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2/730

  “快,赶快,找法律专家翻宪法,看看他这么做是否违宪。实在不行,可以上诉到最高法院!请大法官裁决他复出是否违宪。”
  汪兆铭的表现有些幼稚。十多年来,宪法早已深入人心,政党或民众越来越习惯用宪法保护权力,很多时候习惯总会在不经意间养成。
  “违宪?宪法里从未规定总理只能连任两届,当年他这么做只不过想树立一个不成文的传统而已。明修,如果他真的复出,我们需要调整方略,甘心做个在野党行监督责任吧!”孔祥熙无可奈何。有什么比选举尚未开始,就甘心承认失败更让人无奈。原本良机,复兴党在经济危机中的表现为各党的竞选加分,即便不能独自赢得选举,至少可以获得组建联合政府的权力。而现在,复兴党却在面临危机时祭出手中最大的一张王牌。
第78章
野心勃勃!
  一九三一年七月,苏俄,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一号楼二楼东侧的办公室内,脚上高加索皮靴慢慢踩在地毯上,朱加什维利走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仔细审视,看到两块被标注成白色、绿色的“国土”,朱加什维利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你看,这是白俄,统治这里的是罗曼诺夫王朝和他们的走狗;这里是突厥斯坦那些野蛮人,他们屠杀了数百万俄罗斯人,可现在,突厥斯坦成了中华联邦的一员。帝俄更是甘心做中国人的走狗,而俄罗斯只剩下这么大一点地方。”说话时,朱加什维利用手在地图上比划,语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愤怒。
  办公室内的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以及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政治保卫局首脑曼辛斯基三人的表情也跟着变得极不自然。
  “还有这里,乌克兰和白俄罗斯,都被德国人占领。我想问诸位,什么时候才能夺回属于苏联的粮仓?夺回属于苏联的中亚、西伯利亚?”朱加什维利用烟斗敲击地图,语气中带着浓浓的责问之意。作为一个大俄罗斯民族主义者,即便在梦中,朱加什维利都梦想收复被德国人还有中国人占领的领土,这何尝不是所有俄罗斯人的梦。
  早在刚刚击退中国人,平定国内白匪武装后,苏俄便向英国和土耳其支持的大亚美尼亚发起进攻,在八年前解放亚美尼亚。在乌米扬诺夫去世后,尚未稳定夺取政权时,朱加什维利便着手推动“乌克兰、白俄罗斯民族解放运动”。
  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后,帝国瞬间解体。一九一七年三月,乌克兰成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中央政权“拉达”。为了获得德国承认,“拉达”抢在苏俄政府之前与德国媾和,以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代价,换取德国派遣四十五万军队进入乌克兰,抵抗苏维埃武装。但没想到,德军一进入乌克兰,就找借口推翻了“拉达”政权,扶植亲德的傀儡政府。
  德国投降后,在东线遭受严重损失的红军因没能展开及时反攻,而将这个问题一直遗留至今。在捷尔任斯基时期,苏俄中央制定的计划就是利用两地民族解放意识,扶持亲俄游击队,一旦其击败数量有限、装备落后的德军,苏俄便可以以保护国方式进入两地,从而让两地重归俄罗斯版图。
  “七年来乌克兰、白俄罗斯内战从未结束,现在只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乌克兰、白俄罗斯对德国而言是一块飞地,波兰、波罗的海三国和捷克多次拒绝德国人借道增兵的要求。德国在两地只有不到七万军队,而受我们指挥的游击队却多达五十万,现在德国国内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中,德国的经济已经崩溃。现在两地游击队随时可以发动大规模反攻。”未等两位元帅说话,曼辛斯基便连忙接过话来。
  要知道乌克兰、白俄罗斯的民族解放运动一直都受国家政治保卫局指挥,早在捷尔任斯基时期就是如此,尽管对海外工作曼辛斯基并没有什么兴趣,但也知道领袖最关心什么,而他关心的就是自己必须要做的。飞地的现实、游击队的存在令德国无计可施。而欧战后获得独立的波兰、捷克、波罗的海三国出于对德国的警惧,使得德国只能向乌克兰、白俄罗斯派出数量有限的军队,而这一切都为收复两地提供使利。
  “很好!”朱加什维利满意地点点头,对曼辛斯基颇为赞许,同时将视线转向红军参谋长图哈切夫斯基。图哈切夫斯基曾帮助日本建立红色政权,这无疑是一场伟大的胜利,而苏联需要一场更伟大的胜利。
  “图哈切夫斯基同志,红军现在做好战斗准备了吗?”图哈切夫斯基见朱加什维利把目光投向自己,心中暗暗叫苦,“朱加什维利同志,我们必须保持同德国的友好关系,我们的工业发展需要依赖德国机械、技术人员。如果出兵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会造成我们同德国关系的恶化。”
  “我们现在关系非常友好吗?”伏罗希洛夫随口反问。
  “现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陷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他们的工厂需要市场,而我们的工业计划需要机器,这正是我们最佳时机。历史上,乌克兰是俄罗斯发源地,基辅罗斯更是俄罗斯历史的发端,基辅城更是‘俄罗斯诸城之母’,乌克兰的粮食、矿产都是苏俄的血液。无论历史或是工业需要,我们都必须得到这里!”说话时朱加什维利把手狠狠拍在世界地图上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位置。
  “还有这里,西伯利亚每年向中国提供一千万吨铁矿石、三十万吨铜、二十万吨镍、一百万吨锰矿等等,西伯利亚拥有世界上已经发现的一切矿物资源,可却在帝俄的手中,我们能做什么?什么都不能做,我们只能看着该死女皇用矿产换取大量外汇,去建立她们的工业。他们广播中宣扬所谓美好生活,蛊惑俄罗斯的人心,我们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看着该死的反动政权继续存在……”
  只有失去了才知道珍贵,西伯利亚矿产资源令俄罗斯每一个人都为之疯狂,当帝俄宣称:俄罗斯的强大在于拥有西伯利亚。苏俄却只能挤出可怜的矿产资源、粮食、巴库和第二巴库的石油出口到欧洲、中国去换取机器,而帝俄却能够出口数十亿元的矿物、木材,原本都应该属于苏俄,现在却属于该死的罗曼诺夫。
  “朱加什维利同志,我们不可能同时在两线与两个强大帝国主义国家作战。中国有苏联需要的工业设备、精密机床、汽车、棉布、大功率发电机组等等,如果失去它们,工业会陷入停顿,红军扩充亦会受阻。”
  图哈切夫斯基小心翼翼的提醒。进攻帝俄等于进攻中国,苏俄至少十年内没有进攻中国的实力。中国不像德国受限于飞地而无能为力,如果发起进攻,他们会倾全国之力进攻苏俄,后果不堪设想。
  “我知道,我当然知道,即便是在这里……”朱加什维利再一次指向乌克兰,“我们需要谨慎应对,现在欧美劳动人民对苏俄好感日盛,外交环境远比任何时期更优良,我们不可能因为乌克兰放弃一切,我们必须要坚持过去的方案,德国经济或许崩溃,但谁知道战争会不会改变一切呢?乌克兰同志请求我们派出志愿者,派出飞机、大炮、坦克,我们要满足尽力满足,把尽可能多的红军以志愿者身份派到那里,他们将击败德军,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苏维埃会和平并入苏联,不是吗?对于我们而言,最大的敌人在东方,是中国!”
  说到这里,朱加什维默默看了眼图哈切夫斯基,不慌不忙的把烟斗送到嘴边,深深吸了一口烟,慢慢的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无论姿势上,言语上,步态上,他都没有表现出先前的激动,反而渐渐冷静下来。
  “某种程度上,中国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国家,那个屠夫巧妙利用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战争,发展了国家工业。欧战时期工业品的高利润为中国建立本国工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很多地方,中国人做的远比我们出色,他们用十六年时间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完成国家工业化、击败日本,华盛顿公然给予中国第三海军强国的地位。一直以来,我们都把中国视为无产阶级政权最大的敌人,他们不同于美国、不同于德国,在美国、在德国我们还可以通过宣传换取人们对苏俄、对我们的好感……”说到这里,朱加什维利把烟斗送到嘴边吸了一口,似乎在思考。整个房间都充斥着他的气息、他的意志。
  “但在中国,绝大多数中国人都将我们视为暴徒、叛乱分子,当然这是中国反动政权的宣传,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被大财团代言人统治的国家,大资本家和工人之间有着天然的阶级矛盾,他们对我们的警惧,实际上根源于对红色力量的恐惧。现在资本主义国家正陷入空前的经济危机,中国亦无法身免。中国之所以要求那个屠夫复出,正是因为中国经济陷入停顿,数百万工人失业、人民饥寒交迫,而就是我们的机会。你们应该看到,全世界范围内,社工党受到普遍支持,美国社工党已经发展到数万人,德国甚至可能会爆发革命!每当看到世界范围内红色力量发展的时候,我都不禁会问,中国什么时候会爆发革命?”
  说到这里时,朱加什维利显得异常激动,他没有说中国是否会发生革命,只是反问革命什么时候会在中国爆发?在朱加什维利看来,只有革命爆发,才能够有力削弱中国的实力,从而收复突厥斯坦、西伯利亚甚至获得中国领土,即便目的不可能全部达到,但至少可以让苏俄获得东方战线的安全。
  “朱加什维利同志,政治保卫局决定和第三国际联合行动,派出最出色的党务工作者返回中国,重建党组织、开展党务活动,鼓动士兵和水兵,煽动‘反军官’情绪,并向工人提供武装。我们将要求和帮助中国同志建立战斗组织,夺取国家控制权,颠覆政府,建立工人专政政权。”曼辛斯基连忙回答。
  看到朱加什维利满意的笑容,曼辛斯基暗自庆幸,幸好反应快,没让领袖失望,所有人都知道让领袖失望的代价是什么。
  “告诉中国同志,苏俄将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金钱、武器、人员等等,所有一切!”朱加什维利手握烟斗死死盯着墙上的世界地图,似乎看到苏联军队饮马太平洋的那一天,甚至看到旅顺再一次出现俄罗斯舰队的身影。
  捷尔任斯基广场有座没有标志的灰色石质建筑,革命前曾是全俄保险公司。广场对面就是专门卖玩具和儿童用品的“儿童世界”,每到节假日儿童就会来到这家商店,购买喜爱的玩具,扬起天真烂漫的笑声。但是他们不会想到,离他们不远,就在商店对面,就是苏俄国家政治保卫局总部所在。
  在国家政治保卫局四楼东侧角落的一间办公室里,一个棕色头发的俄罗斯人在看文件。此人是国家政治保卫局中国与白俄事务处处长,列曼诺夫·彼育特尔符拉季米洛维奇,符拉季米洛维奇是犹太人,不到二十岁便开始职业革命者的生涯。欧战前,主要工作是帮助革命者和携带革命书籍的人偷越国境。俄国革命胜利后回到俄国,一直在契卡从事肃反工作,两年前被任命为中国与白俄事务处处长。
  中国或白俄,一直都是苏俄领导人的噩梦。这两个铁杆反苏国家,尽管上一次干涉以惨败告终,但没有任何人怀疑,他们有朝一日会卷土重来。正因如此,国家政治保卫局才会成立专门负责中国与白俄情报工作的部门,甚至情报不需由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曼辛斯基转交,可以直接递交到克里姆林宫,这在官僚主义盛行的苏俄是不可想象的,而出奇的是曼辛斯基对此没有任何意见。
  一个三十四五岁的东方人走进来,表情肃穆地站在处长面前。在中国与白俄事务处有不少东方人,尽管在中国生活有超过三百万白俄移民,但事务处还是喜欢使用东方人,最好是中国人,毕竟相比于三百万,中国有近五亿黄种人。
  符拉季米洛维奇看完文件,微笑着抬起头,“波尔松,知道我们会派谁到中国?”眼前这个中国人,是符拉季米洛维奇最信任的下属之一。吴明康,俄文名字波尔松,十年前,在中国中央警署和军方打击下,大量中国社工党党员被逮捕,只有少数人经第三国际辗转逃到苏俄,吴明康正是其中之一。
  吴明康摇摇头,他明白纪律,不该知道的事绝不打听,尤其在这么一个国家,只有从事情报工作,才会了解情报工作的残酷性。十年前逃到苏俄的近两千名社工党员,仍然好好活着的不到千人,其他人大都……
  最近符拉季米洛维奇的兴致特别好,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让社工党再一次从各国打开局面,甚至中国亦是如此。他从办公桌后走出来,拍拍吴明康的肩膀,“波尔松,你该记住这个人,他不仅是优秀的社工党员,也是出色的红色间谍,名字叫理查德·佐尔格,是一位德国人,目前已经到了中国。他到中国的主要任务是搜集中国政治、军事和外交情报,情报对我们是否能保护世界上唯一的红色政权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对我们持有发自内心的警惕,或者说他们恐惧红色力量。”
  一个身材粗壮,满头灰发的中年人推门走进来,他是一个老牌的情报专家洛金诺夫,据说世界上最出色的反间谍机构中央警署都将其列为最具威胁的外国情报专家,他领导部署苏俄在中国的情报网,而情报网一直都是中央警署最头痛的。
  心情不错的符拉季米洛维奇连忙迎上前,“亲爱的洛金诺夫同志,你好,你不会怪我将这个机密泄露给皮尔松吧?”
  洛金诺夫看看吴明康,脸上露出俄罗斯式的笑容,“为什么要怪罪你?皮尔松也是我们的同志,而且今后佐格尔同志在中国的工作还需要由他来协调。”
  符拉季米洛维奇高兴地说,“我也是这个意思,皮尔松本来就是中国同志,熟悉本国事务,佐格尔在中国的工作自然要他来协调。”
  听到他们的对话,吴明康心头一颤,中国,难道?吴明康隐约明白处长邀见自己的原因,他要派自己回中国,天!吴明康想起中国的反间谍机构,中央警署,自己能再一次逃脱他们的逮捕吗?
  洛金诺夫注视着吴明康:“波尔松,说说你的看法,我们将会一起去中国。”
  “我……”吴明康抬头看着洛金诺夫,自己可以拒绝吗?显然不能……如果拒绝只有一个结果。吴明康微垂脑袋故作沉思,以掩饰内心的恐惧,“佐格尔同志是中国之行的关键,要取得中国党组织的帮助,既然已经到了上海,就应该和中国社工党联络。”
  符拉季米洛维奇点点头,对洛金洛夫笑笑,“看来挑选的人员不错,吴明康同志,你应该知道,那个屠夫已经决定接受复兴党召唤,复出政坛,而且正在国内展开飞机演讲,毫无疑问他将赢得选举。在你们中国人眼中,那个屠夫就是英雄,但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敌人,而且是最残暴的敌人,中国在一个暴君的领导下,将不会有任何前途。”
  尽管符拉季米洛维奇并没有提那个人的名字,但吴明康也知道他是在说谁。那个暴君、独裁者、屠夫、反动军阀、大资本家等等无数头衔都可以挂在他的头上,但却没有多少人愿意提他的名字。对于苏俄而言,那个人等同一个噩梦,甚至连那位伟大的人物梦到他时,都会在梦中惊醒。
  一个月前,当那个屠夫宣布接受国民请求复出政坛时,那位伟大的、坚定而强硬的同志,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向东线再增派十个师。甚至有谣言说他每天早晨一醒来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东部边境有什么情况吗?在苏俄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那个最坚定的反苏分子上台。
  “一九二一年中国社工党组织在中国反动势力的打击下损失惨重,只有少数同志逃脱,尽管最近几年在中国同志的努力下,党的力量正在恢复,但我们需要派一个可靠的人去主持中国工作,你并没有受到中国警察通缉,所以决定派遣你到中国开展党务活动。现在中国正陷入空前经济危机之中,数百万工人失业、饥寒交迫,为我们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大量失业工人将会成为我们最坚定的支持者。而且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固性会给我们的活动提供方便。”
第79章
怜悯
  一九三一年七月十六日,两年前这一天赢得大西洋“蓝飘带奖”的德国“不莱梅号”邮轮停泊在中国上海外滩码头,这是“不莱梅号”在中国的处女航,因此特意选择了有历史意义的一天。
  从邮轮上远眺,林林总总的外国银行和各国办事处的花岗石大厦耸立在浑浊的黄浦江边,游艇和帆船在江面上穿梭往来,满载货物的远洋轮徐徐从黄浦江驶向海洋。停靠在泊位上的外国巡洋舰上飘着各种旗子,色彩缤纷。银行经理、洋行大班的轿车在滨江大道上驶过,厚厚的轿车玻璃在阳光折射下熠熠闪光。
  浦东一座座带东方风格的摩天大楼直插云端,尽管中国陷入空前的经济危机,但却并不妨碍中国的大公司、财团争先恐后的建筑摩天大楼,或是为了炫耀财富或是为了表明地位,总之,经济危机并不能阻挡摩天楼的竞赛,甚至中国政府还鼓励基建行为,因为竞赛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便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东方巴黎、冒险家乐园。
  不莱梅号在引水员引导下靠港停泊,大批欧洲旅客涌出船舱。一位举止文雅、神态庄重、身材高大的欧洲人随人流走下舷梯。他有一双灰蓝色的眼睛,高而宽的前额,浓密而蓬松的深栗色头发和尖瘦的下巴,显得果敢刚毅。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两道微微上翘的宽眉,颇似中国传统版画里描绘的古代武士。
  在海关检查口,他出示的护照上写着:亚历山大·约翰逊,德国《法兰克福报》记者。海关通道官员抬头瞅瞅德国记者,“第一次来中国吗?”
  “是的!”亚历山大面带微笑地点头,中国官员流利的德语出乎佐尔格意料。中国有数百万德国移民,德语、俄语、英语在中国是最普及的外语。
  海关官员拿起印章在护照上盖了个印,“欢迎你来到中国!”
  他的真名叫理查德·佐尔格,德国社会学博士,苏俄红军总参情报部四局远东情报员,以第三国际情报局远东区情报员的身份活动。提着行李走出码头,佐尔格打量这座陌生的东方城市,曾经的半殖民地城市。过去或现在都聚集着形形色色的外国人,白俄流亡贵族、德国技术移民、美国投机者、英国交易所经纪人,还有法国商业冒险家和金融顾问。
  有十里洋场之称的上海鱼龙混杂,各国间谍都在这里公开或半公开的收集情报。和中国的行政首都一样,上海是一座工业高度集中的城市,生活着数百万工人,而与西北不同的是,上海工人并没有西北工人严格的纪律观念。西北是一座准军事化军营,上海却是带浓浓资本主义自由色彩的城市,正因如此,被各国情报机关喜爱,这里显然比西北安全。
  尽管如此,身负重任的佐尔格仍然保持高度的警惕,中国情报机构在规模和工作效率上出类拔萃、分工明细。中国规模最大的情报机构中央调查局负责海外情报工作;中央警署则直接受命司法部,负责中国国内的安全和反间谍工作。
  最近几年国会一直尝试削减中央调查局的权力,而且成绩斐然。中央调查局是各国情报机构的心腹大患亦是中国政客的眼中刺,这或许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短视,竟然剥夺了中央调查局的国内逮捕权,使其不能在国内展开反间谍行动。佐尔格不禁惋惜,短视的政客帮助了自己和各国同行。
  佐尔格正在左顾右盼,接连几声刹车声,几辆出租车停在佐尔格面前,司机热情地招呼着“洋人”,“先生,去什么地方?坐我这车便宜,保证不绕圈子。”生意难做,各行各业都在抢生意,出租车亦不例外。
  “请去……”上车后,佐尔格想说出地址,可话到嘴边变得结巴了,汉语实在有点难。
  “介个……去介地黄……”佐尔格直接把纸条递给司机。
  这时广播中的一条新闻引起佐尔格的注意:“复兴党主席司马华之先生在复兴党九次全国党代会结束后,前往南京巡回演讲……”尽管广播中内容没全部听明白,但几个关键字眼佐尔格听得很清楚。
  “呵呵!先生总算复出了,苦日子熬到头了……”出租车司机和大多数人一样,两周前听到先生复出的消息后,心头一松。只要先生站出来,中国经济就有希望,暂时的苦难总会结束,好日子很快就会来。
  数天前,复兴党第九次党代会结束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宣布复兴党候选人司马华之将在全国展开竞选演讲,而第一站选择在南京。政党总理候选人展开全国巡回演讲,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无数人涌向南京,不仅宾馆、旅店满员,甚至就连公园、体育场都扎满帐篷,被经济危机弄得心神俱疲的国民,希望听到有力的承诺和光明的前景。
  宽敞的机舱内,秘书们和竞选助理彼此轻声交谈,大家都兴高采烈,对选举充满希望。机舱中后部宽只有1.5米,长不过三米的隔舱内,司马依然在苦苦思索。这是退出政坛四年后,第一次置身其中,而且承载着五亿国民的希望。
  “敬恒,把演讲稿给我。”司马心烦意乱。听到先生的吩咐,徐敬之连忙从文件夹中取出演讲稿递过去。
  “云姐,你怎么这么高兴?”夏淑萱对副组长的异常兴奋很诧异。难道云姐也是因为先生复出吗?大家都很高兴啊!
  “呵呵,全国哎!先生全国巡回演讲,他去演讲的时候,咱们可就轻闲了,可以随先生一起到处转转,能不高兴嘛!”安紫云兴高采烈。在私人专机里工作相对轻松,更何况是在先生的专机中。但相比其它机组,在私人专机里工作却失去了到处游玩的机会,而这一次,飞机将飞遍全国,怎么可能不高兴。
  相比航空公司其它乘务组,在先生专机内工作不必担心失业,飞机所有的费用都是由先生个人支出。经济危机发生后,大家就接到不裁员的通知,没有失业的担忧让安紫云可以放心享受生活。夏淑萱大汗,没想到她为这高兴。
  “咦!灯亮了,小萱,要不你去吧!我还要……”安紫云从身后拿出一本“旅游指南”,还有半个小时飞机就到南京了,必须抓紧时间研究南京有什么好玩、好吃的。先生穿梭演讲,自己穿梭旅行。
  夏淑萱从隔断门窗户中见先生全神贯注的审阅文件,深吸一口气,推开隔间房门。上一次看到先生还是从伊尔库茨克回来的时候。
  夏淑萱紧张的弯下身子礼貌地问:“先生,请问您喝点什么?”弯下腰时,夏淑萱注意到先生头上的白发比五十多岁的人还要多,夏淑萱莫名的感觉心痛,甚至可以想象他心中的疲惫。
  “人们都说他能拯救一切,可谁在乎他的付出……”突然间夏淑萱对这个被神化的中年人心生同情。
  审阅演讲稿的司马完全没有听到夏淑萱询问,看完演讲稿后眉头紧皱,随手将演讲稿扔到一旁。这份演讲稿不是自己想要的,也不是国民愿意听到的,难道不明白现在是什么时候吗?空洞的承诺有什么意义?竞选承诺是个人都会做,但老百姓要听这些吗?今天愚弄国民,明天必为国民所愚弄。
  演讲稿中,所提到的无非是增加就业、降低失业、保障工资水平、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障。不!这些不是国民需要的,他们需要一个可以唤醒信心的演讲,而不是空洞的承诺。但自己应该说些什么呢?司马眉头紧锁,仔细思索,他们需要信心,但是应该怎么唤醒人们的信心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