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5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7/730

  10月4日下午3时,从国内转场至马来亚的空军第16俯冲轰炸机联队,共出动轰炸机377架次,投弹500多吨,整整一个下午,大半个新加坡市除华人安全区外,爆炸声此起彼伏,气浪黑烟滚滚。入夜,轰炸暂时消退,绝望的海峡殖民当局文武官员坐在拉弗尔斯饭店酒吧,靠酒精麻痹神经,靠酗酒消除恐惧。所有人意识到,失败是早晚的问题。
  街道挤满醉醺醺的逃兵,在墙上乱涂乱画。
  “英国是英国人的,澳大利亚是澳大利亚人的,马来亚只有狗娘养的才要它。”这句不知道什么地方冒出的口号成为流行语。更多逃兵则千方百计,想逃到中国人和国际红十字会与司令部协商后划定的安全区,躲避轰炸。
  10月5日天刚亮,轰炸再次光临新加坡。当天,国防军占领新加坡最后一座英军控制的自来水厂,切断城市供水。入夜,小规模渗透部队向城市外围英军弧形阵地发起猛烈进攻,但更猛烈的却是入夜后的炮击,这一夜,整个新加坡天空一片通红,炮击持续了整整一夜。
  以至远在爪哇的盟军司令韦维尔都打电报给丘吉尔,担心抵抗不会持久。然后试图给帕西瓦尔打气,“决不能投降,也决不能想投降,我期望全体官兵战斗到底。证明帝国战斗精神永存。你的英勇抵抗意义重大,应当坚持到最后。”
  10月6日凌晨,第一波俯冲轰炸机将炸弹投在澳军阵地上时,澳洲第27旅马克斯韦尔准将并没有在阵地上指挥战斗,而是乘车去坎宁堡,马克斯韦尔知道自己应该为那些可怜的孩子负责。自己从澳大利亚把他们带到这里,并不是为了让他们在这个该死的地方送命,澳大利亚人曾勇敢的战斗过,但现在任何战斗,都毫无意义,新加坡沦陷不可避免,战斗只是增加死亡而已。
  “军队已失去抵抗意志,前天中国人投下成百上千吨炸弹,昨天中国人投下的更多。大量逃兵试图逃进中国安全区,中国人已答应收留我们的伤员。将军阁下,你命令反攻,我们反攻了,但数以千计澳大利亚青年正在白白送死、白白流血。平民生活中,我是个医生,病人一条手臂情况很坏,我会把它切掉,但如果全身都不行,手术便毫无意义。新加坡局势正是如此,继续战斗只是徒增伤亡。”
  医生出身的马克斯韦尔全然不顾帕西瓦尔愤怒的神情,在司令部大声申诉。司令部外的参谋人员瞠目结舌的盯着这位大胆的“准将”。他要投降?
  “滚出去,现在。”珀西瓦尔指着门大吼一声。假如不是担心澳大利亚人的反应,珀西瓦尔恨不得把马克斯韦尔送上军事法庭。
  就在马克斯韦尔被赶出司令部时,前线总指挥贝内特将军在参谋人员建议下,命令节省越来越少的子弹,只有在保卫环形防线时才进行射击,如此冏境,所有人都知道打下去没有任何意义。
  新加坡虽遭受前所未有的轰炸和炮击,但轰炸和炮击主要集中在英军要塞和弧形防线,并未造成新加坡的慌乱。但偶尔落入市区的炮弹,仍让人们感到一丝惶恐不安。但在国防军划定的安全区内,却风平浪静。尽管安全区外,有近千名英军荷枪实弹的“保护”。安全区是国防军和国际红十会协商后,在新加坡划定旨在保护平民的非交战区。
  90%以上华侨和平民在新加坡战役打响前,撤入安全区。当外界激战正酣时,安全区国泰大楼电影院仍有人排队买票看《北国故事》这部爱情电影。拄拐技和战友们脱掉军装进入安全区的马克匪夷所思,战争对这里竟然没有任何影响。享受着如火如荼战争中和平宁静安全区的生活,马克庆幸自己的决定,用刺刀刺穿大腿。
  “先生们,即然选择进入安全区,那么从进入安全区到战事结束,你们必须以非武装人员身份在这里集中居住。战事结束后,如中国赢得胜利,我们将交出你们,你们会被投入战俘营,假如英国取得胜利,同样会交出你们。在这里,你们的安全完全可以得到保证,但很难保证以后。”站在“安置楼”台阶上,李书安对一百多名英军伤员郑重其事的交待。
  昨天,由六名中国人、三名英国人、一名澳大利亚人组成的安全区委员会,经过讨论决定,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准许联邦军伤员进入安全区躲避轰炸。从那时起,短短一天一夜,安全区已接待安置1.2万名英军伤员,其中很多士兵是自伤。但无所谓,大家并不介意保护伤员,每增加一名伤员,前线英军防线上就减少一名士兵,国防军就会少流一滴血。
  “先生,生活费每天多少?”F连威尔斯少尉举手问道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进入前,大家得到通知,国际红十字会只能向重伤员提供食物,其他人要自己想办法。
  “一镑,请到那里交费,每天一次。”李书安话声刚落,台阶前一片混乱。伤兵没料到费用竟如此之高。但伤兵还是顺从地到收费处交费登记。付出金钱,却保住生命,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先生,如果不吃这里的食物,费用是否可以减少一点?”背个大包的马克讨价还价。自己身上只有二十多英镑。谁知道战争还要继续多少天,万一没钱了,就会被赶出去,还要回到前线。自伤前,马克特意从部队偷了满满一包罐头,就是为了逃到安全区后,靠罐头渡日。
  “可以,0.4镑。”
  交费领取入住牌后,进入“天安旅社”,马克看到一楼大厅牌桌上,赫然坐着个熟人,竟是自己的营长。半月前金马士战役时,一发炮弹炸断他的腿,后来就再也没见过他,还以为他死在医院,没想到竟然也到了这里。
  “长官!”马克和D营二十多个士兵,向长官敬礼。他乡遇故知,值得庆幸。
  “稍息,当提前享受战俘待遇,反正早晚都会到战俘营相聚。”
  打牌的托利并没有理会自己的战士,这帮胆小鬼,一定是把自己弄伤来到这里。自己并不愿意来这,但军医为了保护伤员,当然更为了节省宝贵的药品,向长官建议,把所有失去战斗力的重伤员都送进安全区,长官们竟然欣然同意这个瓦解军队士气的建议。最让人痛恨的是有很多自伤进入的士兵,甚至还有军官。
  西部防区激战后,澳军溃不成军,士气也低落至极。很多人自伤跑入中国安全区,安全区同意保护放下武器,并作出承诺不再参加战斗的伤员。为什么会溃不成军?看着疯狂涌进安全区的伤兵,托利百思不得其解。在柔佛州和金马士战役中,澳军打的非常出色,但现……
  “战俘营也不错,至少不需要再付生活费。我现在只剩五镑,只能再呆五天,我不想为了狗杂种的马来亚,把命丢在这里。”一个躺在床上的士兵听到长官的话后大声嚷嚷。
  “英国是英国人的,澳大利亚是澳大利亚人的,马来亚只有狗娘养的才要它。”旁边一些士兵跟着重复。
  “你们这群狗娘养的,真该为自己的行为感觉到羞耻。”
  托利恨恨咒骂一心一意等着进中国战俘营的战友,该死败类、胆小鬼,难道忘记了澳大利亚人的骄傲?竟然期待向中国人投降。
  “好了,托利少校,如果你愿意,可以拄拐杖去和中国人拼命。狗娘养的,如果这里是澳大利亚,我会和中国人拼命,但这里是新加坡,只有狗养娘的才要它。”
第150章
比登天还难
  柔佛巴鲁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对,1855年由天猛公司侯赛因·依布拉欣与华商黄亚福一起合作开拓。最初,柔佛巴鲁只是个马来亚渔村,但成千上万华族先贤,用近一个世纪时间,挥洒汗水,把柔佛建设成马来亚最繁荣的城市。
  9月24日,国防军第七机械化师先头部队,进入柔佛巴鲁后,城市沸腾起来,街两侧建筑上插满五色国旗,街上挤满欢迎国防军的华侨。而城中马来人,同样欢呼雀跃迎接中国军队的到来。拥有双重国籍的华侨和马来人,中国军队到来意味解放,意味马来亚独立。
  柔佛巴鲁宽柔中学被国防军临时征用,几名荷枪实弹的警卫守卫在校门口,和其它征用为临时宿舍或野战医院的学校不同,这里很少有军人进出,而且禁止华侨慰问团进入。
  “35中队”消息灵通的柔佛巴鲁人获得驻宽柔中学部队番号,不过他们并不知道,35中队在国防军序列中,还有另一个番号“国防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下属民事与心理战35中队”。
  “心理战作为树立良好形象、争取人心和瓦解敌人的手段,是战争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心理战与军事、政治行动紧密结合时,就会成为催化剂,甚至成为影响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早在西北边防军时期,边防军就成立了专门的心理战机构。经过多年建设,国防军建成高度专业化的心理战部队。
  平时,在编制上自成体系,序列上归民事与心理战司令部管辖。战时,国防军按需要将心理战部队配属给战区指挥官,由其统一指挥,充当专业化心理战组织与实施者。为统一组织实施心理战,国防军建立专门的心理战指挥机构,从战略、战役到战术,都有相应的计划安排。
  35中队,是配给第9军的心理战部队,对马来亚居民及英军实施心理战攻势,从而瓦解英军抵抗,促成马来亚人倒向中国。马来亚战役一打响,第35中队便通过各种渠道发起心理战,并临时召集志愿人员配合。如印度志愿者、常年生活在英国、澳大利亚的年轻华侨等。总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尽可能诱降英联邦军。
  “生活充满安逸,当你为英国来到新加坡打仗时,你的妻子、女友,已经被其它男人哄上床,回到家乡时……”
  李怡安放下传单样板,抬头看着文质彬彬的赵晴,很难想象,一个大学生,竟然能够想出勾画出如此露骨的传单。
  “你想出来的?”
  “长官,只是针对西方人的心理而已,半裸女人按西方标准是可以接受的,不会触碰道德禁忌,同时提醒英军,他们远离家乡打仗,他们的女人会成为其它男人的情人。”赵晴扶扶眼镜笑着说。心理战部队在制定心理战传单时,首先需要考虑不同地域的文化区别。
  看着手中非常露骨,甚至可以用色情来形容的传单,李怡安犹豫不决。国防军过去心理战宣传往往强调国防军的强大及对俘虏的优待,而赵晴制作的传单显然与众不同,但……值得一试。
  “先印一百万份试试。”
  10月6日,威尔挣扎着从泥泞的战壕中站起来。
  “该死的狗杂种!”威尔目送远去的俯冲轰炸机,恨恨的咒骂。突然,又飞来十几架飞机,空袭警报再次响起,威尔扑倒在满是烂泥的战壕内。飞机飞过战壕,雪花般的纸片布满天空,无数传单飘落。
  “传单?”威尔知道无非又是警告、劝告,再就是“安全证”,凭安全证可以安全通过中国人防线投降。
  传单飘落在威尔面前,他赫然发现是张裸女图画,威尔呼吸急促,连忙抓起传单。传单中微笑赤裸的女孩正在穿长袜,旁边肥胖的中年男人正在整理领带。
  “当你远离时,妻子、女友的老板在和她干这个……”传单背面描画着一名阵亡英国士兵。该死!看到传单,威尔脑海中浮现出妻子的老板,与画中老板如出一辙,都是肥头大耳,秃顶男人,而且同样——好色。
  从泥沼中又拾起一张传单,传单上漂亮的女人正站在书架梯子上找书,下方一个男人正偷看她裙下风光。
  “今天是偷窥,明天呢?”传单下面赫然是一对男女缠绵的图画,而一旁是一个被泥沼掩没半截身子的英国士兵。明天呢?威尔朝周围一看,浑身泥污的战友有一多半神色极不自然。E连阿尔盖两周前接到女友分手信,因为爱上了其它男人。
  当数十万件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心理战传单,被空投到英军阵地上时,黄百韬让手下写了一份措辞谨慎而严厉的“劝降书”,同时派出侦察机投下29份“劝降书”。为了醒目,还在装有劝降书的通信桶上系上红白相间的飘带,并且投送到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坎宁堡高地附近。
  “基于人道主义精神奉劝贵军投降。贵军以大不列颠传统精神为建军根本,并踞守业已孤立无援的新加坡,用艰苦卓绝的行动与英雄气概提高大不列颠之声威。然此后抵抗已属无益,徒使战士白白牺牲,百万平民置于战火之中。战局既定,新加坡陷落迫在眉睫,继续抵抗殊为不智。依我军之见,继续战斗已不能再为英军增添声威。”
  接到劝降书的帕西瓦尔沉默不语。几天来,不断接到战斗到底的命令,中国人切断了水源,但在雨季新加坡坡最不缺乏雨水,尽管雨水可能带来痢疾的危险。
  直到6日傍晚,仍不见英军答复,珀西瓦尔保持沉默。双方炮战仍在继续,国防军炮火明显增强。双方前锋仍旧在交战,国防军突击部队锐势大不如前。前线官兵已连续战斗了七天七夜,体力严重透支,疲劳到极点。当然英军同样疲劳,只不过作为进攻方的国防军官兵更累。
  站在武吉知马山山顶,黄百韬眺望仍飘扬在新加坡坎宁堡上的“米”字旗。
  “如果新加坡守军拒绝投降,后果不堪设想。单攻下坎宁堡高地就得用一星期,要完全攻占新加坡遥遥无期。”
  “长官,前线官兵疲惫不堪,短暂休整根本不可能恢复精力,疲劳作战使伤亡不断增加。我建议,暂停进攻,15师、24师,各抽出两个团,撤到马来亚休整……”
  黄百韬厉声打断参谋的建议:“疲劳的官兵一旦停止攻击会更疲劳,甚至意志崩溃。必须坚持,与英军较量意志与精神,我们累,他们也好不到那去。”
  根据国防军喀山经验,当部队进入疲劳状态后,最忌讳停止攻击。即便疲惫不堪,黄百韬也只是下令降低进攻强度。让24师修整时,还不时抽出一部分部队策应性攻击,目的就是防止意志松懈而崩溃。
  “但是长官……”
  “没有但是,必须继续进攻,把15师换下来,由24师发起进攻。24师主力已修整一天一夜,完全可以投入战斗。告诉张钟麟,适当控制进攻强度,用最猛的炮火撕开一点,但不要过于进逼,给英国人造成假象。”黄百韬补充道。两支同样疲惫不堪的部队,一旦拼命一搏就会充满不确定因素,自己必须要妥协的赢得战争。
  “司令官的要求非常简单,他想给英国人造成我军全力进攻的假象,迫使英军放弃抵抗。命令71团全力进攻,明天傍晚前必须打到布基帖马大街。”
  张钟麟立即猜到长官的意图。同样也明白第九军的困境,8月21日打响马来亚战役,整整47天,第九军8.3万官兵夜以继日的进攻、战斗,连续不断高强度进攻作战,令部队上下体力严重透支。司令官希望稳妥赢得战争,而不是冒险一搏。想用不间断进攻和高强度轰炸、炮击,彻底打掉英国人抵抗的信心。
  面对24师突然发起的全力进攻,英军防线瞬间崩溃,向城内溃逃。司令部情报少校戴维·詹姆斯从汽车上跳下,拦住一队印度兵,询问他们为什么往回跑,指挥官说有个澳大利亚军官叫他们“快跑,中国鬼子来了。”于是大家都跑回来了。
  “你们要与中国人战斗,而不是与他们赛跑。”
  “一点不错,不过,人家不要你呆的地方就别呆,你说对吗?”军官说完就领着他的人大摇大摆地走了,只丢下瞠目结舌的戴维詹姆斯愣愣地站在路上,这还是英国军队吗?
  “士兵把阻拦进城的宪兵推到一边一拥而入,向宪兵叫喊:老兄,让马来亚新加坡见鬼去吧!海军把我们卖了,空军也把我们卖了。这里的土佬都不为这鬼地方打仗,我干嘛要?中国飞机扔下大量传单,造成严重混乱,各部队上报失踪人数已超过1.7万人,其中多数带着‘安全证’向中国人投降了。阿盖尔营除营长和少数军官外,一枪未发就投降了。”
  贝内特的话让帕西瓦尔意识到全线崩溃在即,坎宁堡内所有将军和参谋人员都明白新加坡陷落不可避免。
  “向韦维尔发电,请求同意我们投降!”沉默半晌,帕西瓦尔异常艰难的作出决定。但与同时又下达在城内构建防线的命令,现在最重要的是在全线彻底崩溃前,争取通过谈判为士兵谋求好的结果。
  “继续尽可能重创敌军,必要时与中国军队展开巷战。”
  韦维尔的回电在帕西瓦尔意料之中。韦维尔绝不可能同意投降。
  “英勇抵抗是有意义的,必须最大限度继续抵抗。”
  10月7日傍晚,帕西瓦尔第二次发出请求投降的电报后两个时,韦维尔再次拒绝同意投降。
  “查尔士,把实际情况告诉韦维尔,再次请求,为避免十万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军人和更多平民无谓伤亡,请他批准我们向中国军队投降。”
  10月8日上午,坚守新加坡的英联邦军将军聚集到坎宁堡地下指挥室。整整一夜未睡的帕西瓦尔扫视众人,他们与自己一样,憔悴到极点。
  “汽油及野战炮、高射炮弹即将告罄,越来越多士兵向中国人投降。安全区管委会打来电话,无法容纳更多英国士兵。”帕西瓦尔唇角颤抖。
  昨天一夜有1万人主动投降,1.5万放弃武装撤到安全区战俘准备营,这是将军们为安全区伤员收留所取的名字。所有人都沉默不语,大家都明白,最后时刻到了。
  “我……我将在下午四点钟要求中国人停火。”
  “投降吧!已经不可能再战斗下去了。”贝内特叹息一声,同时闭上眼睛。四旅澳大利亚部队早已崩溃,更多的军队正在崩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7/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