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730

  这种把家庭卫生等级贴在其大门上的做法,是一个卫生督导员提到的,这样做实际上就是利用了国内好攀比、好面子的心理,毕竟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自己家的大门上被贴上一个大红色的0-的标志。过去因为大家都一样,所以并没有什么人会在乎,可是现在如果别人家里都是B-以上,就那么几户家里贴上了0-,由此可想这几户人家会被人们怎么说。
  虽说单就个人而言,司马并不喜欢这种方式,但是司马却不得不承认,这种方式非常有效,哪怕就是在后世,毕竟好面子是国人的通病,没有任何人会愿意被扣上一顶等同于猪窝的0-的标志,而且是一顶就是一个月,甚至于人们会经常性的提及此事。
  当然自然也因为有了这种分级,才使得有了激励,毕竟谁都愿意门前沾个绿色的标志,以证明自家的卫生条件,在整个工业区内都是排得上号的,好攀比、好面子这是国人的千百年来的通病,只不过这次被往好处利用罢了!
第159章
分支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给日本提供了对外扩张的机会,而且为它在经济上开辟了空前繁荣的道路。在大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乘欧美列强无暇东顾之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积极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在经济上,日本商品大量涌入亚洲市场,在中国、印度、南洋等地,取代了这些地区的传统商品——欧洲货。
  日本在其他地区的出口也有大幅度的增长。随着美国经济的繁荣,日本生丝以及各种商品的销路旺盛起来,协约国俄、英、法等国也开始向日本定购武器、军需品和食品。日本出口贸易取得了迅速发展。从1915年到1916年,日本对欧洲的出口额增加60%,对亚洲增加125%,对南美增加629%,对非洲增加1002%。
  这样,日本在日俄战争后一直是入超的贸易收支,从1915年起开创了大幅度出超的记录,出口额的增长直线上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期间,日本对外贸易额共增加三倍,出超额总计达14亿日元。
  由于战时交战各国的船只大量被击毁和受到海上封锁,日本又成为国际海运的主要角色。日本船只活跃在地中海、大西洋甚至南北美洲地区的海洋上,从中获得大笔贸易以外的收入。贸易以及其他种种收入,使大量黄金源源流入日本。日本的黄金储备1914年为3.5亿日元,到1916年底已超过9亿日元。
  与此同时,日本开始输出资本,仅给英、法、俄的债款总额为5亿日元。战争所带来的经济繁荣,使日本从战前的入超国变为出超国,由债务国(至1914年日本的外债为11亿日元)变为债权国。对外军事的和经济地扩张,进一步刺激了日本国内的工业投资。加速了日本垄断资本的发展。日本工业从1915年特别是1916年起,完全摆脱了战前的萧条现象,出现了以出口工业和造船业为中心的前所未有的新建和扩建企业的热潮。
  因为一战的爆发。原本战前滞销的日本货,在欧洲、东南亚已经取代欧洲货而成了抢手货,有远见的日本人看到开办工厂的所带来的暴利,于是通过向银行借贷等方式筹款创办工厂。这些新办的工厂生产的商品,主要是食品与纺织业,以及其它一此用于取代欧洲产品的像灯泡之类的轻电产品,战时的市场几乎没有竞争者所带来的空前繁荣,极大的刺激了日本的经济发展。
  从日本的城市街头变得日益繁华,可以感受到现在日本的变化。虽然说绝大多数日本人并没有从战争红利中获利,从而摆脱穷困的境地,可是仍然可以从他们面色中带着笑容,感觉到他们为国家变得富强而发自内心的高兴。当然苦日子永远还是苦日子,并不会因此而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但是至少随着海外贸易的激增,使得日本实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而一些有远见的人,因果断的贷款投资实业,因而从战争中受益,一举摆脱运去贫困的生活,但是这些有远见的永远都是最少数。
  福冈一直以来就是日本海与外交流的门户。福冈的主要城市有以炼铁业著称的北九州,日本最早的钢铁企业八幡制铁公司就坐落于此。县政治文化中心的福冈市,以煤炭著称的筑丰地区和大牟田市,以水乡著称的大川市和柳川市。
  自从八幡制铁公司成立之后,在北九州的八幡制铁公司附近。就诞生了不少依托着制铁公司生存的大量附属企业,八幡制铁公司成立以来,北九州就成了全日本冶金工业的聚集地,北九州于是便成了钢铁的代名词。很多北九州都是依附着钢铁工业为生,这些人大都没想过从事其它行业。或以其它什么方式谋生。
  但是事有例外,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会走在其他人的前面。小松原田就是如此,在战争之前,只不过是高等小学毕业的小松原田,不过是八幡制铁公司的一名炉前工人,当战争爆发之后,看到报纸上写到欧洲英法军队因为绷带不足,而只能用撕扯军装包扎伤口的新闻之后。小松原田就毫不犹豫的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还把自己的住处抵押给了银行,同时又鼓动妻子的娘家把房子抵押给了银行。用贷款得到的几千日元买了一台织机,在自己的屋子里开办了整个北九州第一家纺织厂,而工人就是小松原田自己和他的妻子,甚至工人中还有他的母亲。
  就在这样在别人的嘲笑声中,小松企业在小松原田的屋内开工了,生产的商品就是英法联军迫切需要的绷带!仅仅只用了两个月,小松企业就添置了第二台织机,一年之后在众人羡慕的眼神中,小松原田建起了真正的小松企业——一家拥有30多台织机和其它设备的医用绷带厂。
  当真正的小松企业新厂开张的时候,北九州的官员和当地的报社都来了,来看这整个北九州第一个与钢铁无关的企业,还有那个白手起家的小松原田,在北九州的钢铁工人眼中,小松原田成了他们的偶像。原本的那个每天穿着布满铁灰的钢铁工人工作服的小松原田不见了,在别人的眼中只剩下那个拥有一家纱厂的,每天西装革履的小松原田先生。
  意气风发的小松原田由衷的感谢这场战争,如果没有这场战争,他就不可能拥有这一切,也不可能活在别人羡慕的眼神之中,连过去那些都懒得看他一眼的艺妓们,也总时时向小松原田飘来了媚眼。
  “八嘎!再来一瓶!”在北九州的一个街头酒摊上,一个人穿着西装的喝得烂醉的男人,大声地喊叫着老板娘再给自己来一壶酒。如果有人细看一下这个已经烂醉的男人,一定会大吃一惊,这个人就是北九州数万钢铁工人心目的那个偶像。
  曾几何时那个意气风发的小松原田。现在只不过像是个普通的酒客一样,在街头的酒摊上,喝着劣质的清酒,向姿色早已老去的老板娘发着脾气,就像一个普通的钢铁工人一样。
  “啊……嗯!”使劲把反胃的酒意压回胃中,小松原田拿着酒壶给自己又倒满了一杯,此时已经喝得烂醉的小松原田,已经感觉不到这劣质的清酒滑过喉咙时的火辣的感觉。此时的已经是醉意十足的小松原田,不知道要用什么语言来形容。这一年半以来自己的所经历的一切,尤其是最近半年以来的所经历的一切。
  如果不是经历了这一切,小松原田还以来自己会一直活在别人羡慕的眼神之中,并且逐渐把小松企业做大做强,成为全日本最大的医用绷带、医用纱布生产商。至少在半年前。小松原田还憧憬着那一天的到来,憧憬每一个英法士兵的急救包里、每一家医院里都在使用小松绷带、小松纱布。
  为此小松原田不惜拿工厂向银行抵押,用银行贷款创办了小松企业二厂,当新工厂投产以后,看着眼前的新厂,小松原田觉得自己距离梦想从来没犹如此之近,可就是在这个时候,一切都改变了。
  在小松企业的新工厂投产之前。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企业,竟然闯进了这个市场,这些中国南方零散的生产商,显然没有引起小松企业等日本纱布企业的注意。至少小松从来没有注意过。在小松原田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那些中国南方的零散生产商,慢慢的蚕食着欧洲的医用纱布、绷带的供应,当小松原田意识到的时候,这些中国企业已经占有了一部分市场。
  为了和日本企业竞争,那些中国南方的企业。甚至组成纱布商会。以便和日本企业竞争。而在两个月前,英法商行中止和小松企业的订单。大惊失色的小松原田一打听才知道,中国人的纱布商会竟然同时降价5%,以此争取到了英法订单。因为英法商行突然取消了订单,以至小松原田的两家工厂内的仓库中,已经生产的大量的原本不日将装船运走的纱布、绷带,一夜之间全部积压在仓库之中。
  这两个月因为货物积压,无法销售,再加上每月银行的催款,最终在两周前,银行以无法按时还款为由,将小松企业关闭,准备拍卖以偿还其欠下的银行贷款。企业被关闭拍卖之后,使得原本意气风发的小松原田彻底崩溃,沦落到现在这种靠买醉度日的境地。
  其实并不只是小松企业一家,在现在的日本工商界早已没有了半年前的那种,哪怕就是躺在床上钱都自己找上门的那种写意,虽然欧战日益激烈,可是日本的中小企业却发现战争红利,好像距离自己越来越远了。原因就是因为一个日本从未想到的竞争对手的突然出现,这个对手的出现几乎让日本有些措手不及,大量的中国南北方工厂制造的电灯泡、棉布、食品等等诸多轻工业产品开始上市。
  得益于东南亚上千万华人组成的一个坚定的中国货的销售、消费群体,几乎是一夜之间,日本人用了两年时间再加上欧洲人自顾不及的前提下,才从欧洲人手中抢到的东南亚市场倾刻失去。甚至于大量的中国商人,开始不停地向欧洲派出商贸团,直接向欧洲出口自己的商品,而不像过去一个通过洋行代理。
  虽然欧洲的船运紧张,而中国人又没有自己的远洋船行,可是在价格比日本货低了10%的前提下,已经为巨额的战费支出,而显得捉襟见肘的欧洲人,还是愿意挤出宝贵的运力,以节约这10%的采购费用。更何况亚洲还有日本的船运业。早在战争爆之后就已经开拓了从亚洲到欧洲的航线,中国的出口货物大都是通过日本货船运到欧洲,所以相比之下。质量相差无已,但是价格却低了10%的中国货,自然成了腰包已经不宽裕的欧洲人的首选。
  “给你!”扶着酒桌摇摇晃晃的从酒摊上站起来的小松原田,从银包里拿出其中最后的一张纸币,付了酒钱之后,就摇摇晃晃的离开了酒摊。小路一侧的路灯带来的昏暗的灯光下小松原田,一手拿着一个还剩下几口的酒瓶,一边走一边喝着酒,不时的还用手松松衣领。以使自己更舒服一些。
  “贷款、还钱,该死的银行!”想到自己辛辛苦苦用了近两年时间,才使小松企业从一个家庭作坊一步步成为整个北九州最大的纱布厂,可是结果,现在拥有两家工厂的小松企业。竟然被银行拍卖了,而且是拍卖工厂所得的款项,甚至还不够小松原田归还欠下银行的贷款。此时精神已经完全崩溃的小松原田,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样面对明天的生活,重新回到钢铁厂接着做一名钢铁工人吗?小松原田很难想像自己是否还能接着适应,那种在上千度的高温的炉前的工作。
  “八嘎!都是那群支那猪!”已经喝得烂醉的小松原田,躺在通往制铁公司的铁路的轨道上,一边大声地叫骂。一边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如果没有支那人的工厂,小松知道自己一定会把小松企业建成全日本最大的绷带生产企业,可是现在。欠下了银行的巨额债务、工厂被拍卖,一下被打回原形的小松原田除了选择死亡之外,小松原田不知道自己还能怎么样面对明天的生活。
  当年小松的生活从制铁公司开始,那么今天就在制铁公司的火车轨道上结束吧!躺在轨道上的小松原田已经能够感觉到了轨道的震动。还有越来越近的火车的轰鸣声。小松原田喝完最后一口清酒,闭了双眼。
  当人们再一次发现小松原田的时候。此时的小松原田的脸上,已经没有了原本的那种谦卑,只有使人感觉到恐惧的狰狞。虽然被压成两截,可是距离轨道近一米远的上半身,地上鲜血从轨道处向外拖拉的痕迹,再配合上小松原田狰狞的面孔,使得人们相信,当火车把小松原田压成两截时,小松原田并没有立即死去,反而是在承受了难以容忍的痛苦之后,才慢慢死去,其面目之所以如此狰狞,也正是因为如此。
  北九州的钢铁工人们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去制铁公司工作,而是自发的聚集在一起,一大清早就已经传出了消息,那个曾经和他们一样是个钢铁工人的小松原田,昨夜卧轨自杀了!这些钢铁工人,不可以接受他们的曾经的偶像,竟然以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在报纸上看到的报道,使得这些钢铁工人们相信,逼死小松原田的,不是日本的银行,而是支那猪的工厂,如果不是因为支那猪的工厂,小松原田就不会以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愤怒的钢铁工人们便将自己的怒火投向了身边的中国人,因为向制铁公司出口生铁的原因,在北九州设有办事处的汉冶萍公司首当其冲的,成为这些钢铁工人的发泄对象,办事处的数名汉冶萍公司的工作人员被打成重伤,甚至于有两人死亡。
  正当北九州的钢铁工人在打砸着汉冶萍公司办事处,发泄着怒火的时候,在福冈大学的医院的高级病房之中,一个气色不错留着八字胡的中年男人躺靠在病床上似乎是在书写着什么,并不时轻叹到。
  “松坡!你的身体不过刚恢复,还要多多休息一下,否则再次积劳成疾,恐怕就不像这次这般幸运了。”一进病房蒋百里就看到病床的老同学,又在那里书写着什么,于是便开口说道,自从月前开始使用那种高价的特效药之后,松坡的喉病明显好了许多,用冈南医生的话说。不出几日,他的喉病就会除根。
  只不过自己的这位老同学,这边身体刚好一些。那边就在那里不停的忙活起来。
  “呵呵!是百里啊!这次喉疾复发,几入膏肓,虽说用了特效药,可是谁知道未来会是如何,我需抓紧时间整理的一些东西。”
  听到自己这位老同学关切的口吻,蔡锷笑着开口说道,这一次病倒让蔡锷感觉到了时间的紧迫,虽说早已看淡了死亡,可是在这时。蔡锷只希望尽快把自己的《军事计划》给整理完善一下。虽说之前因喉疾的摧残,蔡锷的身体早已是虚弱不堪,可是在日本治病期间,蔡锷还是在日本了解到了欧洲战场的一些信息,尤其是新战法、新战术以及新型武器在战场上的运用。正因为如此,蔡锷觉得自己应该尽快修改完善自己的《军事计划》以使其跟上时代的进步。
  如果说熟知历史的人们看到眼前的一幕,一定会大为惊奇,因为在历史上蔡锷将军是在1915年的11月8日在福冈大学医院去世,但是现在已经是1916年的1月15日,可是蔡锷将军仍然好好地活在世上,甚至于气色比数月前初至日本时还要好上几分。可是历史在这里拐了一个弯,产生了一个分支。蔡锷将军并没有像历史上那般因为喉头结核病而英年早逝,反而好好地活了下来。
  “呵呵!幸好冈南医生用了那种咱们中国造的特效药,要不然。呵呵!松坡,你我二人看来是生来就是注定要做朋友,否则也不会让你我二人均经历一次生死之劫。”看着放下手头工作的老同学,蒋方震帮忙收拾了一下,笑着说道。虽说对生死看的很淡。可是在蒋方震看来,也许是老天怜见关系。才使得自己这位挚友活了下来。当然在蒋方震看来,自己的这位从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时,就已结为知己的同岁挚友,此次能够活下来,全靠了那两个日元一支的特效药。
  “呵呵!看来也是你我二人之间的缘份了,不过如果早知道咱们中国造出了这种特效药,恐怕咱们也就不必远赴日本求医,这三个月,为了我这病已经花费万元之多,远不及用于抚恤在川阵亡将士之用,松坡实是不值啊!”听蒋方震这么说,蔡锷笑了笑说道,但想到这三个月在日本的巨额医病开支,不禁神色有些黯然。
  “松坡兄,不必如此,相信罗、戴二君定会厚抚于川阵亡将士,现在国事未靖,还望松坡兄,早日养好身体。”蒋百里连忙开口说道,实际上说这些话时蒋百里都觉得的些心虚,他们真的会厚抚于川阵亡将士吗?
  “松坡兄,你看这就是救你命的那种特效药,这种小玻璃瓶装的这么丁点儿药粉,一支就要两元日金,听说西北制药公司一次向法国就出口几十万支,看来国内实业自你我走后几个月发展之快,远超你我想象了!”
  不愿给松坡增加什么烦恼的蒋方震从衣袋里,拿出一个大拇指大小的玻璃瓶对蔡锷说道。
  “给我看看!磺胺!这就是他的名字?西北制药公司。没想到,真没想到!两元日金一支的特效药,竟然是国药!好!好!”看着手中的小玻璃瓶,看到标签上大大的中文标名的药名,蔡锷面带喜色地开口说道,发自心底的高兴。
  蔡锷手里拿的药瓶,是西北化工研究所的申礼在百浪多息的基础上,经分析提纯提出的无色物质——对氨基苯磺酰胺,简称磺胺。这种新药完全克服了原本百浪多息会将人体染红的不足,除了可以用于注射之外,它还可以直接散在伤口上以防止伤口发炎。正是因为如此,才始得一实现磺胺的批量生产之后,磺胺就作为一种特效药向欧美输出。
  刚一出口到欧洲时,欧洲的医生们并不相信这种落后的中国研制的特效药。可是磺胺用自己的药效,拯救了大量原本已经注定要死的英法士兵和平民之后,那些个欧洲的医生们才算了解到了它的价值,也正因为如此,磺胺成为了英法两国军方优先在亚洲采购的物资之一。
  为了确保磺胺的供应,英法两国甚至于在中国的京城,专门成立了一个委员会用于保障磺胺的生产供应,而同时作为他的研发生产者的西北公司,也因此名扬全国,而它的发明者申礼也成了国内广为人知的一个发明家。
  虽说磺胺的药效在欧洲已经得到了证明,可是在日本的使用却是一波三折,除了因为磺胺主要被用于优先保障出口英法,对其它国家的出口基本受到限制,更重要的是日本人潜意识之中,对中国人的排斥和轻视,使得日本人对这种中国人发明的西药持着潜在的敌对态度。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再怎么敌视,日本的医生们还是无法忽视磺胺的药效,因为来源受到限制,所以才会在日本造成一支磺胺两日元一支的天价。由于这种药对多种病都有良好的效果,所以日本医生几乎将这磺胺视为万能药,正因为如此,当蔡锷病症越发严重的时候,冈南医生在征求蒋方震的意见之后,使用了这种特效药,结果没曾想,蔡锷的病情竟然得到了缓解。
  随后通过加大使用药量,使得蔡锷的病情有了明显的好转,通过半个月的长期治疗,蔡锷的身体已经基本康复,所以蔡锷本人对这种特效药一直很感兴趣,尤其是在知道这种特效药竟然是国药之后,心下的兴趣更浓,眼下看着这药瓶,蔡锷大声叫好的同时,对发明这药的西北制药公司也随之产了一些兴趣。
第160章
西北
  当日本企业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市场所带来的巨额利润的时候,日本的企业主为了更快的建立新工厂、扩大工厂产能,在占昔国外利润滚滚而来的同时,不断的加大着对本国工人的盘剥。
  日本的工人们并没有从战争带来的战时繁荣中获利,反而因为经济增长物价指数上升的原因,导致他们的收入实际上严重下降。对于钢铁工人而言,相比与战争前,虽说他们的工资提高了,但是同时他们的工作时间却被加长到每天15个小时,虽然比战前多干了几个小时,但是因为物价的上涨,他们的工资所能买到的东西,甚至还不及战前。
  小松原田不过是一个普通钢铁工人中的幸运儿,幸运的他抓住了机会,一举成为了富人,也正因为如此,使得小松原田成为了许多钢铁工人眼中的偶像,毕竟在小松原田的身上,他们看到了希望。
  在希望破灭以后,数百名愤怒的钢铁工人们把中国人当成了罪魁祸首,而当他们砸掉那里唯一的一个中国人的办事机构时,这些群情激愤的钢铁工人,总算找到一个一直压抑在他们心中的不满的宣泄口。
  当已经赶到的日本警察,看到这些钢铁工人在那里打砸着的是中国人的办事机构时,并没有像过去钢铁工人罢工时那样,拼命地吹着哨子,用枪托和皮靴、警棍驱散这些钢铁工人,而是在那些钢铁工人的背后看着。好像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一般。
  第二天,本地新闻的一个角落里一篇标题为《钢铁工人愤砸支那办事处》新闻报道,配发的新闻图片可以看到那些疯狂发泄着不满的钢铁工人。和周围围观日本警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北九州发生的这一切。就像是扔在湖中的一个小瓦片一样,并未在日本引起什么反响,对于日本轻工企业界而言,如何应对来自中国的大中小企业的竞争则是最重要的事情。
  将希望寄予政府已经几无可能,一个多月前,也就是1916年10月,日本大隈内阁因为强迫中国政府接受丧权辱国的所谓“二十一条”,态度过于强硬。最终引起元老派的不满而被迫下台。
  取而代之的寺内内阁吸取大隈内阁失败的教训,为争取缓和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的情感,修改了前任的对华外交方针,尽力标榜“中日亲善”与“经济提携”,并以支持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作为交换条件,谋求与北方政府的合作。如果说在一个月多前,大隈内阁尚未倒阁之前,日本轻工业界还可以寄希望于政府通过国货扶持运输法案。以增加本国商品竞争力,但是现在指望寺内内阁显然不甚可能。
  毕竟现在的寺内内阁的对华外交方针已定,不可能为了一群商人而更改,更何况日本船运业根本不可能支持这种利他不利已的扶持法案,毕竟运输中国货已经占到整个日本船运业的运输总量的30%以上。在这种前提下。船运业联合了造船业,甚至钢铁业三者一体与日本轻工业界的抗争,再加上寺内内阁的对华外交方针的拟定,便得日本轻工业界认识到了一个现实,想与中国企业在竞争只能通过合理的商业行为。
  日本国内的争执通过报纸传到了中国。再通过中国的报纸。让人们知道原来中国的轻工业界,竟然已经变得如此强大。一年之中产值扩大了十倍!甚至于连强国之一的日本,都感受到了来自中国轻工业界的压力,无疑这一切让一年前在举国上下反对日货的国民兴奋不已。
  看到报纸上引用日本报纸对中国实业界的分析,也使得国内民众第一次感受到实业救国并不是一条可望不可及的路,再联系到大量的地主、富绅因为投资实业而从中受益。
  在报纸媒体的炒作和推动之下,“实业救国”一下子成了国内的主流,就连南北政府都不约而同的,打起了实业救国牌子,一时之间,开办工厂成了国内的主流。
  虽说通过报纸宣传,作为实业救国的典范的西北工业区,则成为了响彻全国的一个名字,那些报社的记者们总是拿着西北工业区来证明,实业救国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西北工业区和工业区的核心西北公司毫无疑问的被推上了前台,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也正因为这些报社的宣传,使得国人都知道了在中国的察哈尔有一家西北公司,有一个西北工业区,而这个工业区拥有全中国最先进的机器制造技术,并且还在建设着钢铁厂之类的重工企业。得益于此,以至于国内有意创办实业的财东们,在办厂的时候,首先就会想到从西北公司购买所需的机械设备,一时之间使用西北公司设在各地的分公司、办事处门前到都是咨询机器事宜的财东、技术人员。
  而其中一部分财东,在从报纸上得知西北公司以机械、技术参股的方式,在西北工业内与外界合办企业之后,他们便有意在西北工业区内投资。得益于这些国内的财东在工业内的投资,使得西北工业区,几乎每天都有几家工厂破土动,西北工业区好像迎来了一个井喷似的发展。
  一直以来按照司马和察哈尔都统府达成的协议,通过包税的方式,包揽了整个工业区范围内所有企业的税款以及其它杂捐,而且另外每个月还额外提供固定金额的助饷。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前提,司马才可以向在西北工业内投资的企业许诺,一年内免税。三年内免捐之类的优惠,以吸引其在工业区内投资。
  而为了保证这一切的顺利实施,司马还利用和周家比效亲密的关系。派人在财政部、农商部上下走动。得益于周学熙过去曾属理过两部的原因,所以两部一直以来对西北公司和西北工业区的所作所为都视做不见。再加上有段琪瑞公子段骏良从中走动,可以说,无论是最初的西北公司,还是现在的西北工业区,一直都是顺风顺水的发展着。至少从表面上看西北工业区的在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同时又不失稳健。
  西北的每个人都知道,西北工业的三个地标建筑,一个是占地超过四平方公里正在建设中的西北花园。一个位于实业路中心拐角路东的西北广场,还就是正对西北广场的西北大楼。这座由西北建筑事务所设计的高为八层的中西风格合并的大楼,就是西北公司总部,除了非其漂亮的外观成为西北工业区的地标以外,同时这座八层大楼还是整个工业区内的最高建筑。
  虽说公司内四至五层的建筑非常普遍,就是连工业生活区的住宅都是为三楼的楼房,可是能建六层以上的建筑,还是得益于一年来公司建筑技术力量的进步。还有就是西北建筑事物所的成立。西北建筑事物所是刘季元一手创办,除了拥有一批中国建筑设计人员,还拥有从上海、天津等地请到的德国土工、建筑设计师,工业区的详细规划正是出自西北建筑事物所之手。这座外观庄严的华洋风格混合的西北公司总部,就是西北建筑事物所建成以来的得意之作。
  “藕初!不过四个月和口内实业界签定合同合办的企业有300多家。再加上口内实业界引进技术独资创办的120多家企业,再加上公司自身的企业,整个工业区已经突破500家,这些企业雇用的员工接近十万人,包括员工家属以及其它商业人员。整个工业区的人口超过了三十万人。照这么发展下去。到明年年底,工业区内的企业至少会突破两千家。工人突破二十万人,估计到那时,咱们这个西北工业就会像小上海一样,到那时这里将是整个北中国最为繁华的城市。”
  站在八楼穆藕初的办公室之中,虽然说是因为冰雪的关系,入眼的只是白茫茫的一片,可是看着窗外远处成片亮着红灯的建筑工地,司马不禁感慨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7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