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5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3/730

  “最近好像有议员提议,开放对苏俄军事禁运。”
  “可不是,我敢打包票,那帮议员肯定收了红毛的票子,要不然怎么一个劲替红毛子说话。照我说,长官,现在应该和近卫军一起越过乌拉尔,横扫欧罗巴。”朱翔话未说完,司机便颇为不满的接话。
  听到司机的话,朱翔和任立研面面相觑,二十多年宣传,导致相当一部分国人对苏俄非常反感。
  “长官,国会会不会放开禁运?”
  “也许会,实业界和政客,都不愿意把大把钞票朝外推。按照他们说法,即便不从中国买军火,美国人也会卖。报纸上说罗斯福个人顾问访问莫斯科,指不定想帮苏俄。”朱翔分析。
  “他妈的美国佬,自家屁股没擦净,闲事管的挺宽。长官,小日本都快占领夏威夷了,中国海军从大海战后,怎么没消息了。”
  “占领夏威夷?瓦胡岛还得让日本人再啃上几个月。”
  “两位长官,你们还没听说?”出租车司机诧异不已,“日本人已经空降瓦胡岛了。”
  ……
  国务院大厦高99.9米,外形带有中式古典风格。如果刨除建筑的政治意义,在高楼林立的西北市,并不显眼。但这座3.896万平方米的建筑,却有“垂直城市”美誉。当年受限于有限的经费与高昂的地价,使得设计师只能在有限空间,打造出“符合体面”的中国最高行政机构办公场所及国务总理官邸。
  年轻设计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建筑内部打造了三座别致精美的“空中花园”。一楼空中花园向公众开放,其余两座在20楼总理官邸和顶楼。设想师想象力令国务院大厦在世界各国行政建筑中,以其另类精致和风景而闻名。与过去一样,晚六时,一楼特工在不锈钢庭柱上挂起精美的红色拦索,宣告国务院一楼开放结束,数百名游客离开国务院大厦。
  20楼总理官邸内空中花园,被视为中国园林设计代表之作,以再现自然山水为核心,把建筑和自然巧妙结合在一起,形成似真似幻,有天人合一之感的总理花园。花园卵石小径下,司马右手夹根香烟,穿软底布鞋来回踱步。富氧的新鲜空气和人工溪流、小瀑流水,鸟鸣(鸟是从特意设立的鸟窗进入),即便心情再恶劣,置身其中,心情也会很快好转。
  但现在,置身其间已一个钟头,司马心情依然恶劣。双眉微锁,盯着脚下鹅卵石。过去,司马闲情时,思量漂亮鹅卵石是那个省提供的,当年国务院大厦修建,每个省,都送来了一些当地礼物,如:少量建筑材料、树木、花草,对此国人并不觉有扰民之嫌,这代表宇内归一。鹅卵石有的来自长江,有的来自珠江,也有来自黄河的。
  现在,司马却没有闲情逸致,眉头紧锁,疯狂抽烟。熟悉司马的人清楚,司马表现出面对棘手问题时特有的神态,他正陷入紧张思考中。距离总理十数米,隔一片假石,看到总理如此模样,一名特勤局特工和同事交流一个眼神,两人都读出对方想法,总理被什么问题困扰。
  特勤局特工此时也很放松,在庭院中非常安全,周围有厚厚防弹玻璃窗和防爆墙,顶楼狙击手使得身处其中的总理不可能有任何威胁,但念头仅仅一闪而过,随后两人还是和过去一样,同总理保持视线距离,保持一如既往的警惕。
  “要开始了。”小桥上司马看着小溪中花花绿绿绵鲤,喃喃自语。三小时前,得到情报,刚开始还算高兴,但慢慢却……对于日本司马绝无一丝好感,对于美国感情复杂。计划顺利进行,应该为中国除一大敌而欢呼雀跃,这是自己一直努力的,日本、苏俄必须不计代价除掉,清除对中国威胁,但美国只能通过另一种方式,剪除未来对中国形成威胁。
  即将或者已经在瓦胡岛檀香山上演的一幕,只是计划中必须的部分。曾经,列强为利益可以牺牲中国,现在就让他们去牺牲吧!只是取回一丁点利息而已。尽管心中理直气壮的劝慰自己,但只要想到老照片中扬起的武士刀和刺刀上挑起的婴儿,在对日本人恨意加深一分的同时,却又不能不去同情檀香山平民。平民何罪?
  “死道友,总好过死贫道。”深吸一口香烟,司马喃喃自语。美国人死活与自己无关,或许有道义上的责任,但中国人命比美国人命精贵,死美国人,总好过死中国人。可以想象,一旦日军占领瓦胡岛檀香山,必定发生大屠杀。几十万平民惨遭日军杀戮,美国人会惊恐,接着会歇斯底里,美国民众的仇恨,会迫使美国调整战略重点,日本将取代德中成为美国生死大敌。
  为了平息民众愤怒和回应日本大屠杀,罗斯福即便100个不愿意,也只能暂缓对英国支持力度,把击败日本作为第一战略目标。一旦美国暂缓对英国的支持,中国就有了火中取栗的机会,以丘吉尔典型的帝国机会主义信条,他会寻找一切帮助,只要击败纳粹,中英两国也许有可能在美国之前达成和解。
  “让邱胖子咽下这口气倒不容易。”想到邱胖子,司马不得不承认,那厮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倔强。情报部门曾经通过第三方向英国递出橄榄枝,但那厮像拒绝希特勒一样拒绝中国,甚至称司马是不折不扣的恶棍,而且说:结束战争唯一方式,就是以英国军队再次征服中国为终点。
  与丘吉尔的强硬形成鲜明对比,美国人对和谈表现出浓厚兴趣。不过美国能接受的和平,对中国等于屈辱投降。撤出东南亚和印度,至少撤出除法属中南、泰国、兰芳外的英、美殖民地。如丘吉尔不能接受日不落帝国毁于中国一样,中国同样不可能接受回到起点的和平。几十万美国人的血一定能让罗斯福清醒。
  尽管心理负担依旧,但想到希望的战略格局形成,司马心中十分高兴。即便美国现在将全部力量用于太平洋,两年内,美国都不可能对日本取得压倒性优势。美国会意识到,击败日本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接受现实,接受中国控制亚洲的现实,否则美国根本没有击败日本赢得战争胜利的希望。
  只有生死大敌,才会让美国放弃成见。就像丘吉尔为击败德国,不断向苏俄示好,丘吉尔远比自己更厌恶苏俄,但现实令丘吉尔选择妥协。日本人将会用屠杀,成为美国生死之敌。发生在檀香山的屠杀,会让美国人牢记百年,也会彻底毁灭日本,毁灭欠下中国数百年血债的宿敌,但最终获得日本的绝不会是美国。
  如果计划顺利,美国付出数千亿美元军费、牺牲数百万人后,得到的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当脑海中冒出这个字眼时,司马眉头紧锁,隐隐担心,从共和5年开始,自己就不断玩火,但愿此次能成功,除成功外,中国别无选择。要么战争之后,世界沦为美国经济殖民地,要么成为中国经济殖民地。
  “干脆……”想到计划承担的风险,司马忍不住又动了那个念头,实在不行就抛开所有顾虑,和美国打一场你死我活的全面战争。
  “赤脚的不怕穿鞋的。”念头刚兴起,司马忍不住冒出这么一句话。
  自从有基业后,就变得不敢冒险,抛开技术优势,打俄国是借革命之势,打日本是借关东大地震,中国向来柄持借势而为,此次亦如此。真要抛开一切顾虑和美国大打出手,还真难。把中国押在充满风险的赌台上,自己没那个气魄,要赌就赌必胜之局,而不是赌命运。现在,自己只能两害相较取其轻。
  “灵儿,我在报纸上看到兮晴去了云南,是不是?”朝花园中总理看了一眼,石磊随口问道。相比翰墨、翰翔和兮巧,兮晴才是亲外甥女,自然更加关注。
  “疯丫头和一群姐妹,非要到前线野战医院照顾伤员。”提到女儿,石灵满脸无奈。
  真不知女儿随谁的性子,想起一出是一出,前些时候嚷着要和两个哥哥一样去当兵,如果不是国防军不招女兵,恐怕真的要疯进国防军。现在见大家都去军方医院照顾伤员,使性子非要去前方野战医院,缠的没办法只能答应她的要求。
  “报纸上倒对兮晴称赞有加,不是吗?”石磊笑了笑,只可惜兮晴不是男孩,要不然……
  想到两个夫人对儿子未来的打算,石磊隐约觉得或许正是因为灵儿没有儿子,所以自己才能一如既往得到老板信任,自己的位置太过敏感。想到两个外甥,尤其是翰翔,石磊眉头紧皱,即便现在在空军飞行学院接受空战训练,仍然不忘,时常给自己打电话、写信,显然是他母亲的关照,当娘的再怎么疼儿子也不为过,但是……这样却有些过了。
  “哥,回头帮我管管兮晴。当爹的,说什么穷养儿子娇养女,把她捧上天……”小妹说话时,石磊注意力却透过玻璃窗望着花园里来回渡步的总理。
  “总理一直在哪?”
  “嗯!大姐和二姐说不要打扰他,是不是……”话到嘴边,石灵吞了回去,家虽无家规,唯一要求是不得过问政事。
  她们可以参加慈善活动,也必须和其它官员妻女一样,去陆海空军医院照顾伤员,也可以到各地慰问阵亡官兵家属,却不能触及这条规矩。所有人都知道总理对此敏感到极点,作为他的妻子,石灵自然不会忘记。
  “灵儿,兮晴长大了,我去看看总理。”石磊迈出房间走进花园,全不顾小妹的气恼。妹妹总想让兮晴变成像兮巧一样的乖女儿,可天性使然。
  “老板,还在想夏威夷?”走到总理身后,石磊轻轻询问。
  “能不想吗?几十万条人命。”司马同样压低声音,毕竟不能见光。
  “老板,西郊安久寺残破了,您若于心不忍,可以捐款重塑金身。”石头难得开玩笑。
  司马哈哈大笑,“佛祖不渡洋人。”
  “实在不行,修个教堂,指不定有用。”
  司马笑着摆摆手,“得了,别插科打诨了,这可不是你,石头的作风。说,有什么事?”
  “老板,是有件事,三小时前,从阿根廷转来一份情报,是纪尧姆传来的。”石磊一顿,“是关于小玩意的。”
  “什么?”石磊的汇报让司马极度震惊,美国人知道了,仅仅通过报纸上意外事故报道加以推测,竟然……
  “该死的混蛋,难道不知道……”
  “老板,爆炸很难隐瞒,除去弹药库爆炸,根本找不到别的借口。不过,爆炸的确频繁了些,至少不是内部泄密,而且也只是他们推测,我们还有机会挽回。”
  对于军情局的失误,石磊没有落井下石,反而替其开脱。在这个位置上呆了这么久,石磊当然知道如何保护自己,军情局是中调局最有力的同行,同行是冤家,但有时候同行也能成为朋友。
  “而且,也不见得是坏事。除我们谁也不知道小玩意的威力,这至少让美国人感到威胁,不敢轻举妄动。当然也让罗斯福给予曼哈顿工程最高优先权,从掌握情报来看,美国和英国很有可能共同从事这一工程,以加快研制进度。”
  “加快研发进度。”司马皱皱眉,这是除小玩意泄密外,最坏的消息。
  按照分析,失去多名主要研发人员,美国人要掌握小玩意,至少要到46年底,现在……
  “总理,如果需要,可以清除一些东西,延缓时间。”觉察到总理脸色变化,石磊平淡的提议。
  “清除?”司马沉思数秒,微微点头,只得如此了。
  “自然一些……”司马交待,这句话等于最终授权。
  做这种事中调局轻车熟路,其中不乏未获授权的行动,永远用最自然的方式。
第221章
伟大啊
  德国对苏联攻击已持续两星期,日本人成功登陆瓦胡岛,国防军兵进新德里。从亚洲到欧洲,从印度洋到太平洋,人们杀人或被杀。死去的人,大多数是俄国人、日本人。新的一天开始了,席卷世界残酷的战争如火如荼,但中国海军,只是个围观者。
  苏比克湾海军基地一处军官俱乐部里,一张靠窗满是阳光的桌子上,几个身穿白色军装的军官正吃早餐。尽管海军训练比过去更严格,但文职人员却在愉快的度周末。因为战时原因,他们大都没有选择将家属带到菲律宾共和中国军事基地,所以只能在军官俱乐部享用早餐。
  对进入海校,就接受英国式教育、饮食的海军军官,早已习惯西式餐点,即便像民间学校出身的文职军官,也渐渐适应和接受。不过不同于欧陆早餐,面包加咖啡的简单搭配,英式早餐以菜点丰富著名。需要说明的是,标准英式早餐中种类繁多食品不是供客人选用其中几样,而是全都放在一个大餐盘里,让军官大快朵颐。
  几名年轻的海军文职军官,对皮肤黝黑的菲律宾女人不感兴趣。军人话题,自然三句话不离本行:战争。当谈到德国进攻苏俄时,对结果异口同声,认定苏俄肯定会垮台。有的说红军能支持六个星期,有的预言三个星期甚至十天后就会结束。这样的看法不仅在民间盛行,在国防军从上到下认同的比比皆是。
  三年前,红军在芬兰的恶劣表现,充分证实,朱加什维利的流血清洗把俄国变成跛足巨人。现在,苏俄红军在短短两星期中,损失几百万军队,退却几百公里,毫无疑问苏俄灭亡指日可待。相比德苏战场,早餐桌上的文职军官,更乐意议论太平洋战争,海军现在虽在修整、扩建、训练,但海军上下,已鼓足干劲,整装待发。
  众人讨论核心是,日本进攻底线在什么地方?……
  “我敢肯定,日本人底线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即便占领夏威夷,以日本国力,也不可能进攻美国本土。也许会空袭巴拿马运河,但绝不会侵入美洲。”大家七嘴八舌争论不已。
  此时石宏达开口了。几名文职军官中,石宏达最有威望。大学刚毕业,就加入海军,出色的业务能力让他在短短几年内,多次获得晋升。甚至连海军部长都曾听过他的名字,而且受到司令官信任。毫无疑问,未来石宏达肯定会青云直上。正因如此,石宏达分析时,别人只有听的份。
  “日本会不会侵入美洲无关紧要,战争从开始就是团乱麻。”石宏达的发言让诸人饶有兴趣。
  “世界形势如同一场球赛。苏俄和帝俄本来针锋相对,希特勒却从背后杀出。中国打败美国海军,给日本人创造了好机会,有了一个开阔场地,从棉兰老向南到苏拉威西、爪哇,把欧洲人富饶的属地一扫而空。只要行动够快,美国人恢复元气插手干预前就……”
  “占领夏威夷,迫使美国本土防御,乘美国手忙脚乱本土防御时,日本进一步向南扩大战果。夏威夷是日本人手中筹码。”众人点头,日本人的确在这么做。
  “现在世界已变成一副多米诺骨牌,牵一发而动全身。中美战争,英国和苏俄必定败给德国,中国放弃对日本支持,美国会在一两年内进入绝对利益圈,打美国、有助德国。放弃日本有益美国。”
  “25年奋斗,让中国从任人凌辱的老大帝国,变成左右世界格局的力量。可以肯定,失去中国支持,就不可能获得胜利。”
  “中国是个筹码,压到那方,那方获利。”
  “筹码?中国不是中立国是参战国,不存在任意压筹码的可能。”
  “不错,中国即不是同盟国,也不是轴心国,是为亚洲独立,领导亚盟武装力量,为人类正义事业付出财富和生命的民主国家。”
  众人哈哈大笑,感觉很奇妙,尽管明知是为利益而战,但却可以冠冕堂皇挂上为自由、为正义事业而战的桂冠。至少在亚洲,中国已成为自由、民主、正义、独立的象征。亚洲人,被亚洲独立战争彻底煽动起来,在韩国、在中南三国、在泰国、在缅甸是如此,就是在菲律宾,青年人同样纷纷志愿参加亚盟联合部队,要在战场上击败西方殖民者。
  当然,奎松总统已多次表示,不愿意见到菲律宾军队和美军作战的局面,但却不介意对英国人宣战。
  “所以,我们有选择的能力,却没有选择的权力,而且……”石宏达微微一笑,喝口果汁。
  “我们无从得知总理的意图和最终底线,但……”石宏达卖个关子,吃下盘中吐司,之后用餐布轻拭嘴唇。
  “可以确定,太平洋地区将是日美战场,中国不过……”
  “驱狼吞虎罢了。”正埋头和主餐作战的蒋路遥一改之前的沉默,插嘴道,然后继续埋头与主餐奋战。全不理会别人的惊讶。突然,有人跑进来高喊:“快,快听收音机,檀……檀香山出大事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3/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