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730

  一年多以来,随着公司拥有的五轮农用车、六轮农用卡车的数量日益增加,达到数百辆之多,随之而来的就是故障车辆越来越多,而最初一开始时,司马对待这些因故障损毁的农用车的办法,就是用毁即扔到一边。像这五轮农用车每辆不过万余RMB,合银元不过一百多,就是载重量高达数吨的六轮重型农用卡车每辆不过也就几万元,折成银元不过五百多元而已,所以毁之即弃,倒也不心痛人。
  以至于半年多下来,公司附近的一片空地上放置了上百辆损毁的五轮、六轮农用车,虽说在司马看来那上百辆损毁的车放在那里不怎么心痛,可是在西北公司的一些员工眼里头却是心痛异常。尤其是从公司每周都派车队往返张家口到库伦两地之后,因为道路原因,损毁的车辆更多起来。
  看着如此之多的损毁车辆,几个汽车队的驾驶员和公司里的一些工人,拿着司马弄的那些个手册,再拿着这些损毁的汽车试手,谁曾想居然修好三十多辆,于是在司马知道后西北公司汽车修理厂就顺理成章的成立了。
  汽车修理厂的位置就位于公司的石料厂附近的原本那片摆放着大量损毁车辆的地方,大半年多以来汽车修理厂从最初的十几名修车师傅,增加到现在的八百多人,除了拥有几十台金切机床之外。还拥有化铁电炉之类的熔铸设备。因为司马最初并没有为公司的汽车准备什么零件,以至于汽车修理厂从成立时,修车时大多数配件都必须要自制。
  所幸的是,虽说这些车都是后世二十一世纪的农用车,可是像车上用的单缸柴油机、双缸柴油机结构异常简单。所以修车厂生产起柴油机上的大多数零件倒也不不费什么功夫。
  随着汽车修理厂越来越大,设备越来越全。除了像轴承这类“高精尖”的零件无法在厂里加工制造,只能依靠公司“进口”之外,其它大多数零件都可制造。在这个并不显眼的西北汽车修理厂里头,不经意之中诞生很多次第一。像中国第一个铸铁活塞,第一根汽车减震簧、第一块汽车弹簧钢板、第一个柴油机活塞环。只不过这些都是在不经意之中完成。
  最近的一个月多之中,公司汽车队的司机明显感觉到汽修厂修车的速度下降了不少,修车的师傅早都不是那些老师傅。甚至每当开车去修理时,出活的除了打头的在师傅外,其它的都是恐怕才干了没几天的新手。来汽修厂的这些司机们总是感觉最近一个来月,这汽修厂里头总是神神秘秘的,不光常见的那些修车厂里的好手全都不见了。
  向修车厂里的人打听。那些个师傅也显得神叨叨的,好像大家都在掩饰着什么。有时候别人欲想掩饰什么。反而更能引起别人的好奇心,至少像袁天民这个汽车车的队长,最近总是对这个汽修厂最近的行为,就抱着充分的好奇心。按往常的惯例,车队一回到公司,这一路上出现毛病的几辆六轮卡车,就由袁天民带着到汽修厂进行维修。
  “等会到了汽修厂,你和他们几个跟那厂里的修车的师傅打着哈哈,我今天非得到他们汽修厂的车间里头看看,看看那里头到底有着什么。上次还没到车间那,就被他们给拦住了,问麻子,麻子也吱吱呒呒的,这里头肯定有鬼。”
  在车快要进汽修厂时,袁天民对开车的黄得兴说道,他们汽修厂越是捂着,人们就越有想知道的兴趣,至少袁天民就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
  “队长,你就放心吧!这修车厂里头能有啥秘密。不过到时得和俺几个说一声。”黄兴财一边看着车前,一边对身旁的队长说道,见到汽修厂门口,便随手熟练的打着方向盘把车拐进汽修厂大院。
  “王师傅,怎么今就你自己在这,这不刚从库伦城回来,这几辆车路上不怎么听使唤,有点小毛病,您费费心,帮忙调理一下。”一下车,看到出来的是修车厂的王师傅,袁天民连忙迎过去说道,这王师傅修车的水平倒是一般,不过整整这几辆车的小毛病倒也没什么问题。
  其实袁天民这次带来的这几辆车除了一辆算是有些稍大的毛病外,其它的几辆都是一些小毛病,就像汽车队的驾驶员也能自己收拾好,毕竟这汽车队的驾驶员,几个月前就轮流学着修车,一般的毛病自己用车上的工具就能收拾个差不多。
  “嗯!六辆车!这次有毛病的车不少啊!小毛病你们自己不就能收拾了,还来这修车厂做啥!真是的。”虽说嘴上这么说,可是老王头还是招呼着徒弟们拿家伙调理这些车,心里头有气,也不能朝这上面撒不是,毕竟这修车厂就是修车的。
  “王师傅,您受受累,你不是不知道我那般兄弟,这来回开上几天几夜的车,个个都累的跟孙子一个样,这不一回到公司,就把车一扔跑回家抱老婆睡觉去了,这要不是队里头还有几个没媳妇的,跑得慢的让我拉了丁,要不然我可还得从你这里弄人,过去帮我把车开过来,您受受累。”虽说并不怎么喜欢和别人打交道,可是也许是因为大家在一起熟悉的原因,再加上心里头有别的想法,所以袁天民连忙边陪着笑,边偷偷地打量着周围。
  “得!你们是等着领车回去,还是先把车放在这,明天再来领车。”老王头一边检查着车。一边开口问道,现在厂里的人手都在那里忙着收拾那个宝贝,所以厂里的人手并不够,以往像这几辆车,几个组上去。不过半个钟头的事,现在就自己这么一个组。要调理好这几辆车,怎么着也得花上个半天的功夫。
  “王师傅,你不是不知道我那个汽车队跑的路差,这毁车快。上个月都报废两辆车了,若是公司让我们再出发。这几辆车要是停在这,到时车可就不够了。您多受受累,你看大家伙辛苦点!”停在这人回去!这怎么行,今天弄这些辆车就是来栓你们的,若是人回去了,那今天来这是干啥的。
  “得兴。别搁在那边打混了。你几个过来给王师傅他们几个打个下手,我去那边解个手。这在库伦城羊肉吃多了,肚子闹腾一路子了,回头得到公司医院去让医生瞅瞅。”看到黄得兴他们几个来的人在那边打着混,袁天民一边大声喊着,一边向修理厂的厕所那边走过去。到厕所是假,去修理厂的车间是真,当看到黄得兴他们几个挡住那些修车师傅的视线,袁天民连忙朝另一边的修理厂车间走过去。
  一到修理车间门口木制的车间大门半开着,听到里头又是机器声,又是人们地说话声,袁天民连忙从闪开一半的大门处闪了进去。穿着一身蓝布劳动服的袁天民进到修理厂的车间后,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是袁天民特意准备的,若是穿着汽车队的衣服,恐怕一进来就会被人轰出去。见到车间里几十个工人在那里忙东忙西的忙活着,并没有人注意到自己,袁天民便有些庆幸自己足够精明。
  “哎!那个谁!把那边的座子搬过来,对就是那两坐子。”看到那些工人围着一辆拆开的公司的五轮车在那里忙活着,袁天民还没想细打量一下,就看到一个穿着劳动服的师傅抬头喊着自己。
  顺着这个师傅指的方向,袁天民看到车间的墙根边上摆着一个五轮车的连坐椅,这公司的卡车队里的司机那个不是从开五轮车起的头,对这个牛皮编的连坐可是再熟悉不过。钢架绷牛皮编织的坐位靠背的连坐并不重,不过几十斤,袁天民没使什么劲就提着连坐送了过去,不过在提这个连坐的时候,袁天民还是看出来,这个连坐是从旧车上拆下来的。
  “你觉得咱们造的这辆车真得能跑起来吗?咱们要是造不出两辆车,没东西说服公司建个车厂。”
  “当然能跑起来,这种五轮车一共才几十种零件,最复杂的就只有一个发动机,他的这种离合简单到不能再简单了,这单缸柴油机的也够简单的,这十来台咱们造的柴油机光试车都试了十来天了,造的零件都在其它车上试过,肯定没问题,这五轮农用车虽说结构简单,可是拉货不比美国的卡车少拉,还省油。若是咱们能造出这车,估计到时候这车能卖到全中国去。”
  听到一旁边两个戴着眼镜的人在旁边说的话,袁天民差点没给吓一跳,造车!这修理车什么时候造起了车。
  “难道就是眼前的这辆被拆了壳的五轮车?”听到旁边那两个人的谈话的袁天民,这会才开台细细地打量着眼前的,之前被袁天民以为是拆掉了车壳、货板的五轮车,这细一打量,袁天民才发现这车和自己过去开的五轮车不太一样。
  方钢焊成的梯形车桥上的焊点显得粗糙了许多,就是车上的柴油机的模样看出来也有些粗糙,车座后的油箱好像也是用铁皮敲的,这细一打量,这辆车除了显得做工不及自己过去开的五轮车之外,倒也和自己过去开的车没什么区别。
  看着眼前这个做工粗糙的五轮车,袁天民终于知道为啥这一个来月,这汽修厂里头总是显得神神密密的了,原来他们是造汽车!正当袁天民为自己的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而感觉到兴奋不已的时候,搭着袁天民的车,从库伦来西北公司的张明伦,站在西北公司的办公区的那座三层的小红楼的院前有些蹉跎。昨天晚上搭着西北公司的车队的车来到西北公司,顺着袁天民的指点在半道下车后。就直接住进了西北公司的招待所,在这个招待所里张明伦休息了一夜。
  原本张明伦是想看看能不能先找到什么门路,好找人引见一下,这样才显得自己不那么冒昧不是,谁曾想今天上午张明伦一吃到早餐。经过服务台时,就被服务台的服务员给叫了下来。张明伦意外的接到了西北公司给的通行证。在饭店的房间里看着桌子上的通行证,还有西北公司老板的邀请,张明伦开始有些犹豫了,准确的来说。张明伦是开始有些担心,毕竟这还没见面。对方看来就已经知道了一切,张明伦开始有些担心自己的此行。会不会是白来一趟。
  实际上,早在车队在一到公司后,就把库伦城中的西北商行给公司带来的信第一时间送到了公司,而穆藕初看到信中提到的旅蒙千家商号准备筹款修张库公路,因为其中涉及到公司。所以穆藕在看过信后。就让人把人转给了司马,交给司马做决定。毕竟当初是司马一意要建西北商行,还有这个汽车队。
  当晚上九点多的时候,看到那封从西北商行来的信,司马可没有想到在这个时代,竟然有这么一群这么有眼光的商人,集资修建一条长达960公里长的公路。在信中商行的经理详细写到了这些旅蒙商号修路的计划,司马不得不佩服这些商人们的魄力,要知道这可是960公里长的公路,修公路不比修铁路,铁路还可以通过铁路公司收回投资。
  可是按照这信上的内容来看,这公路公司,无非就是一个管理机构罢了,对汽车公司不过收赢利的一成,用于维护公路,看到信里的内容,司马才觉得自己当真是小看了这些商人,至少这些商人们的远比后世的商人们更有远见。原因无他,这些商人们除了考虑到公路修通后给自身商号带来的利益,甚至还想到了利用公路巩固中央对蒙古的统治,如此一点已远胜后世商人甚多。
  也正是因为如此,司马才会对信里提到的合兴号的东家张明伦提起了兴趣,因为信里提到了张明伦随车队来了公司,目的是想见自己,于是连忙打电话到了公司的招待所,在得知其已经入住招待所后,第二天一大早就让人把邀请信和通行证给张明伦送了过去。
  只不过显然,司马忽视了一点,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张明伦足足考虑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决定来见司马,毕竟这一上门所有的一切,就全被别人所掌握,着实让张明伦有些担心,虽然说正因为如此,才使得张明伦坚信,这西北公司的老板是十有八九不会拒绝自己。
  “这到底是公司,还是那个督军府!”一路上碰到的全副武装的一身墨绿着军衣的巡逻队,着实让张明伦感觉到一些不同,而看到红楼所在的院子入口处的哨兵,张明伦自言自语到,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张明伦在哨兵查看过通行证之后,进入了这个院子。
  事实上,现在这座三层的独院红楼并不是公司的总部,虽说司马的办公室仍然在这里,随着公司的扩大,这座三层的红楼并不能满足公司的办公需求。早在月前,新的公司办公楼投入使用后,公司的总部就已经迁到了新楼,而这座红楼则成了民团的总部,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这里的安保措施胜过其它地方,如果是在公司那里,公司的总部可是为迎客准备的。
  司马之所以没搬到新楼,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这个办公室下面的连接着仓库的地道,更何况这里距离司马的住处,走路不过也就只需要十来分钟罢了,就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司马一直在这里办公,而现在张明伦是第一个被请进了这座红楼的公司之外的人。
  “张老板,恐怕你是全库伦第一个想到修张库公路,我想知道为什么你会有这个想法,可以吗?”看着眼前的这个年过四十的中年人,司马面带笑意地开口说道,司马很难想像眼前的这个看着像个街头小贩的张明伦的眼光竟然如此之远。
  “司马先生,我是个生意人。修路当然是为了生意,我听贵公司车队的机司们说过,在公路上开车最多只要一天半就能从张家口开到库伦城,所以就有了这个念头,无非就是想多挣些钱。生意人嘛!逐利不过是本性罢了。”听到眼前的这个年轻的不像话的司马开口这么问自己,张明伦想了一下说道。商人逐利不过是本性使然罢了。
  “呵呵!张先生可真够实在的,我原来以为你会说各种各样的道理,说的也是逐利而追是人的本性罢了!”对于眼前的张明伦如此回答司马,司马不仅不觉得反感。反而很是喜欢眼前的这个张明伦的直爽。
  “其实明伦之所以提议修张库公路,除了逐利的本性之外。还有一些私心,我想如果司马先生同意的话。我希望可以入股未来的张库汽车运输公司。不知道司马先意下如何!”
  想了一下,张明伦还是觉得自己最好还是实话实说的好,毕竟自己还见到眼前的这个司马时,他就已经知道了自己此行的目的,恐怕库伦商会的开会内容。他也早都知道了吧!要不然也不会如此不是。
  “呵呵!张先生。你怎么知道我会答应建这个汽车公司,如果说我不答应。你会不会觉得的很意外?”看着眼前的这个张明伦,司马面带笑意地说道,组建汽车运输公司,司马当然没有任何意见,司马所看重的是这条公路,绝非是这个汽车公司。汽车,司马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可是这条张库公路绝非一般,相比于这些旅蒙的商人们,司马对这条公路未来所起到意义可有着自己的理解。
  “呵呵!如果司马先生不愿意的话,恐怕也不会在一大清早就约见我吧!”这时候张明伦已经没有之前所有一切都尽在别人掌握的那种恐惧,现在张明伦更多的是相信,眼前的这个年轻的不像话的司马,绝对不可能拒绝自己。
  “你在商会的会议上说路交给西北公司来修,我现在就给你答案,公司会派出最好的设备,最好的工程师去修这条路,不过这么公路的长度有将近2000里路,筑路需要大量的民工,大家一起坐下来解决这个问题。至于汽车运输公司,我欢迎任何人来入股、参股。”看着胸有成竹的张明伦,司马开口说道。
  修这么路公司所需要投入的只是各类机械设备以及技术人员,而公司却可以从中收获甚多,这倒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这条公路对于中国而意义之大,绝对超过一般人的想像。如果张家口至库伦的公路修通的话,那么未来徐树诤将军收复外蒙时,就可以直接利用公路,使用公司的机动车辆把军队投入库伦。
  而公路的存在又势必可以使得收复外蒙的西北边防军不会成为无根之萍。司马当初之所以设立西北商行,到库伦收购牛羊肉,实际上都是为了将来的那一天做准备,只不过司马所想不过是先用汽车在熟悉张家口到库伦之间的道路,以必未来不时之需。
  仅仅只做这些显然不行,八年后之所以蒙古在收复之后彻底独立,很大程度是上因为国内对蒙古的控制并不有力,而要外蒙古镇守的西北边防军,也不过是无根的客军罢了,连生活都成问题。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就是,一直以来外蒙古就鲜有汉人在那里定居,虽说库伦、恰克图两座外蒙最大的城市里有一半的人是汉人。
  可是这些汉人不过是在那里做生意,并不是定居于外蒙。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外蒙问题,恐怕只有像一个选择,移民实边。只有通过像外蒙古移民大量的汉民,让汉民在那里屯垦,才能保证外蒙难以独立。现在蒙古不过只有几十万而已,如果说未来的八年中能移民十万户汉民到蒙古,蒙古将永世不可能独立。而移民的根本,就是必须解决交通问题,眼下旅蒙的商号要集资兴建这么一条张库公路,可就是从根子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只要修通这条公路,司马就可以像河套那里的垦殖公司一样,在外蒙置地,办立垦殖农场,从内民招募饥民前去垦殖,从而从根子上解决外蒙独立的可能,每个人总人每个人要做的事情,而面对外蒙的时候,司马觉得自己总要做些什么,否则的如果历史重演的话,司马根本不可能原谅自己。
  “当真?”虽然心里早都有了计较,可是得到这么一个答案,显然还是让张明伦有些激动,原本来的时候,张明伦还以为自己需要大费口舌,可没想不过只用了半个小时,自己来这里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这库伦城里的商号不是担心马上天冷了各号的货物运输的问题吗?公司到时可以另外抽出二十辆卡车帮助各号运输货物,至于这二十辆车的运量的分配,全部交给库伦商会,不知道你觉得的怎么样。”看着整个人显得异常高兴的张明伦,司马便开口说道,这是司马特意为张明伦准备的一份厚礼,毕竟他送给了自己一份厚礼,来而不往非礼也。
  “不过,我希望你们能帮我一个小忙,我的公司有意在外蒙建立几家农场,需要一些草原,而旅蒙的商号之中,相当多的都和外蒙的各地王公们交情甚深,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帮点忙购得一些草原,不知道张先生觉得怎么样。”
  没等张明伦说话,司马就一口说出了自己的条件,一直以来,只有这口外三省的蒙古王公才会放垦,而外蒙王公一直没有放垦或是出售草原的习惯。但是如果司马想在徐树诤复蒙之前,就事先打好基础,这些农场又是必须要建立的,更何况早在年前,司马特意建立的那个马场,也需要一个合适的地方以建立大型的马场,以满足未来的需求。
第141章
航校
  在距离西北公司百多公里外的京城南苑,有一所中国第一所航空学校南苑航空学校,他是中国第一所培养航空人才的学校。1913年9月,由北方政府在京城的南苑创建,因为起名南苑航空学校。1913年春,袁世凯采纳总统府顾问的建议,决定购买飞机,聘请部分外国航空人员开办航空学校。由参谋本部负责筹办,财政部拨款33万元,从法国购进隆式飞机和航空备用器材及修复设备,在南苑利用陆军练兵场修建机场、校舍和修理厂。
  在成立航空学校时北方政府还特意从唐山、河南、山东等铁路机修厂招来百名铁匠、木匠之类,进行培训后便组建了南苑航空学校修理厂,以用来维修学校内的飞机。这个修理厂曾仿制了螺旋桨、机翼和飞机机身,还曾利用外国发动机设计、制造了一架飞机,于1913年试飞成功。这架飞机采用推进式螺旋桨,机头装有一挺机枪,命名为“枪车”,可谓是中国第一架自行设计制造的军用飞机。
  不过这一切都是过去的辉煌,现在对于南苑航空学校而言,随着经费日紧,如何生存下去则成南苑航空学校的首要任何。就是航校前后开办的两期飞行员训练班,也因为政府无力建设空军,学员无处分配。学校只得将这些毕业学员暂时留用于学校,以备不时之需。
  “嗯……嗡”在航校地修理厂的车间里,一台刚刚被启动的发动机刚刚发动起来。还没转上两圈,就发出一连串的怪叫。于是一旁边的技术员连忙将发动机停下。
  “潘厂长,这部发动机根本没办法修了,都破成这样,再怎么修也修不好。咱们的仓库里不还有两台没用的发动机吗?如果……”
  站在发动机旁的厉汝燕开口对站在旁边的潘世忠开口说道,就现在看。这台发机动显然已经没有了修复的价值,虽说校里现在经费紧张。可是毕竟还有两台没用的新发动机不是。
  “历兄,那两台发动机秦厂长可是说过了,没他的同意,那两台发动机万万不能使用,要知道咱们学校可就那么两台备用发动机了。若是这台发动机修不好。咱们这可就只有九架飞机还能上天,到时学员们向你这个教练军士抱怨。可怪不得我啊!可惜了!本来换几个零件就应该差不多了,可惜没材料。等秦校长到部里要来经费再说吧!”
  看着眼前这台已经停下冒着青烟的发动机,潘世忠摇摇头说道,现在讨来的经费用来发大家的工资都成问题,那还有多余的钱来买修理飞机的材料。别说是修发动机的原料,就是连飞机机身的上的蒙布,航校都没钱买,以至于现在要是有些破损毁的话,都是学员们用自己的破衣服,自己动手缝缝补补。
  “真不知道部里头的那群老爷们脑子里头在想些什么,连一个月五千块钱的经费都拨不够,前些时候那些个部队里的头的师旅长们来京,部里每个人发的辛苦费都有几千块。照这么下去,咱们航校还是不办的好,这样也省事了!”
  听到潘世忠这么说,厉汝燕在一旁愤愤地开口说道,一提到校长到部里讨要经费,厉汝燕心里头的气就不打一处来,因为那部里头根本就是把航校当成要饭花子,上次秦校长缠了半天,最后竟然只拨几百块钱而已。
  “南山兄,要不你看看再拨一些,哪怕就只有几百块钱也行,这航校眼看着办不下去,学校的账面上只有几块钱而已,再没钱,估计那要账的都能把学校给拆了。”就在厉汝燕为学校感觉到愤愤不平的时候,秦国镛则在参谋本部向自己过去的老友的办公室之中,发挥着死缠烂打的法子,帮学校尽可能多的讨要着经费。
  当初航空学校正是秦国镛向先总统的法国顾问提议兴建,可秦国镛当时怎么也没想到,原本想把精力用在航空教学上的,结果现在竟然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帮学校讨要开办经费的事上。没办法谁让秦国镛是航校的校长,尽量维持航校的生存,是现在秦国镛的首要之务,现在学校连生存都有问题,那还有什么精力顾及其它。
  “子壮老弟,不是哥哥不想帮你,这部里头真的是没钱了!我这给你划去的三百块钱,还是担着风险从其它的账目上给你划过去的,你不是不知道前些时候那些师旅长们带着随员来一次部里,部里前后花了几十万,现在那还有钱,别说你那,就是部里头发工资都可能有问题。恕我实在是无能力,对不住,对不住。如果不然,子壮不若直接呈文部里头,把这个航空学校停了,如此一来,你还回参谋本部,咱们兄弟两人还像过去一般,你怎么怎么样?这连经费都没法保证,还办着什么意思,难不成你真的想像蒋百里那般,以命相逼?”
  看着眼前这个自从当了这个航校校长后,先无比风光再到现在的这副落魄样,安南山开口说道。现在这部里头怎么样,安南山再水清楚不过,部里头现在的那点经费根本就在保障军队的军饷以及维系军内各师旅长之上,像这些能克扣的早都克扣个差不多了,再讨要有什么意思。
  这参谋部里头有一小半都是保定军校毕业的,可那又如何,这保定军校的经费不也保障不了。连陆军的根本军校都没法保障,更何况是这个爹不亲娘不爱的航空学校,说实话安南山都为秦国镛不值。
  “南山兄,若是把这航空学校一停下来,我是轻松了。可是咱们中国的航空怎么办?现在世界各国航空不过起步数年,我们制造的飞机水平并不比外国差。正是奋起直追的大好时机,若是一停,只怕我等都会成为国家的罪人。”对于安南山的建议,最近几个月秦国镛不知道听到别人说过多少次。可是若是就此放弃,秦国镛却是心有不甘。
  “行!当我刚才的话没说。现在这学校在那和没在那有什么区别,连工资都一个多月都没发了。你们这些教员能撑下去,那修理厂的工人能撑下来,就是你们学校现在可还有几桶汽油,那些学员们也一个来月没上过开了吧!算了,子壮兄。别硬撑着了。你到不如趁着现在打个报告到部里头,然后帮大家争取稍丰厚些的遣散费吧!这是三百元的支票。等过此日子我看看可能再帮你们那里走上一些钱,别的我是真的没办法了。”
  听到秦国镛的话,安南山不禁摇摇头,对自己的这个老友的性格,安南山再了解不过,是个不撞南墙不知道回头的主,性子是属驴的,这部里都有意裁撤航空学校,你就不能顺坡下驴打个报告,以此帮学校里的教员、职工们谋个好点的待遇,可不好过现在硬撑下去!
  “南山兄,你还是别劝我了,子壮在这谢过南山兄对小弟的关心,不过如果南山兄能帮航校多划些款子过来,兄弟就已是感激涕零了,多谢,多谢!”对安南山的话,秦国镛并没有回答,只是谢过他的帮忙,话说如果不是有这么一位朋友在这里,恐怕秦国镛可真担心这连这几百块钱自己都不一定能讨得到。
  对于现在陆军部、参谋本部的想法,秦国镛不是不清楚,按他们的想法,无非是想把航校裁掉,但又怕引起外界不满,所以就一直寄望于秦国镛能自己打个报告,然后一切都顺理成章了。航校他们不需要,在他们看来只要有一个飞机队在那里摆着样子就行了,维持一个飞机队的成本,远低于维持一所航空学校。
  “哎!又是白来一趟,南山说等几天,可得等上几天,这三百块钱不过只够还掉旧账的。”一走出参谋本部,秦国镛摇着头叹着气,看着参谋本部门前站着的穿着黄呢大衣的卫兵,还有那进出的参谋本部的那些将校军官们。心下不禁有些失神。
  “大家看看有什么办法,这指望着部里头拨钱的路子,肯定是不行了,有什么办法尽管提。”一回到航空学校,秦国镛就把学校里的教员和修理厂的厂长潘世忠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之中,商量对策。在回学校的路上,秦国镛就已经想通过,若是学校还靠着依靠部里头的经费维持,肯定是不行了,只能另外自己想此法子。
  “那个……嗯!我有个主意,不知道应不应该说。”听到秦校长这么说,潘世忠就知道十有八九这次秦校长到部里又是白走一趟,估计又给当成要饭的给打发了出来。
  “世忠,把你的主意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