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6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6/730

  “战争时期,任何变化都可能发生,国内应该有足够意识。”韩杰森耸耸肩。出马德里,汽车拐上一条铺碎石的乡间土路,车子停下,法国人打开车门下车。
  从口袋里掏出一包烟,点燃吐出一口烟圈,叹口气。
  “韩先生,我相信你已经得到情报,不是吗?”一路上韩杰森的太极拳让他感觉异常无力,这或许正是中国的成功之处。吸烟的法国人望着下车的韩杰森,中国情报机构一直是各国情报部门心腹大患,是世界上最出色的情报机构,如果说中国没有获得情报,显然是对他们的侮辱。
  即便如此,他仍然在和自己左顾言他,之所以与其接触,实际上是来自伦敦,戴高乐将军直接下达的命令,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必须与中国建立最直接的联系,在特使秘密造访中国之前,必须要首先建立一个联络渠道。现在,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正处于极为微妙的状态,甚至可以说正处于一场危机之中。
  “美英对中俄联军在欧洲的军事进攻,都感觉到实质威胁。美国不惜调整太平洋战略部署,以便将更多军队和设备调往欧洲。”
  “是的,美国显然意识到欧洲的重要性不是吗?也许法国可以很快获得解放,而你很快就会作为英雄重返法国。”表面上未流露出任何异样,韩杰森恭喜面前的法国人。
  “联军愿意看到盟军反攻欧洲大陆吗?”
  “盟军在意大利北部的进攻不是势不可挡吗?”尽管两人接触了一个小时,但双方都没有回答对方问题的意思,至少韩杰森并不愿意主动回答对方的问题。
  “意大利北部山区的战斗是势不可挡,正因如此,欧洲局势才会发生改变。”法国人直视韩杰森,希望韩杰森抛弃职业习惯。
  两人在职业上的习惯导致两人都不可能轻易相信对方,但他认为自己已经带有足够的诚意和坦诚来到韩杰森面前,现在需要韩杰森表现出坦诚了。
  “欧洲局势早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你我都清楚,现在,德国实际上正处于苦苦支撑的劣势,战争越打越原始,战争很快就会结束。”面时对方目光,韩杰森第一次给出肯定的答案。
  法国人笑了,褐色眼睛眺望远处田野。
  “所以,盟军司令部必定会加快行动。韩先生,也许某一天,联军将会与盟军在某座欧洲城市会师,不是吗?”
  “到那时,全世界都会为胜利日的到来欢呼。”韩杰森心口不一地说。会师场面绝不是中国乐意看到的,中国为战争付出太多,中国必须要从战争中得到足够回报。
  “这是你们希望的吗?”法国人没有隐瞒情感,说话时带着不屑。
  对方的直截了当,让韩杰森明白,现在,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和眼前法国人的动作,证实了那个未经证实的情报,发现让韩杰森心中巨爽,正像法国人所说,欧洲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变化正在朝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问题在于,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以什么样的举动应对变化。
  “正如你所说,这并不是我们所乐意看到的。”第一次,韩杰森没有隐瞒真实态度。
  “韩先生,伦敦总部认为,我们之间应该展开有价值而真诚的合作,作为表达诚意的方式……”法国人手中出现一把钥匙,“马德里火车站,我想你一定会非常感兴趣,伦敦希望尽快获得中国回答。”
  从法国人手中接过钥匙,韩杰森猜出柜中秘密。
  “你必须明白,事情并非我等所能左右,我们只是信使而已。”
  “当然,信使先生。”递出钥匙,法国人上了雪佛兰,并没有邀请韩杰森,汽车发动,将韩杰森扔在旷野碎石路边。
  雪佛兰轿车驶离后不到一分钟,两辆中华轿车驶来停在韩杰森身边,第一辆车门打开,车里坐着几名受过严格训练的行动特工。
  “长官!”
  “马德里火车站。”韩杰森把钥匙交给下属,上了第二辆汽车。坐上车后,韩杰森露出得意的笑容,完全没有想到在展开行动前,法国人就主动上门,看来形势变化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微妙。
  “欧洲啊!欧洲!”望车窗外西班牙大地,韩杰森明白,在欧洲风云变幻之际,起决定作用的并不仅限于军事行动,外交情报各方面举动意义远超过军事行动。
第308章
不同的选择
  “亲爱的威利斯先生:在南美洲大陆漫游一年零六个月,我搜集到相当数量的第一手材料。足以得出结论,过去二十五年间,中国打入西半球南部的尝试取得罕见的成功。例如,智利在1940年时存在美国、英国、德国以及中国的经济力量,英国当时取得27%出口和23%进口额,中国只占20%和7%。但是,一年后中国出口增加到28%,进口增加到10%,英国出口下降到19.5%,进口下降到13.5%,英国遭到沉重打击。萨尔瓦多、危地马拉、秘鲁、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局面相同。即便南美各国对中国宣战,情况也未发生变化。自1938年开始阿根廷在南部大陆对华贸易中占据首位,阿根廷有几千家中国资本开办的公司。
  在中美停战,并与南美各国通过谈判恢复经济地位后,中国资本迅速增强。现在,中俄联军在欧洲势如破竹,纳粹德国灭亡指日可待。当今世界没有任何国家可以阻挡装备十八万辆坦克、二十九点五三万架飞机及千万吨舰队的武装起来的3350万中俄联军攻击。尽管白宫准备在欧洲斩断中俄帝国魔爪,但形势不容乐观。即使欧洲彻底沦入中俄帝国掌控,美国仍有太平洋、大西洋壁垒防线,美洲将成为自由世界最后阵地。如何固守阵地防止中俄帝国染指,对美国至关重要。正因如此,目前最重要问题是:您是否批准对分布在阿根廷、巴西、智利和巴拉圭的中国移民开展工作?允许的达到何种深度?
  现在,世界形势巨变,但华盛顿仍然存在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者。我曾向华盛顿建议,在中国试图建立横跨欧亚大陆集约化阵营时,美国必须优先考虑北南美集约化问题。同时务必加强英国力量,英国将成为战后,美国应对中国挑战的重要环节。尽管我个人更倾向,美国必须不计代价获得欧洲大陆的前进基地,但目前看,成功机会非常渺茫。
  华盛顿很多官员反对过多干涉南美事务,防止损害民主理想,这是美国立足基础。但面对中国人在世界范围内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必须考虑到,美洲已经成为美国最后的家园,拖延无异于死亡,白白浪费时间对我们至为不利。伦敦并没有袖手旁观,英国希望欧洲局势发生变化,使自由世界与中俄帝国达成平衡,但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世界都将注意力集中到欧洲时,展开保卫美国后院的行动,为遥远未来。盼复,同以往一样,您的建议对今后工作弥足珍贵。真诚的强纳斯·杰克,1946年6月15日。”
  坐在椭圆形办公室,杜威手持情报局提供的情报资讯合订本,仔细翻阅。过去几月来,第一次感到对事业的渴求,不是单纯为干点什么,而是奉献终生的事业,自由的事业。与自由事业划上反号的不再是希特勒,而是情报资讯中不断提到的中国。美国面对来自东方的威胁,不仅杜威显得无力应对,美国亦是如此。
  “中俄联军距离德国边境已不足五十英里。”希特勒即将垮台是个好消息,但想到中国人对欧洲的浓厚兴趣,杜威眉头紧皱,曾经强大的德国,面对中国人的进攻应对乏力。
  “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秘密派特使前往中国。”看到这份情报,杜威表情凝重,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和中国人接触,显然是个坏到不能再坏的消息。
  一直以来,华盛顿对领导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的戴高乐都深感怀疑。早在1943年,罗斯福就曾致电艾森豪威尔,美国政府不能容忍不受盟国最高统帅部指挥的机构控制法国军队,坚持统一指挥,可以用军事上协调加以解释。但罗斯福进一步提到,擅自组成政府或委员会,并坚持直到法国人民自行选择民主政府前,将统治法国的表态,美国不感兴趣。
  尽管杜威在很多观点上有别于罗斯福,但对戴高乐的不满却是共同的。虽然美国早就承认法国民族委员会,而且经过长期斗争和谋划,法国海外属地在戴高乐领导下团结起来,早已明确重新参战,戴高乐还成为法国抵抗运动公认领袖。但美国总统并不想给戴高乐一匹白马,让他骑回法国,成为法国的主人。
  “总统先生。”厄尔·沃伦国务卿步入椭圆形办公室后,轻轻致敬,坐到总统面前。
  “厄尔,你来了,见到情报汇编了吗?”杜威将手中情报汇编递过去。
  “法国特使已经到达西北市,中国报纸公开予以报道,显然两者都没有刻意隐瞒。”厄尔点头说道。
  “三年前,民族委员会成立时,戴高乐用与苏俄接近,打出苏俄牌来对付罗斯福,俄国比其它国家都更早承认阿尔及尔委员会代表法兰西。面对苏俄压力,当时华盛顿对戴高乐的野心非常警惕,最后仍不得不有限度的承认,此次无疑是故伎重演。”
  杜威点点头,戴高乐的计划非常精明,试图用与中国接近的方式,换取美国支持。
  “盟军最高统帅部对法国抵抗运动军事价值并没有任何信心,很难想象自由法国可以成为法国临时政府,戴高乐是在加重自己的筹码。”
  “是的,总统先生,正因如此,与维希政权接触是美国最有利的选择。贝当在法国拥有的声望戴高乐难以企及,他是在法国民众欢呼声中成为法国元首的。维希政权,是法国唯一合法政府,贝当元帅在参议院以569:80高票当选为元首,虽然四分之一参议员没有出席,但仍不妨碍合法性。”过去一月,美国在瑞士与维希政府代表举行多次秘密会谈。
  厄尔提到贝当时,杜威露出嘲讽的神情,曾在上次战争中拯救法国的贝当元帅,不过是德国人的傀儡。三年前,美国与维希多方接触,认为其不可能偏向纳粹阵营,于是制定在法属北非登陆的“火炬”计划。登陆过程中,大部分维希法国部队未经抵抗就放下武器,少数抵抗者也没给登陆部队造成麻烦。第二战场的成功开辟,使德国后门大开。
  但像对待投降的意大利、求和的匈牙利、独自退出战争的罗马尼亚一样,纳粹德国对维希法国实施军事占领。德国、意大利部队实施“安东”行动,迅速占领维希法国。维希政权寿终正寝。德国出兵占领法国南方时,许多法国人希望贝当离开维希,但他没有离开,柄持自己的原则:祖国受难时,不应该抛弃土地和同胞。这是贝当的个人悲剧。
  贝当完全成为愧儡后,仍执迷不悟。甚至写信给希特勒表示:占领当局有权改变法国法律。但另一方面,盟国清楚,贝当绝不可能与德国人合作,否则5年前签署停战条约时,也不可能建立秘密军火库,以备必要时组织可靠的军队。尽管德军入侵时,由于告密,大部分军火库被德军缴获,小部分遭哄抢,而且贝当及维希从未停止与盟国接触。
  “合法的政权机构在法国拥有的威信是戴高乐无法企及的。昨天晚上,在军事地图室,将军向我介绍了中国军队在欧洲的军事行动。从地图上看,中国军队分成ABC三个方向进攻,其中B方向,就是直捣德国本土。”提到昨天在军事地图室,关于欧洲局势分析,杜威脸上布满阴霾。
  “中国的军事行为,暴露了狼子野心。中国显然无意迅速彻底击败德国,德国维持欧洲军事占领,对中国至为有利,所以中国才会集中力量进攻德国北部,抢在彻底击败德国前,进入低地国家甚至法国。”
  “是的,总统阁下,中国人需要欧洲,而不是德国。中国有句古话,叫驱狼吞虎,正是此意。”厄尔用中国成语解释。
  “即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盟军在今年12月之前,受限物资装备,都没有能力从英国发动登陆战役,天气原因又会令登陆推迟数月。按照原定计划,盟军登陆时,欧洲已经悉数被中国所占领了。”杜威不无忧虑,军事参谋与幕僚曾多次提醒:中国控制下的欧洲,及被赶回美洲的美国的危险,即便美洲,同样被中国觊觎。
  “盟军在意大利进攻顺利,两月前,盟军越过波河,德军正向奥地利法国撤退……”沉默十几秒,杜威沉声道:“时间!”
  美国在欧洲大陆的军事行动,与其说战争,不如说是赛跑。尽管早在44年,美国就巳登陆意大利本土,墨索里尼遭软禁,却被德国特种部队营救,在北部成立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在德军支持下与盟军占领的意大利王国分庭抗衡。
  初时,德意联军只是苦苦支撑。而随着苏德和约签定,从东线抽调的大量德军一部分为进攻英国作准备,另一部分则被部署于意大利。面对德军反攻,盟军数度险丢罗马,甚至整个意大利。直到去年中德宣战,德军大规模调往东线,在意大利苦苦支撑的盟军才算松了口气,在德军力量削弱后,再次展开反攻。
  “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之所以抛弃戴高乐选择维希,目的正是为争取时间,和中国争取欧洲的时间,欧洲局势并没给美国留下充分的准备时间。为尽可能压缩战后中国在欧洲空间,美国必须做出选择。清晨,杜威和美国作出选择时,大洋彼岸令美国爱恨交加的中国,已浸于夜幕,繁华喧嚣的都市中的国务院大厦内,同样有几人面临抉择。
  “按照国际法,自由法国介于叛军和反政府组织之间。戴高乐虽成为抵抗组织公认的领袖,但叛国罪无法洗清。”司法部长舟冠升语惊四座,舟冠升2年前46岁就任司法部长。过去几年,大量新鲜血液加入复兴党决策层,所有观察家都得出结论,战后,中国政坛将面临变革。
  “先生,英美过去一直坚持,维希法国是傀儡政府,德国人的木偶贝当元帅亲自下令缺席审判戴高乐,所以,叛国罪判决是不公正,没有效力的,这种观点纯属狗屁不通。”舟冠升出人意料骂出脏话,包括司马在内所有人都一愣,诧异地看着素有:最具风度的共和部长之称的舟少山。
  “首先注意时间,戴高乐离开法国时,法德正在交战。其离开8天后,法国才签订停战协议。戴高乐被判刑,不是因为背叛维希法国,而是背叛他曾为之奋斗的第三共和国。稍有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当祖国还在与敌国生死搏斗时,身为陆军部次长、佩戴准将军衔、身负重任的戴高乐在没有征得同意情况下,只与辞职的总理雷诺打了个招呼,抛下本应为之鞠躬尽瘁的职责,逃亡国外,不是可耻的临阵脱逃又是什么?”
  “戴高乐解释是主和派贝当元帅上台组阁,坚决主战的他认为国内已经毫无希望,被迫逃往英国。据说戴高乐爱国热情强烈,生性好斗,鲁莽急躁的性格让他铸成大错。其实,大家都会有这种想法,自己倾注大量心血的东西被别人弄成烂摊子,任何人都可能一赌气拂袖而去。但那是普通人,戴高乐是政府高官军队领袖。人民选他出来,不是为了让他赌气,更不是丢下祖国叛逃外国。法国签订停战协定时,尚有百个师聚集在相对平静的南方,而且很漂亮地挫败了意大利的侵略,世界第四强大海军完好无损,北非殖民地进可攻退可守。停战协定只涉及被占领的北方,有军队、国土和愿意抵抗的人民,事情远远未绝望到一走了之的地步。更何况,戴高乐准将不是一走了之这么简单,他在别国发表演讲,公开号召本国人民放弃正在战火中祖国,到国外去为他个人的政治野心战斗,不过……”舟冠升侃侃而谈,讲出一番道理。
  司马忍不住哈哈大笑,不愧是学法律的出身,一上来,就把戴高乐的叛国罪名坐死。
  “其实,少山,也不能这么说,戴高乐毕竟是为了法国,当时法国被失败主义笼罩,离开是为了更好地为法国战斗。”罗臣伯替戴高乐打圆场,自由法国特使就在西北,总理还曾亲自予以接见,国务院已经准备支持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少山的一番话,无疑把戴高乐的叛国罪名坐实,共和中国岂不是与叛国者合作?
  “臣伯,就事论事而已,根据中国刑法,叛逃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公务期间擅离岗位,叛逃境外或在境外叛逃,危害共和中华国家安全的行为。犯本条规定罪责者,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担任重要职务者叛逃,携带国家秘密叛逃,叛逃后发表有损共和中国言论,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终身监禁直至死刑。掌握国家秘密工作人员犯本罪,依照上述规定从重处罚。请问,同样的事情发生于我国,我国法院给予的处罚,恐怕不仅仅是死刑,司法部会批准对叛国者追杀,不计代价。”
  舟冠升发表看法时,司马暗暗叫好,望向舟冠升目光中带有赞许之意,他提出的事实无法辩驳,正基于这个事实,戴高乐才会主动向中国抛媚眼,让司马看到分裂欧洲的机会。
  德军苦苦支撑,中俄联军在欧洲大地攻城略地,一路凯歌,让美英颇感威胁。英国人老奸巨猾,一方面坐视中国打击德国,另一方面又拒绝与中国签署和约,使得中国不能利用英国进攻西欧,甚至连舰队都不可能调往地中海。西欧流亡政权可能在中国军队到达前,利用地下抵抗组织争夺政权,导致中俄联军为他人做嫁衣。
  中国会像二战后的苏联,只得到东欧,最多加一个完整的德国。而为了完成夺取欧洲的目标,联军参谋部才会制定南北进攻,中间防御的冒险进攻战略,形成对德国的两面包围,把对德国本土进攻置于最后。
  “我们需要法国,最少半个法国。”司马微笑道。
  “半个法国?”
  “没错,半个法国,半个自由、民主、受人民支持的法国和半个独裁的法国。”
  端起茶几上的茶杯,闻着杯中铁观音的清香,尝一口清香的新茶,司马脸上笑容越来越浓。过去几天,他一直在思考,舟冠升的话坚定了之前的决定。分裂法兰西,用法兰西分裂将美国和英国定位成欧洲的敌人或自由世界的敌人。
  “美英为阻止中国占领欧洲,只有两个选择,要么从法国北部发动大规模登陆战,尽管美国从太平洋抽调大量舰艇,但很难满足战争需要。西线有185万德军,其中80万是经历过残酷东线战争考验的精锐部队。在意大利,60万德军,就差点把英美赶下海,何况近200万德军精锐。美英无法承受大规模登陆战的风险,发电机计划不可能执行两次。”
  司马眉飞色舞,“美英都明白,如果中国控制欧洲,意味什么。英美并不是在戴高乐和贝当之间选择,而是要夺取欧洲控制权。相比风险系数高的登陆作战,从法国南部进攻更符合现实,虽然面临交通问题,但只要占领尼斯,法国南部大门就向盟军敞开了,最重要是,在法国南部,只有30万德军。”
  “先生,那么,美国人为什么选择贝当?美国只需要调整进攻方案而已。”秦少峰疑惑的反问。刚当选复兴党副秘书长的他,秉承多听少说的原则,毕竟在这间屋内他是小字辈。
  “贝当作用非戴高乐所能比拟,法国人会选择一个叛国者为政府领导人吗?而且从国际法上来说,盟军对法国的进攻是入侵行为,贝当却能让入侵行为合法化,贝当从来不是德国的合作者。火炬行动时的不抵抗,土伦舰队自爆都是佐证。”司马耐心的解释。在另一时空,美国人同样不相信戴高乐和自由法国,诺曼底登陆后,美国人大吃一惊,法国早就把戴高乐和解放联系在一起,形势所迫,美国不得不屈服。
  “为了欧洲,美英选择贝当理所当然。扶持戴高乐是为对抗德国,选择贝当是为了尽快解决法国南部问题,与中国争夺西欧。这同样是贝当为法国赢得解放,挽回自己声誉的良机。维希政府官员,也可以借此保住性命与职位。孰不知,代价就是法国。”司马喜笑颜开,“对于我们,同样是机会。”
第309章
被强暴的自由女神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的种子,在它70年前诞生之日就已经埋下了。1870年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拿破仑三世的法兰西第二帝国倒台。法国议会决定通过制定宪法来确定政体。当时保皇党在645个议席中占据420席,共和派仅占145席。幸好,庞大的保皇派分为数个支派,互相倾轧,给共和派可乘之机。
  1875年1月,共和联盟在议会仅以1票优势通过共和制宪法,确定法兰西实施共和制,最高颌导人为总统,内阁向总统和议会负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仅仅依靠1票优势建立的共和政权从来就没有获得国内各个政治派系的尊重。第三共和国的历史书中,唯一,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词汇就是“团结”。
  国内不计其数的保皇派、法西斯主义者、军人独裁爱好者和共产主义者,认为共和制度是让人厌恶的装饰品,不值得抛头颅洒热血誓死保卫。要不是议会民主制特有的人人有份机会均等的特点,谁都有机会上台组阁,共和政府不消两年就会消失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6/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