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5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1/730

  “你们放弃了阵地。”一名中国军人弯下腰,用熟练的英语回答汤玛士的疑问。
  “战争毫无悬念,一夜,俘虏英印军达几千人,英帕尔防线指日可破。”汤玛士看到满面黑污的中国军人摇头叹息,随手脱去钢盔垫在屁股下坐下。头发竟然是金色的,是欧洲人。
  “我出生在英国,共和20年随父母移民中国。”
  汤玛士难以置信,他竟然是个英国人,为什么要和中国人打英国。
  “要烟吗?”金发中国军人递给汤玛士一根烟,帮他点着。
  借着火机光茫,汤玛士感到中国军人模样非常熟悉,“赫特福德,汤姆·亨得尔?”
  正在吸烟的金发军人突然一怔,不可思议的盯着被自己一枪打穿肺部的英国兵。突然激动的擦拭英国士兵满是泥士和血污的脸。
  “汤玛士,真的是你?”士兵激动不已。
  汤玛士呼吸急促,吱吱吭吭想说什么,胸部绷带被血渗透,士兵恍然大悟,转身跑进甘蔗林。甘蔗林中两名军官正蹲在地上在地图上比划。
  “长官,有个受重伤的英国152燧发枪营军士,应该知道重要情报!”
  “你确定?”一名军官疑惑的反问排里唯一一名“英国士兵”。之所以进展神速,得益于他熟练的赫特福德英语,多次骗过英国哨兵。
  “是的,长官。”得到肯定的回答,一名军官从无线电员手中取过话筒。
  “汤姆,一会直升机就会把他接走。你们抓紧时间休息,明天战斗会更激烈,英国人应该回过神了。”
  叮咛汤姆后,军官便继续查看地图上,筹划下一步行动。甘蔗林内已打了一夜的几十名士兵,筋疲力尽的躺在地上休息。
  汤姆提着钢盔走到汤玛士身边,面对儿时朋友,汤姆颇感惭愧,“汤玛士,没想到……我给你叫了直升机,几十分钟后,你就会到二级野战医院。一定会活着回家的。”
  “我……”汤玛士说不出话,但眼中怒火燃烧,似乎在责问汤姆,为什么要和中国人一起打英国人。
  明白朋友心情的汤姆沉默不语。十几分钟后,一架机腹涂有醒目白底红十字的直升机卷动狂风出现在甘蔗林附近,医护兵把汤玛士抬上直升机前,汤姆走到汤玛士耳边大声说道:“我现在是中国人。”
  双眼布满血丝,蒙巴顿盯着地图上的四支红色箭头。从左右直插腰腹,正面猛攻的中国军队勉强被阻拦。威胁最大的是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防线后方敌军,一路猛打猛冲,全歼36旅,击溃英印军15师,占领科希马城。科希马城失守,迪马普尔至英帕尔间交通线被切断,自己被包围。
  “坚德布尔,英帕尔。”蒙巴顿喃喃自语。
  战争进程出乎意料。为进攻印度中国人开辟了两个战场,而且两个战场均占优势。对合围英帕尔,强攻加尔各答,将英印军精锐包围在英帕尔,其余部队长驱直入,横扫印度。
  “必须夺回科希马城。”蒙巴顿决定用集结于迫马普尔的第2师和第2师,夺回科希马城,重新打通迪马普尔至英帕尔的交通线,解救困于英帕尔的四十万精锐。
  科希马城外丛林密布,在贾伊尔山山脊反斜面密林间,布满散兵坑,有几道简易交通壕连接火力支撑点。山脊正面,布满密集的弹坑,茂密的丛林被夷为平地,绿军装尸体横七竖八,雨水混杂血水从山上流下。反斜面散兵坑内,浑身泥污的官兵抱枪坐在坑内闭目养神,医护兵不停在散兵坑间奔跑,收集急救包。
  “坚守,即使战斗至最后一人,也不得后退,国防军荣誉将由第6山地步兵师悍卫。”边从观察哨眺望山下隐于丛林间88毫米大炮,边想起长官严令。
  英军第2师对科希马城狂攻了12个小时,数以万计的英军在大炮、坦克掩护下,不断向城外制高点猛攻。
  三天全歼一个澳大利亚旅、击溃一支英印师,夺取科希马城的第6山地师已锐气尽失,伤亡惨重,重火力只有缴获的88毫米野战炮。缺少重火力支援、空中支援,第6山地师却要抵御来自迪马普尔和英帕尔两个方向的疯狂反扑,坦克、火炮、飞机,为了夺回科希马城,英国人已不惜代价。又一阵猛烈的炮火破空而至。
  “英国佬,到现在还没学乖。”炮弹从中国阵地掠过,在后方丛林爆炸,敌军优势火力无法对反斜面工事形成有效打击。
  机枪组在一株至少百年树龄大树树根下修筑了工事,尽管高达数十米的大树被炸的只剩下数米,但树根下的机枪组却毫发未伤。
  闭目养神的机枪手被爆炸声惊醒,抖擞精神,大喊:“英国佬要冲上来了。”机枪手紧握维克斯机枪,兴奋瞄准山腰下蜂拥冲锋的英印军。机枪是在科希马城缴获的,为节省弹药,6师一律改用维克斯机枪,尽管维克斯机枪笨重,但水冷机枪阵地防御比26式通用机枪更合适。
  英军第2师短短十数分钟,暴风骤雨般打出近万发炮弹,猛轰国防军山顶工事。然而,当英印步兵信心十足的喘着粗气爬上山腰时,却遭到国防军交叉火力无情扫射,英印军一批批躺在血泊里。机枪枪管发烫,暗堡内满是机枪的水蒸气。点着导火索,窝在弹坑内的印度士兵举起数米长的竹竿,将杆头炸药包贴在地堡上。一声巨响,地堡被炸飞上天。
  疯狂扫射的战士被埋葬于地堡,突破到山腰的印度士兵不断用绑在竹竿头的炸药包爆破山腰地堡,更多地堡则在英印军引导下,由山下坦克平射炮摧毁。山腰处的交叉火力顿时稀疏,山腰防御岌岌可危。一批第六营官兵通过交通壕进入山脊间一道隐蔽战壕。上百支六式自动步枪和26式通机枪组成的交叉火力将山腰处立足未稳的英印军击退。
  反斜面榴弹机枪发射的榴弹,雨点般落入英印军中。榴弹机枪是压制集群冲锋最有力武器,豆粒大小的弹片如死神镰刀,横扫一切生命。与此同时,山顶观察所无线电员拿起步话机,向科希马城炮兵阵地报出敌军坐标。第6山地师只能依靠缴获的数十门88毫米火炮提供火力支援,但充足弹药,火力差强人意。
  几十秒后,密集的炮弹落在英军进攻部队头顶,准确炮火象大堤一样阻扼了潮水般的进攻。付出近千人的伤亡,攻势再次沉寂。黄昏,绵绵细雨变为倾盆大雨。大家没有胜利的欢呼,沉默地望着阵地前,堆积如山的尸体。寂静的暗堡内只有维克斯机枪水冷管内沸水喷出蒸气时的嗞嗞声及战士喘息声和哗啦啦的雨水声。
  丛林腹地的英印军第7师五旅旅部,斯托普福德少将神情凝重。尽管攻势受阻,但斯托普福德少将却没有一丝不满。第7师官兵已竭尽全力了。但科希马一日不下,迪马普尔至英帕尔交通线就无法打通,英军危在旦夕。无论如何必须夺回科希马,蒙巴顿曾下严令。不计代价,指多么惨重的伤亡都可以接受。
  “大家打的很好,中国人利用地形抵消了我军的对优势火力。主力部署于炮火无法威胁的反斜面,正面以少量警戒兵力配机枪暗堡,利用交叉火力给予我军重大杀伤。现在,最好办法是绕到背后,形成合围,从后方打击。”斯托普福德少将手指地图上的贾伊尔向在座军官介绍。
  进攻受阻不只发生在贾伊尔,在加里松山,双方同样展开混战,进攻的33旅为争夺每一码土地,都不得不付出数十人伤亡,只取得两个立足点,33旅和守军战壕距离不过百米,随时有可能被中国人夺回。
  “长官,大雨倾盆,贾伊尔山四周丛林密布,高达数百米到千米,山路泥泞溜滑,无法攀爬。中国人在环科希马城群山间构建有良好的防御体系,冒险迂回,有可能全军覆灭。”
  “我们面前只是没有重武器的山地兵,用重炮撕开山下防线,从这里。”
  斯托普福德少将在地图上指示迂回路线,是一个溪谷。相比完善的制高防御,中国人兵力不足、重装备不足,谷间防御薄弱,为英军制造了机会。
  “把105旁遮普营派去,他们善长丛林作战。”
第205章
危局
  溪谷间防御的九连官兵紧盯前方绵延的丛林,雨水落在树叶上沙沙声,掩盖了所有声音,尽管不是主战场,但溪谷间的尸臭,仍彰显出战争的残酷。重叠交织的叶片低垂,散兵坑内泥水半人深,窝在其中的两名战士,紧握自动步枪,警惕扫视。突然,其中一人听到有微微响动,但大雨中什么都看不到,难道是错觉?满是泥腥味的丛林,弥漫着恶臭。
  “长官,什么都看不到,但我能闻出印度阿三的骚臭味。”
  “是尸体发臭了?”纪恩泽警惕张望,似乎没有异动。
  “不是尸体,是活人味,肯定想偷袭。”纪恩泽见下属如此肯定,拿起电台话机,“需要照明,座标612、136。”两人端起六式甲自动步枪,打开保险,竖起表尺瞄准前方雨林。
  突然空中传出炸响,漆黑不见五指的雨林瞬间照的通明,雨林树木间一个个端步枪的影子赫然出现在面前。纪恩泽毫不犹豫扣动扳机,怪影惨叫着猛然跃起,是个披雨衣的印度兵,半梭子弹全部打在他身上。
  机警的士兵挽救了九连,哨位上正在打瞌睡的机枪手被惊醒,向丛林中疯狂扫射,睡在梦中的士兵,也立即开火,向前方密林中射击。
  “炮击标定位置,一连、二连、三连六发急速射。”通信兵立即呼喊炮火支援。十几秒后,炮弹落在距离九连防线不及50米的雨林中。
  “立即停火,节约弹药。”纪恩泽探出半截身子大吼,命令官兵节约弹药,谁知道下次补给是什么时候。
  “有人受伤吗?”纪恩泽再次询问,无人回应,他放下心。
  纪恩泽拿起电台话筒,“长官,如果你要派人上来,一定提前通知,这里什么都看不到。”威克迟疑片刻,“恩泽,今天晚上不会有增援。”纪恩泽大失所望。
  “别担心,你们一定能坚持住。”威克标准而低沉的西北腔通过无线电波传到纪恩泽耳中。
  “明天早上会派去增援。”
  “是,长官。”纪恩泽放下话筒,失望透顶。
  数十具尸体横七竖八散布在散兵坑周围,血腥味被雨林冲淡,雨林间只有树叶上的水滴声,显得静寂安详。
  “第三营,请求补充制式弹药,撤出伤员。”孙守鹏大声呼喊。
  “直升机半小时后到达,撤回伤员,弹药无法补充,可补充英式械弹。”
  “他妈的!”扔掉话机,孙守鹏破口大骂。
  “仗打得太憋屈了,狗日的金星,让我们用人命抗英国佬的重炮。”
  孙守鹏正在咒骂狗日的金星时,数十公里外英帕尔城内,英帕尔专员漂亮的豪宅中,衣着整洁的最高司令官,上装辍将星的蒙巴顿左右为难,撤退还是坚守?四个月前,被紧急任命为东南亚战区总司令的蒙巴顿,就职后敏锐发现,东南亚战区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武器装备或人员数量,而在精神和士气。
  1941年底,蒙巴顿沿印缅边界视察溃退的英印部队,得出结论是:士气尽丧。可怜的人成了惊弓之鸟,中国人、疾病和饥饿无时无刻不在折磨他们。所有人深信中国军队不可战胜。面对困境,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蒙巴顿极尽努力恢复部队自信。尽管有人不喜欢蒙巴顿,不欣赏他的军事才能,但是不得不承认,蒙巴顿在激发士气方面卓有成效的。
  四个月中,尽管蒙巴顿未能让英印军做好反攻东南亚的准备,但却让撤到孟加拉省、英帕尔等地的英印军重拾战斗勇气,至少面对中国军队时不会四散奔逃。但现在面对四面合围,蒙巴顿却一筹莫展,究竟是在英帕尔坚守并击败中国军队,还是不计代价回师孟加拉省,在中国登陆军队占领恒河流域、新德里前,挽回岌岌可危的印度战局。
  英帕尔集中英印军全部精锐,印度只能依靠刚刚动员的民兵保卫,中国人成功骗过英军,令所有人都相信,进攻路线是从英帕尔攻入孟加拉,谁也未曾料到,中国人会在最不可能地区展开大规模登陆。撤退或坚守?蒙巴顿迟疑不定。坚守,第2师、第7师有多少可能在中国援军到达前夺回科希马城?撤退,会不会导致士气再次土崩瓦解,造成大溃败。
  蒙巴顿一筹莫展,决定必须在今夜前做出,63军前峰已突破英帕尔外围多处防线,继续拖下去,想撤都没机会了。就在蒙巴顿左右为难之际,办公室门突然被推开,副官史密斯上尉面色苍白,甚至忘记礼节,“司令官阁下,半小时前,西姆拉行宫遭到中国突击队袭击,副王被绑架。”
  曼谷事件重演。蒙巴顿脑海中下意识浮现出泰国总理被中国军队俘虏,签署投降协议的场面,泰国十数万军队未放一枪一弹向中国军队投降,旧事在印度重演。
  “卑鄙下流的中国人!”蒙巴顿全不见英国皇室的贵族风范,破口大骂中国人不顾“交战法则”的“土匪”行径。只有野蛮的土匪、海盗才会经常做出绑架的勾当。
  “维克托·霍普会不会签署投降协议?”蒙巴顿惴惴不安,本土应该及时任命新的印度副王。毫无疑问,一旦副王被俘并签署投降协议,印度会陷入一片混乱。尽管泰国悲剧重演的可能性不大,但不可低估在印度造成的乱局。试图独立的民族主义者、心怀异见的土邦王公、野心家……届时印度会掀起巨浪狂潮。
  “绝不允许发生动乱。”蒙巴顿暗下决心。
  蒙巴顿在办公室内来回走动,思考应对方法。中国军队拥有成熟的心理宣传体系,善于煽动殖民地民众反抗心理,副王被俘,为中国加上一个重重筹码。不仅可以煽动平民、民族主义者,还有土邦王公。土邦王公拥有数十万军队,如果蠢蠢欲动,印度作为大英帝国国王王冠上“明珠”的历史就将宣告终结,自己也会身败名裂。
  “韦唯尔!”蒙巴顿突然眼睛一亮。韦唯尔是印度战区总司令,目前唯一解决之道,就是尽快任命新的副王,但之前,副王被俘的消息绝不能外泄。
  蒙巴顿连忙起草一长一短两份电报,“史密斯,这份电报发给韦唯尔将军,这一份直接用王室密码发给皇帝陛下。”就在史密斯恭敬退出办公室时,蒙巴顿再次命令,“通知第四军斯康斯将军来我办公室。”
  蒙巴顿盯着地图,焦虑万分,中国人究竟想干什么?第四军是唯一预备队,第17军及57、73师,正在全力阻挡中国军队,而第7、第8军也同样在左右两翼防御中国军队。中国人与西方人作战方式迥异,惯于偷袭、声东击西、穿插、迂回、渗透。中国士兵特别能吃苦,不畏惧死亡,信念坚定,只有绝对优势兵力和火力才能可能战胜。
  “情报显示,中国第7空降师已到达云南昆明,可能在明天空降科希马城,支援第6山地师。两小时前,中国军队投入上百架直升机为科希马部队空运物资和援兵,甚至吊运了火炮。中国人的后勤兵站到科希马只有100英里,物资、援军会源源不断抵达科希马城。第6山地师、第7空降师是中国最精锐的步兵。英印军在科希马进攻的两个师,在坦克、大炮掩护下,却寸步难进,而我们面对只是轻步兵。而现在却需要面对整整一个军,十一万中国军队,还拥有重型坦克、重火力支援。据估算,3个印度师才有可能在野战防御中击退一个中国师,而我们却需要面对5个中国师。”斯康斯将军已非常鲜明的表达出撤退的意思。
  “斯康斯将军,中国人为什么会在坚德布尔登陆?”
  “总司令阁下,你是否注意过中日战争?”斯康斯反问后继续“中日战争时,中国军队完全可以强行突破鸭绿江防线,但中国人选择用侧后登陆方式瓦解了日军鸭绿江防线。中国军队一方面要协调陆海空及海军陆战队的利益冲突,同时利用各种武装力量和战术,以小代价博取大胜利。”
  斯康斯将军言犹未尽,“总司令阁下,请问,缅甸战役结束后,中国军队为什么没有抓住机会一鼓作气进攻印度。”
  “后勤问题。”蒙巴顿斩钉截铁。缅甸战役结束,十数万英印军经海路、陆路逃回印度,是中国军队进攻印度的最佳时机,因为英印军已成惊弓之鸟。中国人在印缅边界,唯一可能原因是进展过快,后勤给养跟不上。
  “后勤问题,归根结底是交通问题,印缅边界复杂的山地雨林地形限制了极度信赖后勤的中国军队。但自从缅甸战役结束,中国机械化工兵,就开始在缅甸丛林山地间修建简易公路,目前只完成一条,每月运力最高只有1.5万吨,简易公路力不从心。”斯康斯走到大幅作战地图前侃侃而谈,洋洋自得的认为看穿了中国人的弱点。
  “英帕尔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四通八达。但英帕尔至缅甸间,却只有几条丛林小道。限制中国人进攻速度的,恰恰是恶劣的交通条件,发起进攻后,不得不扔掉绝大多数汽车、坦克、装甲车及重炮,依靠步兵进攻,火力支援只能依赖迫击炮和飞机。表面夺取英帕尔是因英帕尔的良好交通条件,如通往孟加拉省腹地的铁路,几乎所有人都相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1/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