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6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4/730

  “正义事业的耻辱。”一条条横幅出人意料的出现在共和广场上,高举横幅进行抗议的有黄皮肤中国人,也有波裔中国人,甚至德裔、俄裔等欧裔中国人。发生在华沙的大起义和华沙诡异的变局,让大家惊诧的同时,感到耻辱。尤其些黄肤、黑发、黑瞳的中国人更是如此。
  曾几何时,自由、正义、民主与独立中国引以为傲的,成为人们的信仰。大家坚信,光荣且伟大的国防军,为亚洲带去独立,现在势必也将为欧洲带去解放,甚至颇为自得地说:中国将给欧洲带去自由。而此时,华沙的闹剧,让大家大失所望。利益,一切源于利益。
  尽管中国只有数万波兰裔移民,但华沙起义爆发,发生令世人倍觉诡异一幕后,波兰移民为祖国呐喊呼吁,在报纸上指责俄罗斯人借刀杀人。尽管俄罗斯帝国驻华使馆公关部门和中央政府舆论监控部门竭力辟谣,但风暴还是在代号“风暴”的华沙大起义后,在距离华沙数千公里的中国上演,华沙枪炮声依旧,西北和多座城市抗议声此起彼伏。
  “国防军正在努力与俄罗斯军队协调,对华沙起义者提供支援。我们愿意为赢得自由发动起义的占领区国家人民提供最大限度援助,但受限天气原因和德国空军反击,提供支援有限。截止5月15日,中、俄、波空军运输机部队已经向华沙空投456门迫击炮、1545支反坦克枪、4865支自动步枪、步枪和机枪,385万发子弹,还有其它军用物资及860吨食品。为支援起义者,中俄波空军损失175架运输机,飞行员跳伞后,像普通士兵一样拿起武器与德国人战斗。”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表情严肃的向外界公布三国向起义者提供支援的情况,还有大量照片佐证。面对外界指责,国防部用实际行动回应。
  “国防军坐视德军屠杀起义者的谣言,都是不真实的,我们不得不怀疑敌对或别有用心国家散布谣言的目的。”新闻发言人将矛头对准其它国家。
  “中俄波空中运输机部队在起义后第二天,开始向华沙空投物资,与之对应的是,时至今日,英美两国不仅未向起义者提供任何支援,而且华沙起义爆发后,在最需要波兰伞兵旅出动之时,英国却以运输手段不足为借口,扣下伞兵旅。两天前,波兰伞兵旅全体官兵绝食24小时,抗议盟军对华沙起义支援不力。”
  “长官,请问中国空降兵在什么地方?中国空降兵不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最精锐的部队吗?为什么中国空降兵至今未投入华沙。”一名欧裔记者挑衅,看来是位英国记者。
  “长官,根据消息,维斯杜拉河对岸的中俄联军为什么未向起义者提供火力支援?就距离而言,联军直接炮火支援应是最有力的支援。”
  “先生,回答问题前,提醒你注意新闻发布会秩序,至于你提的问题,从5月1日至今,中俄联军累计向华沙德军控区发射107万发炮弹。情报部门获得大量德军日记及报告副本,均提到遭受到毁灭性的炮击。中国从未停止对华沙的炮击。当然,因无法获得引导,炮击精度有限,但炮击的确起到支援起义者的作用。”新闻发言人微笑着回答。
  “长官,你好,我是共和时报记者,国防空降兵是否有空降华沙的计划?什么时候空降拯救华沙起义者?”
  “对不起,这是军事机密,但国防军会一如既往支援起义者。”
  “长官,一直以反应迅速著称的国防军为何至今未对华沙起义者提供实质性帮助,并制定支援计划?比如越过维斯杜拉河。”
  “华沙起义者从未将起义计划告知国防军,情报滞后导致中俄联军与起义者存在勾通问题,至于越过维斯杜拉河,这属于军事机密。”
  “长官,我是美联社的记者,中俄联军为何在维斯杜拉河停止进攻?”
  “对不起,这是军事机密。”在场中外记者,显然没有停止提问的意思。大家要的不是托词,是希望国防军立即行动,证明中国并不是见死不救。
  “起义者用左轮手枪、汽油瓶作为武器,跟坦克、飞机、大炮搏斗。华沙妇女,在枪林弹雨下护理伤员,传送信件。在倾塌的地下室制作食品。她们安慰垂死者,减轻他们的痛苦。孩童还在冒烟的废墟间安静地嬉戏,这就是华沙人民。”共和广场上,播音员一遍又一次遍转播翻译成中文的波兰人的呐喊。
  尽管时至黑夜,但抗议的人们,手持点燃的白烛,静静站在广场上。一支支白烛放置在广场中央,烛光绘成一幅波兰地图。立于窗前,司马清楚看到共和广场上的烛光,抗议民众绝大多数不是波兰裔移民,而地道中国人,之所以抗议,是觉得华沙丑剧,玷污共和中国声誉,大家要向世人证明,中国绝不会抛弃正义与自由。
  司马颇为无奈。三十一年来,中国变化有目共睹,但为他国之事与已国之名示威,尚属首次。广场上的烛光令司马颇为熟悉,同时过去主导中国舆论的电视台上常看到一句话,在耳边响起:人民在进行反战示威。司马感慨不已,感慨中带有骄傲,因为这是抗议本国政府在他国军事行动,抗议中体现了大国的责任与骄傲。
  政府或许会无视抗议,因为政府必须坚持既定的海外战略。但司马却不会无视华沙和波兰,尤其在华沙起义后。
  “华沙……”望着烛光绘成的波兰地图,司马知道在地图中一点,灯火早已熄灭,波兰人民正在进行悲壮的,决定国家存亡的起义。起义从开始,俄罗斯人就不愿援救,而中国同样保持沉默。
  只有亡国之人才知道做奴隶的痛苦,也只有亡国之人才知道自由的可贵。波兰人不甘心做德国亡国奴,难道就愿意做俄罗斯顺民吗?自由对亡国波兰人的重要,又岂是不曾亡国的幸运者所能体会的。溺水者,即使一根微不足道的稻草,他也会紧紧攥住,乞求奇迹出现。华沙起义不就是窒息在亡国痛苦中波兰人的一根救命稻草吗?
  华沙起义是绝望的反抗。俄罗斯人占领已成定局,复国无望,与其屈辱的活下去,不如光荣的反抗侵略者而战死。起义者用这种方式追随祖国注定无法恢复的独立和自由而去,也算尽到了爱国者的责任,问心无愧了。假如起义牺牲者泉下有知,看到战后苏联控制下的波兰情景,大概会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欣慰。
  如果说华沙起义是投机,有谁见过用生命为代价的投机?二十万人死亡,为了宣示一个民族不甘心做亡国的决心。二十万生命啊!其中有国民军、人民军、更多是不甘心做亡国奴的普通波兰人,是什么令他们视死如归?不是一党一派利益,是祖国、自由。如果说这样的人是投机者,什么算爱国者呢?
  “不自由毋宁死!”对爱国者从来不只是口号。
  或许不喜欢波兰流亡政权,但司马却必须正视为自由而起义的华沙人民。
  “未来波兰是独立、自由、民主且强大的。”念叨对波兰人的承诺,司马知道能给予的不只是承诺,中国不需要苏联式的卫星国,中国需要政治上的绝对影响,但俄罗斯,更倾向于卫星国,完全受到俄罗斯控制的卫星国,以此来换取未来西方走廊的安全。
  “总理,在东欧问题上,我们对俄罗斯作出太多妥协。现在俄罗斯,像力量急剧膨胀的巨人,急欲重树权威,波兰就成为俄罗斯重返欧洲的牺牲品。”国家战略研究所的警告让司马警醒,国家战略研究所和深蓝公司力主,中国要在波兰最需要的时刻,主持正义,毕竟波兰是中国进入欧洲第一站,中国需要用波兰向世界表明,中国对欧洲的态度。
  “欧洲人对于中国的进入,充满警惕。尤其华沙起义后,所有欧洲流亡政权及地下抵抗力量,都在审视中国对起义的态度。如果中国站在俄罗斯一方,牺牲波兰,那么未来我们必定失去欧洲对中国的好感和信任,当中国叫嚷将为欧洲带去自由与正义时,却在华沙起义中沉默,对起义者见死不救,是对中国声誉和正义事业的玷污。”
  国务院顾问、外交部等多个部门警告,动摇了司马建立可控波兰的决定。
  “战后欧洲需要俄罗斯,中国也需要俄罗斯与欧洲,但不是为其中一方利益,牺牲中国欧洲利益。在华沙起义上的态度必须谨慎,否则,对声誉影响,将是数十年无法挽回的。我们要么以解放者身份给欧洲带去和平与自由,要么就以占领者身份去欧洲构建势力范围。”
  吐出一口香烟,双臂怀拥于胸前,司马在办公室内走动。皮鞋踩在精美的突厥斯坦地毯上,未发出一丝声音。地毯如同突厥斯坦,永远无法摆脱中国操控。作为第一类邦联成员,突厥斯坦实际上是享有高度自治的省份。二十五年如一日同化式教育、世俗化教育及近两千万华裔移民,早已将突厥斯坦改变,所谓桀骜不驯的山地民族,早已臣服于共和旗帜下,在突厥斯坦中国悄然无声的完成全面控制。
  “必须警惕俄罗斯的野心,毕竟俄罗斯不是个小国,它拥有1.7亿人口和上千万平方公里土地。随着欧俄收复,俄罗斯的野心会随之膨胀,中国必须要巧妙的让俄罗斯人明白中国的态度。避免过份刺激俄罗斯同时,又能确保波兰独立。波兰排俄性及排德行,使得中东欧局势处于微妙的平衡中,波兰为确保独立性,将不得不依赖中国的支持。”
  波兰或是如此,欧洲呢?中国需要受中国控制的欧洲。中国显然不可能像美国人,用极权主义阴影威胁欧洲,从而创建与苏俄对抗的军事经济集团。中美国也有共同点,都高举自由民主大旗。美英在欧洲有天然优势,欧洲各国流亡政权大都建于伦敦,情感上更倾向美英,而非亚洲的中国。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建立属于中国的欧洲,无异痴人说梦。
  “难啊!”无奈地摇头轻叹,司马紧抱双臂,闭上眼睛思考。怎样才能让欧洲人心甘情愿跳上中国战车呢?现在,中国和美国非常相似,都希望在欧洲组织听命于已的军事集团,中美政客虽然颇多分歧,但在输出价值观上如出一辙。首先树立捍卫自由和平的高大形象。实在高大不起来时,先污蔑对手。
  尽管两国已经签署停战条约,甚至签署准同盟条约,但两国宣传机构却在不遗余力抨击对方,以彰显自己的高大形象。但美国不是苏俄,中国面对的美国并不像另一个时空中美国面对的苏俄,另一时空中苏俄非常捧场,其作为即使让顺从他的人也胆战心惊,于是两只癞蛤蟆选美,美国凭借少几个疙瘩胜出,但现在,两国疙瘩半斤八两。
  甚至中国疙瘩反倒多一些,毕竟中国夺走欧洲人的殖民地,而且在欧洲人心目中,同根同种的美国人显然比中国人可信。正因如此,根据中俄联军司令部计划,在欧洲,每解放一个地区,就应由中俄共同管理,直到由人民自由选举为止。换句话来,中俄联军司令部将直接担负欧洲的军事、行政、民事权责。
  这是在流亡政权不可信前提下的无奈之举,两国民政官员管理解放区的同时,两国情报界展开通力合作,以便在未来创建一个听命于中国至少是受中国绝对影响的政权,但仍有局限性。
  “总理,我们一直置力向世界输出中国价值观,但中美价值观重叠,最终造成,中国在意识形态上与美国角逐的局面,因利益中美国冲突无法避免。”
  “我们给欧洲带去自由,但之后呢?流亡伦敦的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希腊、丹麦、挪威、波兰、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流亡政权都会返回祖国,在我们保护下,自由选举成为独立国家,而中国却在付出血的代价后,一无所获。除非能为欧洲国家制造出威胁更大的敌人,否则,欧洲很难建立起听命于中国的政权。”
  敌人,所有报告中,都提到这两个字。只有为欧洲树立一个强敌,中国才有机会在欧洲启动援助计划,完成对欧洲的经济控制,进一步建立听命于中国的欧亚联合安全体系,但选择谁为敌人呢?司马走到地图前,仔细审视世界地图。欧洲亡国破落户唯一敌人是德国。即便中国击败德国解放欧洲,他们同样会担心德国重新获得武装,并再次强大,德国威胁会令欧洲小国在建立联合防卫体系上一拍即合。
  但一群破落户组织起来形成体系不符合中国利益,而且体系是以德国再度崛起为防卫目标,不符合未来中国对德国改造的考虑。中国打算建立中国主导的全球战略体系,如何把西欧联盟纳入全球体系需要中国动脑筋。强迫不利于树立中国价值观,与其愿者上钩,不如周瑜打黄盖。但想让他们自愿挨打,必须树立一个实质性的敌人。
  另一个时空,美国选择了苏俄,在这个时空,中国能够将美国定位成欧洲的敌人,自由的敌人吗?
第306章
牺牲品
  “中国目的,是利用战争实现控制世界经济的野心,并且尽可能扩大优势。但中国善于把自己打扮成天使,就算大家看出他是个头上长角的‘天使’,它也会振振有词。当它决定赤膊上阵时,唯一借口就是中国国家利益,并以此为借口,蛮横的一口通吃。”《华盛顿时报》,1946年5月5日,《长着撒旦犄角的正义天使》
  伦敦,大英帝国心脏,曾经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世界。此时,早已不复当年日不落帝国风采。数十道橘色流星划破伦敦夜空,刺耳的防空警报打破深夜沉寂,拖长长火尾的V2导弹飞向伦敦市中心,随着一阵阵沉闷的爆炸,死神一如既往光顾伦敦。两年前,9月8日,第一枚V2导弹落入伦敦。德苏和约签定,以炸促降成为德国新的对英作战目标。
  德国没有庞大的战略轰炸机群,战争初期构自中国的轰炸机,早耗损一空,V2导弹成为德国最有力的武器。超音速V2导弹是德军王牌,也是英国的噩梦,此前,英德尚保持绅士风度,交战中约定俗成,互不炸两座大学:德国不炸牛津、剑桥,英国不炸海德堡、图宾根,但是V2导弹袭城战中,大学城同样无法幸免于难。
  短短几周,伦敦每个街区都受到飞弹袭击。以克罗伊登区为例,一天之内,就遭到8颗飞弹袭击,但这还远未达到高峰。1943年10月,希特勒下令生产1.3万枚V2导弹,用于攻击英国,报复英美联合轰炸机部队对德国的轰炸。而在1946年2月,德国和德国占领下欧洲,每月可以生产6000枚V2导弹。
  每天,德国设于法国及荷兰的数百处导弹发射阵地,不间断向伦敦以及英国其它大城市发射导弹。随着V2导弹生产技术改进和缺陷修复,V2导弹发射失败率,巳轻从最初50%下降至不足10%。在46年3月最顶峰时,一天之内超过800枚导弹落入伦敦城内,人类史上第一次导弹袭城战给伦敦市民带来的心理打击无法衡量,整个城市陷入恐慌。
  一个人晚间回家,心里惴惴不安,担心家人与自身安全。妻子整日在家驻守与子女呆在一起,也无法肯定丈夫能否安然返家。恐惧在英国漫延,尽管英国仍在坚持,但却也是勉力维持。天空中不断传来刺耳的呼啸,雷鸣般的爆炸和凄厉的呼喊,成为伦敦人生活伴奏曲,伦敦人在轰炸下苟延残喘。
  颤抖的地下防空室内,电灯时灭时亮,天花板不停颤抖。对此,丘吉尔习以为常了。每次轰炸结束后,这个叼雪茄的英国人,就会站在大街上,向废墟中抢救财产的人伸出V字手势,高呼英国人势必粉碎德国人的轰炸。但在轰炸时,这个号称英国意志最坚强的人,与最胆怯的人一样,也只能躲在地下室内。
  “告诉波兰人,他们在做梦。”丘吉尔斩钉截铁毅然拒绝波兰流亡政府要求把波兰空降旅派住华沙的请求。英国花了3年时间组建特种伞兵部队,表面是配合波兰本土军抵抗运动,但实际上,英军想把它调上正面战场,弥补英联邦军队人力不足。而波兰军总部则坚持要把这个旅空投到波兰本土作战,显然与英军指挥部本意相违背。
  丘吉尔拒绝,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虽然在澳大利亚被中国人横插一杠,但美国人显然意识到欧洲的重要性。但现在,即便一切都顺利,英美登陆法国也要等到年底或明年年初,甚至可能更晚。过去7个月,中国人推进了多少英里?”丘吉尔问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伊兹梅尔将军。
  “一千英里以上。”伊兹梅尔将军对中俄联军高速推进叹为观止。
  在中俄联军陆空一体化大纵深进攻下,无敌的德国军队变成童子军,根本无力抵抗中俄进攻。
  “现在东线,每个德国士兵需要应对3个中俄士兵;1辆德国坦克需要应对4辆中俄坦克;1架德国飞机需要面对10架以上中俄飞机。在绝对兵力和技术装备优势下,德军溃败无可避免,希特勒的末日到了。”丘吉尔听到到希特勒末日时,脸色舒缓许多。
  希特勒的愚蠢和中国人的反攻,拯救了大英帝园,将大英帝国从不名誉的和谈边缘拉了回来,最重要是,丘吉尔不需要承担和谈带来的耻辱。但另一方面,丘吉尔对中俄联军深感恐惧,即使面对德国人重兵压境,丘吉尔亦未曾恐惧。丘吉尔恐惧是因为他看到未来,欧洲甚至大英帝国处在中国魔爪下,遭受中国奴役,欧洲文明被野蛮的东方文明毁灭。
  “希特勒末日到来之时,亦是欧洲未日到来。”丘吉尔感叹。
  “华沙关系欧洲而已,自从那个该死的黄皮猴子在韩国发表为欧洲带去自由的演讲,各国流亡政权便态度暧昧。”提到有奶就是娘的流亡政权,丘吉尔愤愤不平。流亡政权曾仰英国鼻息生存,现在,在英国和中国尚处战争状态时,却纷纷向中国抛媚眼。甚至派出代表到中国,寻求帮助和支持。
  至于英园曾经给予的帮助,在中国解放欧洲的现实面前,不值一提。甚至捷克流亡政权正在考虑将流亡政府迁往中国,如果不是英国及时制止,他们已经付诸行动了。捷克人曾经被英法出卖,尽管中国在那次会议上保持沉默,但捷克人认为,中国人的沉默实际上是无能为力的表现。
  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所谓正义事业、自由意志,核心仍是利益。英国之所以接受流亡政权,给予其办公场所和领导人居住地,帮助他们训练、武装军队,同样是为了利益。纠集一帮小兄弟就是用来证明自己的正义性,现在,小兄弟为了自身利益,正准备抛弃给予他们无私支持的英园,这显然不能被英国坐视。
  “波兰不同于欧洲其它国家,尤其中国盟友俄罗斯,绝不会接受强大的波兰,正因如此,俄罗斯才会索要东方边界。尽管波兰已经做好牺牲东方边界的准备,但贪婪成性的俄罗斯人显然不会满足于此,他们需要受俄罗斯支配的波兰政权,而不是一个对俄罗斯持敌意的波兰。”丘吉尔放下雪茄,看着伊兹梅尔将军,脸上露出笑容。
  “波兰人发动华沙起义,就是为了和俄罗斯人争夺政权,确保流亡政权地位。但显然与俄国利益直接冲突,为保障盟友利益,中国只能牺牲波兰人,所以,才会出现中俄停止进攻,坐视德国人屠杀华沙的局面。华沙成为俄国利益的殉葬品,华沙的牺牲会令各国感到恐惧,必将导致流亡政权倾向英国,而不是中国人。”丘吉尔洋详得意地说道。
  英美拖延支援华沙,并不是运输因难和天气原因,就是为让华沙成为毁灭中国声誉的铁证,让欧洲看到,为达到奴役波兰的目的,中国人不惜牺牲华沙,有什么比数十万条波兰人生命,更具说服力的?华沙被德国人夷为平地,数十万波兰人惨死,中俄会顺利占领华沙,但也让欧洲各国看到中国真面目,所谓民主、自由、正义不过是行奴役之实的遮羞布而已。
  政治永远是丑陋的。听到首相得意洋洋的话,伊兹梅尔将军想到这句话,同时在内心深处为华沙民众感到悲哀。为了政治目的,华沙被东西方世界抛弃了,中国人为了俄罗斯,而英美则是为了丑化中国人,最终承受一切苦难的只是无辜的波兰人。
  “为了利益,为了英国利益,也只能如此了。”丘吉尔淡淡地说。
  大英帝国利益至上的丘吉尔,认为牺牲华沙是必要的,但对数十万华沙人生命,丘吉尔亦感到难以承受,但凡拥有良知,就不会默视无辜生命的牺牲。
  “为利益也好,欧洲自由也罢,世界会永远铭记华沙人的殉难。”丘吉尔沉重的补充,“50年后,享受自由的欧洲人会感激华沙人的牺牲,同样会感激我们的决定,我会亲自到教堂为华沙人祈祷,他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
  5月13日,冯·巴赫赶到华沙城,亲临一线坐镇指挥。起义军与德军阵地犬牙交错,华沙陷入混战。德军利用起义军缺乏统一指挥的弱点,有条不紊发起反击。在重型武器、装甲车、坦克和火焰喷射器帮助下,华沙起义者被压制。尽管河对岸俄罗斯第三集团试图击退华沙东北部德军,但十万德军毫不示弱,双方在华沙东部展开鏖战。
  波兰第一集团军一部登上维斯瓦河西岸,起义军就据守在离河不远的华沙南部和北部。从5月16日至20日,俄罗斯近卫军总共有8个加强步兵营突进华沙,但因维斯瓦河仍掌握在德军手中,俄军坦克和大炮等重装备运不过河,波兰第一集团军的攻坚能力受到极大影响。到5月23日,波兰军队伤亡惨重,死伤达6764人,不得不暂时后撤。
  中俄联军反攻令希特勒不得不把更多精锐部队投入东线,华沙起义给纳粹带来巨大麻烦。气急败坏的希特勒下令,把华沙从地球上抹掉。法西斯纳粹开始对波兰人血腥残杀。为镇压波兰人反杭,希特勒不顾弹药紧缺,极其残酷的、分步骤的进行炮轰,最后将华沙夷为平地。
  甚至使用“多拉”巨炮。这种超重型火炮能穿透1米厚的钢板和2.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墙,每枚炮弹重7.1吨,推进燃料重1.8吨到2吨,在高强度炮击中,城中绝大多数建筑毁坏,全城俱为瓦砾。
  “我会亲自为你们祈祷。”跪在废墟中,神父望着少年喃喃念道。此时教堂里,挤满没有逃走、没有死亡的人,麻木的寻找上帝庇护。他们曾经与每个华沙人一样,赤手空拳向德国人发起进攻,正像一首诗篇中所说,“如果没有武器,我就用拳头、牙齿撕咬侵略者的肉体……”英勇之后,面对德国反攻,盟友无视,亲人牺牲,大家已经绝望。
  德国人用坦克、大炮反攻,他们就用砖块、棍棒反击。教堂顶部被炮弹炸开一个大洞。教堂就像一座收容站,地板上,担架上,躺满受伤的华沙人,痛苦的喘息。起义后,他们已经和德国军队战斗一个月,武器简陋到只有棍棒,但每个波兰人都英勇顽强,发誓战斗到最后一人。
  “海佳,你们不应该上战场。”躺在毯子上白发苍苍的老者,看着留金色短发的女孩,颤抖地说道。
  “如果你们都死了,谁来重建波兰。”腰带上别着一枚手榴弹的金发女孩听到老师的话,漂亮的脸蛋上露出惨淡坚韧的笑容。
  “老师,如果我们失败,波兰就不存在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4/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