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730

  “呵呵!石局长,在中国有什么机构可以同调查局相比?”吕仁恭维道,自己的计划离开调查局还真玩不转。
  对于吕仁的恭维石磊毫不在意,只是在心中衡量利弊得失。对于吕仁等人,担负的风险可以忽略不计,甚至会赢得名声。但如果调查局涉足其中,只怕会给自己和调查局带来灾难。到时自己只能在国会大厦旁找一间房子,因为下半生会在永无休止的国会听证会上渡过。
  石磊沉默不语,办公室内只有钟表的滴答声。十数分钟后,石磊抬头,“我……”
第94章
睡踏实
  “X基地位于陌生的荒原地带中间,很多科学家都在那里销声匿迹,一些欧洲朋友多少总会感觉一丝不快,因为在一个封闭区域生活,总让他们感觉置身于监狱之中。尽管国防军修建了一座设施完善的城市,生活区,教堂、学校、超级市场、百货公司……至少表面上与普通城市完全一致,但在‘城市’数公里外,林立的铁丝网、密集的岗楼,提醒每一个人,这里是保密城。在这里我有幸运认识了很多杰出的、隐姓埋名的华裔物理学家、化学家、机械专家,尽管与他们素未谋面,但根据他们对保密城生活的适应,我推断保密城存在多年,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意味着‘消失’,这里的公民没有选举权,被军方称为‘科学工作者’,并且需要严格遵守军事保密制度的规定。科学家,绝顶聪明的人们,竟会自愿接受全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恐怕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他们甚至宣誓,未经军方许可,不发表自己的科学发现。每一个研究部门周围都筑起无形的铜墙铁壁,每一个部门都不知道其他部门在做什么。”《费米传》。
  茫茫的沙漠深处,一望无际的黄沙乱石,渺无生机。夏日骄阳似火,沙石滩上热浪滚滚,人走在发烫的沙石上,甚至连橡胶靴底都会熔化。冬天,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施工作业的工兵双手一碰钢钎就被粘住。
  “这不是一个好地方!”张子潜来到绿洲环抱的空军918基地时,曾对陪同的空军官员如是说。按照国科委观点,基地需要保密,但保密的同时,必须尽可能为研究人员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这里适合保密,却显然不适合生活。
  占地三百平方公里的918基地经过二十年绿化,沙漠变为绿洲,但因为没有水源,极少量地下水只能用于灌溉、生活,试验淡水需要近百公里的管道输送,但这却是军方推荐的地方,四周是沙漠,国防军可以以军需名义低价征用,这里也是总理敲定的基地。
  共和二十五年一月,五个师工程兵进驻918基地,在918基地内建造了大批实验室、住宅、工厂,一座新城市,在短短半年内就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拔地而起。与时同时,新的家庭源源不断地涌到这里,住宅建设永远跟不上人口的增长,军营一样的平房和楼房,没有名称的街道,把918基地划分成错综复杂的格局。
  街道、房子没有标识、门牌,新来的人只能借助高大的水塔,分辨方向。基地内没有多少高大的树木,到处都是低矮的沙漠植物,马路上没来得及铺设柏油,路旁乱蓬蓬的堆满了建筑材料,街上到处都是起重机、压路机、载重货车,最初一年,来到这里的人,都会看到这么一幅让人泄气的画面。
  两年后,918基地发展成为十五万人口的城市,在中国地图上却没有标识,对外界而言,城市根本不存在,知道它的人少之又少。整个城市都被铁丝网、巡逻车、巡逻直升机隔离,城市地址是“1852号邮政信箱。”任何进出城市的人,都需要向宪兵出示通行证并登记,只有拥有特别证件的人才能进入铁丝网包围的技术区,这里很多人都用化名,保密是这座城市必须遵循的原则。
  “有两种爆炸方式,简单的方式是直接把一块裂变物质挤到另一块中,但速度要非常快,根据计算结果,必须达到一百万分之一秒,否则绝大多数裂变物质会在产生反应前,就发生小规模爆炸,浪费掉其余的装药。另一种方法是把普通烈性炸药的爆炸向内导到一定的质量的裂变物质上,将其挤成非常致密的状态,由于裂变物质的临界质量与其密度的倒数成正比,因此密度越大,临界质量越小。这样,处于亚临界状态的裂变物质将被压缩到临界状态,从而引发链式反应。”
  试验室内技术人员正在研讨,张凤阳知道,这个看似简单数据,是无数次计算得出的结果。基地的计算“车间”就是专门为原子弹研发进行大规模计算的,计算车间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电动计算机,数十座车间内一点九万部电动计算机同时工作,而去年,全国也只生产了三万多部电动计算机,绝大多数被税务、财政部门定购。
  在基地“计算车间”成立时,为防止因数据计算耽误原子弹研发,国务院甚至命令国税局、财政部交出一点一万部手摇计算机和七千余部电动计算机,并且从各个大学数学系抽调教授、学生进入基地,从事试验数据计算。当教授和学生进入基地后,社会保险号就被会封闭,失去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没有人抱怨,他们知道在进行与国家生死存亡息息相关的试验。
  X基地的核心是X试验室,自己现在所在的实验室主要研发制造高性能内爆系统,这是除铀、钚提取工厂外,X基地内最重要的一个试验室。弹心设计和制造是重点和难点,启爆更是难点中的难点。
  “钚球心周围码放着爆炸透镜,如同足球,可以保证更大的表面积。整个球心放置在铂金网上,内爆系统的每半边都有三十二个纵向不规则菱形爆炸透镜……”
  对于他们的谈话,张凤阳感觉如同天书。
  “只要对工程有利,即使科学家让我们把月亮遮起来,我也会干!”一年前刚刚负责X基地时,张凤阳就如是说,也是这么做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他可能不会签字花几十块买一张乒乓球桌,但却会批准上百万而不一定能取得结果的试验。作为基地司令员,张凤阳的责任就是负责基地保卫和保障物资供应。
  “张将军,目前我们已经研制成功起爆桥丝雷管,比过去使用的火花电雷管更安全,静态放电或雷击时的功率高峰都不会使其引爆。起爆器只有0.55微秒的误差幅度,真是一个奇迹,我们只用了一年零三个月,便完成了最关键的设计。”陈能宽兴奋不已。
  为高能炸药浇铸透镜体,并为安装在透镜体周围高灵敏度雷管确定安装位置,都是建立在大量试验基础上。过去半年,试验室一共进行了135次“透镜试验”,耗费上千吨高能炸弹,终于完成了全部试验,成功解决了枪式以及内爆式装药的引爆问题。
  原子弹研制在全世界尚属首次,研制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只能用反复不停的试验解决。
  “这是否意味着,只要我们拿到足够的裂变材料,就可以立即装配原子弹!”张凤阳期待的询问X试验室主任张子潜。在X基地呆了一年零九个月,作为X工程负责人,张凤阳耳濡目染,多少知道原子弹的原理,即然弹体设计完成,启爆问题也已解决,那么……
  张子潜却很无奈,二年前,51区U项目工程尚未与西大原子能项目组合并时,U项目组就以“理论资料”为基础,设计原子弹弹体,项目进展如此顺利是基于先前的技术积累,但……
  “现在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铀或钚!”
  “钚工厂建设进展的怎么样?”听到汇报,司马反问。自己一直催促他们加快速度,但事与愿违,一年零九个月最大的进展是解决了钚的分离问题。
  “整座工厂包括五座二十万千瓦水冷石墨反应堆和三座分离工厂。每座反应堆占地二点六平方公里,由钢材、压制木板和厚厚的混凝土屏蔽,保护操作人员不受辐射伤害。为了确保安全,每座反应堆都配备了双套水冷系统,反应堆之间相距十公里。由于没有将反应堆用于工业生产的经验,还有问题完全没考虑到,目前只能一边建设一边发现问题……”
  “根据从西大试验室和UI区小型试验反应堆获得的经验,建设一座反应堆需要用到四十五套各种组件,许多零件制造需要比制造精密钟表更精细的公差,承包商西北公司已经将部件转包给上百家中小公司,根据目前统计,全国有超过四十五万人直接或间接为工厂工作。原本计划建造八座分离厂,现在已经确定建设三座分离工厂,目前其中一座已正常运行,另一座作为后备工厂,一座正在建设。待反应堆完工后,反应堆处理过的铀棒,将用专用列车送到分离厂采用化学方法分离钚,残渣和废液经过再萃取后放进钢筋混凝土容器内深埋地下……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回答先生问题时,张子潜并没有张凤阳汇报时表现出的愧意,进展“缓慢”并非未尽职责,作为科研人员,张子潜对基地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工作非常满意,即便欧裔专家也尽职尽责。
  “你们做得很好,我很满意,记住满足科学家的一切条件。”又叮咛一番后,司马挂上电话,核武器中最难的其实不是设计问题,而是如何获取武器级的核原料,一直以来这都是限制各国发展核武器的重要因素。尽管多年前就已经储备了近万吨高品位铀矿石,而且朝鲜、突厥斯坦每年都有数千吨铀矿石源源不断的运回国,但核原料提纯,是最困难的。
  共和二十七年冬天的第一场雪后,十九楼总理办公室外候客室内迎来一位年约四十的中年人,中年人显得忐忑不安,不时朝外间忙忙碌碌的秘书、文员扫视,同时好奇的打量候客室。
  “王家岭电磁分离厂安装制造了空前巨大的电磁铁,磁极直径达到4.6米,可以生产出公斤计的铀235。工厂于去年六月动工,今年四月份可以完工。王家岭工厂分为三部分:进行初步浓缩的一号车间,进行再提纯的二号车间,以及辅助的化学、动力等车间。一号车间包括五座厂房,每座厂房安装九座电磁分离装置,每套装置包括九十六个磁铁、十六个气体收集器。二号车间包括三座厂房,每座厂房有八台电磁分离装置,一共需要制造6624个巨大的电磁铁。根据计算,仅一个王家岭工厂就需要十二万吨铜……”
  “十二万吨?”尽管很少离开51区,但也知道十二万吨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中国铜年产量的四分之一。
  “铜不是问题,我已经从国家物资储备库中划拨出足够的铜,在这个项目上你们至少不需要为物资供应担心,项目享有最高优先权,别说是铜,如果必要,我甚至会批准动用国库里的白银作为电导体。”司马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历史上二战时,美国人在电磁分离装置上就使用了八万余吨白银,自己至少不需要面对当时美国人面对的局面,铜的供应还是相当充足的。
  “气体扩散法的原理是用泵将六氟铀体抽过大约四万多层金属薄膜筛,每个筛子有无数个小于百万分之一厘米的小孔,铀235的六氟化物分子量较小,因此可以以较快速度通过筛孔。因为技术难度较大,工厂需要投资十数亿元。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没有放弃,国家仍然破费巨资建立工厂,明年工厂就会投入使用。但现在的问题在于,我们采用的方法占地很大,很复杂,而且成本高,按照目前预算,仅仅一个王家岭分离厂,就需要投资六亿元,直接雇佣八万名工人,每个月运营经费更是天价。几年前,你曾告诉我铀离心分离机必须几百个、几千个连在一起工作才有效率,这样每台机器可以增加少铀235产量,集中起来,慢慢的增加U235的含量,而且机器必须持续不断的运转好几年,才能实现经济、高效的目的,现在……”
  十年前司马亲自选中赵念然,这个二十九岁的年轻人负责铀分离机的研制工作。尽管自己为其提供了很多资料、设备,但进展不大,至少很少得到这方面的汇报。直到三天前,才传来好消息,第3869号至4000号试验机已经在试验车间并机试验长达两年零六个月,其间从未停止,一直在工作,直到此时此刻仍然在工作。六个月前,他们向一百台试验机内注入气态六氟化铀。
  “你们的铀离心分离机解决了一切问题!”听到总理的肯定,项目组负责人赵念然回想起充满曲折和汗水的制造过程,那是十年的辛勤付出。工业离心分离机是一个很普通的机器。其工作原理就是利用高速旋转,把混合在一起的物质分开,原理很简单,滚筒式洗衣机也是一台分离机,它旋转所产生的人造重力能够把水和衣服分开。
  但用于铀同位素分离时,却碰到了麻烦。比较普通的铀同位素是铀238,有146个中子,在自然铀元素中占有99.3%的比重。U238比铀的另一种同位U235稍微重一点,U235比U238少了三个中子,由此可想像两者重量上的差异,为了能把U235分离出来,离心机的转速要接近音速度……
  乡下的项目开展了三年零八个月,但在离心机上,却进行了近十年的工作。人生能有几个十年,自己和整个团队数十名年轻人的青春都用在了铀离心分离机的研发上,十年来日以继夜的工作,无数次试验,数以千百万计的投资。
  “十年前我们的整体思路就非常清晰,在一个空间中安放一个高速滚筒,用气态六氟化铀充满空间。在滚筒底部利用规则变动的磁场,来使滚筒高速旋转,这一点和电动机很相似。这样比较重的U238就会向筒壁方向飘去,而U235则会向中间地带聚集。同时在底部稍微加热,气态混合物就会产生这样的效果:U238向下沉,而U235则会向上飘,就能收集到需要的同位素了。”
  “如果真这么简单,你们也不会拖这么长时间。”尽管不是技术人员,但司马却知道其间的复杂,离心机绝对不会像他描述的那么简单。
  “是啊!原理非常简单,实际制造却面临诸多问题。首先离心机必须克服旋转过程中的摩擦力,摩擦力能够让转速减慢,损坏甚至毁掉整套设备,而且机器还需要毫无瑕疵的工作好多年。办法就是抽光滚筒里的空气,用磁力轴承把滚筒顶部固定,减少所物理支撑。把滚筒底部安装在针状轴承上,这是整套系统中唯一一个物理接触点。设计人员花费了数年时间不停的试验和修改,终于把这个复杂的设备研制了出来!”赵念然颇为自豪,相比于电磁法、气体法,铀离心分离法无疑是投资最少,成本最低的方法,可谓十年磨一剑。
  “你们的付出会有回报的!”司马点头称赞。最大的回报就是国家安全,铀离心分离机的发明,能让中国以较廉价的方法生产出足够的武器级铀235。拥有核武装的中国在下一场战争之中,无论站在何方,无论战局如果发展,只有祭出这柄利刃,就完全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总理,如果那一天到来,我们可以去现场吗?”赵念然期待地看着总理,51U11区并没有和U项目组一同并入X工程。尽管不知道原因,但赵念然却知道基地在直接负责武器的研发与试验,自己的团队为了那一天的到来,付出了十年,如果错过试验,将非常遗憾。
  “我答应你们,在试验时,可以直接到观察点观看试验,但有一个前提,铀离心分离机和相关技术必须绝对保密,你们将以其它身份到现场!”司马犹豫了一会,答应了赵念然的要求。
  之所以未将离心分离机研发项目组并入X工程,根本原因还是为了保密。在参与工程的技术专家中,有近二千名外国人,尽管调查局、中央警署对他们采取人盯人的监视,甚至使用大量先进设备,但司马仍然不放心。原子弹是一个杀手锏,在西方各国意识到原子武器重要性之前,中国研制或拥有原子弹都是一个秘密,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将原子弹变成一个讹诈工具。
  原子武器研发中,分离技术是关键的关键。如果将获得浓缩铀比作“炼金术”的话,低纯度铀235就是普通金矿石,而离心机则成为点石成金的“魔棒”,能够用它获得浓缩铀,进而从事核武器研发。无论电磁法或气体法,只要美国还有原子专家就一定会取得突破,但是分离机不同,这种高效而廉价的分离技术,如果外泄后果将不堪设想。
  赵念然离开后,司马又仔细翻看了一遍资料,脸上的笑容越发浓重。非常顺利,顺利的超出想象。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看到蘑菇云?有了那玩意才能睡踏实啊!”
第95章
蝙蝠
  “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笑府·蝙蝠骑墙》
  西北市秋季风光绮丽,大岛由纪夫从大使馆阳台朝对街公园眺望,树叶已经变为红、黄、绿相杂的颜色。那座不大的公园是大岛由纪夫最喜欢的地方,相比庞大的中央公园,大岛都纪夫更喜欢这个,位于使馆区面积不大的“苏秦公园”。从大岛由纪夫以驻华大使身份踏上中国的第一天起,就留意观察中国的一切,大岛由纪夫知道不能再用传统眼光去打量曾将日本推入绝境的邻居。
  “世界第二工业强国、共和二十七年钢产量七千五百万吨、造船二百四十五万吨、汽车产量五百四十五万辆、石油产量3460万吨……”来中国前,大岛由纪夫从报纸上了解到这个“邪恶资本主义国家”庞大的工业力量。日本十五年成就,与其相比,萤火与日月而已,中国就像飞驰的火车,无论什么都无法阻止他们高速前进。
  最让大岛由纪夫惊讶的还是市场上充沛的物资,百货公司、超级商场货架上琳琅满目,食品市场供应充足,即便大雪纷飞,西北市仍然有新鲜蔬菜供应。日本买任何东西都得凭供应票,商品少得可怜。日本唯一成就是相比中国市场变幻不定的价格,日本多年来从未提升过物价。站在阳台上看着街面上密集的车流,大岛由纪夫很难想象,这是自己少年时曾经来过的落后、愚昧的支那,心中感慨万千。
  “这个国家就是一个蝙蝠,典型的骑墙派。”从茶几上揣起茶杯,司马讥笑日本。
  “呵呵!总理,对日本你总是不留一丁点情面,日本碰到您算倒了八辈子霉了。”吕仁的话引得哄堂大笑。
  “《伊索寓言》中有蝙蝠的故事:鸟类与兽类宣战,鸟类胜利后蝙蝠要求加入,称自己是鸟类。野兽胜利后,蝙蝠又要求加入野兽队伍,称自己是兽类。当鸟和野兽宣告和平时,交战双方明白了蝙蝠的欺骗行为。蝙蝠来到鸟类中,遭受敌视,去野兽那里,也被驱赶,遂使蝙蝠陷入‘非鸟非兽’的窘境。蝙蝠性格体现了日本的民族特性。”
  从吕仁手中接过切好的雪茄,吕仁主要从事奢侈品行业,像顶级的哈瓦那雪茄,是吕仁的最爱。点着雪茄,司马继续先前的话题。
  “蝙蝠在鸟兽之战中利用生理特征适时选择加入胜者一方,与强者为伍。崇尚功利主义和机会主义的日本与蝙蝠的选择如出一辙。因此,‘蝙蝠性格’贴切的体现日本游走于‘脱亚’与‘入亚’之间所遇到的窘境。千百年来日本始终与强者为伍,崇尚利己主义和机会主义是其性格的写照。”
  曾留学日本的孙溢之深有感触的赞同道:“是的,我在日本留学时,日本人的国际观是在东洋对西洋、文明对野蛮的框架内形成的。在按道德画线时,日本把自己划归东洋,在按文明画线时,日本又把自己划归西洋。”
  “该死的小日本,典型两面派,无非就是跟在强者后面学习而已。”范鸿飞随口咒骂了一句,显然不屑日本两面派做法。
  范鸿飞的话让司马想起后世,网络上对日本人的描述。
  “两面派?国与国之间不正是如此吗?我个人非常喜欢日本人的性格,与强者为师、以强者为伴,所以我习惯称日本是千年老二。”
  “千年老二?”众人先是一愣,随后哄笑一团,吕仁都笑出了眼泪。
  “先生,太经典了!千年老二,哈哈!就是千年婊子,谁能强奸她,她就跟着谁。”激动的范鸿飞不停拍着大腿,更加粗俗了。
  揣着茶、咖啡的女秘书进入小招待室时,恰好听到范顾问的话,脸上顿时一片羞红。看着开怀大笑的顾问和总理,女秘书不敢相信这种话竟然会从他们嘴中说出。
  尽管话头是自己挑出来的,但畅怀大笑的司马留意到女秘书满面羞色,连忙让大家收敛一些,“好了,先生们,注意一下,这里有女士。不好意思,李小姐!”
  “你们继续!”女秘书说出这句话后,俏脸立即变得通红,逃似的跑出招待室。
  “先生,我想您提到日本应该意有所指吧!”现在身为总理办公厅顾问的杨永泰端起一杯咖啡问道。
  司马满意点点头,杨永泰是自己不可替代的资深顾问,可以轻易猜中自己的心思。
  “即然大家对日本人的性格都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想问一下,是否应该调整同日本的关系呢?”
  声音一落,办公室诸人皆诧异莫名。中日虽已建交,关系亦实现正常化,但根本原因是商业利益。中日建交是为了刺激出口,全面开拓新市场。一直以来日本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但意识形态的分歧却使中国不可能进一步拓展日本市场。先生意图是什么?难道是……
  见先生引入正题,范鸿飞收敛起笑容,“先生,中国对日本的态度基于商业利益,政治上始终冷淡。考虑到日本由社工党掌控,我个人认为调整对日态度,为时过早!”
  招待室内众人纷纷点头,显然都同意的范鸿飞的观点。一直以来,国会和政府高层,对社工党非常警惕,国会甚至出台专门法案,禁止社工党及相关著作言论在中国传播,相关书籍、刊物被列入禁书,如社工党所言:这是阶级敌人的本能反应。
  注意到众人都赞同范鸿飞的观点,司马并没有将话题继续下去,而是提到另外一个话题,“先生们,对于当前欧洲局势,大家怎么看?”
  吕仁轻轻说出两个字:“战争!”随后吸了一口雪茄,吐出青色的烟雾。
  “撑不过三年,欧洲还会再打一仗。现在整个德国的狂热情绪都被阿道夫煽动了起来,德国正在重整军备,叫嚣吞并奥地利。中国、美国、英国、法国,都对德国的举动表示理解,甚至理解他们改变欧洲版图的举动。英国、法国希望利用德国的扩张欲望,诱使其向苏俄进攻,但总有一天会引火烧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