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6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2/730

  “好了,我的部长!地质课到此为止吧!我想你应该直接切入话题!”
  “总理,挪威!”总理的阻止,让沈鸿烈停止讲述那个幻想家曾提到的地质学上的北欧地质。
  “挪威?”
  “总理,你看,从地图上看挪威的外形像一根被虫子咬得残缺一不全的火腿,这些残缺的裂缝就是它的峡湾,当年让丘吉尔和英国人头痛至极的‘提尔匹茨’就躲在这里的峡湾中。”
  “哦?提尔匹茨?”
  对于这艘军舰,司马并不陌生,无论是在这个时空或是在另一个时空,提尔匹茨都可以说是声名在外,这艘军舰曾是德国海军的骄傲,阻止北……想到那个字眼。司马的眉头一皱,仔细看了一眼地图,然后又抬头看着沈鸿烈,难道说……
  “……中挪威,克里斯丁散附近有好几条峡湾,它的南方有三条较长的峡湾:北峡湾、斯托尔峡湾和桑格纳峡湾。桑格纳是挪威最长的峡湾,长一百五十四公里,因而名气最大……”
  因为曾做足功课的原因,沈鸿烈几乎是一条条的数下去,时而寻找一张图,如数家珍地背出它们的长度、最大宽度、最大水深、交通情况和附近的居民点,不断排除几条,增加几条。着重介绍了几处,最便于泊停军舰的数十余条峡湾。后来,从防空、交通、补给和修船角度又减去一些,最终还是介绍了几处峡湾。
  “……阿尔塔峡湾,那里简直是个天然军港,有可以利用的一切便利,位置又好又隐蔽。当然,波尔桑格峡湾和雷科斯峡湾也很合适,当年提尔匹茨就曾在那里躲藏,不过这些峡湾无不适应充当临时海军基地,以满足海军的前进需要。”
  “你的意思是……北极航线!”
  “总理,如果真的需要舰队出现在欧洲,那么唯一安全的航线,就是编成一支特混舰队穿过白令海峡,从白令海峡进入北冰洋,穿越北冰洋进入摩尔曼斯克海军基地,从而进入挪威,并以挪威为基地……”
  在道出这个方案,沈鸿烈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自己竟然将一个幻想家的痴心妄想视为解决之道。北极又是俄罗斯帝国的后院,从17世纪俄罗斯开始北极探险工作,在革命后俄罗斯帝国东迁后,其弱小的海军,仍未放弃北极探险,绝大多数海军将领都曾参与北极探险。
  作为俄罗斯帝国盟友的中国,同样加入这一探险之中,两国更倾向于通过探险开辟新航线,中俄海军曾在过去的十几年间,多次尝试开辟北极航线,虽然取得成功,但同样付出过代价,在北冰洋开辟航线,最大的敌人就是自然,舰只只能通过冰山间的缝隙通航,任何失误都有可能导致一场灾难,更何况是一只舰队。
  “年初,俄军在追击从芬兰溃退的德军时,越过挪威国境。迅速解放了挪威最北方的芬马克省全境,芬兰北部目前往于中俄联军的控制之中,至少在这方面条件是成熟的,唯一的顾虑是……”面对沈鸿烈提出的大胆设想,司马先是皱眉,但看了几眼地图后,眼神随之变得坚定。
  “打消你的顾虑!我批准这次行动!你们立即进行研究,现在是5月份,嗯!我想我们并没有多少时间用来思考!”
  8月的青岛,骄阳似火。8月的北极,却肆虐着冷彻肺腑的凛冽寒风。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跨越几千公里的距离,就是冰火两重世界。罗佐鹏摇摇头,踏着结冰的甲板朝船首走去,迎着闪烁的极光走向船头,防寒靴的铁钉踏于甲板冰凌发出清脆的声响。
  在前方维利基茨基海峡间的几百座冰山中间,在密实地覆盖着冰的地方,“西伯利亚人”号仍然继续着它的战斗。他已经连续工作了五十二小时,信号机上的指针老是在从“全速度后退”跳到“全速度前进”。在十三班每班四小时的海上工作里,“西伯利亚人”号疾驰着向冰块冲去,用船首撞它们,爬到冰上把它们压碎,然后又退了回来。厚达一米的冰块慢慢的让出了一条路。每撞一次,船身就可以向前推进三分之一。
  “西伯利亚人”号破冰轮是共和33年完工的2.5万吨破冰轮,曾计划用于北极科学考察,但自建成后,一直泊停在海参崴军港内,偶尔执行军港破冰任务,直到月前开始执行这个任务之后,才真正发挥了他的作用。在破冰轮的后方,一支绵延的白色舰队在破冰轮开辟出通道内行驶着,舰队是白色的,舰身上几乎每个角落都挂满了冰凌,厚重的密实的冰凌几乎完全掩住了军舰自身的形象,使得这只庞大的舰队看起来就像是浮动的冰山。
  罗佐鹏走到护栏附近才停下,结满冰雪的护栏宛若一座冰雪筑成的祭坛,空中时而飞过的直升机并没有引起他的兴趣,或者说,已经看够了,在北冰洋内航行,除去破冰船外,更需要直升机前行引导搜索航线,毕竟舰队不可能依靠破冰船开辟出航线。
  “立正!”在经过前炮塔时,正在进行例行训练时水兵们,纷纷立正。在这只特殊的舰队里,每个人看起来都一样,因为他们领到的是同样的御寒衣物:在一层层法兰绒和羊毛衣外头罩着厚重的防水大外套,肥胖的袖口突出两个球茎形的连指手套,带有耳罩的厚重烟囱帽的紧紧包住头,通常还有长长的保暖巾缠住整颗头,只剩下冻僵的鼻尖露在外面呼吸。
  在冰天雪地北极,军人无须行礼,连航海中常用的手指触额礼也可以省略。不过裹着厚重衣物的水兵们,还是行了甲板人员为了感激舰长探访所行的特殊的礼节,行点头礼。水兵们的尊崇让身为舰队司令官的罗佐鹏轻轻点头致回礼。
  因为天气实在太冷,水兵外勤值班时间已从四小时降为两小时,而且从那些水兵的慢动作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快冻僵了。虽然船上的医生告诉过他们很多次,在甲板上要不停的活动筋骨,走动一下或原地跑步,必要时还可以上下跳,只要随时注意冰上的情况即可,但他们却宁可不动如山,谁也不愿意看到意味着象征着国防海军战列舰队荣耀的“中华号”战列舰在北极出现任何意外。
  中华级战列舰,不过仅建造两艘,它是政治妥协下的产物,共和31年帝国级停工拆毁后在国会,在海军战列舰派和民众的压力下,同时鉴于波利尼西亚海战的经验,海军航母派最终同意设计新型超级战列舰,以缓和付出牺牲为击败美国海军作出贡献的海军战舰派对航母派的攻击,同时弥和民众的海军无先进战列舰产生的心理劣势,毕竟主力舰意味着舰队实力。
  走到船艏,罗佐鹏沿着垂冰包覆的船首斜桅方向往船外眺望。中华号受到冰层推挤,现在是船尾向上、船首向下都埋在海里,形成一道冰脊。朝远处看去北极白昼,寒暖交汇,整个北冰洋雾气腾腾,白茫茫一片,抛开视线不良不说,且航线上常会碰到地图上没有标出的暗礁和猝然而至的大小冰山,这更为这条航线平添了风险。
  听着空气中传来的砰砰声,罗佐鹏的眉头锁的更紧了。巨大的冰块不时地撞击着中华号战列舰的船舷,发出吭吭的声响,浮冻的撞击记人忍不住感觉到恐惧,至少经第一次遭遇浮冰群时,舰队上下上至军官下至普通水兵,无不为这种声响心生惧意,甚至就连随舰的中俄两国北极探险家,也同样心怀不安。
  不安,他们有充分的理由感觉到不安,尽管舰队现在行驶的北方航线开辟于15年前,东起海参崴西至巴伦支海南岸的摩尔曼斯克,航线全长5130海里,即便是向西延伸至圣彼得堡格勒不过7700海里,这是欧亚海上交通距离最短的航线。
  这条北冰洋航线所经海区,除巴伦支海因受北角暖流影响常年不冻外,其余海区常年有冰层覆盖,舰船必须由破冰船开辟航路,夏秋一直是通航的最佳季节,维利基茨基海峡几乎是由巨大的冰块堆聚而成,每年只有8月份船队才能通过。
  可这一次却和过去的航行不同,过去从这里通航的最大吨位的商船不过2.5万吨而已,而此时,在这只舰队中,仅排水量超过3万吨的战舰、航母即多达五艘之多,在维利基茨基海峡这段满是浮冰堆积的海峡间航行,本身就因庞大的体积受到诸多的限制。
  “将军!”身后一个沉思打断罗佐鹏的沉思,未回头罗佐鹏从声音中便听出来人,于哲勤,共和中国第一代也是最杰出北极探险家,曾徒步进入北极极点,这次行动他和中俄两国许多北极探险家航海家一样,被召入国防海军协助完成这一任务。
  “似乎您有些担心!”于哲勤问,罗佐鹏摇摇头,朝着远处冰山看去。
  “这是第一次,史上规模最大的舰队穿越北方航线!”说出这句话时,罗佐鹏的心里冒出一句话来。
  “在这里,史上人类探索北极的历史,我们会看到,雕刻在冰山上的,不仅仅是人类触摸北极的足迹,还有先驱者一代一代感染后人的不屈不挠的毅力,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无所畏惧的勇气。”
  “在北极,人类用巨大的牺牲换取了巨大的荣誉!无论我们未来取得何种成就,世界都将记住‘极光’远征舰队以及舰队2.78万名官兵无与伦比的勇气!”身为一名北极探险家的于哲勤,从就未曾想象有朝一日,这么一只庞大的舰队,会从北方航线驶往欧洲。
  “不!我更希望海军从此记住这次行动,不是因所承担的风险,而是因……”罗佐鹏的视线投向远方隐约可见的冰山,“而是因其间所包含无奈,我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下一次……如果国防海军需要进入欧洲的话,我希望看到的是,从印度洋到大西洋上,随处可见中国海军的军事基地,我们有能力把自己的舰队派至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而无需考虑其它!”
  护栏宛若一座冰雪筑成的条横。在酷寒的船艏,就算戴着连指手套,也没人想碰一下金属物品,罗佐鹏将双手扶于护栏,朝着远方看去,或许那才是自己所追求的真正的海军强国,而不像现在这般,如小偷一般悄然潜入北冰洋。
  “将军,在我们越过白令海峡时,如果美国飞机真的攻击,那你……”对于将军的那种期望,于哲勤并不难理解,就像探险家渴望合适的后勤基地一样,海军同样渴望大量的海外基地,他犹豫了一下问了下在心底的一个问题。
  尽管舰队曾试图掩藏自己的行踪,但规模如此庞大的舰队通过白令海峡而不引起美国的注意,根本没有一丝可能,在舰队越过白令海峡时,几乎每分钟都有数百架美军飞机伴航,美国轰炸机以及攻击机更是多次降投弹高度,幸好双方都保持着刻制。
  “他们不敢!”罗佐鹏一笑,随即朝着海上的冰山看去。
  “我们进入北冰洋后,那些美国人怎么说吗?”
  “他们正走向死亡……”于哲勤道出美国广播中的言语,几乎全世界都认为这是一次军事冒险,甚至于就在数天前,外交部意外的收到来自美国等国总统与各界人士的慰问电报,美国报纸刊出一个新闻,“极光舰队”尽丧北冰洋,新闻中说的有头有脸,几让所有人信以为真。
  面对这么一支庞大的舰队沉没于北冰洋的消息,整个世界都被震动了。各国反应不一,有的同情,更多的当然是庆贺。面对海军部不加任何解释,甚至最后连国内的报纸也刊载了这一新闻,“他们像英雄一样壮烈的牺牲了,他们的名字永远列在北冰洋征服者了名单中。”而国内一些团体甚至为这支进入北冰洋后,即没传来任何官方消息舰队举行公祭。只不过他现在仍然在北冰洋向着目标航行着。
  “相比于冒着战争的危险,他们更希望我们真得能尽没于北冰洋,借助大自然的力量,只不过他们……”罗佐鹏唇角露出丝嘲讽之色,这些美国人并没有勇气再和中国打一仗,不过大自然的力量确实可怕,从越过白令海峡,舰队已经失去了一艘辅助舰和十三架直升机,如果没有那些直升机搜索航道,或许美国人的愿望真的有可能化为现实。
  冰的呜咽突然加大,船也用呜咽来响应,它尝试在冰冻的海中移动,却没有地方可去,只好把自己压挤得更紧,并发出呻吟。底舱的金属框架被压缩着,突然发出的破裂声听起来很像手枪的枪声。船首区的船员与船尾区的军官们打呼声不断,他们早就习惯那些想把他们压扁的冰在夜里发出的各种怪声。在零下二十几度的夜里甲板上值班的军官,一直靠跺脚来保持血液流通。
  在小酒杯里盛满酒,然后左成昆又喝了一口,中华级或许是国防海军最注重远航性能的军舰,中央空调使得酷寒与舱室内无缘,相比外间穿着厚重防寒服的值班军官或水兵,在室内的他身上只穿着一件羊毛衫。躺靠着椅背,看着舱壁上悬挂的那面丝质的国旗,左成昆的脸上带着笑容。
  “等过了迪克逊,到了摩尔曼斯克,就可以把这面旗升起来了!”
  依照传统,到北极探险的英雄人物的妻子都会织一面旗,让丈夫带去插在他们到达的最北点,或者让丈夫在完成北极探险或北极航道的使命后将旗子高高升起,尽管极光远征舰队的绝大多数官兵从未走过北极航线或进行过北极探险,但并妨碍他们的妻子,学习这个北极传统。
  “到时,也许摩尔曼斯克会成为五色旗的海洋!”端着酒杯左成昆笑喃着,酒杯里的白酒是清澈的,严格上来说,国防海军是禁酒的,但在执行这个任务时,却得到海军部的批准,执勤官兵可以得到2两烈酒,作为冰山观察官,左成昆在值勤时即使是再冷也不会轻尝一口,只有在不值班时才会享受上几口。
  “二十三天!”趴到桌上的他似乎看到成功到达摩尔曼斯的那一刻,到那时整个摩尔曼斯克的天空势必都飘扬着海军官兵带去的象征着成功的国旗。
  “欧洲!就快到了!”
第316章
阿道夫的狂喜
  摩尔曼斯克在芬兰语中曾叫“贝柴摩”。徐安捷中校的飞机在贝柴摩郊外的瓦耶恩加机场着陆,他一走进这座城市,就被它“迷住”了。这座北极圈内的俄国城市有种只能意会,无法表达的风貌,它也许是古老俄罗斯的缩影,这座北极小城如同每一座欧俄城市一般的破落,如不是偶尔可看到几道绚丽的霓虹,或许人们很难将这座城市同繁华的俄罗斯帝国联系在一起。
  色彩单调的木屋和砖房组成了几条街道,街上死气沉沉,处处泥泞。穿着厚毡靴和长袍的摩尔曼斯克市民急匆匆走过街道,到修船厂和码头去干活。时而有几队穿着深蓝色军装的帝国北方舰队水兵,这些水兵仅有的军舰,是三艘从堪察加海军基地驶来的一艘轻巡洋舰及两艘驱逐舰,再就是一些老旧而落后的苏俄军舰。
  虽然俄罗斯帝国接收了苏俄几乎全部的海军力量,但是根据苏德媾和条约,苏俄已将海军几乎全部主力舰移交予德国,苏俄海军仅不过保留六艘装甲薄弱的基洛夫级巡洋舰,尽管这级巡洋舰的特点是火力强大和航速快,但是却无法满足俄罗斯帝国海军需求。
  几乎是在俄罗斯意识到即将赢得国家统一的第一时间,俄罗斯帝国议院便通过高达165亿卢布的海军武备重整计划,计划用五年时间重建一支强大的俄罗斯帝国海军。而作为核心的三艘航母以及大量的军舰则直接向中国海军购买现货,尽管只要愿意,这些军舰可随时移交俄罗斯海军,但受限于海上航路不通,所购军舰却仅只能悬挂俄罗斯帝国国旗,在中国海军服役。
  俄罗斯帝国并没有拥有海军,至少在欧洲,俄罗斯帝国的海军远不足满足军事需求。这座城市,远没有他表面上那么安静、祥和,至少在近两年前,这里曾是战场的最前线,几年前德军曾从芬兰的伊纳里贾尔维湖畔冲过边境逼近贝柴摩,起初德军兵力很少,只有一个骑兵团,属于一个山地师的一部分,他们的纹章上绣着阿尔卑斯山火绒草花。
  那一次德军对俄国人的抵抗力显然估计不足,他们大摇大摆打进来。甚至带了他们任命的城防司令和文娱部门官员,结果在摩尔曼斯克城市被坚决顶住,寸步难进。后来那个倒霉的骑兵团碰壁后,德国人把整个山地师都投入攻城战,但是已经晚了,是朱加什维最先预见到摩尔曼斯克在北方航线上的重要价值,便派出整个第十四集团军来守卫它,战争变成了艰苦残酷的拉锯战,直到苏德停战时,德国人仍然居于守势,只能用大炮远远的轰击贝柴摩。
  清晨,徐安捷中校从住房出来锻炼身体。作为一名海军军官,他和每一名中国军官一样,每天都必须进行充足的体能训练,每年进入基层战斗部队训练两个月是国防军的传统,在这种传统下锻炼身体保持体能,就显得异常重要。
  在共和中国有一句俗话,但凡大肚子的军官绝对是酒囊饭袋,所谓的“将军肚”在中国是受到鄙夷的,无论是军队或是政界,大肚子往往意味着无能与贪腐,锻炼身体保持体能与体形在军政两界早已成为传统。
  空中飘着雪雨,沿着摩尔曼斯克军港的防坡堤跑道时,徐安捷可以看到和自己一样,穿着单薄的体能作训服跑步的俄罗斯海军军官,几十年的亲密盟友两国军方的习惯影响着彼此。慢跑一个钟头后,徐安捷跑到了防坡堤尽的灯塔处,借着休息的功夫打量着这座军港。
  俄罗斯北方的黎明缺少托尔斯泰描写的明亮色彩,它灰蒙蒙的有如梦幻。太阳仿佛混浊的卵黄悬在南方雾气腾腾的地平线上,海水蓝得发黑,从贝柴摩到巴伦支海有一条长长的水道,两岸是直立的白垩峭壁,上面长着樾桔和苔藓,无边无际的荒凉大地蒙着神秘的静谧,肃杀而辽远,朦胧而有生命。
  九月的摩尔曼斯克,淫雨霏霏,时时夹着凉雨和雪粒。枯草给一望无边的大荒原染上大片大片的桔黄色,桑悬钩子的野果给桔黄色中点缀上琥珀色,随风飘来北国独特的香味。瓦耶恩加基地附近有一个小湖,遴遴的波光反映出天空中的积云。
  北极圈里的摩尔曼斯克市因缓流的作用港口是不封冻的,里面挤满了各国的商船。挂着英国、美国、巴拿马旗和俄罗斯帝国的商船,还有一艘属于挪威的商船,尽管俄罗斯帝国是中国的盟友,但在一年前,他却首先与英国达成和解,这使得俄罗斯帝国处于一处微妙的境地,至少在这场战争之中。
  “徐,你起来的很早!”身着俄罗斯帝国海军作训服的老人出现在徐安捷的身后。
  “俄罗斯是一个多雪的国家。”听到身后的声音,回过头来的徐安捷感受着脸上的雪粒与海上吹来的寒风,冲着身旁的米尔依洛夫说道,他是帝国海军少将,摩尔曼斯克海军基地司令,亦是这次任务的东道主。
  “过去,我在读大学时,偶有闲暇时,曾看过一些俄罗斯名著的中译本。这些作家中,对俄罗斯的冬雪真是一往情深。他们说俄罗斯的一切都来自轻轻的、却积得很厚的雪。白雪有几千种色调,几百种互相近似的颜色。他们说它既热烈又恬静,既纯洁又光明。在俄罗斯呆久了,特别是过了一个冬天之后,开始意识到雪的颜色和雪的神韵,雪的内涵和雪的欢歌。”
  “徐,为什么所有俄国最优秀的作家都在歌颂雪?”米尔依洛夫准将反问着身旁边徐安捷。九月下的并不是雪,用中国人的话说,这是盐粒子。稍加思考后,徐安捷忆起曾经看过俄罗斯游记中描述的雪与俄罗斯。
  “雪的纯色正代表了俄罗斯的沉默,千千万万的雪花代表了亿万的俄罗斯普通人,但它们形成了厚厚的积雪,覆盖了无垠的大地,在凛烈威武的冬天中欢笑,那种单调,那种辽阔,正是一种使人发疯的俄罗斯魅力。”
  米尔依洛夫笑了,他的笑容令那张布满皱纹的脸显得更加难看,但却流露出些许赞同之色。
  “徐,无论拿破仑和希特勒都低估了他们,他们那里没有这么多的雪,这么大的雪,因而他们不理解雪,也就不理解俄国。”这时他把头转向身边的徐安捷,神情变得的凝重而认真,“不仅拿破仑如此,希特勒如此,包括……”他稍稍顿了下,重新把目光投向远方,“四季分明的共和中国,不理解浩潮多雪的俄罗斯。”
  “米尔依洛夫将军,了解是相互的。可以说,我们之间的亲密无间,正是基于我们对彼此的了解不是吗?”徐安捷否认了将军所谓的不了解。
  “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之间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了解彼此,你认为呢?”
  “或许吧!”
  米尔依洛夫淡笑一下,像眼前的徐安捷,这种非职业军官他们往往像政客一般言语谨慎,在中国,绝大多数政客往往出身于军队或法学院,出身于军队的恰是像他这样的非职业军官,他身上有着职业军官所没有的一些东西。
  “其实,中俄成为盟国或许是天意,或许我们身处的环境不同,但是米尔依洛夫将军。”望着弥漫着海雾的海面,徐安捷接着说了下去,“中国和俄罗斯在很多方面是相似的,像我们的国民兴格就非常相像,在含蓄中迸发出激情,沉静而富于献身精神,我想,无论是对于俄罗斯或对于中国,我们都为能够拥有这样的盟国与朋友而感到自豪!”
  正如米尔依洛夫意料的一样,作为“远征舰队”先期派驻联络军官,徐安捷非常善于联络解决一些问题,这正是他来摩尔曼斯克的目的,毕竟随着数万国防海军官兵的进驻,势必将会给这座俄国城市带来太多的冲击,协调两者关系则是徐安捷的首要任务。
  “当然,我们同样为有中国作为俄罗斯的盟友而倍觉自豪,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或许此时俄罗斯仍然处于社工党的残暴统治之下,对此我们深表感激!”米尔依洛夫礼貌的道着谢,这种谢意是真诚的。
  在社工党政权被推翻、朱加什维利被送上绞架之后,社工党和朱加什维利的暴行被一桩桩的揭露,对于这个需要对近四千万国民的死亡负责的社工党政权,几乎没有多少俄罗斯人会怀念他,反倒感激摧毁这个政权的俄罗斯帝国以及他的盟友中国,而在这场战争中国政府与国防军的慷慨付出,同样是令人感动的。
  “俄国人是世界上最好客的人,北极人也是世界上最好客的人,那么,北极的俄国人应该是最最好客的人罗,徐中校,相信当你们的舰队到来之后,中国海军会体会到摩尔曼斯克民众的热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2/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