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9/730

  亨利扫了眼另一名白宫顾问,迪克斯特·怀特,是“新政”经济学家,也是罗斯福最信任的经济顾问。过去一年,他向罗斯福提出大量针对中国的政策性建议,怂恿美国对中国强硬,为美中爆发战争,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这么做呢?难道与自己一样用排华做掩护,但……
  应该让情报协调局查此人。尽管已经退出情报协调局,但影响力仍不可小觑。协调局在多诺万领导下一步步长大,有朝一日,会与联邦调查局鼎足而立。
  内阁成员离开后,罗斯福见亨利欲言又止,女婿仍然反对向中国宣战。
  “亨利,是不是反对向中国宣战?”
  “爸爸,尽管我个对中国有意见,但……”
  亨利坚持自己的看法,“我并不认为美国需要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战争。全世界除了中国,不会有第二个国家主动挑战美国,但……”亨利心中咒骂希特勒。
  战争爆发后,希特勒不惜一切代价促使美国远离欧战,当德国潜艇击沉“雅典娜”号邮轮,先是邓尼茨严令禁止攻击邮轮,希特勒又下令德国潜艇不得向美国军舰开火,尽可能避免将美国引入战争。
  德国的忍让,让罗斯福和美国政客无可奈何。他们渴望参战,却苦于没有借口。没有借口就制造借口。中国忍无可忍向美国宣战,亨利下意识的认同了希特勒对罗斯福的形容,“他始而煽动战争,继而颠倒是非,再用基督教徒的伪善外衣把可耻掩盖起来,然后慢慢把人类引向战争,赌咒发誓请上帝来证明,他进攻旁人是多么正当。”
  “亨利,早在去年,法国尚未沦陷,你曾一再告诉我,美国必须参战。当我们通过《租借法案》后,就不可能在战争中保持中立。如果美国不参战,就会被租借法案拖垮,现在别无选择。中国人拒绝妥协,而我们得到了战争,尽管与中国战争,并不是我们需要的。”罗斯福提醒女婿,美国根本没有选择。
  “但……必须看到,彻底赢得战争希望渺茫,我们……”亨利轻声争辩。
  “我知道,战争会非常艰难,但没有选择余地。中美战争其实是必然的,太平洋亚洲利益的冲突,必须用战争解决,只不过提前了而已。明天,整个美国都会知道,中国向美国发起了攻击。”罗斯福诡异的笑容提醒亨利,中国人会用行动证明,他们首先发起了进攻。
第126章
动员
  “雀”式双座机是中国数量最多、普及程度最广的飞机。共和十二年,对日战争结束,梁氏兄弟飞机公司,利用空军剩余物资生产的“雀”式纵列双座单翼飞机,刚一在西北航展上露面,就引起轰动。
  “雀”式飞机配备20~45千瓦发动机,从机身结构到仪表系统都很简单,大量采用空军剩余物资,甚至机身蒙皮都是国防军剩余物资帐篷改制的。
  “雀”式双座机售价400元至600元,发动机使用普通汽油,廉价的飞机和低廉的运行费用,轻便易用的性能弥补了航程短、升限低、速度慢的缺陷。十八年中卖掉七万多架,畅销不衰。名不见经传的梁氏兄弟飞机公司,因而在市场上得已立足。而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雀式”在中国成为拥有量最大的私人飞机。廉价的雀式是航空学校、航空俱乐部的首选,十八年来在中国,数以百万的年轻人在“雀”式上实现了飞上蓝天的梦想。
  得知宣战消息,兰州市蓝天业余航空学校中,利用暑假学习飞行的年轻人震惊而兴奋。
  台上的教官环视这些年轻人,他们有高中刚毕业的学生,有在校大学生、有参加工作的白领,还有工厂的工人,但都是自己的学生,业余航空学校的学员,为了飞上蓝天的愿望,花费150元进入学校学习飞行。
  “同学们,这是我最后一堂课了……”教官是空军预备军官团成员,战争爆发,预备军官团、荣誉公民会第一批接到动员令。
  “教官,我们可以上战场吗?我们已经完成80小时的理论课,15小时的飞行课。”嘴唇绒毛尚未长全的年轻人兴奋地站起来,激动的望着教官。
  “同学们,我希望你们永远在学校中,战场并没有想象的罗曼蒂克,空军对决不是《蓝天之翼》中骑士般的对决,而是你死我活。我相信我绝不会看到,需要你们这些孩子上战场上的现象。”教官斩钉截铁。
  教室门被推开,一个兴奋的年轻人探进半个身子,“快,孙教官,播报动员令了,要求所有预备军官和后备军十二小时内到各地后备军司令部报道。”
  “知道了!”孙擎月点点头,不出预料,动员令在宣战公告发布后紧接着发布了。
  “祝教官一路顺风!”教室内的学生同时起立向老师鞠躬。孙擎月离开教室时,看到几个学生也离开教室。
  “你们……”
  “教官,我们也在动员之列。”几名年岁不等的学生回答。
  “我是28年退役的陆军中士,退役十五年内都是后备军,以后开不了飞机怪可惜的。”一个三十来岁的学员不无遗憾地说,但满面兴奋,却将真实内心显露无遗。
  “教官,以你的资历,应该去航空学校继续当教官,像你这么优秀的飞行员并不多。”
  孙擎月摇摇头,当年因为无法通过空战考试,使终无法进入空军。甚至连空中警卫队飞行员也比自己优秀,“像我这样的飞行员,中国有几十万!”
  飞行员短训制是中国航空教育的特点,每个大学生都可以申请加入空军预备军官团,接受60小时的理论,20小时的飞行训练,掌握基本飞行技巧。随着民间航空的普及,航空俱乐部应用而生,全国有5432家航空俱乐部、1081所业余航校,注册民间飞行员达数百万人,类似孙擎月这样的飞行员,随时都可以拉出十万、二十万。
  “或许有机会成为真正的战斗机飞行员。”孙擎月忍不住憧憬未来,成为战斗机飞行员是男人最大的梦想,中美战争,意味空军队伍急剧扩大,机会来了。
  ……
  听到消息,李静怡不顾一切扔下工作,急急忙忙赶回家中。回家路上,李静怡看到大街上到处是奔跑的人群,有很多穿半旧绿色野战服,背武器的男人。尽管动员令刚刚下达,后备军集结就有条不紊的开始。后备军穿上旧军装,背起封存在家的武器,赶往后备军司令部报道。动员令并没有引起恐慌,因为每年都有分批集训,后备军及民众早就习惯了。
  地下室内响彻翻箱倒柜的声音,浑身是汗的赵梁臣翻出工具箱,却没找到钳子,只找到个起子,拉出薄钢板制的武器箱,用力别开锁扣上的铅封条。伴随一声脆响,赵梁臣拧断武器箱铅封,箱子中有一支六式半自动步枪、一支手枪,用油纸包裹。另一端则是弹药携具、背包,还有装一个基数弹药的铁皮盒,这支枪在部队陪伴赵梁臣六年。
  地下室门猛地被撞开,李静怡看到自己的男人穿好军装站在楼梯上,左手提步枪、右手提钢盔、背包,正准备离开地下室。
  李静怡尽量平和情绪,“什么时候走?”
  赵梁臣笑着迈上台阶擦去妻子额头汗水,“等你和儿子回来,吃顿团圆饭就走。”
  “不是有12小时准备时间吗?”李静怡嗔怪道。
  “实际只有6小时,后备军动员时间,需要自动减一半。”赵梁臣解释。
  后备军例行训练时,长官都会重复战时动员令除以二的规矩。后备军动员令下达后,第一批动员部队,不接受继续训练,直接补充到缺编师和国民警卫队。陆军常备规模不大,几百万后备军是陆军的根基,否则后备军也不用每年两次带薪集训,每次半个月。
  “我给你炒几个菜。”李静怡满含不舍,朝厨房走去。
  “我去学校接小壮。”赵梁臣将背包携具和武器放在墙边,这一刻全中国数百万20~45岁男人与家人告别、集结,紧急动员令考验让中国一片繁忙。
  ……
  “……从即时起共和中华与美利坚合众国进入战争状态。”端杯热咖啡的于氏航空董事长于鸿玉,异常平静的关上电视机,走向办公室。门旁坐着个年轻女孩,碧眼褐发显示女孩是混血儿,西北市有几十万混血儿。
  “方秘书,通知各工厂,公司进入战时状态,工作按照战时预案进行。如有国防军进驻则全力配合,于氏航空无条件服从军方安排。”
  于鸿玉清楚,军方很快会派人进驻公司。国家进入战时状态,凡涉及军需生产的工厂,都会进入战时状态,加强保安,闭门生产。
  战时状态并不能给军需物资生产工厂带来巨额利润,国防军战时采购法案规定,企业只能在成本基础上增加10.5%利润,但庞大订单将会弥补利润损失。宣战书发布后,上海、西北股票交易所重工类、军工类股票一定会大涨。
  于氏航空是中国最大的客机制造企业,以生产客机、军用运输机为主。进入战时状态,于氏航空会按照许可证,生产军用飞机或直接照军事规范研制军用飞机。
  “是,董事长!”方秘书拿起电话传达董事长的指令。
  去工厂途中,于鸿玉一直在思考空军28规范。两年前接到28年国防空军轰炸机规格说明,于鸿玉意识到于氏的机会来了,如果获得成功,于氏将跻身军品市场。尽管于氏生产的运输机一直是空军运输部队的主力产品,但中华航空却一直垄断空军战斗机、攻击机及轰炸机市场,于氏唯一的成功,就是“侦察兵”远程高空侦察机被空军采用。
  “侦察兵”远程高空侦察机于两年前进入空军服役。8700公里航程、14000米升限、600公里时速,将飞机的性能发挥到极致。空军一次采购106架,用于高空侦察。
  一小时后,于鸿玉进入西北市以西75公里的“绿茵工厂”,一个建在草原上的工厂,于氏航空为了制造YZ-6大型客机特意修建的大型飞机制造厂。
  “绿茵工厂”大门紧闭,门外站着几名荷枪实弹的国民警卫队官兵,大门后道路上停着两辆绿色军用卡车,军方已经接管了工厂。
  仔细检察核实,并且得到工厂主管李耀武确认,负责警戒的军人才放于鸿玉大老板进入自己的工厂,这是《国防动员法》的规定。
  “董事长,半小时前,第九防卫区派来一个连接管了工厂,我们已经按战时状态的规定,关闭工厂,闭门生产,另外清退了十六名潜在敌对分子……”李耀武向于鸿玉汇报。
  “除三个疑似社工分子,还有十三个工会活跃分子。战时状态好啊!他们只能无条件服从。”李耀武庆幸道。早对工会组织活跃分子忍无可忍了,战时状态可以以工厂安全的名义,把他们踢出工厂。
  于鸿玉轻描淡写、明贬实褒地说:“胡闹,潜在敌对分子并不是指工会,我们需要工会的支持。”
  “XH-28进展如何?”于鸿玉来工厂,重点是查看XH-28的进展。中美宣战,中国更需要远程轰炸机,但H-28根本就没有能力轰炸美国,除非军队占领檀香山。
  “最大问题是发动机过热。”
  “还没有解决?”当年“蹂躏者”轰炸日本,共损失78架轰炸机,其中80%是因为发动机过热造成的。
  直到战争结束三年,西北动力才解决了这个问题。早在“蹂躏者”试飞时,就曾出现过发动机过热的飞行事故,但空军急需跨海轰炸的飞机,发动机事故被掩饰起来。对日战争结束,国会曾对此展开调查,西北通用动力和中华航空支付了700万元罚金,空军有多名将领被迫退役。如果不能解决发动机过热问题,空军不可能接受飞机。
  “董事长,多层星形发动机后面层次的冷却问题是大难题,因为冷却空气在前面被加热,后面冷却效果要下降,中飞也碰到同样难题。”
  大型机库中,停着一架原型机。于氏航空的原型机比中飞晚三个月,而且没有试飞,根本原因是怕出事。中飞XH27试飞过程中,就出现飞行28小时后一台发动机自燃现象,幸亏飞行员技术高超,在突厥斯坦迫降。
  “董事长,发动机汽缸头是整体精密铸造而成,外壁散热器排布相当紧密,散热片密布,散热效率非常高,迎风面很小,最大应急功率2800马力。海军F-6就是使用这种发动机,但海军F-6不需30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飞行,最多26小时足矣,所以毫无问题。但一旦超过30小时,就有15%的几率发生自燃。”
  这台功率强大的发动机,一年前刚推出,被所有人当成怪胎,两排共18汽缸,排量58.65升,令其它空冷发动机相形见绌,功率强大、安全可靠、维护方便。但自燃问题,导致不能满足28规范9600公里航程要求。于鸿玉突然想到南方动力,以制造液冷发动机闻名遐迩。
  “采用液冷如何?”
  “液冷也曾考虑过,但液冷发动机最薄弱环节就是散热器,散热器被击中,飞机很快就会因为丧失冷却能力而坠机。气冷发动机由于没有水冷管路和专用散热器,不会因为冷却系统被击中,丧失冷却能力而挂掉。”
  “要是敌人战斗机有本事瞄准散热器打,为什么不省点事,直接打座舱?抗战损能力不是战斗机设计的最主要指标,如何打击敌人和不受敌人打击才是,主次不能颠倒。靠抗战损来救命,无异缘木求鱼,空军将军们肯定明白这个道理,要不然就不会用F-5取代F-4。联系南方动力,寻求合适的发动机,此战必须要赢。”于鸿玉下定决心。
  空军和海军不同,海军偏好气冷是因为,每次出击前需要检查、补充冷却水,在惜水如金、出动时间紧迫的航母上,额外储备高纯度水和伺候水冷发动机非常麻烦,而气冷的易用性就显得十分诱人,但远程轰炸机不需要顾虑此类问题。
  “但愿……”于鸿玉朝南方望去,战争或许已经打响了。
第127章
偷袭
  1898年12月10日美国和西班牙签署《巴黎和约》,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被割让给美国,12月21日公告中,美国总统麦锡金宣布美国占领菲律宾,菲律宾成为美国在亚洲仅有的一块殖民地。1923年前针对日本的“橘色计划”,1923年后针对中国的“无翼龙计划”核心思想是,当美属菲律宾遭受战争威胁,美国调动舰队、陆军保护菲律宾。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结束了总督制,菲律宾实施自治联邦政体。中美关系紧张时,美国人抢先扩充菲律宾军队,又从本土调派部队增援菲律宾。美国发布最后通牒后,更是大规模调兵遣将,遮天蔽日的B-24飞抵菲律宾。美国将13个重型轰炸队大队半数调至菲律宾,菲律宾新总督麦克阿瑟顿时胆壮气粗。
  中美宣战后,菲律宾华侨商店关门停业,华侨聚集在中华会馆或中华学校内,总督府命令军队强行收缴华侨武器,中领事馆关闭,领事遭到监禁。
  一辆黑色凯迪拉克轿车在两辆汽车护送下悄无声息驶出马尼拉饭店,直奔老城区。凯迪拉克车身宽大,显得特别醒目,车中之人正是美国驻远东部队司令麦克阿瑟将军。
  50天前,接到中国占领印度支那的消息后,陆军部作战计划局局长警告麦克阿瑟,“中国军队随时可能攻击菲律宾。”麦克阿瑟立即启动菲律宾防御计划。
  “终于动手了!”十几分钟前中国总理宣战,战争不可避免。麦克阿瑟反而放下了心,虽然不免担忧:美国远东军能够抵挡中国人的进攻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9/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