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3/730

  明天早晨,船队就能到达布雷斯特港,满戴中国商品,给德国人带去中国的友谊。返程时,将会满载从各个博物馆清点装箱的数十万件文物。
  ……
  凄厉的防空警报响彻伦敦,空中飘着一个个银色气球,巨大的气球在伦敦上空布起密集的防线,迫使德机不能低飞投弹。伦教街头一片狼藉,炸飞的建筑物随处可见,到处是断垣残壁。路面上布满大大小的弹坑,双层巴士艰难的蹒跚慢行,车轮过后扬起漫天尘灰,曾经繁华的伦敦,荒凉凄惨。
  高射炮打响,爆炸声震耳欲聋,很多人急匆匆朝防空洞狂奔,空中一团团黑烟升腾。滚滚浓烟和红色的烈焰吞食了庞大的建筑,伦敦被硝烟笼罩,在轰炸中呻吟。
  唐宁街十号首相官邸前,身穿绿色军装头戴亚里德安式钢盔的英国士兵恐惧地看着从伦敦上空掠过的四发重型轰炸机。重型轰炸机是德国从中国购买的,拥有充足轰炸机的德国,对伦敦的轰炸日以继夜。地下防空办公室内,叼着雪茄的丘吉尔怒不可遏,德国空军正在蹂躏伦敦,中国轰炸机正在屠杀英国人,“该死的中国人!”
  “尼尔森回电,中国船队通过拦截线,正朝布雷斯特港前进。”海军部长贝克豪森的汇报,再次增加了丘吉尔对中国人的厌恶,如果中国总理出现在丘吉尔面前,他一定会给中国总理一拳,不!一顿暴打,狠狠教训那个“东方猴子”。
  丘吉尔盯着内阁成员,“先生们,难道只能坐视中国人源源不断把物资出口到德国,而无能为力吗?”
  “除非下定决定与中国宣战,否则只能坐视中国人的船队向德国出口物资。”贝克豪森无奈的耸耸肩。
  外务大臣安东尼·艾登也束手无策,“首相先生,我们已经用尽一切外交努力,希望中国人给予支持,但中国人仍粗暴的拒绝了我们的要求。”
  德国人用数十万件中国古董成功收买了中国人,中国人虽未参战,但明显倒向德国。中国国会禁止向交战国出口武器,但德国不需要武器,而是需要资源,中国人却可以在自由贸易的借口下向德国源源不断出口。德国人还可以派出飞行员从空中到达中国,然后将远程轰炸机驾驶回德国,随后轰炸机被德国空军用于轰炸伦敦。
  “中国人千方百计支持德国,可以预见,中国与德国结盟只是迟早而已,要么下决心与中国人决裂,要么提前做好准备。”
  “准备?怎样准备?”丘吉尔直盯国务部长毕佛布鲁克。有什么好准备的,即便白痴也知道,大英帝国不可能保护亚洲,如果中国向英国宣战,英国只能坐视中国人占领亚洲,无能为力。
  “首相先生,我说的准备不是调动军队到亚洲,有时候其它手段比军队更有用,我们并不愿意同中国进行战争不是吗?”毕佛布鲁克并不着急向迷惑的首相解释,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红茶,虽然外界轰炸甚为激烈,但下午茶总归要喝的。
  “抓住中国人的软肋狠狠一击,让他们明白中国离不开英国的支持。”
  “软肋,说说看。”在中国问题无能为力让丘吉尔恼羞成怒,中国有软肋暴露给英国?或者说英国有能力抓住中国的软肋?
  “资源,首相先生。中国与其它大国不同,人口众多,工业体系庞大,但国内资源匮乏,却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正因如此,上次战争结束后,中国企业家不断在非洲、美洲、澳大利亚投资铁矿、铜矿及其它矿藏,海外资源是中国工业的命脉。今年上半年,中国生产了4200万吨钢铁,但却从澳大利亚、印度进口了2600万吨铁矿石。中国生产260万辆汽车,却从美国、墨西哥进口了2800万吨石油。中国拥有世界上仅次美国的汽车保有量,石油产量却只有3420万吨。如果不是发现了新疆及突厥斯坦油田,石油将全部依赖进口。石油和铁矿石是中国工业的命脉,离开澳大利亚和印度的铁矿石,中国庞大的钢铁厂将停产。离开美国石油,中国汽车工业会瘫痪,这就是中国的软肋。”
  “你是说制裁?”丘吉尔恍然大悟。
  “制裁,和美国人一起、拉上其它国家,找个借口,彻底全面制裁中国,迫使中国妥协,甚至可能让中国人加入我们的阵营。可以将中国划入敌对国行列,没收中国在澳大利亚的铁矿、铜矿,当然这毫无理性,也不必须,我们只要做到关掉中国的油管和铁矿输送带。”毕佛布鲁克得意洋洋。
  “中国太依赖外部资源。与英国不同,英国依赖的资源来自殖民地,中国依赖的资源却来自其它国家。他们之所以一再强调自由贸易,恰恰是因为明白自身弱点,而自由贸易却是弥补弱点的关键。大萧条时,中国一方面制定报复性关税,另一方面火急火燎派出经贸代表团与各国达成经贸、关税谅解协定,正是为了确保资源,资源是中国最大的软肋。”
  “但是罗斯福会同意吗?”丘吉尔反问。自己虽成功的令美国人通过《租借法案》,英国再也不需要用宝贵的外汇购买武器,尽管美国武器稍逊中国,但相比中国需要现金结算的武器,美国武器即便是一战旧武器,对于英国也是异常珍贵的。更何况美国还派来英国急需的飞行员。
  “罗斯福早对中国感到厌倦,中国占领泰国,对太平洋野心勃勃。现在又试图占领印度支那。如果不是英美支持,印度支那总督让·德古早向中国人投降了。根据情报显示,相比我们,罗斯福更乐意给中国教训,迫使中国做出正确选择。”
  “假如中国以此为借口开战呢?经济制裁、物资禁运,无疑给了中国人最好的借口。”安东尼·艾登不无忧虑。避免过分刺激中国,防止其卷入战争,是战争爆发后英国的策略。为此,不惜从中国定购大批武器,试图利用订单收买中国企业界,避免中国滑向德国阵营。在泰国问题上,英国沉默同样基于这一立场。
  甚至在德国表示将大量罗浮宫等欧洲博物馆中国文物归还中国时,英国还有人提出将大英博物馆内中国文物归还,以避免中国加入德国阵营。现在进行制裁和禁运,受到重创的中国企业界,还会沉默吗?
  “有可能以此为借口宣战,同样也有可能进行外交谈判。德国在欧洲各国掠夺了数千吨黄金,足够用来从中国购买战争物资。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商船队,总吨位2500万吨,占世界商船总吨位8100万吨的30%。我们什么都不做的话,只要德国人有钱支付货款和运费,中国庞大的商船队就能把物资源源不断运输到德国,为德国赢得战争奠定基础。”贝克豪森提醒安东尼·艾登。
  中国用了24年建立起世界最大的商船队,令全世界瞩目,英国对此深有感触。德国潜艇的破交战,掐断了对英国至关重要的大西洋航线,牢牢扼住大英帝国的咽喉。因商船损失严重,英国向中国派出采购团,很轻易就采购到200万吨旧商船,甚至未影响中国航运。
  “假如我们什么都不做,等待英国的将是失败,不单单是战场上的失败,而是英国精神的沦陷。我们必须扼住中国的咽喉,迫使中国做出让步及正确选择。”
第119章
东西方
  “当CG-1商船队驶入布雷斯特港时,整个欧洲沸腾了,德国人派出盛大乐队欢迎船队到来。数千漂亮女孩在码头欢迎船队到来,商船队水手成为布雷斯特港最受欢迎的人,尤其受到女人欢迎,因为水手带着女人梦寐以求的‘丝袜’。欧洲报纸专题报道CG-1商船队受欢迎的原因:CG-1商船为德国和欧洲带来中国奢侈品,最重要的是数万吨德国工业急需的原料,能让德国生产出更多武器、坦克。”
  “中国船长公开声明:我们给欧洲人民带来消费品,以后还会继续,战争不能阻止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全世界提供美好生活是中国企业界的追求。当中国船队在布雷斯特港盛大欢迎仪式上发表热情洋溢演讲,讲述中国对和平追求时,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船队到底为欧洲带去了美好生活,还是为欧洲带去更深重的危机。我们获悉,中国已决定派出‘CG-2商船队’,规模将更大,会携带更多德国军工业急需的原料物资。有理由相信,舰队给欧洲带去的不是自由,而是毁灭。”
  “当日本特使、苏俄特使在柏林与德国、意大利缔结盟约时,中国对印度支那表现出浓厚兴趣和占领欲望,战争的阴霾笼罩太平洋。此时,我们需要反思,美国该怎么办?”华盛顿邮报,1941年6月12日《走向战争的道路》。
  多伦多的夏天妩媚而凉爽,气温驻留在二十几度,行走在公园林荫道下,阳光透过枝叶,让人心旷神怡。凯文·戴维斯坐在湖边长椅上,注视着波光粼粼的湖面。
  “多好的天气!”一个伦敦口音的询问在凯文·戴维斯耳边响起,一个魁梧的中年人坐到凯文·戴维斯身旁,帽檐压得很低,看不清脸,但显然上了岁数。
  “是啊!如果下场大雨,会更美妙,不是吗?你看……”凯文·戴维斯指指公园内闲适的游客,戏谑地说。
  “要是那样,你我也无法避免不是吗?”中年男人取出国际象棋棋盒,“有兴趣吗?”
  “可以试试!”凯文,戴维斯点点头,两人闷头下起象棋。
  “可以预见,南边对西边的态度正在发生改变。”凯文·戴维斯打破沉默,因为对话和下棋步骤符合接头暗号。
  “是的,已经发生变化,南边明天将会通知西边废除通航条约。”凯文·戴维斯一愣,原本拿骑士的右手停顿四五秒,“无法挽回吗?”
  “不可能挽回,海盗正在南边加紧活动,而骑士开始考虑同胖子合作钳制东边。他们看来,东边打扫院子的行为不能接受,而且东边似乎正在和小胡子合作,所以钳制东边成为两人共识。”
  “你最担心什么?”
  “东边必须考虑其它事情,骑士考虑的是如何让家里人同意自己到胖子家帮助胖子,但家里有人反对。而东边试图打扫院子,又令骑士和胖子都担心东边走向,而他们对东边的警告和强硬,同样是东边无法接受的。尤其东边很多人,对他们本身就非常反感。”戴着帽子的中年人走了一步棋,面色凝重。
  “这不是我们所能左右,我们只需要尽责。”凯文·戴维斯拿起骑士走了一步棋。
  “当然,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下完这盘棋。”头戴帽子的中年人吃掉凯文的骑士。
  凯文·戴维斯吃掉对方的国王,“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两人显得忧心忡忡,两人都明白,那一天会很快到来。
  十几分钟后,下完棋的两人离开公园。
  ……
  西北市街道两边到处是炫目霓虹,种植在路两侧四排橡树上装饰着彩灯,绚丽的街灯下,忙碌一天的人们悠闲的散步,其中不乏时尚的青年男女。当路人偶尔经过32大街1056号“青年大厦”时,透过青年大厦玻璃幕墙,诧异地看到一楼大厅内站着大量身穿标示性黑色制服,系武装带的年轻人,其中不乏中年人。
  青年大厦中,一些穿黑色制服的年轻人不断推开拍照的新闻记者,记者像嗅到血腥味的鲨鱼蜂拥而至。因为青年激进组织“青年近卫军”将在此举行年会。青年大厦是青年近卫军名下资产,十年前青年近卫军利用捐款修建了62层的青年大厦,大厦写字楼出租是青年近卫军收入来源之一,但青年近卫军收入绝不局限于此,最主要经济来源是成员捐款。
  青年近卫军是中国最老、知名度最大的青年组织,甚至被写入历史,青年近卫军进军京城的行动改变了中国。新闻界对青年近卫军活动向来“关怀备至”。
  “青年近卫军成员中有1386名省议员、102名国会参众议员。亿万富翁、千万富翁不少,百万富翁更多达千人。居于政府、企业主管之位多达数万,是真正的精英组织。22年前意气风发的青年学生,已成为中国政界、财界、学界精英。”
  “看,国防委员会主席罗臣伯。”
  “当年他是带头的学生,进军令是从他嘴里说出来的。”
  “那是众议员……”
  每当轿车停在青年大厦停车道上,被年轻近卫军挡在外间的记者都会发出惊呼,名人太多了。
  现在青年近卫军不再像早期,成员鱼龙混杂,只要愿意都可加入,经过22年整合、变革,已经发生根本变化。招收新成员实行推荐制,只有最优秀的大学生,才能加入。西北大学6.4万名大学生,只有120人幸运加入。青年近卫军更强调精英化,但成员的减少并不意味势力减弱,反而有增无减。
  相互提携、相互帮助是青年近卫军最大的特点,通过组织形成庞大的互助网络,使其成员获得通向财富和权力的捷径。精英化、互助网络是使组织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党。
  “像看猴一样。”站在顶楼的罗臣伯望着楼下记者,摇头叹息,青年近卫军不是秘密组织,最近五六年年会,总会吸引大量记者。
  “过去,我们从未被如此关注。”王天赐笑着递给罗臣伯一根烟。有人喜欢被关注,有人却不喜欢,王天赐就不喜欢,作为军情局三处负责人,怎么可能喜欢被人关注。
  此时大会议室内,或站或坐着四十二个中年人,三三两两一起交谈、闲聊。过去二十二年,他们一路扶持走到现在,青年近卫军有今天地位,正是这四十二人的努力,他们用了十年改变青年近卫军,把它从一个准军事组织转变为精英组织。四十二人如今都是声名显赫,从政者身居高位,从商者为实业界大鳄,更妙的是四十二人分属国会四大党、六大财团。
  端着茶杯的穆家祥拒绝了王天赐递来香烟,喝口茶,看着十几个激动不已朋友问:“他们在谈论什么?”
  “老内容,中美矛盾。”罗臣伯笑道。
  “还是老观点?”穆家祥很诧异。
  “不可调和性。”中国不想做英美在亚洲利益代言人,而是一直试图取代英美在亚洲的地位。王天赐深吸一口烟,“所以大家都觉得中美战争不可避免。”
  “老一套,还不如讨论一下帮助中南的问题。”穆家祥不以为然。
  “其实这是老板的外交政策决定的。”罗臣伯平静地说。
  王天赐和穆家祥一愣,旁边几个正在聊天的人也被罗臣伯的话吸引。
  “众所周知,除去中俄,在国与国关系上,老板奉行利益至上,老板在考虑问题时,首先考虑利益,概莫能外。老板在欧洲战争上态度暧昧,是为了利益,想和一战一样,走钢丝绳。在局势明朗后,再加入战争,但是……”
  罗臣伯喝了一口茶,“一战期间,老板和德国秘密合作,最近在英美被炒得满天飞,上次战争中国和德国签定了秘约,向德国提供大量战争物资,直接导致战争延长,美国人愤愤不平,欧战美国死了46万名士兵,中国要为其中36万负责。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外交中立,被英美视为危险信号。中国明显的亲德倾向。国会中有四名德裔议员,至少三成议员亲德,国会通过自由贸易法案,不只是德国归还文物,最重要的是中国一直想帮助德国,只是苦于老板的态度,这次CG-1的胜利,是民意的胜利。”
  孙广礼接过罗臣伯的话,“从兰芳危机起,路权赎买、香港问题等等,十几年外交,基本上围绕中国和英美法的利益冲突。国民对英美法的固执感到厌烦。后来的贸易争端、资源争端、市场争端。中国在殖民地的矿场,被课以重税;向殖民地出口商品,需要支付附加税,很多中国人是听着中美、中英争端长大的。民间普遍亲德,反感英美。英美也对中国极不信任,总理上次战争时和德国人的秘密合作,令英美感到恐惧。”
  “美国报纸经常提到,等美国卷入欧战,中国准备背后动刀向美国人下手。外交部感到非常棘手,一方面总理不希望同德国结盟,在美英问题上犹豫不决,另一方面,国内却有舆论诉求。美英两国对中德接触敏感到极点,对华态度日益强硬。”外交官孙云勤,提到中美关系时,颇感无奈。
  外交部是国务院部门中工作最艰难的部门,外交部次长孙云勤是外交部的“鹰派”,可即便如此,在国人看来他仍然是“半个卖国贼”。国内舆论看待外交是非往往简单化,对外妥协就是汉奸,就是卖国贼。在顾总长这个“一号卖国贼”领导下,外交部被称为“卖国衙门”,在国民心中的地位,与劣清总理衙门有一拼。
  “战争爆发时,英国试图用订单拉拢中国,但英国没钱了,亲德派不批准对英贷款,各大财团中高层德裔国民同样反对向英贷款。归还文物的举动,让亲德派借机通过自由贸易保护案。CG船队在亲德派和实业界推动下成形,德国人能拿出黄金购买中国商品,结果CG-1激怒英国。一纸空文的《中德友好条约》让美国异常敏感,不断施压,目的是迫使中国及早站队。”
  “为什么不向英美让步呢?”
  “让步?谁敢说让步,谁就是第二个陆子次。曼谷事件后,外交部曾试图缓和中美关系,结果当天,就收到邮件炸弹。而且,总理走钢丝的前车可鉴让英美对中国极为警惕。上次中国一边对德宣战,一边向德国出口大量军用物资。”
  所有人脸上表情复杂,总理在一战中违反国际道义,却使中国利益最大化。但也导致现在英美对中国极度不信任,关系亦急剧恶化。
  “这些年中国外交政策核心是投机。对日作战,利用列强对日本的警惕;兰芳危机,利用英美法战后的虚弱。对日和解,同样是投机。现在,我们还在赌,赌美英不敢逼人太甚。但这次不同,前面,英美本身没有任何危险,而现在,英国已经危在旦夕了。”
  罗伯臣端起咖啡,轻抿了一口,“假如没有美国支持,英国不可能阻挡德国入侵。现在美国形成共识,假如德国击败英国,德国就会整合欧洲力量进攻美国。美国最担心是,中国会在太平洋向美国宣战。英美都需要中国实质性参战,派出国防军到英国作战。总之,中国必须向德国宣战。”
  “该死的列强!”有人恨恨地骂道。
  “但总理不可能接受英美的要求,这不符合中国利益,局势未明朗前,过早卷入战争很不明智。不过中国不介意对苏俄宣战,无论出于国家安全,或是为了咱们的彼得少爷,都是值得的。”罗臣伯的幽默引得众人会意一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3/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