如果这算是交易的话!”周树人点燃一根烟,说出自己的看法。
  “我个人认为,或许先生和财团的交易就在于此。各地财团两天前先后发表声明,声称没有任何裁员、降薪计划。甚至西北化工、中汽等公司还提高了薪金,而一部分公司则把薪水恢复到十九年十月的水平,这种反常表明其中必然有内幕交易,或许交易代价就是先生复出!复兴党推迟召开党代会就是佐证。什么样的理由会让复兴党在大选年推迟召开党代会?”
  周树人深邃的眼中流露出忧虑,“我和振青看法不同,先生复出不可怕,可怕的是未来中国会朝什么方向发展,这才是最应该担心的事情。先生复出无疑将会给大部分国民以信心,这正是现在迫切需要的,但当中国再次把权力交到先生手中的时候,他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深吸一口烟,周树人忧心忡忡。
  “未来中国?如果这一关过不去,未来还有中国吗?”王先斌语气中带着绝望。
  沉默!总编室四人静静的一言不发。其它三人都知道王先斌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实业是中国的根基,现在连根基都动摇了,国家还可能稳定吗?一旦国家不稳定,等待中国的会是什么?内战四起?还是一场新的革命?
  ……
  安固里庄园小餐厅外的仆人不时用余光瞥向餐厅紧闭的木门,仆人和安全特工都疑惑不解,他们不知道餐厅里两个人在谈什么,但所有人隐约猜测里面的气氛一定颇为古怪。
  放下筷子后,司马询问食之无味的杨永泰,“要再来一杯吗?”
  杨永泰接过酒瓶将酒杯倒满,然后又给司马倒了一杯,“先生,我这几年日子可以用如履薄冰来形容,现在总算可以松口气了!”喝下一杯酒,杨永泰轻松地说道。
  解脱!或许吧!尽管在解脱的同时,心中还有失落感。
  端起手里酒杯,司马小抿一口杯中的红酒,“我并没有答应他们!”
  “可……先生!”杨永泰一愣,颇感诧异。不仅百姓、商人,即便自己也知道,只有先生出面才能挽回局面。
  “畅卿,这几年,你所做的一切,大家全都看在眼里。毫不夸张地说,你非常出色。十二年强制义务教育全面推行、失业和医疗保险覆盖全国,政府赤字稳定,我恐怕亦不及你。大家只看到八年成就,但却没看到368亿财政赤字,这四年你做的事情比我多,国民受惠幅度更高,但只新增63亿财政赤字,而且政府债务始终稳定在430亿左右,要知道你还赶上了持续三年的北方旱灾,天灾刚过又赶上经济危机。”
  这是司马的肺腑之言。杨永泰四年执政固然非常保守,但他在坚持工业化与回报国民的同时,尽一切可能不加税、不发行国债,保持政府收支平衡,这一点自己很难做到。而且内心深处,司马感觉愧疚,毕竟自己和危机暴发有扯不清的关系,即便美国人将金融危机的暴发归罪于英国,但被谋杀的罪魁杰克·威利斯却是……
  先生的称赞让杨永泰感到一丝骄傲,但却不敢苟同先生的称赞,“先生,368亿财政赤字给国家打下坚实的底子,没有对日战争胜利、没有两个四年工业计划,就没有现在的中国,我只不过是后人乘凉而已。”说到这,杨永泰放下筷子。
  “先生,国民希望您复出,商人同样希望您复出,中国经济已经倒退了三至四年,不断增加的失业人群压得政府喘不过气来。政府推动的经济促进计划,最多只能提供七十万至一百万个就业岗位,但却有三百五十万人失业,而且失业人数与时俱增,经济一天天下滑,我们真是应对乏术。财政部、农商部觉得即便新增二十亿基建投资,也于事无补……您说过我们唯一该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现在谁能给国民信心?消除国民的恐惧,除了您没有其他人。”杨永泰注意到先生仍然在犹豫不决,从两天前和大亨们会面后,先生就一直在犹豫。
  “先生,根据民调,复兴党支持率已经下降到前所未有的43.5%,而且在持续下降,国民对我、对复兴党的信心正一天天消磨殆尽。而共和党、国民党、革命党还有一些小党派,正在结成竞选同盟,不断在报纸上、广播中给国民空洞的承诺,吹嘘应该换一个政党,让国民用选票,选择新的未来。党内认为复兴党赢得大选的可能仍有六成,但却不得不同他党组成联合政府。您知道,联合政府意味着争吵、效率低下,在这个时候,我们还有时间去争吵吗?先生,现在已经不是您愿不愿意复出的问题,而是你必须复出,你愿意看到苦心缔造的国家毁灭吗?如果不能挽回国民经济,无论谁出任下届总理,都有可能是共和中国的末代总理!”
  “末代总理”四个字让司马的手抖动一下。
第77章
选择!
  与时同时,大洋彼岸另一个人同样陷入犹豫,不过他的选择比司马容易些。一九三零年十月,纽约股市崩溃后,赫伯特·胡佛总统并非传说中那么消极,被动而又无能为力,他宣布多项减税政策和公共服务计划,并要求公用事业部门加快新工程建设,还将工商界要人请进白宫,说服他们保持现有工资水平,抑制购买力下降的趋势。
  亨利·福特降低小汽车的价格,并把工人工资提高到每日七美元。同时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精心组织,一系列利率快速下调,这样截止到一九三一年六月,贴现利率降低了50%以上,降到2.5%。华尔街以坚韧的意志面对股市崩溃,并将三零年十月的崩溃视为惨痛但有益的教训,每一个人都像哲学家。
  “我认为股市崩溃是一个有价值的教训,同时,在此期间,积累的经验必将为今后带来裨益……整个经济从没有像现在这样有活力。”理性认识反映出美国人坚信金融危机已经结束,但事实呢?它不过刚刚开始。即便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人的投机心态并没有很快消失。
  最初的事实说明,手头有钱的人买进股票的做法是正确的,在银行界和政府努力下,在一九三一年年初,股票市场挽回绝大部分损失,人们谈论小“牛市”的到来。伴随汽车和商品房销量增加,商业性投资不断扩大。胡佛总统于一九三一年三月七日断言:所有迹象表明,股市崩溃造成的最坏影响将于未来六十天内消失。
  四月份,股市开始下跌,到五、六月份,每当胡佛总统发表一次乐观议论,股市就下滑一次,与三零年十月投机性下滑不同,这次下跌的幅度都很小,但却步步为营,不可逆转。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人再一次把自己推向绝地。在三零年播下的又一颗种子在三一年结出恶果。
  美国华盛顿特区中心北接拉斐特广场,南邻爱丽普斯公园,与高耸的华盛顿纪念碑相望的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是一座白色二层楼房,便是美国总统府所在的白宫。
  “就差跪下来乞求赫伯特·胡佛否决愚蠢的霍利·斯姆特关税法案!”两天前J·P摩根的首席执行官托马斯·W·拉蒙特在离开白宫时向记者发表声明,怒不可遏,不怪他如此愤怒,作为外债的主要承办者之一,J·P摩根对提高关税最为敏感。如果债务国无法向美国出口产品,那如何获得外汇偿还债务。新的经济民族主义抬头和形成,破坏了美国银行家倡导和建立的自由贸易和资本流动体系。
  白宫西翼椭圆形总统办公室内,坐在办公桌后的胡佛总统神情疲倦,自己流年不利,恰巧在大难临头前夕担任总统,甚至可说是自作自受,因为自己在当商务部长时只醉心于提高生产力,却不注意购买力不足的危险性。
  “总统先生,提高皮革、皮革制品、鞋业、造纸用布和毛纺品、农业化学药剂的关税,同样是有必要的,而提高肉类产品关税是为了阻止阿根廷对美国出口,提高纺织品和成衣关税是为了解救萧条的棉纺行业和成衣行业。国内市场扩大后,美国各州农民便可从中受益,农民购买力的提升将有助于我国经济恢复。”
  端坐在总统在对面的该项法案提出者犹他州共和党人,参议员里德斯姆特,不停地向总统解释通过斯姆特·霍利关税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在关税法案已经得到国会通过,只需要得到总统签字,法案即时生效。
  “总统先生,这项法案尽管提高了上千种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但意在通过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来鼓励美国人购买本国商品、增加政府收入以及保护农民利益。您在竞选时曾经承诺会提高农产品进口关税以帮助受困的农民。”
  来自俄勒冈州共和党众议员威尔斯·霍利见总统犹豫不决,提醒总统注意,他在竞选时做出的众多竞选承诺。
  一九一四年欧战打响,严重打击了世界粮食供应,导致粮价飞涨。美国农民立即大规模提高产量。拖拉机等革命性农业机械数量,在战争期间翻了四倍,达到八万五千台左右。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淘汰了九百万头农用牲畜,三千多万亩用于喂养牲畜的土地,被腾出来耕种粮食和棉花,使农业产量大幅度提高。
  然而,到一九二一年停战,世界粮食供应恢复时,美国农民突然发现,农业革命带来了农产品过剩:棉花价格从战时的每磅三十五美分跌至一九二零年的十六美分,玉米则从每蒲式耳一美元半跌到5.2美分。农业长期衰退,农民的生活水平每况愈下,一直是美国政府关心的重点,胡佛在竞选时就做出提高农产品进口关税,保护美国农民的承诺。
  “但是……”胡佛仍对法案犹豫不决。在此之前,自己曾要求国会下调关税税率,但国会却反其道而行,不仅提高了农产品关税,而且提高了数千种产品的关税税率,这有违自己的初衷。
  法案在提交国会审议期间,保罗·道格拉斯、欧文·费舍尔、詹姆斯·伍德、弗兰克·格雷厄姆、厄恩斯特·帕特森、亨利·席格、弗兰克·陶西格和克莱尔·威尔科克斯组织了1028名美国经济学家联名签署一份请愿书,请求胡佛否决该项法案。而汽车业巨头亨利·福特则在白宫花了一整个晚上,力图说服胡佛否决该项法案,他称法案为:一项愚蠢的经济政策。摩根的首席执行官拉蒙特两天前曾亲自来白宫请求自己否决法案。
  “增加农产品关税并非十分重要,提高食糖关税是为了帮助西部种植甜菜的农民,提高小麦关税是为了对西北边区麦农进行补贴,提高亚麻子关税是为了保护西北农民免受阿根廷同类产品的冲击,提高棉花关税是为了保护英佩瑞尔河谷农民免受埃及棉业冲击……但是提高牲畜和乳业关税会伤害美国与加拿大的边境贸易,丝织品、装饰性瓷器、医疗器械和其它玻璃制品以及小刀、手表机芯、汽车、轮胎等数千种商品关税提高,将破坏一直以来美国仰仗的自由贸易精神,届时各国将会制定报复性关税,进一步重创美国工业……”
  拉蒙特、福特以及其它经济专家的警告不时在胡佛耳边回响。而且早在众议院通过法案后,各国贸易抵制便已经爆发,各国政府纷纷提高美国产品税率,尽管那时还不知道美国参议院或各委员会是否会同意调高税率。当时美国政府总共收到来自外国三十四份正式抗议。是签署还是拒绝?胡佛几次拿起桌上的金笔,每次都半途而废,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这么做到底是对是错?
  “法案将有助于解决自二十世纪一十年代到二十年代就一直困扰美国经济的生产力过剩问题,这又是由经济中极高通量、连续大规模生产以及农业机械广泛使用而带来的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导致的。根据评估,在关税法通过后,美国农业产量将提高15%,纺织业、成衣业在关税法保护下,开工率将增加95%以上。提高关税有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挽救处于衰退的劳动力市场,缓解失业压力,预计将会新增不低于一百五十万个就业岗位。”留意到总统的犹豫不决,威尔斯霍利用数据说服总统。
  胡佛终于拿起桌上的金笔,“但愿我们今天做出的决定是正确的!”
  一九三一年六月十七日,胡佛用六支金笔签署了一九三一年五月美国国会通过的《霍莱·斯姆特法令》,提高了1093种商品进口税率(其中有五十种商品由免税改为征税)。农产品和原材料平均进口税率升高48.92%,其他商品平均进口税率升高34.4%。由于紧张的预期心理,白宫向外界发布总统签署《霍莱斯姆特关税法令》的第一时间,纽约股市再次大幅降低,自由贸易时代随着这一法案通过而彻底终结。
  美国总统签署《霍莱斯姆特关税法令》的消息刚一传来,中国国会便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核心就是讨论应对法案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这个敏感时期,面对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必须尽快做出选择,毕竟1093种商品中,有684种商品是中国对美贸易的强势出口产品,或许他国可以等待,但中国不能。
  “当美国人通过《霍莱斯姆特关税法令》打破自由贸易精神的时候,我们仍然在讨论,给予美国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反省。但就在昨天,美国总统签署了这一法案,在太平洋有超过十五艘满载货物的中国商船,不得不掉头回国,因为美国公司在高额关税面前不惜支付违约金和订款,拒绝收货。先生们,我们还在犹豫什么?难道美国人用贸易保护、关税壁垒阻止中国商品进入美国的时候,我们还继续进口美国的废铁、美国的棉花、美国的小麦吗?不!我现在要说的是,只要美国关税壁垒一天存在,我们就不会从美国进口哪怕一磅棉花,我们的农业不需要保护吗?我们的工业不需要保护吗?同样需要保护。”
  站在国会发言席的汪兆铭喝了一口茶,作为国会贸易委员会主席,同时作为革命党主席,汪兆铭知道,自己提出的贸易保护倡议将会为革命党在今年的选举中谋得加分。
  “突厥斯坦和新疆积压十数万吨棉花,农民谷仓内积压大量小麦。为什么即便这样,我们仍然没有通过关税保护他们。是因为我们一直坚信自由贸易和国际分工是维系世界经济的根本。现在面对美国的贸易壁垒,尽管我们仍然坚信自由贸易,但却不得不做出无奈的选择,放弃始终坚持的自由贸易原则,转而推行全面保护性高关税政策,通过《非常进口法》、《紧急关税法》。诸君!我恳请大家,立即通过两项法案!”
  “啪、啪”汪兆铭话音方落,议员们热烈的掌声表示支持。现在贸易保护已成必然,而且迫在眉睫。
  汪兆铭走下发言台,迎接他的是朋友们的祝贺。这是贸易委员会要求国会召开的听证会,也是中国历史上时间最短的一次听证会,没有任何争论,在多个部门作出简单证词后,会议便进入下一个议程。
  看到汪兆铭得意洋洋的接受大家祝贺,范鸿飞轻蔑撇了下嘴唇,自己非常反感有“国会美男子”之称的汪兆。
  “老吕,你看汪兆铭得意的模样,幸好他没喊不进口一滴美国石油,要是他要求给美国石油加税,四大石油公司的人会找他拼命,老百姓也会找他拼命!”范鸿飞调侃道。即便美国不进口中国的一切,中国却离不开美国石油。尽管突厥斯坦油田已经开采,每年可以向国内提供六百万吨石油,但相比火车运输数千公里的高价石油,石油企业更愿意购买廉价的美国石油,毕竟兰芳以及国内石油产量,远不能满足工业需要。
  中国对美国石油的依赖,让美国人有恃无恐。石油一直是中国平衡中美贸易顺差的有利武器,否则每年十数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不等现在,几年前中美贸易战就打得你死我活了。
  一年三千万吨石油进口量,2.5亿美元石油贸易,再加上镍、铜、铬、钼、废铁、棉花、小麦,平衡了两国贸易,即便中国工业不需要那么多石油和稀有金属,政府仍然大量进口,一方面是为了战略资源安全,另一方面则是平衡中美贸易,避免中美贸易争端恶化,尽管贸易争端从未停止,现在所有问题因经济危机而激化,争端只会不断加深。
  “人家当年可是刺杀满清摄政王的豪杰,能不得意吗?革命党主席,革命党推举的总理候选人。现在革命党、国民党、共和党认定咱们要失败,对总理之位虎视眈眈,好像汪兆铭明天就会改口叫汪总理。”吕仁冷嘲热讽,一点没有把汪兆铭放在眼里。两天前吕仁和很多复兴党人一样,对选举忧心忡忡,而现在……完全没有任何担心,毕竟……
  “呵呵!老吕,当年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兆铭,恐怕要空欢喜一场,他今天是高兴了,可明天我的活就多了。”范鸿飞懒散的靠在座位上,作为国会外交委员会主席,现在外交核心就是关税。范鸿飞清楚中国作出反应后,美国会怎样回应中国,会进一步提高关税,接着全世界各国纷纷出台贸易保护法,提高关税。
  尽管不是商人,范鸿飞也知道自由贸易对中国的重要性。与英国、法国不同,他们有庞大的殖民地市场,而中国却和美国一样,对外出口的根本在于自由贸易。现在美国提高关税,中国报复行动,都直接导致自由贸易时代的结束。一旦出口受阻,外交委员会、外交部恐怕会被商人们烦死,而且会使经济危机进一步恶化。
  “你的活多了,先生复出的几率也会加大,不是吗?”吕仁期待道,先生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至少在原则上认同了复出,现在只剩下党代会的召开和适当时机。
  “是啊!现在只需要等待党代会召开。你觉得党代会,先生会选择什么地方?”范鸿飞提到一个大家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复兴党高层已经决定在西北之外召开党代会,但会选择什么地方呢?在西北市之外召开党代会,可是第一次,甚至还推迟了党代会的召开时间。
  “明修,刚才收到消息,复兴党中央党部决定推迟两周后召开的党代会。”汪兆铭落座后,孔祥熙轻声说道。
  这个消息刚刚传来,半个小时前复兴党中央党部秘书处对外宣布,将推迟党代会召开时间。尽管是山西人而且家族企业属西北系,但孔氏实业公司却意外的支持革命党,毕竟孔祥熙是革命党前领袖孙中山的姐夫,特殊的姻亲关系令孔家只能选择革命党,而不是复兴党。
  刚坐下的汪兆铭被这个消息惊得差点跳起来,“推迟党代会?国会两院选举两个月后将会展开,复兴党怎么会推迟党代会?难道……”突然,原本喜笑颜开的汪兆铭被自己的猜测惊得失魂落魄。
  “这……怎么可能?不会的,一定不会的!”
  “谁也无法保证,不是吗?兆铭主席,自从报纸上那篇文章出来之后,国人疯了一样不停向他发电报、写信,甚至我们党内,亦有同样的声音,认为只有他能挽回危机,其他人只会将国家拖垮。”孔祥熙所说,党内同样声音,亦包括他自己。身为革命党一员自己应该支持兆铭,但为了孔家自己必须支持那个人,现在只有那个人能挽回危局。
  本能一般,汪兆铭想到宪法,中国一切行为的核心,中国政治、生活一切都在宪法保障下进行,而现在唯一能阻止那个人的,只有宪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1/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