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730


第153章
入学日
  在距离工业区十来公里远的东洋河畔,数月前数千名施工的工人和大量的建筑设备打破了这里的宁静,几乎是在同一天,几十座教学楼、宿舍楼同时开工建设,只用了几个月,原本漂亮的东洋河畔的一侧,便出现了一片建筑群,这里就是西北中学。
  当王天赐、叶兴等人第一次来到来到西北中学时,每一个人都用惊奇的眼光注视着这个庞大的学校里的一切,从来没有人想到,原本一个中学竟然可以办的如此之大,当然就是司马自己也没有想到。一座拥有两万多名学生,一千多名教师的学校,如果放在后世,后世的人们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毕竟后世光一个大学城都有十来万名大学生,可是在这个全国不过只八万不到中学生的时代,这座初办的中学,竟然可以拥有两万名学生,不能让人人称奇。
  不过因为这些学生都是来自各地的原因,所以在学校里的四十多个登记处,并没有拥挤的现象,从武汉来的上千名湖北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在各个登记处,自行登记起了自己的资料。
  “来领你们的登记表,按表格要求填写,注意不要填错了!”在登记处叶兴领到厚厚一叠登记表之后,一边分发着,一边大声地喊道,按照学校的规定,他们这些老师,毕竟在负责到同他们一进来的学生分班之后,才算完成任务,之前必须要帮助学生做好一切准备。
  “王天赐,湖北省武昌人,年龄13,父亡……”从那个年轻的叶老师手里接过登记表之后。王天赐便拿出父亲留给自己的钢笔认真地填写着,每一次握着这支钢笔时,王天赐总是能感觉到父亲的笑意,正因如此这支普通的钢笔,可以说是王天赐最珍贵的物件了。
  “助学扶助金?定向生?”看到简单的表格上最后的一栏里的选择,王天赐有些犹豫了,在路上王天赐就听老师们解释过,接受助学扶助金的学生,毕业后来去自由,可以自己选择所从事的工作。但是需要在工作后归还上学期间,由西北教育基金会垫付的学费、生活费。而如果接受定向生,那么一切就简单了,他们的学费、生活费都由西北教育基金会支付,但是毕业后需要为西北公司服务。如果只是王天赐自己,王天赐会毫不犹豫的在定向生一栏上打上对号,可是一想到远在武昌的母亲,王天赐有些犹豫了。
  “大山哥!你选的是什么?”就在这时王天赐听到旁边自己的伙伴开口问道马山,王天赐连忙竖起耳朵听到,因为一直以来。自己这一群十几个人的头就是马山。
  “我选的是定向生,反正在那工作都是一样,省得以后还不起学费,丢人掉份的咱们可不干。”听到别人这么问,马山便开口说道。
  马山之所以选择定向生,主要还是因为担心以后还不起学费、生活费,这样还不如选择定向生的轻松。家里兄弟姐妹六个的马山根本不需要考虑家人的事情,就像这次出来上学一样,马山只不过是和家里说了一下而已,对于马山而言,能有学上,远比其它的更重要,再说为西北公司工作好像也不错,至于其它。等以后再说吧!
  “谁知道以后我工作了,就还不起这学费了!”听着马山说的话,再想到马山家里的情况。再想到母亲就只有自己这么一个儿子,王天赐便咬咬牙在“助学扶助金”打了一个对号,当王天赐把表格交出去之后,看着那个年轻的叶老师拿着表格交上去的时候,王天赐不禁松了一口气。想到交表格时。叶老师看自己的眼神。王天赐不知道自己的这个选择是对是错,但是王天赐知道。在武昌的家里头,只有母亲自己一个人。
  “拿着这个号码牌,到那边排队。”接过老师递来的硬纸制成的号牌,王天赐便顺着老师指的方向走了过去,在那里可以看到一个长长队伍,周围有几个穿着墨绿色军装的军人模样的人,在队伍旁边维持着秩序。
  “05018753,服装号,鞋码37,下一个。”排队等了半天后的王天赐,把牌子递给眼前的这个穿着很精神的军人之后,这个军人示间王天赐在台子上立正站好,把脚对准台上标线,然后量了一下王天赐的身高,之后大声地喊道:“拿好,衣裳是38号,鞋是37号!记住了没洗澡之前校服不准拆封,不合适再过来调换。”
  没等到王天赐反应过来,一个穿着同样打扮的军人,一把把两个用油纸包着的东西塞到了王天赐的手里。王天赐有些迷惑地看着怀抱着被油纸包装的东西,再看看放在上面的两双黑布胶低鞋,如果没猜错的话,王天赐知道自己现在抱着地应该是学校发生的校服,学校发校服,不要钱?这个发现让王天赐感觉很是惊奇。
  发到王天赐手中的,是司马特意为学校里的学生准备的校服,黑色的学生装,加上黑色的解放鞋,在油纸包里还有一套内衣。一个学生两包,正好可以换洗,当然必不可少的还有一个黑色的硬檐军帽。
  之所以用这种民国特色很浓,和中山装有些相似的学生装,实际上除了考虑到时代的特点外,司马更看重的是穿着这种学生装的学生们,看起来很接近军队,同时统一的制服,也能让这些学生对学校有一种归属感。不过司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就是这些学生们穿着这种校服,要远比后世学校清一色的运动服做校服漂亮、帅气。这恐怕也是司马采用这种校服的一个主要原因,毕竟制服还要考虑到美观。
  “哗……哗……哗……”二十多米长的淋浴间内的淋浴喷头喷出的热水下,站满了上百名在这洗澡的学生,王天赐就在其中,对于从进入学校所看到的一切,王天赐都感觉很是新奇,包括这种大型的洗澡间。进校之前先洗澡是学校的规定,而这个规定是西北公司初建时,出于卫生的考虑在招聘民工时,这些民工来到之后,首先就是先洗个澡,同时对他们带来的个人物品进行消毒杀虫,而这个规定现在也被延用到了学校之中。
  虽说这些学生们不习惯这种方式,可是却不得不接受学校的这种规定,第一次看到这种可以容纳数百人的大型的淋浴间的时候,司马还以为是记录片中纳粹集中营的毒气室,毕竟两者很是相近,只不过在这里这只是淋浴间而不是毒气室。而就是这种像毒气室的大型淋浴间,在西北公司内非常普遍,归其原因。还是因为在公司初建的时候,看到工人一个多月不洗一次澡之后,司马当时就决定建了一个简易的淋浴间,后来公司上轨道之后,西北公司内已经建成了多个大型浴室。现在建立这个学校,建立这种大型的淋浴室自然也就成了必然。
  穿好衣服之后的王天赐看着镜中的自己,很难相信,镜中的这个人就是自己,王天赐在记忆里,好像自己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般精神过。
  “呵呵!”因为头发上还没干的原因,王天赐便小心翼翼的把帽子戴在了头比划了一下,看着镜中的那个精神十足的少年也在做着同样的动作,王天赐不禁开口傻笑到,这时王天赐才注意到。身旁的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同学们,好像都在做着同样的动作,也在发出同样的傻笑声。一时之间整个更衣室内都传出了一阵阵的憨笑声。
  “嘟……”就在这时一声尖锐的哨声打断了这一切,原本憨笑着的少年们,有些错诧地看着更衣室门口的那个吹哨的军人。
  “注意了!所有学员自己在路边的墙报上,根据你的号牌查找所属学队以及班级号,然后到对面操场集合。时间十五分钟。”
  吹哨的士官看着那些有些呆滞的学员们。放亮着嗓门儿喊道,对于被分配到学校出任训练教官的民团士兵而言。眼前的这些少年们,并不讨他们喜欢。因为没有他们,这些民团士兵也不至于被发配到这里当保姆,正因为这个原因,这些民团官兵对这些中学生们总是板着脸,粗声粗气,给人一种非常刻板威严的感觉。
  “轰!”虽说不知道这个吹哨的军人为什么限制时间,可是从他的表情看来,王天赐这些学员们都可以猜测出,如果说十五分钟内,自己没找到班级排好队,恐怕真的不知道会有什么下场,于是见到那个吹哨的军人一走开,更衣室的少年们,连忙快速朝更衣室外跑去,去路边的墙报上查找自己的所属的班级。
  “十九大队三中队二小队三班。”
  “十六大队一中队……”当学员们如愿在路边的墙报上贴的纸上找到了自己所属班级时,大多数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一种怪异的脸色,甚至有一些学生满面的木然。
  “马山哥,我们一个胡同出来的十多人,被分到了三个大队里头,只人两个人在一个班,看来我们要被分开了。”想到自己被分到十三大队,虽然不知道这个十三大队到底是什么,可是从这繁杂的队名中,王天赐还可能感觉到,自己这些人被彻底的分散了。
  将这些学生全部用编号打散,是司马在最初决定从口内各省招生后,做出的一个决定,原因就是为了防止在自己的中学内部,因为家乡的原因,形成各个地方特色较浓小团体,经过打散。每个班的学生至少会来自几个省,这种至少可以避免有老乡抱团势力存在,进而影响到教学。
  “好了,天赐,麻仔,虽说咱们被分开了,可是在一个学校里,以后咱们见面的机会还很多,这学校也比咱们想象的好多了。赶紧去排队去吧,省得到时排队晚了。被人骂!”虽说和从小一起玩的伙伴们分开让马山心里很不舒服,可是在一同来的这些人里数马山年龄最大,这时候马山不得不这么安慰到他们。
  “你好!我叫李义,以后咱们就是一个宿舍的兄弟了,来行李我提着就行了,走咱们宿舍。”在十三大队的分区中,李义核对了一下王天赐手里的号牌之后,拿过王天赐的行李,微笑着开口说道,作为一个提前一周来到的“老生”。像这种接待新生的工作,自然就是他们负责,毕竟不能老靠着民团帮忙。
  “啊!谢谢!谢谢!李大哥。”没等到王天赐回过神来,王天赐就看到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上一两岁的李义已经提起了自己的行李走了。于是王天赐连忙跟过去说道。
  “阿义,你是什么地方人,我是武昌的。”在朝宿舍走的路上,王天赐和眼前这个说话腔调明显是北方的人李义一边走一边随意地聊着。
  “我是山东临沂的,咱们宿舍算上你,27个兄弟,这都是天南海北的,他们在做军操,我是宿舍长,所以今天能托你的福能偷个懒。这半天的军操作下来,可也够累的。”
  听王天赐这么问自己,李义便开口说道。占了一个比大家来的都早的前提,所以李义就成了宿舍长,不过这宿舍长却需要承担一些责任,像一个宿舍里的同学都是李义从操场接回的宿舍,所以大家也心安理得的认定李义这个宿舍长了。
  “看到没有。这座宿舍楼就是我们十三号楼。十三大队地所有学员都住在这里,咱们的宿舍就在三楼的315号宿舍。在这外头,咱们是十三大队的人,等进去以后,咱们就是315宿舍的人,记住这一点。”在快走到宿舍楼前的时候,李义示意王天赐看着眼前这座四层的红砖宿舍楼,同时开口交待到。
  之所以李义会如此郑重其事地说道,实际上就是因为,这些学员在正式上课之前,他们的军操课以及管理都是由民团派来的训练官兵负责,而这些民团的官兵则是直接把在民团中多比多练的那一套直接拿了过来。
  正是因为这种从大队到中队再到小队、分班的练习、比赛,使得才不过几天,就在这些年岁不大少年心中,那股好胜心给激发了出来,同时在教官们有意地引导下,使得这些少年们心中形成了维持团体荣誉的意识。正是基于各个大队以及各分队宿舍之间的对抗,才使得李义会在这时提醒到王天赐这个新人,要认识到自己是第十三大队的队员,同时自已还是315宿舍的一员。
  “嗯!”听着李义的话,王天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说道,来宿舍的一路上,王天赐听到这个李义告诉了自己太多关于荣誉这个词,对于这个词,王天赐暂时还没有什么理解。
  “天赐,记住你的床号,从今以后,这个床铺就是以后几年,你自己休息、学习的地方。”李义把手里的箱子放在地上,指着一个床铺对王天赐说道,作为宿舍长自然承担了替后到的学员引路、指导的事情。
  “谢谢你,李大哥!”王天赐一边开口道着谢,一边看着眼前的这间房间,三层的钢架床铺,看到床上已经铺好了被子,王天赐才知道难怪当时那些军人让自己把带来的被子寄存起来,原来学校里早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床铺在第三层,看来以后上下床倒是个麻烦事。
  “这个床头的台板,放下来就是一个写字台,平进写作业、温课都是在这,床头的这个书架是用来堆放学习用书和用具。”李义熟练的向王天赐演示着床头的写字台的收放,这种用卡栓固定在床头的写字台,平时都是竖立在两个床铺之间。用的时候松开卡栓,就成了一个写字台,这样坐在床上写作业、温习功课倒也方便。
  一开始按照司马的计划,每间宿舍里都有自己的写字桌,可是因为招生扩大了数倍,所以整个宿舍里被塞进了数倍于原计划的学生,改成大通铺的宿舍,如果想让学生们有写字台,也只能用这种坚在每个人床头的可收放式的写字板。除此之外还在墙壁上钉了几个书格,以供学生存放书籍。在司马看来,整个学生宿舍就像是军舰一般,对空间的利用已经达到了极致,可既使如此,这些学生也不过是拥有一个宽度仅为70来厘米宽的床铺罢了。
  “这是学校制定的内务条例,你仔细看一下,上面规定地都必须要遵守条例,你现是315宿舍的15号,我们大家是一个群体,一人犯错。集体受罚,这是学校的规定。”李义郑重其事的对王天赐交待到,这些天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个宿舍因为一人犯错,而使得整个宿舍所有人都会跟着受到惩罚。
  这种集体连坐制,是司马特意制定的校规。不仅仅是在宿舍之中,就是在班级、小队、中队、甚至于大队,也是如此实行连坐制。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这些学生的集体意识,毕竟那个关于中国人的龙和虫的故事,司马不愿意让他在自己的学校中接着上演。通过这种连坐制度,可以让他们时刻记住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整个集体;反之,集体中的成员也会注意到其他人的行为,有利于培养学员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合作精神。
  司马之所以建这所学校。除了想为未来的打下基础之外,更多的时候司马是想通过严格的教育,改变一些中国人的固有习惯。司马希望未来这所学校走出去的学生是一群有责任、守纪律、讲荣誉的学生。
  而让司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办学的思想和宋培云的办学的思想竟然有着惊人的相似,只不过在宋培云看来,司马所想不过是自己所推崇的军国民教育的一个分支罢了。当司马把学校的创办事宜交给宋培云办理之后,宋培云就开始把未来的西北学校变成了自己推广军国民教育的一个示范区。也正因为如此,宋培云才会到处联络故旧知已好友,邀请他们来西北共建中国的军国民教育的范本学校。
  军国民教育产生于19世纪后期的德国。最初是一种体育思想,主张把军事训练运用到学校的体育教学中,把学生直接练成士兵,军国民教育的起源就是全民皆兵的理念。在民族危机严重的近代中国,很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尚武崇军的重要性,起而提倡军国民教育。
  社会达尔文主义传入后,“生存竞争”、“优胜劣汰”等观念激起了国民的民族危机感,为军国民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1904年后,由于政府的倡导报刊的宣传也较以前广泛,社会各界反响较大,相继成立了一系列社团,这一思想趋于成熟,到共和时期军国民教育便已深入人心。
  而当西北综合学校更名成西北中学之后,出任校长的宋培云以及深受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的知交好友们一起起早了西北中学办学章程。
  “……以人格教育、军国民教育、实用教育为实现救国强种唯一之教旨……至军国民教育尤非仅橥主义,虚悬理想,即足以策进行而收实效……一遵照教育部令,宜实施军国民教育也……一应世界潮流,宜采用军国民主义也……一感受国家刺激,宜提倡尚武精神也……一注重教育,铸成青年中国,为异日实行征兵之准备也……”
  在看过宋培云的这个西北中小学的办学章程之后,司马足足呆滞了十数分钟,毕竟这些已经远远超过了司马一直以来对教育的认识。看着章程之中堪称极端的普遍的暴烈的文字,司马在沉思半个多小时后,还是给予了批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也许放在后世,提倡军国民教育,就等同于提倡法西斯,可是在这个时代呢?军国民教育却恰恰符合了这个时代的需要。
  在这个全民积弱的时代,通过军国民教育达到对学生和全体民众进行尚武精神的培养和军事技能的训练,最终使其具备军人的品德和体质,以达到强民强国、抵御外侮的目的,而这正是司马的目的之一。
  “天赐,这是学校发的免邮费的信封和信纸,你收好,一个月一人五封免邮信,省着点用。”李义手拿几个白色的信封递给王天赐说道,这种免邮信封是学校制定的一个学员福利,主要就是考虑到这些少年距离家长这么远,每个月写上几封信报个平安也是人之常情,而西北公司在邮政司那里享有优惠待遇,所需的邮资不及平信的十一,正因为如此,司马才决定由学校承担邮费,不过限定每人每月五封信。
  “哦对了!如果你想给家里寄信,不妨等到下午拍完照后,夹着张照片回去,这样能省一封信,不像我报平安用了一封,第二天拿到照片以后,又浪费了一封信。”见王天赐拿着信封收好后,就随有取出了一个信封,李义知道每个初来学校的学生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信给家里报平安,于是连忙开口提醒到。
  “哦!谢谢李大哥,我先给家里写封信!”踩着床架上的三角蹬王天赐两三下就上到了三层铺上的自己的床铺,然后盘腿坐在床上,放下写字台之后,拿着那支视为至宝的钢笔在上面印有“西北中学”字样的信纸上,给母亲写下了入学之后的第一封信,报个平安,顺便和母亲分享入学第一天的新奇。
第154章
贸易
  京城南苑陆军部靶场。陆军部军械司司长陈百成看着眼前一字摆开的二十四门新型75速射野战炮,心下可是异常之高兴,随着欧战日酣,目前北方军购械异常之困难,甚至于不少部队因为枪械较偏,国内兵工厂未生产此类弹药,以至于现在几乎是拿着空枪在那摆样子。
  在过去的半年之中,除了陆军部的段总长督促自己,就连现在的国务总理也是多次发函,要求自己想办法提高国内现有兵工厂产量,同时尽可能多的进口械弹,以满足北方军需求。但是这些事又何尝容易?国内的多家兵工厂的产量摆在那里,机械摆在那,根本没办法提高,若想满足北方军的需求,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外构军械。
  在欧战之前,各国洋行均涉及武器贸易,可是现在就是连他们自需尚不能满足,又怎么可能向中国出口械弹,甚至于就是连日本,都因为有沙俄那个大户需要供应,对华输入军械的数量也锐减到极点,前些时候更是直接拒绝和自己签合同,原因是没械。
  就在陈百成为了上至总理,下至总长的多级斥责下,而倍感无奈之时,一家美国在华的华兴洋行主动的找到了陈百成,帮助陈百强彻底解决了这个麻烦。
  “张经理,真有你的,虽说这走私武器,实属违法,可是这是助国之所需嘛!你放心。这第一批款子已经全部打到你们户头上了,不知道那批步机枪什么时候能够到货?”看过试炮数据表之后,陈百成面带喜色的对华兴洋行的张健说道,这批野战炮的详细数据,早在半月之前,陈百成就已经上报总长,当时总长看过数据之后。唯一的要求就是尽可能买下这批性能精良的美国最新型野战炮。
  “陈司长客气了,陈司长对鄙行一直都是照料有加,这不过是报陈司长往日厚爱罢了,估计到月底左右,下一批武器弹药就会从美国运来。不知道部里对那种步枪机枪怎么看?”虽然陈百成这么客气,可张健知道自己可不能在这时得意忘形,要知道自己以后有大半生意可都指着这位陈司长。
  虽说张健不知道公司从那里弄到的这些性能精良的野战炮,可是在接到公司的以美国武器的名义销售武器之后。张健很快就和眼前的这位陈司长搭上了线。一个要卖武器。一个要买武器,更何况陈百成当时可都被部里逼的想辞职,一见到张健要卖武器,那里还会在意其它,走私武器又怎么样,这美国若是准许对华出口自己早都去了,有得用就不错了。
  虽说如此,可是陈百成自己还是不敢作这个主。在上报总长得到其默许的之后,陈百成就匆忙打了第一笔定金给华兴洋行,定购张健在资料中提到的美国最新型75毫米野战速射炮二十四门,每门配炮弹五百发。
  其实这种野战速射炮。就是史道姆在结合M1897法国炮的液压空气式反后座装置之后,设计的75毫米野战炮,其性能远比M1897法国炮要精良许多,生产出第一批之后,除了装备民团数门之外。其它全部卖给了北方政府。现在出现在南苑靶场的这二十四门野炮。就是西北公司生的第一批野炮中的大部。
  司马之所以决定向北方政府卖武器,除了以此谋利之外,更重要的是想与日本争夺在华武器市场,以避免历史上,一战结束前后,日本利用中国市场,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因一战发展起来的,本国军事工业的生产规模。而且在后世曾有学者考证,1917年到1937年间,日本每向中国出口一支步枪,就等于中国人出钱为侵华日军制造了一支步枪,如果以此来看,后世界侵华日军根本就是中国出钱帮其武装。
  深知这一切的司马当然不会再坐视此事的发生,让日本人在中国人身上谋取血腥红利,并以此促进日本军事工业发展。而且还有一个潜在的原因,就是北方政府和各地军阀大量向外国购买各式军械,除了导致国内军械口径繁杂、助长他国军事工业之外。大规模的购械,使帝国主义操纵中国的政治,社会财富进一步流失国外,加剧了近代中国的贫困化。
  综合了这些原因,才使得司马不惜担着风险,让张健以美国洋行的名义,向北方政府出售武器,当然所有的武器都是“美国”生产的新式武器,当然除此之外司马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目的,就是期望皖系能摆脱对日本的依赖。之所以如此,其目的就是为了掩饰武器来源,以防引火烧身。当然司马根本不需要担心北方政府军械司,会就这些新式“武器”向美国武器商求证。
  对于北方政府陆军部而言,这些武器是那个国家制造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武器可以补充北方军装备不足的困境,同时这些武器又足够新锐、先进。而这二十四门新型野炮,对于北方军而言,绝对是最新锐、先进的野战火炮,无论是射程或是射速,都远优于欧战前,北方军购进德国克虏伯的旧式火炮,也优于北方军之前购的日式火炮。
  “张健老弟,贵行上次提供的美国新式258步枪,经过部里的试验结果很是让人满意,只不过张健老弟应该知道,目前部里经费比较紧张,所以部里希望以后从贵行购买武器,能够按照贵行之前提出的易货贸易。”
  之前还信誓旦旦的拍着胸口向张健保证,货款绝对没有任何问题的陈百成。这会一边注意观察着张健的脸色,一边小心翼翼地开口说道。
  在陈百成看来,上次最初接触时,眼前这位华兴洋行的张健之所以会提出用易货的方式充抵货款,很有可能是为了打开市场,目前陆军部军械采购的大门已经被其敲开,他还可能会答应用易货的方式进行货款结算吗?
  陈百成所说的258步枪。就是西北公司按照K98图纸生产的65口径步枪,之前张健与陈百成第一次接触时,就带去了枪械实物。因为司马在后世买到的毛瑟K98的图纸,系二战末期经过多次设计更改,步枪本身作了许多改变来简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难度,例如钢制枪托低板由机加改为铸造,弧形标尺内侧的刻度被取消,滑动式照门后侧的形状由斜角改为直角。扳机护圈、弹仓壳体、托弹板、弹仓低板、枪管护箍等等都改用冲压钢件。枪机上的泄气孔由长形改为圆形。枪托中原本有一个横贯枪托的金属套管。在分解发射机构时用来容纳击针地,后来被改为直接在枪托低板侧面开孔。
  因此当陈百成得到258步枪之后,看着点焊式样的前护箍,罩杯式冲压而成的枪托低板时,以至于都有些怀疑这是不是美国步枪,不过幸好经过试验之后,陈百成总算相信,这种“新式258步枪”绝对是一支制作精良的武器。按照军械司的技术人员对这种258步枪进行全面试验。
  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种步枪虽说制造简陋,可是却根本不妨碍它的使用性能,通过靶场试验,精度以及可操作性明显优于一起参加试验的98式步枪、元年式步枪、三八式步枪等数种步枪。相比于这些同型步枪,258步枪虽说枪身最短,但是操作亦是最灵活,因为使用了刀身长度达55厘米的长刺刀,使得其在拼刺时亦不比其它几种长步枪差。更何况与这些枪相比258步枪还有另一明显的优点——售价低,每支不过三十三元而已。
  “当然可以,我们洋行非常乐意接受用易货来充抵货款,无论是农产品或是矿产品,我们洋行都可以接受,价格是以参照市价为准。”听到陈百成说道用易货的方式进行结算,张健便开口说道,和北方政府以及地方军政府使用易货结算军械,是司马制定的出售军械的最基本贸易方式。虽说张健并不理解为什么司马会选择易货贸易进行结算,但是既然司马有了这样的交待,所以张健并没有理由拒绝。
  其实之所以选择易货贸易,实际上是司马出于公司的发展考虑,虽说公司对于现金银的需求永远也不可能得到满足,可是现阶段西北工业区更需要的却是各种资源。对于现在和未来的西北工业区而言,铁、煤尚可依靠工业区附近的铁矿、煤矿提供,可是建一个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所需要并不仅仅只有煤铁就行,还需要大量的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矿产,尤其是各种稀有金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