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730

  但德国军人只知道服从命令,尽忠职守,完成使命。
  “我会带你们回家。”环视兄弟袍泽,雷曼坚定地说道。零下二十度低温和风雪让每个人瑟瑟发抖。疲惫不堪的战士,拄着拐杖相互搀扶,脸上满是冻疮,面黄肌瘦,忍饥挨冻,用生命证明战士的忠诚。
  接到保卢斯元帅的投降的命令时,维京师幸存的七千官兵中只有极少数选择投降,其余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意接受投降的屈辱。师长雷曼毅然下达突围命令。油料耗尽,坦克装甲车失去动力,依靠步兵冲破重围谈何容易。
  “或许,我将无法兑现诺言,但至少,我们将捍卫了党卫军的荣誉,希特勒万岁!”维京师数千官兵呐喊点燃冷酷的俄罗斯雪原。
  1月1日下午,两个师从圆形防御圈四面八方向仍旧负隅顽抗的德军扑来。在室外只待一小时就会被冻僵。虽然十分希望能够尽快回到地下掩体取暖,但坚持抵抗的德军仍不容小觑。中国步兵进攻刻板而精确,穿雪地迷彩服在皑皑白雪中,由数百人组成小分队,小分队构成大战斗群进攻,保证进攻力量的同时,减少伤亡。
  进攻受阻马上会呼叫炮火,直到把敌人阵地彻底粉碎。石块般坚硬的冻土在雨点般弹雨中被炸得粉碎,坚固的战壕被彻底轰垮,炮弹爆炸高温甚至令战壕变得泥泞。坚守阵地的德国士兵,心生错觉,炮弹似乎是瓢泼大雨。
  海因里希·斯多达从口袋中抽出从死亡中国士兵身上摸到的香烟,点燃同时,又将烟递给其它六名兄弟,香烟是最好的镇定剂,大家已很长时间没有吸过香烟,这完全是意外收获。进攻的中国士兵,为避免敌人缴获,往往只携带一份干粮,不过随身携带的香烟却足够一个排分享。虽然击溃中国搜索队,但大家仍忧心忡忡,对前景充满悲观。
  费伦依在雪窝中,左手残存的三根手指勉强夹着一根香烟,吐出烟圈时,露出惬意的表情,但嘴里却不停抱怨,“我们打不赢一个永远有吸不完香烟的国家。”尽管近千名伤员和志愿者愿意留下掩护全师突围,但师长亲自率领的突围却失败了,当数百辆中国重型坦克,出现在战场上的时候,维京师的命运毫无悬念。
  海因里希在突围时率领连队撤出战场,在包围圈中左突右冲。五天过去,大家打到此处。暴风雪骤然而至,犀利的北风夹杂冰凌如钢针般无情刺向人们的面颊,在这里,邂逅一支中国搜索队。十几分钟战斗,完全类似古代战争,两军站立对射。机枪手将战友肩膀当作枪架,疯狂扫射。用牺牲12名士兵代价,击垮中国搜索队。
  “长官,电报发出了。”背负电台的海森保汇报。疲惫不堪的海因里希和其它七人,旋开手榴弹柄上发火帽,将最后一匣子弹装入步枪、上膛,将最后一截弹带接入MG42机枪,注视前方,还有十几名完全隐于雪间的中国士兵虎视眈眈。雪地上,两辆摩托车烈焰滚滚。摩托车并不是海因里希击毁的,而是中国士兵遭到伏击时炸毁的,为防止德军缴获。
  刺骨寒风中传来沉闷的枪声,是榴弹枪,接连两声爆炸在海因里希等人附近炸响。榴弹落到雪地上威力有限,毫无伤害。就在这时,海因里希意外发现雪地上有异样动静,似乎是……
  “该死的鞑靼人。”中国人正在齐腰深的雪地中慢慢逼近。
  “长官,要不要开枪?”弗伦紧张地问。
  大家都在犹豫不决,唯一一架机枪只剩下一节25发子弹,突击步枪只剩下20发子弹,所有人子弹加在一起,都不到200发,无法瞄准的扫射只会徒耗子弹。犹豫数十秒,海因里希命令,“不准射击!”
  “嗵、嗵”又是榴弹,而且距离更近了,两个灰色柱体准确击中雪墙后方,雪墙后一片狼藉。倚靠在雪墙上,双腿不停涌血的海因里希将五枚手榴弹紧紧抱在胸前,用最后力气拉下导火索。
  一架飞机越过德军头顶,紧接发生一连串爆炸。伯尔夫特重重砸在挡风玻璃上,头痛欲裂。
  车队被石块、冰雪、箱子、钢盔和饭盒的碎片包围,伯尔夫特的雷诺卡车撞到前面一辆突然急停的卡车上,车头瞬间变形,挡风玻璃碎裂。伯尔夫特在恍惚和震惊中跳下车,公路上的车辆笼罩在浓烟和烈火之中。
  有人大喊:“赶快隐蔽,不要呆在路边。”士兵纷纷在道路四周的雪地里散开。
  飞机仍在向车队疯狂扫射。伯尔夫特滚到路基外雪地中,紧紧趴在地上。
  一名军士长手指空中黑点大喊,“防空机枪?组织防空火力。”军士边喊边弓腰跑向路基一侧。刚刚跳下卡车的士兵纷纷举起枪向天空瞄准。
  伯尔夫特的枪还在雷诺卡车里,当再次听到飞机引擎声时,伯尔夫特正向卡奔去。低飞的攻击机翼下闪出两团焰光,伯尔夫特本能般扑倒在雪地里,一架刺客式攻击机从头顶呼啸而过,接着两声巨大的爆炸。抬起头,伯尔夫特看到两架飞机在白桦林后面再次俯冲下来。车队里冒出巨大的黑色烟柱,一辆满载炸药的卡车被中国飞机炸毁。
  伯尔夫特看到军士长和另一个士兵从烟雾中走出来,抬着一具焦黑的尸体。
  “快跑,别待在那,弹药箱随时会爆炸。”伯尔夫特听见汽车引擎声,一辆卡车从烟雾里穿出来,一辆又一辆卡车紧接着开过来,前面的卡车在伯尔夫特面前停下,“谢谢!”伯尔夫特打开门跳上车。
  “关上门,太冷了。”重重把门关上,伯尔夫特便沿着“高速公路”走下去。
  一辆挎斗摩托停在吉普车旁,伯尔夫特知道身穿皮衣的士兵带来了命令。不一会,重新上路的车队停下来,在昏暗的汽车灯光下,擦掉车窗上的冰霜,伯尔夫特看到军官集中到一起交谈,看起来在制定计划或讨论重要问题。伯尔夫特认出其中一人是上校,他正在宣读文件或电报。伯尔夫特感觉军官的表情急剧变化。一会儿,一名军士长吹响集合哨。
  正当大家收拾武器准备集合时,挎斗摩托从伯尔夫特身边开过去。上校走到伯尔夫特车队前,身后跟着两名上尉和三名军士长。上校显得非常沮丧,大家感到莫名的忧虑。
  “注意,原地立正。”军士长命令官兵立正。上校缓缓敬了个军礼,发出“稍息”命令,然后拿出文件。
  “士兵们,现在有个非常重要的消息,第一军团失败了,冯·保卢斯元帅率领的第一军团在冰天雪地间,作出最大牺牲后,被迫无条件放下武器。”消息令大家瞠目结舌,欧罗巴第一军团投降了?沉默片刻,神情悲痛的上校接着说下去。
  “保卢斯元帅在最后发给统帅部的电报中告诉元首,他会将铁十字勋章荣誉授予每个坚守在乌拉尔冰原上的士兵。保卢斯元帅还说,在两个月激烈战斗中,不幸的战士用超人勇气回报了祖国。这里还有一封电报,最高统帅部要求我把内容念给大家,念给每个在东线作战的士兵及德国人,因为这是英勇的德国士兵在最后时刻对祖国最高忠诚的体现。”
  电报是第一军团战斗到最后的几名战士中的海因里希·斯多达写的,他是维京师战士。斯多达电文内容如下:“只剩最后7个德国士兵。4人负伤,我的手指被冻断。我们在冰天雪地里坚守了4天。4天里,没有任何食物、没有弹药。我们刚刚装上最后一个弹匣。几分钟后鞑靼人就将占领此处,请告诉元首我已尽力;请告诉母亲,我依然爱她;请告诉父亲,我忠于职守,即将光荣战死。德国万岁!希特勒万岁!”
  “海因里希·斯多达是慕尼黑一名药剂师的儿子。”上校沉重的告诉诸人战士的来历,上校声音悲怆激昂。队列鸦雀无声,只有呜咽的寒风令气氛更加肃穆悲凉。
  队列中有人抽泣起来,一名鬓角花白的老兵哭喊:“我的两个儿子都死了,是你们的错。指挥官,这是个致命的错误,我们不可能打败俄国的冬天。”他低垂头,眼泪夺眶而出,“我可怜的孩子。”
  严肃不苟言笑的军士长强忍悲怆,喊道:“解散。”
  但老兵继续哭喊:“不,枪毙我吧,一切都不重要了,不重要了……”
  从队列中走出两名士兵扶住这个可怜的人,试图把他带走,他在两个士兵手中拼命挣扎。望着失去两个儿子的士兵,上校黯然失神,“带他去医务车,打一针镇静剂。”上校面无表情的吩咐。
  解散后,士兵三三两两默默回到车上。夜已深,伯尔夫特冻得直打哆嗦。
  “越来越冷了。”望着车外冰雪伯尔夫特忍不住叹息,目光呆呆眺望远方。
  “是啊,越来越冷了。”俄罗斯广袤的国土让伯尔夫特印象极深,伯尔夫特感到无边无际的平原要把所有人淹没,不颤抖的更厉害了。
  45分钟后,伯尔夫特的车队穿过遍布战火痕迹的哈尔科夫郊区,城市毁灭于谁手?德国人?苏联人?伯尔夫特记不清了。在卡车大灯照射下,伯尔夫特没有看到一处完好的建筑。也许是两年前的战争的痕迹,至今仍然没有恢复。第二天天明,伯尔夫特看到哈尔科夫全貌。哈尔科夫是座非常重要的大城市。1942年到1944年,多次在苏德之间易手。
  城市终归被苏联人占据,但现在,哈尔科夫又一次被德国人控制,尽管控制哈尔科夫时并没有发生激战,但持续战争彻底毁灭了哈尔科夫。城市一片废墟,城市中一大片空地用来堆放毁坏的车辆和各种轻重武器,无数扭曲的金属无声地见证着惨烈的战斗。
  现在,德军在城市残存建筑物中勉强驻扎。大家洗完澡后,伯尔夫特和战友被人带到一座大型地下室,里面摆满三层床,虽然还是正午,但伯尔夫特一躺到温暖的床上便熟睡过去。很快,他们就会和中国人在战场上短兵相接。百公里外,占领保卢斯市的中国军队,或许正在酝酿进攻哈尔科夫,谁知道呢?
第292章
兄弟间
  300公里外的德军V2火箭阵地,持续不断对莫斯科、圣彼得堡发动袭击。导弹袭城对德军包围中坚持了一千个日夜的圣彼得堡人来说,影响不大。甚至根本没有干扰到大家的生活,城市也没有实施灯火管制。临时市长曾说,灯火辉煌反而可以向德国人表明,获得自由后,圣彼得堡人民坚定的决心与意志。
  涅瓦大街上的冬宫是俄罗斯帝国皇宫,灯光下冬宫黄墙带有金橘色,豪华的冬宫曾是帝国皇宫,沙皇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但革命后变成博物馆,与美国大都会、法国罗浮宫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不过在库兹涅佐夫走出要塞宣布投降后,圣彼得堡上空再次升起俄罗斯帝国的三色旗,曾经变成博物馆的冬宫,自然归还于旧主人。
  革命28年后,冬宫再次出现身穿俄罗斯传统军服,胸佩镀银胸甲的俄罗斯皇家近卫军。红星被摘除,深锁于地下仓库中镀金的罗曼诺夫家族徽章,再次悬挂于显眼位置。罗曼诺夫皇旗随国旗在皇宫尖塔飘扬。置身冬宫,彼得试图寻找革命炮火的罪证,但一切都是徒劳。革命水兵炮轰冬宫用的是空包弹,除去少数抵抗起义者的士官生,此处并未发生激战。
  “这是母亲少年时生活过的房间。”推开一扇木门,望着熟悉又陌生的房间,彼得知道这是皇家大臣按旧貌恢复的房间,母亲在伊尔库茨克皇宫的房间亦如此摆设。听到皇宫附近发生爆炸,耶米拉达夫感觉脆弱的神经快支持不住了,他并不是担心自己,而是担心坚持参观冬宫的皇储殿下,俄罗斯帝国唯一继承者,俄罗斯帝国解放者。
  耶米拉达夫急忙乘车赶往皇宫。皇宫正对面广场,导弹炸出深达数米的大坑。一辆苏俄制造的破旧小轿车倾倒在广场边,犹如被压路机碾压过。街道另一边,一个老头正小心地把一些东西扫成一小堆,也许是车上乘客留下的。轿车不远处,扔着一个女人皮草帽,并没有人拾走。
  皇宫广场对面一幢幢建筑依然耸立,卧室、桌子、床、滴滴答答的时钟显露无余,爆炸掀开房屋前墙。接受陛下任命出任临时市长飞抵圣彼得堡当天,城中大半建筑都是如此凄惨。尽管如此,人们依然生活其中,在战争面前,俄罗斯人表现出超乎想象的坚韧。
  炸毁的房子里没悄然无声,“附近有许多防空洞,他们应该早躲进防空洞了。”耶米拉达夫自我安慰,作为市长必须要对圣彼得堡民众安危负责,自由的信心并不能抵挡火箭袭击。建筑前,消防队员井然有序的工作,救护队围着废墟神情漠然的寻找。耶米拉达夫心中感叹,帝国虽解放了彼得堡,但社工党对俄罗斯的破坏却不是旦夕可以消除的。
  皇宫外衣着华丽的哨兵纹丝不动地站岗。曾在皇家近卫军服役的耶米拉达夫知道,身着旧式制服的卫兵,并不是花瓶,而坚韧、训练有素的士兵。汽车来到皇宫,抬头看到皇宫几扇窗户被炸掉,耶米拉达夫脸色煞白,尽管灯火通明的皇宫内见不到异状,但耶米拉达夫并未放心。
  沙皇全木书房,除白石壁炉,以褐色为主,肃穆庄重。彼得轻抚书桌,幻想外祖父和历代沙皇在此处理公务的情景。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彼得的遐思,见到耶米拉达夫,彼得喜笑颜开,“耶米拉达夫,我的朋友,你在圣彼得堡的工作为您和帝国赢得声誉。”
  走到皇储面前,耶米拉达夫恭敬行礼,“皇储殿下,安德烈司令官希望您去地下室躲避。”
  “躲避德国轰炸?完全没有必要,希特勒都不担心炸弹,我为什么要担心?”彼得不以为然。彼得从未像现在踌躇满志,收复了欧俄,解放遭受奴役的苏联人民,尽管仍有大片国土被德国人占领,但很快就会得到解放。
  “皇储殿下,您的安全胜过一切。”耶米拉达夫礼貌的坚持。耶米拉达夫是皇储军校同学,但从不以皇储朋友自居,反倒更加谨慎。
  “而且,我的兄弟呢?”只有在朋友面前,彼得才会提及兄弟。弟弟尚为俄罗斯在战场上厮杀,自己却要躲避德国人的炮弹。
  “殿下,你们身份不同,您是俄罗斯帝国皇储,俄罗斯感激他们的牺牲与付出,但不能置皇储于险地。”耶米拉达夫静静的回答。
  两星期前,一家俄罗斯帝国报纸披露,中国总理长子在前线打仗负伤的新闻。为了解放苏联,中国已经牺牲十万官兵,其中包括三名部长的儿子,一位国会领袖的儿子。现在,总理的长子在战场上负伤,更让民众大吃一惊,对于铁杆盟国,俄罗斯铭感五内。
  想到弟弟,彼得黯然失神。作为帝国皇储与大哥,自己都有责任为他授勋。
  “我准备去察尔津。”
  ……
  火机弹开时轻脆的声响,在废墟中回荡。司马翰墨望着街道上清理废墟的人们沉吟不语。察尔津已经被战火蹂躏的残破不堪,曾经百万人的大城市一片废墟,数十万俄罗斯难民栖身中俄慈善机构提供的简陋防寒帐篷中瑟瑟发抖。团长身边的方略直打寒战,车座旁摆着一根拐杖。三星期前,要不是方略反应及时,两人早已魂归忠烈祠了。
  伤未痊愈的方略接过团长点着的香烟,牙床哆嗦使香烟上下抖动。
  “方略,谢谢你。”香烟入肺的辛辣让司马翰墨感觉极为不适,因少年时看到母亲和姨娘对父亲吸烟的指责,直致现在他都没有学会吸烟,只是偶尔尝试。伸出手臂拍打方略时,牵动肩膀上的伤痛,司马翰墨倒吸口冷气。
  冷!被团长从医院拉出来的方略并不认为废墟有什么留恋。23天前,两人就是在此处受伤。在不远处半塌的墙下,一发迫击炮弹落在距团长只有米远的地方,如果再偏数尺,就会击中墙壁,形成空爆。即便把团长扑倒在地,恐怕……想到那天的遭遇,方略还有后怕,幸好团长没事,否则自己会成为特勤局历史上失败第一人。
  听到团长道谢,方略勉强一笑,“团长,应该的,都是自家弟兄。”
  “恐怕并不是这么简单。”想到攻下城市的代价,司马翰墨黯然神伤。自从彭得华出任第六集团军司令,527师便成为第六集团军主力。担负起察尔津市攻坚任务,导致伤亡惨重,以15%伤亡代价攻克察尔津,向外界昭示,中国军队并不是只会依靠武器的军队,还有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
  但实际情况是,如果不是因为自己,527师里就不会有如此多老兵和雏鹰,不可能在短期内成为精锐,也就不会成为攻坚主力,兄弟就不会伤亡惨重。
  “你看过报纸了,是吗?”方略点点头。
  三天前,俄罗斯战地记者在野战医院采访时,发现团长躺在病床上。那名俄国记者过去一直专注皇室报道,曾在皇储私人聚会上发现团长身影,尽管当时照片被没收。但俄国安全部门并没有抹除他大脑中的记忆,显然他清楚团长身份。对记者而言,发现中国总理长子、皇储弟弟在战场上身负重伤,无疑是个大新闻。
  过去多年,总理长子去向一直模糊不清,所有人都知道他在军中服役,但没人知道在那个部队。记者自然不会放过如此大新闻。俄罗斯记者采访团长半小时后,拍了十数张照片,甚至成功窃取了团长的钱包,钱包里有团长和妻儿拍的全家福,照片就是铁证。团长鲜少出现在新闻媒体面前,但他的妻子穆晴却是知名的千金。
  前天,先是一家报纸报道中国总理长子身负重伤的新闻,随后,国内和俄罗斯所有报纸都对这个新闻作了报道,曾经不怎么引人注意的察尔津,吸引了国人的注意力。原本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及乌拉尔等地的记者纷纷赶到察尔津,赶到野战医院采访团长,尽管团长提前出院躲在军营中,但并不意味着记者们会放弃。
  “方略,你是奉命保护我的,是吗?”将烟头按灭,司马翰墨直视方略。尽管部队中很多人面对记者时,都装腔作势,装做一无所知。但司马翰墨知道,他们一直在竭尽全力保护自己,而不是全然不知情。
  “战场上,兄弟之间守望相助,理所当然,并没有谁刻意保护谁,如果我是保护你的人,我就不可能准许你上战场。就像师长,明明知道你的身份,但没有拒绝命令。如果他愿意,完全可以拒绝司令或向方面军司令提出申请,要求527师回避,但他没有……”其实方略明白,师长之所以同意作为主攻部队,并不是热血沸腾而是无可奈何。如果少爷真阵亡了,师长只能跟着阵亡以谢天下了。
  “守望相助?没有你们保护,我早死了,国会要授予我勋章。彼得也会来为我授勋,很多人看来,我得到想要的,用报纸上的话说,我已经证明了自己,父亲会为我感到欣慰。如果我不是总理的儿子,国会会授予我国光勋章,还有俄罗斯的安德烈·佩尔沃兹万内勋章吗?”司马翰墨并没有因获得中俄两国最高勋章而感到高兴,反而莫名的懊恼和惆怅。
  “团长,还有韩国、越南、泰国、兰芳等几十个国家争着要授予你勋章。”方略笑道。打从团长照片出现在报纸上。一大堆国家急着要给团长授勋,一夜之间团长成为自由战士的象征,就像伊拉克总理在报纸上所说:“我们不知如何表达敬意,伊拉克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曾经有一个青年抛弃安逸的生活,不远千里不顾危险,为给伊拉克人民的自由而战。”
  “那不过是一堆铁片,我还是喜欢这枚。”从口袋中取出一枚二级忠勇勋章,这是自己在医院醒来后获得的第一枚勋章,亦是唯一属于自己的勋章,它才是真正的勋章,其它无非是点缀。
  “无论你是否喜欢,都必须退役,总之,你得到了需要的,是时候离开军队了。”帐篷内冷冷的话语,令弥漫药味的帐篷内温度骤降。躺靠在病床上的张陕望着元帅,元帅此次前来,不只是让自己离开部队那么简单。上次元帅察尔津,自己还在昏迷中。苏醒后就知道,该来的总会来。
  张陕满面苦笑强用左臂撑起身子,“元帅,我们的忠诚并不输于你和其它任何人。”张镇国猛然回身盯着手臂被炸断的张陕,他做的事情不可接受。愤怒不是针对翰墨受伤,而是得知真相后的震惊与伤感。张陕和某些人将军队变成工具,最令人震惊的是参加游戏的不仅有张陕,还有总参、调查局、财团、复兴党等多方面力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