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730

  说话时沙希程不时打量总理,见总理脸色舒缓,才算松了一口气,总理还能听取他人的意见。
  “在陕县三门峡,修建一座防洪、发电、灌溉的综合性工程,是黄河流域治理工程规划之一,是初步规划,并未列入实施方案,无论在什么地方修建水电站,未经水利专家论证,是不可能动工的,尤其是对大江大河的干流施工,必须慎之又慎。过完春节后,流域治理委员会将会成立,举行听证会,对黄河流域治理,你是学水利专业的,有什么建议吗?”
  “在治理黄河问题上,黄河不可能变清,也不需要变清,这是早就达成的共识。历史上黄河就是黄的,华北平原就是由黄河淤积而成的冲积平原,时至今日,黄河仍造陆不息。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被称为‘世界上最年轻的陆地’。另外,黄河泥沙中富含氮、磷、钾等,是一亿多亩引黄灌区的天然肥料,一旦河水变清,将引起地力下降。黄河治理与开发,应建立在黄河不清的基础上,当然是在一定限度内……凡峡谷河流原不通航,支流两岸又少田地,象大渡河龚嘴、黄河上游龙羊峡,可以拦河筑坝、利用水力发电。这样可以避免大规模移民,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可避免因移民问题而引发的社会问题。再就是中国稀缺有水处的耕田,水库完成后将会导致大量农田被淹,用耕田换取电力,实不可取,至少在经济利益上不划算,这几点必须要考虑。”
  之所以提到这些问题,是因为沙希程一直牢记父亲教导:中国有历史以来,从来没有农民对不起统治者,只有统治者对不起农民,修建水库、大坝必须考虑农民的利益。不过总理从未曾忽视过农民的利益,反而是千百年来中国最看重农民利益的领导者,至少历朝历代没有一个免除农税的朝代。
  流域水利规划必须具备治河包括防洪、航道、灌溉、发电、供水等各种工程知识,并亲历勘测,设计,施工、运行,取得经验。此外还需要气象、地貌、地质、水文以及工程经济学知识,还须能对数学、力学、概率、统计方法运用自如,要求远比一般土木工程知识广阔和深邃。
  概括地说,水利规划要求工程和自然地理学兼备于一身,而不仅仅只是雇请专长于造坝和略晓坝址地质的土木工程师,土木工程师往往会从经济、施工角度考虑造坝以及坝址选定,而非是从水文、气象等多方面考虑问题。
  边听取沙希程的汇报,司马边翻看沙希程递交的报告。报告非常详细,除去不能在三门峡修建水库分析报告外,司马更看重报告中西南地区水利综合开发建议,这是司马第一次看到如此详细的建议书。国家复兴工业法中的规利,根本就是自己套用后世开发黄河、长江的方案,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水利专家反对,一些规划的确有害无益。
  合上手中报告,司马抬头盯着这个年轻人,“沙先生,流域治理委员需要大量专家参与其中,我会向委员会推荐你。包括你的报告,同样也会递交委员会。不过我可以明确承诺,三门峡工程不可能被通过,因为在你之前,流域委员会就一致反对这个工程,所以你完全不需要担心,不过我想流域治理委员会内需要像你这样年轻的技术人员,不是吗?”
  “流域治理委员会”,沙希程很惊喜。不会修建三门峡是一喜,而进入流域委员会完全是惊喜。流域治理委员会集中了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一流的水利专家。综合开发治理黄河、长江、淮河等多条河道,进入流域治理委员会,自己会不会太年轻,而且……
  司马明白沙希程为什么犹豫不决,“不要急于拒绝,你可以过完春节后再做决定!”
  司马看看时钟,“现在是下午五点二十三分,如果你们愿意,可以在这里吃年夜饭。”不留客是开玩笑而已。
  “虽说你这厨师一流、菜一流,但年夜饭还是自家的香啊!”吴稚晖说笑着起身告辞,谁会在除夕留在别人家里做客。
  吴稚晖二人离开后,司马看着桌子上厚厚的报告,忍不住叹息,“有时候还是太一厢情愿了!”后世的规划并非尽善尽美,或许这个时代技术不及后世十分之一,但相比于后世所谓专家,这个时代的专家具有独立人格和科学精神。自己递交的规划草案遭到前所未有的反对,尽管还没举行听证会,就有很多专家私下表示反对。即便一个年轻的水利技术人员,也敢直言自己方案中的弊端。
  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司马从来都相信: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至于外行,作好保障工作就行了,千万不能让外行领导内行。离开书房时瞥见报纸上的报道,司马暗处庆幸,或许老天保估,自己刚刚复出,国内经济就在农民消费力增加的带动下明显好转。
  “再怎么着,今年大家总算能过个好年了!”
第84章
疯子
  战友们!迎着朝霞前进吧!我们用霰弹和刺刀给自己开路。战斗吧!工农的青年近卫军,让劳动成为世界的主人,把大家团结成一家人!《青年近卫军之歌》
  西元一九三二年四月七日,隆隆的排炮声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大地上响起,乌克兰民族解放军、白俄罗斯解放军,向德军发起攻击。战火在顿河流域雄雄燃起,一发不可收拾。乌克兰道路上,逃难的人群络绎不绝,茫然不知所措的人们朝东方逃去,只有苏俄可以避开战火。
  在辽阔的草原上,战斗随处可见。空中机尾涂有蓝黄圆底红星标志的战斗机、轰炸机不时从空中掠过。田野上不时可以看到坦克,坦克上同样挂蓝黄双色乌克兰战旗,只不过比蓝黄乌克兰旗多了一个红星,这是乌克兰社工党的标志。
  “乌克兰民族解放力量大反攻已经展开,乌克兰将赢得自由!”整个欧洲都被消息震惊了,尽管从一九一七年以来,乌克兰战火从未停息,但如此大规模战争却是乌克兰历史上第一次,也是欧战结束后,欧洲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激烈的战斗席卷乌克兰大地。越来越多的乌克兰人在赢得民族解放的口号下拿起武器,参加战斗,人们坚信赢得民族解放的日子为期不远。
  德军只有少量未被销毁的机枪和少数民用飞机驻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不仅限制了德军规模,还限制了装备,不准拥有重机枪、重炮、飞机,驻乌德军未能幸免于难,相比于本土,只是私藏了一些武器。德军面对大规模进攻毫无还手之力,更让德军惊诧的是,乌克兰人竟然拥有重炮部队、航空部队以及装甲部队,装备先进、武器精良、训练有素,与乌合之众般的游击队截然不同。
  “我们需要援军、需要武器、需要飞机、需要大炮、需要机枪,总之需要一切,如果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半个月,也许一个月,我们将会失去整个乌克兰、白俄罗斯。有充分证据显示,敌人并不是乌克兰游击队,而是苏联红军化妆成的志愿者……”
  当德国官兵苦苦支撑,不断向国内发回电报要求援助时,打着蓝黄旗帜的“民族解放军”向德军控制的城市发起大规模进攻。乌克兰社工党以及苏俄特派员根据莫斯科指示,正用一切力量和手段夺取政权,红色武装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区域,肥沃的乌克兰大地阴云密布。
  “我们绝不会充许一个德国士兵进入波罗的海三国中的任何一个国家!”
  “除非波兰再次亡国,否则任何德国士兵,永远也别想从波兰土地上穿过!”面对德国政府希望借道增援乌克兰、白俄罗斯占领区的要求,波兰和波罗的三国本能的拒绝了,借道意味国家灭亡,波兰拒绝德国要求后,甚至动员了军队,警惕这个强大的邻居。
  初夏明媚的阳光照耀在乌克兰大地上,阳光并没有驱散笼罩在这片土地上的硝烟。奥布霍夫顿满是黑色泥泞的街道上,德占区基辅等地的难民络绎不绝的经过。逃难人群靴子上的泥土,使街道泥泞不堪。
  坦克笨重地停在道旁白杨树荫下,装甲钢板上蒸发出摇曳不定的热气,乌克兰人根据坦克的型号,辨别出它是解放军的坦克。当他们兴高采烈地拿着面包和盐巴欢迎解放军到来时,诧异的发现坦克和汽车上的“乌克兰解放军”大都操着流利的俄语,只有少数军官会说乌克兰语。
  在奥布霍夫被征用的市政大厅内,不时回响着电话铃声和电报的滴答声,一群身穿乌克兰民族解放军军装的军官正趴在地图上研究进攻路线。
  “朱可夫同志!参谋部来电,命令我们适当让出一部分防线结合部,以便让基辅德军向西方撤退!”一名参谋军官急匆匆拿来一份电报。
  “撤退?向什么地方撤退?除非德军愿意放下武器以战俘的身份进入波兰!”朱可夫喜笑颜开。
  越过国境线仅三个星期,就已经看到基辅圣埃萨大教堂的塔顶,最多再过三个星期,乌克兰就可以获得解放,苏联将重新获得乌克兰。
  “我们现在的任务是进攻、不停的进攻,解放整个乌克兰!”乌克兰民族解放军第四骑兵师,实际是苏联红军第四骑兵师师长,朱可夫并不愿意执行红军参谋部的命令,轻易放德国人离开乌克兰,显然不能这么做,一定要把德军彻底歼灭在基辅城下。
  “朱可夫同志,不要忘记,基辅还有两万德国军队,他们归心似箭,只想离开乌克兰。我们需要把他们从乌克兰赶出去,而不是消灭在基辅!”
  参谋长韦尔托格拉德斯基在一旁提醒。一个月前,从库尔斯克出发前,莫斯科的命令非常明确,苏俄红军进入乌克兰的作战任务是“协助”乌克兰解放军赢得解放,驱逐占领乌克兰的德国军队,而不是彻底消灭德国军队,最重要的是基辅城内还有两万德国军队。
  “两万德国军队?”朱可夫嘴角轻撇,当苏联红军大踏步进行军队现代化的时候,德国军队却十余年没更新过武器,没有重炮、没有机枪,更没有坦克,飞机还是欧战时期的战斗机。德军经过十余年游击战煎熬,最渴望离开乌克兰回到祖国,而不是继续战斗。德军已不再是当年的精锐之师,或许战斗意志依然顽强,但终究无法弥补武器落后的现实。
  “我命令,一、天黑之前,以前沿炮兵火力粉碎敌人突破包围阵地的企图,不使敌人获得突围的机会;二、天黑后,借战场枪炮声掩护并采取严格伪装隐蔽措施,本师战斗部队向德军阵地发起全面进攻……”
  “我支持朱可夫同志的命令。”一直未发言的政治委员尤洛支持朱可夫,在红军中,当指挥员的决定发生冲突时,政府委员拥有最后决定权。
  “……城市中的德国人拼命撤离乌克兰,但傍晚,随着铁路桥被炸,基辅被彻底包围。据可靠情报显示,离基辅二公里的地方,乌克兰民族解放军或者苏俄红军正在和撤退的德军交战。德国政府在面对乌克兰起义时表现软弱,大多数德国士兵都不愿意战斗,很多人认为:战争应该在十二年前就已经结束了!在乌克兰的德国移民、德国士兵大都是在欧战时期遗留的士兵,现在都急着回到德国。”
  “德国失去基辅以及整个乌克兰只是时间问题,值得担忧的是,从德军司令部得到消息,乌克兰解放军十五个师正规部队中,有十一个师是苏俄志愿者,所谓志愿者实际上是红军正规军。早在游击战争时期,苏俄即大量向乌克兰以及白俄罗斯派出志愿者。从德军司令部获得的情报显示,十五年间,苏联共向乌克兰派遣786名军事顾问以及指挥员,2972名飞行员、3351名坦克手、7812名炮兵、371名水兵、2136名通信兵、1121位工程师和技师,外加3204名乌克兰语翻泽。更多的苏俄间谍渗透到乌克兰民族解放力量的方方面面,大量乌克兰裔社工党人控制着乌克兰解放军或红军。德国人撤离后,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将会成为苏联的加盟成员国……。”
  ……
  “轰!”剧烈的爆炸让玻璃窗碎片横飞,孙鹏举眉头一皱,该死的俄国人永远不会顾忌国际公法,这里是领事馆!领事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一名年轻陆战队少尉看着仍准备继续书写报告的领事,“领事先生,我们必须进入地下室,乌克兰人已经打到了大街上!”
  “我知道,门外的标识检查过了吗?”孙鹏举不无担忧地说。
  中国是唯一一个在基辅开设领事馆的“大国”,今天下午德军司令部明确表示,无力保护领事馆安全。领事馆唯一能依赖的就是五色旗和用乌克兰语、俄语以及德语标注的“共和中华驻基辅领事馆”的标识。
  下楼时瞅见陆战队少尉背后背着冲锋枪,孙鹏举不禁莞尔,“少尉,如果真打进来,冲锋枪并不能保护我们!”因外交部并不愿意增加驻基辅领事馆的安全力量,驻基辅领事馆和任何一个领事馆一样,只有一名陆战队军官和两名士兵负责领事馆内部安全,但在这个时候显然不可能保护领事馆的安全。
  “但至少可以告诉他们,只要陆战队在,中国利益就不会受损!”少尉从背后把冲锋枪抽到胸并拍拍,脸上洋溢着朝气和自信。
  根据中国宪法,海军陆战队是国防军中唯一一支无需国会批准,总理便可动用的部队。因此,它不像其他国家陆战队属于海军管辖,而是一个独立的军种,其地位甚至高于其它军兵种。陆战队一直是总理手中利剑,随时准备为保护国家利益而战。
  在这里也是同样,陆战队负责使领馆的安全,使领馆代表中国的尊严。自十二年驻日本大使馆遭受屠杀后,国务院制定专门条款,当使领馆在他国遭受进攻时,负责保卫使领馆安全的陆战队员必须像悍卫国土一样保卫使馆不受侵犯,大使、领事无权要求陆战队员放下武器。
  十二年中国驻日使馆遭劫后,各国均加强了本国使领馆的防卫,过去普遍不派驻武装人员的领事馆,也随之派驻武装人员,以确保外交人员安全,而中国在国际联盟提出的“优先开火原则”也同样被各国接受,即:使领馆遭到他国武装人员进攻时,安全人员可抢先开火。
  少尉走到地下室入口处便停下来,“先生,请您和工作人员进入地下室,我需要负责领事馆的安全!”
  “你们多注意安全!”孙鹏举嘱咐,尽管自己是中国驻基辅最高官员,但在这个时候,自己并没有权力命令他们进来,毕竟他们肩负着守卫职责,有时候一个惨痛的教训,会让一个国家刻骨铭心。
  基辅城内枪炮声响彻,听到大使馆外传来密集的军靴声和俄语叫嚷声,神情紧张的少尉脸色登时舒缓下来,俄语叫嚷着让士兵保护外国使领馆安全,显然俄国人无意侵犯外国领馆。
  当基辅在风雨飘摇中摇摇欲坠时,远在一千两百公里外的德国首都柏林,同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一九三零年纽约股市暴跌后,美国经济陷入危机,大量抽回对德国的投资,德国经济随之全面崩溃。德国是危机的主要发源地,也是危机的主要受害者。欧战中德国失败,德国人成为主要受害者。
  从一九三零到一九三二年,德国工业设备利用率下降28%,工业生产下降30%,工业危机导致金融危机。一九三一年七月,德国达姆斯达特银行倒闭,引发银行挤兑风潮,国家黄金储备由23.9亿马克减少到13.6亿马克,柏林九大银行有五家倒闭,一九三二年失业率高达33.8%,半失业率22.6%,一九三二年德国全失业和半失业人数高达工人总数的二分之一,上千万德国人失业。失业严重在德国引发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
  一直以来,作为准战败国,德国在外交和政治上的无奈和软弱,引起德国民族主义者极大的愤慨。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侮辱和惩罚,更加深了德国民众的不满。基辅危机更进一步激化了矛盾,把一切问题推到了最前台。国内经济危机、占领区大起义,让威廉三世这位雄心勃勃,一直试图重现德意志帝国荣光的皇帝,陷入内外交困中。高举德意志民族主义大旗的人物正好迎合了德国民众压抑许久的心理。
  从火车站前往大使馆的路上,陈杰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一切,街头随处可见高举赤色万字旗的游行队伍和身穿褐衣,袖带万字标志的军事组织成员。
  “钢盔上字鲜明,黑白红三色带,我们的队伍叫,希特勒冲锋队。”
  “曹秘书!这……”车外的歌声令陈杰很诧异,指指车外的人群询问大使馆一等秘书曹国强。
  “阿道夫·希特勒!”曹国强对新任驻德国大使,说出一个名字。
  “阿道夫·希特勒?”刚刚从国内来到德国的陈杰对这个名字很陌生,外交部资料上只提到阿道夫·希特勒是国会第二大党元首,但为什么曹国强会特意提到这个人。
  “雨岩先生,现在德国已今非昔比,经济危机改变了一切。欧战结束,是以德国实行立宪制为代价,皇室权力被限制。尽管威廉三世试图重新掌握权力,但却不得不向民主势力妥协,妥协的代价就是政党政治的崛起,他们角逐国会,争夺首相,城头变幻大王旗,令守法而有秩序的德国发生混乱。而阿道夫·希特勒领导的国社党,利用人们对失败、对凡尔赛条约不满,在过去十余年中不断挑动德国人的仇恨意识,煽动仇恨情绪。仇恨协约国、仇视犹太人、狂妄到了疯狂的地步,但他的煽情演讲却让无数听众为之痴迷,因此国社党赢得了相当广泛的政治基础。”
  “德国人并不会因此而支持他们,是吗?这样的观点在战争结束后几年,会赢得民众支持,但随着战争远逝,凡尔赛条约之类的仇恨借口很难再吸引民众,毕竟民心思定!”陈杰曾留学德国,不相信德国人会接受如此极端的观点,而且支持它。
  “所以,有时候我不得不怀疑,上帝是站在他那边的!”曹国强耸耸肩,中国是德国最亲密的邦交国,并不希望德国被一个疯子领导。
  “的确,单靠战败后的失落和对协约国的仇恨无法赢得民众长久支持,但经济危机改变了一切。自从经济危机爆发后,希特勒给每个德国人都带来点什么,农民,工人,学生,爱国者,种族主义者,以及中产阶级市民。危机暴发使德国复苏成果告吹,同年夏末,德国失业人数达到三百万,勃鲁宁首相减少开支的经济政策使事情变得更糟,希特勒控制德国的机会来了。他向工人发出呼吁,是用社工党人的辞藻表述的,‘德国工人们,挣断锁链觉醒吧!’。对农民,希特勒提出调整税收和进口关税的主张。中下层阶级得到希望;以贫困为耻的中产阶级得到自尊;大学内外的青年理想主义者,希特勒给予的是一个理想的新世界。青年理想主义者人数虽不多,但他们是希特勒忠贞的干部。”
  在提到希特勒的种种作为时,曹国强甚至颇为羡慕,那个人表现出的政治圆滑性超出人们想象,他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危机,鼓动陷入绝望的民众支持自己。
  “不少知识分子,社会名流,甚至皇室,都被希特勒吸引过来。一年前,德皇的幼弟奥古斯特威廉(‘奥威’)给他的亲密战友希特勒写了一封信,对他表示支持,他被吸收入党,他是第一个皇室政党成员。王子害怕社工主义传播,他的转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皇室。皇室不甘心上次战争的失败,两者一拍即合。”
  “你是说皇室已经倒向了希特勒?”陈杰几乎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话,尽管皇室权力受到限制,但德国人却是伴随着忠于德皇的教育长大。在欧战结束前,德皇一个人决定国家的未来,即便实行立宪制之后,德皇仍然对德国有难以匹敌的影响力。
  “雨岩先生,在很多问题上皇室和希特勒拥有一致的利益,希特勒不再是十年前啤酒馆里的疯子,而是德国第二大党的元首和代言人。现在经济危机和政治怨恨以及占领地危机,把德国变成了战场。恨像瘟疫一样在全国扩散。众多因经济崩溃而一贫如洗的人,把希望寄托在阿道夫·希特勒身上。希特勒开诚布公的反对凡尔赛条约和赤色威胁。尽管谣言四起,说希特勒与工业资本家来往甚密。但他满不在乎,他的口号非常简单:为了自由和面包。在全国一片混乱中,他犹如中流砥柱,坚持为德国找到一条最佳出路。一周前德皇已经邀请希特勒来到柏林。明年大选后,不管我们愿不愿意,也必须与这个疯子打交道。”曹国强忧心忡忡。
  “疯子?或许吧!谁知道呢?”陈杰笑笑。
  曹国强的汇报和外交部给出的资料截然不同,外交部的报告更侧重于国情分析,而曹国强则更侧重于个人感受,明明白白地告诉自己,德国正在发生变化,而且变化可能会影响到整个世界。
  “曹秘书,把你的分析报告整理一下,我会递交给外交部以及总理。对于德国我们不需要担心,我们考虑的永远是我们的利益,不是吗?上一次战争我们获利颇丰,如果你口中的疯子主政,或许我们可以看到一场新战争,而且会从中获利不是吗?”
  将发生在德国的变化,及时反馈回国是外交官的义务,陈杰希望国内尽早制定出应对之策。战争或许会带来利益,也可能带来灾难,对于同德国广泛合作的中国更是如此。
第85章
另一方面的威胁
  “人们常说: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神给了中华民族最勤劳的性格,但显然忽略了赐予子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中华民族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勤劳的民众可以用双手改造出优良深水港、可以将泛滥成灾的河流改造为利河、可以将不毛之地化为肥沃的农田。中华民族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世界。但最最重要的,神没有给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这不是勤劳的双手可以创造的。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煤,但却没有足够铁矿、足够的石油、足够的森林,五亿中国人享有的资源少得可怜,我们不得不竭尽全力去谋求资源,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求。”
  “我们会找到石油的。”靠着石块坐下,孙波一边大口喘气,一边给自己的合伙人打气。
  “一定能找到的!”经济危机前,孙波在一家工厂里做助理技术员,经济危机爆发后半年工厂破产导致失业。尽管随着先生上台,国家工业复兴计划全面推行,国内经济大为好转。但孙波却不愿意去西南修水电站,更不想继续过将命运交予他人的生活。
  “我要去寻找新生活,我要自己主宰命运,我要让孩子过上富足的生活,可以进入贵族子弟学校接受教育。”半年前离开西北时,孙波信誓旦旦的对妻子许诺,然后便跳上西去的列车。过去的一切都不再重要,甚至连仍然放在口袋里,可怜的,卖掉汽车后得到的一百五十元钱都不再重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