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6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9/730

  “英国人再次拒绝了我们?”司马提高声音问顾维钧,准确说,顾维钧的汇报让司马难以置信。
  “是,丘吉尔回应,除非中国从印度撤军,否则英国绝不会向中国屈服。”顾维钧委婉的回答。丘吉尔的原话很难听,他诅咒一切可以诅咒的人,不仅有中国,甚至包括美国。司马沉默不语,嗓中嘶哑沉重的呼吸。
  “丘吉尔难道不明白,如果没有我们帮助,英国迟早会被德国占领。”
  “难道他准备与德国媾和?”
  “不,不可能,尽管英国有这种意向,但两国条件差距过大,导致短期内不可能达成共识,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反反复复一系列问题不断在司马脑海中浮现,同时不停,以英国角度反复权衡英国形式。英国是最后一关,同样也是最难攻克的堡垒。
  美国之所以妥协,是因为美国亚洲利益少得可怜,菲律宾早独立了。杜威和美国议员在美国和菲律宾之间,选择了前者。但英国不同,英国根基在庞大的殖民地,尤其是亚洲殖民地。失去亚洲殖民地的英国,还是大英帝国吗?显然丘吉尔意识中,更倾向保全殖民地。对老牌殖民帝国英国,司马个人不存一丝好感,但与英国媾和是结束战争的前提。
  如果说英国一再拒绝中国的善意,自己该怎么选择?坐视德国人占领英国,还是……英国存在是对德国的牵制,只要英国继续抵抗,德国就……
  办公室门突然被撞开,一名总理办公室军事参谋官径直闯进来,手中拿着一份电报,惊慌失措。
  “总……总理,突厥斯坦紧急电报,德军越过停火线,向中国发起大规模进攻。”
  “什么,确定吗?”司马惊呼。
  “还有俄罗斯方面军电报。应该……”军事参谋官汇报时,蔡锷和蒋百里及数名参谋部将军先后走进办公室,他们得到消息后,急匆匆赶来国务院。见到总理面色苍白,两人顿时明白总理已经得到消息。
  “总理,看来你知道了,德国人向我们开战了。”
  “不,不可能,直到现在,陶德曼大使都未约见我。”
  未待总理说话,顾维钧不可思议的喃喃自语。按照德国人的习惯,往往会在出兵的同时递交宣战书。西欧、俄罗斯无不如此,怎么突然变了。
  “顾总长,现在已经没有必要考虑这个问题,德国人正在向乌拉尔进军,他们正在攻击中国军队。”
  “乌拉尔!”司马重复这三个字,原本苍白的面孔变得煞白,整个人软软瘫坐在椅子上。
  乌拉尔是苏联交通枢纽,国防军80%作战物资均由突厥斯坦经乌拉尔铁路发往各地,俄罗斯通往欧洲的铁路至今都未通车。当年远征军撤军时,远征军就拆除喀山通往圣叶卡捷琳娜堡铁路,破坏路基、炸毁沿路桥梁。同样,苏联出于防御需求,一直未修复破坏铁路。为满足乌米杨诺夫防线需要,修建几条窄轨铁路。在这种情况下,乌拉尔市是国防军后勤中枢。苏俄停火线距离乌拉尔只有70公里。
  所有人都耐心等待总理指示。昨天,总理曾异常自信说道:德国不会进攻中国,希特勒没疯。但现在,铁一般事实清楚地告诉众人,希特勒疯了。无数次,总理如先知般预料战局和世界发展局势,30年来,在他引领下,国家始终在钢丝绳上行走。如同钢丝绳上的舞者,充分利用列强矛盾得以发展,争取利益最大化,尽管每次惊心动魄,但有惊无险。
  列强就像总理手中棋子,按照他的设想行动,中国成功了。或者说总理成功了,30年来一个又一个奇迹见证总理的正确。下至国民上至共和政府军政要员,都相信总理永不会犯错,是天然的领袖。但现在,总理肩膀蹋陷,布满皱纹的脸上全不见往日的自信,这个消息瞬间击溃总理的信心,让总理变得胆怯了。
  大家沉默不语,总理办公室内静的可怕。此时,办公室外间却不时传来轻声交谈,突厥斯坦广播,发布震惊的新闻。德国军队向中国发起了进攻,不宣而战。自责,此时司马心中充满自责。两月前,空军情报处、中央调查局就不断提醒自己,德国东方占领区德军调动异常,而自己却武断的认为,不过是德国人对中俄两国在苏俄军事行动的正常反应。
  即便拒绝希特勒调停,司马仍武断的坚信,德国人绝不敢向中国发起进攻,最多会向苏联提供物资支援。但现在,德军进攻了,在最出人意料的时间、出人意料的地点。
  德国人为什么这么干?与苏联达成什么交易?让希特勒甘冒风险?如果乌拉尔被德国人占领,联军后勤被切断……想到此,司马双手颤抖,自己即便死,恐怕也难恕其罪。
  345万,不,还有刚调去的21集团军。苏俄聚集400万国防军,160万俄军,如果发生意外……
  “德军距乌拉尔还有多远?”司马询问蒋百里、蔡锷,“总理,德军肯定能打到乌拉尔。”蒋百里尽量让声音平静些,这并不是总理一人的失误,自己同样难辞其咎,如果坚持拒绝将21集团军调到俄罗斯,德国人根本不可能如入无人之境进军乌拉尔。
  “不,百里,德军能打到乌拉尔,但我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乌拉尔,无论付出多大代价。”
  “乌拉尔只有一个国民警卫师,德军……”
  “那就把空降兵全部空投过去,加强乌拉尔防御。乌拉尔绝不能落入德国人之手,否则你我都将成为国家罪人。”司马声音虽然平淡,但恐惧之意溢于言表,恐惧源自对数百万军队未来的担忧。
  “冬天快到了,最多十几天就会降温,如果乌拉尔被团团包围,被德国人占领。数百万军队就不得不穿着秋衣和苏联人打仗,失去的不仅仅是战果,还有上百万家庭因为我的错误,失去儿子、丈夫,这绝不能发生。”司马激动不已。
  “绝不能发生,命令空军不惜一切代价轰炸德国人,白天、黑夜,必须要阻止他们的脚步,希特勒、希特勒……”
  司马迟疑片刻,突然喊道:“命令战略轰炸机部队,立即对柏林实施不间断轰炸。我要让希特勒明白,激怒中国的代价。如果必要,可以使用核武器攻击德军。”
  司马突然提高声音,仿佛希特勒就在面前,“希特勒犯下一个愚蠢至极的错误,他以为自己真是弥撒亚,我会用行动告诉他,世界只有一个弥撒亚。如果乌拉尔陷落,我的士兵在前线受冻挨饿,我将会批准对德国所有大城市实施核打击。”
  蔡锷和蒋百里听到总理咆哮,脸色急剧变化。顾维钧和其他人一脸茫然,什么是核武器?为什么总理会特意提到?司马停顿片刻,又用很低的声音补充,“除此外,必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车辆、运输机向部队运送物资。总之,要做最坏的打算,去吧!”
  一阵寒气掠过议会大厅,空气阴冷。德国向中国开战了,德军正在进军乌拉尔,尽管议会大厅中很多人没到过乌拉尔,但也知道乌拉尔的战略意义。失去乌拉尔意味数百万国防军后路将会被切断,甚至……大家不愿意,不敢去推测。
  “的确,我是日耳曼人,出生德国。但请不要忘记,我、367万德裔移民和诸位一样,都共同在象征自由与正义的五色旗下宣誓效忠共和中国,效忠这片土地。”在众人嘲讽咒骂中,海姆斯·克里斯琴站在发言台上用悲怆的腔调,向国会同僚演讲。海姆斯·克里斯琴是德裔移民在中国政界领军人物,正是他们宣导中德友谊,而现在,要面对国民愤怒。
  “曾经很多人说,我等无法忘记德国,但诸位,谁又能忘记中国呢?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我们遭受驱逐排斥时,是谁接纳了我们?是中国,是谁给予我们人间温暖,是中国人。我是白色皮肤,身份证上标注德裔,但我是中国人,和你们完全一样,和你们一样热爱中国,愿意中国付出一切。”克里斯琴热泪盈眶看着在座议员,至少现在没人愤然离席。
  “今天,就在今天,希特勒德国背信弃义向我国发动突然袭击。德裔移民被视为中德友谊的象征,我们曾为中德友谊欢呼雀跃,亦曾在这里呼吁应对德国执以友善。但今天,在希特勒悍然发动突然袭击后,我和我的朋友们,唯一的回答是,来吧!我们将用生命和鲜血悍卫祖国,共和中华,希特勒的侵略必定将被击退。”
  许多议员站起身为海姆斯·克里斯琴鼓掌,少数议员彼此微笑,佯装的愤怒掩饰不住眉宇间喜色。他们深谋远虑的看到未来。
  “欧洲!”一名议员扭头对同僚轻轻说出三个字,喜不自胜,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总理来了。”议员纷纷轻欠身子,盯着步入会场的总理,掌声响起,没有人会因德国人背信弃义而指责他。
  当司马在掌声中步入议会厅时,数公里外一座高层大厦豪华会议室内,一瓶香槟酒“砰”的一声被打开,十几名身穿手工定制高档服装的中老年人彼此庆祝,“第一杯酒,让我们为阿道夫·希特勒首相,为了他的慷慨。”在其中一人提议下,众人举起酒杯。喝下香槟时,笑容溢于言表。与外界愤怒相比,会议室中诸人表现与言语显得古怪。
  “朋友们,问题简单了,国会肯定会向德国宣战,相信吗?阿道夫等于狠狠在总理脸上抽了一耳光。我敢拿2000万做赌注,为回击希特勒挑衅,总理会无所不用其极的报复。”端酒杯的中年人笑容满面,全不见以往的沉稳。
  “我同意,这么多年,从来只有老板算计人,从来没有人算计到他,但今天希特勒却成功算计了老板,老板怒火会化为倾天烈焰。”
  “也许我们应该考虑另一件事情,不是吗?”
  “当然,我们需要就实质性问题进行讨论,在商言商,为了我们共同利益。”
  “赢得战争没有任何疑问,即便失去北边部队,国防军还有更多军队,不是吗?将地图上领地,变成实质上协定才是最得要的。”
  “看,本性暴露了不是。”
  “本性?我保证。如果在苏联国防军损失惨重,我承诺拿出50亿帮助遗族。现在只是在商言商而已。”说话人静静呷了口香槟,如同谈论生意。
  “可不,如果我们不介入,战争结束后,将士的血就白流了。我们介入才会让战士的付出更有价值。”
  “而且,我们会给予回报,就像交易。”
  “那第二杯酒?”
  “自然敬给前线浴血奋战的官兵,祝他们胜利。”
  言语冷酷毫无情感。屋内诸人,看重的唯有利益。寻求更多利益,才是他们的追求。相比前线突如其来的战争,他们看到的却是战争背后的利益,一个期待多年的结果。现在,德国人开了头,那就要负责结束,而有此过程中,这间屋内人们所得到的利益,远非常人所能想象。
  “朋友们,只要我们联手,就可以拥有世界。”房间内响起酒杯轻击声与笑声。
第276章
英雄们
  收割后田野中,扬起几道烟尘,十几个身穿丛林迷彩服的士兵在黑色土地相当醒目,不过,他们并没有隐藏的意思,只是走跑结合疾速前行。奔跑几十公里后,扛在肩上的通用机枪变成难以忍受的负担,甚至连小脚肚都开始抽搐,肌肉酸痛一阵盖过一阵。
  “狗日的!”边在麦田中一瘸一拐奔跑,杜耀邦边反复咒骂。重复的脏话成为缓解疲劳的提神药。
  “班长,咱们要跑到什么时候?”背负反器材枪的石安气喘吁吁地问道,32式半自动反器材步枪重达15公斤,过去坐在卡车上不觉得,现在背负于身绝对是折磨。很多次,石安都想把该死的步枪扔掉,可长官不让,这是大家手中仅有的大家伙。步兵连,32式反器材枪是最具威力的武器,射手能够对2000米外人员和目标精确打击。
  “再跑一会,前面不远有个村子,指不定能搞到一辆车,或者碰到其它部队兄弟,搭个顺风车。”杜耀邦回答,然后继续朝前跑。一线警戒哨遭到突然袭击,后路被切断,意识到自己陷入包围,便带领一班兄弟一路狂奔,屁股后面跟着潮水一般蜂拥而至的德军。撤退前,卡车就被德军炮火击毁,只能依靠双腿朝乌拉尔撤退。
  “你说咱们能守住乌拉尔吗?德军最少投入20个师,兴许30个师,乌拉尔可就……”
  “守不住也得死守,乌拉尔要被德国人占领,咱们在俄国兄弟可就全完了,所以……咱们得赶紧回到乌拉尔,我估摸附近军队肯定都在朝乌拉尔集结,只要坚守数天,援军会及时赶到,指不定能创造乌拉尔大捷。”大家伙一边跑一边谈论战争局势。
  杜耀邦强打精神,把注意力集中在前面路上,远方数百米外地形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公路上三辆快速行驶的sdkfz251半履带装甲车上,德国士兵架持MG42瞄准车外原野,所有人紧盯车外。部队越过停火线,就不断传来遭到停火线附近撤退小股中国军队攻击的消息。把望远镜从车队移到土路上,杜耀邦在土路上为德军准备好了礼物。
  伪装并不怎么的“雷区”中根本没有地雷,挖坑扔进几个空弹匣,只是为了让德国人停下汽车。
  “班长,德国人上套了。”从瞄准镜中发现德军果然停下车,石安连忙架起狙击步枪,瞄准半履带车的发动机舱,之所以设伏,就是为搞到一辆车。车队停下,其中一辆半履带车上一名军官站起来,冲前方指指点点。
  然后一名士兵跳下半履带车,手持探雷器,不情愿的朝前方走去。军官偶尔抬手指点,又有德国兵跳下半履带车向路两边搜索,军官恰好位于队伍中间。
  “就你了。”透过瞄准镜观察德国兵的大刘明白,此人准是指挥官,战场上一般不会出现穿精美军官制服或下级向上级敬礼的低级错误。班组狙击手大刘接受过辨别有价值目标的训练。
  一是通过手势,战场上军官总要不断挥手指挥部队,另一种方法是观察目标战术队形。一般情况下,指挥官都会居于队伍中间,这两点都是出于指挥和控制的需要,此人恰好符合。瞄准镜中杜耀邦看到站在路中央的德军指挥官把望远镜举到眼前,开始观察周围环境。
  “肯定是蔡斯望远镜。”下意识想到要把望远镜留给自己做纪念品。
  德国军官扫视半圈后,对准自己方向停下来,军人潜在直觉提醒他,危险就隐藏在前方。杜耀邦把身子趴的更低,虽然大家伙使用了伪装网,但杜耀邦仍然颇为担心。几秒后德国军官望远镜转移方向。
  “开火!”对方转移视线的同时,杜耀邦低声下令。两声枪响打破原野的静寂,狙击手和反器材枪射手率先扣动扳机。瞬间,机步枪同时开火,枪声四起。
  公路上仍手持望远镜的德国指挥官率先倒下,车队后方半履带车发动机舱中传来爆炸。路两侧德国兵一愣神间,又倒下三个。他们立即拖着伤员,匆匆忙忙滚到路边。望远镜中,杜耀邦惊讶地看到一名德军,慢吞吞的移动,并不在乎从身旁掠过的子弹。
  “吓傻了?”此人引起杜耀邦的兴趣,望远镜中此人像疯子一样,端步枪蹲在路中央。
  然后聚精会神慢慢举起步枪。他身旁,子弹扬起缕缕尘烟,但他没动,只是不慌不忙瞄准,非常投入,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操,他在瞄我们。”子弹贴着杜耀邦头顶飞过。尽管戴有钢盔,但杜耀邦仍感觉子弹划的灼热。
  “干掉他。”未等杜耀邦命令,完成对德军机枪手“点名”的大刘,用瞄准镜十字线压住这个炫耀英勇与射击技术的“疯子”扣动扳机。
  枪身后座,滚烫的弹壳自动退出六式狙击步枪弹膛,枪机复进时再次推入一发子弹。公路中德军像被铁锤撞击,猛地向后倒下去,枪从他手中跌落到土路上。战斗只持续几分钟,公路上枪声随着冲到路旁麦田里,试图从田间撤退的半履带车被击中而结束。接连数声沉闷枪声后,装甲车厢中升起白旗,停下来。
  望远镜中残存的十几名德国士兵高举双手,摇动白旗跳下半履带车。
  “都是半瓶醋。”杜耀邦摇头叹息,接着吩咐道:“大刘、石安,盯紧德国兵,我们过去开车,一会来接你们。”
  “是,长官。”正在换弹匣的两人应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9/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