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7/730

  原本孙波只是希望到突厥斯坦开始新生。毕竟报纸上、小说中,很多在家乡穷困潦倒的人,走投无路时选择了移民联邦成员突厥斯坦,而且总被好运眷恋,他们要么很快拥有大片农场,要么无意间发现矿藏,总之,他们很快便完成了“步入富人”的道路,当然是在突厥斯坦。
  但在火车上,碰到费加,一个被东南大学地质学院退学的年轻人,孙波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原本只想在突厥斯坦租一片土地的孙波,被费加说服,和他一起在突厥斯坦寻找黑金:石油!两个人靠两百块钱在突厥斯坦找了半年,也没有找到传说中的石油,尽管在突厥斯坦不少人已经靠石油致富!
  费加感觉肺部疼痛,心跳加速,头上的太阳帽,本来是白色的,现在已经变成土灰色。就在他们往上爬的时候,费加还在努力研究这里的地形。不管孙波知不知道有价值的情报,可以肯定的是,他所选择的山谷绝对是地质学家的梦想,尽管上学时没学过地质学,但半年来,孙波从费加那里学习到不少地质知识。
  首先,它毫无遮蔽。谷底有一些褐色草丛,再高处的地方有一些强韧但是已经枯萎的灌木。除了岩石之外几乎看不到别的东西,只有岩石,尘土,沙砾,岩屑。其次,谷壁就像由多层岩石构成,岩石都从地表深处裂开,显现出来。就在他往上爬的时候,费加迅速转动思维,试图判断出周围岩层的秘密,石油或是没有石油?一座金矿或是什么都找到不到,然后两个人花光所有钱,灰溜溜的逃回家。
  他们一直爬着,首先,他们跟着山羊的脚印,可是在山羊脚印消失以后,他们仍然继续,既向上爬也向前走。绕过谷壁陡峭处和弯曲处,又过了一个小时,孙波停下来,他坐到一块伸出山谷的岩石上。他们每人都带了一瓶水,孙波很快将水喝完,在火辣辣的太阳直射下,那么点水根本不够。
  “就在附近。”孙波喘着粗气说,这一块地方是孙波无意间发现的,孙波感觉这里没准有油,但心里总是吃不准,这个时候需要费加的专业知识。
  “到了。”孙波从腰带上拨出长刀,开始砍向山腰,那个地方一线沙子将两条不同颜色的岩石分开。他将干燥的外壳削掉,一阵岩屑沙沙地落到山脚。然后,等白色外层被削开后,孙波将刀扎进柔软的里层,然后用刀刃尖端挑出一小堆沙砾。
  孙波将鼻子凑上去闻闻,然后将它递给费加。
  费加闻了闻,脸上露出笑容,它散发出石油的气息,“没错!是石油!这里头绝对含有石油!”费加用手搓了一下沙砾,可以清楚的感觉到沙砾中石油特有油腻感。听到肯定的答案后,孙波先是一喜,随后又颇为无奈地坐在地上。
  “但是我们没钱了!”
  “钱没问题!只要拥有发现权就行,到时自然有投资人和投资公司愿意出资。现在问题在于,谁会为含油沙砾投资?我们没有资金,也没有设备进行深入勘探,除非我们能找到一家愿意投资上百万,而且又愿意只要较少股权的投资公司。”
  费加目带金光地看着手中的含油沙,这是什么?石油!突厥斯坦不受矿产资源保护法的限制,这也是国内企业纷纷在突厥斯坦投资采矿的原因,在这里发现石油就意味着一笔巨额财富,或许意味着自己将跻身富豪之列,前提是必须找到一家投资公司。
  费加的话让孙波想起西北市的一家投资公司,“华擎基金怎么样?他们不是一直乐意投资高风险项目吗?”
  “你是说……总理的公司!”费加惊喜道。
  华擎基金是总理夫人名下的数十个基金会之一,一直以从事高风险投资著称,在澳大利亚铁矿、铜矿以及非洲矿业投资上获利颇丰。如果能够得到他们的投资,得到的不仅是财富,更多一分保障,意味着油田中有总理的股份。
  “就这么办,我们先把发现权办好!只要我们拥有石油发现权,任何公司都别想从我们手里抢走它,到时再加上总理的股份,我们发财了!”
  山坡上的两人庆祝自己发现一个宝藏时,远在西北市国务院大厦的司马并不知道,在突厥斯坦有两个人即将送给自己一笔巨额财富,此时司马完全沉浸在莫名的兴奋之中。
  “阿道夫·希特勒!”看着新任驻德大使陈杰发回的报告,司马盯着照片上留分头,还有一副板刷胡的德国人,难以置信的念叨,“是他!的确是他!”
  在后世希特勒最为著名的除了他的残忍狡猾,就是他黑胶布似的小胡子,甚至板刷胡在后世都成为罪恶的象征。
  “啧!啧!没啥大变,你小子到底还是活了下来。”看着照片上的奥地利下士,司马颇为庆幸。自己曾以为他死在了西线战场,他竟然逃过大劫,如历史上一样,正一步步走向总理,不,应该首相之位,而且面临的环境远比历史上更为优越。德国皇室不甘心失败,在这一点上两者有共同目标,德国皇帝甚至邀请他到柏林商讨国事,将为他担任首相铺平道路,一个急欲雪耻的皇帝、一个疯狂至极的狂人,绝妙的结合。
  “这下不用担心了!”司马颇为兴奋的走到地图前,盯着德国地图,还有被染红了的乌克兰、白俄罗斯。这块飞地增强了苏俄的实力,而且将会成为苏德之间的火药桶,造成德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最终将导致战争。无论希特勒是否会向法国宣战,但苏俄肯定在劫难逃。
  “只要你想打苏联,就会进攻波兰,接着二战就会打响,到时候……”司马不否认自己对希特勒颇有好感,甚至是崇拜,但在国家利益面前,自己只能选择国家利益,至于那位下士,还是让他去挑动二战去吧!
  “德国人已经走了一步棋,还差第二步棋。”司马眼巴巴地看着另外一个国家,那是自己的第二步棋,亦是一切战略安排的重中之重,自己绞尽脑汁苦心经营,正是为了那一天的到来。
  想到这,司马拿起电话,“喂!四石,现在立即来我办公室!”
  放下电话后,兴奋的司马忍不住哼起小调,即便国内经济形势好转也没让司马如此兴奋,经济形势一定会好转。但将世界玩弄于股掌间的感觉,太爽了。
  “我会给国家带来一百年,不,五百年的持久繁荣!”瞬间,空前的自信心在司马内心急剧膨胀。
  突然间司马脑海中浮现出卓别林的《大独裁者》,那个玩弄地球仪的小胡子,似乎变成自己。司马猛地睁开眼,神情中充满警惕,“这是一个危险的念头!”
  上帝欲使人毁灭,必先使人疯狂,司马感觉恐惧。在复出后,司马发现自己总会沉浸于天算不如人算的得意中,尤其是把世界掌控于手的感觉,更让自己着迷。
  电话铃声打断司马的遐思,“总理,石局长到了。”
  “请他进来。”司马放下电话平复了一下心情,瞬间冷静。
  “老板!”石磊扫视了一眼熟悉的办公室,严肃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这间办公室还是老板比较适合,至于其他人……
  司马示意石磊坐下,“这是驻德大使陈杰发回的报告,四石,你仔细看看。”
  “哦?”石磊诧异的接过报告随意翻看了几页,随后放下报告。报告非常笼统,只是简略的分析报告,要求政府对希特勒以及国社党给予关注,同时希望与其建立联系。
  “总理,调查局有一份比这个报告更详细的资料,调查局在十五年开始为阿道夫·希特勒建档,十七年开始为国社党建档,十八年第一次上报国务院。调查局有超过二柜档案资料。”
  石磊的回答让司马一愣随之一喜,调查局的存在让自己永远有一种事半功倍的感觉,现代化的国家必须有一个现代化的情报系统。这也是为什么自己退出后,当国会试图再次削减调查局权力时,自己通过其它渠道给予调查局支持的原因。情报工作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尤其是一个具有远见的调查局。
  “呵呵!很好,调查局是否和他们接触过?”
  “老板,你知道,过去四年,调查局的经费一天比一天紧张,共和二十年经费只有2.4亿,但我们却有一万五千多名雇员及特工,我们要花七千万养人,还有大量情报工作支出、研发开支、特殊工作支出……”石磊开始叫苦。
  老板在的时候,调查局的经费优先供给。在老板退出的四年,调查局的经费一再遭到限制。很多行动因为没有充足经费保障或滞后或陷入停顿,直到老板再次出山,情况才有所好转,尤其是那笔意外之财,可以让调查局继续老板布置的秘密任务。
  石磊的叫穷,让司马很无奈,情报局花钱大手大脚惯了。自己在的时候,国家预算外,还有特别行动费、特别研发费。自己下野后,只剩下预算的调查局当然会感觉经费紧张。
  “别跟我叫穷,军事情报局、海军情报处、中央警署的经费加在一起尚没有调查局的经费高。是有还是没有?”调查局的经费比全世界其它国家情报机构经费总和还高,英国的情报机构每年只有几百万英镑经费,美国的情报机构遭到全面裁撤,没有多少情报经费。调查局还叫穷,恐怕就有点……
  “大约四十万元,从十八年至今,我们一共向国社党提供了四十万左右的资助,是以第三方的名义,同时利用其资助我们的人,他已经成功打入国社党内部高层。”石磊在心中稍加回忆,报出一个数字。对他国拥有政治潜力的政治力量提供适当的资助,同时打入其内部,是调查局海外工作方式之一,对国社党也没有例外。
  老板的话并未让石磊觉得尴尬,情报局的经费是多,但花钱的地方更多,情报工作的特点除了拥有优秀特工外,更多时候是依赖金钱。经费不足时,石磊甚至不得不依靠“调查他国中央银行”提供部分资金。
  “四十万不多,但我们并不是扶持党派,而是打入内部,四十万很合理,不多不少。”留意到老板的诧异,石磊解释道。
  司马点点头,“嗯!是这样,我有充足理由相信,未来一年内,阿道夫·希特勒一定会成为德国首相,世界局势可能发生改变,你们必须加强德国方面的工作!”
  “世界局势?”石磊眉头一皱,迷惑不解。
  站起身,司马看看自己的情报负责人,连续抽了几口烟,直到把手中香烟吸完,然后走到桌前,打开卷宗从里面拿出那张照片推到石磊面前。
  “战争!你应该注意到阿道夫叫嚣废除凡尔赛条约、恢复德国荣誉,当然现在又多了一个收复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被占领地。一直以来德国皇室对战败耿耿于怀,但皇室的耿耿于怀却被国会和总理限制,现在皇室和阿道夫一拍即合,战争在他们完成准备之后就会爆发。我们必须料敌于先,这是情报工作的本质,我想对此你应该更为了解,不是吗?”
  石磊看着桌面上留板刷胡的德国人,不自主想到另一个留胡子的外国人,“老板,相比他,我现在反而更担心另一个方面的敌人。”
  司马疑惑道:“另一个敌人?你说说,是那个方面?”
  “苏俄!我们在苏俄的特工,月前发回的情报。去年,苏俄政治保卫局向我国秘密派出间谍,使命是争取社工党合法化,煽动不满情绪,煽动叛乱,缓解苏俄东线压力。”
  “苏俄!”司马眉头一皱,“情报准确吗?”
  “国内特工人员已经证实了情报的准确性,而且最近在南方几个城市,社工分子正用法律渠道解决社工党合法化问题。他们以宪法第六条为由,要求法院裁定限制社工党活动违宪。”提到违宪时,石磊瞅了一眼老板。宪法保障民众拥有言论及结社自由,社工党人正试图用宪法解除限制,以便广泛活动。
  司马沉默良久,“他们不可能突破,共和十年最高法院裁定社工党属非华主义暴力组织,地方法院无权推翻最高法院的裁定。而且行动已经晚了,七月份,经济增长率为2.35%,当月失业率下降到2.1%,我国经济正一天天恢复,大量失业工人得到安置,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正在消弥,除了少数极端分子,他们不可能赢得广泛支持。”
  “老板,相比于争取合法政党地位,我更担心共和十年恐怖事件重演。我们在香港、澳门的特工发回情报显示,两地在过去一年中,有大量炸药、自动武器流入国内,两者之间必然有联系!”
  石磊忧心忡忡。搁过去早都采取行动了,而现在调查局在国内没有逮捕权。尽管已将情报移交中央警署,但中央警署行动滞后。有了共和十年的争端,中央警署需要获得准确而充分证据,才会展开行动。而所谓准确而充分的证据是什么?是炸弹扔到人们头上,机枪在大街上扫射之时。
  “你们有准确情报吗?他们什么时候展开行动?”司马皱眉反问。没有准确情报,仅仅依靠推测、分析是无法展开大规模行动,十年的大搜捕风波直到现在仍然存在司法争议,这一次不能不谨慎。
  “我们无法证实炸药和自动武器的具体流向,但却可以证实,社工党正在酝酿什么,而中央警署尽管已经实施监控,但他们在等待充分证据。”
第86章
罢工
  “在地底深处摸爬滚打的煤矿工人,用自己的血汗浇灌了经济腾飞。”淮南,是一座由煤炭立市、能源兴城的重工业城市,也是华东地区大型能源基地之一,整个华东电力皆依靠淮南十余座坑口发电厂提供。充沛的煤以及淮河的水为城市带来巨额财富,亦是华东财团投资规模最大的能源企业。
  共和二十一年,春节刚过,电力机车传出一声长长的压缩空气气笛声,悠悠划过空旷的旷野。火车拖着金属嗓音,喧嚣着停下来。当火车停稳后,从车上下来六个穿着得体的年轻人,年轻人脸上带着不屈,甚至浓重的使命感。
  “我们没有职责亦没有义务为工人建立社区,如果愿意的话,可以自己购买新社区房屋。”几年前,当中国矿工联合会要求淮南路矿公司建立新社区,改变工人居住区拥挤肮脏局面,使之变成整洁、安全和“富有文化气息”,以便让工人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工人生活环境时,淮南煤矿公司经理张子颜如此宣称,他并没有意愿改善工人的生活环境。
  尽管淮南路矿公司在中国是排名前列的煤矿公司,但在煤矿周边整齐划一的砖房边,路面坑坑洼洼,没有草坪,没有一丝绿意,屋内没有水和煤气管道及下水道等设施。尽管房地产商投资兴建了新型社区,但大多数工人仍然生活在低矮、潮湿的旧房子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花高价改善生活条件的。
  “在中国,年产八百万吨,拥有数万名雇员的淮南路矿公司可以排名前八,但这里的工人似乎仍然生活在上个世纪。共和十五年来,36784名矿工的生活没有得到任何改善。工棚简陋,被褥破旧,巷道昏暗潮湿,作业面杀机四伏,淮南路矿公司矿井不啻吞噬生命的黑洞。”
  共和十五年十月,在多篇报纸报道下,国务院劳工部派出调查组对淮南路矿公司的矿井进行调查。检查发现至少在矿井安全设施上以及生产设备上,淮南路矿公司设备是合乎规范的,唯一倍受指责的是:路矿公司唯利是从,不愿意为改善工人生活环境而投资一个铜板。
  “尽管没有任何一条法律条文规定,资方有义务和责任改善本公司劳工的居住生活环境,但是我们希望淮南路矿公司能够以中国式的企业人文精神,关心矿工生活,建立适合工人居住的现代化社区……”劳工部调查组最后只能无奈的在新闻发布会上告诉记者结论:设备没问题、安全没问题、工人工资也没有问题,但是企业精神却是值得商榷的。
  面对劳工部和舆论界的压力,董事会董事、大亨纷纷质疑张子颜的管理方式,众所周知,中国企业一直以来最值得世人称道的,恰恰是企业的人文关怀精神,企业对工人生活的关心,直接造成工人对企业的忠诚,而张子颜不顾及企业形象的方式,显然违背了这一精神。
  “我早就说,不需要担心!既然他们需要我们给他们一个家,那么就给他们,诸位董事应该满意了吧!”而对质疑,张子颜如此回答。
  对于毕业于东京帝大经济系的张子颜,所看重的永远是利润,为了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张子颜和淮南路矿公司每年都会进行多种“优化试验”,令淮南路矿公司成为同类煤矿中赢利率最高的企业,这亦是发生公关危机后,张子颜仍能稳居路矿公司经理的根本原因。董事会可以质疑他的管理模式,但却不会质疑每年的分红。
  为应对董事会的质疑和社会压力,从当年起,淮南路矿公司开工建设二十五个工人社区,全部以矿井名称命名。新型社区内,有全新的两层小楼房,楼房前后有精心修整的草坪。屋内有水和煤气管道及下水道等设施。张子颜把镇子规划成高效节约的典型城镇。
  为了不浪费,污水都加以处理,用做附近农田肥料。农田雇佣镇里妇女们管理,田里长出来的粮食蔬菜又运回镇里卖给居民,也就是他的工人。低热量、廉价的劣质煤用做锅炉燃料,用来供暖。流水灌入社区风景别致的小湖,甚至按规定建立了学校、图书馆、体育场,还额外建立了电影院。
  但是,矿进镇的生活并不是像表面上那样富有田园诗意。张子颜再一次发挥了他利润至上的人生信条,这里的所有住宅都是对外出租的,包括店铺亦是同样。为了赚钱尽快收回成本,他通过抬高镇上店铺租金,抬高了物价和各种设施收费。
  尽管如此,到共和二十年,淮南路矿公司产量增加至一千八百万吨,有超过五十处矿井镇居民,包括工人及其家属已达二十万人。许多人并不是完全自愿居住在矿井镇的,但遇企业裁员时,首先裁掉的就是不住在镇上的员工。在张子颜看来,来自外界的压力并不见得是一件坏事,至少让自己找到了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我们生活在张子颜的房子里,吃的是张子颜商店卖的食品,念书是在张子颜的学校里,看电影是在张子颜的电影院里,死了还得进张子颜的地狱。”愤怒的雇员直接去找张子颜本人,要求降低物价,降低房租。
  张子颜请他们有意见尽管说,保证不会打击报复。可谈完了,什么问题也没解决,发牢骚的人还发现自己遭到解雇。没解雇的人担心下一批裁员就会轮到自己。
  牢骚满腹的工人发现自己没有选择,因为张子颜与工人签订合同时,写明:任何淮南路矿公司雇员,不得加入矿工联合会。相应,公司保证工人工资、福利待遇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于违反合同加入全国矿工联合会的工人都会被开除。合同被地方法院认可,符合法律精神,即便中国规模最大的矿工联合会多次向法院申诉,也未起到作用。这是合法合同,法院不可能推翻。
  的确,正如合同上写明的一样,张子颜确实保障了雇员的工资福利,工人们的工资、医疗保险、退休保险都在劳工部规定的合法范围内,甚至比淮北煤矿还高2%左右。但是他左手发工资,右手却又通过房屋租金、高价电影、高价食物收了回来,而且收得更多。
  “我的公司,赢利率永远是中国第一!”共和二十三年年初,当淮南路矿公司因31.5%的赢利率,成为中国煤矿企业中赢利最高企业时,张子颜兴奋地对记者夸耀。但报纸显然对这个“剥削者”没有任何好感,甚至没有配印他的照片,反而配印一张漫画:一辆由一个骨瘦如柴矿工拖动的马车上,张子颜挥舞马鞭抽打他们,马车上赫然写着“利润”二字。
  李一镇镇中,平整的柏油路旁,路灯挥散着橘色的灯光,几名下了夜班的工人走进路边一家酒馆时,谨慎的朝周围看了几眼,酒馆附近路口站着几名儿童,脖子上挂着哨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7/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