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6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3/730

  “谢谢,将军阁下,我想我们之间的合作将会奠定联军未来在欧洲的最终胜利!”
  “徐中将,这是为了我们共同的愿望不是吗?”米尔依洛夫笑说道。
  共同的愿望,对于中俄两国而言,尽管利益不尽相同,但是在“解放”欧洲的目标上却是一致的,俄罗斯帝国寄望于对欧洲的军事行动恢复自己的欧洲传统大国地位。正因如此,两国才会划定战区,实行战区负责制,而对于中国而言,无所谓其它,所图的仅仅只是战后世界的欧洲话语权。共同的目标使得中俄两国愿意在同一场战争之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实现中俄两国不同的利益。
  “当五色旗与三色旗在香谢利舍大道飘扬时,全世界都势力记住帝国与中国,记住我们所取得的荣耀,同样会记住我们两国的友谊!”徐安捷热情洋溢说道,说话时他的目光朝着远方雾茫茫的大海看去,那支舰队至少还要一周才会到达摩尔曼斯克,但是现在俄罗斯帝国第六集团军群正在向着柏林进逼,按照广播里的报道,他们进攻速度是缓慢,甚至可与龟速相比,唯有南北两翼保持着依如即往的进攻强度与速度。
  9月23日,柏林,两月来,数百部防空导弹发射架的布属,使得柏林人在42年之后,第一次无需考虑空袭,面对防空导弹攻击,无论是英美或是中国轰炸机部队都停止了对柏林的轰炸,至少在他们没弄明白这种秘密武器之前,面对巨大的损失,停止轰炸似乎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此时的柏林却早已变成了废墟。
  那些准备去参加下午的元首会议的人,正走进帝国总理府。军人走一个门,党员们走另一个门。
  古德里安将军和他的副官少校贝尔恩德·弗莱塔格·冯·洛林霍芬男爵,一同登上十二级台阶,走到沉重的橡木门前。进门之后,两人要绕段路才能走到元首办公室,直通那里的走廊已被盟军的炸弹炸毁。
  他们从贴着纸板的窗前走过,穿过没有任何壁画、地毯和挂毯的几道走廊和几个房间,最后终于来到了候见厅,警卫们手持冲锋枪站在那里。一名党卫队军官礼貌的要求他们交出随身武器,随后两人才走进候见厅。下午四点,候见厅内已坐满了军政两界的要人,其中包括戈林、凯特尔和他那位能干的作战参谋,阿尔弗雷德·约德尔上将。
  几分钟之后,元首办公室的门打开了,里面十分宽敞,但装潢却很简单。房间的一端,窗户上挂着灰色窗帘,地毯遮住了大部分地面。一面墙壁前的正中央位置,放着希特勒的巨大办公桌,桌后是一把铺着软垫的黑色椅子,正对着花园。高级与会人员坐在厚实的皮椅上,他们的副官和地位较低的与会者或是站着,或是坐在直背椅上,房间里总共有二十四个人。
  又过了二十分钟,阿道夫·希特勒拖着沉重的步子走了进来。他双肩佝偻,左臂垂悬,跟几个人无力地握了握手,然后缓慢地走向他的办公桌。一名副官向前推了一下他的座椅,他重重地坐了下去。东线的惨败、西线法意边境在美英盟军的进攻下,德军的苦苦支撑,面对中俄联军攻入帝国本土的打击,希特勒似乎苍老了许多,而面对来自帝国内以及帝国军方的反对声,同样令他倍觉受创。
  会议在希特勒落座后开始了,首先,古德里安对东部每况愈下的惨败作了一份非常现实的报告。
  “……随着中俄联军的逼近,我们不得不考虑设于奥地利战俘营中的俄国以及英美战俘的问题……”希特勒打断古德里安的报道。
  “必须在俄国人还有中国人解放他们之前,采取措施把那里的战俘全部撤离。”
  一位副官离场去传达这项命令,古德里安才继续作着报告。与以往不同的是,希特勒仅提出了几条建议。然而,当西部前线的问题提上议程时,他马上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当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用夹杂着很多行话的语言,解释为什么库尔特·斯图登特上将应该继续指挥在法国南部的H集团军时,希特勒耐心地听着。
  “……斯图登特的诋毁者不能理解,他讲话时非常慢只是一种个人习惯。他们认为他是个傻瓜,但是他们不像我这样了解他……如果能把他调回来,我将非常高兴。因为我知道,他可以给他的空降兵带来士气。”然后他模仿斯图登特那慢吞吞的语气说道。
  “他说,‘元首……告诉……我的!’我了解他,而其他人不了解……有一天,某人问我,‘他是不是个傻瓜?’我说,‘不,他不是傻瓜。他一直这样说话……’”希特勒点点头承认道。
  “他的确做过一些非同寻常的事。”
  “那么,如果他能回来,我将非常高兴。因为我知道,一旦危机爆发,你就会勃然大怒,并且立即将他召回,我期待着那一天。”
  “我不会。”希特勒冷冷地反驳道。
  在如愿以偿之后,戈林继续着这个话题,“也许以后他讲话会更慢,这很有可能,但是同样,他撤退得也会更慢一些。”
  “他让我想起了费尔斯,我的那个来自荷尔斯泰因的新侍者从官!”希特勒赞同地点着头,“每次我让他去做什么事,他总得过几分钟才明白。他简直像头牛一样沉默寡言,但是的确工作很努力,只是反应慢了些。”
  接下来,话题转移到了西线的另一位司令官,党卫队上将保罗·豪赛尔的身上。
  “他看上去像只狐狸……”希特勒思忖着说道
  “像鞭子一样敏捷。”古德里安插嘴道。
  “扣动扳机迅速。”凯特尔用了另一个比喻。
  “……有双狡猾的眼睛。”希特勒继续说道,他的思绪并未被打断,豪赛尔脸上有一块皮肤轰炸时被弹片刮掉了。
  “但是,可能刚刚受到的重伤对他会有影响。”
  “不,他的伤并不是很严重。”党卫队准将赫尔曼·菲格莱因说。他是希姆莱在总理府的联络官,以前是个马夫,举止十分粗俗,在武装党卫队里一步登天之后,整个人却变得优柔寡断起来。他之所以受到重用,主要是因为他在东部前线的战绩不俗,同时也与他的妻子格利特·布劳恩分不开。格利特是爱娃的妹妹,而后者则是希特勒多年的情妇。
  “如果不是对此事非常有把握,党卫军领袖是不会建议任命他的。否则,他就会受到指责,他对这种事是很敏感的。”
  “难道我们不是都很敏感吗?”希特勒不无幽默地说道。
  “但是他总是受到批评。”菲格莱因坚持着自己先前的建议,几名年轻军官强忍住没有笑出声来。背地里,他们都叫菲格莱因“土包子”。
  “那只是在把什么事情办糟了的时候。”希特勒在唇边轻声咕哝了一句。
  被戏称为土包子的菲格莱因没有意识到元首已经开始不耐烦了,继续笨拙地辩护说:“不仅如此,豪赛尔认为,一个六十五岁老兵的最佳归宿,就是在前线英勇的战死。”
  “但是我并不希望这样。”希特勒有些耐烦地说道:“这是一种毫无价值的哲学。”
  “并非完全如此。”古德里安表示反对。
  “豪赛尔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无论如何,他甘冒一切风险。”菲格莱因继续坚持着先前的说辞。
  “他在枪林弹雨中勇敢前进……”
  “要是我,肯定会躲起来。”
  希特勒的话间的意思已经再明白不过。然后,像往常一样,他转移了话题,开始讨论第一次世界大战,“我的手下只有一位将军不会躲避——因为他的耳朵不太好使。”过了几分钟,又有件事让他回忆起过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5年和1916年,弹药限额真是让人毛骨悚然。”
  他又回忆起他当年的军团的炮火,似乎不愿意正视眼前军事上的惨败,“多数情况下,我们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但是发动进攻时,我们就可以尽情开炮。我记得5月9日那天,帕赛瓦尔少校的炮兵接连发射了将近五千发炮弹。他们一整天都在全力开火,也就意味着,每门炮打了一百发炮弹。”
  “目前,英国人和美国人正在全力在山区进攻,他们试图打通从意大利通过法国的道路,为进攻法国南部铺平道路……”约德尔试图将话题转向平静的法意边界前线。
  “我不知道……”希特勒心不在焉地低声说。此时的他一直在考虑另外一件事,他突然抬起头,开口看着眼前的众人,“难道你们没有仔细想过,其实英国人对中国人还有俄国人的胜利并不是那么高兴吗?”
  “他们当然不高兴。”约德尔点点头。
  “我觉得丘吉尔也像我们一样,意识到了来自中国人还有俄国人的危险。”
  “如果事态继续如此发展,过不了几天,我们就会收到一封电报。”戈林插了一句,一直以来这位帝国元帅最擅长的恰是显摆自己的“才华”,但直到今天他都没有意识到,正是他的“才华”毁灭了德国空军。
  “英国人可能根本就没有想到,我们会像疯子一样在西线奋力抵抗,牵制他们的脚步。而与此同时,中国人和俄国人却日益深入德国境内,几乎攻占了大部分领土。”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讽刺的意味。因为,和古德里安一样,他也认为,当东线濒临全面崩溃之时,西线却仍在顽强抵抗,实在是荒谬之至。
  希特勒对帝国元帅的挖苦语气置若罔闻,热情高涨地谈论起了外交部长约阿希姆·冯·里宾特洛甫是怎样故意让一份情报落入了英国人手中。该情报透露,中国人正将一支由二十万“彻底改造”的华裔德国人和德国战俘组成的军队派往德国。
  “这将使英国人彻夜不眠,心生警惕。”他得出结论道。
  “美国人之所以拼命在法意边界拼命,根本原因就是为了抢在中国人之前占领法国,以便阻挡中国人控制整个欧洲!”戈林总算是说对了一次。
  “任何人都不想让东线推进到大西洋岸边。”
  “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事实上,这毫无意义。英国报纸已经刻薄地追问:‘这场战争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会议继续进行,大家漫无边际地谈论着,随着防空导弹的出现,柏林等大城市,尤其是鲁尔等地空袭的缓解,德国正在一点点的恢复元气,至少德国军事工业生产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高峰期,在希特勒看来,德国还有翻本取得胜利的机会,尤其是在中俄两国为了所谓的欧洲,选择绕开德国本土核心的战略进攻态势之后,更是让他看到了希望。
  这时一名侍从副官走了进来,他的表情严肃中带着恭敬,进屋后,他的靴根轻击,同时行了个纳粹礼,“我的元首!”
  希特勒抬起头看着进入会议的副官,他的手中拿着一份文件夹,副官走到元首的面前,从文件夹中抽出一份电报。
  接到电报后的希特勒只是扫了一眼,那张苍老的脸上表情急剧变幻着,先是一惊,又是一怒,接着又是一阵狂喜,任何人看到他此时的表情都忍不住想象着到底是什么样的消息,竟然会让元首的表情产生这般激烈变化。
  “哈哈!”就在众人诧异时,希特勒突然站了起来,与此同时嗓间发尖刺的笑声,笑声中带着的难抑的狂喜。
  “愚蠢!”狂笑之后希特勒的嘴间吐出一个词来。
  “那些该死的中国人,竟然如此走运,他们的舰队竟然平安穿越了北极到达了摩尔曼斯克,中国人的舰队即将出现在波罗的海和北海,英国佬!那些英国佬和美国佬,会把中国人的战舰全部击沉到北海的海底,到那时……德国!德国将赢得这场战争!”
第317章
决定未来的会议
  “一百零六年前。英国人用舰炮敲开了中国的大门,一百零六年后,龙的舰队将用舰炮敲开欧洲的大门!”共和35年10月7日《共和时报》——龙的舰队远征。
  “……为了和平,我本人愿意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与美、英两国领导人举行最高级别会晤,以解决三国间的矛盾,就当前世界局势进行磋商,根据我与俄罗斯帝国沙皇陛下的通话,安娜斯塔西娅沙皇同样愿意并与英美中三国进行磋商……”
  做蚕自缚是什么感觉?或许没有任何人比现在司马对此有更深的体会,一年前,出于摆高姿态的心态,在中美实现停战媾和后,他曾主动通过广播向美英两国表明自己愿意通过对话解决争端的意愿,而此时,美英两国先后表明了态度,他们愿意和自己以及安娜进行会晤,最高级别的会晤。只不过唯一让人心觉不快的是,一直拒绝会晤的丘吉尔选择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地点举行四国首脑会晤,英属肯尼亚的内罗毕。
  “先生,防人之心不可无!”吕仁淡淡地道了一句,作为一个阴谋主义的信奉者,从英美两国先后表态。并邀请总理前往肯尼亚之后,他就下意识的觉得其间隐藏着阴谋,也许是针对先生的阴谋。在总理把视线投向自己时,吕仁继续说了下去。
  “先生,我们距离肯尼亚最近的军队,在也门,现在我们和英国仍处于战争状态,你的身份是敌国首脑,我们的情报显示,丘吉尔是迫于美国的压力,同时举行会晤,而丘吉尔要求在英国的殖民地举行会晤,一旦他兵行险着,只怕……”
  “中仁,他们不敢!”司马断言打断了吕仁的话。
  对于自己的安全,他并不会有任何担心,自己只是共和中国的国务总理,万一被英国人诱俘,国务副总理会自然升任国务总理,而中国将会同英国打到底,到那时英国需要的考虑的就是亡国,亡国将是英国唯一的选择。再则,会晤的消息是通过媒体公诸世界,除非英国彻底抛弃国际信义否则他们只会竭尽全力保护自己,自己哪怕就是在内罗毕掉根毛,英国都有嘴说清。
  “总理,我们唯一的顾虑是。”舟冠升微皱下眉头,似乎稍微深思了一会,“英美两国之所以同意会晤,他们的意图是什么?他们试图通过会晤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我想这才是我们需要考虑的!另外……”
  他抬头看着仍在思考中的总理,“你的安全同样也需要考虑,正如中仁先生所说,您的安全在内罗毕很难得到保障,即便是不考虑英国因素,我相信德国人甚至日本人都不会坐视四大国首脑举行这次会晤,也许他们会采取什么行动。”
  “这很有可能是一次决定性的会议!”司马缓缓的看着两人说道。打量着眼前的两人,无论是吕仁或是舟冠升都是自己寄予一定希望的未来的复兴党的中坚,下次竞选中两人或许会成为竞选伙伴。
  “决定战后世界五十年的世界格局!”
  司马的语气异常的坚定,在接到两国的邀请之后,他一直在考虑着这场会议英美的目的,中调局的提供的情报并不详细,无论是美国或是英国都异常注意保密问题,也许他们的安全部门通过对过去几年行动的分析,确定中调局在两国埋下的大量的潜水艇,以至于中调局的潜水艇大都因种种因素被排除在外,有限的情报使得中调局只能通过局势分析对英美两国的举动加以分析。
  而熟知另一时空历史的司马却隐约将这次内罗毕会议视为与另一时间的“德黑兰会议”相提并论的一场会议,也许涉及到的问题将不仅包括德国、日本以及欧洲问题,甚至可能涉及到联合国的问题。即便是美英不准备提及联合国问题,只要自己去参加这个会议,就会提及联合国的问题。
  “至于安全嘛!”司马微笑着靠着椅背,双手同时扶着圈椅的扶手。
  “……我相信,这个世界杀死我的炸弹或子弹还没有制造出来!”
  “好了,通知杜威和丘吉尔,我同意在内罗毕举行会晤,另外在此之前询问一下俄罗斯方面,征求一下俄罗斯方面的态度,要知道这是四大国会晤。”
  话间,司马的脸上带着笑容,在战后的世界里,或许这个世界只有四大国存在,中国、俄罗斯以及美国、英国,这四个国家将会左右这个世界的一切,而最终发展成为超级大国的却只有中国。
  “先生,我想在此之前,内阁恐怕需要就一些实质性的问题进行协商。”吕仁在一旁提醒到,虽然先生的绝大多数建议都会在内阁以及国会获得通过,但无论是出于程序或是其它,在先生出发之前,与内阁取得一致仍然是非常必要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3/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