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730

  “是!”一听到司马的命令,宋千湖连忙正步跑地跑过去拿司马要的东西,现在的宋千湖可是吸取了之前的那次教训,自从被降级成连长之后,宋千湖那怕连做梦都注意自己的军姿。
  而这次宋千湖之所以能再次被提成营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上次在训练场上的表现,利用开阔地形部队分散,利用隐蔽地形迂回接敌。打的是有板有眼,再加上那些兵训练的也着实不错。所以在民团成军之后,司马便重新装将其军职恢复原职,而现在的宋千湖诸多表现,也着实让人满意。因为对其印象深刻的原因,所以司马才会让他去拿那个复装器。
  “公允、满屯。你们大家都过来看一下,这个铁提箱里装的是弹琏复装器,每个机枪排都配一个,专门用于空弹链的复装。”司马指着木台上的橄榄绿色的弹链盒大小的盒子对他们说道,这个盒子里装的野战用弹链复装器,同样是司马在后世购买实物后,由机件厂作为机枪的配件生产。因为机枪使用的是可重复使用的弹链,因此要用散装子弹重装弹链,这是机枪手的日常工作。
  弹链复装器也自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配备。虽说这种波兰产的弹链复装器是原本是为俄布的G-43、PK机枪复装弹链,可是因为与53式机枪弹链通用,所以在使用时基本上不需要改进,复装器在不用时收在箱内,要用时箱子成为固定低座。
  “先把盒内的复装器固定在箱子上,然后将弹链放入定位槽,注意其弹链的方向。再关上弹链固定盖之后在弹槽内放入散装子弹,子弹的方向并不重要,然后开始转手柄。子弹会从弹槽中落下,或是由右方,或是由左方输弹,渠道里的子弹会被推入弹链中,不断的转动手柄。保持弹槽中子弹的供应。这么一节弹链大约也就是几秒的功夫就能装满。”一边操作着木台上的这个复装器,司马一边向他们解释道。一节二十五发的弹链只不过是摇着手柄转了十来圈之后就已装满了子弹,效率远胜过手工复装数十倍以上。
  “别小看这东西,在战场上有了它,就能给机枪提供足够多的满弹链,一架机枪上不过只配那么几条弹链,靠手工装满一条弹链需要多长时间,有了这东西,恐怕没等你打完子弹,弹链就已经被装满了!”
  看着众人若有所思的在想些什么,司马便开口说道,这也是司马为什么要给每个机枪排配备这种设备的原因,除了是使用这种复装器可以省下机枪弹药手的装弹的功夫之外,最重要的是可以节约装弹时间,以使机枪在战场上发挥更多地作用。
  “这种马克沁重机枪,现在公司已经制造几十架,等回去以后,先把两个团的营机炮连建起来,嗯!现在应该叫机枪连,等迫击炮造出来以后,再叫机炮连比较合适。先建个营属机枪排,一个排6架重机枪,战时分班加强到下属步兵连。这样一个连就有等于2架重机枪。等以后公司生产的重机枪的数量够了,两个团再建一个机枪营,按照‘三三制’,拥有3个连,每个连下属3个排,每个排装备6挺维克斯机枪,这样整个营编有54挺。每挺机枪配有6人机枪组,以便把机枪拆成三块主要部件,供每个人背负机动,另外三人是弹药手以及背负冷却水。”
  指着远处的那两架维克斯马克沁MK1机枪的仿制品,司马开口说道。对现在公司制造的这种重机枪,司马可以说是非常之满意。当然除了这种机枪是水冷的之外,毕竟在口外这地方,不是每个地方都有河流,能够随时补充枪管冷却用水,不过还好口外朝北去一年十二个月有7个月地上都覆盖着厚厚的大雪,于是在仿制维克斯机枪时,司马便提议像俄国人制造的马克沁那般,把注水孔的直径加大到与冷却筒等等直径,以便在冬天时直接朝冷却筒在塞冰雪用于枪管冷却。
  当然仅仅只是如此改进,只不过是解决了七个月的冷却月,一年还有其它的五个月,没有办法,只能通过把枪管加厚、枪管外刻槽的方式加大冷却面,以期在没有水的时候,机枪可以应急使用,不过根据史道姆的试验,像这般改动根本就是鸡肋般的改进,不过在司马看来也是有胜于无不是。
  “一个营6架重机枪,一个团三个营18架。再加上以后的团机枪营,一个团就是72架!我的个天!”听到司马的话之后,在一旁没说什么只是长双眼和耳朵,在一旁看着听着的张镇国在心里头算了一下,差点没被这个数字吓死!在去保定军校上学之前。曾经在北方军当过副营长的张镇国可是知道,若大的北方军一个师都弄不出几架机枪出来。
  原本民团拥有十多架机枪,光是自己团里就有六架重机,一百多支轻机枪,如此这般在张镇国的认识中都属不可思议了,没想到今天碰到了这么一出更让不可思议的事。别说张镇国,连王公允等保定军校出身的军官们听到司马的那个机枪数字之后,也是吓了一跳,别说就是团属的营机枪营,就是三个步兵营装备的十八架重机枪。搁在满中国,也找不到装备这么多机枪的部队了,更何况在每个班还有一架轻机枪作为火力补充!
  “总团长,咱们装备这么多的自动火力,虽然会使总团各部的战斗力倍增,可是却同时造成民团上下对自动火力的严重依赖。如果是公司附近保卫公司,有着区里纵横交错的密集完善的公路网。再加上公司数量众多的机动车辆,倒是不需要担心弹药供应的问题,可是如果我们一旦离境作战。到时失去了就近补充可能,但是到时后勤保障出现问题,只怕早就习惯于在大量自动火力的支援下作战的民团,到时战斗力会严重下降。别的不说,就是现在我们民团的自动火力已经是全国第一。每个营两架重机枪。步兵班一架轻机枪,如此强大的自动火力。已经可以压制大多数国内其它派系部队。所以我个人觉得,完全没有必要装备如此众多的火力,如果是公司和工业区的安全需要,我们完全可以建立总团下属独立机枪营,仅只用于公司和工业的保护,有了公司的就近补给作为依托,这些机枪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站在司马身后的王公亮想了一下,站出来说道,虽作为总团的参谋长,王公亮当然乐意见到总团的战斗力提高,但是相对的,装备如此众多的自动火力带来好处的同时,却同样会造成总团官兵对此的依赖,一旦后勤成问题,王公亮可真担心到时总团官兵会陷入不知道怎么打仗的境地。
  “公允,我知道你说的这些,对自动火力的依赖?不过我们装备如此众多的自动火力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让我们在野战条件下,一个满员满装的步兵团可以击败一个师,我们的目的就是以火力补充人力。现在我们一个团不过一千多人,等第二批新兵补充以后就会接近满员,不过距离满装还有很远,至少现在我们的总团直属炮兵营,还有各团炮兵连、以及各营连的迫击炮都没有装备,等到这些武器全部装备部队以后,我们才能实现满员满装。”
  “到时一个连至少两门60毫米迫击炮,可以在一分钟30发重量3斤重的榴弹。到时不仅仅只是现在的直射自动火力,就是曲射火力就足以压制一切敌人。后勤保障?我们公司有大量的卡车,马场培育的重挽马后年就可以投入使用。不要忘记我们的民团的作战原则,以最少的牺牲换取最大的胜利,而绝对的火力优势,就是我们用最少牺牲换取最大胜利的保障前提。还有不要忘记在民团里,人永远是第一位,绝对不准出现用人命换胜利的情况!所以我们就是要以火力换胜利!”
  听到王公亮的话后,司马连考虑都没有考虑就否决王公亮的意思,毕竟加强民团的火力是司马早就制定计划,只要有可能,司马绝不介意尽可能的加强民团火力,毕竟基本算是一个伪军迷的司马,可是知道一个火力至上的第一战斗原则。
  按照王公亮的意思,如果说因此放弃了民团的火力优势,那么靠什么去谋取战斗的胜利?毫无疑问的只能以牺牲第一线官兵的生命为代价换取胜利。虽说在这个时代,中国人的人命并不值钱,甚至相比之下,在很多指挥官的眼里一个士兵的生命尚不及一支步枪。所以当这些指挥官们挥霍着士兵的生命去谋求胜利时,并没有任何人会说什么。那怕最终他们依靠着血海尸山取得了胜利又如何,士兵也是人,每个人都是爹生娘养的,一个不知道珍惜部下生命的长官,会是一个好长官吗?
  一个不知道生命的可贵的长官显然不可能是一个好长官,而一个不知道尊重生命的长官。更多的时候他只是一个屠夫,而不是一个军人。而在司马看来任何一个指挥官都没有权拿士兵的生命去挥霍,去换取自己的功勋,如果自己的手下有这样的军官,司马第一个想法就是给他几个手榴弹加上一条步枪几十发子弹,让他自已到前线,看看他用他自己的命去挣他的那份功勋!
  “我希望诸位记住一点,对于民团而言,最宝贵的永远都是人。永远都是跟随诸位舍生忘死战斗着的士兵们,他们是士兵同样是你们的战友,请尊重你们的战友以及他们的生命。对于民团官兵而言牺牲是基本的要求,但是和挥霍士兵的生命不同,请诸位切记!永远不要吝啬于火力,几发炮弹可以解决的目标,绝对不要用人命去填!诸位,要知道那些忠勇的士兵对于你我而言仅只是一个数字,但是对于他们的家人而言,却是他们的全部!”
  说完之前的话后。司马又开口补充到,虽然战争难免死伤,可是司马却希望自己的指挥官们能学会尊重生命的可贵,不要让那些士兵的牺牲变得毫无意义。
  “对于公司而言,生产一发炮弹只需半分钟、生产一箱子弹只需一分钟。但是他们的家人把这些士兵养大成年却需要十八年。而我们训练他们至少要三个月,孰轻孰重。各位以为呢?”看到周围的军官们听到自己的话之后都在思考着什么,于是司马便开口补充到,记得司马曾经听过一个人说,炮弹比生命值钱。可是在司马看来,世间没有任何物品能比生命更可贵。
  “好了,当然打仗死人不可避免,我只希望让我们的士兵们牺牲的更有价值,尽可能避免无畏的牺牲,所以加强士兵平时训练,就是我们的目前唯一的选择,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至于其它的我就不说了,这个问题大家回去以后再自己想一下。”
  见这王公亮、张镇国等人都是想着什么,于是司马便开口说道,对生命的珍视和尊重,显然不是这个时代的军人所需要考虑的,司马只是希望自己能改变一些什么。
  自从创建这个民团以来,司马就知道自己的这支民团,能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支标准的现代意义的军队、一支职业军队,同时司马希望自己的这支军队不仅仅只是装备上,更多的是在本质上。民团,民团,顾名思义,民众自卫团体,那么民团的核心是什么?民团的核心就是无私服务。
  在最初制定民团价值观时,司马就特意将服务放在了第一位,服务、荣誉、忠诚、使命、正直、尊敬、牺牲,而牺牲却被放置到了最后一条,而这7条民团价值观,被制成了铭牌,每个士兵都会在服役期间佩带。民团办公楼走廊里挂的是这7条,通往训练场道路两旁竖的是这7条,宿舍墙上的宣传画印的也是这7条,就连士兵餐厅的房梁下面钉的还是这7条,最后官兵的床铺墙壁上仍然写着这7条。
  司马只希望这支民团未来,不是为了一个什么样的理想,什么样的将来而战,而只希望这支民团未来会为保卫自己的生活方式,保卫自己的价值观而战。司马所憧憬的军队是一支当国家和民众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是招之即来的战士,时绝不会作一丝犹豫,也不会有毫无怨恨,将是满怀信心迎接战斗,那怕代价是牺牲。而这么一支军队的指挥官们,绝不准许出现挥霍部下的生命,为自己谋取功勋的现象,如果有指挥官如此的话,那么结果就是其将被送上军事法庭。
  “还有诸位,请记住,我们手中的剑永远只会保卫我们的家园,悍卫我们的生活方式,还有我们的国家而战!”临了司马如此交待到,对于这支民团未来,司马曾有无数个设想,但是司马从来就是没曾设想过,将这支民团当成自己争权夺势的工具。虽然这支武力绝不得把枪口指向同胞,可是当有人侵犯了他们的家园、企图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投入战斗,无论是敌人是来外部或是内部。
  就像现在司马就不止的一次设想过,是不是把民团放出去,清剿一下察哈尔省内的土匪,一来清剿马匪可以改善一下察哈尔省内的环境,二来通过战场磨练以提高民团的战斗力,最重要的是向现在的田都统展示一下自身实力。虽说一直以来,司马以及西北公司对田中玉以及都统府都非常之恭敬,按例的助饷,也从未曾少过,不过有时候人贪欲总是随着时间而增长,现在的都统府最近又把西北公司的税额提高了一些,而且同时也提高了助饷额。
  虽就说目前来说,公司尚可承受田中玉的价码,可是按时间,他田中玉至少还会在这里呆到民国八年,才会调到山东出任山东督军。若是照这么一个月变个价,任谁都不可能受得了,就是司马再富,也不能任由别人拿自己当成一只肥羊来宰,更何况就司马所知,现在不只是田中玉一个人把自己当成肥羊,想在西北公司身上咬上几口肥肉的人,现在可是大有人在,而且是越来越多。
  如果司马不想让自己和西北公司成为别人口中的肥肉,司马只能通过展示剿匪来展示自身的实力存在,让他们自己掂量一下这口肥肉可是那么容易吃的。
第149章
  “真没想到!真没想到!在这西北偏远之地,西北公司竟然做的是这么有声有色的,难怪、难怪!”从西北公司展览中心出来之后,秦国镛看着规划整齐的西北工业区说道,这是个名字还是秦国镛在展览中心中得知。之前在展览中心看到的工业品除了让秦国镛感觉到震惊之外,更多的是对西北公司拥犹如此种类繁多的工业品生产技术,而感觉到不可思议。
  之所以现在这里被称做西北工业区,实际是穆藕初特意而为之,过去虽说叫西北公司,可是现在因为大量的合作企业在工业区内开始建设,再像过去一样的叫着西北公司显然不太合适,于是穆藕初便将这里改称为西北工业区,如此一来这里的这个名字反而比过去顺口不少。
  过去虽说这里是叫西北公司,可是西北公司那么大,以至于来的人总是会有一种错觉,弄不清楚这么大的厂区,到底是公司还是一个小城,而现在改成西北工业区之后,反而能掩盖住西北公司自身的光彩。从而让人们想当然的认为这个工业区实际上是很多企业组成的,而直接忽视了一个事实,这个事实就是这个工业区虽说有一半的工厂是国内实业界投资,可是实际上起到主导作用的,仍然是西北公司。
  “你们看这里,现在就像是一个大工地一样,刚才来的时候只顾得看这路两边正在施工的楼房之类,反倒没注意到这街道两侧也在同时施工。”走出展览中心所在的大院之后,突发奇想跑到路两侧的土堆上的厉汝燕指着路两边正在施工的工地说道。来的时候还真没注意到这路两侧的小树后面。竟然也是一个工地,可能是因为有数米高的堆土的原因,以至于并没有人注意到土堆之后面是什么,现在想来应该出是一个工地。
  “校长,你们过来看看他们在挖着什么?”走到土堆上见面挂着牌子的拦阻线,于是潘世忠便站在那看着下面正在进行的中的施工,便开口喊道,显然是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走到跟前一看,只见地面被挖出一个宽度大约6米,深度超过7米的渠道。在渠道内几百名工人,好像正在忙活着什么。远处一处倒U形石块砌成的两米高的渠道从南向前延伸。那些渠道好像并未建到这里,似乎是这里正在打着地基,几十个工人推着一种像转锤一样的机器,在那里敲打着地面,这种一个人推动的小型机械,好像是用来夯实地基所用。
  “难道是下水道?你看这个渠道下面凹下去的副渠,看这个模样,有点像是法式下水道,如果不错的话。这个深度差不多一米的副渠应该是真正下水道。没想到这西北公司竟然想的这么周道,这一开始,就建起了这样的下水道,不过好像这种下水道的尺寸有点太大了。”看着眼前的这暴露出来的,将近半公里长尚未砌石的关完工的渠道,秦国镛仔细看了一下,便认定这是下水道。过去秦国镛曾在看法国小说时,对法国的下水道也算有了一些了解,只不过看着眼前如此大的渠道。在心中估计了一下,感觉这下道未来也太大了一些。
  正如秦国镛所说,这个渠道就是下水道,正如秦国镛说的那样,他的尺寸规格远比一般下水道要大的多。下水道的高度是2.5米,宽5米,中间是3米宽的水道,两边是宽1米的供检修人员通行的便道。修建立下水道的原料。公司选择使用了石料,使用石料的就是考虑到成本的原因。
  毕竟在这个水泥的价格过高的时候,修建钢混结构的下水道成本高到让人无法承受,同时在下水道内使用石料构建的寿命也远高于用钢混结构,巴黎一百多年前修建的下水道直到二十一世纪时仍然不需要重修,就证明了这一点。而在公司附近的石山上过去为公司建设而建的多个采石场,也为修建下水道提供了足够的石料,哪怕就是在现在工业区的建设之中,也大量采用石料以达到降低成本要求。
  司马修建这种大型下水道的除了用于工业区排水之外,还有另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未来当面对有可能的轰炸时,这些下水道可以起到临时防空洞的作用。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特意将下水道的基渠挖的如此之深,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在,除了那层数十厘米厚的下水道拱顶提供的保护之外,利用其上近四米厚的覆土层提供另一层保护,以保证未来躲避在其中的人员安全。
  为了解决未来如果人员大量进入下水道之后的空气流通问题,特意在规划时就每隔20米设置一个路面下水口,高密集的路面下水口完全可以保障整个下水道内的空气流通,以满足在其中的躲避可能的轰炸的民众的呼吸所需空气。
  同时这些路面下水口通过特殊的设计,可以使其成为一个个隐蔽的观察点,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武装工人也可以利用这里出其不意的攻击入侵者,当然这只是司马最坏的打算。要知道一直以来,按照司马的对未来工业区的防御规划,御敌于工业区之外可是工业区的防御核心,司马可不希望自己费劲心机建立的工厂,到时毁于战火,虽说民团的未来的任务是御敌于大门之外,可是出于防患于未然的前提,司马还是尽可能的设想了诸多的工业的隐蔽防御设施,这些只不过是其中的一部分罢了。
  按照工业区下水道的规划除了下水道内两侧供检修人员通行的1米宽的便道,可供战时平民躲避轰炸之外。在下水道每隔1公里左右建立一个与之相连,并拥有独立出入口掩蔽所。这些地下掩蔽所平时全部处于封闭状态或作为仓库使用,而在战时将和下水道内的各个枢纽站一起构成一个个临时的地下指挥所、屯兵站、医院之类。按照司马的设想,未来一旦工业区所处地区隐入战火之中,工业区的地下将会以下水道为道路将各个掩蔽所、下水道枢纽、居民区地下室等等地下建设组成一个完整的地下防御体系。
  现在秦国镛一行所看到的这个正在施工的中的渠道,就是这个防御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因为技术原因,在施工时,司马并没有选择用使用地下盾构作业的方式来修建下水道。而是使用了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办法,因为公司在过去的工厂建设过程中。就已经大量使用微型挖掘机开挖地基,早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
  所以就直接采用大开挖的作业方式来修建立下水道。虽说如此一来整个下水道体系的构建全部暴露无遗,可是不可否认,使用这种施工方式,将施工速度提高了很多,至少目前下水道网络的建设并不落后于工业区的扩张。
  “没想到!真没想到,他们那里是在建什么工业区,他们根本是想把这里建成大上海那样的大城市!”结合工业区内纵横交错的十来米宽的柏油公路,还有柏油公路两侧正在施工中的大楼,再结合眼前正在施工中的大型下水道,秦国镛喃喃地说道。
  在秦国镛的认识之中,现在全中国到处都是争权夺利,有多少人致力于工业发展,又有几个实业界的富翁会如此这般费财费力的建设基础设施,这时秦国镛才发现西北公司目前所做的一切,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普通企业所做的事情,他们的目的根本不是建一个企业。而是想在这里建设一个城市。
  正如现在秦国镛所看到的和想到的一样,按照规划这里未来将会购成一个庞大的以工业区为核心的城市,在司马的办公室隔壁的那个大型的工业区发展规划沙盘里。已经将整个工业的发展未来全部规划的非常之详细。按照那个规划,未来的西北工业区将完全脱离普通的工业区的范畴,而是一个依托着大量工厂存在一个大型城市,一个以西北公司的为中央城,周围十数公里内分布着多个大小各异卫星工业城。
  而在这些卫星工业城之间。又分布着大量的绿化良好的生活居、商业居。而就现在经司马的同意,西北公司将核心区的附属工厂出售迁出。实际就是为了这个未来的工业区规划让路,未来现在的这个核心区将只是工业区的行政中心,同时也是商业中心,同时还将在这里建立大量的研究所。
  “我想,我们也许应该在这里住上两天,好好的观察一下这个西北公司,也许我们会有什么意外收获也不一定,这里每天往返这么多各地的富绅,指不定我们可以得到赞助制造飞机也不一定,也许我们可以像刘佑民他们一样,靠从企业拉赞助制造飞机,而且是西北公司正好是现在国内机械制造业最为先进的地方,也许我们应该在这里试试运气,不知道秦校长觉得怎么样?”
  坐在大马车上朝西北公司的办公大楼去的路上,潘世忠突然开口说道,参观过那个展览中心之后,潘世忠突然发现,也许这里是实现自己梦想的地方,单就是这里的机械制造水平来看,就没有比在这里制造飞机更合适的地方了,若是我们能在这里开办飞机厂的话,到可是事半功倍。但是潘世忠也知道,除非是能够拉到实业界的赞助,或者最好能得到西北公司的赞助,否则想在这里开厂造飞机显然不太现实,于是便开口对秦国镛说道。
  “在这里开飞机厂?制造飞机?”听到潘世忠的话,秦国镛不禁一愣,虽说之前惊于西北公司的工业品制造的性能之先进,种类之繁多,可是话说秦国镛还真没想过在这里开厂制造飞机。
  “现在我们学校已经被勒令暂时关闭。谁知道重新开校会是什么时候,我们与其南下,反倒不如看看能不能在这里吸引到投资,我们自己办一家飞机制造厂,早在三年前我们制造的飞机就不比我们从法国进口的差,只要能解决发动机,而就刚才看的那些产品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让西北公司帮我们生产发动机。到时有了发动机咱们肯定能造出不错的飞机,我们可以造飞机朝国内卖,甚至我们还可以把我们造的飞机卖到外国去。这样总好过我们呆在南方静观其变。”
  见自己说的话吸引了秦国镛、厉汝燕等人的注意,潘世忠便接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自打从在展览中心见过西北公司展示的工业品,拿那些工业品和飞机上的零件相比较之后,潘世忠觉得如此完全可行。
  “啊!不错不错!咱们在张家口表演挣的表演费刚结算过,那有几千块了,若是咱们能再从西北公司弄到机器贷款,再租到厂房的话,再回京城把原来的学校修理厂的工人拉过来,指不定咱们真的能把飞机造出来。”
  听到潘世忠的话,厉汝燕一下来了兴趣。连忙开口赞成道,到南方也不过是做南方军政府的飞行队的教官罢了,和留在北方改成飞行队有什么区别,可是如果能在这里造飞机的话,显然要比去南方更合适。
  “嗯!世忠的话也不无道理,不过单靠我们这几千块肯定不行,如果我们想办厂。只能试试看看能不能弄到西北公司的贷款或是其它实业界人士的支助,否则一切都是空谈,不若我们先在这里住下。看看能不能弄到一些支助,相信有了张家口的那场飞行表演,想来这西北公司应该不会拒我们于门外吧!如此我们今天也没有去西北公司的必要了,我们现在先到旅店去安排一下,然后再到这里到处转转。”
  沉思了几分钟之后。秦国镛开口说道。对于潘世忠忽然提出的建议,虽然知道并不甚可能。但是秦国镛并没有反对,反而决定留下来试上一试,毕竟就像潘世忠所说的那样,现在航校被勒令暂时关闭,到南方也是前途未卜,反倒不如在这里试试运气。
  虽说对于出售飞机并不抱什么希望,但是如果真的能够造出来的话,那么谁又知道怎么会没有这个可能呢?倒还不如这么试一下,更何况如果有这么一个机会,而不去尝试显然又不是秦国镛的性格。反正哪怕就是办不成工厂,也没有什么损失不是,就是抱着这个心思,秦国镛才决定留下来。
  “呵呵!看到没有,刚才那辆敞篷轿车上坐得,就是西北公司的老板司马先生,跟在他后面的车上坐的都是民团的军官,整个公司,除了司马老板带着这些人出去,才会有这么大的场面!不过今个怎么了,车队的速度可比平时快了不少。不会是出什么事了吧!”
  当秦国镛做出留在这碰碰运气,而让马车朝西北饭店也就是原来的公司招待所驶去的时候,见到十多辆轿车从公路的你另一边驶过,在马车上地麻六指着迎面而过的车队说道。
  听到麻六的话秦国镛等人连忙扭头看过去,只见一排十余辆轿车组成的车队从公路的另一侧驶过,根本没有来得及看清车上的人,不禁大叫着可惜。
  这会坐在汽车上回民团总部的司马,并不知道到自己和秦国镛等人因此而失之交臂。公司购进汽车,还是为了高层出行方便,司马才特意给公司以及民团的配备了上百辆从天津购进的轿车。虽说公司的高层所用车辆最多,可是这些人大都是分散使用,如果像这么一个十多辆汽车组成的车队,显然只有在民团的军官们在和司马在一起出行时才会出现。
  不过这一次麻六显然猜错了,这些车除了打头的那几辆车里坐着人,其它十来辆具是空车。司马之所以这么火争火燎的朝火车站赶,是因为去迎接一贵客,这位贵客可是第一次来西北,而且不是一个人,是带着整整一个考察团来到了西北。
  虽说不知道考察团里到底有那些人。可是司马还是可以想像如果说这一个考察团决定投资西北工业区的话,以他们的资本和其掌握的其它各种资源,至少可以使西北工业区的规模扩大一倍以上!
  在共和时期的中国,说到实业界,每个人都知道中国的华北、江浙、华南三大实业圈,论其影响又数华北实业圈、江浙实业圈为最,而华南实业圈因其与东南亚华商之间联系紧密,在东南亚市场上占据的优势非华北、江浙所能相比,所以三方也是各有千秋。
  在共和早期,因为与北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华北实业圈一直都有着半官方的色彩,就像司马办立的龙烟矿冶般。虽然是私办,但是却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北方政府官员在龙烟矿冶拥有的大量股份,使得龙烟矿冶在享有一些特权的同时,却也成了一个半官方的企业之一。
  虽说尽可能的避免自己的企业被官办化,可是至少从目前来说,在华北商界这一切又是不可避免的,所幸的是一直以来得益于周学熙这位华北商界首领的帮助,就目前来看北方政府还没能把自己的手伸到西北工业区来。可是也许是因为地域的关系。以及得益于华北工商圈诸多前辈的支持,在西北公司以西北工业区的名义向外招资合办企业的时候,自然的来投资的又以华北工商界为主。
  在第一批合办企业的合同签定开工后,穆藕初曾给过司马一个数字,合办工厂之中京津唐一带工商界人士投资占到全部比例的70%,而山西商人占到25%,还剩余的那么几家工厂由山东、东北实业界财东投资。而仅只有一家工厂是江苏的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财东投资!换名话来说,现在的西北工业区,排在第一的是西北公司的那几十家直属企业。
  而第二就是华北实业界所投资企业,对于这种情况穆藕初不禁非常担心,担心以后客大欺主的现象。穆藕初的担心也不无道理,这些华北实业界的财东们,表面上是商人。可是他们的背后总是会站着一名或几名北方政府的高官。
  或者说其干脆就是北方政府某位高官的亲戚或子女。虽说现在有周学熙等人对司马照顾有加,可看到工业区内华北工商圈投资的工厂越多的同时。司马还是免不得有些担心,到时工业区地控制会失衡,进而影响到司马对整个工业区发展的规划,甚至到时可能会严重滞后。
  现在面对着这些商人背后的那种天然的政治优势,司马可谓心里可谓是酸甜有之,喜的是他们的背后的政治优势可为己所用,悲的是这种政治优势随时有可能变成一把利刃刺到自己的身上。考虑再三之后,按照穆藕初想法,若想从根本上改变,就必须要保持工业区的平衡,虽说西北公司控制的企业,大都是工业区内的高端上游企业,但是如果所有的下中游附属企业,全部被华北工商界控制,那么对未来公司的发展肯定会有不利影响。
  把这附中下游附属企业分包、转让,又是公司目前想加快发展速度必须要走的一步,至少这几个月以来,通过出售附属企业、合办企业,公司从中可谓是受益良多。公司从中受益并不仅仅是金钱,而是从那些附属企业中抽出的数千名熟练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有了这些工人,才使得现在公司的几个核心工厂的生产规模扩大的数倍。
  虽说从那些被分包出去的附属工厂采购部件成本会增加一些,可是公司现在的整体生产规模却提高了,同时利润率也增加不少,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穆藕初,还是司马都不可能愿意再回到重前,那种自办附属企业的时代。
  在这种前提下,而若想解决工业区内未来一家独大的现象,就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平衡,而这个平衡就是吸引华北商界之外地区财东的投资。而这个华北商界之外的地区,无非是三方,一是江浙实业界、二是华南实业界,再就是全国各省的零散财东,而其中影响力以及规模最大的就是江浙实业界!
  现在的江浙实业界就是后世人们所熟知的江浙财团,十多年来江浙实业界得益于与其有千丝万缕一般关系的四明、浙江兴业、浙江实业、中华东陆、中华劝工、中国垦业、中国企业等一大批银行的支持,已经在江浙一带建成了中国规模最大的实业圈。仅是在上海至无锡一带,江浙实业界就拥有数千家规模大小不等的企业,这些企业每年创造的工业产值几占全中国的近半数左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