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8/730

  “老板,有收音机吗?快打开。”戴眼镜的年轻人激动万分。
  “啊……有,有,您……您要听那个台?”回过神来的罗柱财连忙点头,随后打开收音机。
  “……在此期间,美国政府蓄意以虚伪声明和继续维护和平的表示欺骗中国,中国相信了美国的和平愿望,并且愿意通过会谈解决问题。我们期待和平,愿意为和平作出适当让步,但绝不意味会卑躬屈膝向美英祈求和平,并丧失尊严。此时,我们不得不丢掉和平幻想,维护国家安全和生存。作为陆海军总司令,我已指示,为国家安全采取一切措施……”
  全中国,从突厥斯坦到上海,从库页岛到海南岛,从滨海到广西,演讲开始数分钟后,中国大多数人聚集到公共广播和收音机前,凝视屏息听总理演讲,怒火在中国人心间萦绕。英美两国发布最后通牒,怒火就在中华大地漫延,“中国,男儿死尔!”之声不绝于耳,人们发出呐喊:宁战死,也不会屈辱的接受最后通牒。
  当总理准备同罗斯福会谈,解决亚洲危机时,人们悲愤填膺,不愿意看到总理向列强妥协,一厢情愿的相信总理不会妥协。中国人喜欢和平、享受和平,却不会为和平卑躬屈膝。总理为和平、为保护中国青年,不惜屈辱,主动向美国递出橄榄枝,却被美国人拒绝,如此和平有必要吗?
  “宁战死,不做无骨之徒!宁战死,不祈求和平!”是五亿五千万国民的心声。
  人们认真倾听演讲,一些家庭、商场及公共场所,人们在电视上观看总理演说。五年前,电视信号无线传输问题解决,电视机进入百姓家庭。五年来,中国电视机拥有量已达数百万台,电视正一步步改变中国人的生活。电视画面上总理悲愤的神情,即便家庭主妇也感觉愤怒,而一些妇女默默走向厨房,为男人准备盛宴,国防部征召令很快就会下发。
  “惨痛的历史告诫我们,面对列强威胁,任何退让,都会被视为软弱可欺,助长列强的嚣张气焰。共和中国的独立受到威胁,国民自由受到威胁,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司马环视愤怒的议员,即便没有鼓动,国会也会做出宣战决定,为了尊严、为了自由,更为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数千万吨铁矿、数千万吨石油的需求迫使议会不得不做出战争决定。
  “宣战!血战到底!”议员站起身咆哮着,呐喊着。先前,对于宣战,仍有人心存疑虑,但此时大家都明白,中国没有退路,中国已不可能独善其身。即然已威胁到家门口,宣战吧!中国不会害怕,没有理由恐惧。
  “宁战死,不妥协。”看着激动的议员,司马心惊胆战,尤其看到年迈的议员同样站起身鼓掌,司马迷惑了,狂热是对是错?但现在中国已经没有了选择,之所以选择在国会就宣战问题进行公开讲话,一方面是进行战争动员,另一方面,是为了告诉美国人,开打了。
  中国不采用偷袭,将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向美国宣战。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分化美国人,半数美国人不赞同与中国开战,但偷袭会让美国同仇敌忾,打三心二意的美国更容易,效果远超过击沉几艘军舰。另一个时空,日本人用偷袭换来辉煌战果,但却让美国团结如一,齐心协力。演讲就是为了从心理上分裂、瓦解美国,为取得更大战果创造机会。
  司马在国会发表告全体国民书二十多个小时前,一只规模庞大的舰队从三都澳启程,舰队在海面上形成一个环形防御圈,舰队上空时有直升机起降。凌晨,当两艘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在起飞区作起飞准备时,左舷弹射器将一架“海鸥式”远程侦察机弹射升空。
  “长官,我们不可能对菲律宾发起奇袭。”黄幕扬无奈地说道,海军部要求全面进攻必须在宣战后,没有奇袭。昨夜转场台湾的三个轰炸机联队及两个战斗机联队,将在宣战后第一时间对驻菲美军实施轰炸,但按照计划,第一批陆战队登陆却是在宣战四小时之后,但那是掩护主力的佯攻部队。
  “那就强攻,海军的胜利不可能永远依靠奇袭。”陈昔忆平静的回答。早在月前南洋舰队即进入战备,但战争还是太突然,南方特遣舰队,必须在美国太平洋主力舰队寻求决战前夺取菲律宾,防止美军以菲律宾为跳板,进攻中国。
  海军重建数十年,成绩斐然。但海军从未进行过真正的海战,当总理决心向美国宣战时,司令官只说一句:全力以赴。共和中国用22年时间建立起规模世界第三舰队,但建立一支真正的海军需要百年。17年前,海军就在准备同美国的战争,但战争真真暴发后,海军只能做到全力以赴。
  “陆战队准备好了吗?”从“神农号”司令塔内走出来,陈昔忆望着不远处“石观音号”两栖舰,那是陆战队年前购买民用集装箱船改装的攻击舰。泰国的胜利让陆战队相信,登陆战的未来是海空一体的立体式登陆作战,此次海军陆战队派出四艘两栖攻击舰,尽管都是民船改建,但攻击舰上却搭载了324架最先进的Z6通用直升机。
  站在“神农号”上清楚的看到“石观音号”上,陆战队员正在甲板上操练。
  “陆战队永远在准备战斗。”陆战队、空降兵是中国常年保持战备的部队。此次,陆战队投入两个师一个旅,两个师将在主力舰队掩护下,在林加延湾登陆,从高雄出发的陆战第二旅将在吕宋岛北部登陆佯攻,掩护主力在林加延湾登陆方向。
  “进攻!进攻!向太平洋!”海军部的命令再清楚不过,保持全面进攻态度,用海军最熟练的战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进攻作战。而进攻作战,海军用18年时间进行完善。
第125章
明天
  “直到现在,战争爆发后70年,中美还存在争论,到底谁主导并引发了战争?历史学家争论不休。数十年后,即便最崇拜罗斯福的美国人,尽管口口声声坚持被他们重复了数十年的:中国威胁到亚洲和世界和平,中国正在侵略亚洲,这一谎言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罗斯福政府平庸的外交、短视的政策以及多变的目标,导致本不应发生的战争。与此同时,他们如是说:假如,中国能够多几分冷静、少几分狂热,司马华之与罗斯福会谈就可能在时机合适时举行,从而避免战争。但他们显然忽视了一个事实,是罗斯福处心积虑的引发了战争。”共和一百年,STG44,《时代进行曲之浴血太平洋》。
  中国陷入战前狂热,美国仍处于梦乡中。与以往一样,从酒吧回到住处后,威利斯·道格拉斯将收音机调到中国音乐台。信号是中国北马里亚纳托管地中继的信号,那是中国广播电台,为了让实施航空导航的海外驻军及侨民听取新闻及娱乐活动,修建的转播台。
  一直以来,夏威夷不少美国人都喜欢听中国音乐台,曾经在中国生活工作近二十年的威利斯自然也是中国音乐爱好者。听广播音乐,从来都是威利斯每晚重要的人生享受,当威利斯准备到卫生间刮胡子时,收音机中并没有一如既往的传来美妙的旋律,而是激情洋溢的演讲。
  “……我们相信善意的对话,从不轻言战争。但是,如果敌人一定要把战争强加到我们头上,就让战争开始吧!”战争?威利斯一愣,连忙冲到桌边把收音机声音开大,中国和那个国家爆发了战争?日本?苏俄?
  “尊敬的两院议员、共和中国同胞,我们已别无选择,共和中国在建国三十年后,面临生死抉择,灭亡不属中国,唯胜利属于中国,因为中国有六亿信念坚定的中国人,有世界上最勇敢的武装力量,必定会取得战争胜利,愿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英灵保佑。我要求国会立即宣布,从即日,共和30年8月20日起,共和中华与美利坚合众国处于战争状态。”
  共和中华与美利坚合众国处于战争状态?听到这句话,威利斯瞬间惊呆了,以至于无意间碰落桌上的一个陶瓷饰品,那是自己回国时,中国朋友赠送的。
  中国和美国宣战了!就在威利斯失神的功夫,广播中传来潮水般的掌声,雷动的掌声中传来阵阵呐喊。失神数分钟后,回过神来的威利斯连忙拿起电话打给报社主编。
  “道格拉斯,昏头了?”被电话吵醒的《旧金山纪事报》主编菲利斯不敢相信。
  “是不是喝多了?快醒醒!”威利斯把话筒举到收音机前,此时广播员正用英文发布消息,菲利斯吓懵了,中国向美国宣战,天,绝对是大新闻。
  “为什么宣战?”菲利斯大吼。
  “不清楚,但肯定是大新闻。”没错是大新闻,《旧金山纪事报》将比任何一家报纸更早发布宣战的消息。
  菲利斯火急火燎穿上衣服,发动汽车朝报社驶去时,脑海中已经想好明天头版的标题《战争贩子的目的达到了!》
  夏威夷美国海军基地监听人员同样听到新闻,把电话直接打到海军部长家。海军部长诺克斯沉浸于梦乡,刺耳的电话声让诺克斯颇为不满,过了好一会,才推开妻子的胳膊,睡意蒙眬的拿起电话。
  “上帝,这不可能。”诺克斯惊呼,中国人的做法出乎意料,竟通过广播电台发布宣战消息,甚至早于官方递交宣战书,葫芦里卖什么药?为什么如此安排?
  “菲律宾有消息吗?中国军队是否发起了进攻?”
  “什么?菲律宾同样震惊?”
  “我马上报告总统。”
  罗斯福从睡梦中被吵醒,知道消息后,同样一愣,马上打电话给国务卿赫尔。赫尔回答,中国驻美大使吴哲明刚到,正在外交官接待室等着接见。随后,罗斯福又打电话给战争部长史汀生,史汀生正在家中举行宴会。
  听到电话另一头的音乐声,罗斯福平静地问他,知道不知道出事了。
  “是啊,总统先生。”手拿高脚杯的史汀生一愣,出事?是德国人再次轰炸伦敦?
  “听到消息,德国人又一次轰炸了伦敦。”
  “不,不是伦敦,我问的不是这个。”史汀生显然还不知道。
  “是中国,中国国会已经决定向美国宣战,中国向美国宣战了。”
  史汀生听出总统语惊慌失措,正像亨利预言的,总统的策略不可能成功,中国就是弹簧,来自外界的压力只会适得其反,最终迫使中国向美国宣战,美国卷入了战争。
  国务院休息室里,吴哲明面色铁青的端坐着。十几分钟后,才被召入国务卿办公室。赫尔依然热情的同吴哲明打招呼,但吴哲明拒绝与赫尔握手,也未就座。
  “赫尔国务卿,我们之间没有礼节上虚假客套的必要了。”吴哲明异常冷淡。
  十小时前大使馆收到执行一号命令的密电。随即大使馆销毁全部外交档案、密电码及外交部密码机。半小时前,大使馆收到外交部的宣战书,采用应急密码本翻译密电。
  “我们曾经竭尽全力避免,不是吗?”
  吴哲明的冷淡让赫尔感觉非常尴尬,毕竟是美国迫使中国宣战的,但他显然没有料到自己的话却令处境更加尴尬。
  吴哲明直视厚颜无耻的美国人,“我想历史会详实的记录,你们达到了目的,现在我代表共和中华向贵国宣布:从即时起,中国与美国进入战争状态。”
  话音一落,吴哲明礼节性的将宣战书递交到赫尔手中,赫尔神情复杂的接过宣战书。尽管宣战书非常轻薄,但接过宣战书,赫尔却感觉千斤之重。赫尔张张嘴想说些什么的时候,吴哲明转身离开,赫尔听到吴哲明说出一句怪异的中文,尽管不明白意思,但赫尔相信,他是在骂自己。
  直接返回大使馆,未下车吴哲明就看到大使馆一楼宴会大厅灯火通明,大使馆工作人员聚集在那里,十几名陆战队员身穿军服,手中端着酒杯,一个年轻的使馆雇员,正在演奏音乐。
  “朋友们!我们的使命完成了。”吴哲明叹息道。有些人并不能享受外交官待遇,在两国达成交换外交官协议后,几小时,也许更短时间,他们就会被投进战俘营。
  一个美国雇员走到吴哲明面前,歉意地说:“吴大使,对于中美爆发战争,我们感到非常遗憾。请相信,并不是所有美国人都支持战争。在此工作六年,我认识了一群真正的绅士,你们从始至终热爱和平,是我们……对不起。”
  “谢谢,吉儿小姐,良知并未从这个国家消失,为了友谊。”吴哲明举起酒杯。
  “为了友谊!”众人神情复杂的举起酒杯。
  这时一群美国陆军官兵闯进大使馆,诧异地看着举行宴会的中国人和美国人。中国人应该惊慌失措的焚烧外交档案,破坏大使馆设备,而不是和大使馆的美国雇员举行酒会。他们没有表现的惊慌失措,反而非常淡定,全然没有即将沦为阶下囚的自觉,似乎早有心理准备。
  “吴大使,希望您能理解。”一名国务院工作人员走到吴哲明面前,带着歉意。作为国务院工作人员,多少知道,该死的战争,从始至终都是美国千方百计迫使中国宣战,而中国作出很多让步,包括派出曾留学美国的大使传达善意。
  “威尔,我唯一希望,不会因为某些人的野心而让战争毁灭这个美丽的国家。”吴哲明随意的将酒杯放到桌上。
  “先生们,祝大家可以平安回国。”一名美国军官毕恭毕敬的向吴哲明行了个军礼,“吴先生,我奉命逮捕大使馆内所有非美籍非外交人员,请予配合。”
  此时,罗斯福的心情颇为复杂,正像亨利所说,历史并没有教会中国在压力下妥协,在中国妥协等于卖国。中国难得让步,即便最没有诚意让步,也要予以珍惜,美国错过了与中国和解的机会。假如,当自己得知中国总理在国会发表演讲,要求国会给予他时间,同自己举行会晤,自己会拒绝吗?历史没有假如。
  现在,中国总理再次在国会公开演讲,把所有责任归咎于美国、归咎于自己,是美国迫使中国向美国宣战。半个夏威夷都听到中国人的广播,天一亮,美国报纸会刊载宣战消息,其中恐怕不乏对自己的指责。想到舆论界的指责,国会的刁难,罗斯福沉思半晌,尽管心不甘情不愿,但最终还是拿起电话。
  “埃德加……”挂上电话后,罗斯福放下心来,自己不再需要担心舆论,联邦调查局的权力在自己支持下得以扩大,是埃德加给予回报的时候了。埃德加对公共关系和公共舆论的掌控,是自己所羡慕和需要的。
  美国东部时间晚10时30分,内阁在白宫二楼开会。罗斯福坐在办公桌后,阁员面向总统围成半圆形。会议刚开始,罗斯福便用严厉的语气宣布,“这是自内战爆发以来,最严肃的一次内阁会议。”屋内气氛随即变得凝重。
  “先生们,中国已向美国宣战,现在是回应中国挑战的时候了,每个人都必须明白,我们要面对美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敌人。”
  然后,罗斯福用缓慢的速度宣读了他打算在明天中午向国会提交的,要求国会批准美国向中国宣战的报告,随后罗斯福和阁员一起商讨战争动员事宜。他们讨论时,作为幕僚参加会议的亨利静静地看着众人。该死的战争终于没能避免,当自己随总统返回华盛顿,就将美英的态度发回国内,国内也做出妥协,但罗斯福却认为妥协毫无诚意,竟然拒绝。
  亨利想起罗斯福得知中国总理竟然在国会宣布与罗斯福举行会谈的消息后,吃惊的表情,但事态无可挽回。现在,自己的职责是什么?帮助美国赢得战争?当然不是,是及时把情报传回家中。总理的公开演讲对美国造成的冲击被罗斯福降到最低,他起用胡佛化解危机,而胡佛也明白,战争是联邦调查局扩大权力的最好时机。明天报纸上只会看到中国不顾美国的和平要求,悍然向美国宣战的新闻,历史总是如此。
  11时30分,国会领袖到来,罗斯福把中国向美国宣战的事情坦率地告诉他们。国会领袖和参议员一动也不动,总统办公室鸦雀无声,最后通牒真为美国带来战争,中国向美国宣战了。
  罗斯福说完,参议员汤姆·康纳利质问道:“总统先生,既然中国有和平意愿,并愿意协商解决问题,为什么形势急转直下?什么地方出现问题?民众迫切希望知道。”
  “原因非常简单,从始至终,中国都在蒙骗美国,中国占领泰国、印度支那,面对美国警告,试图利用首脑会谈拖延时间,为其侵略作准备。我提出中国必须做出撤军承诺再举行会谈,中国立即撕下伪装,向美国宣战,说明,侵略扩张是中国蓄谋已久的行为。”罗斯福神情自若的答复汤姆参议员。
  “总统先生,我们怎么做?”
  “我们没有退缩的余地,只能迎接轴心国的挑战。”罗斯福的语气坚定不移。
  “轴心国?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中国并不是轴心国,签定柏林条约的只有德国、意大利及日本,还有刚刚加入的苏联。中德之间,只存在《中德友好条约》。”一名参议员反驳。
  “居里士参议员,中国与轴心国之间存在友好关系和秘密条约。德国政府出版的中南美洲的地图,重新划定南北美国界,狼子野心何其毒也。我们不仅要与中国作战,同样要援助、帮助英国,唯有如此,才能赢得战争。”
  罗斯福再次祭出,迫使国会通过《租借法案》的“德国官方中南美洲地图”,将中德联系起来,为自己的外交冒险失败找借口。而且美英命运已经紧密相连,没有英国帮助,美国海军不可能同时应对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夹击。
  总统的花言巧语让国会领袖陷入沉默,美国不可能拒绝中国的宣战,只能接受,而德国对美洲的野心不能容忍,尽管地图真假难辨,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见岳父轻而易举说服议员接受中国是轴心国的“秘密成员国”,亨利苦笑不已。华盛顿舆论之所以转变,是有三群人在推动,自己曾试图挽回,但与之相比,自己势单力薄。
  一是德国为促成中德结盟,用种种暗示达到恶化中美关系的目的。最近几月,随着中英关系恶化,英国便推波助澜,但起到关键作用的却是苏俄。苏俄为了让中国陷入战争,启用庞大间谍网,多年前,苏俄在美国政府内部安插了数百名间谍,渗透到美国政府各个层次,深刻影响着美国的决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8/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