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7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5/730

  “是这样的,总理先生,”身为总理顾问的赵新如笑了一下,“出于维持亚盟系统内部的稳定,早在四年前,我们就已经制定了对军变不予承认的外交政策,我认为,如国务院坚持四年前的决定,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在日本有所形动。”
  在赵新如说话时,舟冠升看了一眼只言不发的石磊,对于这个中调局局长,他和西北的很多人一样,有保留的信任,同样有保留避免与其发生直接冲突,关于他《共和时报》上的一篇报道说的再清楚不过了。
  “从共和以来,没人比他积聚了更多的权力,而又对大选从不问津。”虽然他是地道的政治动物,但是他却一直表现出超然于政治之上的神态,他只是管理着自己的中调局,掌握着这个国家的无形盾牌和利刃。他从不让人看出是他在幕后操纵什么。说白了一句话,他会为了心中的国家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他和他的中调局所进行的,绝大多数都是先斩后奏。
  人们可以不喜欢他,但是却没有多少会选择抗拒他,议员们可以在国会指责他和他的中调局,但是他在国会中一直都得到了有力的支持,没有知道他和他的调查局掌握着什么,即便是舟冠升对他,有时也会颇感无奈,至少在表面上,他从来都是无懈可击的。
  “石局长,你有什么建议吗?”
  “对不起!”石磊的声音不大,但却足以让所有人听清楚,“既然国务院几年前就作出了决定,那么我还能有什么意见吗?我只能说,盲目的干涉,有违我国原则问题,我们信奉的是互不干涉内政不是吗?如果进行军事干涉的话,会影响到我们的国际形象不说,甚至可能铸成大错,这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
  他虽说没意见,但任谁都能听得出他话里的意思,他反对干涉日本的军变,而这番话更是让人不能不相信,这场政变背后或许有中调局的影子。而这时,李思琦走了进来,看见这么多高级官员,她怔了一下。李思琦,她是总理办公室第一位女性高级顾问,在他竞选过程中,曾给予过总理很大的帮助,舟冠升招手示意她加入讨论。
  “人们反应如何?”她向各位点头致意,接着便直接坐了下来。
  “现在新闻上到处都是日本政变的新闻。全国新闻威胁说他们将把国防军干涉日本政变的消息公之于众。我已安排了一个答记者问,在九点十五分举行,事态并不严重。”
  “国防军干涉?”一直未来表示任何意见秦少峰,这时却开口了,“国防军为什么要干涉呢?”
  “嗯?”舟冠升看了眼秦少峰,他在国会中负责亚盟事物。
  “从共和37年警备队解散,依靠警察和调查委员会特工的原敬干了些什么?我们所支持的又能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呢?一个把全国十分之一人视为罪人,处决了数以百万计的同胞,把国家变成警察国家,自由在日本成为了一个笑话,我真不知道,对于原敬和他的政府,我们有什么必须再支持下来,说实话,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日本的政变直到现在才发生!”
  秦少峰的语中带着嘲讽,似乎是在嘲讽着国务院的“稳定外交”,过去先生可以为了利益,通过中调局策划一次又一次军变,而现在呢?国务院却是借助新闻发言表示对原敬这样的政府的支持。
  “这几年,每年国会都会就日本的人权问题进行讨论,讨论来讨论去,人权听证,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这会门又开了,外交部的一名官员员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驻日大使馆发来电报,在京都军变后,日本各地均发生了暴动,原敬政府的基层组织已经被推翻了,各地均表示对上原的支持,支持紧急委员会的任何决定,外交部得到日本紧急委员会的通知,他们表示将在未来半年内举行由亚盟人权委员会监督的普选,在半年内紧急委员会将作为过渡政权。”
  “听上去,似乎已经是众人所向了。”未发表意见的王公亮笑说了一句,“目前听起来像是个好消息。”秦少峰点点头,对现在发生的,他似乎非常高兴。
  “或许我们现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督促他们举行普选,同时确保原敬的安全。”
  “总理,上原有泽之所以通过电报告诉我们在半年内举行普选,并由我们监督,实际上是在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号,他们的军变并不是针对我们,而是针对原敬政权,而且这为我们措词提供了有力的回应。”
  舟冠升盯着说话的李思琦,他知道或许这是最好的选择,然而却又有一种沉甸甸的事实让他不得不去面对,无论是军方或是情报界,或许支持他的政府,但是却并不支持他的外交决策,至少在一些问题是这样的,甚至于,他几乎认定,日本政变是他们对他的外交政策的一种回应,准确来说,应该是中调局的回应,而军方在这个回应中保持了沉默。
  “好吧!李小姐,你来拟写发言稿,措词需要强硬一些,同时必须要强调,我们绝不会支持任何政变,要求日本必须恢复民选政权,不管喜欢与否,我们必须要面对一些事实,就是日本的政变,有没有可能在亚盟引发连锁反应。”
  他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又继续说了下去,“为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重演,我要求立即对日本实施武器禁运,在默认事实的同时,有一些事情总是要做的,驻日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如果日本的政局发生任何异样的变化,我将会下令国防军立即采取有效的行动!”屋里没人反对他的意见,实际上所有人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在会议结束之后,舟冠升坐在办公室里,却是忍不住一声长叹,这一举动让李因琦却一怔,而舟冠升却利用这一刻同他最信任的顾问交谈了起来,“或许你不知道,无论是军方或是中调局,都在某种程度上参与了日本的政变!”总理的话只让李思琦一惊,如果说中调局参与了,她并不觉得意外,但是军方怎么可能会参与其中,难道说……李恩琦的脸色一变。
  “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军方的参与,其实就是坐视这一切的发生,你应该知道,国务院的一些政策,实际上,一直以来都有所争议!”
  “总理,维持亚盟内部的稳定,是必要的!”李思琦知道总理指的是什么,他一直试图消除亚盟内部已经习惯了的军事政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也是一个自由主义信奉者,正因如此,他希望能够在亚洲,像中国一样消除军队在政府中的影响。
  “这么多年,先生……”舟冠升朝着墙上的挂着的一幅照片看去,这个房间成为他的办公室后,他便在办公室里挂起了先生的照片,“他的对外政策,归根到底只有一个原则,也就是利益至上,为了利益,他完全可以抛弃国际信条或是其它任何原则立场,这曾是我们所称赞的,一直以来,我们都称赞这是一种美德,作为中国的总理,本来就需要将中国的利益视为至高选择!”
  李思琦没说什么,只是静静地听着。
  “很多人认为,我维持亚盟稳定的决定,在一程度上牺牲了我们的利益,但是他们却不知道,现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与过去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我们几乎就是孤家寡人,而现在我们却拥有一个泛欧亚联盟,我们不仅需要维持我们的利益,同样需要维持我们的国际形象,至少要改变在一些事情上的作风。”
  舟冠升站起身,看着窗外的共和广场,底下头来。
  “更换原敬内阁,我不赞同吗?我赞同,但是我们应该换一种方法,这种直接的军事政变,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有时候,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但愿,以后我们可以学会忍耐,时代已经变了,所以手段也应该发生变化!”
第392章
对美人道主义援助
  活着!1950年之后,对于超过八千万美国人来说,这或许是他唯一需要考虑的问题,他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才能活下去。怎么样才能活下去呢?找到一份工作!可是工作,在现在的美国却成为了一种奢望。
  从50年圣诞节开始,美国就陷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尽管美国政府下令银行停止营业,加印钞票应该挤兑风,但是在短短的半年内,美国还有有超过80%的银行先后倒闭,其中倒闭的却都是那些曾经“非常稳当”的大银行,数以千万计的美国人失去了自己的存款,数以万计的工厂又因银行催债宣布破产。
  利润的降低,企业的破产,被解雇的工人就越多,引起购买力的全面萎缩,结果是:产业工人穷了下来,连累农民也穷;而农民的穷,又回头加深了产业工人的穷。谁也没钱买对方的东西,这种恶性循环的现象成为了美国的普遍现象。在同一时间,同一国家里,既是生产过剩,又是消费不足。
  半年中,十五万六千家企业破产,8.6万家商号破产或暂停营业,一千四百万人在短短半年内失业。美国国民总产值从49年的2936亿元下降到50年的2326亿元,而在51年的上半年,美国国民总产值竟骤降至756亿元,而且经济情况还在进一步恶化之中。
  从50年股市崩盘开始,在头六个月里,有327.87万户人家的房屋被银行没收,又有135.2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曾经代表着现代美国的卡什镇和与其相似的镇子,变成了一座座无人鬼城,没收了房屋的银行,也未能逃过一劫,他们最终还是破产了,更是牵累了更多的人失业。
  在美国,工人即使谋得一职,每周平均工资也只有14.21元,这个工资甚至低于大萧条时期,1951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步起了老学长的后尘,也在拼命找工作了。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且对他们当中好些人说来,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要知道连忙很多博士都失业了。
  大萧条来了,对于美国人来说,记忆中的大萧条那像畜生一样活着的岁月,似乎并没远离他们,要知道大萧条的远离,不过是九年前的事情,而现在恶梦又一次袭来了。在大萧条时期,美国梦成了噩梦。曾经,这里满是机会与信心,而大萧条却让这里除了绝望还是绝望。美国人质疑所有他们曾经赖以维生的信仰——民主、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
  罗斯福曾经拯救了他们,把这个国家从毁灭的边缘拖了回来,但是现在呢?谁还可以拯救他们,托马斯已经依着葫芦画瓢的学习着罗斯福的政策,按照罗斯福百日新政的手段,用增加公共开支的方式去尝试着挽救着这个国家,但政府却在战争中掏空了腰包。
  但是他面临的情况比罗斯福更严峻,至少那会,倒闭的都是小银行,大银行有足够的资本,可以支撑下去,而现在呢?银行的信贷消费高达700亿,回收的却是一文不值的房屋和家电。他试图拯救银行业,但是政府却是无信可贷,一家又一家百年老店倒闭了,甚至连那些大财团都已经无能为力。
  在摩根史丹利,这家摩根财团拥有投资银行在股崩后宣布破产,51年的5月12日,对于美国经济而言,又是一次重创,JP摩根银行宣布破产。摩根,这个有着世界债主之称,甚至拥有八大财团50%以上财富的财团,终于在这场战争中败下了阵来。
  一个个辉煌一时的财团,在这场战争中倒下了,美国人的最后一根神经被摧毁了,几乎所有有人都不再怀疑一个事实,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了!美国梦已经完蛋了!一个好事之徒,却在自己的墙上刷出了一块标语:“最后一个离开美国的请关灯!祝好运!”这句话或许道尽了美国的现实,美国,任何人都已经无能为力。
  到了51年的圣诞节,超过四千万美国人,生活在比“胡佛村”还要恶劣的环境中,上千万美国人在全国四处流浪,有时露宿在丛林,公园,街头,车站,有时住在用木板,旧铁皮,油布甚至牛皮纸搭起的破屋里,靠少得可怜的救济活命。
  在纽约等一座座昔日繁华的大街上出现了用旧铁皮,纸板和粗麻布搭起的棚户区,这里生活衣食无着的美国人,他们的身着破烂,神情呆滞,似乎对于明天,他们也绝望了,只是苟延残喘的活着。即使以富豪如云闻名的纽约曼哈顿区,除了中央公园等地胡佛村之外,许多昔日的豪宅也是空落落的,或许他们的主人仍然居住其中,但是豪宅中的设施却被典卖了,以便维持他们的生活。
  在曼哈顿十二大道和42街交界处的中国领事馆的大门,排出了一条绵延数公里的长队,共中大都是衣冠楚楚看起来风度翩翩的人,依如上一次经济危机一样,这一次中国同样对美国人,准确的来说是美国的知识分子与科学家敞开了大门。
  尽管报纸上称这是“东方世界的知识与科技掠夺”,称那些搭乘着移民中国的美国专家学者们的邮轮为“20世纪最大的海盗船”,尽管同样有传言称是中国是这场经济危机的黑手。但却无法阻挡这些衣食无着,日复一日,找不到工作,眼看孩子日渐消瘦,只有彻夜同绝望交战的份儿的美国人移民到陌生的东方国家。
  热气腾腾的咖啡,新鲜的牛奶,泛着面包香的餐厅,整洁而干净的衣着,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而言,这就是一个梦想,但是对于汤姆来说,这却是他的生活,虽然愚笨,可他却在经济危机前做出了这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
  “亲爱的!你今天准备去什么地方!”阿贝拉看着自己的丈夫时,眼中依带着崇拜与爱恋的神情,她曾经因丈夫低价卖掉了房子而恼怒过,可是现在呢?一年半以前,他们的家只卖了三万美元,在去年,却只用八百美元便买了一座城中的公寓,在她丈夫卖掉那个家时,像这样的公寓至少可以值六万美元。
  当其它的夫人、太太们,为如何给孩子们分配饼干和面包,眼看着孩子们日渐消瘦,甚至饿死时,她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些,甚至她又怀孕了,汤姆会安排好一切的。
  “嗯,我准备在西区开一家杂货店,只要人还活着,总要吃饭的。”
  喝着咖啡的汤姆轻道着,在过去的一年中,他已经开了三家杂货店,当初卖掉房子,又低价卖掉所有的库存货物,在经济危机爆发后,不仅没有一分钱外债,甚至还有两万三千美元的巨款藏在家中。两万三千美元,如果是在两年前,这并不是一笔巨款,但是现在不仅可以维持他和家人的生活,还可以让他做很多事情。
  没有一丝泥垢、油漆闪亮中华2系轿车,停在布鲁克林的街头异常显眼,下车后,身穿合身西装的汤姆,完全是一副老板的模样,朝路边的那些纸棚看了眼,汤姆的面上带着笑,心中带着骄意,尽管他的车是100美元买的二手货,身上的西装以及大衣同样是5美元的二手货,但是和那些衣衫褴褛的“贫民”相比,他无疑就是一个富豪。
  “汤姆先生!”在街头漫步,偶尔碰到一些谦卑向他行着礼,这种高人一等的感觉,只让他整个人飘飘然然起来。
  “……这里是美国,纳粹滚回德国去!”
  “去死吧!”未走几步汤姆听到从公园里传来的咆哮骂喊声,听着那些骂喊声,汤姆却是一皱眉,他朝着声音传来公园看去,脏乱满是纸棚的公园中,两群人正在那里对峙着,尽管同样衣着破旧,但是两群人却是截然不同。
  其中一群人的衣着显然整洁一些,而另一群人衣着更为破烂。在一些棚子的上方,还可以看到飘扬的美国国旗,看到那些国旗,汤姆知道,那表明着他们的身份,那些人是“美国国家社会主义联盟”的追随者。
  这场新的大萧条除去摧毁了美国的经济之外,让街道、公园再次布满胡佛村外,最大变化恐怕就是“国社联盟”的势力膨胀,数以十万计的曾在战场上和纳粹厮杀的老兵,都成为国社联盟的党员或是追随者。
  “我们不需要争辩,我们需要的是用行动来改变我们的生活。”人群中的前方,身着黑色旧西装的男人在那里大声喊了一句,在他的呼喊下,原本剑拔弩张的场面受到了控制,那一方人群散去了。
  就在汤姆想转身离开时,去寻找自己的店面时,两个人走到他的面前。
  “你好!汤姆先生!”
  “你好!”汤姆诧异地看着这两个人,他们的衣袖在带着星条旗袖章,是国社联盟的人。
  “我叫杰克逊·弗威尔,是国社联盟布鲁克林区的负责人,有一件事,希望能和汤姆先生商量一下!”
  “嗯?”
  “是这样的,我们知道,您正准备开一家杂货店,也知道你已经开了四家杂货店,这应该是第五家,你有八个雇佣员是吗?我们希望……”从杰克逊的话中,汤姆终于明白了他们要什么,他们是希望自己雇佣他们的人,和那些营业员每个星期十美元的工资不同,他们每个星期只要三美元,但额外的却要支付给他们食物和旧衣服,这远比用现金雇佣人更划算一些,另外每个星期再给他们一些食物。
  “我可以考虑一下吗?”虽然划算,但汤姆还是犹豫着说了句,在对方点头离开后,他看着那两个人,总算是明白了他们说的“不需要争辩是什么意思!”,他们是尽可能的帮助自己的追随者寻找工作,当所有人都在争论的时候。
  “难道美国要变成德国吗?”想到这汤姆的心里禁不住一乱,看着那些棚子飘扬的星条旗,没来由的只感觉有些刺目,这个国家难道真的要发生改变吗?
  “……美国已经有了2300多万失业者,相当于全国成年人口的六分之一。他们的生活几乎全无着落,工业机会又少得可怜。可无论是共和党、民主党,甚至还有社工党,都只知道在议会和刊物上互相批评,‘主义’、‘方法’提了一大堆,但什么解决现实问题的具体方案都拿不出来。”
  在向先生说出这些时,丁克抬头看了眼先生,他闭着眼睛,只是在那静静地听他说着,从驻纽约的报社履职回国后,他根本就没想到,先生会请自己过来和他说说美国的事情。
  “面对持续两年的大萧条,托马斯的政府根本没能拿出任何解决方案,他们在保护银行业上浪费了太多资金,战时军费支出、战后军人安置,又耗干了美国的财富,托马斯曾计划修建30万公里高速公路,可是两年了,却只修了不到5000公里。没有钱,政府没有钱,而私人同样没有钱,甚至于就是曾经显赫的富豪们,也是没有钱。没有钱,他根本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外国的提款,让美国在停止黄金支付前,已经流失了超过八千吨黄金,而本国的挤兑,又让美联储加印了近三百亿美元,两年来美元的持续贬值,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加印钞票已经解决为了任何问题,只能让形势进一步恶化。”
  在美国做了八年的记者,丁克的脚步踏遍了整个美国,但两年来看到的一切,却让他不敢相信,现在美国就是过去的美国。那些仍然开工的工厂却又在极尽可能的压低工资,将工厂变为血汗工厂,无法无天的雇主已经把美国工人的工资压低到几十年前,中国苦力的水平,可既便如此他们仍不需要担心没有工人,在那些血汗工厂大门外挤满了找工作的美国人。
  “国社联盟呢?我听说现在国社联盟已经拥有了几十万党员,甚至还几百万支持者!”微睁开眼睛的司马,朝窗外望了一眼反问道。
  “先生,尽管我不喜欢纳粹,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国社联盟在美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就像社工主义在意大利复活一般、两年前,国社联盟在美国只有几万名党员,十几万的支持者,可是现在他们却有超过五十万党员和千百万计的支持者!”
  此时丁克甚至有些庆幸,当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席卷世界时,中国的反应是迅速的,150万公里的高等公路修建配以大量的公共工程,加大对欧亚各盟国的援助,在刺激国内的经济的同时,又避免了盟国内部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
  “当美国的其它政治人物在那里争论着美国的未来的时候,美国国社联盟,基本上不和别人争辩理论,这两年,国社联盟虽然还是一个政党,但是几乎被建成了一个大公司,党员们无不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生产自救的活动中去。有搞市场情报的,有搞推销的,有搞组织的,有搞运输的,有搞培训的,有搞财会的,对穷人们有求必应,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照顾、体贴他们,简直和宗教组织或红十字会一样,他们甚至从国内外的慈善团体那里争取到资金,然后又说服农场主,低价卖给他们一些食物,然后在美国掀起拯救儿童的活动,向营养不良的儿童提供一顿饭。不管什么人,只要一加入他们的行列,便能保证天天吃饱肚皮,从此不再失业。只不过工人们基本上不领工资,而是和他们的家人领大锅饭和一些实物补贴,比如衣服、工具之类,他们甚至还建立起了简易的福利住宅,供加入他们的人居住。”
  提到美国国社联盟时,丁克的脸上带着无奈,他不喜欢纳粹,因此也不喜欢纳粹的美国翻版,但是却又不得不承认,美国国社联盟正在像当年的德国纳粹一样,正在利用经济危机取得成功。
  “先生,对于劳苦大众来说,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刺激啊!负责发放大锅饭的纳粹党员一边往穷人们的碗里倒土豆、面包和副食,一边谆谆善诱地诱惑他们加入国社联盟,支持国社联盟,现在国社联盟正在美国赢得广泛的支持,乔治·林肯·洛克威尔已经宣布将参加总统大选。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事人之事。在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对国社联盟感激的泪水中,美国的总统大选的胜负或许有可能出现一个新的纳粹政权!……现在的美国,每天都有人饿死,每天都有新生婴儿因为营养不良死亡!先生,我个人认为,也许我们应该向美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在国会没有做出反应的时候,那么至少先生您名下的慈善基金应该做一些事情!”
  “人道主义援助?”丁克的请求让司马禁不住有些愣神,向美国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这是多么新鲜的名词啊!在在另一个时空里,美国人民什么时候需要过人道主义援助,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似乎都是那些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吃饱之余,看着新闻里那些非洲饥民、难民,大发他们的仁慈之心,把旧衣服之类的送到非洲,捐款给非洲人民送饭吃。而现在,美国人民竟然也需要人道主义援助了。
  “先生,现在的美国可以说是饿殍满地,千百万人失业、上千万人流离失所,在我从美国回来时,充斥着报纸的尽是又饿死多少人,或是多少人因绝望而举家自杀的新闻,几乎每一分钟都有儿童或婴儿因营养不良死亡,你曾告诉我们,人道主义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博爱之心、慈善之心或许是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当人类没有失去这两者时,那么人类就会锐变为动物。现在美国人民需要我们向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5/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