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730

  “现在大家看到这支步枪,是公司制造的5年式步枪,口径6.5毫米,枪全长1100毫米,枪管长600毫米,枪重3.8公斤,刺刀全长64厘米,刀身长55厘米,弹仓空量5发,有效射程600米,标尺射程一千五百米,是民团的标准制式武器。这分别是枪管、准星、枪身下护木……”
  在职工俱乐部内的教室里,站在讲台上的刘起玉拿着教杆,指着放在台坐上的公司制造的5年式步枪,向下面的认真听着的工人们一一介绍到。
  “保险杆位于枪机后上方,用右手拇指可以很容易地操作,保险杆有三个操作位置:当保险杆拨到右边时,同时会锁住击发阻铁和枪机体,这时步枪既不能射击,也不能打开枪机;当保险杆拨到中央位置时,只是锁住阻铁,步枪不能击发,同时挡住瞄准线,但枪机可以打开,能进行装填或清空弹仓的操作;当保险杆拨到左边位置时,只要扣动扳机步枪就能发射。扳机为两道火式的设计,既安全又可靠。”
  一边向台下的工人们演示着如如何操作保险杆,刘起玉一边解说道,刘起玉此时重复的就是过去在民团时军官们说过的一切罢了。
  “在操作时,首先用掌心托持拉机柄,然后向上掀起,再后拉,就像这样。”
  “哗啦!”刘起玉的话音一落,便侧着身子,以便使台上的工人们看清如果操作,然后熟练的把枪机后拉。
  “打开枪机后,就能看到弹仓,装填枪弹有两种方法,最快的方法就是用桥夹,就是这个,每条桥夹装5发枪弹,刚好够装满一个弹仓,在机匣环上方有桥夹导槽,可以把夹满枪夹的桥夹插在导槽上,然后把5发枪弹用力压进弹仓内。压完弹后,空的桥夹可以用手拨出,但如果不用手拨,在关闭枪机时也会强行抛出桥夹。另一种方法最简单,只需要打开枪机,用手一发一发的把枪弹压入弹仓内,一次一发。用这种方法装满弹仓会比较慢。”
  拿起一个教练弹桥夹,刘起玉一边向台下的学员演示着,一边说着。
  “装弹之后,托住拉机柄,前推枪机,向右方旋转枪机复位,就是这样,把保险杆设在击发位置,就可以瞄准目标击发。”虽说这些动作很简单,甚至于只需要一两分钟,就可以让这些工人掌握,但是仍旧需要向他们解释如何操作步枪。最后在课堂教会他们如何拆卸枪机,对步枪进行基本保养之后,最后才是向他们传授射击技巧。
  而此时的杨天喜一边听着台上的刘中士向自己讲解着步枪的操作使用,一边翻看着手中的步枪手训练手册,看着上面的图画,再结合着台上这个民团的刘中士的话和动作,杨天喜总算是知道这枪是怎么用的了,此时的杨天喜看着台上的枪,心下不禁有了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这一天是武装工人集训的第一天,也就是从这一天起,西北公司建立起了属于自己预备役,没有人意识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的预备役力量。
第156章
针对
  “又十余家帝国的企业破产!像这种新闻,每天都有,从欧战爆发到今年年初,帝国的工厂从32000多家增加到当时的四万多家,可是现在呢?不过短短十个月的时间,竟然减少到不足34000家,有接近七千家企业倒闭。帝国经济蒙受着巨额损失。今年的出口损失,使得帝国直接间接损失超过二亿日元以上!直接导致帝国海军扩建计划严重受挫!”看着从国内送来的国内的报纸,日置益看着眼前的参赞中村池田说道,国内已经三次来电训斥,日置益知道,现在自己正处在外交道路上的最困难时期。
  “可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去年11月到现在不过一年时间,支那的江浙皖河北等南北各省企业增加了七千多家,出口量增加超过三亿银元!此消彼涨,过去帝国的支柱产业,纺织、食品等轻工产业,现在已经在支那企业的打压下,已经是岌岌可危,帝国内部已经出现了不稳。”闭着眼睛的日置益在一年多以前根本就从来没有想帝国企业,竟然会如此不堪,过去无法和欧洲企业竞争,可是现在竟然连支那企业都无法竞争。
  “公使阁下,根据满铁调查部在过去一年中的调查结果。现在支那企业得到高速发展的并不是只有轻工业,就是连一些相关重工业门类也得到高速发展。过去的一年之中,为了满足商品出口欧洲的需求,江南、马尾还有上海的十几家造船厂已经制造出十多条总吨位超过三万吨的商船,现在支那人甚至开始设想生产船用钢板。现在江南、马尾以及其它的中国船船厂接到的支那人的商船订单,多达38艘,吨位超过100000吨!已经远远超过了帝国在两年前的造船吨位的总和!现在这些船厂已经先后从西北公司取得超过七百万元的融资,用于扩大船厂生产规模,相信到明年其造船能力至少增加两倍以上!”拿着手头满铁调查部的调查报告,中村池感觉有些冷意地说道。
  任何一个日本人都从来没的想到过,支那这条咸鱼竟然有翻身的机会。而按照满铁调查部的调查结果来看,支那人在过去一年之中的经济扩张,完全是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扩张。其计划核心就是以轻工业带动重工业发展,而其针对的却恰恰是帝国的企业。
  1915年轻工业在帝国的整个工业产值之中占到75%以上,而其中纺织工业就占到50%,在机器制造业和化学工业占到10%左右,钢、先进纺织机械仍需大量进口。帝国今天的工业发展俱昂赖于纺织工业的发展。帝国的机械制造业也是大都为纺织工业服务。但是在今年,支那的纺织工业得到空前发展,一年之中纺织工业规模扩大了二十六倍以上,其纺织工业的空前发展,直接带动了国内纺织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而形成对比的是,支那纺织工业空前发展的同时,帝国纺织工业却严重缩水。超过20%的较小的纺织企业因支那企业竞争而倒闭。纺织工业在过去的一年中损失超过三亿日元!占到帝国今天工业产值地6%以上,若再加上相关产业损失,帝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完全被纺织工业的损失冲抵!帝国数千万国民努力拼搏一年,竟然未取得一丝进步!
  “根据满铁的调查报告以及黑龙会的调查报告显示。策划这一切地正是西北公司,在过去的一年之中,西北公司利用自身的机械制造上的优势,向支那企业以分期付款的方式出售工厂所需设备,同时又通过其掌控的金城银行。向那些支那的实业家提供低息贷款。支那实业界得益于此。现在甚至只需要三万元就能开起一个万锭的纺纱厂,而西北公司制造先进的纺织设备。使得这些新建企业的生产成本较帝国企业低7%左右,这也是帝国企业无法与之竞争的原因!”
  “八嘎!西北公司!又是西北公司!这是我第一百次听到西北公司的名字!没有任何一次是好消息,当西北公司要建龙烟矿冶的时候,我们就已经通知了海关,以防止他们从美国走私炼铁设备,可是结果呢?现在龙烟矿冶的炼铁高炉已经开始安装!支那纺织企业今年集体降价5%,直接导致帝国大量纺织企业倒闭!帝国的情报部门都是一群白痴!时至今日,竟然还没有西北公司的详细资料,对他们的董事长更如一团迷雾!”
  听到西北公司的名字之后,原本冷静的日置益突然激动的怒吼起来,因为这家西北公司日置益已经受到了帝国多次训斥,再听到西北公司的名字,怎么可能会不激动。
  “公使阁下,请不要如此激动!现在就连支那人自己的政府也弄清西北公司的来历,根据满铁调查部在去的半年之中的调查,西北公司的董事长司马,他祖籍可能是皖北当时富户人家,其祖上应是在捻军时期流亡东南亚,至于其它我们暂时还不甚清楚。不过公使阁下,满铁调查部已经传来消息,他们已经派出了多名调查员成功进入了西北公司!相信不久就会有消息传来,另外他们已经成功得到了部分纺织设备的图纸,相信对于在帝国机械制造业的努力下,不久帝国就能制造出同类设备!”作为驻华公使馆的情报参赞,中村池见日置益公使如此激动,连忙开口劝说道,同时向其通报,最近刚由满铁调查部传来情报!
  “你是说,现在在西北公司已经有了帝国的情报人员?”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日置益连忙站起身来问道,这个消息恐怕是日置益在半年来自从袁世凯去世之后,听到的最好的一个消息了。
  “是的!阁下,经过满铁诸君的努力,现在已经有数十名满铁调查员以种种身份进入了西北公司。相信不久,我们就可以得到关于西北公司的详细情报,从现在我们已经得到西北公司新型纺织机械的部分图纸来看。西北公司对外界调查根本没有任何防备!”
  说到这个好消息时,连中村池也是面带喜色,毕竟这是半年多以来最好的一个消息,这半年对于帝国企业界的打击可谓之惨重。
  就中村池所知。帝国纺织界为能于支那企业竞争,甚至于想从西北公司进口纺织机械,如果不是西北公司以订单已经排满为借口拒绝的话,恐怕现在帝国的纺织业。将用着支那人造的纺织机械,如果一旦消息传开后,不用想像,中村池都可以知道这个消息会对国民信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要知道帝国不过刚刚建立起对支那人的优越感不过二十年,甚至于不过是十多年前打败俄国人以后。帝国国民才普遍相信,帝国远比支那优秀,帝国取代支那在亚洲的地位实属当然,如果现在帝国企业用支那的设备,那么恐怕帝国努力宣传了二十年的一个理念,很有可能由此产生裂纹!
  “目前帝国的多家机械会社已经联合在一起,集中的全部的技术力量,用于仿制支那人的新型纺织机械。不过按照满铁调查部的情报来看,现在西北公司的纺织机械公司,已经在试产一种新型号纱机,较之旧型纱机效率又有所提高。真不知道这个西北公司从那里弄的技术。西北公司的每一个技术人员,都进行了调查,虽说这些技术人员过去在支那的其它企业中,大都属于不受重用的技术人员,但是也不至于在不过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设计出如此之先进的设备。这西北公司根本就是一团迷雾。”
  对于西北公司。作为情报参赞的中村池远不像公使阁一下一样对其充满恨意,更多的时候。作为一个情报人员的,中村池感觉到西北公司里好像隐藏着一个什么机密。而正是因为这份职业直觉,才使得中村池早在半年前就以公使馆的名义和满铁调查部一起合作,以对西北公司进行彻底的调查。
  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中村池越觉理不出头绪,西北公司的一切都太多突然,几乎没有任何征兆,西北公司就凭空出现。不过根据半年来的调查结果,中村池确信一点,西北公司的董事长司马是在刻意模糊其来历,他似乎是在掩饰着什么。正是因为认准其在掩饰着什么,中村池才肯定司马的有一个另外的隐秘的技术来源,但是这个技术来源的源头,却让中村池几乎想破了脑袋。
  为了尽可能的了解到更多的西北公司的机密,中村池才会和满铁商议,派出最优秀的情报人员,打入西北公司,接触其高层,以获得西北公司的技术来源,以及司马的来历。相比之下中村池更希望能尽快摸清司马的来历,毕竟现在所掌握的司马的资料,关于其来历,仅仅只不过是其在农商部登记的资料罢了,现在的司马就像他的西北公司一样,对中村池而言都是一团迷雾。
  “是啊!这西北公司现在就像是一团迷雾,和他的那个董事长一般,出现的太过于突然,我听说国仿制通过特殊渠道搞到的其生产的纺织机械时,碰到了一些问题,原因是这些机械的一些核心部件对精度要求太高,目前帝国除了海军工厂里拥有制造这类配件的设备外,国内的企业的生产设备无法满足需求,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如果西北公司能与帝国的企业合作的话,那该有多好!”
  因为在国内的一家纺织机械会社内占有股份,所以日置益对此也算有所了解,更何况会社的社长多次提出,希往日置益能以其公使身份。逼迫支那的西北公司同意与日本企业合办企业。最近日置益一直在考虑这个提议,在日置益看来,个人再强而国家虚弱的话,个人永远改变不了一个事实,反而会因此吃亏,就像现在的西北公司一样。
  “阁下!如果我们通过政府施压的方式逼迫西北公司,很有可能适得其反,不要忘记支那人现在的反日情绪非常严重,更何况西北公司现在是支那人实业救国的象征,恐怕段琪瑞即使有求于帝国。也不会给自己找这个大麻烦的!”一听到公使想通过政府行为来改变什么,中村池连忙大惊失色地说道,这半年多来的调查,使得中村池明白现在西北公司在支那的地位。
  “阁下不要忘记现在在中国南北。直接与西北公司合作,得到其技术援助的各类机械厂多达近百家之多,而直接受益于其分期付款购机建成的工厂更是多达数百家,这些工厂的投资者涉及到了中国几乎每个省的各层官员、士绅,一旦段琪端政府对西北公司动手,其很可能会演变成大规模的反日风潮,同时可能会造成段琪端政府的不稳,一旦支那南方军政府利用这个机会实现国家统一,那么将严重违背帝国的根本利益!”
  中村池连忙开口说道自己的理由,正是因为这半年多的调查,才使得中村池确信现在根本不可能通过政府行为来解决西北公司的问题。
  将近一年以来,西北公司通过对支那国内实业界的,几乎是无偿的技术援助、技术转让。使得支那各地的工厂的技术水平得到飞跃。在进行技术转让的同时,西北公司还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了市场,西北公司甚至于为了完成订单,而把像纺织企业所需要除了纺机纱机之外的大量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全部通过转让、分包的方式分包给了支那上海、天津、武汉等地的机械企业。
  而正是因为这些得到技术支持的支那企业全力生产,才使得支那的企业得到跨跃式的发展,否则大量的新建工厂所需要设备,都足够让现在的西北公司生产到明年。帝国的企业那里会像现在这般严重受创!而西北公司通过分期付款、控股银行低息贷款的方式向支那南北实业界的注资,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企业面对的资金不足的问题。
  在这些前提下。一来有了技术支持,二来解决了资金问题,于是支那人开办实业的热情,已经被刺激到了极点,在利益的驱使下,现在的中国实业界就像是一个滚动的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因为这半年的调查,才让中村池确信一个事实,就是这所有的一切都是西北公司的董事长司马一手策划的,其一上来就非常有针对性的以纺织工业、食品工业,这两项帝国的支柱产业为投资、扶持对象,也正因如此,才使得帝国经济界目前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对于这么一个对手,中村池可谓是又爱又恨,喜欢其给自己带来的挑战,但又痛恨其对帝国经济造成的打击。
  “如果按照现在的这个速度发展下去,五年之后,支那人的工业产值就会超上帝国,甚至于在机械制造领域,现在帝国已经落后于支那人,虽然现在政府的对华政策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但是我们必须要为帝国的未来做些什么,现在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解决掉西北公司的这个麻烦,借助段琪瑞政府,即不符合帝国的外交政策,也没有什么希望,但是中国到处都是地方实力派系,我想我们可以在这上面做些文章,如果阁下准许的话,我愿意亲自处理此事!”
  虽说碰到这样一个对手是让人高兴的事情,但是中村池知道,自己现在所要做的事情,就是必须要在这个西北公司给帝国企业界带来更多麻烦的之前,先把让其自顾不及,如果有机会的话,中村池非常乐意毁掉整个西北工业区。
  “按你的想法去做吧!至于帝国的压力有我来承担,那些短视政客们根本看不到西北工业区的存在对帝国的威胁。”听到中村池这么说。日置益便开口说道,如果可以给西北公司还有那个西北工业区添加什么麻烦的话,日置益绝对不会反对,当然如果能彻底摧毁西北公司和西北工业区的话,那么日置就会更加满意。
  “嗨!请阁下静候佳音!”现在得到了公使的支持后,中村池便知道自己可以放开手脚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还必须,于是便恭敬的以一个九十度的鞠躬回答道。
  早在数月之前,中村池就已经开始计划如何对付西北公司以及西北工业区,而几个月以来,中村池一直都在策划着此事。现在已经得到了公使的授权后,中村池便再也没有了任何顾及。
  “司马!为什么你不是日本帝国的国民,否则的话,也不至于如此。实业救国?呵呵!”
  看着桌子上司马的照片,中村池很难想像,像这么一个年轻人,到底从什么地方得到的资金和技术,在短短一年半的之中。就在西北建立了如此庞大的工业区,即便是在日本,倾日本兴国之力,恐怕都需要数年才能完成。
  恐怕中村池就是想破脑子也不想出原因,有后世的中国年产80万非数控金切机床的产量在那里作底,西北工业区能在短时间内取得飞速发展到并不让人觉得奇怪,西北工业区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此。尤其是司马用翡翠等其它玉石之类的贵重宝石,解决了在二十一世纪的资金套现的问题之后。
  有了充足的现金司马就可以在后世购买或定做所需要的设备,正因为如此,西北工业区才能像吹气球一样进入高速发展期。更何况现在的西北工业区内,并不是只有一家西北公司。而是进驻了华北、江浙两地各大财团的企业,这些企业的进驻,使得司马第一次不用再为技术资源以及人力资源而犯愁,当然这是对这些合办或是独资的企业而言。
  正当中村池在那里准备实施着自己的针对西北公司以及整个西北工业区的计划时候,在西北工业区的东洋河畔的一座拥有数个大烟囱的建筑的院内。此时却是一片锣鼓喧天的热闹气氛。院门口的鞭炮声尚在噼噼啪啪响着,院门处的舞动的猴子。在那翻山越涧,登山直立,跳、转、腾、扑等动作,显得好不精彩。这里之所以如果热闹,实际上就是为了庆祝热电厂正式投产,第1~6号6000千瓦机组全部并网发电,整个热电厂拥有六台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3.6万能千瓦。
  虽说这个装机总容量不过才3.6万千瓦而已,相比于公司用一年多的时间,花费巨资建成的十处柴油发电机组电站的总容量为十万千瓦的发电量而言,不过仅相当于其三分之一而已。可是对于整个工业区而言,这却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虽然以后世的标准看来,这座东洋可畔的热电厂,更多像是一个简易的工厂附属发电厂罢了,可是在现在的国内,这座热电厂,恐怕是装机容易最大的电厂了。
  司马之所以如此高兴,甚至带着穆藕初、高传良、刘季元等等西北公司的高层主管一同出席东洋河热电厂的并网供电仪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有了这个热电厂作为开始,那么未来几年,热电就会取代柴油电站,成为整个工业区的供电主力。
  虽说在这个时代,因为用途并不广泛,所以柴油是属于低价燃料,其价格还不及汽油的一半,可就是这个低价油料,在过去的一年多之中,都让司马付出大把的钞票,每个月从天津运到的孔家庄的物资之中桶装柴油占有相当比例。购进如此之多的柴油,主要就是用满足公司的发电需求,其次才是公司的运输车队用油。这个时代的中国是世界上有名的贫油国,公司所有的桶装柴油,全部是通过天津的洋行从美国进口,公司对柴油的需求之大,甚至于就是连美国的美孚公司都知道,在中国有一个西北公司,需要购进大量的柴油。
  虽说所需的油料需要进口,可是不得不否认,建立柴油发电站,非常之容易,对技术也没有什么要求,得益于低油价,使得在这个时代用柴电机组供电的成本并不算高,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使得公司从建立就依靠柴油发电机供应生产生活用电。
  既使是在发生了柴油发电机组爆炸的严重视故之后,司马仍然购进了大量的柴油发电机组以弥补发电损失,就是现在的工业区用电,也全部是依靠工业区内的十处使用柴电组的电站供电。可是毕竟在这时,柴油的来源完全被外人控制,出于工业区未来的发展而言,显然不能接受这种情况,而且上次柴电机组爆炸之后,建立热电厂,并用热电取代柴电就成了工业区发展的必然。
  “藕初,咱们公司汽轮机厂,现在已经开始利用图纸,仿制这种6000千瓦的汽轮发电机。估计到明年年初,就可以制造也第一批,到时可是全中国第一批国产汽轮发电机组。等将来咱们技术积累完成了,还要制一万二、两万五的,到那时,咱们整个工业区的发电就全部依靠热电,呵呵!到那时就不用担心有一天被人断了油,整个工业区都停下来了。”
  司马亲自拉下了热电厂的电匣之后,热电厂正式开始向工业区供电,然后司马有些兴奋地对穆藕初说道,一直以来司马可都担心公司柴油来源被卡脖子,这也是司马在工业区内建立大型油库的原因,就是担心一旦失去了油料,会因此致使工厂开不了。而现在,在这第一个热电厂入网并电之后,司马再也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了,毕竟中国质量最优的动力电煤矿的大同,距离这里还不到两百公里,而且公司还拥有目前整个大同产量最大的煤矿。
第157章
调查部
  公司实业路中段,有坐灰白色的西式建筑,这个拥有着一个门前广场的五层棱形大楼,在实业路上并不显眼,甚至于还没有原本的公司大院,现在的民团总部显眼。只不过在这座建筑的入口处显然和其它地方不同,而这座大楼的大厅被用护栏之类,分割成数个宽度不过50厘米宽的通道。
  几名身着制服的武装警卫坐在入口处的登记处旁,用警惕的眼神看着每一个外来者,如果有人细细打量的话,会注意到这些门卫腰间的枪套上根本就没扣住,半开的枪套似乎是在告诉人们,这些警卫随时准备出枪。每一个进出这座大楼的人,都会经过这些警卫们的仔细检查,这一切的一都彰显得这里与外界的不同,这里就是成立不久的西北公司调查部。
  西北公司调查部,在外人眼中不过是一个西北公司所属一个商业调查机构罢了,实际上就是公司内部,包括穆藕初在内,都是如此以为,作为一家大型商业机构,拥有这么一个商业调查机构倒也可以理解。只不过穆藕初并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调查部挂着西北公司的牌子,却完全作为一个独立机构存在,直接受命于司马。
  而更不让人理解的是是调查部对于自身内保的重视程度。显然超过了公司的任何一个机构,曾经来过调查部一次的穆藕初对自己进入调查部所受的那些待遇可谓是记忆深刻。实际上单从安保上来说。整个公司保卫最为严密的地方,恐怕就是调查部的总部大楼,这也是司马特意的安排。
  在早些时候,司马对公司的经理处进行了拆分,内保队被划入了高传良管理内保处,负责公司内保以及公司重要人员的人身安保。而对于原本经理处处长石磊,司马则是让其组建了公司调查部。之所以组建调查部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现在公司的规模越来越大。对于各种商业信息也是越发依重,同时公司对于各类技术人员的需求量,从来也没有舒缓过,甚至于因为公司的扩大,对于技术人员的需求量反而更大。而成立调查部的原因就是为了尽可能多帮助公司获得各地商业信息。同时尽可能帮助公司招聘各类技术人员,以满足公司的需求。
  尽管成立调查部的初衷是为了满足公司的商业利益的需要,可是当石磊接受了组建调查部的命令之后,调查部就开始脱离了司马最初的设想。过去在关内时曾因机遇偶然的关系,石磊接触过满铁公司调查部,并与其打了数年的交道,正因为如此,在建立西北公司调查部的时候。石磊就直接以满铁为范本,打造公司调查部。
  在石磊看来,如果说公司的资源仅仅只是用在商业情报上收集未免太过于可惜,毕竟相对于现在已经是树大招风的西北公司而言。其它方面的情报收信,反而更是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存,正因如此,石磊才会在一开始时就把调查部作为一个情报机构进行打造。
  调查部虽然成立不久,可得益于充足的经费。同时尽可能的利用了公司派驻在各地分公司、代表处的力量。
  所以其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现在仅仅只是总部的分析员就多达二百多人。再加上派驻在各地分公司的商情处,以及其它外勤人员,人数几乎达到千人之多。因为调查部直属于司马本人,再加上石磊并没有准备隐瞒这一切,所以从一开始司马就注意到了调查部的异样,但是作为司马个人,对调查部演变成了一个专职情报机构,司马本人还是非常乐意看到这一切,毕竟如此对公司的好处是不言而豫的。
  就如同石磊说的那样“西北公司的规模和其掌握的财富,已经远超出一般公司的概念,目前国内除了日本人控制的满铁能与之相比,自然西北公司也一定引起各方势力的窥探,建立完整的情报机构,是保证公司安全的一个基本。”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司马才对石磊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北方政府以及周围地方势力内部按插调查员的事持肯定态度。毕竟谁知道这些人心里到底存着什么样的心思,多做一些准备总好过不做准备,临时抱佛脚的苦闷司马可是深有体会。
  “如果老板知道这一切,一定会怪我越权了!哎!原本这都是高管家的活!现在倒好!全扔给我了。”看着手中的这份将在存档的报告,石磊摇着头叹口气说道,如果有人看到石磊手中的这份报告的话,一定会大惊失色。报告上的内容都是这次江浙实业考察团,每一个代表的所有的详细资料,除了公开资料外,更多的是涉及到这些人背后的影子,虽说他们大都只不过是普通的商人罢了,但是出于本能一直以来石磊对这些从各地来西北工业区投资办厂的企业主,总是持着警惕的态度。
  虽说公司的内保并不是石磊负责,可是因为高传良的外行对内保的放松,以至于石磊不得不专门建立了一个第三研究室专门负责公司的内保,只不过这些都是极为隐秘之中进行,甚至于连司马都被瞒过。
  正是因为第三研究室的调查,才使石磊注意到潜藏在公司内部的一眼睛,过去公司依靠自己建厂时,尚不可避免的来了一些别有用心的眼睛。更何况是现在,按照石磊目前掌握的情报。单是这次公司和江浙考察团达成的合作意向之中,就有至少三家企业是外人派来的眼睛,其中还有一个企业主的身份不明。
  而让石磊郁闷的是,无论是公司还是老板,这个时候显然都没有意识到现在公司里混进外人的眼睛,对公司的未来会造成什么样的损害。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石磊不得不在搜集情报的同时,尽可能地抽调力量加强第三研究室的力量。
  “请王主任来一趟!”左手按了一下办公桌上的一个按钮,放下手中的报告之后石磊开口说道。虽说不知道这个是什么,可是一直以来,石磊都习惯用这种方式和室外的秘书室联系。石磊口中的王主任正是第三研究室的主任,而这份报告正是他们第三室上报的,所以石磊当然要见一下他。
  “老板!”王以林恭敬的对眼前的这个比自己小十来岁的年轻人说道。然后轻轻的坐在椅子上,而且只不过坐了三分之二的位置,可见王以林此时可谓是陪着小心。对眼前的这个面无血色,平日里从不苟言笑的石磊,王以林可谓是敬畏有加,作为调查部的七个研究室主任之一的王以林当然知道,在这个四石冷漠的眼神背后到底藏着多少力量,也正因为如此。王以林才会如此陪着小心。
  “报告上说,胡博士他们建议我们不要动这些眼睛?这事你怎么看!现在公司里来的眼睛越来越多了!”对眼前王以林这般表现,石磊并不觉得的意外,他们为什么为畏惧自己。石磊也清楚,能够让他们在看到自己时感觉到畏惧,在石磊看来倒也不错,毕竟如此他们倒是可以尽最大的努力工作。
  石磊口中的提到的胡博士是第三研究室的研究员,因为调查部本部平时里的主要工作。就是把从各地上报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最后制成简报上报。其中信息的汇总、分析最为重要。在调查部最初成立时为了加强调查部的信息分析能力,石磊特意耍了一些手段得到了几个博士生加盟了调查部,自从调查部成立以来,对这几名博士生的意见从来就没有忽视过,现在也是如此。
  “老板,胡博士他们认为,既然公司决定把西北工业区放开,那么来几个眼睛倒也不觉为奇,与其现在挖掉,倒不如把这些眼睛留下来,指不定以后用处会更大。就目前看来这些眼睛除了来自国内的几家势力之外,目标性最强、最有可能对公司造成危害的,就是满铁调查部派来的几名调查员,他们来此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公司的工业机密。我觉得我们应该是时候把这几只眼睛挖掉,以避免公司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