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5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2/730

  接替左侧警戒任务后,范荣翔兴高采烈,警惕的观察左侧密林,还要尽可能沿路找明显的地形标记,记在心里,一条接一条串在一起。边走,嘴里还不停念叨:顶上大树,泥水一摊,大石一块,荆棘拦路等等。其实并不是尖兵的范荣翔没必要记住这些,但到部队一开始执行侦察任务,就养成边走边记的好习惯,直至成为本能。可范荣翔心中升起使命感,“或许兄弟的安危,全在自己身上。”
  尖兵执行的是最危险任务,只有最优秀士兵才能担当,范荣翔目标就是成为排里甚至连里的尖兵。加入国防军后,范荣翔内心较劲,一定要比其他人出色。或许是少爷的自负心理,自己一切行动、思想,都是想出人头地。加入军队,不是为混过几年,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有能力履行责任。要么魂归忠烈祠,要么成为英雄。离开西北时,朋友之间的誓言言犹在耳。
  丛林道路极为陋劣,树林渐渐稠密,只能依靠尖兵手中砍刀开路。慢慢搜索排战士步履蹒跚,肩上步枪老往下滑,视线被树叶遮挡,湿淋淋草木枝叶气味逼人。队伍只好成单行走,前后紧紧靠拢。一个钟头后,队伍终于来到一片雨林间的开阔地带,最先进入开阔地带的尖兵,左手一抬,然后蹲下来,原本行军的部队都蹲下来。
  负责全排安全的尖兵仔细观察十几秒钟后,方才站起身,又朝前走了十几步,没接到手势的众人藏在林间端着武器警惕四下巡视。不一会,尖兵打出安全信号,队伍才朝开阔地带继续前进。跨出丛林,踩上林间草荀时,范荣翔忍不住朝空中看去,太阳将要下山,夜色即将降临。
  突然,破空声传来。刚把视线从空中转向前方的范荣翔,看到走在最前方的尖兵猛地一下被什么撞倒在地,密集的枪声突然在雨林间响起,打破雨林的寂静。原本密集的树叶像被狂风扫过纷纷落下。枪声传来的同时,搜索排机枪手集中火力朝可能方向扫射,压制伏击敌军。
  “二班负责左翼、三班右翼、一班居中构建防御。”枪声响起时,所有人都趴倒在地,队伍中间传出排长的呼喊。就在范荣翔向班组靠拢时,突如其来的遭遇战已激烈起来,在烟雾弹掩护下,集中的队伍立即以班伍为单位散开,形成一个个相互配合的小型伍制战斗群,班排长则居中协调指挥。
  国防军比其它国家更强调班组火力发挥,实施大班制,一班三伍,步、突、掩三伍,以便实施小战斗群突破攻击。尽管分工详细,看似呆板,但严格训练,使他们在战场上遭受伤亡,班伍打乱时,可以灵活的临时缩扩编。
  “步枪伍,左翼后撤。突击伍右翼压制。掩护伍居中。”班长命令。尽管班伍携带有手持电台,但为了清楚的下达命令,班长仍然声嘶力竭。
  “叭叭”接连两发击入树干的子弹,让范荣翔暗叫不妙,碰到的肯定是英军精锐,用的不是NO3步枪,而是NO5步枪,这是国内公司专为英军设计的半自动步枪。
  “该死!”
  “榴弹手、榴弹手、距离380,11点方位,打几枚青蛙。”不远处,伍长乘换弹匣的间隙冲榴弹手喝道,伍长的声音突然中断。刚换好弹匣的范荣翔看到数米外,半蹲的伍长突然摔倒在地,伍长胸部开始抽搐起伏,而且不断加剧、恶化,好像体内有一只动物在蹦跳翻滚挣扎脱身,血瞬间涌透军装。
  骤然间他的身躯变得僵硬挺直,一阵持续的颤抖使他全身震动,他茫然地望着前方。毛骨悚然的异样状态慢慢扩展到他的全身,他的两条腿一个劲抽搐,双手双肩更是不停的颤抖。这时,突发性肌肉紧缩使他浑身不停颤抖。一切只发生在短短十几秒内,血浸红伍长周围的土地。
  伍长的血刺激了范荣翔的神经,远处密林冲出几十个绿色身影,从树干后闪出半个身子的范荣翔连忙瞄射击。接连不断点射下,一个又一个身影倒下。突然,范荣翔觉得肩头一顿,猛地撞倒在地,远远看到一群散兵线形敌军正在逼近,而在部队防线中,不时有两磅重的迫击炮弹落下。挣扎着依靠步枪再次半蹲,坐在地上的范荣翔端起步枪瞄准扫射。
  “遭遇英军侦察部队,请求炮火支援,区域……”排长用电台呼叫火力支援,周围战友不停朝前方扫射,不时有战友倒下,战场到处是呼喊医务兵的喊叫,及咒骂英国人的吼声。
  “妈的英国鬼子,去死吧!”瞄准、射击的同时,范荣翔大声咒骂逼近的英国人。突然,喷吐火舌的自动步枪停下来。
  “妈的!”子弹打空后,范荣翔怒吼一声,从腰间取出弹匣。
  数十米外,一个端NO5步枪的英国侦察兵瞄准正在换弹匣的中国人扣动扳机。子弹穿透胸膛,范荣翔左肩在子弹带动下,朝后方一倾,整个人摔倒在地。头与地接触瞬间发出呻吟,血从他嘴中涌出。仰望天空,此时尽管暮色已降,但范荣翔却感觉好像看到碧空中一片片白云,如洗的碧空、洁白的云团、天空低的触手可及,似乎就像西北的天空。
  “医务兵、医务兵……”枪炮声中,一阵阵喊声传入范荣翔耳内,范荣翔身体不停抽搐,双手紧紧抓住地上青草。一个身影冲到他面前,挡住视线,焦急的战友撕开他的军装,擦拭伤口、扎绷带,作战场急救。
  “对……不起爸……”终于,原本紧抓青草的双手松开。
  密集的弹雨不断落在百米开外,刺耳的哨声在林间回响,那是进攻命令,原本组织防线的班组,立即根据哨声中传递的命令,朝前方密集逼近。
  十数分钟后,原本激战的草地上,几名搜索排侦察兵端着手枪站在战俘身后,用手枪将俘虏一一解决,伴着清脆的枪声,跪在草地上的战俘,脑袋被子弹掀开半,摔倒在草地间。
  一月前,一支英军侦察部队枪杀了几名国防军伤俘,战争味道发生变化,双方搜索部队一旦遭遇,如无必要,绝不会留下俘虏。空中传来直升机的轰鸣,两架直升机降落在林间草地上,伤员被迅速送上直升机,其中一个伤员胸前血红口袋中,冒出半个未拆的信封。
第193章
谁没有儿子
  清晨,城市开始喧闹活跃。正月未出,西北清晨寒气十足,火红太阳悬在地平线上,严冬的朝阳并没有驱散空气中的寒意。阳光透窗而过,照在范鸿飞脸上。因身体不适请假的他比平时晚起两个钟头,范鸿飞一边用早餐,一边看报纸。曾经占据报纸头版的战事新闻,被其它国内外新闻取代,更多是春节报道。
  偶尔也可以看到与战事相关的新闻,如西北防务公司工人义务加班,以加班费向国防军捐款。某名受重伤国防军士兵在医院与护士喜结良缘。报纸上永远都是好消息,不过宣战半年,前线并没有坏消息。
  “再打几仗,战争就结束了。”范鸿飞端起牛奶,朝壁炉上相框看去,相框中端坐的范鸿飞身后,站着一名十八九岁的列兵,稚气的脸上得意洋洋。
  “荣翔很快就会回来了。”想到独子,范鸿飞颇为牵挂,半年前他加入国防军出征。动员令下达后,报界不无恶意的关注达官显要子弟的去向,竟然意外发现,毕业于西北公学显贵子弟中的半数,没有按大学通知到成功岭报道,年轻人匆忙结束学业,早早加入国防军,速度不逊于第一批动员部队。
  国防军新兵训练营中,记者发现达官显贵子弟并没有因为父亲的身份受到任何照顾,与普通人一样接受十八周的军事训练,然后根据训练成绩,按需分配到部队,没有什么人受到特殊照顾。国防军中没有人在意,谁是国会参议员儿子或是某某部长的子侄,他们只有一个身份:国防军士兵。
  “父辈昨天为国家富强奋斗,今天我们将为国家战斗,尽公民之责。”想到儿子接受采访时的话,范鸿飞不得不承认儿子远比自己想象的更成熟。
  “民族命运决定于年轻人的教育。”当年先生创办西北教育体系及西北勋贵子弟就读的西北公学时,非常注重培养全面人格,使少年在身体、灵魂思想上都达到完美,铸就出能够担当国家未来的年青一代。
  西北公学号称中国头号贵族学校,总统、总理、部长、亿万富翁子弟必须寄宿在狭窄简陋、毫无隐私的小隔间中。无论春夏秋冬,淋浴必须是冷水,所有少年必须进行严格的军事体育训练。每周零花钱最多30分,其中10分还必须捐献给星期天慈善活动。总理认为斯巴达式的严酷教育,能培养对集体的忠诚和献身精神,使其具有高度公共责任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承受痛苦的超常能力,关键时复堪当大任。
  “在国家面临严峻挑战时,西北公学的少年,二话不说慷慨出征,或许其中有人会壮烈牺牲,但留存的会成为国家栋梁和精英。”记者如此形容出自公学的少年。自己的儿子是其中一员。想到这,范鸿飞脸上笑容渐浓,或许二十年后,儿子也会成为参议员。战时从军并置身最前线的经历,必定将成为他的政治资本之一。
  一辆车首挂国旗,悬挂国防军牌照的2系轿车出现在街道上,并没有引起旁人注意,毕竟社区居住着太多政府官员、高级军官,包括总理私宅,也在这条街道上,军车在街道上行驶再平常不过,但这样的低档军车倒很少见,毕竟这里要么是巡逻宪兵的吉普,要么是将军的3系轿车,像小排量2系公务用车,悬挂国旗便很少见了。
  军车停在186号大门外,旁边公园里几个人朝军车看了一眼。待车门打开,下来一名穿礼服的中尉和一名军士,几人互视一眼,大家眼中充满同情。特勤局特工,看到门外两名国防军人,然后又看了一下座车及手中文件包,神色一黯静静朝大门处走去,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知道发生什么事。
  中尉仔细核对门牌号后,住在这个街区的人,非富则贵,就像范家,前国务院总理顾问,前总理办公室外交委员会主席,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一系列头衔。
  “请问,范鸿飞先生是否在家?”
  “确定吗?”安全特工特意确定,中尉军官点点头。特工检查证件后,打开大门。
  “通知局长。”陪同两名军人朝主宅走去时,带路的特工向另一人交代。必须报告局长,由局长决定是否上报总理。
  “长官,你的长子,荣翔……”特勤局特工吞吞吐吐。
  筷子从范鸿飞手中掉落,目光呆滞的看着餐厅外两名军人,充满难以置信,双手轻微颤抖。
  “放下!”在他们试图行军礼时,范鸿飞大吼一声,似乎他们不敬礼,自己的儿子就绝不会出事。话出口后,泪水从脸上滑落,失神地看着壁炉上照片。
  “尊敬的范鸿飞先生,我代表共和中国国防陆军向您表达深深的哀思,感谢您的儿子为中国的自由所做出的贡献,我们忘不了他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格式化、刻板的言语从中尉嘴中娓娓道来,中尉已经无数次重复同样的言语,声音很低,带着一丝冷酷的公式化的情感。
  ……
  路边法国梧桐树簌簌作响,枯叶被寒风吹下来,风声扰乱两人的谈话。因为面朝北风,穿大衣的陈婉云忍不住瑟缩发抖。
  “婉云,回去吧!”留意到婉云脸盘冻的发紫,司马伸手帮她把大衣毛领竖起。
  “那个……翰墨。”陈婉云等等待丈夫决定。
  “翰墨,无论他怎么选择,我都不会怪他,也不会对他失望。他今年23了,自己能做决定了。”尽管内心深处,赞同妻子的意见,让儿子去集团军参谋处,但话到嘴边还是改了口。
  自私,每个人都有,包括自己,不想让儿子置身危险,但却很难开口。曾几何时,一直想给儿女最好的,但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尤其是外界关注的时候,意识到儿女亦需承担压力后,态度发生变化。他们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父辈的荣耀,绝不是下一代张扬的资本,因父而贵的特权阶级绝不能在共和中国存在。
  社会对富二代尤其贵二代的关注前所未有,任何一名高官都知道,如果子女犯错,代价就是政治生命的结束,不光彩的退出政坛。至少战争爆发后,千百计高官、富豪子弟收到征召令,几名部长子弟阵亡,多少证明共和中国不同后世。高官子女,幼年就在寄宿制公学接受斯巴达式教育,战争爆发时,绝大多数都义无反顾慷慨出征,勇于承担责任。
  父辈建立的,儿子去悍卫,这是战争中最盛行的宣传口号,自己同一代人都已经老了,现在需要儿子上战场,去推广中国的价值观。父辈为了祖国强大的梦想奋斗终生,子女辈,要为中国赢得未来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安全。
  “如果他选择去参谋处,你会不会……”
  “不会,这是他的选择,不是吗?无论翰墨怎么选择,我都会支持。”
  自私就自私吧,谁没私心,为国家,自己已经付出太多,如果再付出儿子,司马自问做不到。丈夫的话让陈婉云颇为惊异。陈婉云咬着嘴唇,“但翰墨他想去前线,晴儿打电话希望你能劝劝翰墨。”
  妻子的话让司马沉默,劝他,怎么劝?难道告诉他,“滚到参谋处,好好当个参谋。”
  这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脚步踩在雪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老公司区不同西北市区,道路上的雪并没有铲除。
  一看到总理,赵紫勤连忙上前,“总理,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范主席儿子在缅甸前线阵亡。”
  “啊!是荣翔吗?”陈婉云惊的一悟嘴,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十五六岁少年的模样,他阵亡了?
  “消息准确吗?”愣了数十秒,司马才追问道:“婉云,你回家,我去陪陪鸿飞。”
  范宅客厅内挤满听闻消息的好友。
  “荣翔转送途中不治,时间是5日下午6时12分。”
  闭着眼睛的范鸿飞一言不发,静静闭着眼睛端座在那。昨天下午6时12分,好像自己也是在那时感觉胸闷的透不过气来,难道这就是父子连心。
  望着表情呆滞的范鸿飞,客厅里诸人鸦雀无声,安慰,并不能抚平范鸿飞失去独子的伤痛。
  “爸,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当年你和叔伯们辛苦创业,挽救国家于危难。你们那一代人能付出牺牲,不辱使命,我们这一代人亦是同样。”
  “但你只有18岁!”
  “忠烈祠还有14岁的烈士!”
  “你有大学通知书,可以缓期服役。”
  “当年西大多少人退学服役,你们成天说保卫祖国是公民神圣的责任和义务,但轮到自己的儿子,就推三阻四。爸爸,战争爆发后,高官子弟成为瞩目焦点,人们关注高官子弟会不会像普通人一样服役。在公学,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的责任,并不是成为未来的领袖,而是成为未来的公民,公民最高职责是什么?是保卫国家。”
  沉默良久,范鸿飞睁开双目,环视客厅里的亲朋好友。
  “军人能战死沙场,是至高荣誉。”范鸿飞强压痛苦,以至发音都不甚清晰,但依然强撑着。职务让自己不能显露太多的悲伤。
  “荣翔能魂归忠烈祠,荣哉幸哉,作为荣翔的父亲,我只希望他能走的安详,没受太多痛苦。方队长,帮我发电报给上海娘家的内人,告诉她,荣翔光荣尽忠,魂归忠烈祠,我很满足,看开些。另外发电报给山东老家,告诉他们,荣翔回家了,请族里长辈安排墓位。”
  范鸿飞强忍泪水挥挥手,一人朝楼上走去,曾经挺直的脊梁微微弯曲,每一步都异常艰难,甚至双腿都在不停的颤抖,一旁的仆人准备搀扶,却被他推到一旁。
  “走吧!让他一个人静一静,谁能没有儿子。”望着范鸿飞的背影,穆藕初摆摆手示意大家离开。
  谁能没有儿子?屋内众人神情一黯,范鸿飞的独子不是第一个,但也不是最后一个。共和中国不同于中国任何一段历史,达官显贵子弟有着比他人更多的优势,但优势也意味着责任和义务,他们中很多人自幼年时就是整个社会舆论的关注重点,记者们的镜头对准着他们,民众的眼睛盯着他们,而总理对此更是极为关注。
  “共和中国的优越在于给每个中国国民公平的‘中国梦’。一个人可以通过奋斗,得到成功,而不是依靠父辈蒙荫垄断成功,父辈的成功不意味子女的特权。如果在一个国家,出现依父辈蒙荫享受特权、垄断成功的太子党,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倒退,共和精神的沦丧,我们可以用自由、平等、冒险、公平的机会来诠释中国梦。”
  二十年前,总理曾就子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因此,在强调凭借个人奋斗获得成功、赢得幸福的中国,监督官员子女和监督政府官员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工作之一,环境压力迫使他们必须做出正确的决定,任何失误,代价可能会令他的父亲只能以辞职回应民众的不满。
  经历数千年封建统治的中国,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除去严苛法律,更要依靠对特权的零容忍。少年时外界关注、教育中不断强调的责任,使绝大多数官员子弟在战争爆发后选择服役,除去实践自我人生价值,就是堵住悠悠众口。另外,也是所接受教育中不断向他们灌输的价值观。
  “今日承担责任,明天方能成功。”而承担责任的代价却异常沉重。
  透过后视镜,负责总理安全的方略轻瞥一眼车后总理,眼神中带着崇拜。特勤局特工早已换了数代,二十六七岁的青年,整个人生是在总理影子下成长,方略把保卫总理安全,视为人生最骄傲之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