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57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2/730

  “原子炸弹,我曾咨询过科学家,原子炸弹威力等同数千吨炸弹,可以合理解释军火库频频爆炸事件。”
  “你认为中国人已经生产出原子炸弹,只不过它很危险?”显然罗斯福误解了格罗夫斯的意思。
  “总统先生,中国人早在几年前,就已经掌握了威力巨大的原子炸弹。这不是储存时的意外,而是在进行试验。宣战后,多次爆炸,是中国军方正常武器试验。”罗斯福赞同格罗夫斯的分析,但不愿意相信,或许格罗夫斯正确,如果中国没有掌握必胜武器,以中国稍逊美国的工业力量,绝不会冒两败俱伤的风险向美国宣战,原子炸弹是中国人的依持。
  “如果中国真掌握核武器,为什么不在战争中使用,轻松夺取胜利呢?”
  “他们应该在等这个。”格罗夫斯从文件夹中取出一张照片放到总统面前。
  紧盯照片,罗斯福眉头紧皱,斩钉截铁命令格罗夫斯,“格罗夫斯将军,从现在开始曼哈顿计划获得最高优先权。过去是为抢在中德之前获得核武器,现在,我们要在他们炸平我们之前,掌握这种武器。”
  罗斯福终于下定决心时,椭圆形办公室外走廊上出现了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和几名将军,白宫工作人员看到他们阴郁的表情,敏感意识到,又有坏消息了,而且是非常糟糕的坏消息。
第219章
人民军的D日
  “牺牲我身,促成全人类解放,定将赤旗插遍环宇。”
  拉尔斯·埃默森躺在破败草地上,牙齿不停扣击。三天前伤寒突然袭击,导致他双腿失去力量,象拴上重物。拉尔斯并不知道,此时成千上万细菌在他身体里复制,伤寒病毒在他肝脏里爆发并进入血液。医生对他的病无能为力,曾经身强力壮的拉尔斯不能像过去一样在工事内打牌,更不能给家人写信,被隔离在破旧教堂的拉尔斯无助地忍受病魔折磨。
  拉尔斯曾是陆军上尉和依阿华医学院毕业生,第29兵团31营外科医生,一个人负责700名野战士兵健康,但他没有药物,更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药。医院里的疫苗和血清早已耗尽,从本土运来的疫苗、血清、药品或许还在某一艘潜艇阴冷的舱内,什么时候运到,无人知道,破旧教堂隔离站1300名病人,不可能活到药品运来的一天。
  一星期前,疾病突然毫无征兆在瓦胡岛漫延,斑疹、伤寒、霍乱、副伤寒、鼠疫、炭疽,一夜之间,致命病菌将瓦胡岛变成地狱。第一天1868人染病、第二天3256人、第三天9364人、第四天23156人,军队、平民陷入巨大恐慌,尽管司令部采取了一系列防治措施,如对患病者隔离等,但惊慌失措的人们跌跌撞撞逃离城市,成千上万人涌入丛林。
  相比慌乱的平民,要塞军营中的士兵更倒霉,所有军官军医得到命令,一旦发现感染疾病士兵必须立即隔离,而且命令被严格执行,但每天都有源源不断染病官兵被送进隔离营。
  “该死的日本鬼子空投了数千吨细菌弹。”大规模传染病出现当天,军医就发现特殊陶瓷炸弹碎片,还有遍地跳蚤。
  一星期前4月19日轰件后,每天都有数十架小型飞机在数百米空中来回穿梭,但飞机没有投掷炸弹。曾经坚不可摧的瓦胡岛在遭受细菌打击后,堡垒慢慢瓦解,岛上传染疾病流行,日日有士兵或平民暴亡,一时间人人自危,谁也不知道噩运什么时候降临。
  “我们无法存活,更何况战斗。”遭受传染疾病折磨的士兵身体枯瘦、心惊胆战、神经脆弱。拉尔斯甚至感觉连头发都疲惫不堪。一星期,瓦胡岛二十万美军已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到处充斥感染疾病的病人、倾倒的弹药箱、军用器材及因疾病严重缺编的部队,甚至在要塞通道内,还可以看到不时患病摔倒的士兵,还有他们留下的满是细菌的大便。
  头顶是漫天零式战斗机和一式战斗机。几月来,天空中充斥三菱发动机嗡嗡轰鸣。轰炸和扫射无情咀嚼夏威夷人的棚屋,使大片褐色草地和甘蔗林燃起熊熊大火。日本飞机不仅扔炸弹,还扔宣传品。随战斗进行,传单从天空中不断飘落。一张传单还描述一位妖娆女人引诱士兵上床,“恐怖到来前,让我陪伴你共度良宵。随时随地我都在,软软靠着我。”
  轰炸不可怕,可怕的是细菌带来的疾病,不但能置人死地,而且消磨士气。过去珍珠港岸上基地水兵从坠毁飞机上拆卸下各种零件,组装成机枪向登陆日军扫射,尽管处境不妙,但仍然信心十足,相信在要塞保护下,瓦胡岛绝不可能沦陷。而现在坚不可摧的堡垒,在细菌和跳蚤攻击下,因人员密集、通气不良变成传染病温床,井然有序变得极度混乱。
  等死,是躺在破烂草地上的拉尔斯唯一选择,躺在草地上浑身发抖,高烧夺去拉尔斯半条命,远处轰炸和炮击声此起彼伏,但却引不起拉尔斯丝毫兴趣。普特司令官许诺的本土药品或许永远到不了瓦胡岛,就让这一切都毁灭吧!感觉眼皮越来越重的拉尔斯,在意识消失前脑中浮现出最后一个念头。
  “该死的,金枪鱼号什么时候才会到达?”扔掉报告,普特咬牙切齿,破口大骂。一星期前,夏威夷陆军医院医生发现日军对瓦胡岛实施细菌战,普特立即向国内求助,要求疫苗、血清、药品,本土迅速满足普特要求,为支援瓦胡岛,陆军甚至许诺,将美国陆军全部疫苗、血清及药品都运来,只要能坚守瓦胡岛,会用尽一切努力支持。
  甚至不惜冒风险用波音314“飞剪”把第一批血清、疲苗空运到太平洋。尽管满载二十吨疫苗和血清的三架飞剪在四天前凌晨,距离瓦胡岛300公里空中,被日本战斗机击落。但华盛顿仍然发电报,明确华盛顿将尽一切可能,满足瓦胡岛美军要求,随后又有四架飞剪被调派至西岸,运输瓦胡岛急需的药品,只不它们改变了方法,选择用潜艇。
  几月来,潜艇是瓦胡岛和外界联络的唯一途径,数十艘潜艇为瓦胡岛带来上千吨宝贵物资还有士兵精神慰藉:家人信件。与上次唯一不同是,为尽快把药品运到瓦胡岛,用飞剪把药品空运到距离夏威夷数百海里的大洋某处约定交汇点,随后将药品转运到潜艇,由潜艇把药品运到瓦胡岛。
  一切非常顺利,两天前,十吨药品被成功装上金枪鱼号潜艇。但两天了,金枪鱼号仍然没能把药品运到瓦胡岛,珍珠港和金枪鱼号失去联系。珍珠港湾入口外四、五海里处,一只潜望镜悄悄从海面升起,很快又消失了,很快潜望镜再次冒出,像海蛇湿漉漉的脑袋,凝视远处海湾入口,悄悄驶过去。平静海面下,有上千枚水雷悬浮,两月中,已有十五艘潜艇在港外被水雷炸沉。
  “不可能,他们还会想其它办法,把药品送来,将军。”哈特尔盯着卡斯坦摇摇头。
  “谁也不愿意看到目前局面,不是吗?”此时码头上一群戴口罩穿厚实工作服的工人和士兵,正在卸货,是从另一艘潜艇上运来的武器弹药,但人们期望的运送药品的潜艇却杳无音讯。工人和士兵正全力从狭窄舱口吊出小木箱时,码头上,走来一名穿白色海军制服的军官。
  “问题是,该死的金枪鱼号究其他妈的在什么地方?该死的日本巡逻艇又在什么地方?”双眼焦切环顾空荡荡的海面,破口大骂。早在日本人进攻前,海湾里的军舰、货船、油船都开回西岸。西岸正构建坚不可摧的防线,依靠本土强大工业,重建海军,杀回太平洋,反攻珍珠港。珍珠港、瓦胡岛上陆军和遗留海军官兵则要坚持到舰队返回那一天。
  “谁知道呢?如果幸运,金枪鱼号,可能就潜伏在这一带海底,等待合适机会进入珍珠港。港外布满水雷,又有猎潜舰,就像它……”哈特尔用下巴点点正卸货的潜艇,潜艇上的士兵甚至被“死亡之岛”吓得不敢走出环境恶劣的舱口。如果不是迫于军令,他们根本不愿意靠港,而是让岛上士兵用小船接卸物资。
  “足足在港外等了两小时,才找到机会溜进来。中校,耐心等待吧!”
  “也许你不知道,金枪鱼号……”中校咧咧嘴,把航海图摊在码头木箱上。
  “金枪鱼号曾在战斗中受过伤,没足够时间彻底修好。两个半月来,前后给我们提供了25次补给,期间还击沉两艘日本驱逐舰和一艘日本货轮。非常出色,或许是海军选择他执行运送药品任务的原因,但……”
  此时,港湾入口处,突然传来一道并不明显的红光,是入港信号,信号短短几十秒不时变幻,码头军官紧盯红光信号,读到一半,便兴奋不已,“金枪鱼号来了,快,拉起反潜网。”中校话音刚落,湾口出现一艘小型军舰,军舰拖曳一条钢缆,反潜网是珍珠港避免日本小型潜艇进入港湾的唯一手段。红光消失,一艘湿漉漉潜艇浮上水面。
  码头上,大家眼巴巴盯带来希望的潜艇。
  “终于来了,得救了。”卡斯坦自言自语。这时,潜艇上意外出现几个身影,怎么回事?难道金枪鱼号艇员不怕感染疫病?也许他们已经打了疫苗。
  “快,做好准备,日军登陆部队……”刚刚爬出潜艇的艇员大喊,全忘记进港后,艇长已经命令无线电员发出警报。
  因为受命令所限,不能发出无线电,要确保疲苗安全。两小时前,金枪鱼号向瓦胡岛发出警报,路上遭遇日军登陆部队,规模庞大。凄厉的警报在珍珠港上空响起,1942年4月29日太平洋中部时间23时15分,运输机、轰炸机和滑翔机充斥夜空,忽明忽暗红色和绿色夜航灯光不停闪烁。
  石上毅夫从YC-6运输机打开的舱门向外张望,天空飞机密布。一小时前,分布在可爱岛等夏威夷大岛上7座野战机场365架运输机、136架轰炸机接连起飞,直奔瓦胡岛。载有空降坦克二团的滑翔机起飞后碰到狂风,拖拽缆末端的大型滑翔机上下颠簸。机舱内全副武装的日本伞兵,则受尽苦头。第一次投入实战,尽管紧张,但绝大多数人很兴奋。
  “以我之身,促成全人类解放,定将赤旗插遍环宇。”松岛紧张的默念司令战前训话,因为过于紧张,松岛不停摆弄腿边腿袋,仔细检查腿袋系留绳,这是中国教官传授的空降兵的装备,因为空降兵无法随身携带大量武器,所以发明了“腿袋”。系在腿上布袋中放有弹药、无线电、机枪三角架、医疗器械、高爆炸药及其他装备。
  快速释放机械装置将它们释放后,一根6米长的绳子把腿袋与伞兵降落伞连在一起。拉动绳索松开绑在腿上的腿袋,让其下落到绳子底端,腿袋先伞兵着地。理论上伞兵应当落在腿袋上,无需花时间寻找装备。训练证明腿袋非常有效。空降兵很喜欢这种办法,尽量把东西往腿袋里塞,像地雷、弹药等等,凡能装进去的,都会装进腿袋。
  满戴46名空降兵的YC-7运输机飞越海滩时,松岛看到令人终身难忘的壮观景象,1000艘舰船、登陆艇组成的攻击舰队正向海滩进发,浪花翻滚的漆黑海面上布满无数舰只留下的白色箭头状航迹,陆战队将在12点整登陆。正当松岛赞叹时,空中不断传来炮弹爆炸,地面高射炮向运输机疯狂射击。蓝、绿、红色曳光弹划破夜空,探照灯光柱在空中划过。
  12点06分,六架载有空降引导组的飞机飞临目标,是一片开阔的菠萝田,理想的滑降地点。第一个伞兵跳入空中,与此同时,1500米高空,引航滑翔机飞行员解开拖拽缆,并提起滑翔机前端减速。飞机穿过黑暗的夜空向敌占区平稳滑翔,副驾驶员打开前舱门,引航滑翔机在俯冲之后进入水平状态,然后向右做了个九十度转弯。
  1500米高空,飞行员驾机急速俯冲。大地骤然隆起,下方原野树木以每小时180公里的速度迅速向后移动。
  “握紧!”滑翔机飞行员声嘶力竭。坦克后方空降兵挽起臂膀,脚掌离地,互相搀扶坐在一起,等待对瓦胡岛的冲击。
  “跳,跳!杀光美国佬。”
  松岛跳出机舱,降落伞张开,10秒后发现地面隆起,即将接触地面瞬间,松岛猛吸一口气,然后拉动绳索,松开绑在腿上的腿袋。沉重的腿袋拖着绳子直直跌落,松岛脚掌着地瞬间就地一滚,跌到地面。用伞兵刀割断降落伞,松岛发现自己降落到一片甘蔗田中。顺着连接绳找到腿袋,从腿袋中取出自动步枪。
  松岛端枪四周张望,甚至用上指南针,但仍无法确切知道在哪,头顶许许多多降落伞和空投集装箱正在降落。天空被高射炮火交织的火网覆盖,一架飞机被击中,并在空中四分五裂,无数燃烧的碎片从天空坠落。当松岛端枪朝甘蔗田外行进时,黑暗中又出现一个人影。没等松岛发问,那人就大声说出口令,“赤旗”“以我之身”。
  核对口令后,松岛看到黑影弯腰从腿袋里取出武器,“同志,掩护我。”话音一落,黑影趴在甘蔗田边迅速组装起反坦克步枪,短管15毫米反坦克枪,是伞兵唯一反坦克武器,按照条令要求,必须在空降地面后及时完成组装。
  1米长的枪身装在筒内负于身后,枪托和弹药则在腿袋中。用枪机当作螺旋扳手将枪托固定后,趴在甘蔗地边缘的伞兵,便从弹盒内取出一发子弹卡入枪机,使枪弹贴着机头,然后将枪机连同枪弹一起推进机匣锁定,完成装弹后,伞兵站起身,顺哨声集结。
  “Japs”菠萝田沙包工事内的美国士兵,看到从空中扑来的巨大黑影,嘀咕道。这是架比轰炸机还要大的超级滑翔机,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该死,开火!”当美军瞠目结舌望着庞大的滑翔机时,一名士兵怒吼。沙包内的几名美国士兵回过神,急忙操起M1917机枪朝直扑而来的滑翔机扫射。
  滑翔机从美军头顶掠过,未待美军调整机枪,滑翔机已接触地面,发出巨大撞击声,像犁地一般将整片菠萝田犁翻,滑行数百米方才停下。空气中弥漫浓浓菠萝味。沙包工事内美国士兵调整机枪射角,准备再次扫射。滑翔机腹中传出一阵阵柴油机轰鸣,一辆坦克从大张的机头驶出来。
  “坦……坦克!”沙包后十几名美军士兵目瞪口呆,坦克竟从天而降。
  愣神功夫,十几名端半自动步枪的日本空降兵,在坦克掩护下,朝沙包工事逼近。
  “轰!”一声炮响,沙包工事炸飞上天。与此同时,30公里外海滩上,一队队冲出登陆艇的日本兵,如置身屠宰场。为尽可能运输更多部队,每艘登陆艇异常拥挤,登陆艇距离海滩十米处,被钢制障碍物阻挡。
  为了上岸,端三八式或六式半自动步枪的士兵,只能跳出登陆艇,涉水冲向海滩。岸上滩头机枪对准登陆艇疯狂扫射,舱门打开瞬间,发出爆豆般金属脆响,艇内大半士兵未及冲出就被子弹击到。为躲避机枪扫射,更多人从两侧跳下水,但重型装备将他们拖下海,在海水中努力挣扎,一些人在水里被击毙,一些人溺死在海里。
  安全穿过弹雨的幸运儿冲上沙滩后,密集的火力将他们死死压制在滩头,被枪林弹雨赶回水中,进退两难,少数聪明人躲在水下障碍物后。登陆十多分钟,死伤数以千计,不是溺死,就是成为美军机枪手的靶子。一边倒的屠杀中,日本兵终于成功引爆部分海滩障碍,被阻拦在数十米外的机械化登陆艇开始抢滩。
第220章
就那么干吧
  闪电划破铅色天空,春雨连绵。国防军军械局三楼,任立研打开窗户,凉爽的空气夹杂雨滴冲进闷热的办公室。
  “雨更大了。”
  “一场春雨一场热,春雨过后,天肯定更热了。”朱翔随口应和,然后又埋头于一堆统计报表中。十五年前,进入大学时,朱翔就以统计方面天赋,受到大家称赞。但面对一堆从印度空运回国的调查报表,仍然感觉头痛。
  报表是印度战场上坦克中弹数据统计,分析员朱翔任务非常简单,统计计算坦克各部位中弹概率和中弹种类。看似简单,实际却非常复杂。
  “夏天?你我早过了站在路边看风景的年龄了。”任立研看看手表,“六点过了,走吧!吃点东西,回来加班。”
  “是,任长官。”朱翔装模作样敬礼。两人是老同学,只不过朱翔是半路出家的军人,所以任立研军衔高。
  把办公桌上文件收拢,任立研穿上风衣,两人离开办公室,冒雨走向一辆停在军械局大楼门口的出租车。路对面一张海报引起任立研的注意,是张宣传海报,号召人们节约钢铁,制造更多的军舰和坦克。
  “节约一根铁钉,可以制造一发子弹。”
  “一年生产六千万吨钢,海军和商船署张嘴就要走1200万吨,然后陆军、空军,农商部。所有部门都急需钢,一夜之间,钢铁不够用了。上月,中央公园管理处向市议会提议,希望将公园椅子更新,竟然在市场上买不到铁椅架,停产了。”朱翔道出一个旧闻。
  “一千多万军队,上百万辆汽车、两万架飞机、几百万吨军舰、两千万吨商船,都是用钢铁堆出来的。铁椅架停产不足为奇。”任立研若有所思的回答。战争看似顺利,但却对中国工业界构成严峻考验。中国所有工厂都在超负荷运转,满足如吞金巨兽一般的国防军需求,而且不仅仅是国防军。
  亚洲复兴计划已经展开,几千公里铁路、十多万公里公路,都挂着提高南洋独立国家交通水平,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名头,却以服务国防军军事用途为目的。但同样耗费大量钢材,而且还有一大批工厂新建,机床、厂房等等都需要钢铁。6000万吨钢看似庞大,但根本不能满足国家需要。
  不一会儿,他们就一起坐进出租汽车。正赶上上下班高峰,出租车在大雨中缓慢行进在拥挤的7号大街上。
  “你是个老西北了,介绍个吃饭的好地方。”朱翔注视街道上年轻女孩。
  “老吴饭店,大厨都上60岁了,征兵也征不到,省得像上回。”
  “听你的。”朱翔哈哈大笑,探身对出租汽车司机说:“师傅,麻烦打开收音机,听听新闻。”
  司机转了几个台,没有值得一听的新闻,重新调回音乐台,相比枯燥的新闻,音乐更好听。
  “你想听什么新闻?”任立研笑道。
  “除德国人又离莫斯科近了几十公里外,什么都行。”
  “德国人看来很能打,短短数日,至少干掉红俄150个师。”朱翔兴高采烈。实际上,很多俄裔移民都对德国的胜利欢欣鼓舞。中国人当然认为德国揍俄国红鬼值得高兴。
  “德国人赢的很干脆。大清洗毁掉红军,在芬兰的表现,还不如童子军。即便换成意大利人,也不至于如此狼狈。”任立研对苏军战斗力嗤之以鼻。三年前苏芬战争已经证明,苏联空有几百万军队,上万辆坦克,不过是群土鸡瓦狗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